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编录秘笈-碎石土篇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之欧阳治创编
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详解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地质野外勘察编录样板
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6E\&NC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野外编录秘笈
第一章总则1.野外描述岩土的目的是划分层次,确定名称,鉴别状态、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评价岩土的工程性质取得原始资料。
2.描述人员必须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记录完成后,不准随便更改)。
3.本描述标准包括下列各类岩土:(1)岩石(2)碎石土(3)砂土(4)粘性土(5)人工填土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及盐渍土等以及特殊要求地工程(如地下洞、边坡等)应遵照有关规定描述或按专业研究确定地描述内容进行。
4.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差异,各工区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根据本标准确定代表性样本。
5.在钻探中,土的描述工作应在土样取出钻孔后立即进行(风干土的描述除外)。
6.土的成因及时代在现场很难确定时,可根据区域已有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确定。
7.对土的描述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别应注意那些能说明土的工程性质的特征。
8.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副色放在前,主色放在后。
第二章岩石9.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是由多种矿物或一种矿物组成的(如石英岩即由石英组成),它的部分块体称岩石。
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或风成等)和变质岩三大类。
按照坚固性分为: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其代表性的岩石则见表1。
岩石坚固性的划分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11.描述岩石成份时,一般情况下只描述主要矿物成份,如:“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
12.岩石的颜色,要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13.岩浆岩:有岩浆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1)其结构按照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斑状;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粒径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应该注意-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应该注意-————————————————————————————————作者:————————————————————————————————日期:野外编录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应该注意-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应该注意-野外编录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精讲
现场描述及鉴别1、岩石掌握岩石的描述内容;掌握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及现场鉴定方法;掌握岩石风化程度分类及野外特征。
2、碎石土掌握碎石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碎石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3、砂土掌握砂土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砂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砂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砂土湿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4、粉土掌握粉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粉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粉土湿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5、粘性土掌握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粘性土的描述内容及要求;掌握粘性土状态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第一节现场描述及鉴别的基本要求1、描述人员应认真观察,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2、当岩、土的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宜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分析后确定。
3、为消除对同一岩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开展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所有描述人员对岩、土层进行示范性描述,统一描述标准。
4、勘探点的位置如有移动,应注明移动的方位、高差及距离,必要时宜画出示意图,或用仪器测量其坐标、高程,并说明移动原因。
5、描述应使用专门的记录表格,逐项用铅笔(铅笔硬度建议采用2H,标签浸蜡时可不用铅笔)书写,字迹清晰,严禁涂抹;当需要更改时,更改内容写在旁边,被更改部分用单横线划出。
6、颜色,应在岩土的天然状态下进行描述,并应副色在前,主色在后。
例如,黄褐色,以褐色为主色,带黄色;若土中含氧化铁,则土呈红色或棕色;土中含大量有机质,则土呈黑色,表明土层不良;土中含较多的碳酸钙、高岭石,则土呈白色。
7、分层厚度的划分:①层厚大于0.5m时,必须单独划分为一层。
②当层厚小于0.5m,但对岩土工程评价具有特殊意义的岩土层,宜单独分层描述,如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土体中极薄软弱层等。
并按主要组成物质定名,如页岩夹层、断层泥夹层、淤泥夹层等。
野外编录必备
野外编录必备土的描述1.有机质土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
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
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2.土类的描述1.碎石类土的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
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
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湿,2.40m以下饱和。
或:2-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mm约占10﹪、40-60mm约占20﹪、60-100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
或:2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
野外编录技巧
野外编录技巧前言近年来勘察市场的竞争从初期的价格竞争到目前价格、质量竞争,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做保证,只有高素质的作业层才会有高质量的技术资料。
钻探记录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本教材共分九章,简要地介绍了岩土的成因类型,各类土的一般特性和肉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钻探、取土及孔内原位测试的一般要求。
学习结束,要求各记录员掌握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软土的野外基本鉴定方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行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内原位测试,并进行准确记录。
了解三类岩石的基本特征掌握岩石采取率、RQD的计算方法、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水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土的特征和描述内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方法等。
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工勘野外编录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野外地质岩芯编录知识要点
野外地质岩芯编录知识要点目前我国按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来进行土的分类和命名。
一、土壤根据粒径和塑性指数分类:砾石土、砂土、粘性土和粉土。
砾质土包括漂石和块石、卵石和砾石、圆砾和角砾岩;砂土包括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土;粘性土包括粘土和粉质粘土,粉土是其中的一种。
1、碎石土:粒径2~200mm砾石至块石(漂石)一类的总称。
表1砾质土分类土的名称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颗粒形状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状为主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状为主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状为主粒组含量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2、砂土:粒径0.075~2mm砂粒至砾石一类的总称。
表2砂的分类土的名称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粒组含量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的25~50%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85%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3、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
表3粘性土的分类塑性指数ipip>1710<ip≤17土的名称粘土粉质粘土4、粉土:粉土为介于砂土和粘性土之间的一种土,表4淤泥分类土的名称粉土塑性指数ip粒组含量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小于全重的50%ip≤17二、按土的成因和特性划分为:淤泥、红粘土、人工填土、膨胀土、花岗岩残积土五类。
其中淤泥分为:淤泥、淤泥质土和淤泥质砂,人工填土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花岗岩残积土分为: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
1.污泥的分类表5淤泥的分类土壤名称:淤泥质土壤;1.5粘性土;天然含水量(W)>液限(WL);1.5≥ 天然孔隙比(E)≥ 1.0粘性土分类标准;天然含水量(W)>液限(WL);天然孔隙比(E)≥ 2.人工填土的分类表6人工填土的分类土壤名称:素填土其他填土分类回填要素:由一种或多种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组成的填土;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其他杂物的填料;水力冲淤砂形成的填料;3.花岗岩残积土分类表7花岗岩残积土的分类大于2mm的砂质粘土、砾质粘土或粉质粘土分类元素的名称,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总重的20%,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主要为粘性土,不包括大于2mm的各种颗粒。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 且小于或等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 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野外编录常用一、杂填土:杂色,松散,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粉土:(1)灰黄,很湿,稍密,含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2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三、粉砂:(1)黄色,饱和状态,中密,含云母片,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
(2)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3)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四、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有腐味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1):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2)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八、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九、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风化强烈,取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十一、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取芯呈长柱状,锤击声哑、易碎,采取率92%,RQD81%。
无裂隙,具水平节理,岩石等级Ⅴ类。
十二、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采取率92% RQD81%.十三、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岩石编录
岩石编录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
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初见水位以下)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碎石土
19.碎石土的定义: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对碎石土的描述内容及顺序是: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充填物成份、性质及百分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
20.碎石土的名称一般可根据目测或者尺量其粒径直径并估计其重量百分比,按照颗粒级配及形状确定其分类。
注释:定名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1.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当不易签别时应指出结晶岩或非结晶岩组成。
22.岩石按坚固性分为:坚固的――锤击不易碎,较坚固的――锤击易碎,不坚固的――原生矿物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物,手能掰开。
23.碎石土的结构:应指出一般粒径和最大粒径,碎块形状和排列接触以及充填情况。
24.
当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当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充填物所占有的重量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无充填物时,则应研究其空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问题。
25.碎石土密实度的鉴别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