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爱在家人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优质课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顺父母和长辈。
同时,学生将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亲情、沟通和理解等方面,旨在引领学生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为体味亲情和沟通传递爱,教学难点为爱的碰撞。
初中学生在青春期面临着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体味亲情,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导入环节,引入本课程的主题。
然后,进行了评价任务,让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并进行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并与自己的家庭经历联系起来。
最后,进行了小结,强调亲情是家庭的纽带,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接下来,进行了环节一:体味亲情。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感悟和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增强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
总的来说,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并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味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家庭纽带的力量。
生活中,我们与父母的矛盾往往源自于爱与期待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往往成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焦点。
但是,聪明的家长们给出了聪明的回答,让我们一起体会来自父母深沉而富有意义的爱。
爱的悟语】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与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时,你就会感到成就。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工作时,你就会感到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带来快乐。
——___1.沟通的定义是分享或建立共同的看法,它的本质是让人们相互理解和融洽。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优质课导学案_0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课标依据本课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相关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三框题《爱在家人间》,本课包括“体味亲情”、“爱的碰撞”和“沟通传递爱”三部分内容。
第一目题“体味亲情”重在引导学生感悟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体会家庭重亲情之爱的细致入微,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使学生产生要孝亲敬长的情感。
第二目题“爱的碰撞”是通过探究亲情之爱的变化,体会爱的碰撞的表现形式,探索亲子冲突的原因及影响。
第三部分“沟通传递爱”通过积极沟通交流,搭建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三、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青春期,由于心智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对父母的关爱反而觉得厌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
因此,加强对学生孝亲敬长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学生渴望得到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指导与帮助,本课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培养感恩的情怀,进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从感情上热爱父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对家庭怀有爱的原因和亲情的不同表现,了解与父母发生碰撞时自己的心理特点和产生碰撞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味亲情。
确立依据: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多在家人的宠爱下长大,往往忽视对家人的爱。
了解父母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并将之中情感化为报答父母的实际行动。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 爱在家人间【教案】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案】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流程】
现场统计结果(板书):
第一题——选A 人选B 人选C 人
第二题——选A 人选B 人选C 人
【教师过渡】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
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再统计结果(板书)
第一题——选A 人选B 人选C 人
第二题——选A 人选B 人选C 人
【教师过渡】两次选择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感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一说起爱,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我们身边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无私无求,不因季节变换而更替,不因名利容貌而改变,这就是家人之间的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交流学习“爱在家人间”
(设计意图:选取两道测试题,让学生在两次选择的心理对比中,更强烈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入课题《爱在家人间》。
)
三、【板书设计】
四、【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加强珍惜、热爱家庭的生活观与家庭观。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图片,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在照片中我们看出这个家庭非常幸福,家人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家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新课讲授】第一目──体味亲情活动一:听故事,体味亲情这届里约奥运会,“奶奶级选手”丘索维金娜又登场了。
41岁高龄,七届奥运会。
在20岁就被称为“老将”的体操界,是个绝无仅有的神话。
1997年,丘索维金娜步入婚姻殿堂,幸福甜蜜的丘索维金娜一度退役。
1999年11月,爱子阿里什出生。
原以为丘索维金娜从此将过着幸福快乐的童话生活,2002年却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里什被诊断患上白血病,这对于丘索维金娜无疑是晴天霹雳。
噩梦开始。
作为一个妈妈,她要竭尽全力去救儿子的命。
现实的问题是,去哪里弄一大笔钱拯救儿子的命?之前做运动员的那点积蓄,完全不足以支撑十几万美元的治疗费用。
丘索维金娜没有一丝犹豫,在25岁时选择复出。
要知道,25岁,多少体操运动员已经退役。
但对于丘索维金娜她能赚钱的手段,只有体操。
她老公则放弃了热爱的摔跤运动,在家照顾儿子。
正如她自己所说:“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她参加所有比赛唯一的理由,就是为了钱。
对于这一点,她从不回避。
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不停比赛。
“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故事,自由发言。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爱在家人间》 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案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优秀教案

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很反感呢?(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下面就让我们听听袁璟怡同学和她妈妈的故事。
2、播放视频《少年说》.(女孩的妈妈经常拿她与别的孩子作比较,母女两人参加综艺节目进行对话)3 、设置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2页的内容思考一下,你认为璟怡和妈妈产生碰撞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观点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璟怡希望妈妈多鼓励她的进步,肯定她的付出。
但是妈妈认为教育璟怡最好的方式是多批评,多使用激将法,由于两代人看待问题的高度和角度不同,所以亲子冲突难以避免。
4、同学们想一想亲子冲突要不要解决?(引导同学们解决)没错,亲子冲突一定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家庭和睦,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解决呢?四、沟通传递爱(写板书)1、是的,我们需要用沟通的方式去解决亲子冲突,用沟通传递爱,正确的应对亲子冲突。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而这恰恰体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璟怡勇敢的站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最后沟通的效果差强人意,大家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引导同学们提出沟通技巧)教师总结:沟通需要技巧.2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2页的方法与技能进行讨论,应该如何与妈妈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小组讨论,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总结:是的,我们需要注意5点沟通小技巧。
分别是: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和考虑环境。
我们给静怡的故事编写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但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行为中其实蕴含着对我们满满的爱。
我们要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让父母了解我们的需要和变化,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段视频,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包容与爱。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顺父母和长辈。
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亲子冲突”的危害,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了解和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的第二框。
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
本框由“体味亲情”“爱的碰撞”“沟通传递爱”三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处理好《师长情谊》中自己与长辈等家人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沟通传递爱教学难点:爱的碰撞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许多中学生与父母沟通中出现矛盾和冲突,表现为对父母自我封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沟通交流时间短、交流的内容多为父母对自己学业成绩的询问和关注等等。
有时,初中学生对父母爱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之情,不能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体谅、理解父母的苦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探讨有关“爱”的话题,进入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家》。
首先,让我们先来回忆一首古诗。
(二)评价任务:吟诵感悟带领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反馈指导(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描述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如何表达这种情感?(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子什么样的情感?你如何表达对家人的这种情感?(四)小结:亲情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惦念,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爱在家人间》第二框教学内容,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二.学生分析父母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
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
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因此,学会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三.设计思想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将学生喜爱的一部电视剧——《小别离》引进课堂,以朵朵写小说这件事为主线,利用生动具体的电影情节创设情境,充分发挥电视剧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开放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由扶到放、由知到行,步步推进,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从而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理解父母、接纳父母、感恩父母,能够正确对待亲子冲突,有效化解矛盾。
2.能力目标:提高对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
3.知识目标:知道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消极后果及化解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教学难点: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危害六.教学方法:情景创设、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七.教学过程:(一)贴近学生,导入新课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家中我们尽享亲情与温暖,我们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与父母之间仿佛不再那么亲密,出现了磕磕绊绊。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爱在家人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爱在家人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
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能力目标:1、领会和感受家庭中的亲情。
2、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
2、知道亲情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3、认识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家庭的感念,对于自己的生长环境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但是对于亲情的认识还不到位,现实生活中还会与家人有各种磕磕碰碰
3重点难点
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了解亲情形式的变化,明确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时间都去哪儿了
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了》(沙画+教师自制学生与家人的合影视频)
让学生感恩与父母,在感受家庭温暖的情境中展开课程讲解
活动2【讲授】爱在家人间
1.体味亲情
(1)亲情的含义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活动一:爱的回忆
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与父母间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体会家庭的温暖。
小故事: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课本P78“阅读感悟”)
(2)感受亲情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②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
但是,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活动二:爱的反省。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框爱在家人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尊重父母,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在生活中体味亲情,熟练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3、知识目标知道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懂得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感悟亲情。
2.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难点:理解父母行动蕴含的爱。
【课前准备】1、学生在家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画一张肖像画。
2、在本单元第一课时请同学们交流分享给爸爸妈妈画肖像画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旧知复习:1、家的含义、功能、作用?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3、怎样孝敬父母?上节课,我们对“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家,学习怎样和家人相处,认识到,其实爱一直都在。
出课题: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框爱在家人间请同学们按照咱们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
注意笔记的誊抄和答案的寻找和总结。
1、体味亲情。
2、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体味亲情】同学们还记得你给爸爸妈妈画的肖像画吗?当爸爸妈妈渐渐老去时,你还能记得爸爸妈妈年轻时的样子,你还能画出来他们年轻时的模样吗?有一位画家就做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他邀请了几位志愿者,并根据他们的描述,绘制一副他们妈妈年轻时候的画像。
当作画结束,帷幕落下的霎那,那不是有趣,那是对心灵的冲击!1、(视频展示:你还记得妈妈年轻时的模样吗?)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教师总结: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图片展示:爸爸为孩子撑伞,妈妈为孩子撑伞,奶奶为孩子撑伞)他们谁更爱孩子?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第七课《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个框题。
本框题在前一个框题介绍了家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家庭中如何孝亲敬长的方法。
本课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和承接,旨在引导学生体味家中的亲情,认识到家庭中出现爱的碰撞的现象、探究产生爱的碰撞的原因,最后探究爱的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爱需要呵护,爱需要智慧,爱需要沟通。
【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他们自身心理特点的变化和亲子之间的差异,容易导致亲子之间发生碰撞和冲突,处理地好,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情感,影响家庭的和睦,容易让孩子忽略家庭中的亲情甚至否认亲情的存在。
所以现阶段有必要让孩子明白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自己的努力。
【设计理念】从亲情之爱出发,引领学生体味爱,寻找爱的原因和表现,探究产生爱的冲突的原因,最后带领学生探究爱的沟通技巧和办法。
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课堂教学要充分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从感情上热爱父母。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对家庭怀有爱的原因和亲情的不同表现,了解与父母发生碰撞时自己的心理特点和产生碰撞的原因,掌握爱的沟通的技巧。
【学法、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案例分析法,活动展示法、互动讨论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难点:如何运用技巧与父母进行爱的沟通。
【信息技术手段】微课、课本剧视频、音乐的播放、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秋节就要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由我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有什么爱的惊喜呢,让我们一起拆开礼物。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学会如何与家人相处,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家人的感情较深,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琐事与家人发生矛盾。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家人的能力,提高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更加珍惜家人,积极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与家人有效沟通、增进理解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家庭场景,让学生模拟家人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能力。
2.案例分析:分析家庭矛盾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分享与家人相处的经验。
4.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处理家庭矛盾等方面的PPT。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小组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以便于课堂上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爱的表现。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第7课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第7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一、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内容。
本课旨在通过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之爱,引导学生感受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说明家人之间爱的表达形式虽然各不相同,却不可否认其存在。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初中生与家人之间产生冲突,既有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矛盾的原因,又有代际之间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原因。
初中生需要学习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父母与初中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初中学生的父母常常为孩子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担心,初中学生也往往为自己不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苦恼。
初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既亲密又复杂,探讨其发展规律和解决路径对双方关系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能力目标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间的交流与互动。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中自己与家人之间产生矛盾既有自己青春期逆反的原因,也有两代人在心智、学识和经历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
明白亲子冲突需要通过双方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味亲情。
2.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播放学生与家人相处的画面导入新课,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收集学生与家人相处的温馨画面、亲子相片制作成音乐相册《家的温暖》。
播放音乐相册《家的温暖》,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受家人之间温暖的瞬间、爱的交融,从而导入本课——《爱在家人间》。
【环节二】体味亲情(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课前调查、阅读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体味亲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家庭亲情我理解》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体会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家庭亲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家人沟通存在障碍。
此外,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家庭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亲情,提高与家人的沟通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尊重家人,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家庭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与家人沟通。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亲情,提高与家人的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亲情。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分享与家人沟通的经验。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能力。
4.情感互动法:教师与学生分享家庭亲情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小组讨论卡片。
4.角色扮演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家庭亲情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认为家庭亲情的重要性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亲情。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优质教案

《爱在家人间》一、教材分析本次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题,课题是《爱在家人间》。
本课时首先通过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之爱,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其次,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说明家人之间爱的表达形式虽然各不相同,却不可否认其存在。
再者,结合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与家人之间产生冲突,既有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矛盾的原因,又有代际之间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原因。
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中亲情与亲子冲突的认识,起到‚承上‛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构建和谐家庭内容作铺垫,起到‚启下‛作用。
所以,《爱在家人间》在本课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学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现实却恰恰相反,父母与初中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同时,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他们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本课时就是针对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与父母沟通交往,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从而健康成长。
三、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的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爱在家人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
讲教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能力目标:1、领会和感受家庭中的亲情。
2、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
2、知道亲情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3、认识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家庭的感念,对于自己的生长环境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但是对于亲情的认识还不到位,现实生活中还会与家人有各种磕磕碰碰
3重点难点
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了解亲情形式的变化,明确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时间都去哪儿了
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了》(沙画+教师自制学生与家人的合影视频)
让学生感恩与父母,在感受家庭温暖的情境中展开课程讲解
活动2【讲授】爱在家人间
1.体味亲情
(1)亲情的含义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活动一:爱的回忆
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与父母间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体会家庭的温暖。
小故事: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课本P78“阅读感悟”)
(2)感受亲情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②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
但是,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活动二:爱的反省
每人在纸上写出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最令自己自责的一件事情。
2.爱的碰撞
(1)和家人关系发生变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