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崤之战》PPT2
合集下载
《秦晋崤之战》ppt课件

人物形象
蹇叔:老成持重,远见卓识 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 原轸:多谋善断,勇猛暴烈 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必改 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作者对秦、晋、郑三国的态度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 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 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秦扬晋。秦“劳师以袭 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 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 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取教训,鼓 舞士气,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 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 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 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蹇叔的道理说得那么透彻,为 什么秦穆公硬是拒不接受?
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 伐郑,秦穆公单独与郑结盟,解围 而去后,晋文公曾逼郑投降,迫使 郑文公立了亲晋的公子兰为太子, 才撤兵而去。晋文公去世时,郑文 公也刚刚去世,公子兰继位为郑君, 是为郑穆公。
【重点难点】
1 . 围绕中心组材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 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学习步骤:
朗读课文 复习旧知 了解战争背景 翻译课文 把握基本内容、结构层次 总结归纳 布置作业
友情提供
到了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去世,秦 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及杞子 等当时在郑颇得信任,为郑掌管北门钥 匙能为内应的便利,不听蹇叔劝阻,悍 然向郑进军。秦的东征军要越过晋境, 晋对于趁机伏击秦军是有准备的,秦的 东征军来到郑,知郑有备,只好顺路 “灭滑而还”,途经殽山,遭晋军伏击。 秦晋殽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高三语文上册621秦晋肴之战课件2华东师大

公辞焉
焉 余收尔骨焉
代词,代指蹇叔的意见
兼词,于此,在那里 语气助词 哪里
殽有二陵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硿硿焉
……的样子 的; 指这件事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之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主谓间取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到……去
人物分析:
(一)蹇叔 他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 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主、客观原因 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 无所,必有悖心”。 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 之”。
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人物分析:
(二)秦穆公 1-4段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 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一“访”一“辞”一“骂”
蹇叔的道理说得那么透彻, 为什么秦穆公硬是拒不接受?
事发背景: 秦晋联合伐郑,经烛之武的游说, 秦穆公单独与郑结盟,并派大夫杞子、 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这样既 控制了郑国,又可以牵制晋国。而晋文 公理智的隐忍不发。 在秦大部队从郑国撤兵后,晋文 公曾逼郑投降,迫使郑文公立了亲晋派 的公子兰为太子,才撤兵而去。 一年后, 晋文公去世,郑文公也去世,公子兰继 位为郑君,为郑穆公。
蹇叔对穆公、孟明、儿子的这三段话 的语气有何不同?
①谏穆公:
冷静、委婉。 ——老臣的忠诚 ②哭孟明: 哀叹。实则仍谏穆公。——智者的执著 ③哭儿子: 无奈、绝望、痛心。 ——慈父的悲切
5段重点词句
1、左右免胄而下 头盔; 名作动,下车步行
2、秦师轻而无礼
3、无礼则脱
轻狂放肆 不谨慎
险地,形作名
4、入险而脱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动作名,装载之物 省略句,省主语 同“砺”,磨快 名作动,喂草料 2、使皇武子辞焉 下逐客令; 于之,向他们 4、吾子淹久于敝邑 滞留,居住 5、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自己的; 同“闲”, 使……休息 6、不可冀也 希望 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战胜 8、吾其还也 还是 9、杞子奔齐 省略句,省“于”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左传 秦晋崤之战》 教学PPT课件

功”。(跋胡疐zhì尾,意思比喻陷入困境)
③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如果能够顺利的话,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其,句中助词,无义。谐,和谐,这里
有如愿已偿、顺利成功的意思。
④克制,约束
克已复礼。(《论语》)
——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⑤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
,这是古文写法的“兵”,字形采用“人、廾、干”会义。,这是籀文的“兵”。
(1)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②士兵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冯婉贞》)
不久,敌兵果真抬着炮来了。
③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不给,又担心秦国军队来攻打。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
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精
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
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
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
反叛)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
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反叛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解析】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
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
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③发生,产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③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如果能够顺利的话,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其,句中助词,无义。谐,和谐,这里
有如愿已偿、顺利成功的意思。
④克制,约束
克已复礼。(《论语》)
——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⑤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
,这是古文写法的“兵”,字形采用“人、廾、干”会义。,这是籀文的“兵”。
(1)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②士兵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冯婉贞》)
不久,敌兵果真抬着炮来了。
③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不给,又担心秦国军队来攻打。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
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精
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
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
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
反叛)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
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反叛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解析】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
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
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③发生,产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秦晋崤之战ppt2

秦晋崤之战
二、导读设疑(导读1-4段)
(一)晋文公卒,晋国卜筮官卜偃让大夫 们行跪拜 礼时说:“君命大事”,是怎么回事?他怎样预 测其结果的?(参见第1段)
(二)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国又是一件什么事情 呢?杞子又是怎样预测其结果的?(参见第2段) (三)蹇叔反对秦穆公出兵晋国的理由是什么? (从三个方面回答。参见第2段)
秦晋崤之战
一、导读、导学 (一)整体把握课文,范读全文,初步感知 (二)正音、正字
xiáo bì n jì àng tiǎn bǔ yǎn yì jù yì jiǎn fǔ xì
崤山
zhòu
出殡
kào
出绛(城)卜偃
不腆
lù
过轶 蹇叔
脯 饩
免胄
zhěn
犒师
cuīdié
敝邑
xìn
遽告
原轸
衰绖 就戮
衅鼓
(续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 编年体史书,它叙事生动精炼,传神肖像, 富有文采,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 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 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 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 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 的开山之作。
秦晋崤之战
全文结构:
一 二
(1-4)卜偃占卜,蹇叔哭师……
1.(5-6)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
2.(7-8)皇武子逐客,秦退师 3.(9-10)原轸论师,败秦师
?
三
1. (11-13)文嬴请三帅,阳处父追击
2.(14)
秦穆公哭师……
思考:怎样概括二、三部分大意?
秦晋崤之战
◎文章主旨 文章记叙了秦穆公乘晋文公去世之际,举兵袭 郑,在崤山遭到晋国重创的事件,揭示了劳师袭远 易败,把握战机、哀兵必胜的战争规律。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6课《崤之战》ppt课件2

风马牛不相及 不以一眚掩大德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多行不义必自毙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何谓“郩之战”
• 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在晋 秦争霸战争中,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 山(今河南陕县东)隘道全歼秦军的重要 伏击歼灭战。
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战》 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 突出的特点?
目录
春 秋 左 传
编年体
隐公(元年~十一年) 桓公(元年~十八年)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闵公(元年~二年)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文公(元年~十八年) 宣公(元年~十八年) 成公(元年~十八年)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定公(元年~十五年) 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鲁 国 史 官 左 丘 明
重耳出亡图
春秋无义战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生过 许 多次战争。 • 殽之战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大夫烛 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烛之武退秦师》, 秦背弃晋,与郑结盟。并派大夫杞子、逢 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控制了郑国, 又用以对付晋国。从此,秦晋结怨,关 系 开始破裂。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 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 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 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 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 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 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 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
• 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 作用?
•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 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 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 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 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高中语文】崤之战ppt精品课件

11
阅读第一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 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 ...... 劳 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 词用 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 动词。)
12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 (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 决策过程,着重介绍 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 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 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 会为一段? “ 蹇叔进谏”和 “蹇叔 师”这两个场 面的最主要人物是蹇叔, 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蹇 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 的看法 。
6
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内容 结构
全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秦军东征。 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四 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第 二 部 分 (第2 、 3自然 段) 第三部分 (第4自然段) 第四部分 (第5、6自 然段)
7
板书设计
1 . 全文布局 哭师 发生 观师 发展 犒师 再发展 败师 结果 哭师 尾声
1
【教学目的】
1 .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 选材、组材,并按照事 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 地记叙的写法。 2 . 学习文章通过个 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 人物形象的方法。 3 . 深刻领会此文揭 示的战争胜负是由各种 因素决定的道理。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左传》 简介
1、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 一部叙事详细的完 整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历 史散文的开山之作。 “传”是什么意思? 传注,注释。“左” 指谁?左丘明。
3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 生过许 多次战争。殽之战前二年,秦晋联 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 有一篇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 是这件事。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 并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 郑国。控制了郑国,又用以对付晋国。从 此,秦晋结怨,关 系开始破裂。
《秦晋肴之战》PPT课件

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可说子是孙为,了已可死谓的死国君君吧
判断句
考虑、打算
姜姓的戎族,居于秦晋之间,与晋国友好
乎?”遂发命,遽 兴 姜戎。子 墨
cuī dié
迅速 征调 晋襄公(未即位) 染黑,
衰绖丧,服梁。弘应为白色,驾御御戎兵车,莱驹为右。名作动
16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
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
尔墓之木合拱抱矣。”就都死已去经,长现得在合你 抱坟 粗上 了的 。树木
古代把人活到六七十岁,称为中寿。但说法 不一:有说六十为中寿,有说七十为中寿,还有 说百岁为中寿。蹇叔当时大约七八十岁,已经过 了中寿的年龄。
8
蹇叔之子与yù师,哭而送之,曰:
在部队里 与:参加
介后句
“晋人御师
反问语气,
难道
知?”公辞 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拒听 于此,此指对 蹇叔的意见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
省宾句、介后句,使
为动,为……而哭
(之)于东门之外出师
7
“孟子,吾见师之 出,而不见其入
即也孟!明”,敬称 取独 出征
回来
省公宾使句谓,之使(曰人):谓之 宾“前尔句何,尔知知,何 中等中寿寿命,
希望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
战胜
没有后援 还是
滑而还省主。句,(秦师)灭滑
14
晋原z轸hě曰n :“秦违蹇叔,而以 贪
因为 使…… 辛苦
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送、给予
天送的机会,
放纵,放跑
纵敌患生,违天动不作祥名。必伐秦师。”lu栾án
祸患
吉利
《秦晋崤之战》课件

为了维护国际秩序和和平稳定,国际 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在《秦 晋崤之战》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国际 法规,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战 争规则和道德准则。在现代国际关系 中,各国应该遵守国际法规和准则, 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在《秦晋崤之战》中,秦穆公在战争与和平之间进行了抉择,最终选择 了战争。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并努力避免战争,通过 外交和谈判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左传》的文学价值
叙事技巧
《左传》在叙事方面采用了多种技巧,如倒叙、插叙、伏笔等,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和引人 入胜。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忠诚稳重
蹇叔对秦穆公和国家忠诚 不二,处事稳重,深受秦 穆公的信任和倚重。
外交手腕
蹇叔在外交场合表现出了 高超的谈判技巧和手腕, 为秦国争取到了有利的地 位。
先轸
勇猛善战
重情重义
先轸是晋国的一位名将,具有出色的 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为晋国 立下了赫赫战功。
先轸为人正直,重情重义,对国家和 民族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
在春秋时期,秦晋两国曾多次合作对抗其他诸侯国,但也有过一些矛盾和争斗。
战争的直接原因
01
崤之战前,秦国为了扩张领土, 向东进攻郑国,而郑国是晋国的 盟友。
02
晋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盟友和阻止 秦国的扩张,派遣军队在崤山地 区与秦军展开激战。
战争前的国际形势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激烈 ,领土扩张和势力范围之争是普
人物刻画
生动鲜明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活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
明。
性格突出
崤之战ppt2 鲁教版

学习第5段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 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 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 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
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 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 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 疑。
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 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 一个突出的特点?
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 战情景。
整朗 体读 感课 知文
崤之战 蹇叔 悖心 中寿 蹇叔之子与师 夏后皋 免胄 超乘者三百乘 犒师 不腆敝邑 且使遽告于郑 秣马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原圃 犹秦之有具囿也 原轸 栾枝 衰绖 堕军实而长寇仇 公使阳处父追之 稽首 不以累臣衅鼓 向师而哭 不以一眚以大德
——“我想握住你的手”
• 一、词类活用: •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 世了。庚辰这一天,晋国要把晋文公的 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 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 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 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 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 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晋文公真 的能显灵吗?
—
殽 之 战 《 左 传 》
分析语言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婉而有致,有时妙
崤之战ppt课件

杞子自郑使告于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
秦,曰:“郑人使我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
掌其北门之管,若潜 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
师以来,国可得也。” 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 曰:“劳师以袭远, 非所闻也。师劳力竭,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 乎!师之所为,郑必 知之。勤而无所,必 有悖心。且行千里,
24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 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 过也,大夫何罪?且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 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 用?
(2)君子惠,不以暴臣衅鼓,使归就戮于 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译文:贵国国君宽洪大度,不把我们这些俘 虏杀死,用血涂鼓,而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刑, 敝国国君如把我们杀了,虽死也不磨灭。
"使归就戮于秦"句中"使"后省略了兼语"累 臣"(承前而省),翻译时一定要 补充出来。
27
原文与译文对照
“ 蹇叔进谏”和 “蹇叔 师”这两个场 面的最主要人物是蹇叔, 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蹇 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 的看法 。
13
蹇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 语气有何不同?
直接、间接地谏劝穆 公,阻止秦军这次错 误的军事行动。
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 的态度?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 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余收尔骨焉。”秦
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
鲁教版必修2《秦晋崤之战》课件

作者对秦、晋、郑三国的态度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 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 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秦扬晋。秦“劳师以袭 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 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 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 气,重整军威。
秦晋崤之战
《左传》
【教学目的】
1 .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并按照事件 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记叙的写法。
2 . 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 形象的方法。
3 . 深刻领会此文揭示的战争胜负是由各种因素 决定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 围绕中心组材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 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 义和用法。
学习步骤:
朗读课文 复习旧知 了解战争背景 翻译课文 把握基本内容、结构层次 总结归纳 布置作业
春 秋 左 传
目录
隐公(元年~十一年)(元年~二年)
鲁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二、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殽 (5)使归就戮于秦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同上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肴之战》优质课件

§秦穆公(听了)派人对 他说:“你知道什么! (假如你只)活七十岁 ,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 有合抱粗了!”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
返回
翻译9
§蹇叔的独子参加这次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
征的军队,(蹇叔)哭 之曰: 着送他说:
返回
翻译10
§“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 §“晋人御师必于崤。崤
冷静分析、用语委婉。
(1()2谏)穆哭公孟:明 感叹语气。 :(3)子 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
: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
)态从度中:可访以―看―出辞他怎―样―的使思出想师性-格-?诅咒
思想性格 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
。
朗读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右免胄而下,超乘 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二、蹇叔哭孟明等人。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三、蹇叔哭送其子。 ——
“晋人御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 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殽地伏击秦军,
思考1:赛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 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注释: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 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 相当于“而”,表修饰)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 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 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 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 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 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如果时光倒转,殽之战的人物能与 我们面对面,你有机会和你最喜欢 的人物说话,你将对谁说些什么?
——“我想握住你的手”
文言积累——《崤之 战》
• 一、词类活用: •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 世了。庚辰这一天,晋国要把晋文公的 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 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 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 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 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 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晋文公真 的能显灵吗?
—
殽 之 战 《 左 传 》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学习6-7段
思考1: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 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 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思考2: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 么深意?
“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 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 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 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 的才能。
学习8-9段
思考1: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 暗写了哪一个人?
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 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 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2: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 见?
学习10-12段
思考1:先轸反对释秦囚的“亡无日矣”的 叹争发生在崤山,故称之为崤 之战。
文章背景
首先是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秋 时代是颇为特殊的。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 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式来巩固这个联 盟。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 (名重耳)、晋惠公(名夷吾)的姐姐。秦穆公 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文嬴)先是嫁给晋惠 公的太子围(晋怀公),后又嫁给晋文公。
思考2: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忠直之心、刚烈之性
思考3:孟明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
学习第13段
• 本段如何照应开头? • 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中 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性。
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认错误和不迁怒、 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 肉的真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特殊句式、重点虚词(其、为)及重 点实词和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
2、把握文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
3、分析晋秦交战双方胜败的原因。
文章背景
选自《左传》鲁僖公32年至33年 (公元前628至前627)。
记叙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 原霸权的战争。
因为担心失去时机,从而利令智昏,作出错误的判断、 决断、决策的情况,是无论古今,都会经常发生的。
学习第4段
思考1: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 什么?
“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思考2: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 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 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敏锐,观察细致。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避 (2)束载厉兵秣马:砺 (3)唯是脯资饩牵竭矣:粢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餍 (3)堕军实而长寇雠:隳 (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缧 (5)乡师而哭:向
三、特殊句式:
•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 •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殽 (5)使归就戮于秦
从《左传》所记叙的秦穆公其他事迹来看,他也是一 个深沉善断,并不很刚愎自用的人。这次的利令智昏,刚 愎拒谏,显然有其重要原因。原来,在“殽之战”的前二 年,秦晋联合伐郑,秦穆公单独与郑结盟,解围而去后, 晋文公曾逼郑投降,迫使郑文公立了亲晋的公子兰为太子, 才撤兵而去。晋文公去世时,郑文公也刚刚去世,公子兰 继位为郑君,是为郑穆公。面对这一情势,秦穆公担心郑 穆公的亲晋势必危及秦国在郑国的利益,杞子等人不可能 长期戍守郑国都城的北门,加上错误的估计了晋国新值国 丧,一定无暇外顾的局势,就认为应抓紧时机袭郑,错过 了机会,就会永远丧失争霸中原的机会。这种担心,就使 秦穆公利令智昏,听不讲蹇叔的意见,作出悍然出兵袭郑 的错误决策。
• 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 处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 在城濮之战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 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 步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 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公竟背 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 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 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 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 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 无正义可言,正义只属于郑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 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 一个突出的特点?
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 战情景。
整朗 体读 感课 知文
崤之战 蹇叔 悖心 中寿 蹇叔之子与师 夏后皋 免胄 超乘者三百乘 犒师 不腆敝邑 且使遽告于郑 秣马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原圃 犹秦之有具囿也 原轸 栾枝 衰绖 堕军实而长寇仇 公使阳处父追之 稽首 不以累臣衅鼓 向师而哭 不以一眚以大德
课文分析
学习1-3段
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
秦 劳师袭远 师劳力竭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郑 远主备之 郑必知之
晋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御师必于崤
蹇
料事如神
叔
老臣的忠诚 慈父的悲切
智者的执著
学习1-3段
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 什么性格? 访辞骂 贪婪虚伪 刚愎自用
蹇叔:深谋远虑 忠君忧国 倔强敢谏 秦穆公:利令智昏 刚愎自用
“秦晋之好”
• 晋献公晚年因为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 申生自杀,当时尚是“公子”的晋文公、晋惠公 也被迫流亡国外。晋献公死后,晋国局势混乱, 晋惠公和晋文公都先后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 秦穆公这样做,表面上是出于姻亲关系,实际上 是要建立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 晋惠公由于背信弃义,没有处理好跟秦国的关系, 联盟曾一度破裂。晋怀公是在秦国以太子身份为 “质”时,抛弃秦穆公的女儿,逃回晋国继位为 君的,双方关系更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 外流亡了19年的晋文公才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 国争夺君位。
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殽之战,使全文中 心突出,详略得当。
分析语言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婉而有致,有时妙
趣横生,可谓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课
文中有几段外交辞令,试把它们找出来,选
你最喜欢的一处做分析。
弦高犒师
委婉中透露锋芒
皇武子巧词逐客 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
孟明答谢
谦卑中包藏杀机
设想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 5、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以……为哀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如果时光倒转,殽之战的人物能与 我们面对面,你有机会和你最喜欢 的人物说话,你将对谁说些什么?
——“我想握住你的手”
文言积累——《崤之 战》
• 一、词类活用: •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 世了。庚辰这一天,晋国要把晋文公的 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 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 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 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 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 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晋文公真 的能显灵吗?
—
殽 之 战 《 左 传 》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学习6-7段
思考1: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 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 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思考2: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 么深意?
“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 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 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 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 的才能。
学习8-9段
思考1: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 暗写了哪一个人?
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 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 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2: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 见?
学习10-12段
思考1:先轸反对释秦囚的“亡无日矣”的 叹争发生在崤山,故称之为崤 之战。
文章背景
首先是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秋 时代是颇为特殊的。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 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式来巩固这个联 盟。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 (名重耳)、晋惠公(名夷吾)的姐姐。秦穆公 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文嬴)先是嫁给晋惠 公的太子围(晋怀公),后又嫁给晋文公。
思考2: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忠直之心、刚烈之性
思考3:孟明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
学习第13段
• 本段如何照应开头? • 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中 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性。
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认错误和不迁怒、 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 肉的真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特殊句式、重点虚词(其、为)及重 点实词和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
2、把握文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
3、分析晋秦交战双方胜败的原因。
文章背景
选自《左传》鲁僖公32年至33年 (公元前628至前627)。
记叙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 原霸权的战争。
因为担心失去时机,从而利令智昏,作出错误的判断、 决断、决策的情况,是无论古今,都会经常发生的。
学习第4段
思考1: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 什么?
“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思考2: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 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 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敏锐,观察细致。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避 (2)束载厉兵秣马:砺 (3)唯是脯资饩牵竭矣:粢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餍 (3)堕军实而长寇雠:隳 (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缧 (5)乡师而哭:向
三、特殊句式:
•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 •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殽 (5)使归就戮于秦
从《左传》所记叙的秦穆公其他事迹来看,他也是一 个深沉善断,并不很刚愎自用的人。这次的利令智昏,刚 愎拒谏,显然有其重要原因。原来,在“殽之战”的前二 年,秦晋联合伐郑,秦穆公单独与郑结盟,解围而去后, 晋文公曾逼郑投降,迫使郑文公立了亲晋的公子兰为太子, 才撤兵而去。晋文公去世时,郑文公也刚刚去世,公子兰 继位为郑君,是为郑穆公。面对这一情势,秦穆公担心郑 穆公的亲晋势必危及秦国在郑国的利益,杞子等人不可能 长期戍守郑国都城的北门,加上错误的估计了晋国新值国 丧,一定无暇外顾的局势,就认为应抓紧时机袭郑,错过 了机会,就会永远丧失争霸中原的机会。这种担心,就使 秦穆公利令智昏,听不讲蹇叔的意见,作出悍然出兵袭郑 的错误决策。
• 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 处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 在城濮之战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 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 步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 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公竟背 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 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 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 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 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 无正义可言,正义只属于郑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 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 一个突出的特点?
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 战情景。
整朗 体读 感课 知文
崤之战 蹇叔 悖心 中寿 蹇叔之子与师 夏后皋 免胄 超乘者三百乘 犒师 不腆敝邑 且使遽告于郑 秣马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原圃 犹秦之有具囿也 原轸 栾枝 衰绖 堕军实而长寇仇 公使阳处父追之 稽首 不以累臣衅鼓 向师而哭 不以一眚以大德
课文分析
学习1-3段
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
秦 劳师袭远 师劳力竭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郑 远主备之 郑必知之
晋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御师必于崤
蹇
料事如神
叔
老臣的忠诚 慈父的悲切
智者的执著
学习1-3段
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 什么性格? 访辞骂 贪婪虚伪 刚愎自用
蹇叔:深谋远虑 忠君忧国 倔强敢谏 秦穆公:利令智昏 刚愎自用
“秦晋之好”
• 晋献公晚年因为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 申生自杀,当时尚是“公子”的晋文公、晋惠公 也被迫流亡国外。晋献公死后,晋国局势混乱, 晋惠公和晋文公都先后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 秦穆公这样做,表面上是出于姻亲关系,实际上 是要建立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 晋惠公由于背信弃义,没有处理好跟秦国的关系, 联盟曾一度破裂。晋怀公是在秦国以太子身份为 “质”时,抛弃秦穆公的女儿,逃回晋国继位为 君的,双方关系更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 外流亡了19年的晋文公才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 国争夺君位。
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殽之战,使全文中 心突出,详略得当。
分析语言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婉而有致,有时妙
趣横生,可谓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课
文中有几段外交辞令,试把它们找出来,选
你最喜欢的一处做分析。
弦高犒师
委婉中透露锋芒
皇武子巧词逐客 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
孟明答谢
谦卑中包藏杀机
设想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 5、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以……为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