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课后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课后练习及答案
思考探究
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
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参考答案:略。
积累拓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1.经过,经历。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2.终了,最后。
3.尔辈不能究物理。
...
3.事物的道理、规律。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五、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
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
1.尔辈不能究.物理。
1.寻根究底,学究天人,研精究微。
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之携去?
2.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一老河兵闻.之……
3.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舟( ) 曳铁( ) 湮( ) 啮( ) 溯流( ) 断(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⑵数小舟,曳铁(:曳: )⑶湮于沙上(湮: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7、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
七下语文《河中石兽》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1)阅.十余岁()(2)竟.不可得()(3)转转不已.()(4)据理臆断..()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写到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阅读选文,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4分)1.(4分)(1)经过,经历(2)终了,最后(3)停止(4)主观地判断2.(4分)(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3.(4分)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话僧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纪昀《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
(12分)河中石兽纪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人教版教材)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2分)(1)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
14.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答案:11.(1) kuī (2)shì12.(4分)(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
(2)去,离开。
1分。
(3)逃走 1分(4)亲近而不庄重 1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里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完整版)《河中石兽》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河中石兽》同步习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1.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 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 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山门圮于河( pǐ)僧募金重修(mù)B. 一寺临河干(gān)棹数小舟(zhào)C. 是非木杮( f èi)湮于沙上(yān)D. 如是再啮( ch ǐ)遂反溯流逆上矣(sù)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24.0 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⑴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⑴湮于沙上(湮:)⑴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4.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5.重点词语理解(1)河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木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失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溯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据理臆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找出通假字(1)河干: ____ 其他读音: ____ 组词: ______(2)重修: ____ 其他读音: ____ 组词: ______8.识记生难字圮()募()棹()木 f èi()湮()啮()sù()流臆断()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60.0 分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1)~( 3)题。
河中石兽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精选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B.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地中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渐沉渐深耳.B.阅.十余岁C.僧募.金重修D.尔辈不能究物理..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二石兽并沉焉(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河中石兽测试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测试题(含答案)河中石兽》同步测试班级。
姓名。
卷面满分:60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划数小舟,XXX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XXX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唐代,作者是XXX。
(3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棹(zhào) 曳(yè) 湮(yān) 啮(niè) 溯(sù) 臆(yì)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河底,依据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讲学家判断其在沿河沉淀,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不可能顺流而下;老水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6分)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2分)阅:年龄;棹:划船;曳:拖;湮:沉没;啮:咬;但:却;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6分)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充当动词,意为“做,成为”)⑵众服为确论。
(充当连词,意为“作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充当介词,意为“为了”)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3分)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认为他的话是正确的判断,佩服他的话。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河中石兽》练习题附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河<干>(gàn)<曳>(yè)<棹>(zhào)<阅>(yuè)B木<柿>(fèi)暴<涨>(zhǎng)<圮>(qǐ)<携>(xié)C<募>(mù)<欤>(yù)铁<钯>(pá)固<颠>(diān)D<湮>(yān)<啮>沙(niè)<溯>游(sù)<坎>穴(kǎn)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求石兽<于>水中(在)B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竟>不可得(竟然)D<盖>石性坚重(因为)3.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当求<之>于上流[1分]A闻<之>笑曰B至石<之>半C其反激<之>力D然则天下<之>事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如>其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分]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船桨)C不亦<颠>乎(颠倒)D转转不<已>(停止)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从上往下看)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C<曳>铁钯(拖)D<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7.下列加点字释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1分]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可以<为>师矣8.翻译。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5题。
(共11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阅.十余岁阅:(2)竟.不可得竟: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分)山门圮于河3.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服为确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
《河中石兽》同步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河中石兽》同步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4.0 分)1.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ft门圮于河(pǐ)僧募金重修(mù)B.一寺临河干(gān)棹数小舟(zhào)C.是非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D.如是再啮(chǐ)遂反溯流逆上矣(s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24.0 分)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4.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5.重点词语理解(1) 河干:(2) 圮:(3)设帐:(4)尔辈:(5)物理:(6)木杮:(7) 湮:(8) 失石:(9) 啮:(10)坎穴:(11)不已:(12)溯流:(13)据理臆断:6.找出通假字不亦颠乎“”通“”,解释:。
7.读准多音字(1)河干:(2)重修:8.识记生难字其他读音:其他读音:组词:组词:圮()募()棹()木fèi()湮()啮()sù()流臆断()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 小题,共60.0 分)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题。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ft后ft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完整版)《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doc
《河中石兽》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字,清代﹑。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二、字词分析:1、注音:圮曳棹杮湮溯欤2、重点字词:临:河:余:湮:圮:阅:岁:是:杮( f èi):并:啮:坎穴:臆断:已:如:设帐:竟:棹:曳:但:倒掷:盖:暴涨尔辈:求:以为:溯流:固:究:然则:遂:3、通假字:钯:颠: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果得于数里外如是再啮如其言...(1)介词在(2)介词,像(3)介词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一寺临河干 B. 棹数小舟 C.不亦颠乎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 ,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 , 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 , 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 , 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 , 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⑵众服为确论(认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5.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 1已停止已经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 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f 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据传说它们居住在河流的深处,守护着水源的安宁和生态的平衡。
河中石兽习题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通过解题来了解和探索这些神秘生物的秘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河中石兽习题及其答案。
1. 问题:河中石兽的体型大小与其年龄有关,一只刚出生的石兽体积为1,每过一年,它的体积都会增加1。
现在有一只年龄为10岁的石兽,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由题可知,石兽每年体积增加1,所以10岁的石兽体积为10。
2. 问题:河中石兽的脚趾数目是一个奇数,且不超过10。
已知一只石兽的脚趾数目是其年龄的平方根,那么这只石兽的脚趾数目是多少?答案:根据题意,这只石兽的年龄为一个奇数,且不超过10。
我们可以列举出1到10的奇数,然后求平方根。
经过计算可知,这只石兽的脚趾数目为3。
3. 问题:河中石兽的眼睛颜色与其年龄有关,一只刚出生的石兽眼睛是红色的,每过两年,眼睛的颜色就会变化一次。
已知一只石兽的眼睛颜色是蓝色,那么它的年龄是多少?答案:由题可知,石兽每过两年眼睛颜色变化一次。
所以这只石兽的年龄必定是2的倍数。
我们可以列举出2的倍数,并根据题意判断眼睛颜色,直到找到眼睛颜色是蓝色的年龄。
经过计算可知,这只石兽的年龄为4岁。
通过以上习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河中石兽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它们的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脚趾数目与年龄的平方根有关,眼睛颜色每过两年变化一次。
这些规律让我们更加好奇和想要了解这些神秘生物的生活。
除了以上的习题,还有许多其他的河中石兽习题可以挑战我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
通过解题,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这些习题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世界。
总结一下,河中石兽习题是一种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游戏,通过解题可以了解和探索河中石兽的特点和规律。
这些习题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河中石兽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 宋朝2. 故事中,石兽被冲走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寻找方向是?A. 顺流而下B. 逆流而上C. 沿着河岸D. 河底答案:A. 顺流而下3. 故事中,石兽最终被发现的地点是在?A. 河道的上游B. 河道的下游C. 河岸的一侧D. 河底的泥沙中答案:A. 河道的上游二、填空题4. 河中石兽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在_________中寻找被冲走的石兽,最终通过_________的推理找到了石兽。
答案:河流;逻辑5. 故事中,人们最初认为石兽会_________,但后来发现它实际上_________。
答案: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三、简答题6. 请简述河中石兽故事的寓意。
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运用逻辑和智慧,而不是盲目地跟随直觉或传统观念。
7. 为什么石兽最终会在上游被发现?答案:因为石兽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会逐渐被水流携带的泥沙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兽会被泥沙推至上游,这与人们的直觉相反。
四、论述题8. 根据河中石兽的故事,谈谈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逻辑思维。
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河中石兽的故事中,人们最初是凭借直觉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但后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石兽实际上是逆流而上。
这说明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直觉或经验,而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9.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面对石兽被冲走的情况,你会如何寻找石兽?答案:首先,我会观察河流的流向和速度,了解水流对物体的影响。
然后,我会考虑水流对泥沙的携带作用,以及泥沙可能对石兽位置的影响。
接着,我会逆流而上,沿着河岸寻找可能的石兽位置,同时注意河岸的地形变化,看是否有泥沙堆积的迹象。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组织人力进行河底的搜索,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位置。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河中石兽》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一《河中石兽》练习一、基础知识(一)解释加点的词意。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尔辈..不能究物理..(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5)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7)如是..再啮(8)转转不已..(9)遂.反溯流..逆上矣(10)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11)然则..天下之事(12)但.知其一(13)可据理臆断..欤?(二)翻译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阅读训练(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清·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就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河干( ) 圮( )于河棹( )数小舟曳( )铁钯( )木杮( ) 湮( )于沙上啮( )沙为坎穴臆( )断欤( )2、在文中给加点与划线的字词作注释。
3、古今异义古义文中的例句今义干耳物理并阅就是盖但求已4、一词多义:之1)闻之笑曰2)沿河求之3)一老河兵闻之4)当求之于上流5)其反激之力6)至石之半7)求之下流8)求之地中9)然则天下之事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7、总结一下以上四种方法成败的原因。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8、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9、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略3、古今异义古义文中的例句今义干岸边一寺临河干干燥,不潮湿耳罢了渐沉渐深耳五官之一物理事物的道理尔辈不能究物理一门学科并一起二石兽并沉焉并列阅经历阅十余岁阅读就是代词,此,这就是非木柿判断词盖发语词,因为,原来就是盖石性坚重遮蔽或器物的盖子但只但知其一表转折但就是,却求寻找求石兽于水中请求、要求、追求已停止转转不已已经4、一词多义:之1)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2)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3)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4)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5)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6)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7)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8)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9)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您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练习题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
1.
山门
曳
湮
据理
2.
(1
(2
(3)
(4)
(5
(6
(7
3.
A.
C...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翻译
(4)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翻译
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