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环境的使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环境

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环境

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环境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环境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记录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然而,一个成功的实验报告不仅仅要关注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还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是指实验进行时所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它对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实验中必须要控制的因素之一。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样品的性质和反应速率。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温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反应速率的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人员需要仔细测量和记录实验室的温湿度,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

其次,实验环境的洁净度也是实验报告中必须要关注的因素之一。

实验室中的空气中可能存在微尘、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污染物,它们可能对实验样品的性质和反应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人员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实验环境的洁净度。

此外,实验环境的光照条件也是实验报告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光照的强度和波长可以影响到实验样品的光敏性和反应速率。

在某些实验中,实验人员可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遮光处理,以避免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而在其他实验中,实验人员可能需要提供特定的光照条件,以促进实验样品的反应。

最后,实验环境中的噪音和振动也是实验报告中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

噪音和振动可能会对实验样品的性质和反应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人员需要评估实验室的噪音和振动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其对实验的影响。

综上所述,实验环境在实验报告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光照条件、噪音和振动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实验人员需要仔细考虑和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可靠的实验结果,并撰写出优秀的实验报告。

作业环境检测实验报告(3篇)

作业环境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检测作业环境的质量,评估其对学生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为优化作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作业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了解作业环境的质量,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某高校一年级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材料:便携式噪声检测仪、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等。

3. 实验步骤:(1)收集实验数据: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作业环境进行噪声、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的检测。

(2)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作业环境质量差异。

(3)评估作业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噪声水平普遍低于对照组,平均噪声值分别为55dB和65dB。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噪声应控制在50dB以下,实验组噪声指标符合标准,而对照组噪声指标则超标。

2. 温度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温度为24℃,对照组为26℃。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28℃之间,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3. 湿度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湿度为50%,对照组为45%。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4. 光照指标:实验组作业环境的平均光照度为300lx,对照组为250lx。

根据国家标准,教室内光照度应控制在300lx以上,两组实验数据均符合标准。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作业环境质量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噪声指标方面。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次实验表明,良好的作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实验组作业环境质量优于对照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建议:(1)加强噪声治理,降低教室、宿舍等作业环境的噪声水平。

环境科学大型实验报告(3篇)

环境科学大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我们开展了本次大型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探究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模拟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实验技术。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4. 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水、土壤、植物种子、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 实验设备:实验室培养箱、显微镜、pH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正常环境,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污染物。

2.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水、土壤、植物种子和污染物。

2. 将植物种子在正常环境下培养至一定生长阶段。

3. 将实验组植物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污染物环境中,对照组植物种子置于正常环境中。

4. 定期观察植物生长状况,并记录数据。

5. 使用pH计、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土壤、水体等环境指标。

6.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植物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状况逐渐恶化。

2. 环境指标变化:实验组土壤pH值、重金属含量等环境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污染物对土壤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3. 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污染物对植物的生长、生理和代谢产生了显著影响,如叶片变黄、生长缓慢、根系受损等。

六、结论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可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土壤环境恶化等问题。

2. 本实验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控措施。

3. 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编程实验报告实验环境环境

编程实验报告实验环境环境

编程实验报告实验环境环境编程实验报告:实验环境环境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编程实验的实验环境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和资源。

通过详细描述实验环境,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进行过程,并且为实验结果的验证提供参考依据。

1. 硬件环境实验所需的硬件环境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和相关的外围设备。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配备有Intel Core i7处理器、16GB内存和512GB固态硬盘的台式电脑。

此外,还连接了一台打印机、一个显示器和一个键盘鼠标套装。

这些硬件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实验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软件环境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选择了Ubuntu 20.04操作系统作为实验的基本环境。

此外,我们还安装了Python 3.8编程语言和相关的开发工具包,用于实验中的编程任务。

另外,为了支持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还安装了Jupyter Notebook、Matplotlib和Pandas等数据分析工具。

这些软件环境的选择和配置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3. 其他工具和资源除了硬件和软件环境之外,实验还需要其他的工具和资源来支持实验的进行。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Github作为代码版本管理工具,并且将实验的代码和文档进行了版本控制。

此外,我们还利用了一些开源的数据集和算法库,用于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这些工具和资源的使用为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提供了保障。

总结:实验环境环境是编程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验证。

通过本实验报告对实验环境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进行过程,并且为实验结果的验证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读者在编程实验中的实验环境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环境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环境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与材料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实验结论八、实验讨论与改进九、参考文献一、实验名称(此处填写实验的具体名称,如: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掌握环境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 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关注。

三、实验原理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导致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污染程度环境下的植物生长情况,探究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土壤pH计、显微镜等;2. 材料:植物种子、土壤、塑料薄膜、培养皿、蒸馏水、农药、化肥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品种一致的植物种子,洗净后用蒸馏水浸泡24小时;2. 设置实验组别: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轻度污染组,C组为重度污染组;3. 处理污染环境:B组土壤加入适量农药,C组土壤加入适量农药和化肥,对照组土壤不进行处理;4. 培养植物:将处理好的种子分别播种在培养皿中,放入光照、温度、湿度适宜的温室中培养;5.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片颜色等指标;6. 数据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株高度: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对照组植株高度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2. 叶片数:对照组叶片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3. 叶片颜色:对照组叶片颜色鲜绿,B组叶片颜色略黄,C组叶片颜色发黄。

分析: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污染程度越高,影响越严重。

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加剧了污染程度,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污染程度越高,影响越严重。

为保护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环境适应性实验报告

环境适应性实验报告

环境适应性实验报告引言:环境适应性实验旨在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本次实验选择了几种常见的动植物,并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发育和生物学特征。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其生态学意义。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和工具:- 植物:小麦种子、向日葵种子- 动物:蛙蛋、蜗牛- 实验容器:培养皿、鱼缸- 其他支持材料:水、土壤、日光灯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小麦种子放置于含水的培养皿中,并放置在室外阳光直射的地方;- 步骤二:将向日葵种子放置于干燥的培养皿中,置于室内;- 步骤三:将蛙蛋放置于充满水的鱼缸中,并提供适当的食物;- 步骤四:将蜗牛放置在含水的培养皿中,提供足够的食物。

实验结果:1. 对于小麦种子,放置在室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我们观察到种子在一周内发芽并生长得更加健康茂盛,叶片翠绿且长势良好。

2. 相比之下,置于室内干燥环境的向日葵种子,其生长速度显著较慢,茎叶也呈现出萎蔫的状态,叶片较小。

3. 蛙蛋在充满水的鱼缸中获得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我们观察到蛙蛋逐渐孵化,成长为蝌蚪,并进行游泳和觅食。

4. 蜗牛在含水的培养皿中表现出良好的生活状态,它们不断摄食,并能够正常缩进壳内,对环境变化敏感。

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了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植物对于阳光和适宜湿度的需求较高,有助于其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而动物对于水分和食物的供应更为关键,这直接影响了其生长和生存状态。

总结:通过本次环境适应性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存状态。

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生物和环境的关注,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附录:- 实验照片(可选)- 相关数据和观察记录(可选)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列表,如果有的话)注:本报告内容只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实验环境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的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实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合理运用实验环境,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实验装置和材料1. 实验装置:- 实验室:具备稳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实验环境稳定。

- 实验台:提供合适的工作空间,能够容纳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试样。

- 实验设备:各种测量仪器、试验机等设备,用于对试样进行测试。

2. 实验材料:- 试样: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测试,如金属、塑料等材料。

- 试剂:根据实验要求提供合适的试剂,如溶液、酸碱等。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标: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

2. 准备实验环境:调节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态,确保环境稳定。

3. 准备实验设备:校准和准备所需的测量仪器和试验机,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准备试样:根据实验要求,准备试样,并保证其质量和状态的稳定性。

5.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6.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7. 清洁和存储:清洁实验设备和试样,妥善存放。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 实验精度:注意使用准确、可靠的测量仪器,并根据标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校准。

3. 实验环境稳定性: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态应保持稳定,排除外界干扰。

4. 试样处理:对试样的处理应符合实验要求,避免外界因素对其影响。

5.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6. 结果分析:基于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使用不同的实验环境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其变化情况。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对实验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不稳定的实验环境容易导致数据的波动和误差的产生。

2. 合理运用实验环境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得出可靠的结果。

环境保护实验报告

环境保护实验报告

环境保护实验报告
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污染治理
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方法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为环境保
护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验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偏远地区进行实验,以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
的影响。

然后,我们在该地区设置了几个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
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植被种植、污染物清理等,而对照组则不
做任何干预,以作为对比。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植被种植组:通过种植大量植被,我们发现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得
到改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明显。

2. 污染物清理组:经过清理污染物的实验组,我们观察到环境中有
害物质的浓度明显下降,水源质量得到改善,降低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环境污染程度更为严重,生态平
衡受到了破坏,也验证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得出了以下建议:
1. 积极开展植被种植工作,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2. 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强化环境监控,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 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公众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切感受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愿我们的环境更加清洁、美丽!愿我们的未来更加光明、美好!。

室外热环境 实验报告

室外热环境 实验报告

室外热环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室外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对热应激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实验内容与方法实验地点本实验选择了室外空旷的校园草坪作为实验地点。

实验设备1. 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2. 相对湿度仪:用于测量环境相对湿度。

3. 心率计:用于测量人体心率。

4. 汗液分析器:用于检测人体排汗情况。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开始前,先使用温度计和相对湿度仪分别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 实验者暴露于室外环境中,完成一系列轻体力活动,比如快走、慢跑等。

3. 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心率计实时监测心率,以观察人体的自适应能力。

4. 活动结束后,使用汗液分析器检测汗液成分,判断身体在热环境中的代谢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环境温度和湿度实验前测得室外环境温度为35C,相对湿度为70%。

心率变化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实验者的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达到最高峰后也会随着休息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这表明人体在热环境中能够适应较高的心率,同时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汗液成分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在热环境中,人体排汗量明显增加。

同时,通过汗液分析器检测到排汗液中钠离子浓度的上升,说明人体在热环境中排汗时,也带走了大量的钠离子。

这是人体为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做出的自适应调节。

结论室外热环境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人体也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在热环境中,人体通过调节心率和排汗来适应高温以及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注意事项与改进建议1. 在室外活动时,尽量选择凉爽时段进行,避免高温时段暴露于太阳下。

2. 在高温环境中参加活动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并及时补充电解质。

3.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各种运动强度对人体在热环境中的影响,以及热应激对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人群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室外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对热应激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这对于我们了解如何应对高温环境,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报告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报告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报告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和监测,以评估环境质量和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综合评估某地区水体、大气和土壤的环境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实验方法1. 水体监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某地区的河流作为水体监测对象。

首先,我们使用自动水质采样器对不同位置的水样进行采集,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

然后,将采集到的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指标的测定。

2. 大气监测为了评估大气质量,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空气质量监测仪。

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我们测量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含量。

同时,还进行了气象参数的测量,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3. 土壤监测土壤是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对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某地区的耕地进行土壤监测。

首先,我们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干湿重的测定。

然后,通过土壤分析仪器对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进行测定。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体监测结果通过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河流的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pH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范围,溶解氧含量较低,氨氮、总磷和总氮的浓度也超过了相应的限值。

这表明该水体受到了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2. 大气监测结果通过对大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量,我们发现某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

颗粒物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也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的,需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3. 土壤监测结果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土壤质量整体较好,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高。

然而,部分土壤样品中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引起的。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实验报告

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实验报告

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2.掌握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安全操作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实验仪器与材料:1.计算机2.实验室室内环境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确保实验室室内环境干燥,避免水或其他液体溅到仪器上。

b.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c.清理工作区,确保无杂物存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设备操作安全a.合理使用设备: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或相关指南,正确使用设备。

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b.防止设备损坏:避免碰撞、摔落或其他非正常情况对设备进行保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c.定期维护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3.环境操作安全a.遵守实验室环境安全规定:按照实验室的相关规定,正确选择使用消防器材、防爆器材等,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b.正确管理化学品:遵守化学品管理规定,正确储存、分装和使用化学品,防止化学品泄漏或其他危险情况的发生。

c.防止实验室室内环境污染: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避免实验废液、废气等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措施,确保了实验室内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生任何设备故障或环境事故,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设备和环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实验结论: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是实验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设备与环境安全操作。

环境的探究实验报告

环境的探究实验报告

环境的探究实验报告引言环境是指生物体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对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环境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 探究不同环境下生物体的适应性;3. 分析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的环境进行探究:水域、森林和城市。

在每个环境中,我们观察了生物体的种类、数量、分布、繁殖状况等。

实验过程1. 水域环境:我们选择了一片湖泊进行观察。

在湖泊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水生植物,如水藻、荷叶等,还有各种鱼类、蛙类等水生动物。

它们都适应了水中的环境条件,有的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有的则在水中取食。

我们还注意到湖泊中的水质相对较好,水色清澈,生物种类丰富。

2. 森林环境:我们选择了一片森林进行观察。

在森林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树木,有橡树、松树、槐树等。

树木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和栖息地。

我们还发现了许多野生动物,如松鼠、麋鹿、野猪等。

它们都生活在树木和森林的环境中,依靠各自的方式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3. 城市环境:我们选择了一个繁忙的城市进行观察。

在城市中,大多数绿地被建筑物所取代,许多污染源也存在。

然而,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生物,如麻雀、老鼠等。

它们往往依赖于垃圾桶和建筑物的缝隙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环境的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很大。

水域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和养分供应,适合水生生物生存。

森林环境提供了茂密的植被和遮蔽,适合树木和陆生动物。

而城市环境则对许多生物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2. 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水生生物可以通过鳃呼吸和游泳来适应水中的环境。

树木通过根系和树干来适应土壤和空气中的条件。

城市中的生物则通过适应垃圾和建筑物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来生存。

3. 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实验一-实验环境的使用

实验一-实验环境的使用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报告图12、创建完毕后 OS Lab 会自动打开这个新建的项目。

在“项目管理器”窗口中,树的根节点表示项目,可以看到项目的名称是“console”,各个子节点是项目包含的文件夹或者文件。

此项目的源代码主要包含一个头文件“console.h”和一个C语言源文件“console.c”,如图2所示。

图22.2 生成项目在“生成”菜单中选择“生成项目”。

在项目的生成过程中,“输出”窗口会实时显示生成的进度和结果。

如果源代码中不包含语法错误,会在最后提示生成成功,如图3所示。

图32.3 执行项目在OS Lab中选择“调试”菜单中的“开始执行(不调试)”,就可以执行此控制台应用程序。

启动执行后会弹出一个Windows控制台窗口,显示控制台应用程序输出的内容。

按任意键即可关闭此控制台窗口,结果如图4。

图42.4 调试项目1、调试功能之前,对例子程序进行必要的修改,步骤如下:(1)右键点击“项目管理器”窗口中的“源文件”文件夹节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中的“添加新文件”。

(2)在弹出的“添加新文件”对话框中选择“C 源文件”模板。

(3)在“名称”中输入文件名称“func”。

(4)点击“添加”按钮添加并自动打开文件func.c,此时的“项目管理器”窗口如图5所示。

图52、在 func.c 文件中添加函数:int Func (int n){n = n + 1;return n;}3、点击源代码编辑器上方的console.c标签,切换到console.c文件。

将 main 函数修改为: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int Func (int n); // 声明Func函数int n = 0;n = Func(10);printf ("Hello World!\n");return 0;}4、代码修改完毕后按F7(“生成项目”功能的快捷键)。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环境科学中的某一特定问题,通过实验数据的收
集和分析,揭示该问题的本质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所需的各种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以及样品等。

2.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1. 进行环境科学实验的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实验操作
等环节。

2. 实验结果的数据记录:详细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和观察
结果,并进行图表的展示。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
能的解释和结论,探讨实验结果对环境科学领域的意义和启示。

四、实验结论与展望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对环境科学问题的结论,并展望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本次环境科学实验报告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和分析,在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能够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环境部署实验报告

环境部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完整的环境部署平台,学习并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网络配置、服务器软件安装与配置、数据库部署等技能,提高对实际工作环境中服务器部署和管理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CentOS 7.62. 软件环境:Nginx、MySQL、PHP、Git3. 硬件环境:2台虚拟机,一台作为服务器,一台作为客户端三、实验内容1. 网络配置(1)配置服务器IP地址登录服务器,执行以下命令:```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将文件中的ONBOOT设置为yes,并修改IPADDR、NETMASK、GATEWAY等信息。

(2)重启网络服务执行以下命令重启网络服务:```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3)配置客户端IP地址按照相同步骤,为客户端配置IP地址。

2. 服务器软件安装与配置(1)安装Nginx执行以下命令安装Nginx:```yum install -y nginx```(2)启动Nginx服务执行以下命令启动Nginx服务:```systemctl start nginx```(3)设置Nginx开机自启执行以下命令设置Nginx开机自启:```systemctl enable nginx```(4)配置Nginx进入Nginx配置文件目录:```cd /etc/nginx```修改nginx.conf文件,添加如下配置:```server {listen 80;server_name localhost;location / {root /usr/share/nginx/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5)重启Nginx服务执行以下命令重启Nginx服务:```systemctl restart nginx```3. MySQL数据库部署(1)安装MySQL执行以下命令安装MySQL:```yum install -y mysql-community-server ```(2)启动MySQL服务执行以下命令启动MySQL服务:```systemctl start mysqld```(3)设置MySQL开机自启执行以下命令设置MySQL开机自启:```systemctl enable mysqld```(4)设置root密码执行以下命令设置root密码:```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根据提示输入新密码,并确认。

实验报告环境保护(3篇)

实验报告环境保护(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掌握常见的环保技术和方法。

3. 提高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验原理环境保护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本实验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1. 环境污染源调查:了解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和排放方式。

2. 环保技术方法研究:学习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技术。

3. 环保意识培养:提高个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水样、土壤样、空气样、废塑料、废电池等。

2. 实验设备:水质检测仪、土壤检测仪、气体检测仪、焚烧炉、粉碎机、过滤装置等。

四、实验步骤1. 环境污染源调查(1)收集当地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样品。

(2)使用水质检测仪、土壤检测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

(3)分析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排放方式。

2. 环保技术方法研究(1)水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2)固废处理技术:对废塑料、废电池等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等方法,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3. 环保意识培养(1)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3)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环境污染源调查结果(1)水污染:检测结果显示,水样中存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

(2)土壤污染: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样中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

(3)空气污染:检测结果显示,空气样中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2. 环保技术方法研究结果(1)水处理技术:采用生物膜法、活性炭吸附法等,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污染物。

(2)固废处理技术:对废塑料、废电池等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采用催化氧化、燃烧等方法,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环境分析实验报告(3篇)

环境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等生态要素的采样、分析,了解和掌握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有必要对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次实验以我国某典型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等生态要素进行采样、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采样地点:我国某典型地区(2)采样工具:无菌采样瓶、无菌铲子、无菌手套、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皮尺、卷尺等(3)实验试剂: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无菌水、酒精、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土壤pH测定试剂盒等2. 实验方法(1)微生物采样与分析①采样:采用无菌操作,采集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样品。

②分离纯化:将样品进行梯度稀释,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

③鉴定:根据菌落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

(2)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①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随机设置样地,调查样地内草本植物种类、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期等。

②数据分析:运用重要值、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

(3)土壤采样与分析①采样:采用无菌操作,采集土壤样品。

②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分析本次实验共分离纯化出50株微生物,其中细菌30株,真菌20株。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发现其中10株为潜在的四环素抗性菌。

2. 植物群落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0种,其中优势种为某种菊科植物。

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5,表明该地区草本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实验报告环境或设备

实验报告环境或设备

实验报告环境或设备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介绍实验所需的环境或设备,说明其特点和用途。

通过本实验报告,读者可以了解如何设置和配置实验环境,以及对实验所涉及设备的基本了解。

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所涉及的环境和设备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开发软件:Visual Studio Code- 编程语言:Python 3.x- 目标设备:Raspberry Pi 4 Model B- 传感器:DHT11 温湿度传感器- 连接线:杜邦线3. 环境介绍3.1 操作系统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Windows 1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最新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高、易用性强、兼容性好等特点。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Windows 10作为开发和运行环境。

3.2 开发软件本次实验使用的开发软件为Visual Studio Code。

Visual Studio Code是一款轻量级且强大的文本编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它具有代码智能提示、内置终端、调试功能等特点,方便开发者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

3.3 编程语言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Python 3.x。

Python是一种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的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

它具有简洁的语法、丰富的标准库和强大的第三方库支持,非常适合进行快速开发和原型验证。

4. 设备介绍4.1 目标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目标设备是Raspberry Pi 4 Model B。

Raspberry Pi是一款小型的单板计算机,由英国的Raspberry Pi基金会开发。

它具有低功耗、体积小、价格低廉等特点,适合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学习实验。

Raspberry Pi 4 Model B是Raspberry Pi系列的最新一代产品,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更多的扩展接口。

它采用了64位的ARM架构处理器,内置2GB/4GB/8GB的内存,支持最新的无线网络和蓝牙技术,可通过HDMI输出高清视频信号。

环境仿真实验报告(3篇)

环境仿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仿真软件对某一特定环境进行模拟,了解该环境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1. 环境选择: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或人工环境,如森林、湖泊、农田等。

2. 仿真软件:选用合适的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等。

3. 环境参数:收集并整理该环境的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参数。

4. 模拟实验:根据收集到的环境参数,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验步骤1. 环境参数收集: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等途径收集实验所需的环境参数。

2. 仿真软件安装与设置:下载并安装仿真软件,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相关参数。

3. 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 气候模拟:设置温度、湿度、风速等气候参数,观察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b. 地形模拟:设置地形坡度、起伏等参数,分析地形对植被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c. 植被模拟:设置植被类型、生长周期、生物量等参数,研究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d. 土壤模拟:设置土壤类型、养分含量、水分等参数,探讨土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数据分析:对模拟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图表展示、统计分析等。

5. 结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和湿度对植被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生长旺盛,生物多样性丰富;反之,植被生长缓慢,生物多样性降低。

2. 地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地形起伏对植被分布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植被分布均匀,生物多样性较高;而在陡峭地形上,植被分布不均,生物多样性较低。

3.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模拟实验发现,植被对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等环境因素有显著影响。

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3篇)

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开发环境搭建实验目的:1. 掌握开发环境的搭建流程。

2. 熟悉常用的开发工具和版本控制工具。

3. 提高软件开发的实践能力。

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实验地点:个人电脑实验器材: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Java3. 开发工具:Eclipse IDE4. 版本控制工具:Git实验内容:1. 开发环境的搭建2. 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3. 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实验步骤:一、开发环境的搭建1. 安装Java开发工具包(JDK)(1)下载JDK安装包:进入Oracle官网,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系统的JDK版本进行下载。

(2)安装JDK:双击下载的安装包,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3)配置环境变量:在系统属性中,点击“环境变量”按钮,在“系统变量”中,找到“Path”变量,点击“编辑”,在变量值中添加JDK安装路径下的bin目录,如C:\Program Files\Java\jdk1.8.0_241\bin。

2. 安装Eclipse IDE(1)下载Eclipse安装包:进入Eclipse官网,选择适合自己的Eclipse版本进行下载。

(2)安装Eclipse:双击下载的安装包,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3. 安装Git(1)下载Git安装包:进入Git官网,选择适合自己的Git版本进行下载。

(2)安装Git:双击下载的安装包,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3)配置Git:打开Git Bash,执行以下命令:```$ git config --global "你的名字"$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你的邮箱"```二、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1. 打开Eclipse IDE,创建一个新的Java项目。

2. 在项目中创建一个新的Java类,命名为“HelloWorld”。

3. 编写以下代码:```javapublic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4. 运行程序,查看输出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环境的使用
一.实验概述
1.实验名称:实验环境的使用
2.实验目的:
1)熟悉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 Lab的基本使用方法;
2)练习编译、调试EOS操作系统内核以及EOS应用程序。

3.实验类型:验证
4.实验内容:
1)准备实验,启动OS Lab;
2)学习OS Lab的基本使用方法;
3)EOS内核项目的生成和调试;
4)EOS应用程序项目的生成和调试;
5)退出OS Lab;
6)保存EOS内核项目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编译器:Tevalaton OS Lab
语言:C++
三.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
1)启动OS Lab,在启动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学号、姓名;
2)学习OS Lab的基本使用方法,使用OS Lab编写一个windows控制应用台应用程序,熟悉OS Lab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新建项目、生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项目,并选择项目模板“控制台应用程序”。

3)点击F5生成项目,并对结果中的问题进行修改。

如果源代码中存在语法错误,“输出”窗口会输出相应的错误信息(包括错误所在文件的路径,错误在文件中的位置,以及错误原因),并在最后提示生成失败。

此时在“输出”窗口中双击错误信息所在的行,OS Lab 会使用源代码编辑器打开错误所在的文件,并自动定位到错误对应的代码行。

可以在源代码文件中故意输入一些错误的代码(例如删除一个代码行结尾的分号),然后再次生成项目,然后在“输出”窗口中双击错误信息来定位存在错误的代码行,将代码修改正确后再生成项目。

4)执行项目,在OS Lab 中选择“调试”菜单中的“开始执行(不调试)”,可以执行刚刚生成的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

启动执行后会弹出一个Windows 控制台窗口,显示控制台应用程序输出的内容。

按任意键即可关闭此Windows 控制台窗口。

5)调试项目,点击“项目管理器”窗口中的“源文件”文件夹节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中的“添加新文件”,文件中的函数如下所示。

int test1(int n){
n++;
return n;}
6)将主函数进行修改。

7)使用断点中断执行,在main函数中定义变量n的代码行添加一个断点,在“调试”菜单中选择“启动调试”,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开始执行,随后OS Lab 窗口被自动激活,并且在刚刚添加断点的代码行左侧空白中显示一个黄色箭头,表示程序已经在此行代码处中断执行(也就是说下一个要执行的就是此行代码)。

此时查看控制台应用程序的窗口,可以看到窗口中没有输出n的值。

8)选择逐过程调试,可以看到控制台应用程序窗口,已经打印了n的值,结束调试。

9)再次启动程序,程序依旧会在断点处中断,此时采用逐语句进行调试,可以发现黄色箭头指向了test1中的函数,选择“跳出”,会跳出test1函数,返回到上级函数中继续调试;
10)查看变量的值,将鼠标移动到源代码编辑器中变量n 的名称上,此时会弹出一个窗口显示出变量n 当前的值(由于此时还没有给变量n 赋值,所以是一个随机值)。

在源代码编辑器中变量n 的名称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快速监视”,可以使用“快速监视”对话框查看变量n 的值。

然后,可以点击“关闭”按钮关闭“快速监视”对话框。

11)调用堆栈,启动调试,会在之前设置的断点处中断,选择“调试”菜单“窗口”中的“调用堆栈”,激活“调用堆栈”窗口。

可以看到当前“调用堆栈”窗口中只有一个main 函数(显示的内容还包括了参数值和函数地址)。

采用逐过程调试,直到进入到test1函数,查看“调用堆栈”窗口可以发现在堆栈上有两个函数test1和main。

其中当前正在调试的test1函数在栈顶位置,main 函数在栈底位置。

说明是在main 函数中调用了test1函数。

在“调用堆栈”窗口中双击main 函数所在的行,会有一个绿色箭头指向main 函数所在的行,表示此函数是当前调用堆栈中的活动函数。

同时,会将main 函数所在的源代码文件打开,并也使用一个绿色箭头指向test1函数返回后的位置。

反复双击“调用堆栈”窗口中Func函数和main函数所在的行,查看“监视”窗口中变量n的值,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堆栈帧被激活时,OS Lab 调试器会自动更新“监视”窗口中的数据,显示出对应于当前活动堆栈帧的信息。

结束调试。

12)新建项目,选择项目模板“EOS Kernel”。

13)生成项目,打开C:\eos\debug 文件夹,查看生成的对象文件和目标文件。

找到boot.bin、loader.bin 和kernel.dll 三个二进制文件,这三个文件就是EOS 操作系统在运行时需要的可执行文件。

OS Lab 每次启动运行EOS 操作系统之前,都会将这三个文件写入一个软盘镜像文件中,然后让虚拟机运行这个软盘镜像中的EOS(相当于将写有这三个二进制文件的软盘放入一个物理机的软盘驱动器中,然后按下开机按钮)。

找到libkernel.a 文件,此文件是EOS 内核文件kernel.dll 对应的导入库文件。

14)在“项目管理器”窗口的文件夹中找到start.c文件节点,双击此文件节点使用源代码编辑器打开start.c文件。

在start.c 文件中KiSystemStartup函数的“KiInitializePic();”语句所在行添加一个断点,继续调试,熟悉各种调试功能的使用方法。

15)查看软盘镜像文件的内容,在“项目管理器”窗口中双击软盘镜像文件Floppy.img,就会使用FloppyImageEditor 工具打开此文件。

在FloppyImageEditor 工具的文件列表中可以找到loader.bin 文件和kernel.dll 文件,这两个文件都是在启动调
试时被写入软盘镜像文件的(可以查看这两个文件的修改日期)。

boot.bin 文件在启动调试时被写入了软盘镜像的引导扇区中,不受软盘文件系统的管理,所以在文件列表中找不到此文件。

关闭FloppyImageEditor工具。

16)点击OS Lab 工具栏上的“项目配置”下拉列表,选择下拉列表中的“Release”
项目配置,“Release”项目配置被设置为新的活动项目配置,生成项目。

17)SDK 文件夹中提供了开发EOS 应用程序需要的所有文件。

打开SDK 文件夹中的bin 文件夹,可以看到有两个名称分别为debug 和release 的文件夹。

debug 文件夹是在使用debug 配置生成项目时生成的,其中存放了调试版本的EOS 二进制文件。

release 文件夹是在使用release 配置生成项目时生成的,其中存放了发布版本的EOS 二进制文件(不包含调试信息)。

分别打开这两个文件夹查看其中包含的文件。

18)新建EOS应用程序项目,生成项目,打开C:\eosapp\debug 文件夹,查看生成的对象文件和目标文件。

其中的EOSApp.exe 就是EOS 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

OS Lab 每次启动执行EOS 应用程序时,都会将EOS 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写入软盘镜像,并且会将SDK 文件夹中对应配置(Debug 或Release)的二进制文件写入软盘镜像,然后让虚拟机运行软盘镜像中的EOS,待EOS 启动后再自动执行EOS 应用程序。

19)调试项目,启动调试,。

OS Lab 会弹出一个调试异常对话框,选择“是”调试异常,EOS 应用程序会中断执行,黄色箭头指向下一个要执行的代码行,在EOSApp.c 的printf("Hello world!\n"); 代码行添加一个断点,继续调试,查看虚拟机窗口,EOS应用程序执行完毕。

20)将EOSApp文件重命名为MyApp,在“调试”菜单中“删除所有断点”,忽略异常,激活虚拟机窗口,可以到自动执行的可执行文件的名称为MyApp.exe。

21)退出OS Lab,在关闭时会弹出一个保存数据的对话框,核对学号和姓名后点击“保存”,OS Lab关闭。

四.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为初步了解实验平台的使用,通过一步步的操作,加深了在操作系统上对程序创建、调试程序的掌握,但对OS的相关知识还不是很了解。

在让输出框显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引入合适的标准库,编写代码时产生错误,最后通过添加#include<stdlib.h>完成对输出框的暂停显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