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权利腐败成因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干部腐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本文将从成因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1.制度风险。

部分制度存在缺陷,容易产生腐败漏洞,尤其是政治经济利益交织的领域。

此外,一些制度和政策制定的不足也会导致干部腐败。

2.工作环境压力和冲动。

日常工作的压力和变化的环境,往往会让干部感到刺激和不安,并带来冲动的行为,从而导致腐败的行为。

3.人性弱点。

许多干部也同样会出现廉洁意识淡漠、功利性强、恶性竞争、优欲心理、虚荣心和贪婪心等人性弱点,这些是导致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

4.工作利益。

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例如用权谋取金钱,或是干扰和影响正常的市场交易,以争取经济利益等。

5.经济条件。

由于经济条件比较贫困,一些干部为了生存和谋求经济利益,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腐败行为。

6.观念和哲学。

一些干部由于底层地位,受教育水平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政治观念的缺乏,导致他们难以摆脱旧的束缚,逐步走向腐败。

二、防治措施1.完善法规制度、减少制度缺陷。

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漏洞的制度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完善制度,减少制度上的漏洞,将干部的腐败行为规范在制度内。

2.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

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学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让他们逐渐摆脱传统观念,提高他们对政治权力的认识和本领域的知识。

3.提高干部的经济待遇和福利条件。

改善干部工作的经济和物质条件,提高干部的经济待遇,改善干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从而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4.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

加强对干部行进的监督和监管,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对违法和纪律行为要严肃处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干部的呈报监督和检查工作的频率,确保干部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

5.加强宣传和反腐教育。

加强宣传和反腐教育,提高全民的反腐意识,让公众对腐败的风险、危害和预防有清晰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防腐。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干部腐败是一种非常危害的现象。

浅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腐败成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腐败成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腐败成因及防治对策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进入了崭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机制的转变,社会政治生活中不稳定因素增多,形成腐败循环圈,成为困扰我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对于社会呈现出腐败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对待社会腐败,并提出解决冲突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权力腐败对策一、社会转型期腐败的成因(一),从政治上,在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政治腐败则是公职人员个人或小团体为了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或资源的行为,也就是这种行为使我国社会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而我国的政治体制不健全正处于完善过程中,从而使一些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这促使我国的腐败加重。

(二),从经济上,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深刻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转型的步伐。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资源背景等方面的特殊性,使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表现出若干不同于一般社会的转型特点,由于这种转型特点,使腐败现象滋生,政府职能改革滞后使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却相对滞后,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这种极容易为腐败现象的蔓延提供可乘之机。

(三),从文化上,从我国现阶段腐败状况看,社会文化中一些腐败成分是滋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因素。

比如,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利本位的经济文化等一系列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加重了我国文化的腐败,这些腐败文化严重动摇了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使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发生变化,走上腐败的道路。

二、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的防范对策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对腐败行为的抑制和消除,要改革政治经济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因此,我国要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浅论腐败的成因、表现形式及防治对策

浅论腐败的成因、表现形式及防治对策

浅论腐败的成因、表现形式及防治对策(2011年6月9日)当前的反腐斗争是新世纪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

腐败总是时有发生,例如:云南省副省长李嘉庭,贵州省交通厅的厅长卢万里等,这些高级官员的腐败严重危害了本地经济、政治、文化和国家的各项建设。

反腐斗争的成效将对我国的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食品药品监管是一个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岗位,也是一个工作量大、责任重的岗位。

因此,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必须深化廉政教育,发挥制度作用,保障监督到位,实行惩防结合,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质量,以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和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安全。

一、腐败产生的原因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寻找产生腐败的薄弱环节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着重点。

(一)腐败永远不变的原动力总是利益的驱动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

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才一步一步走向腐化堕落。

(二)产生腐败的重要因素是权力的相对集中权力是在一定的职位上履行一定的职责,统领他人所产生的力量。

权力是用来为公众服务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这就为权力的滥用提供了机会。

思想防线溃散,为权力的滥用提供了动机。

(三)政治思想观念的淡薄,则是产生腐败的关键点一些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热衷于吃喝玩乐,流连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最终跌入腐败的深渊。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天,我们将浅谈我国的腐败现状以及反腐对策。

一、我国腐败现状腐败问题在我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呈现出多个层面和多个领域的特点。

首先,政府层面的腐败普遍存在。

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受贿受贿、贪污贪污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还严重破坏了人民的信心。

其次,企业界也存在严重腐败问题。

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失信风险增加等问题。

第三,司法领域的腐败也极为突出。

一些法官和律师为了个人私利而失去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司法公正受到了重大挑战,公众对司法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二、我国反腐对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腐败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遏制。

首先,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中国通过立法来明确腐败行为的界定,并加大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腐败行为的人员实施惩处和追责。

其次,中国深化了反腐败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活动,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追回国家资产。

第三,推行了更加透明和规范的行政管理。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行政审批的公开透明,建立了更加规范的行政体制,减少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此外,中国还倡导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强化反腐力度。

建立了反腐败协调小组,并将反腐败纳入全体党员的重要考核内容。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反腐败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单靠法规和打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反腐斗争。

三、未来的展望虽然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我们要时刻警惕腐败问题的反反弹可能。

只有通过持续的反腐斗争,才能实现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腐败问题的预防力度,建立健全反腐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力量。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中国反腐背景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腐败至少导致三方面问题:首先是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下降,腐败问题将严重阻碍政策、法律的执行;其次是社会投资环境的恶化;,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再次是影响社会公正,激化社会矛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二中国前腐败现象的成因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道德行为的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三中国腐败问题对策(一)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首次完整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等。

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我党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决心,为我们进一步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

而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要抓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手段的监督。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腐败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打破腐败的重重桎梏,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的成因1.制度性原因:制度性原因是腐败的主要成因之一。

腐败的出现源于制度不健全和腐败治理缺失。

一些不完备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不健全的机制及其执行不力会引发腐败行为,腐败成为人们追求获利与“权力寻租”的渠道。

2.人性原因:人性原因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成因。

人们在追求财富、权力等目标时,常常采取不法手段,而政府机关的腐败也源于官员自身的欲望和劣迹。

一些没有定力的官员很容易堕落,从而引发腐败问题。

3.文化交往原因:文化交往原因是腐败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不同民族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也常常引导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采取某些不正当的行为。

因此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文化差异和交往方式。

二、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对策1.提高法治观念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对策。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和公务员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也是治理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强化政治监督建立完备的政治监察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执纪审查利剑必须时刻悬在官员的头上,在内外约束下实施清廉的行为。

3.加强公民监督纵深推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

除了通过官方途径对权力的制约外,还应引导公民参与治理,加强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方面的权利。

4.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对于一些存在严重腐败问题的领域,应加大监督力度,增强检查与纠正机制的威力。

5.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让他们自觉地遵守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6.推行多元化治理模式在治理腐败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了解专业性知识,更应该适当进行跨学科研究和调查。

越来越多的治理工作已经转向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尤其需要通过综合研究、审查和监察机制的协同行动,避免中间的利益斗争和不公平的行为。

浅谈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浅谈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浅谈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绪论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在的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越来越严重,基层腐败的危害很大的,特别是村官腐败会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会造成社会思想混乱,直接危及政局稳定。

检察机关通过打击基层腐败,可以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

从基层到高层反腐败工作的现状,造成当前基层不稳定的腐败因素出发,分析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探讨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对策。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复杂原因,近些年来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及诸多领域内滋生了一些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对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构成了严重危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风险,如何观察、认识、研究这些腐败现象,又如何有效地同这些腐败现象作斗争,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全党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腐败现象(一)官员腐败1、贪污、挪用公款;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腐败现象。

容易发生在政府中的某些掌握钱财物的人身上,这些人可以利用职务之便,轻易挪用公款,冒领虚领单位钱财物,私扣公款。

2、受贿,行贿;个别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不愿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自身能力水平上下功夫,却通过向掌握审批权、人事权、决策权、验收权、检查权等的主管领导行贿,从而获得相应的特权和补偿。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存在“卡、拿、要”等事实,从而助长了此种腐败现象的蔓延。

3、公款消费;尽管党和国家多次发文件严禁进行公款消费,但是,公款消费这种腐败现象却是屡禁不止。

(二)制度性腐败1、基层政府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的“三乱”现象。

例如安徽灵璧县一些部门、单位、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违背政策规定,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部分已取消的收费项目仍在执行,已降低的收费标准仍按原标准执行;平摊税赋,搭车收费。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近年来,反腐败成为各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腐败行为既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效能。

为了根治腐败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反腐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更应该深入探讨腐败产生的根源,并从根本上采取解决措施。

本文将分析腐败的产生原因,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1.权力失控权力乃是腐败产生的温床。

当权力未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时,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这主要表现在权力运行不透明、决策过程缺乏公正及政府行为缺乏问责等方面。

权力失控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2.道德沦丧缺乏道德约束和道德意识的弱化也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观念淡漠,价值取向扭曲时,各类不正之风便会滋生蔓延。

3.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存在疏于履职、纵容腐败的现象。

监管环境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清晰,容易让腐败分子逃脱惩罚,给予腐败行为可乘之机。

4.贪婪欲望个人贪婪欲望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追逐金钱、权力等物质利益的欲望超过道义和法律底线时,就容易陷入腐败的泥潭。

二、解决腐败问题的措施1.加强法治建设通过法治建设,确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刑事责任追究制度,以法律手段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2.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决策透明化、公正化和合法化。

同时,加强公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参与,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反腐的努力。

3.倡导廉洁文化推动社会廉洁文化的建设,提高全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让廉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精神追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加强国际合作腐败无国界,跨国反腐合作势在必行。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反腐经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

同时,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应加大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和援助力度,为腐败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帮助。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一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现今腐败问题严重,存在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越权渎职等问题。

而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一有根本问题在于制度,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等。

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防治对策“物先必腐,而后虫生。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及的这八个字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

的确,腐败是现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反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

(二)三公消费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

“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

这三个“公害”是:公车泛滥、公吃奢靡和公游铺张。

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腐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然而,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可以帮助中国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腐败问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首先,政府官员的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滋生了腐败。

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官员手中,他们往往能够滥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其次,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土壤。

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政府资源配置变得庞大而复杂,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再者,道德观念的淡漠和法律意识的薄弱也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更注重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要解决腐败问题,首要的一步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另外,政府官员的权力应当进行有效的分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此外,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样的机构应当具有独立的调查权力,并公正地处理腐败案件。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降低行政审批的难度以及涉及的不透明度。

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官员谋取私利的机会。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减少市场上的不公正交易,提高企业和公民对法律的遵守意识。

另外,加强对公众舆论监督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官员的行为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公众成为监督的主体。

同时,加强媒体的监管,确保媒体的独立性,使媒体能够对腐败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最后,教育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少人为了自己私利,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福利。

腐败问题在社会上更为常见,深深腐蚀人们的心灵,造成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更是多种多样。

中国的腐败问题一直是政府声称要认真解决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多次反腐败运动,也惩办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

但是,腐败之风并没有随之消失,而且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1、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一、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只要是通过改变国家的资源配置形式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政治资本(权利)在介入国家的分配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改革二十九年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资源分配形式,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准市场经济体制”,准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法制、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完全的作用、过多的潜规则等等特点,都为权利持有者提供了权利寻租的可能,钱权交易、权权交易已成为部分人行为处事的金科玉律,厦门远华赖昌星大案为代表的案例显示了“权利圈”的存在,如果说,封建社会的权利圈是以血缘、地缘、业缘的存在为主的话,今天,就是赤裸裸的以权利和金钱为主。

原则上人人占有,但实际上谁都不占有,谁都不负责任的所有权虚置状态,为这些持政治资本(权利)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正是瞄准了这个空子,才会成为腐蚀国有资产的蛀虫。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干你的,他干他的。

论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

论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

论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摘要】权力腐败是一个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权力腐败,我们应当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政府公开透明,加大惩治力度,同时加强道德教育,使全社会形成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态度。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改革,形成各方合力,全面推动反腐斗争向纵深发展。

通过全面系统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遏制权力腐败的滋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强防范,才能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让权力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关键词】权力腐败、防范措施、监督机制、法律法规、政府公开透明、惩治力度、道德教育、制度建设、改革、合力。

1. 引言1.1 权力腐败的危害权力腐败是指拥有权力的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违反法律规定和职业操守的行为。

权力腐败对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权力腐败会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打击了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

腐败行为使公共资源流向少数人手中,剥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分裂了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权力腐败会破坏政治生态,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腐败行为导致官员信任度降低,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度下降,容易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权力腐败会导致政策失误和行政效率低下。

腐败行为使得决策者为谋求私利而不择手段,导致政策选择失误,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腐败还会导致执政者贪图私利,忽视公共利益,从而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最终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发展的滞后。

权力腐败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和危害,必须加强对权力腐败的防范和治理,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政治稳定。

1.2 重视权力腐败防范重视权力腐败防范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因为权力腐败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权力腐败不仅损害了公民的权益,也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和政治稳定。

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对策分析

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对策分析

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对策分析摘要:鉴于当前我国反腐斗争形势严峻,本文试图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并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提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腐败;制度;文化党中央对我国的腐败问题高度重视,在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提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1]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也分析了我党存在的腐败问题,认为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胡总书记着重提出三个“更加”,即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一、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党性修养不够,思想堕落,滋生了腐败心理。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不注重加强党性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失,贪图享乐,一切向钱看,从而导致了腐败心理的滋生,并最终走向腐败的深渊。

信仰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积极的信仰才能为一个人的行为指明方向。

当前许多党员干部以各种借口少学或不学我党的一些理论,抵制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抛之脑后,官僚主义严重,生活作风腐化,以权谋私,导致了腐败。

(二)选任干部上,崇尚所谓的“亲情文化”,任人为亲,导致腐败。

亲情文化主要表现是感恩戴德,唯上司是从、唯长者是从,在同辈之间是哥门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在干部任免上任人为亲。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硬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都变成了弹性的东西了。

一张无形且无边无际的关系网让公平、公正、正义、法律望而却步。

大凡处理违法乱纪者时,总是说情者络绎不绝,有朋友、有亲戚、有领导、甚至有执法执纪的领导、一阵糖衣炮弹过后,结果是以权代法,以法代刑,党政纪处分代替司法追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久而久之,关系网下的腐败分子愈来愈胆大,拉下水的人愈来愈多。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腐败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中,在政府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领域都有所表现。

腐败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发展。

为了应对腐败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腐败现象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权力过于集中。

当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权力过于集中使得监督和制衡机制不完善,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

第二,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的失职和腐败同样是腐败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均衡、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使得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第三,制度缺陷。

一些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也是腐败问题的成因之一、制度缺陷包括执法不公、处罚不力等问题,这使得腐败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和处罚。

第四,利益驱动。

腐败行为往往源于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驱动。

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利用职务权力进行腐败行为。

利益驱动使得腐败行为难以遏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针对上述成因,可以提出一系列对策:首先,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应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建立各级监察机构并强化监察职责,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其次,改进监管机制。

应完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监管机构的内部监督,严肃查处监管失职和腐败行为。

第三,完善法律和制度建设。

需要修订和完善腐败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

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对腐败行为从严惩处。

第四,增加公共参与和舆论监督。

提高公民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能力,通过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来推动腐败行为的曝光和治理。

第五,加强教育和培训。

加强公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

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廉洁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廉洁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权力腐败成因及预防对策学校:兰州大学专业:预防医学班级:预防一班姓名:高海龙学号:320110904381内容摘要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热点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处在全世界反腐浪潮中的转型期的中国,如果不能坚决惩治腐败,势必损害人们对法治的信仰破坏正在艰难建设中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造成,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

本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并深入剖析目前我国腐败现象新变化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新时期强化腐败防治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腐败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国力提升的一大顽疾,它不仅破坏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冲击政府的法制建设和合乎规范的运行机制,降低了人们对政府的认同感,损害了执政党的政治威信,从而最终可能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致使社会呈病态化的发展。

正如英国学者保罗·哈里森指出的那样:行贿受贿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恶性肿瘤,它蚕食着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使国家无力实施自己的法律和法规,改革即使通过了也很难实施。

治理和预防腐败已成为摆在党和人民群众面前的一大历史课题。

与腐败作斗争,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细致的法律问题。

要有效打击和防治腐败,就必须对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作重新审视和分析,把准脉搏,对症下药,找到防治这一社会恶疾的对策。

【关键词】:权力腐败权力异化标本兼治治理方略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字 (1)引言 (3)第1章绪论 (3)第2章腐败的定义 (4)第3章我国现阶段腐败的现状及腐败现象的成因 (4)3.1 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4)3.2 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的成因 (6)第4章腐败的预防对策 (8)4.1对腐败的“标本兼治” (8)参考文献 (10)引言究竟什么是腐败?如何界定腐败现象呢?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异化。

就中国当前实际而言,腐败是执政党组织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受其委托从事公务的组织和人员,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纪律和法律,侵犯人民利益并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

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滥用,因此本文专门从权力腐败涵义、危害、特征和产生、完成过程所必须依赖的条件、要素入手,主要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对社会调查中搜集的有关案例、数据等,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研究,展开分析,得出腐败存在和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腐败的物质基础-权力资本、腐败产生的动机-利益驱动、腐败滋生的条件-制度缺陷、腐败的成本-价值取向。

然后针对这些因素,分别从制度、体制和具体措施这三方面入手展开研究,探讨完善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从而使公职人员不想、不愿、不能、不敢进行腐败第1章绪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在防治腐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的深厚积淀,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那些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糟粕一有机会就会沉渣泛起,并以新的形式和途径出现。

同时,腐败行为主体出于对抗党和国家反腐败的需要,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这些使腐败出现了新的特点,我国现阶段防治腐败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防治腐败必须要有新的对策。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我国政府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始了构建国际反腐败合作网络的重要工作。

在此之前,我国防治腐败基本上是在国内进行,制定的防治腐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措施等绝大多数都是立足国内确定的。

随着我国加入国际反腐败合作体系,我国的防治腐败工作已超越了国界,原有的防治腐败理论和方针政策都迫切需要根据“反腐败要全球治理”的理念更新完善。

比如,腐败行为的一些顽症怎么攻,新病怎么治,隐患怎么除,如何有效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等等。

研究我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和强化对腐败行为的性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推动防治腐败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可以整肃规范公共权力,净化社会风气,有效防治腐败,合理配置资源,密切国家公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第2章腐败的定义只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和措施。

要有效防治腐败,就必须准确把握腐败的含义,准确识别区分各种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

这是有效防治腐败所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防治腐败问题不仅是实践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论问题。

理论不清,实践活动必然遭遇困惑和尴尬。

腐败作为反腐倡廉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对它是否进行定义,是否进行科学定义,直接影响我国防治腐败理论体系,影响我国防治腐败的效果。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普通民众和学术专家对腐败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腐败概念的泛化问题比较突出。

比如,近年来,不少人把新闻媒介从业人员搞有偿新闻报道,医生护士接收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教师和学生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足球裁判收钱吹黑哨等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和行为,都认为是腐败行为,甚至还有些人把一些地方出现的小学生班干部接受同学礼物也纳入腐败范畴,并严肃地称之为“低龄腐败”。

仿佛是整个社会中充斥着大量腐败行为,叫人不得不觉得越防治腐败,腐败问题越严重了。

其实将这些类似的社会不良现象等纳入腐败行为,均属于腐败概念的泛化和滥用。

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腐败概念。

第3章我国现阶段腐败的现状及其主要类型3.1 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要最有效地遏制我国现阶段产生的腐败行为,就必须对我国现阶段的腐败形势有科学准确的认识和分析。

如果对我国当前的腐败形势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过高或过低估计了腐败形势,都会影响民众对防治腐败的信心,影响今后防治腐败的发展方向,也就无法深入进行防治腐败工作。

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腐败形势,必须要坚持三个观点,用这三个观点分析腐败行为。

一是历史的观点。

要把腐败行为放到我国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之中去考察分析。

二是辩证的观点。

既要看到腐败行为的表层现象,更要看到腐败行为的内在本质,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是实事求是的观点。

不夸大,不缩小,根据客观存在的腐败行为制定方针政策与措施。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概括我国现阶段的腐败形势是:腐败遭遇有效打压,但腐败问题仍然严重突出。

何谓腐败?就语义而言,是谓腐烂。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中的腐败即为此义。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是指一个社会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腐烂、变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在现象层面上,腐败意味着一个社会充斥着公务人员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挥霍浪费社会公共财物、假公济私等丑恶现象,以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贯彻,官僚主义严重,思想滑坡、道德失衡,社会风气败坏;2从实质上看,腐败是权力变质和异化的产物,是权力的腐化,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偏离既定的目的,不再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被用来换取个人利益,成为社会上少数拥有权力者或集团攫取私人、局部利益的手段或工具。

因此,腐败实际上是权力和金钱的交换,或者说是权力的商品化与金钱的权力化。

3腐败现象给一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破坏了经济建设,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形象,败坏了政治的清正廉明;更有甚者,它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以致社会呈病态化,道德水准下降,是非正义感丧失。

社会为腐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正如英国学者保罗。

哈里森指出的那样:行贿受贿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恶性肿瘤,它蚕食着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使国家无力实施自己的法律和法规。

改革即使通过了也很难实施。

4腐败对于一个正在变革中的社会确实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能否抑制腐败,消除腐败现象,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成了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关键。

对于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

3.1.1 腐败有害观念深入人心遏制乃至消除腐败,重要的一条就是让腐败有害论和腐败可耻论深入人心。

通过这些年的宣传教育,全党、全社会在对待腐败问题上统一了认识,达成了共识。

在反腐败初始阶段流行的“腐败有益论”已失去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执政党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口号,普通民众也认识到了腐败不除要亡党亡国的真理。

执政党和民众的这种认识和鲜明态度必然使腐败陷入万劫不复的境遇。

这是我们认识判断现阶段腐败形势的基本出发点。

3.1.2 防治腐败的策略和方法有重大飞跃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反腐败,依靠的是“三反”、“五反”式的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杀了张子善管了二十年”。

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防治腐败,依靠的是民主法制、预防监督体系和人民群众。

党和国家制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的基本思路。

这种指导思想上的突破,是防治腐败方法论上的飞跃,必将为我们取得防治腐败的胜利奠定牢固基础。

3.1.3 反腐败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根据我国社会腐败发生的特点,党和国家重点在金融、证券、房地产、建筑工程、物资采购等腐败的高发区、频发区开展了反腐败斗争,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从1997年10月到2002年5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79万余件,结案78万余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1亿元1。

《人民日报》报道:在依法惩处沈阳慕马腐败案后,沈阳市的经济赢得了快速增长。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1%,财政收入增长34.3%。

2002年国民经济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00亿元,比上年提高13.1%。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实现工业总产值2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3.2 腐败现象的成因3.2.1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的主导理论。

它主张政府应该尽可能多地对市场进行干预和控制,来弥补市场缺陷,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量的增强,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政府的规模也相应地不断扩大,导致政府机构的无限膨胀、社会资源浪费、官僚主义特权滋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干预”陷入“失灵”的困境。

在此情况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引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政府干预下的集体或非市场的政治管理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倡新自由主义的新理论体系,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