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整理)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1. 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主导是心2. 四变之动,脉之上下说明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3. 夏日―泛泛乎万物有余‖ 春——风温长夏——洞泄秋——风虐冬日之脉——蛰虫周密4. 旦慧—人气生病气衰昼安—人气长长则胜邪夕加—人气衰邪气生夜甚—人气入脏邪气居身5.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精气——水地说《管子》6. 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7. 阴平阳秘——对立制约阴盛则阳病——阴阳消长阴阳离决——互根阳生阴长-互根8. 素问调经论属于阳的病因——风雨寒暑9. 阴盛格阳治法——热因热用10. 壮水之主——阴偏衰益火之源——阳偏衰11. 相侮-——反克12. 五脏变动:握忧哕咳栗13. 色脉相生——病情轻14. 泻南补北——相克五行负气克胜气15. 五脏——藏精气肝脏——男精女排卵16. 肾闭藏的精气最具生理意义肾为―胃之关‖ 全赖肾阳的蒸化作用17. 君相相安说的是心肾的关系藏泄互用说的是肝肾肾与脑关系最密切小肠为受盛之官决渎之官——三焦又称孤府胆——中正之官18. 肾中精气为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元气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19. 宗气——上出息道下行于气街20. 营气——与血同行营养全身21. 卫气——重于肓膜温养全身22. 血——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生成——心脾肺肾运行——心脾肺肝23. 肾摄纳清气肺宣发卫气24. 湿邪——趋下水肿湿疹易袭阴位暑性升散暑火燥共同特点:伤津25. 行痹——风邪26. 七情致病先伤——心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27. 多食某味先伤本脏再伤其所克之脏偏食辛辣燥热——肠胃气血肉筋骨——卧视坐行立28. 结石——阻滞气机损伤脉络29. 疾病发生重要条件——邪气侵害内在根据——正气不足虚实变化——正邪盛衰30. 感邪后某病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病症——并病31. 外感初期中期多实证32. 邪气结于内气血不能外达——真实假虚33. 阳偏胜——机体亢奋热量过剩阴偏胜——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如过食生冷34. 阴偏衰——阴气不足机能虚性亢奋35. 肝——多发气滞血瘀36. 内风产生机理——阳气变动血燥生风——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虚生风——手足拘挛不伸热极生风——目睛上吊37. 寒从中生——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减退汗出不止——气脱元气耗损不足38. 虚则补之——正治法(逆治法)39. 寒因寒用——真热假寒热因也用——真寒假热塞因塞用——脾虚腹胀40. 扶正祛邪用于——邪气盛正气亦虚41.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因时制宜42. 调摄精神属于未病先防反治正治都是治本中医诊断1. 夏季发热秋后自愈——气阴两虚2. 亡阴之汗-——汗热而粘如油手足心汗出量多——阴经郁热3. 目昏——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4. 精神疲惫神识朦胧困倦嗜睡——心肾阳虚5. 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营分热盛口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入水即吐——痰饮内停6. 厌油脘闷便溏不爽——湿热蕴脾大便时干时稀——肝郁脾虚先干后稀——脾气虚7. 痰浊阻滞则月经过多或崩漏8. 抟——壅滞清 -阳证9.囟填为邪热亢盛小儿昏睡露睛——脾胃虚弱指纹色紫黑——血络闭郁10. 口疮——口腔肌膜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灼痛口边生疮——心脾积热咽部溃烂成片——肺胃热毒未化脓为热盛11. 手足蠕动-阴虚风动12. 痈疮——湿热火毒13. 芒刺舌——胃肠热盛地图舌——舌苔不规则脱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14. 舌晄白如镜——营血大虚15. 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16. 热邪犯胃——吐粘稠黄水17. 错语——心气虚弱短气——气短不足以息18. 动脉——短如豆滑数有力19. 微弱濡共同特点——脉形细代脉——主惊恐跌扑损伤迟而时止止有定数20. 缓脉——湿病疾脉——热证里虚21. 久病肌肤枯涩——气血两虚22. 胃——从容和缓神——柔和有力根——沉取尺部23. 伏脉——邪闭痛极革——亡精失血24. 洪革濡——脉位表浅25. 表证与里证最重要鉴别——寒热是否并见26. 阴虚——两颧潮红阳虚——小便清长27. 面色黧黑——血瘀口苦口干——肝胆湿热28. 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苔黄腻——胆郁痰扰29. 寒痰——易咯小便浑浊——脾虚气陷30. 突然昏仆口眼歪斜——肝阳化风31. 手足蠕动舌绛少苔——下焦病症——血分32. 太阳蓄血——小便自利33. 阳明病——里实热太阴病——里虚寒中药学酸与涩相近1. 相杀——减轻另一种毒烈性2. 反——曾毒3. 解表药——肺膀胱经4. 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理气牛蒡子——……………………宣肺祛痰解毒散肿5.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6. 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7. 香薷——化湿和中8. 柴胡薄荷均——疏肝解郁9.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孕妇忌)温病热盛伤阴口干咽燥烦渴芦根——………………………除烦止呕利尿11. 苦参——利尿金银花——凉血止痢蛇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12. 温病身热夜甚神昏——生地13. 温热病血热壅盛发斑吐衄——玄参14. 紫草有预防麻疹的作用15. 白薇——清实热退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16.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睛另清热透邪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17. 知母配黄柏——手足心热心烦急躁小便黄18. 胃热呕逆——芦根退虚热又能解毒治疗瘰疬痰核——玄参19. 牛蒡子——疏散风热凉润肺燥用于治疗燥热咳嗽20.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21.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22.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23. 射干——咽喉肿痛兼痰热壅盛山豆根——咽喉肿痛兼热毒壅结24大黄地榆同治水火烫伤25松子仁——润肠润肺26. 芫花——胸胁之水杀虫疗疮祛痰止咳甘遂——0.5—1g 马钱子:0.3—0.6g 朱砂1—5g 雄黄(湿疹疥癣疟疾)0.05—0.1g 硫磺1.5—3g27. 番泻叶——润下芒硝——泻下攻积清热消肿28. 祛风湿药——解除痹痛29、砂仁豆蔻——后下——化湿行气温中肉桂——后下30. 草果——燥湿温中化痰截疟31. 藿香——辛微温32. 佩兰——脾经湿热33. 石韦——清肺止咳利尿通淋凉血止血34. 虎杖——利湿退黄车前子——大便如水35. 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36. 远志——既宁心安神又祛痰开窍37.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山茱萸——补肝肾收敛固涩大汗不止38.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39. 干姜——温肺化饮温中散寒回阳通脉40.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尿频遗尿41. 神曲——金石麦芽——面鸡内金——石42、使君子——蛔虫蛲虫疳积——炒嚼43. 苦楝皮——治疗疥癣研末44. 大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尿血45. 地榆槐角小蓟——水火烫伤46. 茜草——生用:活血化瘀止血通经炒用:凉血止血还治疗风湿47、炮姜——脾阳虚脾不统血48、蒲黄——止血化瘀利尿49、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50. 茅根——热病烦渴胃热呕哕51、川芎不用于瘀血头痛52、郁金丹参——活血凉血53、郁金配木香——治疗气滞血瘀54、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善治风湿肩臂疼痛55、五灵脂丹参不行气56、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57、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58、怀牛膝偏补川牛膝偏祛瘀广郁金行气川郁金活血川贝母除清热化痰散结还润肺59、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60、风湿痹痛配伍——活血药热壅雪滞配清热药61、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62、苏子——痰壅咳喘63、百部——润肺止咳肺痨64、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帯缩尿65、瓜蒌——痰热咳嗽66、天南星——顽痰胀闷67、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68、白芥子——寒痰咳喘69、黄药子——瘿瘤疮疡70、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71、合欢皮——疏肝解郁宁心安神72、远志——祛痰开窍宁心安神龙骨牡蛎——镇心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73、刺蒺藜——平肝疏肝74天麻治疗抽搐无论内外寒热痰湿75、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76、罗布麻——利尿77、麝香无论寒热闭经 0.03-0.1 开窍活血消肿催生78、苏合香—醒神开窍辟哕止痛79、石菖蒲远志同开窍宁神——噤口痢80、石菖蒲-痹痛疥癣81、竹茹——中风痰迷便秘脉实82、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83、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84、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杜仲——习惯性堕胎续断——止血安胎85、补骨脂——补肾固精止泻平喘86、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补阳药87、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88、熟地——补血养阴添精益髓89、白芍——敛阴合营止汗90、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91、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名目92、首乌——生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制补精血固乌须白术——生燥湿利水炒补气健脾93、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94、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痈疽疮疡95、石斛——养胃生津滋阴清热96、麦冬玉竹——养胃生津滋阴润肺97、肉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98、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血止泻99、诃子——利咽开音100、硫磺与豆腐同煮虚喘冷哮101、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102、蛇床子——杀虫止痛燥湿温肾壮阳103、梅毒——升药土茯苓硼砂朱砂——清热解毒104\升药:石膏 9:1为九转丹 1:9 九一散方剂学1、消法——缓解渐消下法——有形之邪2、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救逆四逆汤:柴芍枳实炙甘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3、柴葛解肌汤——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解肌清热4、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芍药甘草辛凉解肌透疹解毒5、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风寒湿邪困束肌表内有蕴热6、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7、止嗽散——宣肺利气疏风止咳8、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9、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10、蔘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外感风寒内有痰湿1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1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蘘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13、黄龙汤—大承气加甘草人参当归14、小承气汤大承气去芒硝调味承气——硝黄草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活血祛瘀下焦蓄血15、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治疗燥热伤津16、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泄热结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与外攘17、痛泻药方中防风——散肝行脾18、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清营汤中有犀角19、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20、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草人半夜卖米糕21、清营汤治热传营舌绛脉数辩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22、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23、凉膈散泻火通便清骨散清虚热退骨蒸24、青蒿鳖甲——养阴透热六一散-解暑除烦25、阳和汤治疗阴疽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26、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27、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28、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29、济生肾气丸=金匮+车前子牛膝30、肾气丸与地黄饮子共炮附子山茱萸31、四物汤——营血虚滞32、一贯煎中重用生地意在补肝肾33、复脉汤君生地34、六味与七宝美髯丹同治腰膝酸软35、大补阴丸——滋阴降火36、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37、牡蛎散煎时加小麦38、桑螵蛸散——神龙远飘仆人归家39、易黄汤——固肾止带清热祛湿40、完带汤——肝郁脾虚湿热下注完带深山打柴草陈嫂借钱买二术41、九仙散——敛肺止咳42、酸枣仁汤熊猫早知茯苓甘肝血不足虚热内扰43、三参人参丹参玄参44、甘麦大枣汤——心阴虚失眠天王补心丹——心肾两虚45、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犀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徨46、至宝丹——清热解毒化浊开窍47、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痰上实下虚喘咳48、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49、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50、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寇木香停51、旋复代赭——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之呕吐52、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53、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54、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55、失笑散——瘀血内停心腹刺痛56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57、羚角钩藤与天麻钩藤均有茯神木58、大定风珠阴血不足风自内生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59、玉真散祛风化瘀定搐止痉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60、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痛61、大秦艽汤祛风清热养血活血风中经络气血痹阻62、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湿通络活血止痛63、养阴清肺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感疫毒——白喉64、麦门冬汤(肺痿肺胃阴虚)麦冬:半夏7:1 竹叶石膏汤麦冬:半夏2:165、肺痿气阴两虚——炙甘草汤66、真武汤茯苓术芍附生姜67、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68、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69、猪苓汤——利水渗湿清热养阴——水热互结70、连朴饮清热化湿理气和中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71、大陷胸汤谁大笑72、茯苓丸燥湿行气软坚化痰半硝枳壳姜汁添73、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红花蒌桔梗贝茯74、二陈汤加一个乌梅意在收敛肺气以防燥散伤正75、滚痰丸泻火逐痰陈梦时打黄芩。
中外医学史
第一章人类早期的医药文明1.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燧人氏“钻木取火”)2.舞蹈最早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3.古代导引疗法是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知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积累起来的。
由于历代重要著作中记载的植物药数量最多,因此后世绝大多数的中药典籍都以“本草”名之。
5.由于最早的针砭工具是石头加工制作的,称做砭石,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
6.西周的手工业生产因种类多、分工细而有“百工”之称。
夏代“天干”纪日法,商代“干支”纪日法。
周代发明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冬至和夏至。
7.殷商时期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卜辞。
8.“疾年”指多疾之年,“雨疾”“降疾”表示和降雨一样,一次就有许多人染病。
9.春秋时期秦国明医医和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第二章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战国、秦汉、三国)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
普遍认为这两部灸经是《灵枢·经脉》的祖本。
《五十二病方》全书1.5万字,目录列有52种病名并有“凡五十二”字样而由整理者命名。
2.《导引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3.《阴阳脉死候》主要论述了由表知里诊断致死性疾病的方法,是最早的诊断专书。
4.《黄帝内经》最早著于《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医经七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经。
《内经》非一人一时之手。
5.五行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说明各脏腑之间的功能要协调平衡,将五行学说引入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来认识和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人体脏腑及各器官相互联系的整体关系。
中外医学史考试题
中外医学史考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中外医学史考试题一、选择题1、用羊肝占卜是何地区的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方法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2、纸草文献记录了哪个地区的医学知识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3、以下医术哪种是中古发明的A穿颅术 B断肢术 C截石术 D针灸术4、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医源于巫 B药食同源 C疾病与人类共生 D医源于劳动5、近代自然科学是何时宣告独立的A1543年 B1640年 C1840年 D1949年6、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始建于哪一年A1894年 B1915年 C1958年 D1995年7、“医学上的发现,唯有熟悉历史者始能成功”是谁提出的A柏拉图 B巴普洛夫 C雷内克 D培根8、人工免疫的先驱是A人痘接种 B牛痘接种 C发现细菌 D治疗狂犬病9、易水学派的创始人A危亦林 B张从政 C张元素 D李杲10、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A纽伦堡药典 B佛罗伦萨药典 C新修本草 D和剂局方11、下面与扁鹊相关的内容是A六气治病说B六不治 C坐堂 D麻沸散12、下面哪一位不是河北的医家A王好古 B张元素 C张锡纯 D张从政13、下面与奥恩布鲁格相关的内容是A听诊法 B叩诊法 CX射线 D消毒防腐法1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四元素说 B理念论 C原子论 D生物自然发生说15、下面那个是中医学的代名词A和缓之术 B起死回生 C讳疾忌医 D病入膏肓16、下面那一项不是恩格斯所说的三大发现A细胞 B牛顿力学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17、中世纪时的外科医生多由哪种职业的人担任A教士 B僧侣 C理发匠 D圣徒18、下面哪项不是困扰外科技术发展的难关A疼痛 B失血 C感染 D手术器械19、自然哲学兴起于那个时期A古代(公元前8——5世纪)B中世纪 C近代 D现代20、现代医学的哲学基础是A自然哲学 B朴素的辩证法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二、填空1、西方“医学之父”是公元前4世纪时期古希腊的着名医生()2、东西方医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都进行了一次总结,分别以《》和《》为标志3、中世纪时阿拉伯着名医生是()4、罗马时期着名医生是()5、实验生理学是在()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病理解剖学是()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6、近代外科学的奠基人是法国医生()7、外科技术在突破了()、()、()三大难关后才发展起来的8、列文虎克用显微观察到了毛细血管,他是()的奠基人9、巴斯德在()和()方面都有卓越成就10、发现青霉素的学者是()11、法国医生雷内克发明了()法,维也纳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了()法12、近代医学家曾在墓地偷取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13、我国古代曾有医学家在墓地观察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其着作为()14、东汉医家()创立辩证施治医则,其着作是(),后来被整理成()和()两部分15、我国第一部本草着作是(),大约成熟于()时代16、《本草纲目》的作者是()代的()17、明清时()学说建立,使我国临床医学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手段18、我们认为()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决定医学发展的水平19、近代西医传入后,我国中医界逐渐形成了()的思想和学派20、英国医生贞纳发明了()法,为人类消灭()做出贡献21、发现磺胺药的学者是()22、中世纪时,医生们认为外科是小道,不屑为之,外科医生多为()担任23、《黄帝内经》由()和()两部分组成三、简述1、希波克拉底生理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中世纪西方医学有发展吗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3、温病学说的建立有何意义4、维生素的发现,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5、古代、近代和现代医学的区别有哪些6、微尔和细胞病理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外医学史考试题一、选择题1、用羊肝占卜是何地区的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方法B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2、纸草文献记录了哪个地区的医学知识A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3、以下医术哪种是古中国发明的DA穿颅术 B断肢术 C截石术 D针灸术4、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A医源于巫 B药食同源 C疾病与人类共生 D医源于劳动5、近代自然科学是何时宣告独立的AA1543年 B1640年 C1840年 D1949年6、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始建于哪一年AA1894年 B1915年 C1958年 D1995年7、“医学上的发现,唯有熟悉历史者始能成功”是谁提出的C A柏拉图 B巴普洛夫 C雷内克 D培根8、人工免疫的先驱是AA人痘接种 B牛痘接种 C发现细菌 D治疗狂犬病9、易水学派的创始人CA危亦林 B张从政 C张元素 D李杲10、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CA纽伦堡药典 B佛罗伦萨药典 C新修本草 D和剂局方11、下面与扁鹊相关的内容是BA六气治病说B六不治 C坐堂 D麻沸散12、下面哪一位不是河北的医家DA王好古 B张元素 C张锡纯 D张从政13、下面与奥恩布鲁格相关的内容是BA听诊法 B叩诊法 CX射线 D消毒防腐法1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DA四元素说 B理念论 C原子论 D生物自然发生说15、下面那个是中医学的代名词AA和缓之术 B起死回生 C讳疾忌医 D病入膏肓16、下面那一项不是恩格斯所说的三大发现BA细胞 B牛顿力学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17、中世纪时的外科医生多由哪种职业的人担任CA教士 B僧侣 C理发匠 D圣徒18、下面哪项不是困扰外科技术发展的难关DA疼痛 B失血 C感染 D手术器械19、自然哲学兴起于那个时期CA古代(公元前8——5世纪)B中世纪 C近代 D现代20、现代医学的哲学基础是DA自然哲学 B朴素的辩证法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二、填空1、西方“医学之父”是公元前4世纪时期古希腊的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2、东西方医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都进行了一次总结,分别以(《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为标志3、中世纪时阿拉伯着名医生是(阿维森郎)4、罗马时期着名医生是(盖伦)5、实验生理学是在(17)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哈维),病理解剖学是( 18)世纪建立的,代表人物是(莫干尼)6、近代外科学的奠基人是法国医生(巴累)7、外科技术在突破了(疼痛)、(失血)、(感染)三大难关后才发展起来的8、列文虎克用显微观察到了毛细血管,他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9、巴斯德在(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10、发现青霉素的学者是(弗莱明)11、法国医生雷内克发明了(听诊)法,维也纳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了(叩诊)法12、近代医学家曾在墓地偷取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维萨里)13、我国古代曾有医学家在墓地观察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他是(王青任),其着作为(《医林改错》)14、东汉医家(张仲景)创立辩证施治医则,其着作是(《伤寒杂病论》),后来被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15、我国第一部本草着作是(《神农本草经》),大约成熟于(东汉)时代16、《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时珍)17、明清时(温病)学说建立,使我国临床医学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手段18、我们认为(哲学)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自然科学)决定医学发展的水平19、近代西医传入后,我国中医界逐渐形成了(中西汇通)的思想和学派20、英国医生贞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为人类消灭(天花)做出贡献21、发现磺胺药的学者是(多马克)22、中世纪时,医生们认为外科是小道,不屑为之,外科医生多为(理发匠)担任23、《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组成三、简述1、希波克拉底生理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念火(热)——血液(心)——多血质(活泼型)——体温——热湿水(冷)——黏液(脑)——黏液质(镇静型)——液体——冷湿风(干)——黄胆(肝)——胆汁质(兴奋型)——黄胆汁——热干土(湿)——黑胆(脾)——忧郁质(抑制型)——固体——冷干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成是全身的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2、中世纪西方医学有发展吗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答:有。
中外医学史重点7
中外医学史重点1.早期医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来自经验医学。
2.古埃及早期医学经验记载于《纸草文》内。
3.古巴比伦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灵魂”的居所。
曾用羊肝进行占卜。
4.古印度的雅利安文化及其医学的来源是四部《吠陀》经,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椰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5.古印度医学家及其著作:妙闻—《妙闻集》、阇罗迦《阇罗迦集》。
6.中药汤液的发明者:伊尹7.古代中国巫医并存,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渐分离。
8.《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
9.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书:《导引图》10.《皇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1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12.《伤寒杂病论》(张机,张仲景著)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辩证施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证施治紧密的结合起来。
被誉“群方之祖”13.《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四大经典,成为中医学术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14.扁鹊(秦越人)创立“和缓之术”,行医有“六不治”原则。
15.华佗字元化,发明“麻沸散”。
创造了“五禽戏”,开创了我国医疗体育的先河。
16.公元前6世纪末在古希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医学流派:1)克伦吞医学学派2)西西里医学学派3)尼多斯医学学派4)科斯医学学派17.希波克拉底(西医之父)的主要成就与特点: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念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作全身性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18.记述解刨学的第一人:希洛菲利19.西方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20.西医医圣:盖伦21.《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著)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22.唐代王冰著《次著皇帝内经素问》。
23.《脉经》(王叔和著)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定位诊脉法。
24.《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著)是中医学对逐个疾病、逐个症状展开具体而细致的病因病机讨论的开端,代表着中医学认识与论方法论的进步。
西方医学史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古代医学时期1. 古埃及医学- 古埃及医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的医学知识主要通过祭祀和巫术传承。
- 古埃及人发明了木乃伊技术,通过防腐处理保存尸体,这一技术对后来的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古埃及医学著作《埃德温纸草卷》记载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骨折、烧伤、皮肤病等。
2. 古希腊医学- 古希腊医学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被誉为西方医学的摇篮。
- 恺撒·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他提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
- 希波克拉底学派认为疾病是由体液失衡引起的,提出了“四体液说”。
- 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是希腊神话中的医神,被奉为医学的象征。
3. 古罗马医学- 古罗马医学继承了古希腊医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 加伦(Galen)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医生,他系统整理了古希腊医学知识,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理论。
- 加伦认为疾病是由体液失衡和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强调诊断和治疗的结合。
二、中世纪医学时期1. 教会医学- 中世纪医学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医学研究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 教会医学强调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注重病人的灵魂救赎。
- 拉齐奥·罗马努斯(Razius Manlius)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医生,他整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学知识,编写了《医学大全》。
2. 阿维森纳(Avicenna)- 阿维森纳是波斯医学家,被誉为“医学之王”。
- 他的著作《医典》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世纪医学的代表作。
三、近代医学时期1. 解剖学的发展- 意大利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在16世纪发表了《人体结构》一书,彻底颠覆了当时的解剖学观念。
- 维萨里的解剖学研究为现代医学奠定了基础。
2. 微生物学和病原学- 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发现了微生物,为微生物学和病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
1.常色:即健康人面部的常见色泽.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2.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
3..阴黄:黄疸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乃寒湿困脾所致。
4.阳黄:黄疸面色黄而鲜明如橘皮,乃湿热内蕴肝胆脾胃所致。
5.谵语:指病人高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属实热。
6.郑声: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
是精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7.哮喘: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哮指喘时喉间伴有哮鸣音,哮必兼喘,称为哮喘。
8.主诉: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9..潮热:指发热如潮水之来,每天定时而发,或定时而发热更甚。
10. .自汗:日间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
常见于气虚、阳虚证。
11..盗汗:入睡之后汗出,醒后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
12. .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而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者。
13. .便秘:排便时间延长,大便干结而不通畅,称便秘。
14.泄泻:便质清稀,次数增多,甚至为稀水样便,称泄泻。
15.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称为浮脉.主表证.16. 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称滑脉。
多主痰饮、食积、实热诸病证。
17.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称弦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等。
18. 表证:指六淫等外邪侵犯肌表所产生的轻浅证候。
19.虚证:正邪相争过程中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方面的一类证候。
但此时邪气亦不盛。
20. 阴虚证:指机体阴津亏虚,无以制阳,虚热内扰,组织失濡所产生的证候。
21.阳虚证:指机体阳气亏虚,无以制阴,阴寒内生,组织失温所产生的证候。
22. 气虚证:指元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低下所表现出的证候。
五.简答题1.望神的重点是什么望神时观察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和体态2.疾病状态时,面部可表现出哪些病色可表现出5种病色,如白色,黄色,赤色,青色,黑色3. 面部青色和面部黑色之主病有何异同?青色寒证、血瘀证痛证、气滞、惊风黑色肾虚,水饮4. 疾病状态下,舌色的变化有哪几种,各主何病?疾病状态下舌色有4种主要变化:①淡红舌——外感初起,病情轻浅;②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③红绛舌——实热证、虚热证;④青紫舌——阳虚寒盛,气虚、气滞、营血分热甚、中毒等。
中外医学史
中外医学史知识要点概述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姓名:裴超专业:10医保学号:10216027一·基因研究的萌芽阶段1908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森以“基因”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概念,从而生命科学领域开始了对基因本质的长期探索。
第一位对基因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被称为“分子生物学之父”。
1926年,其出版的《基因论》提出了对基因的最初理论概述,但并未能真正了解基因的物理,化学本质。
二·基因研究的进展及其主要学派20世纪30~50年代,对基因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学派,即结构学派,生化学派,信息学派。
(一)结构学派结构学派的主要成绩是对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真正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基因研究的进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一些学者了解到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内,并认为其有重要生理功能;第二个阶段:1929年,俄裔美国学者列文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因而核酸被划分为DNA和RNA,而且证明了核酸的组成成分,即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依碱基,核酸,磷酸的顺序连接而成;第三个阶段:1945年,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英国科学家阿斯特伯利对DNA分子进行了精确的测量,提出“分子生物学”一词。
1950年其又以分子生物学为题在美国进行了专题讲座,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创立作了舆论准备;第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在核酸结构的测定实验中,获得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根据大量实验提出了DNA是双链的螺旋结构,而且威尔斯金推断了双螺旋可能是唯一正确的结构模型。
(二)生化学派……(二)信息学派……总结:(1)约翰森以“基因”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概念;(2)摩尔根:第一位对基因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被称为“分子生物学之父”,其出版的《基因论》提出了对基因的最初理论描述;(3)基因研究的三个主要学派:结构学派,生化学派,信息学派;列文等人发现了DNA,将核酸分为DNA和RNA,而且证明了核酸的组成成分;(4)阿斯特伯利提出了“分子生物学”一词,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大量实验获得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并提出了DNA是双链的螺旋结构,而且威尔金斯推断双螺旋可能是DNA唯一正确的结构模型。
中国医学史考试重点
选择题
以下哪位医家被誉为“医圣”,并著有《伤寒杂病论》?
A. 华佗
B. 孙思邈
C. 张仲景(正确答案)
D. 李时珍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中,以外科手术著称的是?
A. 张仲景
B. 华佗(正确答案)
C. 孙思邈
D. 钱乙
《本草纲目》是哪位医学家的杰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A. 李时珍(正确答案)
B. 吴又可
C. 葛洪
D. 扁鹊
“治未病”思想出自哪位医家的理论,强调预防为主?
A. 张仲景
B. 黄帝
C. 孙思邈(正确答案)
D. 朱丹溪
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典籍,系统论述了阴阳五行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A. 《黄帝内经》(正确答案)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提出“温病学说”,对后世治疗传染病有重大贡献的医家是?
A. 吴鞠通(正确答案)
B. 张景岳
C. 薛生白
D. 叶桂(虽也有贡献,但本题特指系统提出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涵盖临床各科,广集民间验方的综合性医书是?
A. 《千金方》(正确答案)
B. 《外台秘要》
C. 《诸病源候论》
D. 《医宗金鉴》
宋代设立的官方医药机构,负责编纂医书、培养医学人才的是?
A. 太医院
B. 惠民药局
C. 校正医书局(正确答案)
D. 安济坊
下列哪位医家创立了“滋阴派”,主张治疗以养阴为主?
A. 刘完素
B. 朱震亨(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李杲。
中外医学史重点
中外医学史重点?
答:中外医学史的重点内容相当丰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在中国医学史方面:
1.周朝时期,宫廷医生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科,包括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同时,提出了六气病因学说,包括阴阳、风雨、晦明等因素。
2.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
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包括《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编纂。
其中,《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
3.汉代以后,中医逐渐形成了针灸、推拿、草药治疗等独特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腧穴”等理论。
在西方医学史方面:
1.古埃及的医学史料包括史密斯纸草文和埃伯斯纸草文,分别记录了外科知识和医学通论。
2.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他的医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3.罗马时期的塞尔萨斯是最早用拉丁文写医书的百科全书学派代表人物。
4.中世纪的欧洲,医学发展相对缓慢,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医学家和著作,如盖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5.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西方医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逐渐建立,临床医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的来说,中外医学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医学发展、重要医学家和著作、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医学的历史和现状,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第一部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病机制: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一病因病理1、病因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3支原体肺炎4真菌性肺炎5肺炎衣原体肺炎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2、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3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4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2、病毒性肺炎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并发症:少见3、支原体肺炎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4、真菌性肺炎1肺放线菌病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贫血、消瘦、杵状指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2肺念珠菌病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并发病多发性脓肿5、肺炎衣原体肺炎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6、非感染性肺炎1放射性肺炎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2吸入性肺炎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四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2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3克雷伯杆菌肺炎――三、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4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次为氟喹诺酮类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6、非感染性肺炎五中医治疗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热闭心神――清营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四、肺结核肺痨,劳瘵,急痨,劳嗽,尸疰,虫疰一病理――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病理过程:表现为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也可涉及心肝三治疗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酸苷类:链霉素四中医治疗肺阴亏损――月华丸阴虚火旺――百合固金汤事秦艽鳖甲散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肺积,息贲――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有淋巴结和血行转移一病理1、解剖学分类:中央型肺癌:发在段至主支气管,以鳞癌多见;占肺癌3/4周围型肺癌2、组织学分类1小细胞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2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3腺癌4细支气管-肺泡癌5大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6鳞腺癌二诊断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中期,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晚期,恶病质诊断的最可靠手段――痰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一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二表现1、代偿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感心悸气短乏力2、失代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厚的客观征象主要并发症: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休克、DIC七、慢性呼吸衰竭喘证,喘脱,闭证,厥证一病因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心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本虚:肺脾肾心虚;标实:痰浊,瘀血,水饮三血气分析I型呼衰:PaO2<60, PaCO2≤40II型呼衰:PaCO2>50 和或PaO2<60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正常,HCO3-升高失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四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抗感染,机械通气I型呼衰:给予高浓度>35%吸氧II型呼衰:给予持续低浓度给氧→使颈动脉窦兴奋性降低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一、心功能不全一病因――心排出量下降,周围器官供血不足1、心肌收缩力降低――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的心绞痛2、前负荷增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后负荷增加――阻塞性肺气肿左心后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加4、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二左心衰――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和器官低灌注临床表现为主1、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症状心源性哮喘,咳嗽,咳痰,咯血2、体征:两肺底湿啰音;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交替脉三右心衰――以体循环静脉瘀血表现为主1、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及呼吸困难2、体征:右心室扩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水肿胸水和或腹水,肝肿大;晚期可有黄疸、腹水鉴别右心衰与肝硬化的要点――腔静脉压升高四治疗1、利尿剂――小剂量,逐渐加量急性肺水肿――首选速尿充血性心衰时不宜用――甘露醇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洋地黄――心衰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禁忌:窦房阻滞,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良反应: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中毒处理:停药快速性心律失常:钾不低――苯妥英钠低钾――补钾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二、心律失常一快速性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动过速――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表现:心率快规则,P波出现QRS之后,ST段与T波可无变化2、早搏1房早:提早出现的P’;P’R>;QRS正常;代偿期间歇多不完全2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其前无相关P波;QRS形态正常;代偿间歇多完全3室性期前收缩:QRS提早出现,畸形、宽大,其前无相关P波;T波亦异常宽大;代偿间歇完全3、室性心动过速室颤:QRS畸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没有P 波;频率150-220次/分――是电复律的绝对适应证4、房颤:房颤心室率快而不规则;QRS波和T波形状变异;――最容易引起房颤是:风心病二尖瓣狭窄5、房扑:P波消失,代之以F波;QRS波和T波形态正常二缓慢性心律失常1、窦缓:心率40-60次/分;常伴窦性心律不齐治疗:<40次/分――阿托品2、房室传导阻滞1I度房阻:窦性P波,其后有QRS;P-R间期延长>2II度房阻I型:P-R期延长,R-R缩短,直到P波后无QRS出现II型:P-R间期固定;P波突然不能下传而QRS波脱漏治疗:异丙肾;阿托品3III度房阻:窦性P波,P-P间隔规则;P波与QRS无固定关系;心房率>心室率;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3、病窦综合征:持续、严重,有时突发的窦缓;发作时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治疗: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三、心脏骤停一病因: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是猝死的最强预测因素二治疗:首先捶击复律,其次是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1、除颤和复律室颤的首选治疗措施――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2、药物利多卡因――利于心脏保持电的稳定性难治性室速和室颤电击后仍没有好转,首选――胺碘酮急性高钾引起的顽固性室颤――给予钙剂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无脉搏――常用肾上腺素,阿托品肾上腺素――维持稳定心电与血流动力学的首选药异丙肾――治疗原发性或民除颤后心动过缓3、复苏能否成功的关键――恢复有效心律基础复苏的目的――建立人工循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脑复苏四、原发性高血压血压调节机制:急性调节:通过压务感受器及交感神经活动来实现慢性调节: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肾脏对体液容量的调节来完成一病理早期主要变化――周身小动脉痉挛持续多年后,病变最显着的是――肾细小动脉硬化二表现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临床特征:长期的血压增高和顽固的低钾血症2、皮质醇增多症可见:尿中17-羟类固醇聝17-酮类固醇增高三并发症我国高血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脑血管意外急进型高血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尿毒症四治疗1、急症――首选硝普钠2、常用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ACEI;ARB3、应用:1合并心衰――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2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用ACEI;3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选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4糖尿病――用ACEI和α受体阻滞剂5心梗后和冠心病――先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6高脂血症――不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7妊娠――甲基多巴、β受体阻滞剂,不用ACEI、ARB8脑动脉硬化――用ACEI、CB9中年舒张期高血压――长效CCB、ACEI、α受体阻滞剂10合并支哮、抑郁症、糖尿病――不用β受体阻滞剂11痛风――不用利尿剂12心脏传导阻滞――不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CCB五、冠心病六、心绞痛一表现1、劳力型心绞痛典型心电图改变: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T波倒置或低平,发作缓解后恢复;2、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劳力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后3分钟内缓解3、变异性心绞痛的主要特征: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4、心肌损伤的心电图特征:ST段弓背型抬高二治疗1、硝酸甘油――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2、心得安――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3、地尔硫――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氧4、钙通道阻滞剂――变异型心绞痛的首选药七、心肌梗死一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二表现急性心梗早期24小时死因主要是――心律失常心梗最常见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1、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病理性Q波,T波倒置I、aVL、V5-7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前壁心梗V1-5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急性间隔心梗室速、室颤多见于――广泛前壁心梗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梗2、血清检查AST变化:6-10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持续3-5天LDH变化:6-10小时开始↑,36-48小时达高峰,持续7-14天三溶栓适应证;禁忌证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病因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咽部链球菌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要条件二表现1、二尖瓣狭窄症状:呼吸困难,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咳咳嗽,右心衰体征:二尖瓣面容;梨形心;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左心房增大;2、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后期体循环淤血体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III级以上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左房左室增大3、主动脉瓣狭窄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典型三联征体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出现收缩期震颤中;主动脉瓣区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症状:多无症状体征:颈动脉搏动明显,有周围血管征,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水冲脉,靴形心心尖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早期递减型叹气样杂音可有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5、联合瓣膜病6、并发症:心衰――风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心律失常――以房颤最常见栓塞――最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风心病早期肺部感染脉压增大可出现――水冲脉左室功能不全可出现――交替脉引起左室前负荷增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右室后负荷增加――二尖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风心病二尖瓣狭窄→Graham-Stell杂音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一、慢性胃炎一病理:炎症;萎缩;化生二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慢性胃体炎的主要原因二胃镜表现1、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色红,边缘模糊,多局限,形成红白相间征象,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组织学:粘膜或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2、萎缩性胃炎:粘膜色淡弥散变薄,有上皮细胞增生或肠化生组织学:粘膜萎缩伴有假幽门腺化生二、消化性溃疡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命名:因溃疡的形成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一病因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因子与其自身防御因素失去平衡二病理GU可发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角和胃窦小弯常见DU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三表现――上腹疼痛,慢性病程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GU――餐后1小时内发生疼痛DU――两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次是食后缓解,午夜痛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穿孔幽门梗阻――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癌发影像:龛影――直接征象;痉挛性切迹――间接征象化验:胃溃疡――胃液酸度↑↑DU――胃酸↑,胃泌素↑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胃酸↑↑,胃泌素↑↑四治疗三联疗法: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胃癌――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第一位一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巨大粘膜皱襞症二病理1、部位:好发于幽门区胃窦、胃小弯及前后壁,次贲门部2、形态分型1早期胃癌:粘膜及粘膜上层2中晚期胃癌:侵及肌层或全层蕈伞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3、组织分型根据腺体:管状腺癌;粘液腺癌;髓样癌;弥散型癌根据分化分: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根据生长方式分:膨胀型;浸润型根据肿瘤起源分: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三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结;血行播散;腹腔内种植四中医病机:病位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五表现上腹痛-最常见的症状并发症:出血;梗阻;穿孔伴癌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四、肝硬化一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二表现1、代偿期:乏力,食欲减退2、失代偿期:1肝功能减退症状;2门静脉高压症: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腹水――代偿功能减退最突出体征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五、原发性肝癌一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二病理: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三转移途径:肝内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四表现肝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全身表现;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五诊断标准:AFP>400异常凝血酶原――对亚临床肝癌早期诊断有价值六、急性胰腺炎一病因: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二表现:腹痛――主要和首发症状多位于上腹中部,饭后1-3小时发病渐加重疼痛剧烈而持续,向腰背放射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中度以上发热胁腹皮肤可见呈暗灰蓝色斑Crey-Turner征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并发症: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败血症,肾衰,心衰,DIC三检查1、淀粉酶:血>500U,6-12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尿>256U2、脂肪酶:>,48-72小时开始升高3、C反应蛋白CRP>250mg/L――提示广泛的胰腺坏死七、上消化道出血一病因:消化性溃疡――主要原因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胃与大肠,与肝脾关系密切三出血量的估计>5ml 粪便隐血+50-100ml 黑便250-300ml 呕血400-500ml 出现全身症状>1000ml 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四治疗大量出血伴休克――首选积极补充血容量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病因:以链球菌感染最常见病理:弥漫性毛细血管样及系膜区细胞增生及WBC浸润电镜特点:上皮下驼峰状电子沉积二中医病机:初期病变主要在肺脾;恢复期主要在脾肾三表现:前驱感染→水肿,血尿,高血压,少尿四治疗――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药药――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五中医辨治急性期:风寒束肺,风水相搏――麻黄汤合五苓散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越婢加术汤热毒内归,温热蕴结―麻黄连翘赤小豆合五味消毒脾肾亏虚,水气泛溢――五皮饮合五苓散肺肾不足,水温停滞――改已黄芪汤恢复期: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散肺肾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二、慢性肾小球肾炎一病因:少数由急性发展而来,多数为免疫介导性疾病病理:双肾一致性肾小球改变类型:系膜产生性;膜增生性;膜性肾病;局灶性二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水肿、高血压病史1年以上三治疗:低蛋白低磷;控制血压;PLT解聚药;避免肾损害三、肾病综合征NS一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高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胞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青少年膜性能病――好发于中老年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二表现与并发症1、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大量蛋白尿>d――最基本的特征2、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急性肾衰、脂肪代谢紊乱、蛋白质营养不良三治疗――首选激素泼尼松1、消肿:利尿剂2、减少尿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3、激素抵抗型――环磷酰胺、氮芥四、尿路感染一病因: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最常见病理:病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二中医病机: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与肝脾密切三表现1、急性肾盂肾炎:高热寒战,尿频急痛,排尿困难,肾叩击痛2、膀胱炎:多见于青年妇女,尿频急痛,尿混浊3、尿道炎四检查1、尿常规:尿WBC>5个/高倍视野2、尿细菌培养: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五治疗1、初发者――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氟哌酸,氧氟沙星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头孢曲松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3、大肠杆菌感染且肾功正常――庆大霉素五、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关格,溺毒,肾劳一病因: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主要特征:脂代谢异常血管紧张素II在慢性肾衰进行性恶性中起重要作用蛋白尿是肾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胃、肝三诊断:Ccr<80ml/min Scr>133umol/l1、肾贮备功能下降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正常的50-80%血肌酐正常,无症状2、痰质血症期:GFR减少至正常的25-50%,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450,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3、肾衰期:GFR减少至正常的10-25%血肌酐450-707,贫血明显4、尿毒症期:GFR减少<10%,血肌酐>707临床特点:贫血,尿量增多,夜尿增多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缺铁性贫血一铁的代谢1、主要来源于食物2、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3、不能被利用的铁贮存于肝、脾、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内4、铁与血浆转铁蛋白在小肠粘膜细胞内结合5、分布:成人体内存在的铁为3-5g67%组成血红蛋白,%为贮存铁;%存在肌红蛋白中;%存在于参加细胞代谢的血色素酶类%在血液中运转二病因:慢性失血占缺铁的首位三中医病机: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四诊断: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男<120,女<110,孕妇<100 MCV<80,MCH<27,MCHC<30%2、血清铁浓度<l,总铁结合力>l3、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ug/l五治疗1、口服铁剂――最常用2、输血或输入红细胞――血红蛋白<30g/l,症状明显3、注射铁剂――口服铁剂不能奏效需要迅速纠正缺铁者二、再生障碍性贫血髓劳,虚劳,血虚,血证一中医病机:病位在骨髓,发病在心、肝、脾、肾,肾为本二主要表现:贫血、发热、出血三诊断的最佳方法:骨髓活检四再障的骨髓表现:红有髓总量减少,脂肪组织增多五治疗首选药物――雄激素最佳方法――骨髓移植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WBC数持续<109/L――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WBC数持续<109/L一病因:1、粒细胞生成障碍:电离辐射→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干扰粒细胞增殖周期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无效性造血骨髓增生异常、恶性肿瘤、白血症→造血受抑制2、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脾亢、某些病毒及细菌感染、药物性3、粒细胞分布紊乱及释放障碍二表现: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出汗,周身不适咽部疼痛,红肿,溃疡,和坏死,四、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中外医学史重点简答题
中外医学史重点简答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简述《内经》的内容、成就《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全书共分18卷。
《素问》以问答的方式写成,分9卷论述人体发育规律,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
《灵枢》分9卷论述9针形质、用法、禁忌、人体经络循行、穴位、人体体表与内脏解剖、针灸方法与原则等。
成就:反应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特点。
标志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试述《神农本草经》的重要内容与成就。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收载药物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属补养可以久服的药物。
中品属补养兼能攻治疾病的,下品一般多有毒性而专用于攻治疾病的药物。
按三品分类是我国药物学上最早的分类方法。
2.概括地记述了君成左使,齐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的基本理论 3.记载了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服法。
总之,《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不仅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贡献,历史意义张仲景原书16卷,《伤寒论》对外感热病的发生、证侯群、疾病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按三阴三阳经辩证治疗,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治疗原则,并以理、法、药、方为一体进行论述,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辨证施治原则。
《金匮要略》以疾病分篇,共25篇,论述内外妇等科杂病,以内科为主,要点是将疾病的病因分为三类,阐述了不同病因和杂病的关系。
这是中医学中最早的病因学说。
贡献:1、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2、将中医临床治疗时的八法具体运用于方剂之中3、创造了许多剂型4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5、两书中供论述脉象20多种、载方375首,用药384种,采用内服、外用多种剂型。
中外医学史试题.doc
中外医学史试题中外病史试题一、选择题1、羊肝占卜是人们在哪个地区判断病情和预后所使用的一种方法2.纸莎草文件记录了古埃及、古巴、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哪个地区的医学知识3.下列哪一种医疗技术是在中世纪发明的:开颅术、截肢术、截石术、针灸4.你认为下列哪个陈述是错误的?甲源于乙,药与食同源,丙病与人共存,丁源于分娩现代自然科学何时宣布独立6.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什么时候成立的?A1894 B1915 C1958 D19957."医学发现只能由熟悉历史的人做出。
"谁提出了柏拉图B·巴甫洛夫C·雷尼克D·培根8.人工免疫的先驱是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发现细菌,治疗狂犬病。
9.沂水学派的创始人,有魏宜林、张、张、等10.国家颁布的第一部药典是纽伦堡药典b佛罗伦萨药典c新修订的本草d和处方11.与有关的以下内容是,A 6气治病,B 6不治病,C坐堂,D散12.以下哪一个不是河北的医生,A王B张C张锡纯D张13.以下内容与听力有关:听诊甲、叩诊乙、CX射线、消毒与防腐1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四要素论、二、观念论、三、原子论和四、生物自然发生论5.以下是传统中医的同义词:一种温和的技术,能使死者起死回生,避免疾病,以及绝症6.下面的项目不是恩格斯的三个发现:一个细胞,二个牛顿力学,三个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四个生物进化理论17.中世纪的大多数外科医生是做什么职业的:牧师、僧侣、理发师、圣人8.以下哪一项不是阻碍外科技术发展的困难?疼痛,失血,感染,手术器械9.自然哲学产生于那个时期,古代(公元前8——5年),中世纪,现代,XXXX,公元前1640年,公元1840年,1949年6.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什么时候成立的?A1894 B1915 C1958 D19957."医学发现只能由熟悉历史的人做出。
"谁提出了柏拉图B·巴甫洛夫C·雷尼克D·培根8.人工免疫的先驱是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发现细菌,治疗狂犬病。
中外医学史
中外医学史1、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针刺工具),主要用来切开脓肿,排脓放血,清除腐败。
2、五药:草木虫石谷3、酒为百药之长,其药用:1)最早的兴奋剂(低剂量)、麻醉剂2)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驱寒气、消毒杀菌3)作为溶剂可用来加工炮制药物4)行药势(作为药引)4、汤液的意义:1)是整体观在药物学方面运用的具体体现2)为提高疗效、减低毒性的深化研究创造了条件3)为以后方剂学的诞生埋下了伏笔5、《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医学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6、《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到秦汉时期。
8、《黄帝内经》的内容:1)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构成一个整体·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2)阴阳五行学说在天地运动规律、万物变化规律、人体结构、医药学理论的运用9、《难经》强调“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命门之说。
10、《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
11、《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与成就:1)创三品分类2)总结药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剂型理论·服药时机理论3)阐述了临床用药的基本指导思想4)正确分析和科学记载了大量药物的功效12、《伤寒杂病论》分为记载外伤部分的《伤寒论》,记载内伤部分的《金匮要略》13、《伤寒杂病论》被誉为“群方之祖”对方剂学的贡献:1)提出了较为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2)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因病制剂)3)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14、张仲景根据《内经》中有关病因的学说,把复杂的病因概括为三大类。
15、希波克拉底学派的主要成就与特点: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及气质、体质的概念。
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作全身性的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16、希洛菲利是记述解剖学的第一个人17、盖伦写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人体解剖的著作《论解剖规程》18、南朝齐梁间全元起著《素问训解》,是注疏《素问》的开山。
中外医学史题库--期末试卷3套
学者在美国冷泉学术讨论会上作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报告,遗传密码的破译问题即成为
分子生物学的新中心课题。这两位学者是
A、薛定谔和伽莫夫 B、玻尔和布吕克 C、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 D、沃森和克里克
9、1997 年,克隆技术(clone)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穆特博士领
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用体细胞繁殖了“多莉”,这头动物是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BCD BC
ABCD ABCD ABD CD
BCD ABC ABC ABC
期末考试试卷 2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古埃及医学思想非常丰富,其医药文化对东西方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人们可以从考古学
家在埃及发现的一些纸草文中,窥测古埃及医药文化的概貌。其中史密斯纸草文医学文献的
医学科学的创始人之一。1543 年,维萨里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推翻了盖仑的解剖学观点,
这本著作是 A
A、《人体的构造》 B、《天体运行论》 C、《骨论》 D、《人体解剖学》
4、林德很有卫生经验,1753 年他发表了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根据他的研究,常吃蔬菜和柠
檬就可预防坏血病。这篇论文是 B
A、《论人和人类的智力发达》
A、希波克拉底
B、巴累
C、张仲景
D、阿维森纳
3、中世纪时医生是分等级的,内科医生的地位高而外科医生是不能参加学术团体的。后来,
法国的理发师医生、军医对外科进行了重大改革,其著作《创伤治疗》是外科学的一大进步。
这位军医是
A、西登哈姆
B、巴累
C、张仲景
D、李比希
历史高考知识点医学
历史高考知识点医学医学作为一门历史学科,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占据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历史高考知识点医学。
一、古代医学的兴起古代医学起源于远古时期,最早的医学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在古代,医学主要是基于神秘主义和宗教信仰,并以自然疗法为主。
古代中国的黄帝内经和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医学被认为是古代医学的里程碑。
二、古代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古代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达到了巅峰。
希波克拉底被尊为医学之父,他提出的“四体液理论”对后世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罗马时期,克劳迪奥·加伦纳斯推动了解剖学的发展,提出了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分类系统。
三、中世纪医学的发展与挑战中世纪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充满挑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医学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医学发展受到限制。
然而,阿维森纳、伊本·西那等穆斯林医生对医学知识的翻译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世纪医学的发展。
四、现代医学的崛起现代医学的崛起可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医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传染病学的发展、解剖学的进步以及药物的发现与应用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医学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疾病得到控制,人类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医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
因此,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福祉。
六、医学知识在高考历史考试中的应用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医学知识通常与古代社会和中世纪社会的发展联系紧密。
考生需要了解医学在古代和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医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挑战,以及医学知识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七、结语医学作为一门历史学科,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和福祉。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 药理学必背
《药理学》一、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1)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
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腺体分泌增加等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为抑制作用。
如肌肉松弛、血压下降、心跳减慢、镇静催眠等。
(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又称原发作用是指药物作用于所分布的组织器官后直接引起的效应。
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常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引起。
区别:药物作用是否直接针对效应器官(3)特异性与选择性特异性:多数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这种化学反应所具有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如去甲肾上腺素特异的与阿尔法受体结合而对其他受体影响不大,药物作用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选择性:是指药物在一定剂量时,只对体内某一两种组织有作用,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作用很弱或毫无作用。
(4)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呈现的作用。
例如:碘酒、酒精皮肤消毒、局麻药的局部麻醉、皮肤病外用软膏、口腔溃疡膜等吸收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相应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
大部分药物发挥是吸收作用。
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药物起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2、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1)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
用药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如使用青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
对症治疗: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
如使用阿司匹林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
(2)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为毒性反应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中西医执业医师笔试四个单元内容
中西医执业医师笔试四个单元内容一、西医基础知识1.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中医和西医在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认识方式。
在西医基础知识这一单元内容中,需要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包括但不限于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而中医则更加侧重于经络、腧穴、脏腑等概念,通过经络系统来认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2. 病理学西医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内容。
而中医的病理学则更强调辨证论治,强调病因的多元性和个体化特点。
3.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西药常常以单一活性成分治疗疾病,而中药则强调整体调理,辨证施治。
4.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特性、传播途径、免疫应答机制等。
而中医学认为外邪入侵体内引发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强调调节阴阳、益气固表等治疗原则。
二、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基本治疗原则等内容,重点掌握中医的四大基本理论:阴阳五行、经络腧穴、气血津液、脏腑经络。
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
2. 中药学中药学是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配伍禁忌等。
中药学的重点是掌握各味药性及其归经,掌握中药的配伍禁忌。
3. 中医临床中医临床学主要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等内容,重点掌握中医各科临床诊断、辨证施治和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4. 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的特色学科之一,包括经络穴位、刺灸法、灸法、配伍禁忌等内容。
针灸学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很多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1. 西医诊断学方法西医诊断学方法涉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内容,是西医诊断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第一章1.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2.纸草文”—古埃及医学史料:①史密斯(Edwin Smith)纸草文,外科知识②埃伯斯(Ebers)纸草文,医学通论③伊姆荷泰普-医神,“平安到来的人”3.印度医学:①《妙闻集》-意为苏斯拉他,为阿输吠陀的外科学代表性典籍(外科妙闻);②《阇罗迦集》,为阿输吠陀的内科学代表性典籍,作者阇罗迦,古印度内科学的奠基人。
4.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的是春秋时秦国的名医医和,开创了外感病因学说的先河,是后世“六淫”病因论的滥觞。
第二章1.战国到秦汉,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中医学术体系建立!2.马王堆汉墓医书:①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②《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
③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④竹简本:《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杂禁芳》。
3.《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5.张机,字仲景,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
6.扁鹊:一专多能,内外妇儿兼长。
撰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提出“医有六不治”7.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外科之祖”,著有:“麻沸散”,“五禽戏”8.阿尔克迈翁,将哲学引入医学。
9.希腊哲学家中,出色的还有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10.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11.希洛菲利——记述解剖学第一人。
十二指肠、前列腺、眼部构造、脑与脊髓、神经解剖。
12.爱拉吉斯拉特:命名三尖瓣,观察脉搏搏动。
否认体液病理说,是西方精气学说的创始人。
13.塞尔萨斯(Celsus,公元1世纪) ,百科全书学派,最早用拉丁文写医书。
《论医学》炎症特点:红肿热痛。
14.西方的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
15.方法学派,创始人赛米松。
16.盖伦,古罗马医学代表人物,“西方医圣”。
著有,《论解剖规程》。
重视药物治疗,“盖伦制剂”。
第三章1.《黄帝内经太素》作者:隋唐·杨上善。
现存最早《内经》注本!2.《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冰。
《素问》最早诠释本是《素问训解》3.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按照“可”与“不可”编排。
4.孙思邈对伤寒的研究,以方为纲比附归类。
脉学的总结——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对比:《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5.《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理论的专著,隋代巢元方。
详细记载各种疾病,内科为主。
6.《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号华阳隐居,“山中宰相”药物学的又一次总结。
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补充365种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方便临床,创“诸病通用药”分类法。
重视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方法。
7.《新修本草》(唐高宗时代),苏敬等,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包括《本草》、《药物》、《图经》三部分。
①本草著作中自此开始载药物图谱。
②首载银膏用作牙科充填剂,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汞合金补牙的记录。
③附的图经、图谱均是中国本草学上的创举。
医学生的必修科目。
8.《食疗本草》孟诜食疗本草专著9.《本草拾遗》陈藏器拾遗,创10剂分类法10.《食性本草》陈士良食用药物分类整理11.《海药本草》李珣海外传入药物12.《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载药300种!作者:南朝·雷敩。
后世制药业皆尊雷敩为炮制学鼻祖。
如法炮制”13.制药化学的先声——炼丹术。
炼丹术源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其风大行。
14.《肘后备急方》又称《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作者:西晋葛洪,自号抱朴子,集儒道、道教、炼丹与医疗与一身。
性质: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特点:内容丰富,简廉便验。
天花症状,为世界最早描述。
恙虫病(沙虱),为世界最早认识。
首次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
葛洪的妻子鲍姑是我国史籍记载的第一位女灸家。
15.性质:我国第一部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
唐代,“药王”孙思邈。
.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载方6500余。
积累丰富的药物:经验药物功效研究;注重辨证用药重视食治;专列食治一门;重视药物采集、储藏、炮制等;重视道地药材。
“阿是穴”16.《外台秘要》唐代·王焘。
性质:大型综合性医著。
消渴发病时小便味甜,“金针拨障术”治疗白内障,首次记载通过观察小便法鉴别诊断黄疸之轻重、进退。
17.《刘涓子鬼遗方》简称《鬼遗方》,晋代刘涓子,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以叙述痈疽的证治经验为主。
18.《经效产宝》,唐代昝殷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名著。
19.《颅囟经》,隋唐时期,撰人无考,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学专著,标志着儿科学的初步形成。
“儿科之祖”-钱乙20.《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南宋,作者蔺lin道人。
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第一次倡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
21.《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晚号“玄宴先生”。
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
22.太医署是唐代的最高医学教育管理机构。
分: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23.修道院医学在中世纪成为连接古典和通向文化复兴的关键节点。
经院哲学信仰时代。
24.奥利巴锡阿斯-《教堂医学》。
迪奥斯科里德斯-《药典》25.艾休斯-《四卷集》,在文艺复兴时期本评价为最有价值的医学作家。
26.中世纪最杰出的外科医生是爱琴海的保罗。
27.波斯人雷泽斯-《医学集成》,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第一个区分天花和麻疹的人,第一个使用汞制剂的人。
28.阿拉伯医学文化黄金时代的代表-阿维森纳,“医中之王”,“中东医圣”,中世纪三大明星:希波克拉底,盖伦,阿维森纳。
《医典》。
29.“阿拉伯外科之星”-艾布·卡稀姆·宰赫拉维,《医学宝鉴》30.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三大源泉-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
第四章1.国家对医政制度、医籍整理与研究的高度重视与加强,是宋代医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举措。
2.唐代——太医署;宋代——太医署(局)、翰林医官院、翰林御药院金;元代——太医院3.宋朝,太平惠民局是中国医药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4.由药局编撰的《合剂局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定药局方。
5.1057年专设“校正医书局”,大批医书都是经过此次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6.太医学教育(宋徽宗):方脉科,针科,疡科。
医学校第一次正式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7.金代出现正骨科。
8.北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北宋·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以问答体例;北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南宋·许叔微《注解伤寒百证歌》,七言秧歌;《伤寒发微论》七十二证证治;《伤寒九十论》,病案;南宋·郭雍《伤寒补亡论》9.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现存全面注释《伤寒论》的最早专著!特点:以经释论,《伤寒论》原文与注解互为呼应。
10.《开宝本草》是宋代最早由政府主持校订的本草著作。
11.《本草图经》(公元1058-1061年)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绘而成的刻版药物图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版刻药物图谱。
实用性强。
12.《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北宋·唐慎微,宋代药物学最高水平成就。
每药均有附图,还附以制法。
后政府修订为国家药典颁行。
13.《本草衍义》,北宋·寇宗奭。
提出气味新书,鉴别药物真伪优劣,考证各说,纠正谬论。
14.《饮膳正要》,作者:元·饮膳太医忽思慧。
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也是一部`有价值的食谱。
15.《太平圣惠方》,大型方书。
集理法方药一体的完整体系的医书。
1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
是第一部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法典。
推广成药。
影响:官府守之以立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17.《圣济总录》,宋元时期载方最多的方书。
18.《普济本事方》,宋代许叔微,麻黄汤。
19.宋·严用和《济生方》20.《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南宋·陈言(无择)进一步阐述了三因致病说,标志着中医病因学理论的成熟,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形成脉证因治的医疗体系。
21.《崔氏脉学》又称《崔真人脉学》、《紫虚脉诀》。
南宋,崔嘉彦。
精炼脉学:浮沉迟数为纲,风气冷热主病,并以四言歌诀的形式撰写。
22.《诊家枢要》,元代滑寿撰。
23.《察病指南》,南宋·施发。
绘制了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是脉搏描述上的创举。
最早以图示脉的著作!24.元代敖氏著《金镜录》,讨论伤寒舌诊,列舌象图12幅。
元代·杜本补充24图编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主要病理舌象均已提高到。
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25.宋《欧希范五脏图》简称《五脏图》,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专书。
《存真图》26.《十药神书》,作者:元·葛乾孙(字可久)为治疗肺痨病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
27.南宋·陈自明。
《外科精要》将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于外科临证,重点叙述痈疽发背,整体和内外结合治疗。
树立“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
28.元·齐德之《外科精义》,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学领域中的新成就,实用外科专著。
29.《太平圣惠方》载述痈疽“内消”和“托里”的治则。
痈疽脏腑辨证。
《圣济总录》提出痈疽内热所致,治疗宜内外兼治。
《卫济宝书》有了“癌”字的最早记载(指深部脓肿,非恶性肿物);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认识到某些癌肿的特征。
30.宋元时期,伤科无专著,元代增设正骨兼金镞科。
31.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设《风损伤科》骨伤科专篇,创制了缝合针——“曲针”。
32.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骨折脱臼复位前,应行麻醉,然后施术。
是世界已知最早全身麻醉文献!悬吊复位法,牵引复位法是伤科史上的创举!33.宋·杨康候(字子建)《十产论》——产科专著,论述十种难产及处理方法,记载了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最早记载。
34.虞流《备产济用方》记载用全兔脑制成“神效催生丹”;35.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联系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论述妇产科疾病证治;宋以前妇产科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