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

合集下载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示范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

2.使学生能用简便的竖式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1.竖式的简便写法。

2.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

12×4=26×3=14×5=15×7=120×4=260×3=140×5=150×7=师:每组上下两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能看出每组算式中,第二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比第一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末尾多了1个0;且明确每组算式中,第二个算式的积是在第一个算式的积的末尾添1个0。

2.判一判。

反馈:说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回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出示160×30=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观察这个算式,与上节课所学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预设:160×30的两个因数末尾都有1个0。

师:按照已有的经验,你能独立解决吗?2.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全班交流算法。

展示算法:如果用口算得出结果的,说出口算过程:16×3=48,160×30=4800。

如果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可展示学生的竖式,预计会有如下两种呈现方式:比较两种竖式的写法,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师:对于这些算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问题:①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0”与160相乘的这一步可以省略吗?②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解决问题:①30个位上的0乘160,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而且0加任何数也还得原数,所以这一步运算就显得多余,可以省略。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先生的认知结构,只要在阅历学习活动的进程中自动才干完成。

只要先生自己的积极思索、自动探求,才干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罕见到这样的现象:先生虽然像容器、接纳器一样把教员教授的知识全盘接纳,可到面临实践运用时,却一筹莫展,一筹莫展。

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通知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教授,而应该注重培育先生的才干和技艺,尤其要把培育先生的知识迁移才干摆在首位。

我班是创新教学革新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停止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画一、学前预备。

同窗们格外有肉体,教员可带劲呢!1. 观察以下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样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停止笔算吗?2. 先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处置生活中的效果吗?1. 出示资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资料,你能提出什么效果?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先生思想生动,先生积极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教员提一个效果吧,你看教员提的效果中包括几个效果?(1)出示效果: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括2个效果;生2:由于它有〝各〞字)板书子效果: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剖析数量关系,先生自主列算式。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2.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1.因数中有0的乘法–以10为单位的整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可以通过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例如,20×30=600,结果的末尾有0。

2.两因数中分别有0的乘法–若两个因数中,其中一个因数结尾是0,另一个因数中间或结尾也是0,结果的末尾也有0。

–例如,20×40=800,结果的末尾有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结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2.讨论法: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下,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演练法:通过示范演示和小组或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课件或黑板、粉笔。

2.相关教学实物、图片或视频等辅助器材。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导入新知,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10的倍数在乘法中具有的规律。

步骤二:讲解新知结合实际问题和乘法口诀,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并通过多个例子进行演示和讲解。

步骤三:师生共同探讨以实际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步骤四:小组或个人练习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题目,分小组或个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步骤五:课堂质疑与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就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质疑与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和方法。

步骤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概括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练习题。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小学数学_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8页例2教学目标: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30×20 60×300 40×70 23×30300×30 21×40 25×30 60×502、笔算:605×9 270×8【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中间及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本节新知的算法和算理做好准备。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一)出示例题,引出新知1、直接出示例题,由学生列出算式,并试计算求解。

列出算式:160×30 106×302、让学生观察列出的两道算式,说一说两道算式的因数各有什么特点。

3、引出课题: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A针对“160×30”这道算式,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该怎样求解?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口算:先是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3、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4、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5、小结: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这种乘法不符合他们已有的认知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讨论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通过练习题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

3.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4.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4.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4.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我今天要教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第4.2节,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计算规律。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其计算规律。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个计算规律进行计算。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主要包括黑板、粉笔和投影仪,学具则是学生自己的计算器和练习本。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计算方法的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比如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以及具体的例题和计算过程。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比如,计算40乘以50的结果,以及60乘以70的结果。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上课的效果,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比如让他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是这样的,是否存在其他的计算规律等等。

这就是我今天要教的内容,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需要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何设计作业和进行课后反思,以及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对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我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基本概念。这种乘法是指当一个或多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如何快速、正确地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和数学运算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计算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计算2500乘以40,我们可以先忽略0,将2500乘以4,然后在结果后面加上原来两个因数0的个数所对应的0。这样,我们就能快速得到正确的答案。
-管理多位数乘法中的0:在进行多位数乘法时,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管理乘积中的0,尤其是在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下。
-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提高计算速度是学生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在处理含有0的乘法时。
举例:对于计算2345 × 205,难点在于如何处理205中的0,以及如何将这个0正确地反映在乘积的相应位置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分解乘数,如将205分解为200和5,然后分别与2345相乘,并合并结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乘法,那么你们知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该如何计算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a.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将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结果后面添上与因数中0的个数相同的0。

b.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将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结果后面添上与因数末尾0的个数相同的0。

2. 示例讲解。

a. 23 × 400 = 9200(因数中间有0)b. 250 × 20 = 5000(因数末尾有0)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讨论解题方法。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多位数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对乘法的运算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对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仍容易出错。

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运算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

2.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安排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分享心得。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例题,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易错点,设计一些变式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5.拓展(5分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出示例题:205 × 3 = 615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出示例题:306 × 5 = 153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205 × 3 = 615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306 × 5 = 1530注意事项:1.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0的处理。

2. 保持计算过程的简洁和准确性。

3.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九、教学资源1. 教材。

2. 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乘法计算。

但是对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教师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小明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呈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20乘以5等于100,40乘以5等于200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应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原理。

(3)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总结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讨论,应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反馈(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2. 板书内容:(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应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主要涉及乘法运算中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

具体包括第四章第二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第四章第三节“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两个部分。

内容涵盖了如何处理因数末尾或中间的0,以及如何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购物找零为情景,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给了店员10元,问店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零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出答案。

2.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如20×30、400×5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规律。

3. 随堂练习根据讲解的规律,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如120×5、300×4等,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将规律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如1200×50、3000×40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20×30、400×5等板书解答步骤:1. 先忽略0,计算2×3、4×52. 在计算结果后面加上被忽略的0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要求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答案:1. 20×30=6002. 400×5=20003. 120×5=6004. 300×4=12005. 1200×50=60000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问题,并解释如何运用所学规律解决。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课程名称:数学四年级上册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

2. 能够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

2. 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

教学难点:1. 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

2. 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乘法运算呢?二、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15分钟)1. 解释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

2. 通过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三、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15分钟)1. 出示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规律和技巧。

五、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多个0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乘法运算呢?2. 让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原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个重点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_四年级数学教案
True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

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 50 240 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 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 54 208 40 107 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来自于]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 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 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 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 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 520最简便的写法是()(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4)508 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
True 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True 1. 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True 2. 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True 3. 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
True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

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True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True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

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
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True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True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

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

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True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True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
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True
True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来自于]
True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

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True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Tr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