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与寺庙讲解
浅议我国佛教寺庙建筑
式、 形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带有较强的中国文化 筑。 印度佛教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带有“ 塔式” 风格 , 的特 色 。 和西方 宗 教建 筑相 比 , 二 者具 有 明显不 同的文 塔因此成为印度佛教建筑的集 中体现。 因而 , 早期中国 化 意蕴 。 佛教 寺庙 因袭 了印度 佛教 寺 庙建 筑 的这一 特点 ,也 带 有塔 , 并 且往往 将 塔放 在 中心 的位 置 。 魏 晋南 北朝 时期 的佛教寺庙基本上都是以“ 塔” 作为中心建筑的, 例如, “ 寺庙" 的 由来 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寺庙 ,通常指的都是一种 白马寺中心就是一个大型的木塔 ,在其周围建有各种 宗教活动场所 ,但从历史上来看 , “ 寺庙 ”是分解开来 殿 堂等 。 2 . 殿 式寺庙 建 筑 时期 。 的。所谓 “ 寺” , 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 当时普遍把 这 一时 期 主要是 指唐 朝 及其 以后 的朝 代 。随着 佛 官府接待外员的场所称为“ 寺” , 是一种官署名称。 到了 教在 中国的传播 , 佛教文化和建筑逐渐融人中国元素 , 东汉 时 期 , 由于 佛教 引入 我 国 , 当 时把从 印 度来 的佛 教 高 层安 置 的地方 也称 为 “ 寺” , 久 而久 之 , “ 寺” 就 成 为佛 体 现在佛 教 寺庙 的建 筑 上 ,就是 塔 为 中心 的佛 教寺 庙 家寺庙建筑的代名词。 而对于“ 庙” 一词 , 《 说文解字》 中 逐 渐受 到冷 落 ,而殿 式佛 教 寺庙 建筑 逐渐 受 到上 至天 下 至普通 百姓 的认 可 和追捧 。 因此 , 自唐朝 开始 , 佛 给 出 了这样 的解 释 : “ 祭祀 祖先 的地 方 , 即祖庙 。 ” 可见 , 子、 教 寺 庙 建 筑 经 历 了塔 殿 并 存— —殿 为 主 体 的 演 变 过 “ 庙” 最初用来指供奉祖先的神圣之地。随着历史的发 著名的河南少林寺 , 就是佛教殿为主体建筑 展, 具有佛家意蕴的“ 寺” 和具有供奉祖先 、 神灵意味的 程。例如 , “ 庙” 逐 渐结 合在 一起 , 慢慢 演变 成 了寺庙 这 一称谓 。 的寺庙代表 。在少林寺中 , 佛殿就是主体建筑 , 而佛塔 中 国历 史上 第 一座 佛教 寺庙 ,可 以追 溯 至东汉 时 均 被安 置在 少林 寺之外 。 期 。 当时 , 佛 教 开始 传 人我 国 , 也有 印度 的高僧 来我 国 弘 扬佛 法 , 宣 传佛 教 。 摄 摩 腾和 竺法 兰就是 较 早 的两位 三、 中国佛 教寺庙建筑的形制特点 来 我 国宣扬 佛教 的高僧 , 当时 , 两位 高 僧被 安 置在鸿 胪 佛 教寺 庙是 佛 教 中人用 来修 行 、供奉 神 灵和 僧侣 寺内 , 后来 , 官府在雍 门外的街道旁为这两位高僧建立 们休息 、 居住的场所 , 因此 , 不 同的佛教寺庙建筑都带 了专 门的住 所 和宣扬 佛 法 的场 所 。这 就是 我 国历史 上 有一定的文化及地域特点。 考察中国的佛教寺庙建筑 , 著名的白马寺 , 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建筑 。 不 难发 现 ,在我 国境 内 ,基 本存 在 三种类 型 的寺 庙建 筑, 即汉 地佛 教 寺庙 、 藏 地佛 教寺 庙 和汉藏 混 合佛 教寺 二、 中国佛教寺庙建筑 的历史演 变 庙。 每一 类 型的佛 教寺 庙 的建筑形 制都 有不 同 的特点 。 1 . 汉地佛教 寺庙 。 众 所周 知 , 佛教 发 源 于印度 , 我 国的佛 教也 是从 印 度“ 舶来 ” 的, 因此 , 我 国最早 的寺 庙 建 筑 , 较 为 明显 地 所 谓汉 地佛 教 寺庙 , 顾 名思 义 , 就是 以汉 族 为主体 带有外来佛教建筑的色彩 ,后来随着和中国文化的不 聚居地 的佛教寺庙。 汉地佛教寺庙分布范围较广 , 其建 断结合 , 佛教建筑逐渐与 中国文化形成有机融合 。 综合 筑形制呈现以下特点 : ( 1 ) 以中轴线为准 , 寺庙殿堂和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共3篇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共3篇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1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藏传佛教是藏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教义、仪式和建筑,是藏族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寺庙建筑作为藏区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融汇了佛教文化、藏族建筑艺术以及环境特征等多种要素,展示了藏族精神和智慧。
本文将以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为主线,探讨其建筑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一、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精华,也融入了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建筑元素。
与汉传佛教寺庙相比,藏传佛教寺庙建筑更加宏伟壮观,以寺庙封闭、多层次、色彩斑斓、雕刻精美、教义体现为特点。
1.寺庙封闭。
寺庙的建筑布局一般是贯通南北的中轴线,其外部的围墙和门窗布置精密,体现密闭和防御的原则。
寺庙内部则是分为众多清真坐诊大殿、多层金塔、储藏经书的经堂等多个空间。
2. 多层次。
藏传佛教寺庙一般具有多层高低错落的建筑形式,体现出建筑师对宇宙的层次感和精神的升华。
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著名寺庙,建筑高度逐渐递减,“呈金字塔形状”,寓意着宗教精神的层层上升。
3. 色彩斑斓。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常常画有各种颜色的壁画、彩楼和舞台,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寺庙显得更加美丽壮观。
4. 雕刻精美。
寺庙内外都有大量的浮雕、石雕、木雕、铁雕等艺术品,这些雕塑工艺能够清楚地表现出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影响。
二、藏传佛教寺庙建筑文化内涵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它蕴含的内涵包括佛教信仰、艺术审美、建筑构造、民族传统等。
1. 佛教信仰。
建筑师在设计寺庙时,常常根据佛教的教义和信仰原则来规划,例如:寺庙建筑的中轴线通过“佛堂——经堂——藏经楼”等依次布置,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皈依——发愿——悟道”的三个阶段。
2. 艺术审美。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在设计与雕刻时,并不仅仅是图案纹饰的添加,而是在表现佛教禅学思想和精神宇宙的同时,努力营造艺术气氛和审美价值。
寺庙建筑的雕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向世人展现了藏族建筑艺术的卓越技艺。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 “山门”。由于“天下 名山僧占多”,寺院多 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中间 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 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 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 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门殿内的第 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 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 韦驮天尊,面向北。
¡ 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 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南传佛教寺庙
德宏州罕撒 寺
遮勒大金塔 寺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汉藏混合型寺庙
普乐寺
承德普宁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寺庙的整体布局特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 坐北面南,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 向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 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 围绕起来。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 法堂或藏经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 堂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 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香 积厨(厨房)、斋堂、职事堂、荣 堂。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 在中轴线西侧 。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宫殿和佛殿
建筑学家傅熹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十论》所言:神的居
所规格是由皇帝来规定的。例如:屋顶的最高规格庑殿顶,
是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斗拱只许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
可见诸神受到皇帝颇高的礼待,但他们并不能凌驾于皇威之
上,其规格在都城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
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伽蓝七堂
佛拜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唐宋时期的佛教建筑和寺庙文化
唐宋时期的佛教建筑和寺庙文化唐宋时期,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同时,在寺庙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寺庙建筑、佛教教义、艺术装饰和文化生活等方面探讨唐宋时期的佛教建筑和寺庙文化。
一、寺庙建筑在唐宋时期,寺庙建筑和布局依据佛教教义进行规划和设计。
主持建造寺庙的僧侣,根据场地、山势和环境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建造。
唐代的寺庙建筑,形式多为五重塔和大雄宝殿,而宋代则注重寺庙的整体布局和景观效果。
在唐代,佛教寺庙的建筑形式主要是五重塔和大雄宝殿,五重塔多采用寿宝、象牙、砖石等材料,形态奇巧,内部布置为宝塔典型,墙壁上往往有浮雕和绘画,高低错落、色彩鲜艳,散发着强烈的佛教气息。
大雄宝殿则是中岳寺之类的大型名刹中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制严谨,槛步棱角分明,端庄厚重,壁上雕镂着各种天人佛像,栩栩如生,富丽堂皇。
到了宋代,寺庙建筑从单纯的建筑形式上获得了新的创意。
人们发现,自然环境和周边景观对寺庙的建筑布局和造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宋代的寺庙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融合,营造出一种恬静、宁谧的氛围。
同时,宋代寺庙还增加了一些辅助性的建筑,如钟楼、鼓楼、经阁、藏经阁、轩堂等。
这些辅助性建筑的建造不仅能够满足日常寺庙活动的需要,更为寺庙增添了许多韵味和生活气息。
二、佛教教义唐宋时期的佛教教义,对佛教寺庙的建筑和文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主张脱离尘世的束缚,追求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与觉悟。
因此,在寺庙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中,一般都注重表达佛陀的精神教义,反映出一种精神追求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佛教教义对寺庙智慧造像和艺术装饰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唐宋时期,智慧造像和艺术装饰成为寺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造像在寺庙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为它直接表达了佛教修行的重要价值观:菩提心、智慧、慈悲心等等。
在佛教文化中,佛像的形象和创作意义都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这能够破解佛教教义的奥秘,从而更好地感知这种文化境界。
佛教寺庙建筑精品PPT课件
上海豫园戏台
北京四合院
•皖 南
民 居
上海豫园戏台
明清民宅
• 北京颐和园 圆明园 •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扬州个园
北京颐和园
圆明园
苏州园林拙政园
苏州留园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故 宫
北京皇城
明 清 坛 庙
天坛
孔庙
孔庙
•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 也有研究。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 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
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 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
二王庙
关羽
明清民宅
• 北京四合院 皖南民居
• 杭州吴宅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佛光寺大殿•悬空寺国四大石窟到底是什么 ?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云 冈 石 窟
日本寺庙
唐招提寺
神社
日本茶社
中国明清建筑
• 北京 • 故宫 皇城 郭城(三环相套形成)
故宫(紫禁城) 皇城(城市中心偏南) 郭城(接近方形)
普乐寺的佛教建筑导游词
普乐寺的佛教建筑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普乐寺!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佛教文化底蕴的佛教建筑。
普乐寺位于美丽的乌鲁木齐市,是新疆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
它不仅充满了神奇的佛教传统,还展示了中亚文化与汉文化的独特融合之美。
现在,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导游之旅吧!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普乐寺的历史背景。
普乐寺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一直以来,它都是新疆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学问和修行场所。
普乐寺曾经历过多次战争和天灾,但它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进入普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它是整个寺院最重要的建筑物。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也是佛教徒进行礼拜和修行的场所。
大雄宝殿的屋檐上雕刻着精美的佛教故事,彰显了佛教艺术的高超技艺。
在大雄宝殿的正中央,有一尊金身佛像,据说是由佛教高僧亲手塑造而成。
参观者可以在此向佛像献上香火,祈求平安和吉祥。
除了大雄宝殿,普乐寺还有其他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释迦堂和罗汉堂。
释迦堂是普乐寺最早建立的一座佛堂,内部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
佛像造型栩栩如生,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肃穆感。
罗汉堂是普乐寺最大的建筑物之一,内部供奉着五百罗汉的佛像。
每尊佛像的表情和姿态都各具特色,生动地展示了佛教艺术的卓越之处。
此外,普乐寺还有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那就是藏经楼。
藏经楼是普乐寺保存佛经和经书的地方,里面收藏着大量珍贵的佛典。
我们可以在藏经楼中看到精美的手工刻板印刷佛经,这是普乐寺的宝贵文化遗产。
藏经楼内部环境安静祥和,让人感到宁静与清净。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普乐寺的一些主要建筑和景点,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普乐寺在中国佛教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佛教信仰和文化的象征。
无论您是否是佛教徒,来到普乐寺都能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力量。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参观普乐寺的时候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持肃静和敬意。
佛教寺院文化
Company Logo
哼将
Company Logo
哈将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 “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 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 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 摩呼罗迦。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 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 :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 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 不是人的众生。
LOGO
晨钟暮鼓
暮
叩钟偈
(口白) 愿此钟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 一切众生成正觉 唵伽啰帝耶莎婆诃(三遍) 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叩钟) 上祝诸佛菩萨光照乾坤。下资法界众生同入一乘。 (叩钟) 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叩钟)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无东郊,俱瞻尧舜之日。(叩钟) 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 (叩钟) 飞禽走兽,罗网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叩钟) 无边世界,地久天长,远近檀那。增延福寿(叩钟) 三门镇靖,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叩钟) 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叩钟)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叩钟)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叩钟)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叩钟)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叩钟)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叩钟)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叩钟)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叩钟)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叩钟) LOGO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 (叩钟) 南无当山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圣众菩萨。(叩钟)
(1)供一尊佛像
主尊两侧,常有“胁侍
唐代的佛教艺术
唐代的佛教艺术唐代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在唐朝的统治下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一时期,佛教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融合了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代佛教艺术。
本文将从佛教寺庙建筑、佛像雕塑以及佛教壁画三个方面,介绍唐代的佛教艺术。
一、佛教寺庙建筑唐代佛教寺庙建筑以密教为主,大型佛教寺庙多采用了密宗的格局和形式。
著名的寺庙有大唐佛顶山摩崖石窟、法门寺、千佛洞等。
这些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富有东方哲学和文化的独特韵味。
寺庙内的建筑物多为木结构,建筑屋顶采用独特的檐角和斗拱装饰,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同时,佛宫殿、经堂等建筑也成为了唐代佛教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佛像雕塑唐代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像雕塑。
在唐代,佛像雕塑经历了从“净像”到“赞画像”的过程。
净像是指佛像的形象表现得比较抽象和传神,追求佛法的真谛;而赞画像则是根据教义和佛教经典的描写,注重形象的逼真和细腻,通过佛像来传达教义和佛法的内容。
唐代佛像雕塑形态丰富多样,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不同形态的佛像。
佛像造型庄严肃穆,表情和手势具有独特的寓意。
三、佛教壁画唐代佛教壁画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佛教壁画采用壁画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佛教的教义和佛法。
唐代佛教壁画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其艺术风格继承了北魏石窟的传统,但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和技法。
佛教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有佛陀的生平事迹、佛经故事、佛教独特的神话传说等。
壁画的构图严谨,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弘扬了佛教的精神内涵。
总结:唐代的佛教艺术在整体风格上兼具了汉传和印度佛教的特点,具备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佛教寺庙建筑、佛像雕塑以及佛教壁画都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
这些艺术形式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佛教艺术的繁荣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另一方面也与佛教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密切相关。
参观寺庙的知识点总结
参观寺庙的知识点总结
1. 寺庙的历史
寺庙是佛教徒的祭拜场所,通常由寺院和佛寺两部分组成。
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印度,后来传入中国等其他国家。
参观寺庙时,了解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寺庙的意义和价值。
2. 寺庙的结构
不同的寺庙有不同的结构,但通常都包括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和鼓楼等建筑。
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祖的场所,一般是寺庙的主体建筑。
藏经阁是保存佛经和经论的地方,是学习佛教经典的场所。
钟楼和鼓楼是用来敲钟和鸣鼓的,以示香火鼎盛。
3. 寺庙的装饰
寺庙的装饰通常包括壁画、石刻、木雕等。
这些装饰往往都与佛教故事或者经典有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参观寺庙时,可以留意这些装饰,了解它们的背后的意义和历史。
4. 寺庙的活动
在寺庙中,常常会举行一些宗教活动,如念经、诵经、庆典等。
这些活动是佛教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寺庙文化的体现。
参观寺庙时,如果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寺庙文化。
5. 寺庙的僧侣
寺庙中的僧侣是寺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在寺庙中生活、学习和工作。
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修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
6. 寺庙的意义
寺庙在佛教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佛教信徒祭拜的场所,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承地。
寺庙中的建筑、装饰、活动和僧侣都是寺庙文化的体现,了解寺庙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教。
总的来说,参观寺庙是一种学习和体验佛教文化的方式,通过了解寺庙的历史、结构、装饰、活动、僧侣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和秘密。
竹林寺三圣殿介绍
竹林寺三圣殿介绍竹林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它的三圣殿是寺庙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寺庙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
下面将以竹林寺三圣殿为题,介绍其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和影响。
竹林寺三圣殿是竹林寺的核心建筑之一,它由三座殿堂组成,分别是大雄宝殿、地藏殿和观音殿。
这三座殿堂各自承载着不同的佛教信仰和文化内涵。
首先是大雄宝殿,它是竹林寺三圣殿的主殿,也是寺庙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殿内供奉着佛陀的法身,是寺庙的主要礼拜场所。
殿内布置典雅,中央供奉着巨大的佛像,四周摆放着香炉和供品。
大雄宝殿的屋顶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层层檐口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特色。
地藏殿是竹林寺三圣殿中的第二座殿堂,它供奉着地藏菩萨,是信徒祈求子嗣平安的场所。
地藏殿的建筑风格与大雄宝殿相似,但规模较小。
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的塑像,信徒可以在这里烧香祈福,祈求地藏菩萨的庇佑和保佑。
地藏殿的墙壁上挂满了信徒写的祈愿和感谢信,这些信件记录了无数人的心愿和感恩之情,展示了竹林寺在信众心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是观音殿,它供奉着观音菩萨,是竹林寺三圣殿中的第三座殿堂。
观音殿的建筑风格与前两座殿堂相似,但更加精致和庄严。
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塑像,观音菩萨被视为慈悲与智慧的象征,信徒们常常来此祈求保佑和解决困难。
观音殿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香炉和蜡烛,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竹林寺三圣殿作为竹林寺的主要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意义。
寺庙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三圣殿作为寺庙的核心部分,不仅是信仰场所,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年,无数信徒和游客来到这里,感受着宁静与庄严,祈求着平安与幸福。
竹林寺三圣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无锡市乃至整个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竹林寺三圣殿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佛教建筑,它承载着丰富的佛教信仰和文化内涵。
中建史第十二章 寺庙建筑(佛教)
第一节 寺庙建筑概况 第二节 寺 第三节 塔
第一节 寺庙建筑概况
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中国 的传播状况 二、寺庙建筑概况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一、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佛教在 中国的传播状况
1. 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创建时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公元前485)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隋)
⑥花塔
塔身上半部装饰繁复, 用来表现佛教中的 莲花藏世界。
数量不多,造型独具 一格。
⑦ 过街塔和塔门
修建在街道中或大 路上的塔,下有 门洞可以通行。
元朝开始出现。
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塔座(元)
一、塔的渊源和类别
(二)塔的分类
3. 按材料分:
①木塔②砖石塔③砖木混合塔
1. 寺庙建筑庭院构成的自由度较大
城市型寺观、山林型寺观
2. 寺庙建筑往往形成了寺庙区
四大佛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
3. 寺庙建筑是多功能的建筑
美术馆、剧院、市场、旅游建筑
4. 寺庙建筑的寿命很长 5. 寺庙建筑是外来文化的载体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早期佛教建筑保存下来的极少: 砖塔—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 [北魏正光四年(523)] 木构佛殿—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
1. 早期 “依天竺旧状”
——以佛塔为中心
《魏书•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 盛饰佛国,画迹甚妙,为四方式, 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 构之……”
三、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
2. 中国化 “舍宅为寺” ——以佛殿为中心
南北朝:前塔后殿 北魏洛阳永宁寺
少林寺的建筑与寺庙文化之美
少林寺的建筑与寺庙文化之美大家好,欢迎来到少林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少林寺的建筑与寺庙文化之美。
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寺庙的代表之一,不仅是世界佛教文化的重要瑰宝,也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
在接下来的导游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少林寺的建筑风格、寺庙文化传承以及寺内精彩的佛教文化活动。
一、建筑风格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寺内的建筑坚固古朴,充满了古代建筑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少林寺的山门。
山门是寺庙的入口,也是守护寺庙安全的象征。
少林寺的山门建筑规模宏大,以木结构为主,巍峨壮观。
登上山门楼,可以俯瞰整个寺庙的美景。
接下来,我们来到天王殿。
天王殿是少林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其中供奉着殿堂的主宰——释迦牟尼佛。
殿内香烟缭绕,佛陀的金身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天王殿的建筑布局宏大,典雅庄严,融合了中原建筑和印度佛教建筑的元素,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之美。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达摩院。
达摩院是少林寺寺庙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少林武僧们修炼武艺的地方。
院内有独具特色的戒坛,以及一系列的修炼场和休息室。
这里是少林武僧们日夜苦练的地方,也是武术与禅宗相结合的最好体现。
二、寺庙文化传承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禅宗寺庙,承载着丰富的寺庙文化传承。
首先,少林寺以其独特的少林寺功夫而闻名于世。
这种武术形式在佛教圣地中得以发扬光大,弘扬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少林寺功夫注重内外兼修,融合了禅宗的理念与武术的技巧,以拳搏为基础,融入了勇敢、坚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少林寺也是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这里有着悠久的佛学传统,曾孕育出许多杰出的禅宗高僧和文化名家。
寺内的经堂是僧人们诵经修行的地方,香烟弥漫其中,佛经的教诲声萦绕耳畔,让人心生敬畏。
此外,少林寺还承办佛教法会和禅修活动,邀请来自国内外的禅师、高僧、学者进行佛教文化交流和研讨。
这为推广佛教文化、传承寺庙智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佛教文化活动除了寺庙建筑和文化传承,少林寺还举办了多样丰富的佛教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众。
寺庙文化资料
寺庙文化在中国,寺庙是道教和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信仰、智慧、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
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融合了宗教、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元素。
寺庙的建筑特点寺庙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寺庙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最重要的建筑,用来安放佛像和进行法事活动。
寺庙建筑的布局一般都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寺庙的文化内涵寺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寺庙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虔诚、谦逊、宽容等传统美德,学习尊重、感恩、慈悲等价值观念。
寺庙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通过佛教普及智慧、道教弘扬仁义,传递出一种理性平和的思想,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寺庙的文化传承寺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寺庙的活动形式包括法会、经堂、讲经、听经、供养等,这些活动帮助人们增进对文化和信仰的理解,培养心灵,净化心灵。
此外,寺庙还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佛教经典、佛教艺术品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寺庙的社会功能除了宗教和文化功能外,寺庙还承担着社会功能。
寺庙常常成为社区活动的中心,人们在这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文化交流、志愿者服务等。
同时,寺庙还承担着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和帮助。
寺庙文化通过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社会互助等方式,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寺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寺庙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带给人们信仰的力量,传递文化的智慧,担当社会的责任。
希望寺庙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寺庙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寺庙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宗教建筑与寺庙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朝以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而闻名于世,对于宗教建筑和寺庙的兴建和发展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佛教寺庙的建设与发展在宋朝的时期,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佛教寺庙的建设和发展也得到了统治者的广泛支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信仰需求,皇室和豪族纷纷兴建寺庙,这些寺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成为了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
宋代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注重工艺美术和细节处理。
寺庙通常建于高地或山脚下,环境清幽,风景秀丽。
而寺庙的布局则依循佛教教义,中心为佛殿,四周围绕着众多的厢房、僧房和钟楼等建筑。
在佛殿内,往往供奉着重要的佛像,这些佛像制作精美,栩栩如生。
佛殿的建筑采用了多层的屋顶和独特的彩绘装饰,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感觉。
而香客和信徒则可以在寺庙的回廊、钟楼和佛塔等地方进行礼佛和求福。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佛教寺庙多注重教育功能。
豪杰建寺出资不只为供奉神明,同时也是为了修学诵经、士子学问、儒释交流等目的。
所以,一些大型寺庙在建筑布局上还设置了经堂、学堂、讲堂等地方,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二、道教宫观的建筑特色宋朝的道教在当时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道教宫观作为宗教建筑的代表,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的道教宫观建筑,融合了道教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貌。
道教宫观有别于佛教寺庙的庄严和严肃感,更多地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其建筑形式多样,有的宫观建筑仿照宫殿建造,富丽堂皇;有的则仿照山水园林的风格,注重园林景观的营造。
宫观的示意图常以山水图和飞天图为主,代表着道教信仰的天人合一和飞升成仙的愿景。
宫观内部布局灵活多样,广场、殿堂、神龛、地下室等不同区域共同构成了宫观的整体结构。
除此之外,宫观还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并有鱼池、游廊等装饰,以呈现出一种宜人的生活氛围。
三、其他宗教建筑的特点除了佛教和道教之外,宋朝还存在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佛教寺庙设计理念
佛教寺庙设计理念佛教寺庙设计理念是以佛教教义为基础,通过建筑设计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和精神。
寺庙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佛教寺庙的设计理念是以悲、喜、舍、定为核心。
佛教倡导慈悲与智慧,通过设计寺庙空间来表达这种慈悲与智慧。
例如,在寺庙布局中,要有一片宁静的空地供僧众修行,寺庙建筑要有精美的雕塑、壁画等来表达佛教的智慧。
其次,佛教寺庙的设计理念是以禅定为基础。
禅定是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通过禅定可以达到超越一切痛苦的境地。
因此,在寺庙的设计中,要有适合禅修的空间,如僧房、禅堂等。
同时,寺庙建筑要以简约、朴素为主,以营造宁静的环境,让修行者更好地进行禅修。
再次,佛教寺庙的设计理念是以敬畏为基础。
佛教强调敬畏生命、敬畏众生、敬畏佛法,寺庙的设计要体现出这种敬畏之情。
在建筑材料选择上,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
同时,寺庙的建筑要注重空间比例和美学感受,让人在感受佛教的教义和精神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
最后,佛教寺庙的设计理念是以传承为目标。
佛教强调传承佛法,因此,寺庙的设计要注重保护佛教文化遗产,传承佛教的教义和精神。
在寺庙建筑中,要有佛殿、经堂等设施,用于保护佛经和佛像等珍贵的文物。
寺庙也应该开展佛教教育和弘扬佛教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佛教的价值观。
总之,佛教寺庙的设计理念是以佛教教义为基础,通过建筑设计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和精神。
寺庙要以悲、喜、舍、定为核心,注重禅定、敬畏和传承。
寺庙的设计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传承佛教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佛教的价值观。
佛教寺庙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同时也是一种对自然和人类的敬畏和尊重。
明朝的寺庙建筑明式佛教寺庙的独特风格
明朝的寺庙建筑明式佛教寺庙的独特风格明朝的寺庙建筑——明式佛教寺庙的独特风格明式佛教寺庙是明朝时期寺庙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式佛教寺庙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结构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一、寺庙布局明式佛教寺庙的布局通常呈现出严谨的对称结构。
整个寺庙分为外院、中殿和内殿三个部分。
1. 外院:外院是寺庙的入口区域,也是寺庙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外院通常有门楼和山门两个重要的建筑物。
门楼是大门的前述,常常被作为寺庙形象的象征,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山门则位于门楼之后,起到连接外界和内殿的桥梁作用。
2. 中殿:中殿是寺庙的核心部分,通常以佛殿为主。
佛殿是寺庙中最重要的建筑,供奉着佛祖和菩萨的塑像。
佛殿多呈单檐歇山顶或者重檐歇山顶的形式,它的建筑结构独特,具有明代建筑的特色。
3. 内殿:内殿通常是供奉其他神明的地方,如关圣帝君、观音菩萨等。
内殿和中殿之间一般以回廊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
二、建筑特点明式佛教寺庙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屋顶形式和装饰艺术上。
1. 建筑结构:明式佛教寺庙倡导简洁而不失庄严的建筑形式,注重以方正的基础形态和平直的轮廓线展示建筑的宏伟气势。
建筑面阔,高挑而不失稳定感,墙体常采用红色砖石砌筑,给人以庄重的感觉。
2. 屋顶形式:在屋顶的设计上,明式佛教寺庙常采用歇山顶和重檐歇山顶的形式。
歇山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具有坚固稳定、结构简单的特点,而重檐歇山顶则强调建筑的层次感和层次关系。
3. 装饰艺术:明式佛教寺庙在建筑的装饰上注重细节和雕刻。
寺庙的门楼、山门、殿堂等建筑物上常常有精美的浮雕和彩绘,以及石雕和木雕等装饰艺术。
这些装饰物多为佛教题材的图案,如佛陀的传记故事、佛经中的经文等,以表达佛教信仰与教义。
三、文化影响明式佛教寺庙的独特风格和建筑艺术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传承和发展:明式佛教寺庙为后世的寺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重要传承和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PPT课件
3
寺庙的初期发展
南北朝的前期,佛寺建筑基本上 沿袭汉代的格局分布,仍以塔为 中心建造寺院,周围配以附属建 筑。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在统治阶层 中大为盛行。随着统治阶层中大 为盛行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许 多僧徒成为权势者,拥有政治影 响和经济实力。佛寺的数量和规 模大大超过前代。
26
五台山佛教建筑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
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和
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
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
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
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
20
台基
21
建筑物的骨骼部分
22
色彩的装饰
23
雕塑
24
代表性寺庙建筑
25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 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 的红山上,是一座规 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 群。位于西藏拉萨的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寺 庙建筑。始建于唐代 的布达拉宫具有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也 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 的建筑艺术特色。
隋唐继承了北魏的院落式格局, 佛寺布局以数重殿堂沿中轴线由 南向北纵列,中间连以横廊,划 分成几进院落,层层深入。这与 印度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做法有了 很大的不同,至此佛寺汉化已迈 出了一大步 。
5
寺庙的成熟发展
北宋和辽代的寺院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格局 分布。至南宋时,禅宗盛行,禅宗寺院确立 了“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七堂”, 是由七座不同功能的殿堂组成一正两厢的多 进院落,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伽蓝。由于 禅宗寺院的配置最具章法,其他宗派亦步亦 趋,至此,佛寺建筑已完全汉化。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图19 大雄宝殿
图20 释迦摩尼佛
十八罗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 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 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摩尼的弟子。最初为 十六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二、佛教在我国的分化
南传佛教(小乘佛教、 上座部)
显宗(汉传佛教)
佛教
西藏
大乘佛教
密宗 内蒙等
三、汉传佛教寺院的兴起 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
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 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 称。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之一。
图1 白马寺(河南洛阳)
图2 灵隐寺(浙江杭州)
图3 少林寺(河南登封)
图4 寒山寺(江苏苏州)
图5 国清寺(浙江天台)
图6 大明寺(江苏扬州)
图7 栖霞寺(江苏南京)
图8 东林寺(江西九江)
图9 法门寺(陕西扶风)
图10 南普陀寺(福建厦门)
第二部分 正 文
一、寺庙的基本布局
四、中国十大名寺 1、白马寺(河南洛阳); 2、灵隐寺(浙江杭州); 3、少林寺(河南登封); 4、寒山寺(江苏苏州); 5、国清寺 (浙江天台); 6、大明寺(江苏扬州); 7、栖霞寺(江苏南京); 8、东林寺(江西九江); 9、法门寺(山西扶风); 10、南普陀寺(福建厦门)
图11 寺庙布局平面图示例
二、中轴线建筑
1、山门(三门)
山门指寺院正面的楼门。过去的寺院通常为了避开市井尘俗 而建于山林之间,故名“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 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即 “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仅有一门的 也可称为三门。其常盖成殿堂式,也叫“山门殿”、“三门 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金刚力土是手执金刚杵的护法 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 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处是左像张口,以 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零八塔等。
•
塔是Stūpa的音译简称,全译“窣堵波”,意为“高显处” 或“高坟”,原是当地的一种纪念性坟墓的通称。造型简 单一致:覆钵形,上立长柱形标志“刹”。从此,塔与佛 教开始密切联系起来。
桑契大窣堵波
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 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单
层
塔
喇 嘛 塔 和 金 刚 宝 座 塔
大理千寻塔
西安小雁塔
3 石窟
1)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3)甘肃敦煌莫高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庙宇坐北朝南,寺院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60米, 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 殿及南过门殿等。 也是会昌法难中五台山仅存寺庙。
南禅寺大佛殿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 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 十二根檐柱支撑殿顶。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 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距今 已有1227年,是中国现 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 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 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东大殿是该寺主殿,位于最上 一层院落,在所有建筑中位置 最高,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即公元857年,距今1100多年, 堪称国宝。从建筑时间上说, 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 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 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 中居第二位。
• 正殿外表朴素,柱、额、斗拱、门窗、 墙壁,全用土红涂刷,未施彩绘。殿 前依地势用片石垒砌着十米多高的基 座,其上再筑九十厘米高的台基,大 殿为中型殿堂,面阔七间,通长34米; 进深四间,17.66米。用梁思成先生的 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 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 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 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 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 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 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 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 一。
大殿建在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 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 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 2古印度将塔称作“窣堵波 ”(STUPA梵文),中
国古代称之为“浮屠”、“浮图”。它是一种覆钵形建
筑,由台座、覆钵、宝匣、相轮组成。塔顶的刹是用来
埋佛骨舍利的地方。
•
中国化的佛塔,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
中国的塔刹也古印度的塔刹不同,它是佛界的象征。塔
刹上装饰有各种宝,比如莲华(仰莲、覆莲)、受花、
因五峰如五根擎天柱、峰顶平坦如台而得名,是中国唯一兼有汉地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 山
普贤道场峨眉山
• 寺庙发展到唐初又有了新的变化。第一 ,制定和采用模数制。“材”在高度上 分15“分”,而10分规定为材的厚度。 斗栱的两层栱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 6“分”为1“栔”,大木做的一切构件 均以“材”、“栔”、“分”来确定。
在横梁与立柱交接处,用斗拱承托以减
少梁端的剪力;以南禅寺和佛光寺为代 表。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期,寺况 极为兴盛。后来唐武宗灭法,殿宇遭到破坏。 唐宣宗大中以后,佛法再兴,857年(大中十一 年),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 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修建了现存的正殿东大 殿。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坐东向西,大殿 在寺的最后即最东的高地上,高出前部地面十 二三米。
•河北正定隆兴寺
云南昆明大圆通寺
• 寺庙建筑布局特点:
• 一、主体建筑居中,有明显的纵中轴线。
• 二、在主体建筑两侧,仿宫廷第宅廊院式布局, 排列若干小院落,各有特殊用途,如净土院、 经院、库院等。
• 三、塔的位置由全寺中心逐渐变为独立。大殿 前则常用点缀式的左右并立不太大的常为实心 的双塔,或于殿前、殿后、中轴线外置塔院。 四、寺院俗讲、说因缘带有民俗文化娱乐性质, 佛寺中并出现戏场,更加具有公共文化性质, 还带有游园性质。
• 最早的汉化佛寺以塔为中心,四周以堂、阁、廊等围绕, 成为方形庭院,内供佛像或舍利,为拜佛诵经之所。
• 南北朝盛行舍宅为寺。崇佛之风盛行,甚至连梁武帝都 多次出家,许多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改建时一般 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 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此种风格布 局更属通用式的,成为以后汉化佛寺建筑的主流。
覆钵、相轮、露盘、华盖、火焰、圆光、华瓶(宝瓶)、
宝珠等。
•
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样。从造型
上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 喇嘛塔(藏式
塔)、傣族塔、金刚宝座塔等;从建筑材料上看,有木
塔,砖塔,砖木结构的,石及砖石结构的,琉璃塔,金
银铜铁塔等。从组合上看,有单塔,双塔,三塔,五塔,
•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 峨眉山、观世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
• 佛寺进入山林,不但获得理想的环境,也使佛寺 得到了发展,山林得到了开发。寺院经济的发展, 也对佛教教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并影响到 佛教兴衰 。典型可参见 ,多次灭佛运动。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观世音道场普陀山
石台基上。塔身明暗各层都
有内外两圈柱子,所有的柱
子用梁枋连接成筒形的框架。
楼 阁 式 塔
大雁塔
苏州虎丘塔
河 北 定 县 开 元 寺 料 敌 塔
密檐式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位于郑州登封市城 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 峰下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 正光四年(公元523年), 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 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 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 塔。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 塔,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 塔, 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 例.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 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 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 檐塔的早期形态。
• 庙本指住宅宫室的厅堂,后为佛寺称呼应与魏 晋时期出现“舍宅为寺” 有关。
关于前塔后院与前院后塔
• 中国人建寺,走的则是把院落式住宅改造为寺院之路。 或者是寺院更加贴近生活化。但在早期突出一些佛教特 点。 由神走向人。
• 如《魏书·释考志》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 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 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信相承,谓之浮图, 或云佛图。” 《三国志·吴书》卷四的“刘繇传”载, 东汉末年,笮融“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 身,衣以锦彩。“垂铜祇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 千余人,悉得读佛经。”
• 相传东汉时帝时,摄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由 西域驮经到洛阳,起初住在鸿胪寺,后来汉明 帝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西阳门)外为他们创建 “精舍”,称为白马寺。寺,原为汉代中央部 门一种办事衙门的通称,如鸿胪寺、光禄寺等。 估计白马寺即为此类机构,有如特设的外宾招 待所。可是,这样一来,后世便相沿以“寺” 为佛教寺院建筑的通称了。
楼
佛宫寺释迦塔
阁
式
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
塔
年)在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
平面八角形,共九层,塔高
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
为中国现存最大最高的多层
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现存
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又
称应县木塔。
塔的外观为五层六檐,内设
九层,第二层以上各层平座
内均为暗层。塔身为楼阁式,
立在一个分为上下两层的砌
关于佛教四大名山
• 舍宅为寺时附属的一些花园等小型园林,成为早 期现成的佛寺园林。《洛阳伽蓝记》中有形象的 描述。随着僧人坐禅习静的需要,新建佛寺每选 址于山林名腾之区。据《高僧传》记载,东晋太 元年间,慧远在庐山营建东林寺时,就有意识地 在大自然景观中设置人工的禅林小景观。这是创 建佛寺园林的早期记载。
佛教建筑
1120123694 贾志恒 1120123773 蒋稳定
• 一 佛教建筑 • 1 佛寺: • (1)佛寺的布局演变和特征 • 关于寺、庙名称由来;关于前塔后院与前院后
塔; • 佛教四大名山; • (2)建筑结构 • 主讲代表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南禅寺; • 塔,刹的由来。 • 石窟
关于寺、庙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