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菌药物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
倒1 :患者 ,男 ,5岁 。发热伴 咳嗽 1天。上 午就 诊时 以 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口服 乙酰螺旋霉 素片 0 1 ,3次 ,板 兰 .g
根冲剂 5 ,3次 ,冲服。只用 2次热未退 ,下午 再次就 诊 , g 改用 青霉素 8 0万 u肌注 1次。晚上 l 0时许仍 未见 好转 ,即 用头孢唑 啉 加入 5 %葡萄糖溶。其中头孢 氮苄胶囊用去近 5 0 0 0粒。
倒2 :患者 .女 ,3岁。发 热 ,咳 嗽 2天 。查 体 :体 温
( 肛)3 .V ,面色苍 白,鼻翼扇 动 ,右肺呼吸 运动减 弱 ,叩 97
诊浊音 ,可闻及 管状呼 吸音 ,语音传 导增 强。胸部 x线检查 示 大叶性肺炎。因系夜 间急诊 ,为避免青霉素皮试而以庆大霉 素 6万 u加入 5 %葡 萄糖氰 化钠溶液 中静滴 ,门诊治疗 3天 , 未见好转而收住人院。人院后用青霉紊 20万 u加入 0 9 4 . %氰 化钠溶液 中静滴 ,当天热退 ,3天后基本治 愈。治疗感染性疾 病应选择对病原 体有 高度敏感性的药物 ,细菌学诊断和药物敏
3 1 1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及首选药物不 合理 ..
倒1 :患者 ,男 ,2 8岁。晨寒 ,发热 ,鼻 塞流涕 伴轻咳 1
天 。查体 :体温 3 .℃ ,咽充血 ,心肺 听 诊无 异常 。白细胞 85 数量正常。诊断 :上 呼吸道感 染。配以速效伤风胶 囊 、头孢氮 苄胶囊 、板兰根 冲剂 。一些 病毒感染性 疾病 ,如流行性感 冒、 上呼吸道感染等 在无合并细菌感染 证据 的情况下 ,抗菌药物几
种的有 5 7 03张 ,用 3种 的有 3 2 ,用 4 的有 1 5张,用 4 6张 种 1
种以上抗 菌药的有 1 2张。住院病 历 1 3 份 ,全部用过抗菌药 00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查体无明 显异常,血常规、血氧饱和度、 心电图、胸部 CT 均提示未见 明显异常,给予吸氧、雾化平 喘,过程中全身出现红色斑状 皮疹、异常瘙痒,以急性荨麻 疹进行治疗
抗敏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胸闷 加重、呼吸困难,立即进行心 电监测,2L/min 吸氧、协助半 坐卧位,保持呼吸顺畅,同时 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 抗炎 抗免疫,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 液0.25g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 张支气管
或顺铂等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肾毒性: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并可通过
细胞膜吞饮作用使药物大量蓄积在肾皮质,故可引起肾毒性。
2
轻则引起肾小管肿胀,重则产生肾小管急性坏死,但一般不损
伤肾小球。
神经肌肉阻断:最常见于大剂量腹膜内或胸膜内应用后,也偶见于肌内或
3
静脉注射后。其原因可能是药物与Ca2+络合,使体液内的Ca2+含量降
三、喹诺酮类: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01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
风险增加
02 重症肌无力加重
03 影响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控制水平
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
品可能导致死亡或需要辅助呼吸
莫西沙星的风险最高
04 光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手、颜面及其他暴露于 光下的皮肤出现红肿,伴瘙痒或灼热 感,严重者出现皮肤脱落。在使用喹 诺酮类药物时,应避免接触日光及紫 外光,可使用防晒霜、穿戴遮光衣物 预防。
02 / 结晶尿
治疗中如发现结晶尿或血尿时即可给予碳酸氢钠及饮用大量 水,直至结晶尿和血尿消失。应用疗程长,剂量大时宜同服碳 酸氢钠并多饮水,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
九、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01 / 伪膜性肠炎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耐药性增加的现象。
因此,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
本文将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希望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我院儿科门诊的记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约占总使用药物的三分之一。
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呋辛和青霉素V钾。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药物,而且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敏感性检测。
总体来看,我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相应水平,且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二、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分析1. 对细菌感染的误诊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不了解,往往会将症状简单的归结为细菌感染。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喉炎等,这些疾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株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剧医疗卫生领域的耐药性问题。
2. 按照经验治疗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医生会凭借经验或者惯用的方法来选择抗菌药物。
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 抗菌药物自行购买一些家长为了便捷或者觉得便宜,在没有医生建议或者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因为很多抗菌药物都是属于处方药,对患者需求量与用量的掌握度也很难掌握,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1.临床医生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应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种疾病和疾病的识别能力。
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及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执行用药指导,出示处方,进行要求的敏感变异性检测等。
2. 加强宣传增强患者对细菌感染和抗菌药拥堵的认识。
告诉患者抗菌药物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案例分析
1氨苄青霉素:给药方案不当病例】患者,男,42岁,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处方给予0.9%生理盐水500mL氨苄青霉素6.0g 静滴,每天1 次。
【用药分析】氨苄青霉素半衰期短,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一天一次给药根本无法满足抗菌要求,反而易引起耐药菌产生。
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使其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勺时间,或者一个给药间隔期内超过MIC时间必须大于40%~50%方可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氨苄青霉素无抗菌后效应(PAE,其用药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必每次大剂量给药。
当血药浓度达到MIC4~5倍时,再增大药物剂量,抗菌效力并不增加,反而增大其毒副作用。
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日剂量分3~4次给药。
宜采用0.9%氨化钠100 mL,氨苄青霉素2.0g静滴,每天3次。
2喹诺酮:溶媒选择不当病例】患者,男,20岁,泌尿系感染。
处方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L依诺沙星0.2g 静滴,每天2次。
用药分析】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注射剂具酸碱两性,为大分子物质,用生理盐水等含氯离子的强电解质溶液等稀释,因为与氯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宜合用。
宜用5%或10%葡萄糖100mL稀释后溶解,缓慢滴注60分钟以上,滴完后继接其他含氯离子溶液。
输液前顺用葡萄糖注射液冲洗,以免输液管内余液析出沉淀。
3配伍不当须提防病例】患者,女,46岁,肺部感染、荨麻疹。
处方给予0.9%氯化钠100mL头抱曲松2.0g静滴,每天1次;10%葡萄糖100mL葡萄糖酸钙20mL静滴,每天1 次。
用药分析】头抱曲松不能与含钙注射液配伍。
头抱曲松钠不能与含钙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这是因为头抱曲松钠为阴离子,极易与阳离子钙形成不溶性沉淀,属化学配伍禁忌。
且由于头抱曲松具有良好通透性,在肝、胆、脑、肾组织中浓度高,使头抱曲松钙沉积于上述重要器官引起结石、血栓栓塞形成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28例分析
2 2 ADR与 给 药 途 径 、剂 型 情 况 .
静 脉滴 注 2 9例 0
心收集 的抗菌药物所致的 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
如下:
(i7 , 9 .%) 涉及 3 4个品种 的药物 ;口服给药 l 例( .%) 8 79 , 涉及 5个 品种 的药物 ;外用给药 1 0 4 ,涉及 1个品 例( .%)
减 少 或避 免 A DR 的 发 生 。
不合理的现象 , 无指征的滥 用、重复用药 、超剂量超疗程 如
用药及不合理 的联合用药 ,导致不 良反应增加 , 加上新的抗
菌 药 物不 断上 市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新 的 不 良反应 。结 果 分 析 显 示 , 物 的不 合 理 使 用是 引起 A 药 DR 的 重要 原 因 ,占 2 .%, 02 其 中 术 后 预 防 感 染 用 药 时 间 过 长 、药 物 静 脉 滴 注 速 度 过 快 、 药 物 浓度 过 高 、剂 量 应 用 过 大 、无 指 征 用 药 、用 药 次 数 不 当
A DR 出现 ;药 物 静 脉 滴 注 速 度 过快 8例 ;药 物 浓度 过 高 4
的因果关系分析评价标准 , 患者性 别、年龄及 引起 A 对 DR 的抗菌药物种类 、给药途径 、合理用药 、AD R类型和临床 表 现进行综合评价 。 2 结果 2 1 ADR与年龄、性别分布情 况 . 2 8例 AD 2 R报告 中,
例数【 ( ] 例 %)
临 床 表 现
2 1年 7 第 1 卷第 7 00 月 7 期
系 统损 伤 、心 血 管 系 统 损 伤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损 伤 、呼 吸 系 统 损 伤 、过 敏 反 应 及 其 他 。 2. ADR 因 果 关 系 评 定 及 转 归 依 照 《 品 不 良反 应 报 6 药 告 和监 测 管 理 办 法 》 中的 因果 关 系 分析 评 价 标 准 ,即 肯 定 、
2012年我院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年我院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1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17例报告中,以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42.7%);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7.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5.2%)。
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医院广大医药护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日常工作,对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既能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又能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保障重大药害事件的及时发现,防止造成更大损失。
通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大众健康和用药安全。
为了解我院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现对我院 2012年上报的11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统计,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adr监测中心上报的117份adr报表,对每一例adr报表按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系统和器官以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3讨论3.1adr与患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本次调查的所有报告当中,男性少,女性多,其比例是1:1.25,但基本平衡,无统计学意义,表明adr发生率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1可知,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的人群,但60岁以上老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占到42.7%,这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用药频次有关。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萎缩退化,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而且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合并用药较普遍,adr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高。
中成西药联合使用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量 , 量 减 少联 合 用药 , 为 A R 的主要 监 测 对象 。 尽 作 D 从表 23看 , 脉 滴 注 占 15例 (9 , 因是 静 脉 滴 注起 、 静 0 8 %)原
理 , 减 少或 避 免 的 A R发生 。 可 D 中成药 及 中 药注 射 剂 的 A R病 务 与研 究 ,0 8,()17 D 2 0 82:5 . 例 中 占 2 (94 %)这 与 中药 注 射 剂 所 含 有 效 成 分 复 杂 , 3例 1. 9 , 药 【] 杰 , 2高英 王金 萍 . 院 14例 药 品不 良反 应 报告 分 析 f. 我 2 J 承德 医 ]
免 中 药制 剂 A R的 发生 。 D A R 可累 计 全 身各 器 官 系 统 , 中多 为 皮 肤及 附件 的损 害 D 其
临床 药学 杂志 ,0 1 03: 1 13 2 1, ( 1 — 7 . 2 )7
门急诊不合格处方的调查分析
贺彩 芬 王 英 ” 常保 生
摘 要 : 目的 : 了解 门急 诊 处 方的合 格 性 及合 理 用 药情 况 。 方法 : 抽 取 医 院 门急诊 不 合格 处 方 15 张 , 抗 茵 药物 的使 用 , 物 随机 60 对 药 的联 合 应 用 、 方 书写 、 法 用量 及不 合 理 用 药情 况 进 行调 查分 析 。 结果 : 处 用 门急诊 不合 格 处 方存 在 抗 茵 药物 使 用 不 当 , 处方 书 写 不 规 范 , 合 用 药品 种 多, 法 用量 不合 格 , 方 费 用 高等 情 况 。结 论 : 联 用 处 随着 对 医 院处 方 的逐 月检 查 , 现 问题 及 时得 到 改进 , 强 了 发 增
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抗菌药 物 联 合 用药 情 况 : 统 计 的 在 摘 要 目的: 讨儿科 门诊抗 菌药物应 探 17 7 8张处 方 中 , 一使 用 抗 菌药 物 的 处 单 方 有 19 张 ,占 抗 菌 药 物 处 方 的 11 9.3 ; 9 8 % 二联用药处方 2张 , 占抗菌药 物 处方 的 0 1 % , .7 为头孢 呋辛 与氨苄 西林 、 复方磺胺 甲嚼 唑与交沙霉素联合使 用 , 与
⑤给药时间不合理 。青霉 素 、 头孢菌素 及 B一内酰胺 类抗 菌 药物 属 时 问依 赖 型抗 生素, 杀菌效果 主要取 决于其血药浓度超 过 最 低 抑 菌 浓 度 的 时 间 。 由于 B 一内 酰 胺类抗菌药物 半衰期较短 , 使用原则上应 采用 少量 多次 , 3~4个 半 哀期 给 药 1 即
药 物 主要 为 二 线 , 用 率 高 达 8 % 以上 。 使 0
资 料 与 方 法
惯, 有针 对 性 地应 用 一 些 高效 低 毒 的 药
物, 比如 头孢 菌 素类 药物 , 是 因为头孢 这 菌素类 药物 抗菌谱 广 、 临床 疗效 高 、 性 毒
按季度每月随机抽取我 院 2 0 09年度
药仅 占 0 1 % , . 7 没有三联 用药 , 循 了可 遵 用 1种药物治疗就不用 2种药 物的原则 , 既 减 少 药 物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 减 轻 患 者 又 的经济负担 ; 有将近 1 3的上呼吸道感 但 /
染 处 方 使 用 _抗 菌 药 物 +抗 病 毒 药 物 治 『
1是 高 。 科 诊 者 诊 %偏 的儿 门 患 就
3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 专业组 抗 菌药物 儿科 临床 合理 应用 指 导 意_ J_ 见[]儿科药学杂志 20 ,1 6 :2 0 5 1 ( )4
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孔桂荣谢雪虎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 )监测的不断深入,我院ADR 的监测工作正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
按照国家药监局要求,每月月底前按时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报告本月发生ADR 事件。
本文对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收集的118例ADR 报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我院ADR 发生的特点和报告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ADR 监测的工作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资料来源: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ADR 报告共118例。
1.2方法:抽取2013年第一季度上报的报告,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2.1ADR 在不同年龄、性别的分布:在118例ADR 报告中,男性患者72例,占61%,女性患者46例,占39%。
男性略高于女性(1.56∶1)。
在各年龄患者分布情况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年龄为85岁,结果见表1。
2.2ADR 涉及的药品种类: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的药品分类方法,对118例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所有药物中以抗生素类药物病例报告居多,占总报告数的31.4%,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占总报告数的16.1%。
抗生素中,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分别占54.0%,18.9%,结果见表2,3。
2.3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在118例ADR 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6.4%,该给药途径是引发ADR 的主要给药方式,见表4。
2.4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变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ADR 术语器官分类代码进行分类,将118例ADR 按其累计系统或器官及其临床表现分类,结果见表5。
2.5ADR 的类型:118例报告中,一般的ADR 报告较多,115例约占97.5%,新的ADR 报告共2例,严重的ADR 报告1例。
关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
关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关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第1篇: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症状的回顾性分析从儿童的生理特征上看,儿童的免疫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儿童的免疫力比成人相对也要差一些,免疫系统的作者单位:276100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发育不完全,很可能出现病菌感染的情况。
针对于儿童出现疾病而用药物治疗的情况,儿童的年龄、体质等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1]。
据相关资料显示[2],在我国的儿童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占儿童用药总比的12.9%,因此针对这样的高比例,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对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症状做了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中,男172例,女154例,其中儿童年龄 30d的有68例,1~3岁的138例,4~6岁的有73例,7~14岁的儿童有47例。
1.2方法对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症状做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有对儿童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对于儿童反应的大多数表现以及对这些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2结果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从中可以总结出,对于儿童普通疾病的发生采取的给药措施以静脉注射为主,静脉注射占总给药途径的70.9%,在儿童用药的类型选择上,其中对儿童的用药以抗菌类的药物为主,其抗菌类药物占总给药的49.3%,而儿童对用药的不良反应大多表现在皮肤上,其比例占42.6%。
本院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用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对儿童治疗的有218例,占66.9%,而使用药物口服的儿童病患有44例子,占总体的13.7%,其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直肠用药、外用药等方式占18.3%,由此可见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是对儿童用药的最主要方式。
从本院的抗生素用药调查显示,对于326例的儿童用药情况,我院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为100%,其中主要运用的抗生素药物为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针对于儿童的细菌感染的疾病中,本院主要运用青霉素对其治疗。
药剂科儿科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专题报告
药剂科儿科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专题报告病例1:女,3岁,以流涎、进食差4天为主诉,门诊诊断:口腔溃疡。
处方:VB2片,一次5mg,日三次,口服;VC丸,一次0.1,日三次口服。
病例2:男,5岁,体重:20KG,以发热、咳嗽5天,加重伴喘息2天为主诉,查: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湿罗音,心腹正常。
MP-AB 1: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哮喘?处方:5%GS100ML+氨茶碱100mg,20滴/分静点,5%GS200ML+红霉素0.3,30滴/分静点。
分析:病例1:女,3岁,以流涎、进食差4天为主诉,门诊诊断:口腔溃疡。
处方:VB2片,一次5mg,日三次,口服;VC丸,一次0.1,日三次口服。
VC在碱性中易被氧化,维生素B2具有生物碱作用,两者合用时B2可加速Vc的氧化而失效。
Vc还原性可使B2效能减低(药物效价拮抗)维生素B2片3mg 一日三次口服。
病例2:男,5岁,体重:20KG,以发热、咳嗽5天,加重伴喘息2天为主诉,查: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湿罗音,心腹正常。
MP-AB 1:320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哮喘?处方:5%GS100ML+氨茶碱100mg,20滴/分静点,5%GS200ML+红霉素0.3,30滴/分静点。
不合理:1.红霉素可抑制茶碱代谢清除,提高茶碱血浓度,造成氨茶碱中毒。
二者少合用或减量应用(药物合用毒性增强)2.红霉素粉针剂静点,最稳定的pH为6.0~8.0,当<4.0或>8.0时很快失活减效,5%葡萄糖液pH为3.2~5.5。
如用5%葡萄糖配液,静点2 h后效价残存率为69.92%,4 h为48.83%,故应用生理盐水取代葡萄糖,或在葡萄糖内加入5%NB。
(溶媒选择不合理)正确:5%GS200ML+红霉素0.2+5%NB0.3ML,或0.9NS200ML+红霉素0.2,30滴/分静点。
5%GS100ML+氨茶碱100mg,20滴/分静点或停止用,用VEN0.2ML+0.9NS雾化病例:男,5岁,体重:20KG,以发热、咳嗽5天为主诉。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儿科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虽然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是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理学分析进行探讨。
一、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阿奇霉素会破坏肠道中正常的菌群,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呼吸急促等。
3. 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导致肝功能障碍,表现为黄疸、肝酶升高等。
4. 心血管反应: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心血管反应,可引起心律失常等。
5. 神经系统反应:阿奇霉素会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失眠等症状。
6. 其他反应:阿奇霉素还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可能导致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二、药理学分析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主要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阿奇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儿科感染的治疗中。
然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也需要引起重视。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药物无法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同时也会破坏肠道中正常的菌群,导致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此外,阿奇霉素也会对肝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和系统产生影响,引起不良反应的表现。
因此,在应用阿奇霉素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需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表现,如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调整或更换其他的药物治疗。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78例报告分析
异不明显 ; 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 A R的重要途径 , 5 D 有 O例 (4 1 %) A R最常见 的临床表现 为皮肤及其 附件 6. 1 ;D
损害 , 4 有 5例 (7 6 % ) 引发 A R药品以头孢菌素类最多; D 5 .9 ; D A R分级 以轻 中度 为主 。结论 : 临床应 合理应用儿
Ke r s C i r n Ad es r g r a t n; p  ̄; ay i y wo d h l e ; v r e d u e ci Re o An l s d o s
随着人们知 识水 平 的提高 , 对身 体健 康 的重视 , 全 安
用药 日益受 到关 注。儿童 时期是 人类 一个特 殊 的生理 时
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 3 。
应( D ) A R 报告 中给药途径 以静 脉给 药最 多 , 次 为 口服。 其
表 3 A R累及器 官或 系统及临床表现 D
2 4 与 A R发 生 有 关 的 药 品 分 布 . D
7 8例 儿 童 药 物 不 良
(6 6 ) 抗病毒药 7例( .7 ) 其余为免疫增强药和外 1.7 , 89% ,
Anay i f7 s po t fAd e s ug Re ci n n l sso 8 Ca e Re r so v r e Dr a to s i Chid e lr n
WA G Da , N ig og N i ME G Qn hn n
( eat e tfP am c , ab 4 o i lfA I H ri 10 6 , hn ) Dp r n o h r ay H ri 2 2H s t VC, abn 5 0 6 C ia m n pao
科 药物 , 重视 A R的 监 测 及 药 物 咨 询 工 作 , 并 D 以减 少或 避 免 A R 的 发 生 。 D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以下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
1.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某种抗菌药物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2. 肝毒性:一些抗菌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等可能引起肝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3. 肾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4. 血液系统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5. 神经系统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6. 胃肠道反应: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7. 心脏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8. 耳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可能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院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表 1 引起 A R 的药 品种 类 及 构 成 比 D
21 引起 A R的药 品种类及病 例数 药 品种类涉及 抗感染 . D
药 、 药 注 射 剂 、 化 系 统 药 、 血 管系 统 药 、 吸 系 统 药 、 经 系 中 消 心 呼 神 统 药 、 热 镇 痛 药 、 质 激 素 等 。 D 报 告共 涉 及 6 药 品 , 感 解 皮 AR 5种 抗 染药物引起 A R6 D 0例 , 总 例 次 的 5 . %, 既 往 报 道 基 本 一 占 08 4 与 表 2 引 起 A R的 抗 感染 类 药 品种 类 及构 成 比 D
王淑 慧 赵 春 萍
[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 良 反应 ( D ) A R 的发生特 点。方法 对 我院 20 年 1 1 1 3 日全年收集到的 l8 A R报告分别从药 品 07 月 日~ 2月 1 1例 D
种类、 临床表现 、 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 统计 、 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 引发 的 A R为 7 例 ( 1 6 、 D 3 占6 _ %)抗菌药物 引发 的 A R最多见, 8 D 有
6 例 ( 0 4 、 化系 统反应和皮肤及附件损害最 常见 , o 占5 . %)消 8 分别有 4 例和 3 例 ( 4 8 分别 占 3 . %和 3 . %) 78 2 2 O 。结论 临床应重视 A R的监测与报 告, 2 D 减少或避 免 A R发生。 D [ 关键词] 药品不 良反应; 报告分析
0 7 0 鄂 尔多斯 市 中心 医9年 1 月第 1 5卷第 3 总第 18期 C n mpr yMein,e. 0,o 1 o seN . 8 期 5 ot oa dc e c 09V 1 5N . I u o1 e r i D 2 . 3s 5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引言:儿科门诊是医院中就诊人数较多的科室之一,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儿科门诊的用药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需要医务人员特别重视。
我们发现在我院儿科门诊中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儿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
有必要对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
一、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分析1. 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然而在我院的儿科门诊中,我们发现一些医生在诊断出感冒、咳嗽等症状时,往往会过度使用抗生素。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感冒和咳嗽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给患儿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2. 重复开具抗菌药物在一些患儿连续就诊时,我们发现有医生会重复开具抗菌药物,甚至在患儿症状未见好转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开具相同成分的抗菌药物。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患儿家长的金钱,还可能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 用药剂量不合理在一些处方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用药剂量不合理的情况。
有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剂量调整,导致患儿服药过量或者过少,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4. 忽视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在一些处方中,我们还发现了医生忽视患儿的过敏史、禁忌症等情况,继续给患儿开具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风险的药物。
这种行为可能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以上情况表明我院儿科门诊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这不仅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还给患儿带来健康风险。
有必要对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改进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知识培训针对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知识培训。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用药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合理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儿科用药合理性分析
2 国内外的文献分析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MedicalOnli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截至2019年7月收录的文献,贝前列素钠引起间质性肺炎尚未见报道,由此可见,说明书记载的间质性肺炎不良反应未进行公开报道,这也是本案例的价值所在。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贝前列素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所致间质性肺炎不良反应罕见,且药源性间质性肺损害是一种排他性诊断,目前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往往容易误诊或漏诊〔4〕。
3 讨论本例患者1年前服用贝前列素,这次因发热伴咳嗽入院,CT示双肺肺炎,以双侧慢性间质性炎症为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胸部CT肺内病灶明显增多,病情进行性加重,以往每年体检胸部CT只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无间质性肺炎病史。
停用怀疑药品贝前列素钠及实验性加用氟康唑后,患者炎症较前明显吸收,症状好转,但该患者真菌感染证据不足,氢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钙、非那雄胺发病前后照常服用,且这些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均未提及间质性肺炎,也未见相关报道,采用Naranjo′s量表对其关联性进行评分,得分为5分,提示间质性肺炎这一尚未见报道且说明书记载发生率不明(自发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为贝前列素所致。
胡美绘〔5〕等以“间质性肺炎”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994~2013报道的53例药源性间质性肺炎,发现涉及15种药物,发生率较高的是吉非替尼15例、利妥西单抗9例、来氟米特和胺碘酮各8例。
药源性间质性肺炎是指药物引起的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也可波及细支气管、肺泡腔、肺小血管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的一组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有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损害和与剂量无关的变态反应两种情况。
导致肺炎的过敏性变态反应主要是Ⅲ型或Ⅳ型,发病较快,数日或数周发病。
细胞毒反应引起者发病缓慢,常需数月甚至数年〔6〕。
本患者用药1年,间质性肺炎起病较缓慢,细胞毒反应可能性大,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发表时间:2011-12-06T11:05:31.92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李翠兰[导读] 首先,这是由于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首过效应,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口服迅速而强烈。
李翠兰(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23800)【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对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
结果:涉及不良反应药品46种。
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00例(84.7%);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
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10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9-02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数据库检索统计功能,以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和通过2006年~2010年8月国内公开发行的30余种医药学期刊,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利用检索到药品不良反应126例。
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118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药品种类以及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评价。
2结果2.1一般情况: 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62例(52.5%),女性患者56例(47.5%),患者年龄最小的10个月,最大的85岁,年龄以﹥60岁者居多占39.8%,其他为40~59占28%。
详见表1 表1各年龄组病例及构成比表3 抗微生物药品类别及其不良反应病例数和构成比3讨论与分析3.1性别、年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从表1的数据来看,年龄构成比显示,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患者年龄最小为10个月,最大为85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比例较女性高,60岁以上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占39.8% ,18岁以下年龄组占10.2%。
11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11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6T12:30:17.2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伏祥瑞[导读] 目的:分析11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
伏祥瑞临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76700【摘要】目的:分析11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
方法:对11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13例ADR 中,男占61.06%,女占38.94%;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占91.15%;抗菌药物引起的最多,占76.99%,其次是中成药,占10.62%;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76.99%。
结论:儿童ADR多以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导致,应明确用药指证,合理规范用药,以降低ADR发生率。
[关键词]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我国每年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者超过50万人,其中儿童占13.4%。
ADR不仅导致医源性疾病,增加原有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儿童由于肝肾等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的清除速度较慢,且不易掌握准确的用药剂量,因此ADR发生率较高[1]。
分析儿童ADR发生特点,可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本文对某院近年来收治的113例儿童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某院从2017年3月~2020年9月报告的113例资料完整的儿童ADR病例报告,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查看ADR病例报告,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涉及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等信息。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一般情况 113例ADR 中,男69 例( 61.06%) ,女44 例( 38.94%) ,男女比例1. 57∶1。
患儿年龄11 d ~13岁,其中<1岁38例( 33.63%) ,1~3 岁26例( 23.01%),3~7 岁33例( 29.20%),7~14 岁16例( 14.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抗菌药物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统计和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导致的儿童不良反应,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特点。
方法从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儿中筛选出98例患者的ADR报告,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用药种类、原患病种类、临床表现和ADR 类型,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女性患儿比例略高于男性,,发生ADR 患者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所占比例最高,为61.22%,而青霉素类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占总数的27.56%。
呼吸系统类疾病,占患者总数的92.86%。
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类疾病所占比较较少,分别为3.06%和1.02%。
皮肤和附件反应是常见的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占患儿总数的83.67%,临床表现以荨麻疹和皮疹为主;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統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2.24%和4.09%。
结论医生在确定患儿用药前需询问患儿病史,严密观察患儿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若出现不良症状需立即处理,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出现。
标签:儿童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头抱菌素
随着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的出台及药物监测制度的完善,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得到了加强[1]。
儿童由于自身防御功能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疾病感染,故常使用抗菌类药物,间接导致了ADR的增多。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儿中筛选出98例患者的ADR报告,通过统计和分析患儿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的种类、ADR类型、引发ADR抗菌药品的种类,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抗菌类药物以避免儿童ADR。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从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儿中筛选出98例患者的ADR 报告,所有患儿均为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所致。
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用药种类、原患病种类、临床表现和ADR类型,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患儿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在98例ADR报告中,男46例,占总数的46.9%;女51,占总数的52.1%,女性患儿比例略高于男性。
年龄对比中0~2岁占34.7%,3~4岁占24.5%,5~6岁占16.3%,7~10岁占24.5%。
见表1。
2.2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所占比例经对比分析可知,发生ADR患者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所占比例最高,为61.22%,而青霉素类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占总数的27.56%。
关洛西林、头抱匹胺、头抱硫眯、氨曲南依次为ADR发生率较高的前四种药品。
见表2。
2.3原患疾病分布及构成比98例ADR报告患儿中,91例患儿为呼吸系统
类疾病,占患者总数的92.86%。
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类疾病所占比较较少,分别为3.06%和1.02%。
见表3。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皮肤和附件反应是常见的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占患儿总数的8
3.67%,临床表现以荨麻疹和皮疹为主;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2.24%和
4.09%。
见表4。
3讨论
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通常采用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青霉素类(Benzylpenicillin/Penicillin)以及β-内酞胺类抗生素,β-内酞胺类等药物导致的ADR一般以变态反应为主,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过敏性休克[2,3]。
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通常不在儿童中进行。
本文通过对儿童静滴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分析可知:女孩ADR发生率高于男孩,与相关机构报道相似。
本文研究表明,0~2岁的儿童占ADR比例较高,为33.96%。
在抗菌药物因素中,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所占比例为61.22%,而青霉素类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占总数的27.56%。
关洛西林、头抱匹胺、头抱硫眯、氨曲南依次为ADR发生率较高的前四种药品。
皮肤和附件反应是常见的ADR 累及器官和系统,占患儿总数的83.67%,临床表现以荨麻疹和皮疹为主;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2.24%和4.09%,其原因可能为临床上便于识别。
98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或新型ADR,患者出现ADR后作停药处理,不良症状自行消失,未出现严重后果,无死亡病例发生。
虽本组患儿在运用抗菌药物时未出现新型及严重的ADR病例,但其发生率较高,故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医生在确定患儿用药前需询问患儿病史,严密观察患儿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若出现不良症状需立即处理,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出现。
参考文献:
[1]于春玲,成华.161例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7):46-48.
[2]佟德恩.儿童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27-28.
[3]孙晓平,张春兰.785例儿童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32-133.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