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课件
2020/11/17
1.1太阳和影子 1.2太阳钟 1.3昼夜交替 1.4 看月亮 1.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1光的行进 2.2照镜子 2.3研究透镜 2.4七色光 3.1简单电路
2020/11/17
3.2导体和绝缘体 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3.4研究磁铁 3.5电磁铁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4.2 肺和呼吸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5.1解 释 5.2建立模型
2020/11/17
一天中, 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早晚气温变化图
30 25 20 温度(℃) 15 10 5 0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时间
2020/11/17
我知道,我 来回答:
一天中,早晚 气温较低,中午气 温较高。
2020/11/17
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 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昼 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 夜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
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 1.5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 秒,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 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
交 替 的
认 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会24小时内
2020/11/17
1.在同一时间物体的影子方向相 同。 2.一天中,中午影子最短,早晚 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 向相反。 3.早晨影子指向西方,中午影子 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2020/11/17
们我 的们 生来 活说 有一 什说 么太 关阳 系位 ?置
的 变 化 与 我
2020/11/17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4七色光课件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4七色光课件

新知讲解 活动 一 彩虹的形成
2、写出彩虹的颜色和出现的方向。 活动手册 (1)从内圈至外圈按顺序写出彩虹的颜色:紫、靛、蓝、绿、黄、橙、红 (2)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 东方 。
新知讲解 活动 二 进一步了解彩虹 1、制造“彩虹”。 实验目的:通过制造彩虹,了解日光具有色散现象。 实验材料:水盆、小石块、平面镜、白卡纸。 实验步骤:(1)用镜子制造“彩虹”。 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 (2)用水雾制造彩虹。 ①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 ②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 (3)用三棱镜制造“彩虹”。 ①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 ②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
分析:夏天雨后,背对太阳,常常会看见彩色的圆孤, 这就是虹,又称为彩虹。彩虹的颜色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组成。红色在上,紫色在下,依次排列。另 外,瀑布附近也常出现彩虹,晴朗天气向空中洒水或喷 水雾,亦可以出现彩虹。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 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通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这时空气内尘埃少并且 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由于仍有雨去而较暗,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去的遮挡而可 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
新知导入
猜一猜:雨后一座桥, 挂在半山腰, 仔细看一看, 颜色还不少。【打一自然物】
一座孤形桥, 顶着蓝天造, 赤橙黄绿青蓝紫, 只能仰望摸不到。【打一自然物】
谜底:彩虹
七色光 苏教版 五年级上
新知讲解 活动 一 彩虹的形成
1、观察彩虹 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猜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
答影子案
“东方红,太阳升……”歌曲唱出了两个自然现象: 日出东方,太阳升上天空。在旷野或海边,我们可以欣赏 到这壮丽的景象。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天和夜晚不能计时。
填空题: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 24 )小时,其中夜 晚一(天1分2为)(小十时二,)白时昼辰(。12 )小时。我国古代则把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 ) 和(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有
规律的。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判断题
1、太阳自西向东的位置移动造成了一天中物体影子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东早 上
南 北

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一天中的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高度最低,到中午时分高度最高,晚上太阳在西方落下,
高度降低。

早晚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 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2、
3、
4、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 这四种假设能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物体的传热本领》优质课件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物体的传热本领》优质课件

18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 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 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 在课堂上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 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谜行赦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 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岀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 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 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 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 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 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釆取务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 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 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 生动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课《光的反射》ppt课件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课《光的反射》ppt课件
1单元 光与色彩
3.光的反射
试着利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
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1. 射在阳光光。下选择房屋背阴处画一个靶标。
2. 至少三人一组,每人一面平面镜,按如图 所 示位置站好。仔细调整彼此镜子的高度与角度 ,使光斑能够反射到靶标上。 3. 如果要提高游戏的难度,可以考虑增加人与 镜子的数量,也可以使用镜面较小的镜子。
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 较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如果物体表面很光滑(哪怕是细微的凹凸也没有) ,那么当光线照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 人们就会看到明亮的镜像。
不锈钢广场雕塑
平面镜及 摆放的苹果
湖水及景物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
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对太阳光的反 射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射到的半个月面。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 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
玩镜子。
将两面镜子直立起来,不断变换它们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玩具车时发现: 两面镜子的夹角成 90°时,镜子里像的个数为3个;成60°时,像的个数为5个。 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中出现的像就越多。
制作一个潜望镜。 潜望镜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Leabharlann 光的反射的现象猴子捞月
杯弓蛇影
圣火采集
光的反射的危害
(1)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2)电视、手机等屏幕反光会影响我们的视力。 (3)黑板反光会使我们看不清上面的字迹。
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古希腊学者认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后来,又 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全册课件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全册课件
2021/1/13
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 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于是人们就把金乌出来时看 做是白天,休息时看做是黑夜。
2021/1/13
推算昼夜及时间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八点,那么,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 收看实况直播?
德国人会在白 天看到实况直播。
美国人这时候 刚起床。
2021/1/13
推算昼夜及时间
中国和美国时差约12小 时,美国应在早8时观看。 中国和德国时差约8小时, 德国应在中午12时观看。 中国和澳大利亚时差一 两个小时,澳大利亚约在 晚上22时观看。
2021/1/13
昼夜交替的成因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 方向转动?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 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地 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
2021/1/13
推算昼夜及时间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是白天的 时候,哪些国家或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清晨?哪些 国家或地区处于黄昏?把你的发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太阳和影子
2021/1/13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2021/1/13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 早晨到校时,观察太 阳的位置,上科学课前和 放学时再去观察一次。
子最短)。
2021/1/13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在教室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位置变化,同时观察影 子的变化。

新版苏教版科学-11地球的内部-五年级上册PPT课件

新版苏教版科学-11地球的内部-五年级上册PPT课件
1.在托盘里放几块小石头。 2.铺上1~2厘米厚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3.用吸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4.观察托盘里的情况。
温度、风、水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下面地表形态 主要是由那种因素造成的?
温度、风、水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下面地表形态 主要是由那种因素造成的?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 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板块碰撞
板块分离
板块交错
地壳的运动。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 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 生弯曲变形。
板块碰撞
板块分离
板块交错
根据发现的化石,你能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况吗?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山系。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 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火山爆发、地震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 地球的表面还存在这千姿百态的各种地貌,这又是哪些巧 手在塑造这地表呢?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薄片页 岩,在酒 精灯火焰上加热,然 后迅速浸入冷水中, 接着再加 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 次,观察页岩薄片的变化。
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地球内部时什么样子吗?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火山和地震透露出一些地球内部的信息。可为什么会产生火山 和地震呢?为了解开谜团,人类从地球内部寻找原因。到目前为 止, 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12 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熟鸡蛋,这 深度 连鸡蛋壳还没有钻透呢。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不 同的 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于是开始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 部的 结构。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 层。 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 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8课《物体的传热本领》ppt课件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8课《物体的传热本领》ppt课件
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可以防止烫伤。
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 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 固、耐用。
这些厨具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
的良导 体,导热性能好。
冬季,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和草绳 把新栽树的树干包起来?
用塑料薄膜和草绳把树干 包起来可减少散热、减少 水分蒸发,帮助新栽的树 保温,以抵御严寒。
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为什么要 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
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 可帮助墙体保温。
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盒。
在设计制作保温盒时, 应尽量选择一些热的不 良导体作为材料,这样 做出来的保温盒的保温 效果会好一些。
2单元 热传递
8.物体的传热本领
这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一样吗?
它们的传热 速度不同。
像铜、铝、钢那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塑料那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下面的事例说明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
空气是热的不良 导体。蓬松棉被 或者双层窗户中 都有空气做隔层 ,有助于保温。
比比谁做的保温盒效果好,并分析 保温效果好的原因。
分析保温效果好的原因。
锡纸表面像镜子一样光亮 ,可有效阻挡热辐射。
分析保温效果好的原因。
泡沫板内有很多空气,空 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 少热传导。
分析保温效果好的原因。
塑料管中空,空气是热的不 良导体,可减少热传导。
体验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的 感觉,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 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 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 易散发,不觉得凉。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全册《52建立模型》课件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全册《52建立模型》课件

分析问题
收集数据
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
建立初步的模型
规定材料
确定条件
评价模型
修改模型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模型是科学家用来解释他们的思 想和发现的;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 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 关系。
建模型
什么是模型 模型的作用 黑盒子模型 纸筒模型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科学的流程,制作 一个物体的模型。(比如眼球模型、电流流 动模型等)
1、这里有几种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 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 板黏贴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 ,想办法把小组内共同认可的障碍物的位 置画下来。
活动二:我们也来建模型
2、把自己所在组研究的结果公布于众。
这就是我们为黑盒子画 的模型!
3、拿到相同编号盒子的同学在一起商量一下,尽可能师解释一致。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
建立模型
教学课件
这些是什么? 三球仪、植物细胞模型,都是模型。 它们有什么作用?
活动一:认识模型
三球仪
三球仪用来解释地球、月亮、 太阳相互间的运动关系。
植物细胞模型
植物细胞模型用来解释植 物细胞的内部结构。
图形
公式
圆周长
将圆从一个位置滚动一圈回到原位,圆走 过的距离就是周长。
各种各样的模型
分子模型
人体器官模型
数学模型
火箭模型 火 模型
小组研讨汇报
我们还学习过哪些模型?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桃花模型
手臂活动模型
桃花模型展示了桃花的 手臂活动模型展示了手臂的
内部结构。
运动方式。
红绿灯模型
红绿灯模型展示了红绿灯 的工作原理。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农历初10、11 月球公转的位置
晚上21:00 月上中天
(下午15:00月升东方——夜晚3:00月落西沉)
农历初10、11 观测者所见月相
上凸月:比太阳迟升后落(9小时)月出15时→ 月落3时 夜晚(18时→3时)可见 ,亮面朝西。
农历15、16 月球公转的位置
子夜24:00 月上中天
(黄昏18:00月升东方——清晨06:00月 落西沉
太 阳 钟
日 晷
日 晷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 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司 南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3.昼夜的交替
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作 出我们的解释。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在西方天空可见,亮面朝西。
农历初7、8 ,月球公转的位置
黄昏18:00 月上中天 (正午12:00月升东方,半夜24:00月落西沉)
农历初7、8 观测者所见月相
上弦月:比太阳迟升后落 (6小时),月出正午,日落半 夜(12时→24时 )。上半夜(18时→24时) 西方天空 可见,亮面朝西。(上上上西西)
你还发现了什么?
太阳位置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 的特点和规律
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 体背着太阳的一面;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的物体的 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 方向的变化和长短的变化,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 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 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 时间?
在“地球”上贴上小纸人,怎样转才能在同 一地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3云和雾 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3云和雾 课件

云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空气 中的水气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 ,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 ,这些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 浮在高空,就形成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云。
科学知识
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人造雾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量筒中有线香燃烧的烟弥漫。
观察到的现象: 量筒中有雾产生。
通过刚才制造雾的活动,现在我们知道 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了吧?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 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 晶漂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探索 活动三:探索云是怎么形成的
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再 结 合 刚才 的 造雾活动,想一想 云是怎么形成的?
用冷水代替温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冷水代替温水后,量筒里水蒸气很少,造雾效果不明 显。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出大自然中云和雾的形成原因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云和雾这两种水在自 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了解了云和雾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了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漂浮在高空时就是云, 接近地表的时候就是雾。
探索
活动二:人造雾
实验材料: 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 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1、2,再观察量筒内的 现象。
实验说明
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 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 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 体颗粒。
课后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 多的有关云和雾的知识。
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课件

云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空气 中的水气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 ,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 ,这些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 浮在高空,就形成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云。
科学知识
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人造雾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量筒中有线香燃烧的烟弥漫。
观察到的现象: 量筒中有雾产生。
通过刚才制造雾的活动,现在我们知道 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了吧?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 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 晶漂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探索 活动三:探索云是怎么形成的
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再 结 合 刚才 的 造雾活动,想一想 云是怎么形成的?
探索
活动二:人造雾
实验材料: 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 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1、2,再观察量筒内的 现象。
实验说明
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 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 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 体颗粒。
为什么玻璃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
因为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烧杯上面的培养皿中加进冰块,这些水蒸气遇到冰块就会迅 速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培养皿底部。
在玻璃皿中放冰块起什么作用?
在培养皿中放进冰块是为了降低温度,使 水蒸气迅速凝结。
你能根据下面的示意图,说说大自然中的雨、雪 是怎么形成的吗?
科学阅读
2022年 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
15.雨和雪
苏州爱牛科教器材有限公司
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15、16 观察者所见月相
满月:与太阳此起彼落(12小时)月出黄昏 →月落清晨(18时—6时) 。通宵可见。
农历18、19月球公转的位置
夜晚3:00 月上中天 (晚上21:00月升东方——上午9:00月落西沉
农历18、19 观测者所見月相
下凸月:比太阳早升先落 (9小时)月出21时→月 落9时 夜晚(21时→6时)可见 ,亮面朝东。
动手作画。
请各个小组长把桌厢里的文件袋拿出来,里面有三幅 没完成的画,请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两人画一幅,画出物体 在阳光下的影子。
互相交流探讨:请各组在下面看一看你们的影子有
没有画错,如果有,请把它改正过来。
猜猜时间,体验生活。
你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课件猜时间。
(1)
(2)
议一议 :下图中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
月 相 的 成 因

1、什么时候月面朝西?什么时候月面朝东?怎么看的?
2、“新月”、“满月” 分别是日、地、月三者呈怎样的位置关系? “上弦月、“下弦月”呢?其它呢?
凡是顺着 月球公转 的方向都
是“向 东”,反
之则是 “向西”
地球上观测者的时刻
农历初一、三十日月球公转的位置
中午12:00 月上中天(月亮高度最大 ) (清晨6:00月升东方——傍晚18:00月落西沉)
在西方天空可见,亮面朝西。
农历初7、8 ,月球公转的位置
黄昏18:00 月上中天 (正午12:00月升东方,半夜24:00月落西沉)
农历初7、8 观测者所见月相
上弦月:比太阳迟升后落 (6小时),月出正午,日落半 夜(12时→24时 )。上半夜(18时→24时) 西方天空 可见,亮面朝西。(上上上西西)
农历22、23 月球公转的位置
•子夜24:00月昇東方 •清晨06:00月上中天 •中午12:00月落西沉
你还发现了什么?
太阳位置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 的特点和规律
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 体背着太阳的一面;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的物体的 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 方向的变化和长短的变化,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 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 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 请将它们按
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 1)
( 2)
( 3)
随堂练习
一天下午,秦老师先参加了校运会200m比 赛,然后又参加400m比赛,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拍 摄了她参加这两场比赛的照片(如下图)。你认 为秦老师参加400m比赛的照片是哪一张?为什么?
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 时间?
在“地球”上贴上小纸人,怎样转才能在同 一地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试验记录
第一种解释
试验情况
能否解释昼 夜交替
第二种解释
第三种解释
第四种解释
请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 五个箭头: • 1、图右侧的红色平行箭头表示 什么? • 2、中心地球周围标注的红色曲线箭头表示什么? • 3、月球公转轨道上的红色箭头表示什么? • 4、八 种月相之间的兰色实线箭头 表示什么? • 5、由图中心的地球向外辐射的兰色虚线箭头表示 什么?
太 阳 钟
日 晷
日 晷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 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司 南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3.昼夜的交替
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作 出我们的解释。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农历初1、30 日观测者所见月相
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 月出清晨,月落黄昏(6 时→18时) 彻夜不见
农历初4、5 月球公转的位置
下午15:00 月上中天 (上午09:00月升东方——晚上21:00月落西沉)
农历初4、5, 观测者所见月相
上蛾眉月: 比太阳迟升后落(3小时) 月出 9时→月落21时。 黄昏后(18时→21时)
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不透明, 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这样受 到阳光照射时,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正因为如此,被太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在总是 对着太阳。二、由于月球不断绕地球公转,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致使日、月、 地三个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就出现了圆 缺不同的形状变化,即月相。
影子产生的条件:
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
的物体上才能看见。
光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
交流观察,探究特点
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和影子的关系
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 正午,影子指向正北; 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1)
(2)
南 东
太阳和影子
光 +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
影长
影短
影长
课外延伸思考
• 我们的古代人没有现在的手表以及其他计 时工具,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请同 学们课后查一查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 研究。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2.太阳钟
日出
日中
日落
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 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 计量时间的呢?
3.地球自转。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哪一种情况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怎样知道哪 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检验每一种情况,并把实 验结果记录下来。
请每组同学都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仪,用手 电筒表示太阳,让“太阳光”照在“地球上”。
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 了?那个部分没有被照亮?
农历初10、11 月球公转的位置
晚上21:00 月上中天
(下午15:00月升东方——夜晚3:00月落西沉)
农历初10、11 观测者所见月相
上凸月:比太阳迟升后落(9小时)月出15时→ 月落3时 夜晚(18时→3时)可见 ,亮面朝西。
农历15、16 月球公转的位置
子夜24:00 月上中天
(黄昏18:00月升东方——清晨06:00月 落西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