人体经络穴位图谱7膀胱经
十二经络高清图(包含经络穴位)
![十二经络高清图(包含经络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199d6a4cf8c75fbfc67db226.png)
阴廉…L 足五里十丑时1・3足 阴 肝 经期J !••••大或太、冲厥阴包••卜・曲泉膝关…M 中都….L 蠡沟…•卜中封…儿行间“精品文档…列缺经渠太渊寅时3-5••鱼际云门■中府•天府亠侠白••尺泽肘鄴 ......子三屋•XM* T«-卯时5一7手五里“偏冈八亠裔阳__N*fl舍谷" 三画. 二问八辰时7~9足 阳 明胄牡鼻…经• •来口下案'*■…承汶 :一四白 f 巨釋 …■城它呻阳" 险卷•“ 内 A-**S3L*-兄三里… 余 快3£「乳中4 乳根4・ 不寥. 孃门一 太乙柜民來关天大归牌t% J%,** *' 阴市…采丘•… 止巨A** -丰座f 下巨虚 ■■关门 叫F 肉门精品文档足 太 阴脾 经巳时9一11冲门" 箕门阴陵臬 地机*漏谷. 三阴夾商丘 公孙 太白- 隠白. .大祁大扌加周荣 胸乡 天溪 食窦精品文档午时11-13扌玖泉灵道通里阴郑• 神门未时13-15听宫一天容—天窗,•■*肩中俞一肩外俞二. 曲垣.天宗…乘风Ml&手太阳小肠经庐贞支正八养老阳谷脫骨—少泽…P时15-17 通天…济络却-的玉枕・点」天柱…* 大杼■丿攒竹眉巴承光“五处曲差睛明附命••询阳纲-*4意舍-*关元俞證薈二小肠俞誤扣承扶'浮郡夷*阳.-J 合阳T 承筋T…承山射阳•*申脉.衰背十昆仑常M海门"A»足太阳膀胱经精品文档幽门莎< 旳:: 商曲…霧力 史掬:酉时17T9满水泉足少阴肾经阴谷…气实大赫…蔽嗣阴心包经戌时19-21曲泽…天泉中冲精品文档璋孙…] ..... ............ 颅起十*…! 应脉•*x**^壬湎.•・「* ;天皤、^ 肩釋讨 脯会…彳 淸玲渊J天井…. 四渎…—V J夕卜关亠-"^«阳池…\ 中渚••」 液门…、关冲•」亥时21-23十丝竹空 * • •讦口 卜耳门讨…三阳络} 七+“支沟 /*;* * *-•汁,脉 五旅 …fit 逊 …”居露 「…环St子时23 -1京门一承灵r 天冲・ 浮自I 头窍阴 脑空" 风池宀: 听金* 膚井一日月■ ■ ■匚…用井…风?tr〜中渎 十“膝阳关入…本神卜“起颅施于類 卞黄率苍/头临泣J"…阳陵泉■”阳交■ n夕卜j£光明J阳辅、悬钟严“足窍阴」足临经!上溪地去会神灵至筋中"颅会•上星F神庭水沟兌端中院下皖… 神阙气海•%璇巩紫官•膻中•鸠足天突华盖五堂中庭巨阙•关元曲骨•…•阴•石门 "中极上脫•建里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十四经脉穴位全图
![十四经脉穴位全图](https://img.taocdn.com/s3/m/dc66f229cc175527072208c0.png)
十四经脉穴位全图经穴是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脉穴位全图一套共14张,每条经脉一张。
每图配以穴位位置、名称。
图片下方标注经脉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以下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全部14张图片在经穴穴位图条目。
十四经脉穴位图14张全套彩色大图人体穴位功能说明图人体穴位功能说明图最大的特色是在穴位图上直接标注了穴位的功能主治。
方便直观。
人体穴位功能说明图全套大图互动版人体穴位图采用flash动画技术制作的互动版人体穴位图,点击图片中穴位名称会动画提示穴位的位置。
注意,此套图片需要浏览器的flash支持。
互动版人体穴位图全套大图彩色版人体穴位图彩色版人体穴位图。
图片比较大,包含正面背面和侧面三张大图。
带有辅助找穴的定位比例尺。
点击图片看大图:正面背面侧面人体穴位图黑白大图版点击穴位名称进入相应的穴位条目。
穴位条目里大多都有穴位功用,穴位位置,取穴方法等内容。
头部正面穴位图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神庭穴承光穴当阳穴五处穴曲差穴眉冲穴素髎穴兑端穴龈交穴上迎香穴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穴强间穴脑户穴目窗穴正营穴率谷穴承灵穴脑空穴头窍阴穴完骨穴天冲穴颔厌穴头临泣穴悬颅穴悬厘穴听会穴耳和髎穴角孙穴颅熄穴玉枕穴胸部腹部穴位图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膻中穴中庭穴鸠尾穴巨阙穴上脘穴中脘穴建里穴下脘穴水分穴神阙穴阴交穴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中极穴曲骨穴会阴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赝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日月穴期门穴天池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中府穴云门穴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中枢穴脊中穴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附分穴肩井穴天髎穴曲垣穴秉风穴天宗穴臑俞穴肩贞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腰俞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白环俞穴上肢内侧穴位图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穴秉风穴巨骨穴肩髎穴肩髃穴臑俞穴肩贞穴臑会穴臂臑穴消泺穴手五里穴清冷渊穴肘髎穴天井穴小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上廉穴下廉穴四渎穴支正穴温溜穴三阳络穴支沟穴会宗穴偏历穴外关穴养老穴阳谷穴阳池穴阳溪穴腕骨穴后溪穴中渚穴前谷穴液门穴少泽穴关冲穴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下肢内侧穴位图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居髎穴环跳穴髀关穴风市穴中渎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膝阳关穴犊鼻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丰隆穴外丘穴阳交穴飞扬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跗阳穴解溪穴冲阳穴丘墟穴太冲穴陷谷穴足临泣穴第五地穴内庭穴行间穴大敦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侠溪穴足通谷穴束骨穴京骨穴金门穴申脉穴仆参穴昆仑穴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
足太阳膀胱经134个穴位肺俞心俞肝俞等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134个穴位肺俞心俞肝俞等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2cb3da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6.png)
足太阳膀胱经134个穴位肺俞心俞肝俞等穴位注意:膀胱经循行通过五脏六腑的后背对应俞穴(肝俞、肺俞、心俞................)足太阳膀胱:始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上行经过额部,与督脉相交,至巅项的百会穴。
四条分支:一条是巅顶部的分支,从头顶的百会穴分出,直至耳上角;一条是巅顶向后直行的分支,从头顶下行至脑户穴,进入颅内络脑,再返出来下行到项后的天柱穴;另外两条分支是往下行的。
一条是沿肩胛内侧的大杼穴开始,经过夹脊旁边。
沿着背中线旁边的1.5寸处,下行至腰部,再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通于臀部,经大腿后面,进入胭窝中的委阳穴;另外一条是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沿着背中线旁边的三寸处下行,经过臀部,经过髋关节部的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卜行,会合于胭窝中的委中穴,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面的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足太阳膀胱经异常的疾病:肝主筋,肝血能生筋养筋。
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擅治筋、调筋。
筋缺血则紧,筋受寒则硬。
闲坐时,双手揉捏'小腿肚子’,可防治“筋所生病”。
每天的申时,即每天下午15点到17点,足人体内的膀胱经最旺盛的时间,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所以在每天的申时,人的体温比较高。
膀胱经连接着膀胱、肾、心、脑等人体内部器官。
如果膀胱经的经气出现异常,身体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等疾病。
因此,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头部及眼睛鼻子问题、腰背部、膀胱经循行路线上的酸麻胀,都与膀胱经有关。
足太阳膀胱经一侧67穴,左右共134穴,其中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项部,和腰背部督脉的两侧,剩下的18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后正中线上及足外侧部。
学习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30个:一,头部1.睛明【定位】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目翳等目疾(眼周)②急性腰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③心悸、怔忡等心疾。
最新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最新十四经穴高清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fac695f80029bd64783e2c6a.png)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12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32、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45左右各67个,共134个:64、7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8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9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1011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12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13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14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15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16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176、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19208、21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222310、24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25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26期门穴。
2712、29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3014、31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32右各44个,共88个:16、3334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35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3637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38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39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40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4118、19、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434420、4521、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46右各9个,共18个:4722、4823、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49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陈玉琴人体十二经络养生法——图文并茂,值得收藏
![陈玉琴人体十二经络养生法——图文并茂,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8d06a33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2.png)
陈玉琴人体十二经络养生法——图文并茂,值得收藏任脉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循行图[全屏欣赏]膀胱经可以减肥、排毒,所以我先看这个经络。
1、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中医认为,身体臃肿肥胖与气郁不舒有密切关系。
大腿到臀部这段由两条经络来管理——膀胱经和胆经,膀胱经主管代谢水分,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此处便形成赘肉,显得臃肿。
经常按摩从臀部到脚外侧这段膀胱经线路,从上到下,按摩时穴位有痛感效果好,通常是越接近足部时痛感越小。
当用指甲轻掐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痛如针刺时,膀胱经就算是打通了。
膀胱经重点在臀下殷门穴(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至委中穴这段。
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
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
重点穴位: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
为刺血首选。
经络上的穴位: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用身体的感觉去量,当你肾腰酸的时候,肾脏虚弱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有些反应。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小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的要穴。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这个穴很深,用手可以拨到里边有筋,你可以拨动这个筋,经常拨动昆仑穴可以降低血压。
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
治疗腰痛的要穴。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af1812284ac850ac02421e.png)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2、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4、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6、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8、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10、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2、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14、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16、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18、19、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20、21、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22、23、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24、25、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26、27、主条目:足太阴脾经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1个,共42个:28、29、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0c22b46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c.png)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一、膀胱经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晴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攒竹穴: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经络上共有43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胃经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胃经循环在辰时,7点到9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子午流注经穴图
![子午流注经穴图](https://img.taocdn.com/s3/m/818efc119ec3d5bbfc0a7467.png)
图片:经络运行时间经络运行时间1:肺经——03:00~05:00λλ2:大肠经——05:00~07:003:胃经——07:00~09:00λλ4:脾经——09:00~11:005:心经——11:00~13:00λλ6:小肠经——13:00~15:007:膀胱经——15:00~17:00λλ8:肾经——17:00~19:009:心包经——19:00~21:00λλ10:三焦经——21:00~23:0011:胆经——23:00~01:00λλ12:肝经——01:00~03:00手太阴肺经肺经——中府到拇指外侧的少商——负责气的运输,控制呼吸系统的功能(气不运,血不通,血不通,毒不主治:支气管炎,咳嗽,气喘,胸闷,鼻炎,肺炎,掌心热,代谢慢,皮肤晦暗,毛孔粗大,皮肤干燥,头发干枯,黑头粉刺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商阳到迎香脱胎换骨——大肠是肺的保护神,调节消化系统的作用,司管吸水与排便主治:肠炎,便秘,便溏,口干,目痛,腹泻,痔疮,口臭,皮疹,黄褐斑,长痘,皮肤瘙痒,感冒,发烧,咳嗽,头痛,面部痉挛,甲状腺肿大,图片:大肠经.jpg足阳明胃经胃经——承泣到厉兑(趾食指外侧)——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调节胃的受纳,储存及消化功能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消化不良,打嗝,胀气,胃痛,胃下垂,牙痛,乳腺炎,腮腺炎,神经衰弱,偏瘫,瘦身,新陈代谢慢,面黄,皮肤油腻,颧骨长痘,黑头,粉刺,面部痉挛图片:胃经.jpg足太阴脾经脾经——(脚拇指内侧)隐白到(腋下)大包——妇科病的首选,支配脾,胰的消化功能主治:月经不止,吐血,尿血,便血,多梦,上消化道出血,多饮,腹水,经闭,遗精,阴茎痛,脚气,贫血,乳房下垂,子宫下垂,肌肉松弛,消瘦,虚胖,湿疹,腹泻,风湿性关节炎,酒糟鼻,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眼袋,减肥图片:脾经.jpg手少阴心经心经——腋下极泉到少冲(小指甲根处)——护卫身体的大将军,控制心脏大脑的功能经血过多,心胶痛,心率过慢,神经衰弱,心悸,心烦,无脉症,风湿性心脏病,胸膜炎,臂神经痛,脑出血,手脚冰凉,面色暗红,面色苍白,毛细血管扩张,山根长斑,长痘,唇暗红或白图片:心经.jpg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小指外侧少泽到听宫——宁心安神,舒经活络,控制小肠的功能盗汗,肩周炎,唇肿,中耳炎,消瘦,贫血,目疾,耳聋,面色萎黄,毛细血管扩张图片:小肠经.jpg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睛明到脚小趾外侧的至阴——人体宝贵体液运行的水工,调节泌尿排泄系统的功能痢疾,遗精,尿血,脚气,坐骨神经痛,盆腔炎,淋病,子宫内膜炎,女子阴部肿痛,膀胱炎,膀胱结石,感冒,肺炎,心血管疾病,痔疮,脱肛,皮肤过敏,图片:膀胱经.jpg足少阴肾经肾经——涌泉到胸前的俞府——人体的先天之本,调节肾脏,肾上腺及性腺的分泌阳痿,耳鸣,肾炎,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疾病,膀胱炎,带下病,前列腺炎,遗精,性冷淡,双脚水肿,头顶痛,头晕,失眠,三叉神经痛,精神分裂症,中暑,休克,改善肤质,抗过敏,雀斑,黄褐斑,面色晦暗,下额粗糙,下巴长痘,脱发,白发图片:肾经.jpg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乳头旁1寸的天池到手中指的中冲——代心受过,替心受刑。
膀胱经图
![膀胱经图](https://img.taocdn.com/s3/m/ecdabace910ef12d2af9e78c.png)
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
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
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
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
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
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
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
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
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
容易疲劳,精神欠佳。
食物方面偏爱咸食。
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
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
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经络行走图powerpoint膀胱经
![经络行走图powerpoint膀胱经](https://img.taocdn.com/s3/m/69ff0081680203d8ce2f2425.png)
腦 项 背 肾 腰 臀 膀胱
• 经络走向:
– 从眼角开始,向上至头 顶进入脑部,再经项、 背、腰、臀部往下沿下 肢后部到小趾端。 – 另一分支从腰部进入腹 内,联络肾脏,归属膀 胱。
» 点击画面任一处 开始动态演示
七、足太阳膀胱经
腦 项 背 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臀 膀胱
• 相关病症重点记忆:
–泌尿系统。 –与肾相表里。 –膀胱经经过项、背、腰、 臀,故此部份的病症皆 与膀胱经有关系。 –中医观点认为,膀胱主 要功能是排尿、储尿, 因此小便异常属膀胱管 辖范围。
» 以上部位的病症 皆与膀胱经有关
人体362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膀胱经
![人体362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膀胱经](https://img.taocdn.com/s3/m/003dc40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e.png)
人体362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膀胱经睛明穴取穴方法: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睛明穴(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解析:(1)睛明。
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
明,光明穴之意。
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
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
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2)目内眦。
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3)泪孔、泪空、泪腔。
泪,泪水也。
孔,孔隙也。
空、腔,空腔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
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4)目眦外。
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
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
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
理同泪孔名解。
(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
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
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
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附注: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素问·气府论·注》),睛明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睛明穴意义: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
膀胱经示意图
![膀胱经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a5a70ee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a.png)
膀胱经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长的一条经脉。
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
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
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
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
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
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
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
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
容易疲劳,精神欠佳。
食物方面偏爱咸食。
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
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
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005ae87058f5f61fb6366662.png)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后面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
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人体十二条经络图
![人体十二条经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8a32d2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c.png)
肾经功能与主治
滋养肾脏
肾经作为肾脏的直接通道,可以滋养肾脏,促进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
调节水液代谢
肾主水液代谢,肾经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可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 衡。
强健腰膝
肾经循行经过腰膝部位,通过刺激肾经穴位,可以强健腰膝、缓解腰 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经与泌尿生殖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肾经穴位,可以治疗尿频、 尿急、尿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下行耳后
从耳后下行至颈部,与身体侧面相 交。
沿身体侧面下行
胆经沿着身体侧面下行,经过季胁 、髋关节、大腿外侧、小腿外侧直 至足部。
胆经主要穴位
风池穴
位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 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穴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 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环跳穴
位于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 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 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
处。
胆经功能与主治
调节肝胆功能
胆经与肝胆相连,通过刺激胆 经可以调节肝胆功能,促进胆
汁分泌和排泄。
缓解头面部症状
胆经经过头面部,可以缓解头 痛、目痛、耳鸣等症状。
治疗下肢痿痹
胆经沿着下肢外侧循行,可以 治疗下肢痿痹、麻木等症状。
调畅情志
胆主决断,与人的情志活动密 切相关,通过刺激胆经可以调 畅情志,缓解焦虑、抑郁等情
连舌本散舌下
连舌本,散舌下。其胃部支脉 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 ,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脾经主要穴位
隐白穴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02
太白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 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01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a3f1f0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5.png)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高清穴位图 足太阳膀胱经
![高清穴位图 足太阳膀胱经](https://img.taocdn.com/s3/m/3b7178efa98271fe900ef906.png)
循行路径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眉冲: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 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曲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 寸,旁开1.5寸。
五处: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 寸,旁开1.5 寸。
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 寸,旁开1.5寸。
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 寸,旁开1.5 寸。
络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 寸,旁开1.5寸。
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 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 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八会穴之骨会。
风门:在背部,当第2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肺俞:在背部,当第3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肺的背俞穴。
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心包的背俞穴。
心俞:在背部,当第5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心的背俞穴。
督俞:在背部,当第6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7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八会穴之血会。
肝俞:在背部,当第9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经络图解】膀胱经67个高清穴位图
![【经络图解】膀胱经67个高清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c2c6cb5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2.png)
【经络图解】膀胱经67个⾼清⽳位图⾜太阳膀胱经分布于⼈体头⾯、腰背、下肢外侧后缘及⾜⼩趾,循⾏67个⽳位,⾸⽳为睛明,末⽳为⾄阴。
其中有10个⽳位在头项部,39个⽳位在腰背部,其余18个⽳位则分布在下肢后外侧部。
【经络循⾏】⾜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睛明⽳,上⾏⾄百会⽳,⽀系旁开连于⽿上⾓,直⾏⽀系向下沿头、颈、背后侧抵于肾,分⽀⼀系沿腰向下经臀⾄于[图⽚]中,另⼀⽀系由肩胛向下沿背、下肢后侧络于[图⽚]中。
两个⽀脉汇合向下过踝,循⾜外侧⽌于⾜⼩趾端⾄阴⽳。
【主治病症】脏腑病症:咳喘,惊悸,呕吐,腹泻,⽉经不调,胎位不正,阳痿,遗精。
头⾯五官病症:⽬痛,⿐塞,⽿鸣,⽿聋,头痛,眩晕。
神志病:晕厥,癫痫。
经脉循⾏处不适:颈项痛,胸背痛,腰腿痛。
⾜太阳膀胱经循⾏⼴泛,⽳位遍布全⾝。
按摩背部俞⽳,可疏通经⽓,同时还能对整个背部的肌⾁等软组织进⾏放松。
对膀胱经头部⽳位进⾏轻揉或者⽤⼿像梳头似的进⾏刺激,对头昏脑胀也有很好的缓解作⽤。
此外,对膀胱经腿部⽳位进⾏按揉,可以缓解坐⾻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的腿部疼痛、⿇⽊等症状。
⾜太阳膀胱经的⽓⾎申时最旺,也就是15~17时,这时如果能按摩⼀下膀胱经,把⽓⾎给疏通了,对⼈体有良好的保健作⽤。
按摩睛明⽳不仅能缓解视疲劳,预防近视,⽽且能治疗打嗝;按摩⼋髎⽳能治疗腰痛和痛经;按摩承⼭⽳能治疗⼩腿抽筋和便秘,缓解肌⾁疲劳和腰痛;按摩委中⽳可治疗腰背痛,以及腿部、膝关节处病症。
1精确取⽳:在⾯部,⽬内眦⾓稍上⽅凹陷处。
主治疾病:近视、⽬⾚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盲、⽬翳。
2精确取⽳:在⾯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疾病:⽬视不明、眼睑动、迎风流泪、眼睑下垂。
3精确取⽳:在头部,攒⽵⽳直上⼊发际0.5⼨,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主治疾病:1 头痛、眩晕、⿐塞。
2 癫痫。
4精确取⽳: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旁开1.5⼨,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中1/3交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太阳膀胱经在内眼角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 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目、鼻、脑,属膀胱,络肾。
络脉别走足少阴。 经别别入于肛,到心,入于项。 经筋结于臀,挟脊上项,结于舌本。
一、足太阳经脉
(一)经脉循行
巅:指头顶最高处。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脑至:耳颈上之角上为耳 肩。头上 膊部角 内,: :指 意头耳 指内上 肩为方 胛脑。部,。颈内后,部指称内为侧项。。 挟脊:此支其从直膂肾者:俞夹,处脊从分两出巅旁挟入的脊肌络下肉脑行。,,指经还当过出肾八俞别髎部下、进项入,深部循联肩络膊肾内脏,。
曲差
1.睛明* Jīngmíng(BL 1)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眉脉交冲会
穴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 ● 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攒目翳竹
2.攒竹●*急C性uá腰nz痛hú(BL 2) 【操【作定】位嘱】患者在闭面目部,,医当者眉押头手陷轻中轻,固眶定上眼切球迹,处刺。手持针,
睛明
【主治于】眶●缘头和痛眼,球眉之棱间骨缓痛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
3.眉冲以防M●刺éi目c破h视ō血n不g管(明引B,起L目3血)赤肿肿;痛不,宜眼灸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
【定位】 ●在面头瘫部,,面当痛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 腰痛
【操作】 刺0.5~0.8寸。
足太阳之筋为首,所以主筋所癫发疾生:的癫囟病痫:证等音。病信证,。即囟门部。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尻,:狂音、考癫,疾平声,,头骶囟尾项骨部痛的,通称。 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 痛,小指不用。
二、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操【作主】治直】刺或●斜头刺项0.痛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 目痛,目视不明,鼻塞
玉枕
【操作】 平刺0.3~0.5寸。
天柱
1.5寸【【【1。【【21定主操.3主定.位治作风治位肺】 】 】门】】俞*●在●斜*●●F背刺在发伤Fēn骨咳è部0背热风gi.s5蒸m嗽,h,部,~ūé潮,当n(头,咳0.热气(第8B痛B嗽当寸L,喘L二,第。11盗,胸3项2三))汗咳椎强胸足血背棘,椎太,俞突胸棘阳鼻穴下背突、塞,痛下督旁,脉开旁大交1杼开.会5寸穴。
足太阳经络循行简示
耳上角 巅
入络脑
上额 还出项(1)
(2)项后
目内眦 肩胛部内侧,挾脊柱
腰部
臀部
肩胛内缘(旁开3寸) 髋 关 节
腘窝
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腓肠肌
小趾内
第五跖骨粗隆 外踝后
(二)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踝冲厥头:痛指,本经目经似脉脱循,行小项腿如部拔气,血脊厥逆痛的,见腰症似。 主筋所折生,病髀:不太阳可为以巨曲阳,,腘行身如之结后,,腨经如筋即裂以,是为踝厥。
4.曲差 QūChā(BL 4)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 维
连线 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5.五处 Wǔchù(BL 5)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旁开1.5寸。 6.承光 Chéngguāng(BL 6)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7.通天 Tōngtiān (BL 7)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 ,旁开1.5寸。 8.络却 Luòquè(BL 8)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足太阳络脉:名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处分出,走向 足少阴经脉。
实证,见鼻塞,头痛,背痛;虚证,见鼻涕清涕, 鼻出血。可取足太阳络穴治疗。
三、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 入腘中,其一道 下尻五寸,别入 于肛,属于膀胱, 散之肾,循膂, 当心入散;直者, 从膂上入于项, 复属于太阳。
足太阳经别:从 足太阳经脉分出, 进入腘窝中,一 支在骶骨下五寸 处分出,进入肛 门,属于膀胱, 散布联络肾脏, 沿脊柱两旁的肌 肉,到心脏部进 入散布开;直行 的一支,循脊部 两旁的肌肉上行, 进入项部,仍归 属于足太阳经。
络却 通天 承光 五处
10.天柱* Tiānzhù(BL 10)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
旁开1.3寸。
【主9治.】玉枕● 头Yù痛zh,ĕn眩(B晕L 9)
【定位●】 项在强后,头肩部背,痛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
● 目平赤枕肿外痛隆,凸目上视缘不的明凹,陷鼻处塞。
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 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第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本经一侧67穴 其中10穴分布于头项部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39穴分布于背腰部
18穴分布于下肢后外侧部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 目、背、腰、下肢部及神志病.
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 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 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 病证。
四、足太阳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 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 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 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 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 于九页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 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 邪(斜)上出于九页 。
挟脊会抵阳腰至会中贯阴,胛部入:,贯循此故臀支膂称:从此指,肩为通络胛会过肾骨阴臀,内之下缘属脉当,。承膀夹扶胱脊穴。肉部(,竖直棘下肌经)殷外门侧,直至下委,中。 其支者,从当腰正中中,线旁下开挟3寸脊。,贯臀,入腘中。
髀枢:意指髋其关支节髀者,外当,:股大从骨腿膊大外内转侧左子。处右。别下贯腨胛:,腓挟肠脊肌内部。,过髀枢, 循髀外京后骨廉:第下五合跖腘骨中粗隆,部以,下其贯下为腨京内骨,穴出。外踝之后,循 京骨至小指外侧 。
● 皮肤瘙痒,瘾疹
风门
1【7.操膈作俞】* 斜Gé刺sh0ū.5(~BL0.187寸) 。血会
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