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治疗策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PPT最终版(2024)

急性心肌梗死PPT最终版(2024)
02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以改善患者的 预后。
12
药物治疗方案
镇痛类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等,可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024/1/28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可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 栓,恢复心肌的血液灌
注。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 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024/1/28
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来进展
2024/1/28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 病学和危险因素
2024/1/28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02
2024/1/28
7
诊断依据及标准
2024/1/28
典型临床表现
01
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常伴出汗、恶心、呕吐等。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02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03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8
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
01
02
03
不稳定型心绞痛
2024/1/28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 改善心脏功能。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ຫໍສະໝຸດ 可考虑使 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如IABP等。
17
其他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肺部感染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痹阻心 脉。
劳倦过度
过度劳累,耗伤心气,心气不足,推动无 力,血行不畅。
中医证候类型及特点
心血瘀阻证
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 有胸闷、心悸、舌紫暗或有瘀斑。
痰浊闭阻证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
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 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
•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急性心肌梗死中医治疗面临着诸如诊疗标准不统一、 中药质量控制不严格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诊疗规范 ,加强中药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 同推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 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防治中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防治中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的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 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创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优势,未 来将探索更多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如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与西医治疗的 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
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02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优势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已得到广泛
认可和应用。
03
制定过程
本指南的制定经过了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专家论证和临床验证等过程,
确保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指南还结合了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成果
,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
休克状态的监测与干预手段
监测手段

急诊PCI治疗要点 ppt课件

急诊PCI治疗要点  ppt课件

32
PCI方法的选择

单纯球囊扩张适用于 心肌供血范围不大,血管内径小(<2.5mm)的冠脉病变+临床症 状,经球囊扩张后达“支架样”管腔疗效。 分叉病变PCI时,如分支血管内径较小且仅起始部狭窄,主支血 管—支架术,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术。 经“对吻”(kissing)球囊扩张后疗效满意,也无需置入支架。
导管打折 正常主动脉波形 心室化波形 正常左室波形 深插,顶壁,血 栓,气栓,血肿
ppt课件
36
急诊PCI并发症
1、急性冠脉闭塞 2、无复流或慢复流 3、冠脉穿孔 4、支架血栓形成 5、支架脱载
6、周围血管并发症
ppt课件
37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定义:指PCI时或PCI后靶血管急性闭塞或血流减慢至TIMI 0-2级。
ppt课件
17
指引导管的选择要点与技巧
左冠指引导管的选择:正足位和左前斜头位观察造影
导管同LM 同轴的情况。同轴好与造影导管大小相仿; 造影导管指向LM的上壁比造影导管大1号;造影导管 深插或超选比造影导管小1号。
(深插时损伤冠口可能性小)。
右冠指引导管与造影导管大小相仿。常用JR4和JR3.5
GUIDE: JR4 ST JR 3.5 AR 1
ppt课件
30
急诊PCI导丝选择
1.
如果病变和血管形态学简单,事实上任何柔韧指引 导丝都能成功:如常用Rinato;BMW 对于病变近端明显扭曲的情况, 柔韧或亲水性导丝 是有用的. 如果需要输送支架,准备交换为额外支 撑力指引导丝 (使用OTW球囊)
ppt课件 7
时间就是生命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降低死亡率和改
善预后的关键是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AMI 发生后,从起病到获得积极干预的时间间隔与心 肌坏死的面积、并发症和存活率直接相关:在起病后 70 分钟内接受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是 1.2% ,而在 6 小时内接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CRT适用于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增宽、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急性心肌梗 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
在实施CRT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起搏模式和参数设置,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并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同时,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通 过体外循环和膜肺氧合来替代或部分替 代心肺功能的治疗方法,可以为急性心 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
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
心原性休克治疗
针对心原性休克,应给予积极的抗 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等。
并发症处理
对于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 发症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和 处理。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多学科协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治疗 需要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重症 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协作,共同制定治 疗方案。
02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中国专家制定 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共识。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
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帮助医生制定科学合理 的治疗方案。
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 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 和治疗。 促进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 性休克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加强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 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ppt课件
发病率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技术的进步, 心源性休克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 是一种常见的致命性疾病。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心 脏瓣膜病等。
病理生理机制
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和炎症反应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脏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 不足,进而引发休克症状。
0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 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呼吸困难
心源性休克导致心输出量降低, 组织灌注不足,引发呼吸困难。
低血压
心源性休克时,血压显著下降, 常低于90/60mmHg。
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为胸骨 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 区与左上肢。
晕厥
严重心源性休克可能导致脑供 血不足,引发晕厥。
脉搏细速
休克时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脉 搏细速。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表现 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
超声心动图
可观察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 心源性休克对心脏的影响。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右心功能 不全,有助于诊断心源性休克
ACE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等,用于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非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 克的患者,如条件允许,应尽早 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
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灌注。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ACS诊断和治疗PPT教学课件

ACS诊断和治疗PPT教学课件

康复和二级预防
康复治疗
在急性期治疗后,患者应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 动康复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二级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过ACS的患者,应采取二级预防措施,包括长 期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调整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教育,使其了解ACS的发 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 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 用于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防止
血栓形成。
β受体拮抗剂
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用 于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
痛症状。
ACE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用 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肌重构,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介入治疗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态等,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 发。
05
ACS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和治疗策略
01
02
03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研发针对血小板聚集的新 药物,用于预防ACS患者 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
新型降脂药物
研究新的降脂药物,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进一步减少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形成。

ACS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 ,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 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ACS的症状和体征
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是ACS的常见症状,其中胸痛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ACS的胸痛通常呈压榨性、紧缩性或窒息性,可放射至左肩、下颌、左上肢等部位 。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 疗ppt课件
目录
•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和展望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预防
0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03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
原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疏 通的方法,以恢复心肌灌注,缓解症状。
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特别是对于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是首选。
常用介入治疗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01
通过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 和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 身认知情况进行全面评 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
复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 治疗
药物溶栓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
原理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冠状 动脉内血栓溶解,恢复冠状动脉 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
适应症
发病时间短、无溶栓禁忌症的患 者,尤其是年龄较大、合并高血 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常用药物溶栓治疗方法
尿激酶
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目的。
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不断改进。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能够更有效地开通闭塞的血管,改善心肌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PPT课件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共同 监督患者完成康复任务。
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 化和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04 院内转运与远程救治网络建设
院内转运安全保障措施
转运前评估
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详细的 转运计划。
转运团队组建
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司机等,确保转运过程中患 者安全。
轻疼痛。
家属心理支持
与家属沟通,指导家属给予患 者情感支持和理解,共同帮助
患者度过心理难关。
家属教育及协作方式
疾病知识教育
护理技能培训
向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包 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协助患 者翻身、拍背排痰、测量生命体征等。
协助康复锻炼
建立有效沟通
患者及家属配合度不高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不足,导致配合度 不高,影响救治效果。需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 高配合度。
新技术应用前景预测
远程医疗技术
01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可实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
程监测、诊断和治疗,提高救治效率和覆盖面。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2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电图、血液检测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救治挑战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情凶险,且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 诊,给救治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同时,基层医院救治能力有限,转运过程中风险 较高,也增加了救治难度。
02 急救流程与措施
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询问病史,了解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胸闷、心悸等 症状,了解症状发作的时间、频率和 程度。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ppt课件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症状表现
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诊断过程
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
治疗方案
溶栓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
案例分析与讨论
溶栓治疗时机
溶栓治疗的效果
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点以及影响疗效的因 素。
成功再通的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溶栓治疗的优缺点
与PCI比较,溶栓治疗的优点和局限性。
溶过激活纤溶酶原,使 其转化为纤溶酶,从而裂解纤维 蛋白,使血栓溶解。
02
溶栓药物主要针对新形成的血栓 ,对于已经机化的血栓效果较差 。
溶栓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在6小时以内,心 电图ST段抬高,无溶栓禁忌症者。
禁忌症
有活动性出血、颅内出血、近期有重 大手术或外伤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等。
继续监测心电图
在溶栓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监测患者的心 电图,以确保心律稳定。
调整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后续的药物治疗 方案。
观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 症的发生。
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 面的建议,促进患者的康复。
04 溶栓疗法的疗效与风险
溶栓疗法的疗效评估
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可能再次阻塞, 导致心肌梗死复发。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溶栓药物产生过敏反 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如何降低溶栓疗法风险
严格掌握适应症
只对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进行 溶栓治疗,避免过度治疗。
规范操作流程
确保溶栓治疗的操作规范,减少操 作过程中的风险。
严密监测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 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偶有意识模糊和偏瘫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但无血清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急性肺动脉栓塞
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给、肺动脉瓣区 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波显 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度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指南制定的必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医在急性心肌梗死的 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 后。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的诊疗指南,导致中医在临床 实践中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生命安全。因此,制定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对于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心律失常处理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 电复律等方法治疗。注意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处理
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 病。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心脏破裂处理
一旦确诊心脏破裂,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应给予患 者充分的生命支持,如输血、输液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标 准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生活方式干预
教育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等,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

心电向量图 可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心室晚电位 可预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的发生。
3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可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和心功能状态。
04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策略及药物治疗
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选择
静脉溶栓治疗
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过溶解 冠状动脉内血栓,恢复心肌再灌注。
抗凝治疗
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药物,防止血 液凝固,保证血液流动性。
调脂稳定斑块治疗
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稳定冠状 动脉斑块。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心律失常
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处理各种 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控制液体入量,使用利尿剂、ACEI 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休克
亚急性期
ST段逐渐回落,T波倒置逐渐加 深。
恢复期(陈旧期)
ST段恢复正常或压低,T波倒置 或低平。
血清酶学指标变化特点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在起病后8~10小时开始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
再灌注现象
冠脉再通后,缺血心肌得 到再灌注,部分可逆性损 伤得到恢复。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自由 基、钙超载等因素可导致 心肌进一步损伤。
03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查方法
心电图检查及演变规律
早期(超急性期)
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无Q 波。
急性期
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 高,T波倒置。
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过程
0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治疗策略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治疗策略ppt课件




心肌梗死后乳头肌可能

发生断裂或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

减弱,导致泵血功能下

降。
穿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可能 出现穿孔。
乳头 肌功 能不 全或 断裂
并发症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脏破裂
可能导致猝死或需要紧 急治疗。
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和 死亡。
可能导致猝死。
室间隔穿孔
乳头肌功能不全或 断裂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对心肌梗死并发症进行治疗,促进心肌细 胞再生和修复。
生物材料与工程化组织
利用生物材料和工程化组织技术,构建心肌补片、血管移植物等, 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并发症。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01
深入探究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针对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提供依据。
改进预防与控制措施
02
根据评估结果,对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预防
与控制效果。
持续监测和改进
03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和改进,确保预防与控制措
施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05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治 疗策略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前景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心肌梗死并发症进行干预,如心肌细胞再生、 血管新生等。
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 限酒、规律作息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和有氧 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0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 预防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不完全破裂,逐渐出现血栓机化并与心包形成假性动脉瘤,此类情 况应择期行手术治疗。
编辑课件
14
室间隔破裂
室间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大约占心脏破裂的10%, 心肌梗死总死亡率的5%,多发生于心肌梗死后3-5日。
室间隔破裂自然病程凶险,预后差,一旦穿孔可迅速发生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
亚急性游离壁破裂:常有先兆,并且有一定获得抢 救的机会。87%亚急性游离壁破裂在一周内死亡, 而不会迅速死亡
编辑课件
13
心脏游离壁破裂的治疗
早期发现和迅速采取措施抢救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措施: ① 心包穿刺引流。 ② IABP ③ 快速补液 ④ 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但手术成功率低 当血栓、血肿和心包壁层粘连在一起将左心室破口封闭时可能发生心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治疗策略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马树人
编辑课件
1
前言
心肌梗死患者多死于并发症 冠心病监护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减少心肌梗死的
并发症,从而改善症状,挽救生命
编辑课件
2
心肌梗死并发症
室壁瘤形成 心脏破裂 梗死后二尖瓣关闭不全与断裂 梗死后综合征 栓塞
编辑课件
3
室壁瘤
又称室壁膨胀瘤,是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 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疤痕组织所替代,病变 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 现反常运动,形成室壁瘤
编课件
22
• 乳头肌断裂的诊断:
a) 心电图:相关性较低 b) 胸片:肺水肿 c) 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可以清晰显示断裂的乳头肌,是最有效的
诊断手段 d) 右心导管:不常用 e) 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
编辑课件
23
治疗:
梗死后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乳头肌功能失调的治疗 ① 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为首选,硝酸酯及β受体
临床表现: ① 发热 ② 反复发作心包炎、胸膜炎、肺炎 ③ 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 ④ 胸痛性质与心包炎类似,心包积液多见,多为中到大量心包积液,呈
浆液性,少数血性。 ⑤ 胸膜炎及胸腔积液多为单侧。
编辑课件
26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治疗
多为自限性,主要目的为止痛 ① 阿司匹林 ② 必要时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好在梗死后4周开始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疼痛,有增加心肌瘢痕变薄和梗死 延展的风险) ③ 抗凝药物有增加血性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的可能性
编辑课件
27
血栓与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发生心室内附壁血栓 ① 左心室心尖部的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 ② 未行抗凝治疗 ③ 室壁瘤患者易形成附壁血栓 ④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脑肾脾等动脉栓塞
临床分型:早期梗死后室壁瘤 晚期梗死后室壁瘤
编辑课件
4
早期(急性)梗死后室壁瘤形成 梗死后48小时内梗死区域明显扩张的患者。通常存在
严重的、进行性的最终致命性的泵衰竭,其死亡率极高。 晚期(慢性)梗死后室壁瘤形成
心肌功能失调伴明显心脏扩张,表现为无收缩运动或 矛盾运动。LVEF通常在20-30%之间
编辑课件
28
诊断: ①超声心动图 ②MRI ③螺旋CT
编辑课件
29
TTE:心尖部非中心切面可见血栓形成
编辑课件
30
治疗
20%附壁血栓可自行消退。 抗凝治疗:
1、已发生体循环栓塞 2、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 3、其他部位心肌梗死伴有心房颤动、心力衰竭LVEF<30% 急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1-2周后血栓仍在予华法林口服,INR2.03.0
阻滞剂, ② 积极行CAG+PCI
编辑课件
24
乳头肌断裂的治疗
① 尽早使用血管扩张剂 ② 必要时植入IABP ③ 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先行内科治疗 ④ 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 ⑤ 如病情恶化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编辑课件
25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又称Dressler’s综合征,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开展再灌注治疗后发生率明显降低。
亮的全收缩期杂音 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室间隔穿孔简便易行且较为准确的方法
编辑课件
16
再灌注治疗,溶栓与PCI相比,PCI后室间隔破裂发生率明 显低于溶栓治疗,可能的原因:
① PCI再灌注优于溶栓,减少了心肌坏死面积 ② 溶栓可导致出血改变,增加了破裂的概率,尤其是晚期梗

编辑课件
17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编辑课件
19
梗死后二尖瓣关闭不全对预后的影响
Grigioni F etal,Circulation 2001;103: 1759-1764
编辑课件
20
A:正常乳头肌 B:梗死后完全断裂的乳头肌 C:梗死后部分断裂的 乳头肌 D:梗死后部分断裂乳头肌另一种类型
编辑课件
21
• 乳头肌断裂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① 急性肺水肿 ② 心源性休克 ③ 电机械分离(无脉电活动) ④ 典型体征:全收缩期杂音
编辑课件
10
心脏破裂
心脏游离壁破裂 室间隔破裂穿孔
编辑课件
11
心脏游离壁破裂
心脏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最致命的并发症,占 入院患者中的1-6%。心脏游离壁破裂时大量的血液迅速涌 入心包腔,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和血流动力学障碍。
分为:急性游离壁破裂 亚急性游离壁破裂
编辑课件
12
急性游离壁破裂:突发、无先兆,并且是灾难性的, 迅速导致致命的心包填塞,很少能够死里逃生, 2/3的患者会在几分钟内死亡,仅1/3的患者会存 活数小时
内科治疗(室间隔穿孔较小、分流量不大、血流动力学稳定) 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IABP
手术治疗 急诊手术、梗死后3-6个月
介入治疗 心梗后2-6周
编辑课件
18
梗死后二尖瓣关闭不全与乳头肌断 裂
心肌梗死后二尖瓣关闭不全 ① 常见原因为缺血和梗死所致的二尖瓣功能不全 ② 心室扩大、心室形态变化、室壁瘤形成等引起乳头肌功能异常 ③ 乳头肌断裂
编辑课件
31
Thanks!
编辑课件
3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室间隔穿孔引起突发的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心排出量急剧下降, 其程度与穿孔大小、左右心室功能、肺循环阻力和体循环阻力的大小 及两者之间比值有关。
编辑课件
15
临床表现:
①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胸痛加重 ② 几小时内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 ③ 严重心力衰竭 ④ 新出现的杂音,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或心尖区内侧,粗糙响
心力衰竭、心室腔内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心绞痛
编辑课件
5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对死亡率,尤其是早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Meizlish JL etal,N Engl J Med 1984;311:1001-1006
编辑课件
6
A: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多数)
B:下壁室壁瘤形成
编辑课件
7
诊断 ① 心电图:持续性ST-T抬高 ② 超声心动图: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 ③ 左心室造影: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准 ④ 核素扫描和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检查: ⑤ 采用的磁共振检查(MRI):
编辑课件
8
急性左心室室壁瘤的治疗
a) 再灌注治疗 b) 药物治疗 c) IABP d) 其他辅助装置 e) 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术、心脏移植
编辑课件
9
手术治疗室壁瘤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室壁瘤体积及左心室容积,进而 可减低左心室的室壁应力和心肌耗氧量。切除的边缘通常被 缝合于垫片以维持几何形状,减少缝合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