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哮病——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西医方面
西 医 对 哮 喘 发 病 的 机 制 不 完 全 清 楚 , 多 数 人 认 为 与 变 态 反应、气道的炎症、气道的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 互作用有关。
诊断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侯突变,饮食不当,情志 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3.先兆症状为鼻痒、喷嚏、咳嗽、胸闷、情绪不宁。 4.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要点 分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发作与缓解期
发 作 期 : 遇 外 邪 、 饮 食 、 情 志 、 劳 倦 诱 发 , 出 现 鼻 痒 , 喷嚏、咳嗽、胸闷、情绪不宁先兆症状;随之喉中哮鸣 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若能将大量粘痰 吐出,痰鸣气憋随之缓解,如常人或感疲乏、纳差。
鉴别诊断
一、中医:与喘证、支饮、肺胀相鉴别
病因
病机
临床特点
哮 宿痰伏肺, 遇 痰阻气道,气道挛 间歇发作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
病 外邪饮食、情 急,肺失肃降,肺 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与
百度文库
志劳倦诱发 气上逆
缓解均迅速。哮重咳轻或不咳
喘 外感六淫,内 邪壅于肺,宣降失 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 证 伤饮食情志, 司;肺不主气,肾 平卧,喉中无哮鸣
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如《金匮要 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 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二.源流——病名
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称为呷嗽,如“…胸膈 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博, 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
4.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首创“哮喘”病名。
二.源流——病因病机
1.《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 咳吐,发则寒热,… 必有伏饮。” 2.清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哮有夙根,遇寒即发, 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3.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沉痼之病, 寒入背腧,内合肺系,宿邪阻气阻痰”
二.源流——病因病机
缓解期:无典型症状,若病久反复发作,可出现肺脾肾 虚损症状。
2.辨寒热虚实
若 因 寒 邪 诱 发 , 素 体 阳 虚 , 痰 从 寒 化 , 属 寒 痰 为 患 , 发 为寒哮,表现为痰稀白,不渴或喜热饮。
若 因 热 邪 诱 发 , 素 体 阳 盛 , 痰 从 热 化 , 属 痰 热 为 患 , 发 为热哮,表现为气粗息促,痰稠咳吐不利,胸中烦热。
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可发为寒包火证;
2.辨寒热虚实
若 外 风 袭 肺 , 或 素 体 阴 血 亏 虚 , 虚 风 内 动 , 或 肝 木 郁 而 化风,引触宿痰,致反复发作,发时喉中痰鸣有声,止 时如常人者,有如风之善行而数变,为风哮;
劳欲、久病 失摄纳
肺 多种慢性肺病 肺脾肾功能失调, 胸部膨满,咳喘上气,烦躁心慌
胀 迁延
痰浊、水饮、瘀血 ,甚则面目紫暗,肢体浮肿,病
互结
程反复难愈
支 受寒饮冷,久 肺不布津,饮邪留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
饮 咳致喘,迁延 伏,支撑胸膈,上 肿。可有痰鸣气喘,但病势时轻
反复伤肺
逆迫肺
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显,咳
5.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6.发作时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合并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7.痰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8.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 增加,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9.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支 气管舒张试验、呼气流量峰值等检查。
2.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 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则。
3、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邪实为哮,固宜祛散,然 亦有体弱质薄之人,及曾经发散,屡用攻劫,转致脉虚形减者, 治当调补之中兼以清肺利气。”
三.范围
相当于现代医学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其它 急性肺部过敏疾病所致的以哮喘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 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喘重于哮鸣
二、西医: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相鉴别
支气管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 咳痰病史,以发作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满布哮鸣音, 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喘息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以咳嗽、咳痰伴 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 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
4.清代,何梦瑶《医碥·喘哮》“哮者……得之食味酸盐太 过,渗透气管,痰入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痰壅即发。”
5.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 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 有声,发为哮病。”
二.源流——治疗
1.《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 “咳而上气,喉中 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哮病
























概述
一.定义
哮病是由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气 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 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 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源流——病名
1.《内经》称之为“喘鸣”,如《素问·阴阳别论》“阴 争于内,阳扰于外,……,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病因病机
一、中医方面
哮 病 的 病 因 是 以 宿 痰 内 伏 于 肺 为 主 , 诱 发 因 素 为 外 感 、 饮食、情志、劳倦,其中以气候变化多见。
哮病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
哮病总的病机为宿痰伏肺,诱因引动,痰随气升,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气上逆。
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肺脾肾功能失调,导 致痰湿内生,伏藏于肺,成为哮病发生的“夙根”。
5.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但为了 与喘证相区别,故又名哮病、哮证。
二.源流——鉴别
1.明代,虞抟《医学正传》: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2.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喘》:喘者,促促气急,喝喝痰声,
张口抬肩,……哮者与喘相类,但不与喘开口出气之多,而有 呀呷之音,…… 3.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哮》:邪散则喘亦止,后不复 发,……若夫哮证,……邪恶伏于里,留于肺俞,故频发频止, 淹缠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