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工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工业的概念、意义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认识工业的分类及各类工业的基本特点。
3. 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和主要工业基地,以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地位与特点。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业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对工业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包括:1. 重点:掌握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理解工业产业链的复杂性和不同工业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效果,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资料准备:收集有关工业的图文资料,包括各类工业的图片、地图、统计数据等。
2. 教学环境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增强教学效果。
3. 学生预习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概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在开始新的课题之前,为了引起学生对《工业》这一课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工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现代化的工厂、工业园区以及工业产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与工业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工业生产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4.2 概念介绍在导入环节之后,教师需要详细介绍工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首先,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工业的定义,即工业是利用各种资源、能源和设备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
随后,通过举例说明,如钢铁、汽车、电子等产业都属于工业范畴。
同时,强调工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它是支撑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工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3 教学内容展示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PPT、图表、地图等多种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初中工业教案
初中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工业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提高对工业文明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史料实证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2.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及取得的成就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工业化进程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工业革命: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3. 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以我国工业化进程为例,讲解我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5. 分享成果: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各自小组讨论的成果,促进课堂交流。
6. 总结课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文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工业化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史料实证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历史资料时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解释历史现象能力:评价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六、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化进程,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短文。
2. 思考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工业化的认识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八上教案工业
初中地理八上教案工业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掌握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 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景观图片和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利用图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3. 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2. 了解工业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1. 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 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工业吗?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利用景观图片和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讲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强调工业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案例,了解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2. 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主要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但对于工业的概念、分类和布局因素还不够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3.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3.分析实际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工业的概念、分类和布局因素。
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实际地区工业发展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呈现相关课件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等,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实际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讨论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工业》教学设计案例
《工业》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工业》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认识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工业革命和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授课讲解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工业的了解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介绍工业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工业的演变过程;3.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现象,让学生了解城市与工业化的相互影响;4.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从中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享;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工业化今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表现;2.学生对工业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3.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2.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七、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工业区考察,感受工业的现实;2.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新闻报道,了解当前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情况;3.分组进行工业化影响分析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工业》教案(第1课时)
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工业及其重要性(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
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3.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
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
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源,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
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
(比如汽车生产不仅需要钢材,还需要轮胎、玻璃)出示板书: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3《工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3《工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业》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工业的认识较浅,对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地理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2.难点: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案例、课件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工业的认识程度,为教学提供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什么是工业?工业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布局和影响因素。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操练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工业》教案(第1课时)
《工业》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了解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快,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业日趋合理;(3)掌握我国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列表对比来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分布情况【教学难点】我国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几幅图片,提问:你知道下列几幅图片描述的是哪种生产活动吗?(学生回答)明确:第一幅图是煤炭工业,第二幅图是石油工业,第三幅图是钢铁工业,第四幅图是纺织工业。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提问:工业和农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明确: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不仅给人们提供生存保障,还给工业提供了原材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明确:工业可以分为两大类: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轻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部门)判断下列工业部门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学生回答)食品、机械、纺织、造船、服装、冶金明确:食品、纺织、服装属于轻工业;机械、造船、冶金属于重工业(二)中国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图”提问:从78年到11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快,其中最快的是彩电;可以得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比如:彩电、冰箱等。
《工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一:《《狼》改写为白话文doc》《狼》改写成白话文1 一条小路,蜿蜒的伸向远方,夕阳的余辉照得小路发黄。
在通往集市的方向,来了一个挑着扁担的生物,近一看,原来是屠夫。
看着扁担中剩下的骨头,屠夫不禁笑了,小声嘟哝道:“终于攒够钱了,明天女儿过生日就送她期待已久的MP3吧!”余辉照在他脸上,才发现时间不早了,本来打算欣赏欣赏这夕阳,可惜今天无缘了,“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我吃饭呢!”屠夫长叹道,“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明天又要起早了”。
说罢,加快速度往前走了。
刚走10分钟,人的第六感觉告诉他,他后面有东东跟着。
于是,猛地一回头。
好家伙,真可谓“涂敷一回头,吓死一群牛。
”后面的两匹狼脸色煞白,跟贫血没啥区别。
还好这两匹狼心理素质还可以,不然,现在已经在抢救中了。
屠夫看是两匹狼,不由得一惊,“这条路治安这么差?都有狼了,下次一定要去法院申诉。
”屠夫自言自语说。
立马甩下骨头,拎着空扁担,跑的比兔子还快... 屠夫跳到了一堆柴薪下,刚想喘口气,两匹狼就追上来了。
“老家伙,你以为现在是什么时代,那种无聊的诱饵谁会中?”其中一匹狼说。
屠夫见双拳难敌四爪,连忙下跪道:“两位狼爷爷,今天就放过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还没有办人寿保险,要吃我的话也等我办完人寿保险再吃啊”。
“切,这种话我都听出耳茧了,谁信你”。
一匹狼说。
屠夫见没用,立马拿起菜刀,“来呀,谁怕谁。
”那两匹狼一番耳语后,其中一匹走了,另一匹坐在原地,一言不发。
大约过了三分钟,屠夫看看手表,7点半了。
他可不想让老婆担心,就豁出去了,拿着菜刀冲上来,吼道“看我,降狼十八砍!!”十八刀后,地上多了一条狼的尸体。
当他准备拿扁担时,不经意发现柴薪后面多了一条狼尾巴。
屠夫顿时明白了,冷笑道:“哼哼,你小子想阴我,下辈子吧!”说着一刀下去,血肉模糊。
狼拼着最后的力气,从柴薪中爬出来,奄奄一息的说“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恨你,如果硬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N年!”刚说完,又一刀下去,驾鹤归西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工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主要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一次重要补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经济体系的构成,理解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上册之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产生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布局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对工业地理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工业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工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工业案例资料,如湖南工业发展概况、长沙工业布局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湖南工业发展概况、长沙工业布局等案例,使学生对工业地理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工业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人教版初中地理 工业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工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数据的能力,以便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1. 工业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2.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工业布局的优化。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工业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农业知识,从而引出工业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工业产品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了解工业的分类,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和混合工业。
2. 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会有这样的分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工业的意义,包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创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挑选几份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优化工业布局?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提出优化工业布局的措施。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工业的基本知识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地图和数据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工业-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工业-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工业的基本概念。
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工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我国工业区分布的特点;3.了解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1.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知识点1.工业的定义;2.工业的分类。
教学重点1.工业的定义;2.工业的分类。
教学难点1.工业的分类;2.工业的发展历程。
2. 我国工业的区分布特点(30分钟)知识点1.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2.我国工业的区分布。
教学重点1.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2.我国工业集中程度的变化;3.我国工业发展的区域特征。
教学难点1.我国工业集中程度的变化;2.我国工业发展的区域特征。
3. 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0分钟)知识点1.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1.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组织讨论法:通过讨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工业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课堂练习;2.课后作业。
六、教学资源1.课本;2.多媒体设备。
初中地理人教版工业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工业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我国工业的基本格局和分布特点,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特点和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图表等形式,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工业的分布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工业发展的历史,分析我国工业的基本格局和分布特点,重点讲解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交通状况等。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特点和我国的分布情况,重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特点。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的分布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地理教案《工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了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归纳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
三、教学策略从知识本身来看,本节需要识记的不多。
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交通运输和农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教学方法,尤其要突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工业产品为例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工业部门或进行网上学习。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组织实地考察或网上学习,搜集当地主要工业部门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个经济部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业;一个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
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质,这时候需要我们发展哪个经济部门呢?教师:在我们家里仔细观察,就会找到这个经济部门的很多产品。
学生:完成活动“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追根溯源,激发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特点的学习兴趣。
】教师:工业生产是指开采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对原材料(矿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工业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展示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对比我校建立初期与现在的办学环境的差异,反映出的我国工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取得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用鲜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地理《工业》教案范文
为了更好地贴合当前的教学需求,本人整理了一份地理教案,主题为“工业”。
希望能够对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都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产生的历史和背景。
2.了解工业在世界上的分布和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3.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
4.掌握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工业的背景和历史了解工业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掌握工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了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
2.工业在世界上的分布和发展现状了解工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分析工业化的影响和意义。
掌握工业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和发展现状,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和挑战。
3.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探究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传播,了解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和趋势。
4.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了解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探究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课前布置家庭作业,搜集和整合相关资料,阅读参考书籍和文献。
2.课堂讲解和授课,结合多媒体和图示,增加视觉效果和生动性。
3.学生小组或个人分组设计,开展工业调研和探究活动。
4.学生展示和分享,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评价和总结,给出针对性建议和策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四、教学评估1.了解学生对工业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评估学生参与探究和调研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3.考察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
4.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给出评价等次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籍:《地理》教材、《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2.科学实验室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各类软件和模拟器等。
3.网络资源和课外资料:百度学术、知网、谷歌学术等,以及各类地理考试网站和论坛。
六、教学建议1.扩大教学资源、拓展学科视野。
2.灵活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兴趣。
初中地理工业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第一课时教案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学会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2. 教学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哪些产品是工业产品?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工业的概念。
2. 自主学习教师分发《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四大工业基地分别位于哪些地区?(3)工业基地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讲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使学生掌握工业的空间分布规律。
4. 案例分析教师可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发展案例,如某地区的工业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我国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各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共同探讨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工业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工业分布图,标明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2. 调查家乡的工业发展情况,分析家乡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工业》教学设计
《工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三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本节教材与前两节相互呼应,既有一致的介绍思路,又巧妙地将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教材第一个标题“工业及其重要性”中讲述了什么是工业,工业有什么作用。
第二个标题是“我国工业的分布”,是以“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的分析为核心来完成。
教材第三个标题是“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此教材做了较大篇幅的介绍。
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前两个内容展开教学。
本节教材的编写,在落实课标知识要求的基础上,强调了对重点内容,例如我国工业的分布特征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的理解与掌握。
能力目标则强调了读图技能的应用,结合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简化学习目标,增加了实用性更强的相关知识,以利于突出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德育目标也进一步加强,更注重与时俱进。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分析农业的方法。
学生对于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有一些生活体验,但对于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并没有直观地认识,所以本节课应该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来分析我国工业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活动课文提供的两条线索,归纳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小组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工业区位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为我国工业的分布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工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雾霾、水体污染等,培养学习爱护环境的意识。
《工业》教学设计(精选4篇)
《工业》教学设计(精选4篇)《工业》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进展的条件。
2.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熟悉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现状,熟悉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进展的条件;正确熟悉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分。
三、教学策略本节是中国经济进展的最终一部分内容。
同学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地理力量。
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活动线索,引导同学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培育同学的地理探究力量。
同学对高科技产品有深厚的爱好,许多同学常常接触高科技产品,或者身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或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探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问题。
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同学:看地图复习,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带。
【设计意图:地图上落实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强化重点学问的落实。
】老师:为什么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呢?我们组成工业考察团,首先考察我们所在京津唐工业基地,我们考察步骤如下。
1.在教材“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中找出京津唐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
2.上网搜集资料,找到京津唐工业基地突出的工业产品和工业部门。
3.利用地图,探究京津唐地区进展工业的优势,填写探究活动表。
工业基地名称位置范围突出工业产品及部门自然条件(地形、交通、河流、资源等)其他条件【设计意图:探究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的相像特征,培育同学分析、归纳问题的力量,解决“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进展的条件”教学难点。
】老师:每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进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在考察“京津唐地区”之后,同学们结合课下收集的网络资源和中国地图册,分组总结“辽中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展条件,找到这三个工业基地工业进展的优势条件及主要的工业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Teaching design of industry (Session 1)
《工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了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归纳我
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
三、教学策略
从知识本身来看,本节需要识记的不多。
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交通运输和农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
教学方法,尤其要突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有利于学生
理解工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
产品很丰富。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用的
工业产品为例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工
业部门或进行网上学习。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
产品很丰富。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组织实地考察或网上学习,搜集当地主要工业部门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个经济部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业;一个是我们的衣
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
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就要思
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质,这时候需要我们发展哪个经济部门呢?
教师:在我们家里仔细观察,就会找到这个经济部门的很多
产品。
学生:完成活动“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追根
溯源,激发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特点的学习兴趣。
】
教师:工业生产是指开采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对原材料(矿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工业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展示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对比我校建立初期与现在的办学环境的差异,反映出的我国工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取得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用鲜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工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学生:扮演学校后勤主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校长提供改善办学环境的设计思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填写申报表。
主要原材料
工业部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
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信息,逐步了解各类工业产品的特点及各种工业生产部门,有助于学生对“什么是工业”这一难点内容的理解。
】
教师:我们设计的方案中涉及的产品多属于工业产品,工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对社会其他部门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总结,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讨论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工业生产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
教师:随着我国的工业发展,不仅在产品种类和产值上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中心的数量和分布上也有变化明显。
(教师补充一些资料,例如,新老工业分布图,相关视频资料)学生:读“我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说出我国四十年来工业中心分布的时间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落实德育目标。
】
教师:依据“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总结现阶段我国工业分布有何特点?
读图分析:
步骤1
教师: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读图,找出有4个及以上工业中心的省级行政区域。
步骤2
教师:工业中心密集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注意方位用语)?
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及沿海、沿江地区。
步骤3
教师:在图中确认我国工业中心密集的四大工业基地(绿色
区域)及位置(包括省区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分布)。
学生:读图,找到四大工业基地,说出它们的位置特点。
步骤4
教师:通过分析读图找出的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基地集
中分布的区域,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是什么?
学生:归纳出我国工业分布的主要特征。
教师总结:我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特征是:
1.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读图、探究,学生能够读出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联系第一章疆域中的知识重点:行政区划,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
)】
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落实知识。
】
教师:为什么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江、沿海地区呢?
布置课后探究作业:分组考察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搜集“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工业基地的发展资料,完成探究活动表。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学习进行预习和知识储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活动表中的内容,从位置、交通、地形、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接触很少,工业概念又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尽量浅显易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学习概念的枯燥乏味。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