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资料

合集下载

2011测绘工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2

2011测绘工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2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2011测绘工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采用测量平差原理处理观测数据的方法,理论实际相结合,完成野外控制网的平差解算和卫星轨道多项式的拟合。

三、任务一: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平差解算1、控制网基线的确定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D4、D5,采用合格的索佳SET2110全站仪用前方交会法观测出桥轴线点DQ2(x=146096.552,y=502089.710),与原DQ2坐标(x=146096.554,y=502089.709)比较,差值dx=-2mm,dy=1mm ,精度较高,可作为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采用桥轴线(DQ2----DQ1)方向方位角2.2915143''' 作为起算方向。

2、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外业观测:筠州大桥位于高安市锦江河上,桥南、桥北有防洪大提,地势复杂。

根据施工需要和桥位处地形条件,平面控制网点均布置在锦江河上游。

根据布设好的平面控制网点位,采用索佳SET2110(经鉴定:加常数为2.35mm ,乘常数为-3.22ppm )进行观测。

按照四等精度要求,角度观测6个测回,距离观测2个测回。

观测过程中,一测回内2C 值互差大于31''或测回间方向观测值大于9''时,应重新观测;边长观测时,同一测回边长值互差不超过2mm ,测回间边长互差不超过3mm ,往返测边长值互差不超过5mm ,否则重测。

外业观测成果见附表1、附表2。

附图:筠州大桥控制网平面布置图:DQ3DQ6附表1: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边长观测值:附表2: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方向观测值:3、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外业观测成果,边长经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后,利用DQ2作为已知点,桥轴线点DQ2至DQ1方向的方位角作为起算方向,采用方向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完成未知点点位的精度评定。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及意义测量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国土调查、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

但测量数据存在误差,需要通过平差处理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掌握测量平差基础知识对于测量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测量基础知识,包括误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平差方法等,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能够撰写相应的报告。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误差理论•误差的分类和特点•误差的传递和分析•不确定度的计算2.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和应用•直线拟合和曲线拟合•数据平滑方法3. 平差方法•等精度平差和最小二乘平差•条件平差和自由网平差•加权平差和精度评定•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以上内容将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实验设计及课程实施1. 实验一:误差传递和分析•目的:掌握误差的传递和分析方法•内容:通过链路误差传递实验,学生将学会误差的传递和分析方法,并计算得到所测参数的不确定度2. 实验二:直线拟合和数据处理•目的: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应用•内容:通过直线拟合实验,学生将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和应用,并利用所学方法进行数据平滑处理3. 实验三:自由网平差和报告撰写•目的:掌握平差方法和报告撰写技能•内容:通过自由网平差实验,学生将掌握多角度观测平差方法,并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最终撰写实验报告以上实验将在实验室中进行,每次实验时间为3-4小时。

教师将讲解实验要点和相关知识,学生将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在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出勤(10%)•作业(30%)•案例分析报告(30%)2. 实验成绩•实验报告(30%)3. 合格标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合格标准为总成绩不低于60分六、总结此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基础知识,提高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12页精选文档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12页精选文档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学院:矿业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姓名:胡思华学号:1208010210年级:2019 任课教师:张俊2019年6月8 日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本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或借助常用软件,如Matlab、Excel等解决测绘数据处理问题,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工程实测数据资料的处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重点根据上述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处理问题,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测角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通过此次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方程和误差方程、法方程并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未知点坐标平差值、点位中误差、在控制网图上按比例画出误差椭圆。

三、课程设计要求总体要求:课程设计必须体现平差过程,每一步不得直接给出结果,课程设计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向指导老师请教或同学之间讨论解决,但不得相互抄袭,必须独立完成。

具体要1. 设计说明书必须严格按照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课程设计格式要求进行认真、按时撰写完成(课程设计截止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7月5日)。

2.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一份,报告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 近似坐标计算过程2) 误差方程系数计算过程(可自行绘制表格,并辅以文字计算说明)。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xxx姓名:xx指导教师:xx起屹日期:2016年1月11日~2016年1月15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2.平差方案的技术设计(1)平差原理。

(2)技术要求。

(3)平差模型的选择和探讨。

(4)计算方案的确定及依据。

(5)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3.平差计算的过程和质量评价(1)平差方案执行情况。

(2)计算过程说明。

(3)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效果。

(4)控制网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价。

4.课程设计成果及体会(1)平差成果。

(2)课程设计效果、经验、体会、设想和建议。

(3)上交成果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清单。

1.2.概述(1)(2)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名称: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测量平差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学会对实际工程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认真复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的有关知识,收集测区已有的各种资料,了解工程概况,查阅相关平差资料,分析比较各种平差模型,写出你所选用的平差方案的理由。

各种数据的计算应运用Excel和MATLAB完成,计算过程要写入报告中,并尽可能利用Excel表格或编写MATLAB函数完成各重复计算,Excel表格或编写的MATLAB函数要写入报告中。

(3)(4)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项目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

该项目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南门紧邻浦珠南路,后面临沿山公路,总地势为丘陵地形,高差变化复杂,数目茂密,所以对于导线的布设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指导书(测绘工程专业适用)华北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教研室2012年8月24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讲授,二、课程设计内容根据上述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1-2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

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在下面内容中高程控制网必做,平面控制网二者选其一即可。

1、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如图1所示四等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

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 高差观测值(m)图1 高程控制网已知高差观测值(m)端点号高差观测值测段距离序号1-3 1.359 1.1 11-4 2.009 1.7 22-3 0.363 2.3 32-4 1.012 2.7 43-4 0.657 2.4 53-5 0.238 1.4 65-2 -0.595 2.6 7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并检验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对于高程控制网平差,一般采用间接平差模型,平差参数可以选择测段观测高差值作为参数,也可以选用未知点高程作为参数,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进行平差计算,亦可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word资料40页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word资料40页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授课教案2019~2019第一学期测绘工程系2019年9月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总学时数: 56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学时总学分:4学分◆内容简介《测量平差》是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平差的任务是利用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得观测量及其函数的平差值,并评定其精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误差理论﹑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线性方程组解算方法﹑误差椭圆﹑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和近代平差概论等。

◆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考试课。

本课程的内容将在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测量数据处理内容讲授中得到应用,所需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测量学》等。

◆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考虑到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应掌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结合测绘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最小二乘理论为基础,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平差基本方法与计算方法,以及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为主线。

测量误差理论,以分析解决工程测量中精度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为着眼点,在掌握适当深度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强基本理论,并与实践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

平差方法,以条件平差和参数平差的介绍为主,以适应电算平差的参数平差为重点。

计算方法,以介绍适应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理论、方法为主,建立新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过程相对照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格式。

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和平差数学模型编制简单的平差程序,熟练掌握已有平差程序的使用方法。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导线网平差计算——间接平差法计算待定点坐标平差值 任务及精度要求某工程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布设一、二级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 求为:平均边长200 m ,测角中误差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0000/1≤,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5±≤cm 。

经过测量得到观测数据,方向和角度为等精度观测值、方向和测角中误差8''±=βσ,边长为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mm m S i S i )(8.0±=σ,根据所学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提出一个最佳的平差方案,完成该网的平差计算,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导线网资料1、已知点成果表2、角度和边长观测值3、导线网略图4、导线点及结点的近似坐标 点 号1234567X 0(m ) 11547.106 11351.627 11127.716 11067.435 11147.025 11101.948 11093.055 Y 0(m ) 8414.9338403.003 8353.334 8430.784 7876.237 8017.559 8168.778【选用间接平差方案的理由】⑴间接平差方法中的误差方程,形式统一,规律性较强,便于计算机的程序设计;⑵所选参数是平差后所需要的最后成果。

【解题过程】本题=n 21,即有21个误差方程,其中12个角度误差方程,9个边长误差方程。

必要观测数t = 2×7= 14。

现选取待定点坐标平差值为参数,即[]T=77665544332211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X1. 由已知点坐标及待定点近似坐标计算各边的近似方位角,近似边长,并算出系数a 、b 。

列表如下:第3页第4页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2.由此可得误差方程: 角度:111ˆ9304.0ˆ0181.0y xv -= 22112ˆ0513.1ˆ0642.0ˆ9817.1ˆ0822.0y x y xv -++-= 48.55ˆ8780.0ˆ1948.0ˆ9292.1ˆ2589.0ˆ0512.1ˆ0641.03322113+-++--=y x y x y xv 66.21ˆ2908.1ˆ6584.1ˆ1688.2ˆ0637.1ˆ8780.0ˆ1948.04433224---++-=y x y x y xv 6.20ˆ2028.0ˆ0795.1ˆ2909.1ˆ6585.1ˆ0882.1ˆ7381.27744335+-+++--=y x y x y xv 4.1ˆ2028.0ˆ0795.1ˆ0808.1ˆ2743.1ˆ8780.0ˆ1948.07733226++--++-=y x y x y xv 447ˆ0832.1ˆ0897.0y xv +-= 34.25ˆ374.2ˆ5686.1ˆ2908.1ˆ6584.144338++--+=y x y xv 4ˆ1297.0ˆ3263.1559++-=y xv 6.3ˆ4227.0ˆ3247.1ˆ293.0ˆ651.2665510---+=y x y xv 4.0ˆ0799.0ˆ3593.1ˆ5025.0ˆ684.2ˆ4226.0ˆ3247.177665511---++--=y x y x y xv 6ˆ1229.0ˆ4389.2ˆ0799.0ˆ3593.1ˆ2028.0ˆ0795.177663312--+--+-=y x y x y xv 边长:111ˆ0194.0ˆ9998.0y xv --= 22112ˆ0609.0ˆ9981.0ˆ0609.0ˆ9981.0y x y xv --+= 7.2ˆ2166.0ˆ9763.0ˆ2166.0ˆ9763.033223---+=y x y xv 444ˆ0826.0ˆ9966.0y xv += 71.18ˆ7891.0ˆ6142.0ˆ7891.0ˆ6142.044335--++-=y x y xv 556ˆ9953.0ˆ0973.0y xv += 66557ˆ9527.0ˆ3039.0ˆ9527.0ˆ3039.0y x y xv +--= 77668ˆ9983.0ˆ0587.0ˆ9983.0ˆ0587.0y x y xv +--= 59.31ˆ9828.0ˆ1846.0ˆ9828.0ˆ1846.077339+++--=y x y xv3.确定角和边的权设单位权中误差"80=σ,则角度观测值的权为1220==ββσσiP 各导线边的权为()()2222064.064mm m S p i SS iI秒==σσ45.01=s p 51.02=S p 44.03=S p 53.04=S p02.15=S p 65.06=S p 67.07=S p 66.08=S p 53.09=S p4.计算角度和边长误差方程的常数项,并列表如下表二:第6页第7页5.法方程的组成和解算:013.3324- 9.7295- 1.8001- 11.8517- 0.3669 14.3189 9.4556- 18.6133- 119.3820 17.2230 127.0269- 120.0213 58.3261 3.5618- 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2734.15714.06881.00087.00338.01058.02617.03362.05355.08500.01781.00395.0005714.01474.108394.09665.65746.08008.13937.17905.13904.09825.69478.02103.0006881.08394.07035.17849.19444.05924.1000162.00863.000000087.09665.67849.18713.103287.11293.7002757.04675.100000338.05746.09444.03287.15334.10336.1000000001058.08008.15924.11293.70336.16097.10000000002617.03937.100007806.104584.79043.78670.81334.12515.0003362.07905.100004584.78816.89327.69553.94562.13231.0005355.03904.00162.02757.0009043.79327.67026.102228.65678.47674.09230.00564.08500.09825.60863.04675.1008670.89553.92228.60396.161165.04329.02048.00125.01781.09478.000001334.14562.15678.41165.03917.67852.01135.41793.00395.02103.000002515.03231.07674.04329.07852.00746.13685.05300.0000000009230.02048.01135.43685.09001.52075.0000000000564.00125.01793.05300.02075.09691.077665544332211=⎥⎥⎥⎥⎥⎥⎥⎥⎥⎥⎥⎥⎥⎥⎥⎥⎥⎥⎥⎥⎦⎤⎢⎢⎢⎢⎢⎢⎢⎢⎢⎢⎢⎢⎢⎢⎢⎢⎢⎢⎢⎢⎣⎡-⎥⎥⎥⎥⎥⎥⎥⎥⎥⎥⎥⎥⎥⎥⎥⎥⎥⎥⎥⎥⎦⎤⎢⎢⎢⎢⎢⎢⎢⎢⎢⎢⎢⎢⎢⎢⎢⎢⎢⎢⎢⎢⎣⎡⎥⎥⎥⎥⎥⎥⎥⎥⎥⎥⎥⎥⎥⎥⎥⎥⎥⎥⎥⎥⎦⎤⎢⎢⎢⎢⎢⎢⎢⎢⎢⎢⎢⎢⎢⎢⎢⎢⎢⎢⎢⎢⎣⎡--------------------------------------------------------------y xyx yx yxy x yx y x 故[]T--------=9872.48573.72872.39994.82412.43944.33898.94193.166007.160491.80722.167104.101260.41334.5ˆx6.平差值计算:(1)坐标平差值Xˆ 将表二中的坐标改正数x ˆ加上近似值0X ,即得平差值X ˆ,结果见表二最后一行。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起屹日期:20XX年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概述.......................................................... (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2.平差方案的技术设计............................................(1)平差原理。

(2)技术要求。

(3)平差模型的选择和探讨。

(4)计算方案的确定及依据。

(5)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3.平差计算的过程和质量评价...................................... (1)平差方案执行情况。

(2)计算过程说明。

(3)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效果。

(4)控制网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价。

4.课程设计成果及体会...........................................一、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项目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2)课程设计目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该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

其目的是增强我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的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要求。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手工解算具有一定规模的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再用计算机(平差软件)进行检核计算,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一、需求分析:总体描述:控制网平差程序对野外控制网观测数据进行平差数据处理,其目的就是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消除网中的各种几何矛盾,求出全网各待定元素(未知点的平面坐标或三维坐标)功能需求:1.优化设计:根据控制网的观测精度与网形,全面评定网的精度2.数据输入:外部数据倒入3.概算:自动完成近似坐标的推算。

4.平差计算:对观测数据进行精密平差计算,得到平差后的点位坐标,方向观测值,边长观测值等,精度评定。

5.成果输出:控制网图形输出,平差结果报表及其输出,绘制误差椭圆。

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提纲与指导,它主要分为四大模块:1.数据输入模块;2.数据预处理模块;3.平差计算模块;4.成果输出模块。

后面两个星期的实习基本上按照系统设计执行模块一:数据输入模块数据文件设计:ControlNetName, name1Surveyor, Name2Recorder, Name3Date, ##-##-##FixPointNum, Number1UnknownPointNum, Number2AngleObsNum, Number3DistanceObsNum, Number4AllObsNum, Number5AngleRmsError, m1DistRmsError, m2WeightedError, mEND Header主体数据观测数据:测站点号,照准点号,方向观测值测站点号,照准点号,距离观测值模块二:数据预处理模块坐标概算:j为测站,i为照准点,k为与测站j相邻的已知点则有:Tji=Tij+AXi=Xj+Sji*cos(Tji)Yi=Yi+ Sji*sin(Tji)Tij=arctan((Yj-Yi)/(Xj-Xi))每遇到未知的照准点皆重复以上四部。

模块三:平差计算模块1. 列出误差方程及条件式间接平差模型:误差方程: 角度观测值的误差方程:其中:边长观测值的误差方程:由近似坐标计算而得 为实测边长2. 定权已知测角精度为 δ1,边长的观测精度为δ2, 令方向观测值的权 P=1, 则边长观测值的权 P=δ*δ/S(计算权阵时要注意与B 及L 系数阵的单位要统一)3. 组成法方程4. 解算法方程,求得dX=[dx1 dy1 dx2 dy2 …] 5. 平差后的坐标值计算X=X+dX 。

《误差理论课程设计指导书》

《误差理论课程设计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编写:张建霞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2015年3月适用专业:测绘工程(6、7)学时数:1周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2.熟练掌握平差编程语言的使用;3.掌握利用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进行平差实例计算。

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与安排利用VB可视化编程软件并结合Matlab软件实现平差中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程序编写,并通过水准测量实例验证所编写程序的正确性。

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下:1.条件平差原理与计算步骤;2.间接平差原理与计算步骤;3.条件平差的算法流程;4.间接平差的算法流程;5.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编程实现6.水准平差+GPS平差实例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四、进度安排五、课程设计所需的仪器设备1、具备容纳60人以上的实验机房2、每台电脑上需配备VB6.0软件以及Matlab软件六、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成绩按百分制记载。

评定学生成绩主要依据以下几项:1.平时成绩。

主要包括:出勤率、态度、是否遵守学校及教师所规定的各项纪律等。

该项总分为30分。

2.报告成绩。

主要包括: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无独特见解,是否工整清晰,数据计算是否正确等。

该项总分为40分。

3.考核成绩。

使用软件的编程能力。

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理论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加以编程实现。

该项总分为30分。

七、参考资料《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附录一:平差课程设计主要操作内容一、vb 编程学习1、启动Visual Basic6.0,创建一个“标准EXE ”类型的应用程序,要求:在屏幕上显示“欢迎学习Visual Basic ”,并在“请输入你的姓名”标签后的文本框Text1中输入姓名;单击“你输入的姓名是”按钮,在Label3标签显示在文本框Text1输入的姓名。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测量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关于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内容:
1. 课程设计目标:
-深入理解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测量平差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中的问题。

2. 课程设计内容:
-误差理论:包括误差类型、误差传播规律、误差分析方法等。

-测量平差:包括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平差、参数平差等内容。

-实例分析:选取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平差处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3. 课程设计步骤:
-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和内容范围,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部分。

-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理论学习。

-组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测量平差的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和思考。

4. 课程设计要点: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xxx姓名:xx指导教师:xx起屹日期:2016年1月11日~2016年1月15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2.平差方案的技术设计(1)平差原理。

(2)技术要求。

(3)平差模型的选择和探讨。

(4)计算方案的确定及依据。

(5)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3.平差计算的过程和质量评价(1)平差方案执行情况。

(2)计算过程说明。

(3)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效果。

(4)控制网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价。

4.课程设计成果及体会(1)平差成果。

(2)课程设计效果、经验、体会、设想和建议。

(3)上交成果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清单。

1.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名称: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测量平差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学会对实际工程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认真复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的有关知识,收集测区已有的各种资料,了解工程概况,查阅相关平差资料,分析比较各种平差模型,写出你所选用的平差方案的理由。

各种数据的计算应运用Excel和MATLAB完成,计算过程要写入报告中,并尽可能利用Excel表格或编写MATLAB函数完成各重复计算,Excel表格或编写的MATLAB函数要写入报告中。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项目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

该项目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南门紧邻浦珠南路,后面临沿山公路,总地势为丘陵地形,高差变化复杂,数目茂密,所以对于导线的布设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说明书概要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说明书概要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点:励志楼1B401 求是楼2C409、2C303起止时间:2012年12月24日~ 2013年1月 4日专业班级:10级测绘工程(2)班编写作者:赵磊学号:10340228指导教师:牛全福张秀霞二〇一三年一月四日前言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手工解算具有一定规模的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再用计算机(平差软件)进行检核计算,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任务徒手解算具有一定难度的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掌握其原理基础上应用Excel软件编程解算,再用平差易软件进行解算。

在此基础上能解算难度较高的控制网。

实习日志实习课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第 1 次在闭合导线简易平差计算时,由于对坐标方位角的左、右角判断方法掌握的不好,导致坐标方位角计算错误,通过资料查询最终正确计算出方位角。

第 2 次在用Excel编程计算时,由于之前计算的方位角是用度分秒表示的将该数据输入表格进行坐标增量计算但Excel总是出现错误,同过查询资料得到Excel不能对度分秒表示的角度计算,最终转化为弧度才可以参与运算。

第 3 次用南方平差易软件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时,我编写的数据文件完全正确,但是用软件打开后发现现实的控制网上大西岭的坐标不正确,控制网变形,反复检查编写的数据文件始终没有发现问题,所以怀疑是所解算的题目有错误,通过已知数据的一一比对,发现已知数据少了,只要再任意加一个距离,就可以改正错误,所以我把小叶山到大西岭之间的距离给定为4189.1236m,这样便解决了问题。

第 4 次第 5 次第 6 次目录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方法------------------------------- 计算成果及示意图--------------------------- 平面控制网平差报告------------------------- 高程控制网平差报告------------------------- 计算机语言的编写过程----------------------- 课程设计心得-------------------------------一、课程设计内容1、 Excel 解算题目:(1)待定点高程的计算按图根水准测量要求施测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略图。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357.3370
14
N008
N004
-772.714
-276.2480
-271.0350
15
N003
N008
156.627
643.1340
-763.3190
16
N004
N003
616.087
-366.8860
1034.353
表7
点号
X
Y
Z
N001
-2830754.6300
4650074.3450
3312175.0540
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第66页习题
要求:1)基于Matlab编程实现该导线网间接平差过程,包括误差方程、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得出平差后各角度观测值和边长观测值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评定各待定点坐标平差值的精度。给出程序设计思路、流程图、程序代码和计算结果。
2)将书上计算结果与计算机计算结果进行比对,检核验证程序编写是否正确。
图2
表2
角度
边长
编号
观测值
(°′″)
编号
观测值
(°′″)
编号
观测值s
(m)
中误差
(cm)
1
2
3
4
44 05 44.8
93 10 43.1
42 43 27.2
201 48 51.2
5
6
201 57 34.0
168 01 45.2
7
8
9
10
2185.070
1522.853
1500.017
1009.021
1137.077
983.7240
405.9790
1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总结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总结‎篇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导线网平差计算‎——间接平差法计算‎待定点坐标平差值任‎务及精度要求某工程‎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布设‎一、二级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为:平‎均边长200 m,测‎角中误差??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0000,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5‎c m。

经过测量得到‎观测数据,方向和角度‎为等精度观测值、方向‎和测角中误差‎8??,边长为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S‎??0.8Si(m)‎m m,根据所学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i‎基础”提出一个最佳的‎平差方案,完成该网的‎平差计算,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导线网资‎料1、已知点‎成果表2、角‎度和边长观测值‎3、导线网略图第‎1页4、导线‎点及结点的近似坐标‎【选用间接平差方案的‎理由】⑴间接平差方‎法中的误差方程,形式‎统一,规律性较强,便‎于计算机的程序设计;‎⑵所选参数是平差后‎所需要的最后成果。

‎【解题过程】本题n‎?21,即有21个误‎差方程,其中12个角‎度误差方程,9个边长‎误差方程。

必要观测数‎t = 2×7= 1‎4。

现选取待定点坐标‎平差值为参数,即 ?‎?X?Y?X11 ?‎?X2?Y2?X3‎?Y3?X4?Y4?‎X5?Y5?X6?Y‎6?X7?? Y7 ‎?1. 由已‎知点坐标及待定点近似‎坐标计算各边的近似方‎位角,近似边长,并算‎出系数a、b。

列表如‎下:第2页‎第3页第4页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2.‎由此可得误差方程:‎角度:‎ ?1?0.930‎4y?1 v1?0.‎0181x ?1?‎ 1.9817y?‎1?0.0642x?‎2?1.051‎3y?2 v2??0‎.0822x ?1?‎1.0512y‎?1?0.2589x‎?2?1.92‎92y?2?0.19‎48x?3?0.87‎80y?3?5 ‎5.48 v3?0.‎0641x ?2?0‎.8780y?2? ‎ 1.0637x?‎3?2.168‎8y?3?1.‎6584x?4?‎1.2908y?4‎?21.66 ‎v4?0.1948x‎?3?1.0‎882y?3?‎1.6585x?4?‎1.2909y‎?4?1.07‎95x?7?0.20‎28y?7?20.6‎v5??2.‎7381x ?2?0‎.8780y?2?‎ 1.2743?3‎?1.0808‎y?3?1.0‎795x?7?0.2‎028y?7?‎1.4 v6??0.‎1948xx?4?‎ 1.0832y?‎4 v7??0.08‎97x ?3?‎1.2908y?3?‎1.5686x‎?4?2.37‎4y?4??2‎5.34 v8?‎1.6584x ?‎5?0.1297y?‎5?4 v9??‎1.3263x ?‎5?0.293y?5‎?1.3247‎x?6?0.4227‎y?6?3.6‎v10?2.‎651x ?5?0.‎4226y?5?‎2.684x?6?‎0.5025y?6?‎1.3593?‎7?0.0799y?‎7?0.4 v11?‎?1.3247‎x x?3?0.202‎8y?3?1.‎3593?6?0.0‎799y?6?‎2.4389x?7?‎0.1229y?7?‎6 v12??‎1.0795xx 边‎长:1‎0.0194y?1 ‎v1??0.9998‎x?1?0.060‎9y?1?0.998‎1?2?0.0609‎y?2 v2?0.9‎981xx?2?0.‎2166y?2?0.‎9763x?3?0.‎2166y?3?‎2.7 v3?0.‎9763x ?4?0‎.0826y?4 v‎4?0.9966x‎?3?0.7891?‎3?0.6142x?‎4?0.7891?4‎?18.71 ‎v5??0.6142‎x yy?5?0.99‎53y?5v6?0‎.0973x ?5?‎0.9527y?5?‎0.3039x?6?‎0.9527y?6‎v7?0.3039x‎?6?0.9983‎y?6?0.0587‎x?7?0.9983‎y?7v8?0.0‎587x ?3?0.‎9828y?3?0.‎1846x?7?0.‎9828y?7?3‎ 1.59 v9?‎?0.1846x‎ 3.确定角和边的‎权设单位权中误差?‎0 ?8 ,则角度观‎测值的权为2?0 ‎P?1 ??2?? ‎i各导线边的权为‎2?064 ?pS?‎2?秒2mm2? ?‎S0.64SimI ‎i ps1?0.45‎pS2?0.51 ‎p S3?0.44 p‎S4?0.53 pS‎5?1.02 ‎p S6?0.65 p‎S7?0.67 pS‎8?0.66 pS9‎?0.53‎4.计算角度和边长误‎差方程的常数项,并列‎表如下第5页‎‎篇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 目录·‎··········‎··········‎··········‎·········‎12. 课‎程设计的目的....‎..........‎..........‎ (2)‎3. 课程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4. 设计思路‎··········‎··········‎··········‎······5‎.程序流程图···‎··········‎··········‎··········‎·6. 程序源‎代码及说明·····‎··········‎··········‎···7. 执‎行调试,得出计算结果‎··········‎··········‎··8. 题目‎计算及精度评定过程·‎··········‎··········‎·9. 总结·‎··········‎··········‎··········‎·········‎ 10.参考资料‎··········‎··········‎··········‎······ 2 4‎6 7 8 11 ‎14 15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习报告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习报告

《测量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习报告目录一、目的和要求 (1)(一)、目的 (1)(二)要求及上交的资料 (1)二、控制网概况 (2)三、测量数据的整理与检验 (3)(一)、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3)1、测距中误差计算: (3)2、测角中误差的计算: (4)(二)、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四、测量数据的整理与检验 (5)(一)、水准测量数据的整理与检验 (5)(二)、导线测量数据的整理与检验 (8)五、条件平差 (11)(一)、条件平差的公式汇编 (11)(二)、水准网条件平差 (12)六、间接平差 (16)(一)、间接平差公式汇编 (16)(二)、水准网间接平差 (16)(三)、导线网间接平差 (22)七、误差椭圆 (26)八、技术总结 (27)(一)、水准网的技术总结 (27)(二)、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27)(三)、测量平差技术总结 (28)九、个人实习小结 (28)《测量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习报告一、目的和要求(一)、目的通过控制测量外业工作采集的数据,应用测量平差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处理更好的理解测量平差的两个基本任务:对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消除它们之间的不符值,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对测量成果进行精度评定。

通过平差作业进一步掌握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掌握测量平差最常用的两种基础方法: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成果评定精度。

(二)要求及上交的资料1、控制网概况及测量数据的整理和检验;2、列出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并进行线形化,将线形化后的系数阵和常数向量列表;3、采用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方法求控制点的坐标平差值;4、对控制点的坐标平差值进行精度评定,求出各点的点位中误差;对水准测量求各点高程平差值的高程中误差;5、对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法计算的点位,计算并绘制点位误差椭圆;6、技术总结(或技术报告);7、个人实习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目录 ----------------------------1
二、序言 ---------------------------- 2
三、设计思路 ------------------------ 3
四、程序流程图 ---------------------- 4
五、程序及说明 ---------------------- 5
六、计算结果 -----------------------12
七、总结 ---------------------------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C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

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

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

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
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

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m)
(1)已知点高程H1=5.016m , H2=6.016m (2)高差观测值
端点号高差观测值m 测段距离km 序号
1.359 1.1 1
1-3
1-4 2.009 1.7 2
2-3 0.363 2.3 3
2-4 1.012 2.7 4
3-4 0.657 2.4 5
3-5 0.238 1.4 6
5-2 -0.595 2.6 7
(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

第三部分设计思路
一、解题步骤
(1)此次设计我所采用的模型为间接平差模型,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知观测总数n=7,必要观测数t=3(则多余观测数r=n-t=4),因此我需先选定三个参数,即3、4、5点的最或然高程X3、X4、X5(X=X0+x,X30=6.375、X40=7.025、X50=6.611;其中X0为参数的近似值,x为其改正值)为参数。

(2)列出条件方程,即将每一个观测量的平差值分别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H1+h1=X3、H1+h2=X4、H2+h3=X3、H2+h4=X4、X3+h5=X4、X3+h6=X5、X5+h7=H2;整理后得出误差方程,v1=x3、v2=x4、v3=x3-4、v4=x4-3、v5=-x3+x4-7、v6=-x3+x5-2、v7=-x5,即v=Bx-l的形式。

(3)定权,令每千米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即P i=1/S i,从而可写出权阵P;根据误差方程式又可得其系数矩阵B和自由项l,并由它们组成法方程N BB x-W=0(其中N BB=B T PB,W=B T Pl),法方程的个数等于所选参数的个数。

(4)解算法方程,求出参数改正值x并计算参数的平差值X=X0+x。

(5)由误差方程计算V,并求出观测量的平差值。

为了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将所求的值代入条件方程,看其是否满足方程。

(6)精度评定,计算单位权中误差,按照题设要求列出权函数式,再根据平差参数的协方差阵求出协因数,最后求出某段高差中误差,某些点的高程中误差。

二、程序设计思想
考虑到在解题过程中一些计算的复杂性,我们需借助一些技术将计算简单化,快捷化,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把一些C语言程序设计引入其中;通过一些简单、明了的程序及子函数调用,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快捷的求出用笔算比较繁琐、费时的矩阵乘积、矩阵的逆(如B T PB、B T Pl)等运算。

第四部分程序流程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