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一单元2 《红烛》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共47张PPT)

合集下载

《红烛》课件4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红烛》课件4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 情的依托。
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是反复 呼告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 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更要用那微弱的 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 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 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种子”。
的悠然、愉悦。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自焚成灰和流泪而干是蜡烛最后的结局,但是蜡烛生命的损耗是要 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诗人可能联想到这恰好是某些人的生命呈现, 诗人是在称赞蜡烛,也是赞扬牺牲奉献的精神。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具体寓意, 欣赏在诗歌的意象中所创造的艺术效果。 2. 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其抒情脉络。
• 诗人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这支红烛?
色光灰泪
思考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 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 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红烛之色
• 问题1: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择红色?
• 生活中,红色常给人什么感觉?
魂。
8.怎样理解本诗第7节?
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 慰 。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 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 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 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 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 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 耕耘。”
七、总结升华
在这首诗中,闻一多先生抓住蜡烛的 “燃烧”“流泪”的特点,将“蜡炬成 灰泪始干”的奉献式的悲壮反复呈现, 于是,他也成了时代的“红烛”。红烛 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 烛之光,是先生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 光。让我们继承先生的爱国之志,走好 新时代的征程。

《红烛》课件(46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红烛》课件(46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红烛
【任务一】理解标题
1.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 明确:本文以“红烛”为题,用红色的蜡烛 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
现代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提到各种灯:“扫淡黑暗的颜色”的半夜的“几点 灯光”、给行人“指路”的风雪之夜的“豆大”的灯光、哈里希岛上姐姐为远航的弟弟 “点在窗前的长夜的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照着情人夜泅海峡的“火炬”、给绝望的友 人以生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盏油灯”……这些灯光是作者理想的象征,是希望、力量和 胜利的象征。
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被闻一多接受了下来,“红烛”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但
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
【任务二】逐节赏析 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 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 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 “灰”与“泪” 2、3、4节——“灰” 5、6、7、8——“泪”
二、分析作品
作品简介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 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 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 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 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 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 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 也是火鹤的别名。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一、走近作者
闻一多简介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 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 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 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红烛》优秀课件PPT

《红烛》优秀课件PPT

核心素养
写作背景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 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 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核心素养
作者介绍
闻一多原名家骅,湖北淆水县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喜爱古典诗歌、 绘画和戏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翌年正式入学。“他到清华 学校以的致命伤1916年开始到1920年上半年,经常有旧诗发表。在学 校中颇有诗名”。
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 抒情方式。
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 络和抒情方式。
核心素养
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核心素养
A 咀嚼诗歌的语言,把
握诗歌的意象。 D
导入新课
B
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 式;感受形象,品味语 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
涵。
E
写作背景
C 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E 作者介绍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
02 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
03 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
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 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09
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请简要分析《红烛》一诗是怎样体 现“三美”的。
明确:
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使 《红烛》在音韵上很适合朗诵。
绘画美:《红烛》的绘画美体现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体的颜色,而是很 巧妙地融合了意象来呈现。
建筑美:《红烛》的建筑美,最主要是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 诗歌先以感叹句的首节开始,转入以疑问句为主的次节,第三、四节的 “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也加快了音韵上的节奏,接着 两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2-2《 红烛》课件(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2-2《 红烛》课件(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7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整体感知, 走进红烛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8
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 第二部分(2~3节):讴歌红烛自我牺牲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4节):殷殷寄语红烛,勉励自己。 第四部分(第5~7节):借对烛泪的思考抒发己志。 第五部分(8~9节)揭示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
2.红烛象征着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诗人赤诚地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诗人的创作一开
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在
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
23
有人说在《红烛》一诗中,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经历了七次显 著的变化。请你简要分析。
闻一多在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使得全诗充满了张力。 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 次显著的变化。①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抑扬起伏。第一节中赞叹红烛的“红”,这 是扬;第二节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第三、四、五节又因红烛燃烧创造 能量而振奋,这是扬;第六节追问红烛为何伤心流泪,这是抑;第七节诗人因红 烛的伟绩而欣喜,这是扬;第八节诗人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分量时, 又隐隐透出感伤之情,这是抑;第九节用昂扬向上的笔调收束全诗,表达出诗人 对红烛象征的实干、牺牲精神的高度肯定,这是扬。②使诗歌充满了节奏感,抒 情线索清晰。诗歌以“红烛啊”开头,增强了形式上的节奏感,形成了浓郁的抒 情气氛;以与红烛对话的形式抒发诗情,诗人与红烛的心迹交流成为全诗的抒情 线索,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波澜,显示了诗人求索人生真谛的过程和结 果。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

《红烛》PPT课件

《红烛》PPT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必修 第一单元
01
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 征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 在诗歌的寓意中所创造的 艺术效果。
02
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了 解其抒情脉络
03
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 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音乐美
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 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
一、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 邪恶的势力, 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 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 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
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 献为天职的灵魂。
品诗歌理脉络
1.速读全诗,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读全诗
第一节: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 第二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 第三节: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 第四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
概括小节内容
第五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 第六节、第七节:开导安慰红烛的流泪; 第八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 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沉静。
红烛是什么?
01
红烛是什么?
在我国,红蜡烛代表吉祥喜庆,是一种富贵吉祥的颜色。 在中国普遍认为白色代表庄重和肃穆,比如说寺院用的都是白蜡烛,而且白 色蜡烛一般会用于葬礼这种场合。红色蜡烛恰恰相反,一般会用于婚礼这种 喜庆的场合。当然如果说是出于喜欢或者照明用的话,选什么颜色也就没有 那么多讲究了。
“不误,不误”采用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前后两种截 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包含着诗人对先前自作聪明的 惭愧,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表现了诗人对“红烛” 精神的敬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课文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课文电子课件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
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
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
句的均齐)”。("三美"主张)
“三美”
"三美"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音乐美: 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绘画美:
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
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
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
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
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该诗集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
表自己拳拳
心迹
2—3.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4.对红烛的殷殷寄语,对自己的自勉自励。
5—7.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8—9.对红烛同情的呼唤和劝导鼓励的呼唤。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
艺术特色
《红烛》的抒情特色
1. 借物抒情。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这样红烛的
有何作用?
(3)探讨:结合时代和自己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烛”精神
的理解。说说“红烛”精神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启示。
任务
(1)全诗九节,每一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
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烈。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现了思考觉悟的过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 高一语 文部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精品 】
/
吐 出 你 的 心 来 比 比 ,
红 烛 面 前 , 他 提 出 了 自
第 一 小 节
情字“可,,
的可我
感;人以晶真
红是要
不逼与说明是
,一求

里“ ,红 是” 理是 想赤 的诚 人的 格象 的征 化。 身红 。烛
, 在 诗 人 眼
诗 人 怀 着 敬 的慕 红的 烛心 情 赞 叹 荧 荧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和 画 面 感 )
的 印 象 ( 即
体பைடு நூலகம்现 出 中 国
建 筑 美 ,指
音 乐 美 ,指
三格新 美律月 :化派 音”代 乐的表
诗 。富象的 的 美主闻
作 者

有形是 是 、张一
对 称
形文词 象字藻
音 建,多 节 筑提提


感的的 和 美倡出
句 的
、视运 色觉用
旋 、诗了 律 绘歌“


彩方, 的 画创新
赞的烛


同种的这
时截表两 也然现节 更相了诗
对 红
第 二
有反一用 烛
力的个设 的回思问 表答考手
自 我
三 小
现;觉法 牺
了表悟, 红明的自 烛了过问
牲 精

精诗程自 神
神人。答 的的前, 可醒后生
的 讴
贵悟两动 歌
。,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运诗
设民悟唤诗而害众“
,人
置众,醒人麻,深烧
联爱
的走使世认木如受罢
(新教材)-2《红烛》PPT课件2020年秋 高一语 文部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精品 】

《红烛》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红烛》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不误,不误!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请将你的脂膏,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不息地流向人间,
红烛啊!
培出慰藉的花儿,
既制了,便烧着!
结成快乐的果子!
烧罢!烧罢!
红烛啊!
烧破世人的梦,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烧沸世人的血——
灰心流泪你的果,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创造光明你的因。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1899—1946)
探究鉴赏
1.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 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 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
1925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 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 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 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知识链接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
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 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 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 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总结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烧蜡成灰, 牺牲自我
为拯救世 人主动自 我牺牲的
诗人也如这红 理想人格 烛,牺牲自我, 的化身
拯救世人!(当时,
民众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 不仁。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是从 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 使民众觉悟、奋起,使民众热血沸 腾、走向光明。)

新教材统编版《红烛》PPT优秀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红烛》PPT优秀课件

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 创作实 践中逐 渐形成 的独特 的语言 艺术个 性,是 诗人的 个人气 质,诗 歌美学 观念在 作品中 的凝结 ,是具 有恒定 性的, 区别于 其他诗 人的艺 术特色 。不同 的诗人 往往表 现出不 同的语 言风格 ,同一 诗人的 不同作 品,语 言风格 有时也 不尽相 同。 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 来显示 他们的 性格, 表现他 们的思 想情绪 。关于 人物, 他很少 做长篇 大论的 叙述, 很少以 作者身 份出面 来介绍 他们, 也没有 作多少 添枝加 叶的描 写。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首先要 立足文 本,通 过分析 “母亲 ”的言 行概括 归纳出 母亲的 形象特 点;然 后围绕 这些特 点组织 语言, 表达赞 美之情 ;发短 信要采 用第二 人称。
红烛无私无畏地牺牲,是为了照亮别人、照亮世界, 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 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残风使它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 的光明。
“残风”暗指反动势力。
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 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而痛哭流涕的情感。 体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内容赏析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为何会流泪?残风暗指什么?诗人借红烛流泪 来表现自己的什么心境?
呼应开头,卒章显志。
主旨
《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 红烛:无私奉献 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 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 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伟大抱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电子课件

感谢聆听
红烛
• 澳闻门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黄冈我市离浠开水你县的。襁中褓国太现久代了伟,大母的亲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 民主但你同是 依盟他然早们保期掳管领去我导的内人是心,我的中的灵国肉魂共体。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 那19三12百年年考来入梦清寐华不大忘学的留生美母预啊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
是矛盾的现象; 是同情、惊疑的呼唤。
无私无畏地牺牲是为了 照亮别人、照亮世界。
但世界太黑暗,蜡炬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反映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心中所涌现的矛 盾、痛苦、挣扎。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 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 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 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 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 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 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创作思路: 突出红烛意象,联想到诗人热烈的
心,发出深情邀请,将要咏之物与要言 之志自然联系。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第1节主要内容: 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新教材】《红烛》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新教材】《红烛》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懂鉴赏
2、要把握形象。 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诗歌虽然是抒情文体,但是
任何情感抒发都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缘起”,所以,首先要弄清楚诗人通过哪些意象 抒发了什么情感。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 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 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02 鉴赏要点 之重点突破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作业 请在古今诗歌中找出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思
考“蜡烛”意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背后蕴含的作者情感。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03 鉴赏要点 之写法赏析
3 上述特点举例: “花”与“鸟”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新教材】2.2《红烛》课件—高中语 文统编 版(20 19)必 修上册 (共34张PPT)
懂鉴赏
1、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 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 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 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 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 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 具体情况而定。

2.2《红烛》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2.2《红烛》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红烛精神 让生命闪光
统编必修上册
第一章节
课堂导入
77年了,我们永远怀念……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多年以前 这样一首歌 曾传遍大街小巷 无数国人唱起这首歌 都会回想起当年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受尽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
77年了,我们永远怀念……
—名士赤子心,斗士家国情—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已在长沙避难的北大、清华和 南开三所大学,南迁昆明,火车、汽车,轮船,河内、 香港、南宋,辗转流离,各显神通,殊为不易。
然而,有一支250人的队伍,他们在教授闻一多的 带领下,一路跋山涉水,美其名曰考察体验,从长沙 步行三千余里,历时80多天到达昆明,这一支特别的 “旅行团”受到了当时极大的关注。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 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 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 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 灰一分心。
5、“红烛”为何而“伤心流泪”?“何苦”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第三章节
诗歌鉴赏
— 红烛意象 —
现代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提 到各种灯:“扫淡黑暗的颜色”的半 夜的“几点灯光”、给行人“指路” 的风雪之夜的“豆大”的灯光、哈里 希岛上姐姐为远航的弟弟“点在窗前 的长夜的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照着 情人夜泅海峡的“火炬”、给绝望的 友人以生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盏油 灯”……这些灯光是作者理想的象征, 是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
3、第3节中为何又反复强调“不误”?“自然的方法”有何含义?
参考: 诗人深度思考后的省察与决定。“自然的方

统编版教材语文《红烛》教学课件-PPT

统编版教材语文《红烛》教学课件-PPT

04
赏析手法
艺术特色
• 《红烛》的抒情特色
1. 借物抒情。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这样红烛的形象就为 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诗人抒情的依托。
2. 诗人对烛呼告,直接倾诉。面对红烛,或惊叹赞美,或扪心自问,或惊疑发问,或 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热烈充沛。
3.情感递进。先后三次发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最后,深情表达对祖国 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4.情理结合。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将红烛精神作为一种至高的奉献精 神的象征来表现,饱含哲理,突出表现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祖国的联系,这样使抒情不 流于虚浮。
05
分析主旨
诗 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 歌 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形 主 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为了人 题 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的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③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
“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 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
④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明确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 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
⑤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
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 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鲜红)
(掏)
“这样”原是指示代词,这里相当于程度副词,用“这样红”,暗
示诗人凝视着红烛,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情感;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
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
富得多。
“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

2-2《红烛》课件(27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2-2《红烛》课件(27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20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 红烛之泪, • 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 • 红烛之光, • 是先生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21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 齐读第8、9小节。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22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 1、诵读第四节,怎样理解?怎样朗读? • 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寄语,诗人借助“红烛” 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诗人牺牲自己救治世人灵魂, 打破精神监狱,创造光明未来的决心,表现了崇高 的爱国情感。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14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19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 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 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 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 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7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 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
格的化身。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 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 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 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 辞?有什么作用?
这是 反复呼告 的修辞方法, 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 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赋 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 抒情的依托。
表现手法
37
小结:
采用拟人化、呼告、反
复、托物言志的手法。
红烛——只要创造光 明,个人的得失荣辱 一切在所不计的形象。 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 的集中体现。
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 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 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
34
赏析表现手法
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一共问了几次?
参考: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 颜色? 第二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 光来? 第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情感节奏体验——图文导航 引子——蜡炬成灰泪始干
赞颂

主体 再明白
困惑
再困惑
明白
结尾——但问耕耘 莫问收获
32
四 扬 三 抑
探究主旨
33
《 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
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更要用那微弱 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 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 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种子”。
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
25
问题2: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
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在 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 融”。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教学知识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13
意象:
包含了作者主观意蕴的客观形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
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 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 相融合的产物.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
27
问题4: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 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 受着禁锢。
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 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 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 解放出来。
问题6: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9
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 同情 的呼唤,一声是 劝导鼓励 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 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 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 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
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 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 升华。
38
标点探究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 的作用)
“烧”字不加引号,就不 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 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 义丰富而又突出。
39
哦!我知道了!(叹号 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 不同)
参考:用叹号:经过思考 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 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 强,感情色彩淡薄。
40
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
一个“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 神态。
26
问题3: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 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这两节诗,诗人用 设问 手法,自问自答,生 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不误,不误”采用 反复 的手法,否定语气更 加强烈。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 醒悟,包含着诗人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也有力 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表现了诗人对“红 烛”精神的敬仰。
问 题 5 : 是 残 风 来 侵 你 的 光 芒 , 你 烧 得 不 稳 时 , 才 着 急 得28 流泪!请赏析“侵”和“着急”这两个词的运用。
参考答案:(1)“侵”,意为“侵袭”,“侵犯”。“着 急”,焦急(解释词意)(2)邪恶的残风侵袭着红烛的光芒, 红烛的光焰摇晃, 因此心痛发急。(描述景象)
35
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 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 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
有的问而不答,有的一问两答,有的一 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的抒情言 志,诗人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一颗心 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精神 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 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 精神而怦然心动。
了诗歌抒情的 ”“悔”“思 方向和基调 ”“怜”“泪
”“闲”“怅 ”“怆”“孤 ”“独”“寂寞 ”等
例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温柔, ——沙扬娜拉!”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教学知识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16
类型 阐释
示例
“让死水酿成一沟绿酒,
描摹景、物、事、人等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要素的词语,暗示作者
隐性词语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
“培出慰藉的花儿,
叫“景物语”
结成快乐的果子”
“但”“却”“惟”“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表情态、
仍”“又”“只”“徒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语气的虚
”“空”“尚”“犹” “你烧得不稳时,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 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 代表人物为闻一多、徐志摩。其中闻一 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 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 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 “新格律诗派”。
7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 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 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 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 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 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 教授。


才着急流泪”
教学知识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17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
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狭义) 修辞手法
构思技巧
教学知识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18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
教学知识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19
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人物、景 物描写手 法
(3)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 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 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 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 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 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表达效果)
试分析诗人的人物形象
30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 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 身精神。
红烛——诗人
31
从“意象”出发理清抒情脉络
开头意象——红烛——这样“红” (红烛精神) ——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 —联想、类比“诗人的心”(由红烛形象即 刻联想到诗人自身。)——呼告——流泪、 燃烧——归结红烛的精神形象——“灰”与 “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哲理——人生宗旨)
诗歌以浓烈的色彩、丰富的想象、精炼的 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 诗。
课堂探究,鉴赏文本
9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情感 大声朗读,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10
教学知识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的特点: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 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 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 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 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 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 国诗篇《七子之歌》。
第一单元 2 红烛
3 闻一多
4
教学任务:
1.领悟诗中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具体寓意,鉴赏它们在诗歌的意象中 所创造的艺术效果。 2.感知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其抒情 脉络。 3、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 牲的爱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5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 6 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 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 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 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参考: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 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41
结束语
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是斗士。这与 他的死有关,一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后的演讲承载着, 撞击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由此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 方式不同,却都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人道屈子首先 是政治家,而后才是诗人,因为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 让后人年年端午而祭,则是诗人之死,死得诗意。我想 闻先生震撼人心之死,大概亦如此吧。如果说屈子的香 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