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全词翻译赏析
南歌子全词翻译赏析南歌子全词翻译赏析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译文] 江边有了灯火,行人渐渐上路了,一弯残月还带着三星挂在天边。
[出自] 北宋秦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注释:“南歌子”来自《南都赋》中的“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白鹤飞兮茧曳绪”一句。
玉漏:古代计时之器,指报时漏斗里的滴水。
迢迢:形容漫漫长夜。
银潢:即银河。
三星:星宿名。
译文:黎明时分,夜漏将尽,漫漫长夜即将过去,天亮前银河逐渐暗淡西斜。
清晨被邻鸡催醒时,宿酒尚未全醒,朦胧中听到漏声迢递、看到银河西斜,真的是害怕天亮了,就要分别。
衣臂上染有昨夜留下的脂粉,衣襟上落满了昨夜伤别的泪水。
水边沙上,早起的行人已经三三两两地打着灯笼火把在匆匆赶路,天宇之上,繁星已经隐没,只有一钩残月带着三星寂寥地点缀着这黎明时分的苍窘,照映着早行的人们。
赏析:这首词写一对恋人春宵苦短怕天明的情景,表现他们深怕分离的情爱思想。
词的上片起首两句,写一对恋人分别之时的`感受。
“玉漏”,古代计时之器,指报时漏斗里的滴水。
“迢迢”,形容漫漫长夜。
“尽”,谓漏水一滴一滴地快滴完了,天快亮了。
“银潢”,即“银河”。
“淡淡横”,谓天亮前银河西斜了,不再那么光亮了。
这两句皆是描写天黎明前的景象,透过景象写出离人对长夜已尽,离别在即的心理感受。
接着“梦回”两句,写昨夜由于借酒浇愁喝得多了,人从梦中醒来了,酒尚未全醒,到黎明为邻鸡啼醒时,看见天亮了,又要分别了,于是便有恋人觉夜短“怕天明”之感了。
词的过片“臂上”两句,从衣臂上染有昨夜留下的脂粉,衣襟上落满了昨夜伤别的泪水,从而写出夜里一对恋人伤离的情景。
这两句与周邦彦“泪花落枕红绵冷”句意颇有相似之处。
即借枕绵泪冷写昨夜伤别。
词的歇拍“水边”两句,写在水边的灯火下,已经有了在赶路的行人影子,天空只剩下了一钩残月和几颗星星,在点缀着黎明的天空。
苏轼南歌子赏析_苏轼海棠赏析
苏轼南歌子赏析_苏轼海棠赏析苏轼,是宋代诗人,南歌子为唐教坊曲名,后来作为词牌名,南歌子只是一个词牌名,词牌有一定的词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苏轼南歌子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南歌子赏析其中,南歌子游赏是作者在杭州过端午节时作的,本词前后阙相同,起头两句为五言对句,第三句七个字,第四句九个字,句法上二下七。
词中上篇描写了杭州当时的名胜,运用写意的方法描写喝酒,听曲的雅致,烘托出了风景自然的美,无形之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愉悦之感,仿佛我们也和作者一样,置身于西湖美景之中把酒言欢。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是作者在湖州做知府的时候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笔调轻松,描写了在下雨后溪边的行人骑马赶路的情景,清新又有情趣。
上阙写在雨后赶路,天色暗了下来,因此用疑夜来描述,下阙写早晨喝酒之后似乎还未醒,仍然感到困倦。
描述了自己夜间寻梦,与仙女同乘一舟,但最终还是梦一场,神仙这些终究是飘渺的。
最后,看着路边的溪水,回到了现实之中,觉得这留着的溪水也是有情的。
南歌子只是一个词牌名,词牌有一定的词律,古代诗人词人按照这样的词律写词。
南歌子词又很多,苏轼写的南歌子就有近20首之多,还有古代的其他诗人也有这样的作品。
苏轼海棠赏析苏轼,一生名作无数,大多数都被后世文人收录珍藏,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领袖人物,其作品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
《海棠》便是其中的一首名作,全篇诗文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就这首词的原意和寓意分别作如下说明。
这可以说是一首诗,全篇共分为四句话,每句话又分别有七个字,按照其类型可归类于七言绝句。
下面进行逐句的分解:第一句,东风代表的是从东边吹来的风,指的是风向,整句的意思为轻柔和煦的东方缓缓向我们吹来,天边露出了亮光。
第二句,香雾,雾本来是无色无味的,这里作者将雾进行了夸张,让雾有了香味,整句连起来的意思是天空中迷茫无比,雾气散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而月亮在雾气中好像也会转弯了,不知道像是转过了几个回廊。
南歌子·游赏(苏轼)
南歌子·游赏(苏轼)与歌眉敛(2),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3)。
不羡竹西歌吹(4)、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5),琼彝倒玉舟(6)。
谁家水调唱歌头(7)。
声绕碧山飞去(8)、晚云留。
注释(1)元祐五年(一〇九〇年),苏轼为杭州知州时作。
游赏,傅本作钱塘端午,元本作杭州端午。
《苏轼传》:(元祐)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即元祐五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六年,召为吏部,未至。
《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南歌子游赏》:元祐五年庚午(一〇九〇年)端午,作于杭州。
宋周淙《乾道临安志》: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於此。
陈鹄《耆旧续闻》:《南歌子》云: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十三间楼在钱塘西湖北山,此词在钱塘作。
此词旧注曾云:汴京旧有十三楼。
非也。
案:东坡守杭,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任,元祐六年三月离杭还朝,只元祐五年在杭度端午节,故编庚午。
《东坡词编年笺证》卷三《南歌子山与歌眉敛》考证:《耆旧续文》云:东坡《南歌子》词云:游人都上十三楼,十三楼,在钱塘西湖北山。
此词在钱塘作。
旧注:汴京旧有十三楼,非也。
《词林纪事》张宗橚案云:《西湖志》:大佛寺畔,旧有严相院,晋天福二年,钱氏建,有十三间楼,楼上贮三才佛一尊,苏子瞻治郡时,常判事于此。
殆即此词所云之十三楼耶?朱、龙二氏编庚午,从之。
(2)山与歌眉二句:写钱塘湖光山色如美人之黛眉敛翠,秋波顾盼。
谢偃《听歌赋》:低翠蛾而敛色,睇横波而流光。
《赠晦叔忆梦得》:酒面浮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
苏轼《次韵曹子方运判中同游西湖》:雪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泉清似眼。
(3)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
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苏轼《南歌子》鉴赏
苏轼《南歌子》鉴赏苏轼《南歌子》鉴赏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轼《南歌子》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南歌子》鉴赏 1南歌子·有感宋代:苏轼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
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
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译文调笑时,怕被蔷薇挂住,行走时,担心遇到宝瑟而僵住。
与心爱的姑娘约好了在西厢房见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认香气来寻路。
半夜风吹动了幔帐,月光照到了床边。
竹席像水一样凉了,肌肤也凉了。
什么东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残妆。
注释南歌子:词牌名。
唐教坊曲。
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
有单调、双调两体。
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
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
罥(juàn),挂住。
西厢:正房西侧的房子。
认余香:辨认香气来寻路。
午夜:半夜。
幔:帷帐。
簟(diàn):竹席。
侬:我。
残妆:指残留的妆饰物。
赏析该词是以艳体形式出现的爱情词,题为《有感》,实际上相当于“无题”。
因为苏轼对所叙写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奥妙,“有感”云云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己。
苏轼运用了代言体写法,通篇作张生口吻,即从男方着笔来写,所述情、景、事,一一从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着重写张生幽会的隐秘心理。
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同时也是比喻),来描摹张生要与心上人幽会时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态。
接着点明约会之事,“美人”是一种昵称,“西厢”这一词语从《莺莺传》中来,不是偶合,而是暗点“待月西厢下”诗意,是专咏崔莺莺、张生故事的标志。
而后再写暗中摸索前进时一种特有的心理,笔触是极为细致的。
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
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南歌子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①无梦,寒更②每自长。
只言江左③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释①元:同“原”。
②寒更:寒夜的更声。
③江左:江东,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参考译文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
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
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
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
创作背景吕本中在宋高宗时做过中书舍人,因主张政治清明,收复失地,得罪秦桧,这首词就是他后在流徙途中写成的。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
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
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
上片为旅途即景。
开头两句,写早行时沿途的风景。
天上还挂着斜月,就动身上路了。
驿路上映照着斜月的寒光溪桥上尚凝结着一层晓霜。
两句中写词人自己动作的`词只一“度”字,但第一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
两句意境接近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但温诗前面直接点出“客行悲故乡”,吕词则情含景中,只于“驿路”、“晓霜”中稍透羁旅之意。
此外“晓霜”兼点时令,为的是下面提出“残菊”不突然。
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1)元祐五年(一〇九〇年),苏轼为杭州知州时作。
游赏,傅本作钱塘端午,元本作杭州端午。
《苏轼传》:(元祐)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即元祐五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六年,召为吏部,未至。
《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南歌子游赏》:元祐五年庚午(一〇九〇年)端午,作于杭州。
宋周淙《乾道临安志》: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於此。
陈鹄《耆旧续闻》:《南歌子》云: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十三间楼在钱塘西湖北,此词在钱塘作。
此词旧注曾云:汴京旧有十三楼。
非也。
案:东坡守杭,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任,元祐六年三月离杭还朝,只元祐五年在杭度端午节,故编庚午。
《东坡词编年笺证》卷三《南歌子山与歌眉敛》考证:《耆旧续文》云:东坡《南歌子》词云:游人都上十三楼,十三楼,在钱塘西湖北山。
此词在钱塘作。
旧注:汴京旧有十三楼,非也。
《词林纪事》张宗橚案云:《西湖志》:大佛寺畔,旧有严相院,晋天福二年,钱氏建,有十三间楼,楼上贮三才佛一尊,苏子瞻治郡时,常判事于此。
殆即此词所云之十三楼耶?朱、龙二氏编庚午,从之。
(2)山与歌眉二句:写钱塘湖光山色如美人之黛眉敛翠,秋波顾盼。
谢偃《听歌赋》:低翠蛾而敛色,睇横波而流光。
《赠晦叔忆梦得》:酒面浮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
苏轼《次韵曹子方运判中同游西湖》:雪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泉清似眼。
(3)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
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葛岭路》: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
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有冠胜轩、亦奇轩等。
苏轼《郭祥正十三间楼》诗:高楼插湖脚,绀碧十三部。
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歌子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前言】《南歌子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
这是两首乐府词,从内容上看属于情诗,在语言修辞方面,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注释】①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
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
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②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
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
”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
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
③里许:里面,里头。
许,语助词。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
……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
”元来:即“原来”。
人:取“仁”的谐音。
【翻译】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
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
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赏析】“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首二句,感物起兴。
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
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
《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南歌子·游赏宋代: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及注释「译文」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
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
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①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②游人:指游玩的人。
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③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
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④竹西:扬州亭名。
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⑤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⑥菰黍(gūshǔ):指粽子。
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⑦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⑧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⑨玉舟:玉制的酒杯。
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⑩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
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
然而,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
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①,琼彝倒玉舟②。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简要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这句诗。
(4分)(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4.⑴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转,如湖中迷人的水波。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宴饮的游赏之乐。
(4分。
手法2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2)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2分)表达了词人的游兴之浓、游赏之乐。
(2分)(4分。
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鉴赏答案:西江月遣兴古诗词鉴赏答案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山园小梅古诗词鉴赏答案菩萨蛮黄鹤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古诗词鉴赏答案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和听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别舍弟宗一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采桑子古诗词鉴赏答案柳州开元寺夏雨古诗词鉴赏答案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风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华清宫①(其三)古诗词鉴赏答案禹庙古诗词鉴赏答案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古诗词鉴赏答案送沈子福之江东古诗词鉴赏答案秋浦途中古诗词鉴赏答案满江红古诗词鉴赏答案秋夜曲古诗词鉴赏答案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答案与东吴生相遇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新晴山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归嵩山作古诗词鉴赏答案雨晴古诗词鉴赏答案早寒有怀古诗词鉴赏答案溪亭古诗词鉴赏答案天净沙·秋古诗词鉴赏答案黄溪夜泊古诗词鉴赏答案观魏博何相公猎古诗词鉴赏答案钟山晚步晚步西园古诗词鉴赏答案塞路初晴古诗词鉴赏答案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古诗词鉴赏答案双调?沉醉东风古诗词鉴赏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答案相见欢古诗词鉴赏答案生查子?元夕正月十五夜古诗词鉴赏答案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古诗词鉴赏答案孤雁古诗词鉴赏答案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听赵秀才弹琴古诗词鉴赏答案赠范晔①古诗词鉴赏答案江村古诗词鉴赏答案溪亭古诗词鉴赏答案蝶恋花·散花楼送客古诗词鉴赏答案新晴山月古诗词鉴赏答案晚游宿田家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惜别古诗词鉴赏答案。
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
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1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
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精帘额,衬斜阳。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
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锦荐红鸂鶒,罗衣绣凤凰。
绮疏飘雪北风狂,帘幕尽垂无事,郁金香。
【作者】张泌(生卒年不详),字于澄,常州(今江苏常州)人。
起初担任过句容(今江苏句容)尉,南唐后主任为监察御史,历任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
南唐亡国后,随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迁为郎中,故基本上属于南唐词人。
传说后主李煜死后,张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坟上祭奠,哭得颇为伤心。
由此可见,他对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释】砌:台阶。
水精:即水晶,光亮透明的物体。
水精帘:透明精致的珠帘。
【赏析】春天又到江南,杨柳遮楼,落花飘香。
画堂春风,景色撩人。
而眼前珠帘高卷,斜阳夕照,更使人情思绵绵,无法排遣。
这首小词,通篇写景,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的感情。
正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写明丽之韶光。
“帘额斜阳”尤推佳句。
柳暗花明,春色恼人耳。
许昂霄《词综偶评》:此初日芙蓉,非镂金错彩也。
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代: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译文天空中银河不断转动、星移斗转,人世间的帘幕却一动不动的低低下垂。
枕席变凉,泪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湿滋滋。
和衣而睡,醒来脱去绸缎外衣,随即问道:“夜已到何时?”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
每逢秋凉,还总是还上这件罗衣。
唯独人的心情不像从前舒畅适时。
注释①南歌子:又名《断肠声》等。
一说张衡《南都赋》的“坐南歌兮起郑舞”,当系此调名之________。
而李清照此词之立意,则与又名《肠断声》相合。
赵佶《南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赵佶《南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南歌子宋赵佶风动槐龙舞 [1] ,花深禁漏传 [2] 。
一竿红日照花砖。
走马晨晖、门里快行宣[3] 。
百五开新火[4] ,清明尚禁烟。
鱼符不请便朝天[5] 。
醉里归来、疑是梦游仙。
注释:[1]槐龙:枝条盘绕如龙形的老槐树。
[2]禁漏:宫廷里报时的滴漏声。
[3]行宣:指帝王召唤嫔妃的口令。
[4]百五:从冬至到寒食节共一百零五日。
旧俗禁火三日,曰“寒食节”,不举火,以大麦粥为食。
[5]鱼符:鱼形的符契,以木或铜形鱼状物为凭证,两两相合,方可放行。
评析:这首《南歌子》写尽寒食风流及皇家气象,是赵佶的一首佚词。
它不见于《彊村丛书》与《全宋词》,而首见于近人张南陔的《徽庙御集轶存》词部中。
这是一首反映后宫嫔妃生活的佳作,写得高华而有情趣。
龙爪槐在风中舞动,宫漏的清响从花丛中传来。
红日正在升起,召唤美人的命令正在传达。
在这赏花时节,不须核对鱼符,都来到帝王身边。
轻歌曼舞,浅醉娱春,恍惚是梦游仙宫一样。
词笔轻盈,述情蕴藉,可谓宣和鼎盛的实录。
但是君民宴安的局面,不久就被南下金人的鼙鼓打破了。
这种缺乏忧患意识的文恬武嬉,是难以持久的。
作者简介: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
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
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
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
初号建中靖国,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国政日非。
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因。
宣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遂传位赵桓,自称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汴京破,与其子钦宗俱被掳北迁。
绍兴五年(1135),卒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年五十四。
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彊村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近人张南陔辑有《徽庙御集佚存》,有所增补。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1原文: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似流水、伴人行。
赏析:本词作于嘉佑八年癸卯,1063年。
年25,在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任。
是年二月,公以事至长安,三月过宝鸡斯飞阁,重游终南。
前两句传神,将变幻莫测的天气一笔勾出,始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再而雨过天晴,天高地远,云淡风轻。
想必这应该是夏天时节。
马蹄踏过,“细草软沙溪路”,皆为细软之物,马蹄声自然轻微。
三名词连用,利用列锦手法,无一连词或介词,纯名词排列,却与“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衬出旅者心情之轻快。
下阙基调却一变,由轻快转为低沉忧伤。
卯,十二时之一,今五时至七时。
卯酒即卯时所饮之酒。
古时赶路之人一般五更天前动身,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即是最好注脚。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月未下山,路上晨霜冷冷,可见起身之早。
然而本词旅者起身更早,因为卯酒都已喝到醉了又醒,“梦不成”,整晚又都难以入眠。
至于是因为失眠而想借酒浇愁还是想醉酒而入眠,只能靠读者去想象了。
从上阙前两句的描述中可知此时大概已是黄昏,也就是说旅者已经走了快一天了,身累心更累,何处是归途仍遥遥无期。
“蓝桥何处觅云英”,谓秀才裴航于蓝桥会仙女云英事。
唐裴铏《传奇·裴航》云:长庆中,有秀才裴航,行于湘汉。
同行樊夫人,国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与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会云英,以玉杵臼为礼,结为连理。
方知云英为仙女、樊夫人则云英之姐也。
蓝桥,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
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此处旅者的情感是伤感的,美好的事物(我的心上人)无处寻,唯有多情空流水,伴随这漫漫孤苦之旅。
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南歌子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南歌子的诗词的鉴赏
南歌子的诗词的鉴赏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南歌子的诗词的鉴赏(共含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1:南歌子的诗词的鉴赏南歌子的诗词的鉴赏南歌子秦观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秦观词作鉴赏此词当为词人前期作品。
词中先写女子盛妆与待人的情景,再写她待人与失望的情怀。
上片工笔重彩,写女子晓妆或午妆。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虽未直说是画眉、搽脸,但可以从画且弯弯,和匀与燕脂中体会得出。
画与匀都运用得精当,而弯弯与淡淡叠字从音情、形色又配合恰好。
由于口红只是圆圆地涂唇上,故只消着一点字便妙。
揉蓝衫子杏黄裙一句却不用一个动词,不仅省炼,而且还能传达一种仔细上下打量的.神情。
这里运用了一连串的颜色:香墨、燕脂、揉蓝、杏黄、檀等,将画面渲染得浓丽鲜妍。
运用动词,巧妙设色,不但显出作者绝妙文采,而且写出梳妆者的精心着意。
接下来独倚一句使这幅美人图获得画图难足的意态。
既然是独,却用心打扮,不知她谁适为容,可见画外分明还有一个人。
独倚玉阑的女子看来是等待,无语二字意味深长,这一位盛妆的佳人仍存一线希望,虽然盛妆掩饰不住她内心的空虚。
过片好象一幅写意的暮春黄昏图景,上片已露端倪的情事,这里处处有发展,有关合。
人去二字紧连上文,可见那人的确是远走了。
阑外空有流水,流水悠悠长逝,似乎象征那人的薄幸。
风扬花飞,是残春光景,又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
门儿半掩而不深闭,似乎为谁半开着,又恰是女子不能断念的心情的一个写照。
由于心烦意乱,移情于物,群山便成乱山。
水流,花飞,云行,真见得风流云散。
这几句俱有比兴意味,而末句则直赋眼前景: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看似用笔直写,实则字字叹息。
又是二字道出这样的等待、这样的失望远不止是一次,怨情溢于言表。
篇2:南歌子·万万千千恨诗词鉴赏南歌子·万万千千恨诗词鉴赏古诗原文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
傍人道我轿儿宽。
南歌子词二首翻译赏析
南歌子词二首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南歌子词二首翻译赏析《南歌子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优质文档】《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1页)
【优质文档】《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简要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这句诗。
(4分)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⑴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转,如湖中迷人的水波。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
宴饮的游赏之乐。
(4分。
手法2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2)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2分)。
[古诗文阅读]苏轼《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苏轼《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苏轼《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简要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这#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句诗。
(4分)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⑴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转,如湖中迷人的水波。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宴饮的游赏之乐。
(4分。
手法2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2)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2分)。
二年级书法52字诗歌
二年级书法52字诗歌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2、《南歌子·游赏》宋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
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
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3、《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宋辛弃疾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译文: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4、《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译文:天上星河转移,人间夜幕低垂。
秋凉从枕间透出来,眼泪浸湿了席子。
起身解开罗衣,心下估量深沉的夜已近清晨。
用翠线缝在罗衣上的莲蓬小了,用金线缝成的莲叶也稀疏了。
天气如旧时,罗衣如旧时,只有人的心情不似旧时了!5、《南歌子·荷盖倾新绿》宋程垓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
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
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
①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②游人:指游玩的人。
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③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
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
④竹西:扬州亭名。
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⑤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⑥菰黍(gūshǔ):指粽子。
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⑦昌歜(chāng 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⑧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⑨玉舟:玉制的酒杯。
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
⑩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
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
然而,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移情手法的运用也不
可小看。
作者利用眉峰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
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与同伴面对旖旎的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
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
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
”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
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
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
“菰黍连昌歜”,“菰黍”即粽子。
“昌歜”为宋代一种食品。
句意为他们宴会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
“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
综上二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最后则以描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
此二句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但更富声情。
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创作背景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
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
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二
上阕以十三楼为主线,写词人欢饮和游人玩乐。
起首“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写景状事,将楼边景物与游人之宴饮融为一体,极有趣味。
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既写湖光山色之美妙,又暗含宴饮之欢乐。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继续渲染盛况。
作者写只要游人一登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游览扬州竹西亭的唐人,虽未直接描写十三楼,其壮丽景观却呼之欲出。
下阕以“歌声”为主线,继续写游乐“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写宴饮的酒食,衬托宴席的欢乐氛围,写游人尽兴之趣,
隐含在湖光山色里心神俱醉,放浪形骸之意。
“谁家水调唱歌头”,写在宴会上听人唱《水调歌头》曲。
这歌声极其悠扬,“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在湖泊山峦之间缭绕不绝,就连傍晚的云霞都久久不肯散去,好像也被歌声吸引了一样。
“眉峰与山”、“眼波与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成就了“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绝妙境界,富有诗情画意。
该词中比喻、拟人、对比之手法处处皆在,却化于无形,全词通畅绝妙、浑然天成。
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1.《南歌子万万千千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2.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3.南歌子·游赏诗词翻译赏析
4.古诗《南歌子·游赏》翻译赏析
5.苏轼《南歌子·游赏》赏析
6.苏轼《南歌子》翻译赏析
7.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8.《游东田》的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