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九下《曹刿论战》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九下《曹刿论战》课件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 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 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作家作品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 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和 文学著作。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中考链接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 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 ,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知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 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 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 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 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 见解。
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 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 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把握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句子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
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句子翻译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 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

15.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①作:______ 振作 尽 ②竭: ____
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省略句:必以分人。 提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原 句应
为“必以之分人”。
5.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应答 (1)①对:______
听从 ②从: ______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八年级(上)
第六篇 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1)间:古义:_______
代词,代指这件事 (2)①之: ________________
②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 (3)牺牲: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 (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把实情向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禀报。 ____
是不会听从您的。 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提示:省略主语“曹刿”,原句应为:(曹 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丝织品 (1)①帛:______ (2)①加:古义: ___________ 虚夸,谎报 ,今义:递增. 诚实 ,今义:相信。 ②信:古义: ______

中考文言复习《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复习《曹刿论战》
学生巩固和提高文言文能力。
学习方法建议
精读与泛读结合
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文言文的精读,理解每一个字 、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也要进行泛读,扩大阅读量,提 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注重知识积累
文言文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要注重对常用词汇、语法、 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也要注意对古代文化 背景的了解。
《曹刿论战》的作者是左丘明,是鲁 国的史官。
左丘明是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左传》被列为“四书五 经”之一。
《左传》简介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历史为主线,记述了春 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左传》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古代历史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曹刿论战》中还出现了许多其他人物 ,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自担任 不同的角色。
04
主题思想
主题概述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如何以弱胜强,通 过战略和勇气击败强大的齐军。
文章以“论战”为核心,重点探讨了战争的性质、目的、 策略和指挥官的素质。
深入分析
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理论,揭示了战争中士气的起伏变化,强 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网络资源推荐
文言文学习网
此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文言文阅读 材料和相关的知识点讲解,有助 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
力。
古诗文网
此网站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 品和文言文作品,不仅有助于学 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还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
水平。
中学文言文网
此网站专门针对中学文言文学习 ,提供了丰富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知识点讲解和练习题,有助于
03
人物分析

中考语文一轮题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曹刿论战》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题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曹刿论战》课件
写长勺之战的经过。鲁庄 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
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形成鲜明对比。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
战胜齐军后(既:已经),鲁庄公 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 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 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 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 了他们。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
(shì)而望之,曰:“可矣。” 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
遂逐齐师。 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主要讨论了战争胜负的五种基本因素—— 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这五种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影响:
【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 事,校①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天者,阴 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 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②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 不知者不胜。
【注释】①校(jiào):比较,较量。②曲制:指军队编制。官道:指设官 分职之道。主用:指掌管军需用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攻亲戚之所畔
畔:同同““叛叛””,,背背叛叛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五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选择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称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体历史著作。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鄙视(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隔开,不连接(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肯定判断(4)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5)再.而衰古义:今义:又一次(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2.其他重点实词(1)曹刿请见.见:(2)肉食者鄙.鄙:(3)肉食者谋.之谋:(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专:(5)小惠未遍.遍:(6)小信未孚.孚:(7)虽不能察.察:(8)忠之属.也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下视其辙.辙:(13)登轼.而望之轼:(14)遂逐.齐师逐:(15)既克..既:克:(16)一鼓作.气作:(17)彼竭.我盈.竭:盈:(18)难测.也测:(19)惧有伏.焉伏:(20)望其旗靡.靡:3一词多义(1)师①齐师.伐我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安①衣食所安.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文言虚词1.乃.入见2. 虽.不能察3.战于.长勺4.焉①又何间焉.②惧有伏焉.5.其①其.乡人日②公问其.故6.何①又何.间焉②何.以战7.之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公与之.乘④公将鼓之.8.以①何以.战②必以.分人③必以.情④可以.一战四、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阅读选择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5)《曹刿论战》复习课件(有答案)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5)《曹刿论战》复习课件(有答案)
语文课件
1.词语解释
(1)齐师伐我
伐[F]:攻打
(2)又何间焉
间:参与
(3)肉食者鄙
鄙:鄙陋,目光短浅
(4)何以战
以:用,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养
专:独自占有
(6)小惠未遍
遍[F]:遍及,普遍
(7)牺牲玉帛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语文课件
(8)弗敢加也 (9)必以信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语文课件
金题演练
一、(’16预测)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题。
(12分)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思。(2分)
(1)齐师伐我
( 攻打 )
(2)神弗福也
( 赐福,保佑 )
语文课件
2.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乃入见
乃不知有汉
B.虽不能察
故余虽愚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语文课件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用 原文中的话回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语文课件
第二部分 写战中,记述鲁军与齐军战于长勺,击溃敌军 的经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交代战争的地点和曹刿随 鲁庄公参战)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记述曹刿与鲁庄公在击 鼓进军一事上的不用看法,以及曹刿抓住机遇击鼓进军、 致使齐军大败的经过)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记述曹刿戒骄戒躁、沉着果断,指挥鲁军取得战争的胜 利)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写人叙事类第7篇曹刿论战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写人叙事类第7篇曹刿论战

使悉其铁骑 遣;②致使,让;③支配,
·
(1)使:__假__使__,__假__如__
夜袭吾军 使用;④连词,假使,假如[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1
2
34Leabharlann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今日进退 等· 死 则危矣
·
关联教材。等死,死国可乎
·
(2)等:_同__样___
(《陈涉世家》)
关联成语。转危为安
文言文阅读 一、写人叙事类 (二)治国劝谏篇 第7篇 曹刿论战
• (类文练习)
•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 :“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 从羸卒十余人。磁①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 徙,帑廪枵然②。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 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 成功。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 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 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 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 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 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注释:①磁:磁• 州。(节②选帑廪自枵《然宋:钱史库·宗与粮泽仓传空》虚。,有删改)
• 这时太原失守,在两河地区任职的官员 全都借故推诿不肯前往。宗泽说:“食国家 俸禄却躲避国难,这不行啊。”当天就独自 骑马上大道赴任,只带了十多个瘦弱的士兵 。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之后,百姓都逃跑 搬家了,钱库与粮仓空虚。宗泽到任后,修 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 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
·
(3)危:_危__险___
1
2
34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3分)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5、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小之狱 大小之 不能察 必以情 案件, 不能一一明查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查,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 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实情来处理 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6、战则请从。 战 我跟随着去。 如果)做战, 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如果)做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7、齐人三鼓。 齐人三鼓 齐人三 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 击鼓进军。 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 8、彼竭我盈,故克之。 彼竭我盈 彼竭我 士气正旺盛, 战胜了 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 所以战胜 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 他们。 他们。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 进攻?他的解释是: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 鲁军马上追击?
• 因为他认为齐国是“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 “视”到什么?“望”到什么?
•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思 考 回 答
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 在与庄公会面时, 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 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 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 人得惠“而民弗及” 是为“小惠” 故民不从。 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 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 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 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 皆着眼于“ 曹刿所言, 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 这就是他的“远谋” 这就是他的“远谋”。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曹刿论战》(七年级下)复习指南(背诵篇目,背诵“夫战……故克之”)一、字句理解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关键字:师:军队。

伐:攻打。

请:请求。

见:拜见。

译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2.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关键字:食:吃。

谋:谋划。

间:参与。

译句: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参与呢?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关键字:鄙:浅陋无知。

远:长远地。

译句: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长远地谋划(深谋远虑)。

4.乃入见。

问:“何以战?”关键字:入:进入。

以:凭。

译句:曹刿于是进入朝廷拜见鲁庄公。

他问鲁庄公:“您凭什么(与齐国)作战呢?”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关键字:安:养。

专:独自享有。

译句: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臣子。

6.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关键字:惠:恩惠。

徧:同“遍”,普遍,遍及。

从:听从,顺从。

译句:小小的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关键字: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牺牲玉帛,这里是指祭祀用品。

加:虚报夸大。

信:信实(的态度),这里是指对神说实话。

译句:祭祀用的东西,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会用信实的态度对待神(对神说实话)。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关键字:信:信用。

孚:信任。

福:赐福,保佑。

译句: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关键字:狱:诉讼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以:根据。

情:实情。

译句: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合理裁决。

1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关键字:忠:尽本职。

属:类。

以:凭。

请:请允许我。

从:跟从。

译句: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点来打一仗了。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您一起去。

11.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曹刿论战》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曹刿论战》课件
河北省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
当时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 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 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 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 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 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 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 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准备不足。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 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将驰之。刿曰:"未可。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
望/之,曰:"可矣。"遂 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
/逐齐师。
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河北省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
字词梳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 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 遍,民/弗从也。"
河北省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6篇 曹刿论战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6篇   曹刿论战

第6篇曹刿论战《左传》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________ 今义: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2)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 今义:隔开,不连接(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________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4)牺牲..玉帛古义:___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5)弗敢加.也古义:________ 今义:增加(6)必以信.古义:________ 今义:信用(7)小大之狱.2015.15C古义:________ 今义:监狱(8)忠.之属也古义:________ 今义:忠诚(9)可以..一战古义:________ 今义:能,行(10)战则请从.古义:________ 今义:由,自(11)一.鼓作气古义:________ 今义:最小的正整数(12)再.而衰古义:________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13)三.而竭[F]古义:________ 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2.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15B②公将鼓.之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伐[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肉食者谋.之谋[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15D (3)未能远.谋远[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15C (4)何以.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再 (5)衣食所安.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弗.敢专.也 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信未孚. 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虽不能察.,必以情.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忠之属.也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视其辙. 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登轼.而望之 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遂逐..齐师 遂[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既克.. 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鼓作气..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彼竭.我盈. 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夫大国,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惧有伏.焉 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F](《河中石兽》) 衣食所安.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安.求其能千里也[F](《马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与之乘.虽乘.奔御风[F](《三峡》) 公将鼓.之 一鼓.作气 小惠.未遍[F]2.安 4.鼓3.乘6.见 8.信7.师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大王加惠.(《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请见.[F]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 请以军礼见.[F](《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 下见.小潭[F](《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 才美不外见.(《马说》)____________ 十年春,齐师.伐我 ____________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 必以信. ____________ 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 忌不自信.[F](《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 则是无信.[F](《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 愿陛下亲之信.之[F](《出师表》) ____________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三、重点句子翻译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曹刿论战》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曹刿论战》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曹刿论战》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把握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知识拓展(一)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二)《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悼公二十七年)。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写作背景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

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

鲁庄公以平时用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

中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16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16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 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 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⑪,不鼓不成列。”
1.词语解释: ①师:__军__队____ ②伐:__讨__伐__,__攻__打____ ③肉食者:__吃__肉__的__人__。__这__里__指__当__权__者____ ④间:__参__与____ ⑤鄙:__浅__陋__。__这__里__指__目__光__短__浅__ ⑥以:__凭__,__靠____ ⑦遍:__遍__及__、__普__遍____
【注】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既:尽,全部。③ 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 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 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 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牺.牲.玉帛:__古__代__祭__祀__用__的__猪__、__牛__、__羊__等____ (2)肉食者鄙.:__鄙__陋__,__这__里__指__目__光__短__浅____ (3)门官歼.焉:__被__杀__死____ (4)公伤股.:__大__腿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优秀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优秀课件

重点语句的翻译——方法点拨
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技巧: 留、补、调、删、换 基本要求:
准确、通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句中关键词语解释准确,注意特殊句式的句 式特点。
复习活动二:复习旧知探新知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曹刿从哪些方面论战的?表现了曹刿有着怎 样的特点?那鲁庄公呢?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重点字词解释——方法点拨
• • • • 通文意 扣注释 勤整理 好识记
文言知识积累检测三:
重点语句的翻译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纵观全文,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 的“远谋”。
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方法点拨
基本题型: 简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方法点拨: 带着问题读文章,注意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章中提供的信息,找准中心词或 中心句形成答案。
复习活动三:
反馈矫正我能行
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考 练兵题目,这些题可是 中考题哦!
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知识积累检测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 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 体史 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 所作,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文言知识积累检测二:
字词的积累
实词解释:(古今异义) 1、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词多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

《曹刿论战》复习导引一、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候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

襄公史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

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

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

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打败鲁军,并两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

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

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三、古今异义伐:古义:讨伐,攻打间:古义:参与今义:砍伐今义:中间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卑鄙今义:为人民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增加今义:书信狱:古义:案件虽:古义:即使今义:监狱今义:虽然再:古义:第二次忠:古义:尽力做的本分的事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今义:忠诚可以: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可能或能够四、词性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公与之乘乘名词用为动词同乘坐一辆战车五、一词多义1、请曹刿请见(请求)2、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战则请从(请允许)故克之(所以)3、以何以战(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 (根据)六、通假字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七、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2、倒装句:何以战2、省略句:(1)必以分人 (2)可以一战 (3)再而衰八、成语1、一鼓作气: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中考语文复习(教材知识梳理)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复习(教材知识梳理)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

第3篇曹刿论战(青海年已考)《左传》原文呈现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师伐..我师:__军队__伐:__攻打__(2)何以.战以:__介词,靠、凭__(3)弗敢专.也专:__个人专有__(4)必以信.信:__实情__(5)小信未孚.孚:__为人所信服__(6)虽不能察.察:__明察__(7)公将驰.之驰:__驱车(追赶)__(8)遂逐.齐师遂:__就,于是__逐:__追赶、追击__(9)既.克既:__已经__(10)一鼓作.气作:__振作__(11)彼竭我盈.盈:__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__(12)望其旗靡.靡:__倒下__2.(2016台州中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必以信.小信.未孚B.齐人三鼓.一鼓.作气C.遂逐.齐师故逐.之D.既克.彼竭我盈,故克.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13西双版纳中考)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做官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__(2)(2013威海中考)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享,一定把它分给臣子们。

__(3)(2016凉山中考)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总复习2007至2011中考

曹刿论战总复习2007至2011中考

2. 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 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 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 (“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 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 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 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 给1分。)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 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2分)
(二)10、(1)赐福,保佑。(2) 大腿。 11.(1)下/视其辙 (2)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 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 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 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5. 16.B(2分) 17.D(2分) 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 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 判断。(2分,意 思符合即给分) 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 对即可)
6. (09辽宁阜新)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 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 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 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 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 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 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 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曹刿论战》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2、 能准确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4、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基础复习:
一、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
十年春,齐师伐( )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
)谋之, 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 ( )战?”公曰:①“衣食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 )也。

”公曰:“牺牲( )玉帛, 弗敢加( )也,必以信( )。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 ( )也。

”公曰:②“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必以情。

”对 曰:③“忠( )之属( )也。

可以( )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 )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
败绩。

公将驰( )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 ) 齐师。

既( )克,公问其故。

对曰:④“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 )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二、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三、课文要点:
(一)文学常识:
《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的句子: 。

2、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三)课文主要内容:
1、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政治上取信于民。

3、曹刿认为作战取胜最佳的攻击时机是
,最佳的追击时机是 。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5、文中鲁庄公的鄙体现在:①
② ③
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

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鄙” 表现在哪里?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
6、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是()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7、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一)(《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下。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⑤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倒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

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 ”
” ” ”

C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
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③当士气衰 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 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C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 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③当士气衰 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 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C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 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③当士气衰 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 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C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 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③当士气衰 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 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C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 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③当士气衰 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 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C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 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③当士气衰 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 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