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1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的城市更新案例分析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的城市更新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住品质,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其中,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城市更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和影响。
案例一:上海世博园上海世博园作为城市更新的标志性项目,充分展示了园林艺术设计技术的力量。
世博园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利用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将城市环境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集展览、文化、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通过巧妙的景观设计、多样化的植被配置和人性化的空间布局,世博园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宜人宜居的城市绿洲。
园内的花卉展区、主题展馆、水景区等各具特色,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通过世博园的建设,上海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使得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城市更新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案例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景观设计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由园林艺术设计技术打造的独特景观,成为了新加坡的地标之一。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新加坡的国花–热带兰花,与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完美融合。
园中的花卉和植被种类繁多,通过不同的植物组合和色彩搭配,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另外,滨海湾花园还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将雨水储存和再利用系统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实现了雨水的自动收集和利用。
这种创新的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不仅增加了景观的美感,还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案例三:伦敦奥运公园伦敦奥运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典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奥运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师通过巧妙的园林布局和景观植被的选择,将城市的工业废墟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公园。
园内的湖泊、绿地和花卉展示区域形成了悠闲舒适的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运动和社交的场所。
奥运公园还采用了多种创新的绿色技术,如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1
• 园林康复 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心理自卑等原因对社 区公园的依赖性
无障碍设计 康复性的园林环境
• 促进土地增值
• 劳动体验
公园地产等
开心农场
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 •居民的行为方式 •居住区建筑风格
• 居民的行为方式 居民的活动和行为方式是设计师工作的指 南
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使用者的行为需要服务的思想, 并指出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 旁观者 体验者 总接使用者的行为规律 亲身体验以深化对场地的理解
3、公园概况和布局
该公园占地面积3.6公顷,整个基地呈手枪型,基地范围内有一个中华武术会馆。 该公园设计的知道思想是将公园建成为满足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等各项功能的 社区公园。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把景观营造、种植设计、科普教育、娱乐 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形成一个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植物 专类园。
• 地形起伏的配合 将起伏变化丰富的地形与植物群落结合起来, 能够强化植物天际线。
社区公园案例:上海豆香园
1、位置及环境 该公园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北临灵山路,南邻杨源路,西邻源深路,东临桃林 路。豆香园处于浦东高档的居住区地块,周边有多处景观楼盘。同时,公园附近 还分布着电力公司、商铺、人民法院、艺术中心、中小学等。该区域内的大部分 居民都是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者。公园周边的氛围十分安静,但几个街区之外就 是著名的上海科技馆和世纪公园。
皂荚
红豆
槐花
4、公园设计分析 (3)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设计:公园的主题是弘扬传统的豆文化,因此,园 中的建筑以冷色调的材质为主,包括青砖、素墙和灰色的木装饰等中国的传统 元素。
别致的雕塑凸显豆文化。“福豆”和“豆凳”是两组以豆为主题的雕塑,其中 “福豆”以不锈钢结构作外壳,里面的豆子却绘以京剧脸谱的图案,仿佛在向 人们展示“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渊源和情节。 其他独具特色的建筑小品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长效型芳香植物花境营建技术研究--以闵行体育公园芳香园为例
1 芳 香 植 物 花 境 的 概 念 和 功 能
芳 香植物是 指植物 体的全体 或部分 器官可释 放香 气物 质 的一 类植 物 … 。芳 香植 物 花境 就是 以 芳香性 宿 根草 木 、
放 、观赏周期 更为持久的高附加值的 多年生芳香植物花境 。
然 之美 ,创 造具有 氛 围的环境 ,给 人以想 象的空 间 ,体现
哲学 中人与天地相和谐 的观 点 ,同时也达到 “ 景有尽而意无
3 适宜上海地 区生长的芳香植物
据 初步调 查 ,我 国已发现芳 香植物 3 0 0多种、6 0多个
香植 物的应 用形式和配置要点 ,探 讨花境功 能与长效性 的关 系。
关 键 词 :长 效 性 ;芳 香植 物 ;花境 ;应 用
以芳 香植 物 为主 题 的花境 ,兼 具“ 香” 、“ 形” 、“ 色” 、 “ 姿”等 多种美感 ,兼顾功 能性 、观 赏性和 长效性 ,具 有 独特 的韵味 和意境 。但 目前 园林 设计 师对芳香植 物的应 用
CHI N E SE HOR Tl CUL T URE AB S T RA C T S
长效 型芳香
周婧海 ,张美 萍
( 上海 市闵行区绿化园林管理所 ,上海 2 0 1 1 0 1 )
摘 要 :以上 海闽行体育 公 园芳香 园花境 为例 ,总 结芳香植物 花境 的植物选材 、 配置形 式、营建技术 等,分析芳
非 常有限 ,而且 往往 只注重芳 香植物 的保健功 能 ,而忽 略 其观赏性与长效性 ,制约 了芳香植物花境 的推广 。
社区花园设计理念及运营模式探索——以美国灯塔食物森林为例
种灵活的城市绿地形式,如何在城市空间中对社区花园进行有效的建设、管理及维护,对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的优化更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以美国西雅图市的灯塔食物森林为例的社区花园,以其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和开放、共享的管理运营模式运作了超过6个年头,本文通过研究其设计理念、建设历程及运营管理方法,为国内的社区花园建设提供参考。
1社区花园的发展研究1.1社区花园定义阐析社区花园是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的绿地组成形式,是存在于住区、街区、园区和校区等地,由邻里居民、社会团体以及学校成员等共同管理的特殊类型花园。
景观的可食用性和民众的参与性是社区花园的重要特点,它为当地社区民众提供了在都市中生产绿色健康食物的平台,也为民众参与城市绿地管理维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社区花园的规模可大可小,并且不限制用地性质,着重在于借助园艺作为催化剂,以花园为空间载体,培育社区,追求更广泛的社会效益[1]。
1.2社区花园的发展意义作为一种城市绿地形式,社区花园对于高密度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自然教育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2]。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社区花园的出现为高密度城区带来了一剂良药,能够创造出功能复合、形态互补的空间,以满足社区居民活动和体验的多元需求,在程式化的景观中形成个性化、有活力的绿地空间。
在城市景观中引入田园风光有助于发挥每一片土地的潜能,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收益,同时又降低了商业高密度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3]。
摘要 社区花园作为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绿地空间,对健康社区的培育、城市空间的优化更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的社区花园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受基本国情影响,面临着建设经验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管理混乱无序等诸多问题及挑战。
通过对美国灯塔食物森林(beacon food forest)进行现场走访、实地调研,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由公共大众共同参与维护、与社会各方积极交流合作的社区花园营造方式,为国内的社区花园发展提供了设计理念、管理方法及运营模式方面的参考。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
2、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的日常户外休闲娱乐需求 的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以豆科植物为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参观 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2)“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 公园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绿化覆盖率。通过乔、灌、草多层次的结合,使公园 绿化有较高的绿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态效益。
• 社区
在城市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 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 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态共同体。 居民在认知意向或者 是心理感情上均具有较一致的地域观念、人通过和归 属感。
• 社区VS居住区
社区=物质空间+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社会成员、组织结构、社会活动、社会文化)
场所VS地点
公园流线分析
4、公园设计分析
(2)种植设计:豆科植物的主角地位突出,全园的豆科植物包括乔、灌、 藤、草、花,总体品种达到近百种,而且都分别标出了名称和用途。园内除 了有起伏绿地外,还有花架,蔬菜圃等供各种豆科植物配植展示,建成后的 公园以豆科植物为外围景观,其他常绿植物和各色花灌木作为背景组成各种 群落。
合欢
皂荚
红豆
槐花
4、公园设计分析
(3)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设计:公园的主题是弘扬传统的豆文化,因此,园 中的建筑以冷色调的材质为主,包括青砖、素墙和灰色的木装饰等中国的传统 元素。
别致的雕塑凸显豆文化。“福豆”和“豆凳”是两组以豆为主题的雕塑,其中 “福豆”以不锈钢结构作外壳,里面的豆子却绘以京剧脸谱的图案,仿佛在向 人们展示“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渊源和情节。
• 园林康复 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心理自卑等原因对社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PPT课件
• 社区公园概述 • 上海豆香园介绍 • 上海豆香园的景观设计分析 • 上海豆香园的管理运营分析 • 上海豆香园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社区公园概述
社区公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区公园是为一定居住区内的居民提 供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公 共绿地,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品牌化推广
加强公园的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公园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 游客前来游览。
上海豆香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态保护优先
01
在公园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确保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02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公园的社会效益,为游客提供
高品质的休闲服务。
面积与布局
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布局紧凑,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特点
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生态绿化和景观多样性;设有儿童 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广场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 需求;园内道路通达,便于游客游览。
上海豆香园的设计理念与规划
设计理念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核心理念 ,注重生态、景观、功能三者的有机 结合。
挑战
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游客需求的多 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上海豆 香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上海豆香园的创新发展路径
多元化经营
在提供传统公园服务的同时,可以引入特色餐饮、文化创意、户 外运动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提高公园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智能化管理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园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管 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
03
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引入新技术手段,推动公园的可持续
共享菜园成功案例
共享菜园成功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开始尝试自己种植蔬菜、果树等。
然而,大多数城市居民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自己的蔬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共享菜园应运而生。
共享菜园是指由多个人共同使用的、由专业园艺师管理的、无土栽培的蔬菜种植区域。
共享菜园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地,提供给城市居民一个自然、健康、绿色的种植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成功的共享菜园案例。
案例一:上海世博会园区共享菜园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共享菜园是全球首个大型无土栽培共享菜园。
这个菜园面积达到了4000平方米,由园区内的多个企业和社区居民共同使用。
菜园内种植了各种蔬菜、水果和草药,例如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草莓、薄荷、罗勒等等。
菜园内的种植方式采用了无土栽培技术,不需要使用土壤,而是使用特殊的材料来替代土壤。
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用地,还可以减少水的使用量和化肥的污染。
此外,菜园内还设有专业园艺师,提供种植技术和咨询服务,确保菜园内的植物生长健康。
这个共享菜园不仅为园区内的企业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健康、绿色的种植环境,还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参与共享菜园的种植和管理,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友谊。
案例二:北京朝阳区共享菜园北京朝阳区共享菜园是一家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共享菜园。
这个菜园位于朝阳区东坝地铁站附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菜园内种植了各种蔬菜、水果和中药材,例如西红柿、黄瓜、菠菜、白菜、草莓、葡萄等等。
菜园内的种植方式采用了传统的土壤种植技术,但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菜园内还设有专业园艺师,提供种植技术和咨询服务,确保菜园内的植物生长健康。
这个共享菜园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他们共同出资购买种子、工具和其他必要的设备,共同管理和维护菜园。
上海豆香园
上海豆香园1、位置及环境该公园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北临灵山路,南邻杨源路,西邻源深路,东临桃林路。
豆香园处于浦东高档的居住区地块,周边有多处景观楼盘。
同时,公园附近还分布着电力公司、商铺、人民法院、艺术中心、中小学等。
该区域内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者。
公园周边的氛围十分安静,但几个街区之外就是著名的上海科技馆和世纪公园。
2、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的日常户外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以豆科植物为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2)“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公园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绿化覆盖率。
通过乔、灌、草多层次的结合,使公园绿化有较高的绿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态效益。
(3)“因地制宜”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基地的地域特点,通过公园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同时满足城市道路景观和居住区公园的要求。
并且为周边住宅高层提供优美的俯视景观。
挖湖堆土,克服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部分植物生长的特色,为各类植物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3、公园概况和布局该公园占地面积3.6公顷,整个基地呈手枪型,基地范围内有一个中华武术会馆。
该公园设计的知道思想是将公园建成为满足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等各项功能的社区公园。
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把景观营造、种植设计、科普教育、娱乐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形成一个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植物专类园。
4、公园设计分析(1)园路设计:豆香园主干道是一条铺有棕红色沥青的排水路面,同时还兼有观景功能。
冬天园内大部分树木都凋零后,这条像红飘带似的主干道便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弥补了公园常绿树有限的问题。
(2)种植设计:豆科植物的主角地位突出,全园的豆科植物包括乔、灌、藤、草、花,总体品种达到近百种,而且都分别标出了名称和用途。
园内除了有起伏绿地外,还有花架,蔬菜圃等供各种豆科植物配植展示,建成后的公园以豆科植物为外围景观,其他常绿植物和各色花灌木作为背景组成各种群落。
社区生境花园的设计与应用实践——以上海市长宁区社区生境花园项目为例
202212生境花园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实现形式,也是一种基于自然的减排方式,近年来日益得到国内外各方的重视。
大型高密度城市中的传统社区更新,主要形式为政府托底实施的精品小区,其中社区绿化的改造更多趋向于传统模式,即满足可视化、便利化、舒适化要求,虽然已逐步考虑社区居民的使用需求,但生物多样性理念的融入还远远不够。
社区生境花园的建设将在生态服务、人文健康和社会交流等方面赋予社区更多的内涵。
1生境花园的概念城市生境对维持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建设“防止物种灭绝的可持续城市”的基础[1]。
生境花园是“具有生境功能的花园”,既具有生境功能,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庇护所等生存环境;也兼具花园属性,具有观赏、休息和户外休闲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2生境花园在城市中的作用生境花园在城市中作为生态踏脚石,可以通过小型生态斑块补充串联起大型生态斑块孤岛,使得常见物种扩大到每日生活的空间。
不同栖息地斑块间的同一物种能进行种群扩散与交流,迁徙物种获得迁徙通道上的庇护所,有利于物种的长期存续并激发生态多样性的潜力。
2.1大尺度下的生境花园的作用从大块面俯瞰,上海位于全球尺度的鸟类迁徙通道上,已经记录的300余种主要栖息于陆地环境的鸟类大多为迁徙鸟,包含迁徙至上海过冬的冬候鸟、迁徙至上海繁殖的夏候鸟以及迁徙经过上海作短暂停留后继续迁飞的旅鸟。
在一年中的每个月份都能观察到迁徙鸟类随四季更替,尤其以鹀、鸲、鸫、鹟等容易在中心城区的岛屿状绿地中产生汇聚效应。
多个作为生态踏脚石的生境花园,除了增加小型栖息地的面积,提高原本土地的生态价值外,其食源、水源设置,小范围本土树林营造,相对不受打扰的生态环境,均为迁徙鸟类补充了适宜停歇、觅食的庇护所与迁徙通道。
2.2小微角度下的生境花园的作用从小微角度细观,城市化的切割对不同物种的隔离阻力不同。
城市空间中还留存的迁移能力不强的动物,例如小型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爬行动物。
上海公园案例分析(课堂PPT)
• 公园的建成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 娱乐的场所,为宝山未来的社会、 经济、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做出 贡献,也将为上海环城生态乃至整 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增添一个新亮点。
.
2
功能:
• 是一座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休 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功 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郊野森林公园。
规划结构:
• “一轴、一带、三区、七园” • 一轴 即公园悦林大道景观发展轴。
.
9
特色景观 :
• 主入口
• 这里是步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人口,该人口地形于2002年6月 完成,最高山头标高为9米,总面积为60亩。目前已植有树木35种,主要 有香樟、雪松、刚竹、红哺鸡竹、匍地竹、湿地松、落羽杉、女贞等。
• 1号景观林
• 这片景观林为2000年春季种植,面积为580亩,树木经过四年生长,该景 观林已初具规模。乔灌木种类达60种以上,其中以榉树、乌桕、重阳木、 香樟、枫杨、海桐、蚊母、银杏、女贞、乐昌含笑、香椿、臭椿、湿地松 为主。种植采用随机不规则种法,实行乔、灌、草立体配置方式,做到常 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树种搭配恰当,实现景观林功能与效益的可持续发 展
• 鸟岛
• 半封闭的人造小岛,只有玉兰桥一个人口通往该岛,总面积86亩。按设计 者的理念:把其建造成一个非常适宜鸟类居住的小岛。大量鸟类群居在此, 故名鸟岛。在实施中,无论是地形营造还是植物配置,都按这一理念进行。 比如在地形营造方面建造半封闭式,可控制人流,尽量减少人对鸟类的于 扰。在鸟岛上,种植了多种鸟食植物来引鸟。如枣树、果桑、枇杷、无花 果、胡颓子、火棘等。这些树木在不同季节结出大量果食供鸟类食用。已 有多种鸟类在此生长栖息,如白鹭、天鹅,野鸟等。
09 蔬菜公园(规划与设计)
三、 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 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的日 常户外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以豆 科植物为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 满足。 2)“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的原则 公园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绿化覆盖率。通过乔、灌、草多 层次的结合,使公园绿化有较高的绿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 态效益。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基地的地域特点,通过公园内外空 间的相互渗透,同时满足城市道路景观和居住区公园的要求。 并且为周边住宅高层提供优美的俯视景观。 挖湖堆土,克服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部分植物生 长的特色,为各类植物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现在上述两处温室的番茄“树”均长势良好,已开始有
计划的留花坐果。预期效果为:孙桥园区实验温室番茄 “树”冠幅为100—150平米;华西村瓜果温室番茄“树” 单株总挂果量为500公斤。
(2)蔬菜森林: 通过各色生菜、香芹、三叶芹、番杏、木耳菜、 彩色苋菜等叶用蔬菜,芳香植物,海棠、三色堇等草本花卉的 立柱式栽培,形成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蔬菜森林”、“鲜 花森林”,森林中可设置流动的小溪、景石和茅屋、竹楼等, 创造一个既是蔬菜花卉生产,又是一个休闲、观光、采摘的温 室中的“自然”பைடு நூலகம்境,营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空间。
的多样性值得发掘利用。
豆科植物与人类生活十分密切,它具有各种功能,首 先是 食用价值,许多杂粮、蔬菜都是豆类。古人把“稻、 黍、稷、麦、菽”并列为五谷,其中“菽”就是豆类的总 称。其次在观赏、油料、绿肥、木材、药用、染料……等 都有各种相应的豆科植物。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大豆加工制 作豆腐和繁多的豆制品是我国发明的。 豆香园以豆科植物唱主角,初定收集上海露地适生的 种类100种左右(不算品种),也配置一些其他植物,构 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色,有自然式的群落杂粮、蔬菜、绿 肥展示区,爬藤花架盆景角等,并进行有关豆科植物的科 学、文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弘扬豆文化,使公园集生态、 观赏、游憩、文化多种效益于一体。
【案例】“四叶草堂”社区农园SQGX04-002-SH-202001
“四叶草堂”社区花园1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小区,刘悦来和学生协助居民打造了一方200平方米的“百草园”,一年四季下来有100多种花草果蔬。
不仅如此,“百草园”还不用物业和居委会管理,1000多名参与的居民自己组织、分配人力、物力和时间来维护,小区里40多名小朋友组建了志愿者队,轮流值日,为植物浇水、施肥、捉虫、修剪。
而“四叶草堂”在全市参与建造的社区花园,后期几乎都采用类似的方式,由居民自治维护管理。
社区花园既美化了社区,让孩子们多了一个自然教育的家门口的去处,又激发了居民参与,使社区关系更加融洽,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一、背景社区最需要的是造更多的景观化的绿地,还是居民参与其间、乐在其中的社区花园?陌生人社区,邻里关系紧张如何破解?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唤起大家的参与意识,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二、简述2014年1月,同济大学的刘悦来博士发起“四叶草堂”自然教育组织,并正式注册为自然教育类社会组织,宗旨是在都市环境里保留更多绿色,营造更丰富的自然生态,带动更多人过上绿色生活。
目前,“四叶草堂”已在全市引导市民、单位或绿化机构因地制宜建造20个各具特色的社区花园。
“四叶草堂”计划每年在全市打造约100个大大小小的社区花园,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并以此为平台促进交流,加强社区建设。
“四叶草堂”推进社区花园项目时,把“参与”作为重要环节。
以百草园项目为例,这是第一个位于居住小区中的社区花园。
设计方案,尝试让居民一起参与设计,依靠小区原有组织“社区花友会”,鼓励他们参与社区事务。
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更多人,征集小小景观设计师,开设公益课堂,让专业设计师做辅导员。
在课堂上看小朋友的意愿,再与居委干部、花友会成员、社区志愿者商量得到最终方案。
怎么实施施工呢?通过自然教育,让居民自主观察、劳作、参与和维护。
包括拆解—整形—厚土栽培—铺草坪—栽植—铺路—覆盖等,每个步骤都单独设置课程。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大家有了亲近自然的劳作。
心理模式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分析讲解材料
湿地净化系统示意
净化流程:从西到东,湿地水流经过病原体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和营养 物净化区后,进入水质稳定调节区;期间,水流又不断通过地下管道在 梯田进出,迂回净化。
系统设计:净化系统考虑了黄浦江与内河湿地的水位、纵向流速,湖底生 态化设计为水生物多样性提供条件;同时考虑了水体的沉淀、加氧、过 滤和生物吸收。
• 滨河绿地景观空间,作为一个目标空间,用SD法,即通过5~7级 评价尺度的设定,并选择20~40组形容词来衡量景观可游度,将 对景观可游度描述的定性转化为定量,是比较合适的。通过反复对比 与分析,此评价模式尺度采用5级制,以“3”为尺度的中点对称设 置。
• 通过对滨河绿地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设定25个因子,即2 5组与滨河绿地景观中游憩相关的形容词(正、反义),并制定调查 问卷。这25组形容词分别从滨河绿地景观各类游憩设施的设置情况、 景观历史文化的蕴涵、游人量、游人逗留时间、交通可达性、亲水性、 安全性、环境清洁度、游人满意度、游人感受等方面进行设置,力求 能全面地反映滨河绿地的景观可游度。 设定的景观可游度25个感知 因子及调查问卷如表2所示。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选取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按照下列原则: ①科学性,指标选取要科学,能反映滨河绿地景观组成要素的作用及 内在本质; ②独立性,指标要具有独立性,避免指标间相互涉及或者小异大同, 尽可能做到精而少; ③代表性,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尽量选择最能表现滨河绿地景观的美 观度和可游度,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④可比性,指标选择要具有可比性,能利用指标合理有效地进行滨河 绿地景观比较和评价; ⑤可操作性,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要比较容易获取并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使评价系统最大程度地建立在滨河绿地景观最 有效的信息基础上。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公园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社区公园相关研究 (1)1.1 社区公园发展史 (1)1.2 社区公园研究进展 (2)1.3 社区公园实践探索 (3)1 社区公园相关研究1.1 社区公园发展史(1)国外发展史国外关于公园发展史的研究(表1-1)表明社区公园整体进度上起步早,研究体系也更加系统化且注重公众参与。
自1900年进入改良公园时期,美国诞生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社区公园后,美国社区公园从出现开始便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体,为了适应社区居民随着城市发展而出现的需求变化,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趋于系统化。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外己经开始针对社区公园活动细节展开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间,国外相关学者开始研究社区公园的现状问题,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社区公园;80年代,国外开始研究满足居民情感需求的社区公园设计等方面。
(2)国内发展史我国关于公园发展进程的研究表明社区公园起步较晚,且研究体系以国外社区公园为基础,后续开始逐步摸索适合国情的社区公园。
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图1-2):第一阶段,当时还缺乏先进的理念做指导,社区公园的建设较少。
主要是分析国外的设计案例及一些研究成果,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作为依据。
但当时在对国外资料进行翻译和研究时,难免存在差异,再加之我国在社区公园的建设仍停留在“绿化”层面以及我国和国外发展的行情存在差异。
因此,初期社区公园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
精神生活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991年,民政部首次提出了有关社区公园的建设。
强调了公园的群众性、公共性以及新型的休息方式。
提出“文化休息公园”模式。
后期注重内部的同时逐渐发扬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
这个阶段,社区公园的研究逐渐增多,对绿地建设实用性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对理论理解的深度,导致研究成果较少。
第三阶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以及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_2022年学习资料
·促进土地增值-公园地产等-·劳动体验-开心农场
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居民的行为方式-•居住区建筑风格
·居民的行为方式-居民的活动和行为方式是设计师工作的指-南-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使用者的 为需要服务的思想,-并指出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旁观者-总接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体验 -亲身体验以深化对场地的理解
。社区-在城市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和生活方 特征的生态共同体。居民在认知意向或者-是心理感情上均具有较一致的地域观念、人通过和归-属感。-社区VS居住 -社区=物质空间+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社会成员、组织结构、社会活动、社会文化)-场所VS地点
社区公园的作用-•缝合城市碎片-•户外运动健身-•彰显异质性-•园林康复-•促进土地增值-·劳动体验
I▣N-·缝合城-具-透的特-机地融-指节的-向周边城市*借”功能,将形形色色的规市生克-卷入绿色的公园, 造差异性的空间,为不同人-鲜提供偶遇的机会,功能联系更为密切和有机。-杜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公灵与速筑 绿地-与城市因借而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结合体,
·户外运动健身-户外运动理想场地-人性化-趣味性
·彰显异质性-深圳特区公园绿地斑块数统计-Table2-2 The statistics of patch number of park green space in Shenzhen-景观类型-南山区-福田区-罗 区-盐田区-小型斑块多且增长-2002-480-328-146-9-963-幅度大-2005-535-11 9-22-1875-说明三年来新建了-中刑斑块-60-12-128-较多的社区公园-56-76-13-14 -中人型斑块-17-41-社区公园是居住区中-50-绿洲,凸显社区个性-人刑斑块-42-31-52-禁止复 现象-超人刚斑块-29-来源:乌日汗《基丁RS和G1S的城市练地景观动态及其规划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式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 居民服务,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 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 0.5 ~ 1.0km 0.3 ~ 0.5km
与其他公园的比较
社区公园的作用 •缝合城市碎片 •户外运动健身 •彰显异质性 •园林康复 •促进土地增值 •劳动体验
皂荚
红豆
槐花
4、公园设计分析 (3)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设计:公园的主题是弘扬传统的豆文化,因此,园 中的建筑以冷色调的材质为主,包括青砖、素墙和灰色的木装饰等中国的传统 元素。
别致的雕塑凸显豆文化。“福豆”和“豆凳”是两组以豆为主题的雕塑,其中 “福豆”以不锈钢结构作外壳,里面的豆子却绘以京剧脸谱的图案,仿佛在向 人们展示“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渊源和情节。 其他独具特色的建筑小品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4、公园设计分析 (2)种植设计:豆科植物的主角地位突出,全园的豆科植物包括乔、灌、 藤、草、花,总体品种达到近百种,而且都分别标出了名称和用途。园内除 了有起伏绿地外,还有花架,蔬菜圃等供各种豆科植物配植展示,建成后的 公园以豆科植物为外围景观,其他常绿植物和各色花灌木作为背景组成各种 群落。
合欢
• 缝合城市碎片 具备公共绿地特有的柔性、流动和渗 透的特质,合理有序的建设能使其自身有 机地融入城市结构,成为缝合无序开发所 指节的城市肌理和公共空间的“粘合剂”。
• 户外运动健身
户外运动理想场地 人性化 趣味性
• 彰显异质性
小型斑块多且增长 幅度大
说明三年来新建了 较多的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是居住区中 绿洲,凸显社区个性 禁止复制现象
2、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的日常户外休闲娱乐需求 的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以豆科植物为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参观 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2)“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 公园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绿化覆盖率。通过乔、灌、草多层次的结合,使公园 绿化有较高的绿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态效益。 (3)“因地制宜” 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基地的地域特点,通过公园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同时满足城市道路景观和居住区公园的要求。并且为周边住宅高层提供优 美的俯视景观。挖湖堆土,克服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部分植物 生长的特色,为各类植物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1、紫藤棚 2、豆香村 3、豆香圃 4、赏豆台 5、合欢路
5 2 3 4 1 9 8 6 10
6、刺桐湾
7、红豆谷 8、紫荆园 9、决明园 10、运动区
7
4、公园设计分析
(1)园路设计:豆香园主干道是一条铺有棕红色沥青的排水路面,同时还兼有 观景功能。冬天园内大部分树木都凋零后,这条像红飘带似的主干道便成了一 条靓丽的风景线,弥补了公园常绿树有限的问题。 公园流线分析
3、公园概况和布局
该公园占地面积3.6公顷,整个基地呈手枪型,基地范围内有一个中华武术会馆。 该公园设计的知道思想是将公园建成为满足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等各项功能的 社区公园。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把景观营造、种植设计、科普教育、娱乐 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形成一个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植物 专类园。
• 地形起伏的配合 将起伏变化丰富的地形与植物群落结合起来, 能够强化植物天际线。
社区公园案例:上海豆香园
1、位置及环境 该公园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北临灵山路,南邻杨源路,西邻源深路,东临桃林 路。豆香园处于浦东高档的居住区地块,周边有多处景观楼盘。同时,公园附近 还分布着电力公司、商铺、人民法院、艺术中心、中小学等。该区域内的大部分 居民都是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者。公园周边的氛围十分安静,但几个街区之外就 是著名的上海科技馆和世纪公园。
• 居住区建筑风格 居住区在外部对社区公园产生一定的围 合作用。建筑天际线、立面凹凸变化、色 彩、密度都会影响居住者。生硬的建筑外 观线条常与社区公园的休闲氛围、舒缓的 生活节奏有一定的冲突。
• 控制性轴线的引导 社区公园的控制性轴线可以结合周围的开敞 空间,引导使用者的视线,降低压抑感。
• 软化天际线 各种树种的交互搭配,形成有层次的“绿色 天际线”。同时起到屏蔽噪音的作用。
• 园林康复 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心理自卑等原因对社 区公园的依赖性
无障碍设计 康复性的园林环境
• 促进土地增值
• 劳动体验
公园地产等
开心农场
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 •居民的行为方式 •住区建筑风格
• 居民的行为方式 居民的活动和行为方式是设计师工作的指 南
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使用者的行为需要服务的思想, 并指出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 旁观者 体验者 总接使用者的行为规律 亲身体验以深化对场地的理解
• 社区
在城市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 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 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态共同体。 居民在认知意向或者 是心理感情上均具有较一致的地域观念、人通过和归 属感。
• 社区VS居住区
社区=物质空间+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社会成员、组织结构、社会活动、社会文化) 场所VS地点
青砖
福豆
素墙
豆凳
灰色木装饰
5、公园设计的一些不足之处: (1)儿童乐园的选址有欠考虑。儿童乐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他们通常 希望进入公园不久后就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最好安排在距离公园主入 口较近的地方。 (2)体育健身设施功能单一。整个公园中的运动场就只有东边靠近主入口的 一个篮球场和儿童乐园中为数不多的健身器材,不足以满足附近居民的运动锻 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