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
高二生物《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教案
高二生物《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大肠杆菌的形态、生理功能和培养条件;•掌握培养大肠杆菌的方法;•学会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
二、教学重点•培养大肠杆菌的方法;•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有效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
四、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基本介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棒状细菌。
它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肠道中常见的微生物之一,也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细菌之一。
大肠杆菌具有以下特征:•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单株长度大约为2-3微米,直径约为0.5微米;•生理功能:大肠杆菌是一种嗜氧菌,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并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培养条件:大肠杆菌在37℃下生长最佳,pH值在6.5-7.5之间。
2. 培养大肠杆菌的方法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2.1 液体培养液体培养是将大肠杆菌悬浮于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步骤如下:1.准备培养基:选用适当的液体培养基,如LB培养基;2.取少量大肠杆菌菌液接种于培养基中;3.震荡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于恒温摇床中,在37℃条件下震荡培养一定时间。
2.2 固体培养固体培养是将大肠杆菌悬浮于含有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步骤如下:1.准备培养基:选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如LB琼脂培养基;2.取少量大肠杆菌菌液接种于培养基中;3.均匀涂布: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用棉签均匀涂布;4.孵育:将培养皿倒置放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一定时间。
3. 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的技巧为了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纯培养:将大肠杆菌培养于LB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纯种菌落;2.形态特征: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如形状、颜色等;3.革兰氏染色:对菌液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颗粒的染色情况;4.代谢特征:利用生化试剂进行代谢特征测试,如产气性、产酸性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大肠杆菌的基本特征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第1课时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 浙科版选修1
第1课时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习目标]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一、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1.微生物(1)概念: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2)用途:许多种抗生素来源于放线菌和霉菌;酒由酵母发酵产生;腐乳由红曲霉和毛霉发酵制成;微生物能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在新能源领域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2.培养基(1)概念:培养基是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2)分类: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常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类营养物质,另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
(3)酸碱性:细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霉菌要求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特别提醒有关培养微生物所需营养的三点提醒(1)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不同,所以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可能不同。
(2)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
(3)培养微生物时营养物质要协调。
营养物质过少不能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要,过多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灭菌操作(1)常见灭菌方法①对于培养皿、试管、三角瓶、镊子等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②对于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如尿素等,只能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但玻璃砂漏斗使用前也要在121℃下用纸包好灭菌。
③实验操作过程中,一般采用灼烧的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2)高压蒸汽灭菌操作的要求①灭菌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在121℃下灭菌15min,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为其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
[配套K12]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1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肠黏膜并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实验内容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
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后再在LB 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分钟分裂一次。
人们在培养细菌时,一般用接种环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再操作。
2.细菌的分离(1)划线分离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8 h ,每毫升培养基中就有几亿个细菌。
可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
在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 h 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
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细菌,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然后取0.1 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1.1.1 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教案设计
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教材分析】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了本次实验的目的、大肠杆菌的特点、无菌操作和灭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内容。
在前一节介绍了实验室规则和生物技术概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并且经过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对一些特殊细菌的筛选和鉴别有了一定的了解。
故本次实验教学既是对学生前面学的理论知识的深化,同时也为学生将要学到的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等内容奠定了比较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分析】在实验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相关知识,本次实验主要是学生在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后学习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很好地实现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从而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展开。
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还不熟悉,需要教师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验实践中。
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上符合实验室规范,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逐一说明,保证实验的有序性与安全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大肠杆菌的特征;2.说出细菌培养和分离的方法及灭菌的过程;3.说明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学会划线分离的原理和方法;2.通过描述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的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初步体验实验设计;3.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过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问题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严谨的实验精神;2.在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体会生物体的奥妙;3.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2.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灭菌技术;3.大肠杆菌的特点及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难点】1.大肠杆菌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及实验室安全事项的解读;2.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浙科版高二生物选修1_《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案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习目标】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化纤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教学重点】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灭菌技术;大肠杆菌的特点及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难点】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大肠杆菌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及实验室安全事项的解读。
【实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生物选修1第1部分实验1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了本次实验的目的、大肠杆菌的特点、无菌操作和灭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内容。
在前一节介绍了实验室规则和生物技术概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并且经过生物必修三册书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对一些特殊细菌的筛选和鉴别有了一定的了解。
故本次实验教学既是对学生前面学的理论知识的深化,同时也为学生将要学到的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等内容奠定了比较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选了选修1这门课的高二学生,在实验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相关知识,本次实验主要是学生在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后学习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很好地实现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从而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展开。
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还不熟悉,需要教师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验实践中。
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上符合实验室规范,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逐一说明,保证实验的有序性与安全性。
【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活动】教师展示饮用水净化、消毒灭菌、检测、出品的简略过程,抛出在检测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某一微生物作为指标来进行检测,从而引出本次实验的材料—大肠杆菌(展示图片)。
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科版选修1
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科版选修1微生物的利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一、课标内容: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二、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发展要求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说明实验2和实验3不作要求。
三、知识要点:1、微生物是指结构、形体的细胞、细胞或细胞结构的生物,如。
绝大多数微生物与传染病无关,对人类,有多种用途。
2、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从形态上分为菌、菌、菌(弧菌)。
细菌结构上,有,无,只有一环状。
有些细菌外有荚膜和鞭毛。
有些细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
当环境适宜时,休眠体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细菌繁殖方式: 繁殖,速度很快。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
他是的重要依据。
细菌在基因工程中应用广泛,可为其提供载体,也可作为细胞。
细菌用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菌和菌两大类,区别在的成分不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厌氧的肠道菌。
3、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培养基、培养基、培养基。
其中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用于。
细菌扩大培养要用培养基,细菌分离要用培养基。
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和。
是消除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划线分离法,方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但操作。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细菌,霉菌。
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和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的,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霉菌培养基一般用配制或豆芽汁即可。
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含有、、和等营养物质。
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等的要求。
如细菌需要环境,霉菌需要环境;厌氧生物需要控制含量。
有的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
4、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
高中生物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浙科版选修12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 微生物、细菌与大肠杆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概念内涵:其关系图解见下(2)结构上:三者都是结构简单, 形体微小的生物,但是从细胞角度看其结构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由直核谿胞构戚的宜核生樹〔既有|醉母爾 单细胞生物’也宥窑细胞生物)I 痘亀「放线菌 由原核细胞枸戚的原核" 生物〔莉悬单细砲生物)[»细菌、I 无细胞站构的生物——病垂2. 培养大肠杆菌的LB 培养基中有各种物质, 为什么选择这些物质, 这些物质有什么作 用呢? (1)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了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一一培养基。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五大营养要素,即水、无机盐、碳源(提供碳元素)、氮源(提供氮元素)和生长因子(不同的细菌需要的各不相同,有物种差异,它主要补充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能力较弱的,但却是生长繁殖必需的物质)。
见下表: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定义功能类型 化合物类型常用物质碳源凡可构成微生物细 胞和代谢产物中碳 架来源的营养物质 称为碳源构成细胞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无机 碳(自养型 微生 物 用) 无机物CO 、 NaHCO CaCO 等有机蛋白 牛肉膏、蛋'硝化细菌 肺炎规球菌 大肠杆菌 亂酸窗……(2)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此外配方中还要注意等。
3. 该实验中这些操作的原因(1) 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C左右时,才用来转移和分装,制成固体平面培养基,为什么?你用什么简易方法快速估计该温度?因为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中有琼脂,它在98 C以上熔化,在44 C以下凝固,当冷却到60 C左右时,不会因温度过高烫手而不易操作;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使三角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凝固,最终无法转移分装制成新的平面培养基。
简易估计温度的方法:可以用手触摸灭菌后的三角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由烫手转为刚刚不烫手时,则说明已经冷却到60 C左右了。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篇一: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教学提纲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学提纲实验目的1. 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 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 说明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实验材料1. 配制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溶解。
2. 配制LB固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琼脂1g,加水50mL溶解(配制LB固体培养基是用来倒平板和倒试管斜面)。
实验步骤1. 培养基灭菌。
在两个1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 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加上封口膜(一种塑料薄膜,中间有小孔的滤膜。
既可以通气,又不使细菌进入。
)。
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kg压力灭菌15min(有压力时开始计时)。
同时将需要灭菌使用的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和所用器械(接种环、镊子等)等一块灭菌。
2. 倒平板,倒斜面。
灭菌后。
待高压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打开锅盖,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等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
超净工作台操作:打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注意:打开紫外灯后人必须离开),持续30min,关闭紫外灯,打开过滤风和白炽灯。
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和培养皿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后,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出酒精棉球擦拭桌面,并用酒精棉球擦手。
待固体培养基冷却到60℃时(手放上还有些热的时候),在酒精灯火焰旁,以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持含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的封口膜,右手其他三个手指拿着三角瓶;左手拿着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将三角瓶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1 个培养皿中。
倒入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摇晃,使培养基铺满培养皿底,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倒斜面(试管内空白斜面),用玻璃漏斗倒入试管内,每试管2mL。
高中生物选修一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无菌技术
消毒:较为温和的方法,如酒精 注:消毒不能杀死芽孢
灭菌:强烈,所有,完全无菌
灭菌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普通也是最重 要的技术。
(1)常用消毒的方法:
1、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2、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或 80 ℃ 下煮15min(牛奶) 3、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氯 气消毒水源 4、紫外线消毒(空气)
液体培养基 扩大培养,工业生产
凝固剂 琼脂
固体培养基 分离纯化,鉴定菌种,计数,保藏
选择培养基 鉴定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成分
作用
碳源
主要作能源物质
氮源
合成含N类化合物
无机盐
调节渗透压等
水
生长因子
调节促生长
主要来源
无机碳(CO2) 或有机碳(糖类) N2,NH3,铵,硝酸盐 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步骤三: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
分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
原理: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 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 面。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 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只能蘸一次、再次划线从上次末端开始、划好倒置 培养1-2天、划线末端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平板划线接种
灼烧接种环
冷却
蘸取菌液
灼烧接种环
冷却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冷却 冷却
划线 (第一区域)
划线 (第二区域)
划线 (第三区域)
划线 (第四区域)
灼烧接种环
冷却
平板倒置放置培养
划线 (第五区域)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教学设计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教学设计《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的教学设计临沂第四中学张园鞠 2021年7月30日 10:18一、教材分析微生物的实验技术是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对学生来讲,它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实验技能,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微生物实验操作中的灭菌和消毒、接种、培养分离等基本技术。
(一)、教学目标:1、概述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技术及原理。
2、运用划线接种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3、运用火焰灼烧法进行灭菌。
4、通过菌落特征的观察,识别微生物(二)、教学重点1、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的基础知识2、平板划线法接种技术3、火焰灼烧灭菌法(三)、教学难点平板划线法接种技术二、教学过程这个探究活动,学生是初次接触微生物方面的内容,既不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也缺乏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从教学目标上看,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属于技能性目标中独立操作水平的要求,根据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零起点的现状,对教学活动进行如下设计:课堂导入:展示发霉的馒头和面包给大家看。
问:馒头和面包上的斑点是什么?答:馒头和面包霉了(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自然引入新的课题。
从现实生活入手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刚才大家提到了,使馒头发霉的生物很微小。
自然界中,生活着很多类群的微小生物,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微生物。
知识铺垫:因为同学们对微生物的知识是零起点开始,所以引出了微生物概念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参照课本的内容急于实验,而是组织学生先看书,讨论问题,让学生了解培养基、接种等这样一些专业术语和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总结、概括出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技术及原理(达成教学目标1)。
师:阅读课本第二页内容,从背景知识中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培养基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什么是接种?进行微生物实验要考虑到哪些方面的因素?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技术及原理是什么?如果我们做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你有怎样的实验设计?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自主交流、合作讨论,完成对“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设计。
2018-2019学年浙科版选修1 第一部分 第1课时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学案
探究 2——归纳概括
2018-2019 学年
1.培养基的成分
营养物质
定义
作用
主要来源
碳源
能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 一些代谢产物,有些也是 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
无机碳源:CO2、 NaHCO3 等;有机碳 源:糖类、脂肪酸、 石油等
氮源
能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 的代谢产物
常用方法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灭菌
较为温和
强烈
煮沸消毒、化学药剂消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毒、紫外线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全部微生物
不能
能
2.几种消毒和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类型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煮沸 消毒法
日常生活
100 ℃煮沸 5~6 min
消毒 方法
巴氏 消毒法
化学 药剂
分,就不能用此方法,A 项错误;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用紫外灯灭菌 30 min,同时还需打开
过滤风,C 项错误;灭菌后的培养基、器具不一定达到了完全无菌,而且要防止二次污染,
D 项错误。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
2. 学会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
3. 掌握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2. 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培养皿、接种环、试管、试剂等。
2.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株、培养基等。
3. 教学课件: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大肠杆菌鉴别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肠杆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讲解并演示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大肠杆菌的生长特点,讨论鉴别方法的正确性。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和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部分学生在无菌技术操作中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需要加强培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学生无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能力和鉴别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常见细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2. 探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简介大肠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等。
八、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设备和细菌培养的基本流程。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学历案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性。
2、掌握大肠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学会大肠杆菌分离的技术和方法。
4、培养无菌操作的意识和实验技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培养基的制备。
(2)无菌操作技术在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中的应用。
2、难点(1)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2)如何确保实验操作的无菌环境。
三、知识准备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细菌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细菌通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结构。
其生理活动包括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和繁殖等。
3、培养基的类型和作用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常见的培养基类型有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
四、学习过程1、大肠杆菌的培养(1)培养基的制备首先,准备LB培养基(LuriaBertani培养基)的成分,包括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等。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成分溶解在蒸馏水中,调节pH值至适当范围。
然后,将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和芽孢。
(2)接种在无菌环境下,使用无菌接种环或移液器,从保存的大肠杆菌菌种中吸取少量菌液,接入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
接种过程要迅速,避免杂菌污染。
(3)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37℃下进行振荡培养。
振荡培养可以增加培养基中的氧气含量,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2、大肠杆菌的分离(1)平板划线法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冷却凝固。
用接种环蘸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连续划线。
通过多次划线,将细菌逐步稀释,最终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首先,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
然后,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学历案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培养要求。
2、掌握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3、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验中正确执行。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和接种。
(2)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如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难点(1)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执行。
(2)对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三、知识准备1、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通常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等特点。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菌结构。
2、培养基的类型(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2)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3、无菌技术(1)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2)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四、学习过程(一)培养基的制备1、配方确定根据实验目的和大肠杆菌的生长需求,确定培养基的配方。
通常使用LB培养基,其成分包括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等。
2、称量按照配方准确称量所需的各种成分。
3、溶解将称量好的成分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溶解。
4、调节 pH使用 pH 试纸或 pH 计测定溶液的 pH,并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合适的 pH(通常为 70 72)。
5、分装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不同的容器中,如三角瓶、培养皿等。
6、灭菌(1)高压蒸汽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 121℃、105 kg/cm²的压力下灭菌 15 20 分钟。
(2)干热灭菌:对于一些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可采用干热灭菌法,在 160 170℃下灭菌 1 2 小时。
(二)大肠杆菌的接种1、接种工具的准备常用的接种工具包括接种环和接种针,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大肠杆菌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大肠杆菌在微生物学中的研究意义。
3.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定义和特点。
2. 大肠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大肠杆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大肠杆菌的重要性。
2. 讲解大肠杆菌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微生物学中的研究意义。
3. 引导学生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大肠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
2. 理解大肠杆菌的结构组成。
3.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杆状、革兰氏阴性等。
2. 大肠杆菌的结构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3. 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发酵、产酸、产生气体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其外观特点。
2. 讲解大肠杆菌的结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其内部结构。
3. 介绍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引导学生了解其代谢特点。
第三章:大肠杆菌的分离教学目标:1.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
2. 了解大肠杆菌的分离原理。
3. 学会使用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平板划线法、涂抹法等。
2. 大肠杆菌的分离原理:选择性培养基、抑菌剂等。
3. 实验操作技巧:无菌操作、接种工具的使用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2. 介绍大肠杆菌的分离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
3. 演示实验操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无菌操作和接种工具的使用。
第四章:大肠杆菌的培养教学目标:1. 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
2. 了解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
3. 学会观察和记录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内容:1. 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温度、pH、氧气等。
2. 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等。
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操作(以大肠杆菌为例)学案 苏教版选修1
第2课时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操作(以大肠杆菌为例) 学习导航 明目标、知重点难点了解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重点)掌握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
(重、难点)[学生用书P9]阅读教材P 10~14分析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培养基→调节pH →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2.斜面接种和培养大肠杆菌斜面接种大肠杆菌的主要目的有菌种转移、扩大培养和保存纯净菌种等。
具体操作步骤: 准备接种→接种环灭菌→试管口灭菌→挑取少许菌种→划线接种→培养大肠杆菌→保存菌种3.平板划线分离和培养大肠杆菌在实验室中,平板常常被用来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1)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制作配制好的培养基装瓶――→加棉塞灭菌→倒平板操作(A.打开瓶塞→B.灼烧瓶口灭菌→C.倒培养基→D.倒置平板)(2)平板划线分离与培养大肠杆菌①平板划线法的含义: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纯化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②注意事项:接种和划线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培养结果:可以得到由单个细菌增殖而形成的菌落。
判一判(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配制培养液、调节pH 、灭菌、分装。
(×)(4)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基,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连一连培养基的配制[学生用书P10]利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首先要把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实验室中,平板常常被用来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结合教材P10~14内容完成以下探究。
探究1 下表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成分,请说出各成分提供的营养培养基组分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牛肉膏5.0 g 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10.0 g 碳源、氮源和维生素NaCl 5.0 g 无机盐H2O定容至1 000 mL 氢元素、氧元素骤,学会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培养基↓调节pH至7.2↓分装: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5↓包扎↓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搁置斜面:待试管冷却至50_℃左右,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目的明确:不同微生物需求不同,根据培养目的进行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基础知识和操作过程梳理
一、大肠杆菌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细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
由于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无荚膜,多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有荚膜,多产生内毒素。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更为敏感。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异养兼性厌氧型肠道杆菌。
在肠道中一般对人无害,但任何大肠杆菌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它的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它也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
二、培养基配置
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化合物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有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但不一定需要外界补充,有的微生物可以自身合成。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我们一般用LB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
以下为本实验中培养基配置步骤:
1.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蛋白胨0.5g,酵母提取物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
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1g琼脂。
2.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
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琼脂,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3.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4.灭菌:在两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固体培养基,加上棉塞。
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灭菌锅内,1kg压力灭菌15min。
5.倒平板:灭菌后,待固体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拔出棉塞;②右手拿三角瓶,使三角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三角瓶口的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倒过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向培养皿中转移已灭菌的培养基时,也不要把培养基沾在皿壁上。
否则,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三、灭菌和消毒
1.无菌技术:①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方法:①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②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
③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④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3.灭菌方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③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4.比较消毒和灭菌:
5.注意事项:①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
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②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加热结束切断热源后,要使温度自然降低,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容器中的液体暴沸;③在用任何器皿转接时,瓶塞和封口膜只能夹在手上,不许放在台面上,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④培养基一定不能沾在三角瓶口、试管管口和培养皿壁上,否则容易污染;⑤接种时要胆大心细,动作快捷,这是减少污染的关键;
⑥接种后,培养皿必须倒放(盖在下方)在恒温培养箱中,如正放则水蒸气在盖上凝成水滴,滴到接种后的培养基表面,水流扩散会使菌落扩散,就很难形成单菌落了。
四、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
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
在培养10~20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
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其操作步骤是:将培养皿底部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
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3~5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
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
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恒温箱培养。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10-7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
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
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
五、菌落和菌种种类的辨认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细菌的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而湿润的,有黏稠性,多数透明或半透明,但也有细菌的菌落表面是干燥、有褶皱的;放线菌由于有纤细的菌丝并可产生孢子,所以菌落表面是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长孢子后就成粉末状,由于菌丝和孢子有多种色素,所以在菌落培养基底部和菌落表面都有不同的颜色,菌落不易用接种环挑动;酵母菌落类似于细菌菌落,表面光滑而湿润,有黏稠性但大多呈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如果菌落无法辨认,只有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在显微镜下细菌一般为杆状、球状和弧状,直径都在1um左右;放线菌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分枝丝状体,气生菌丝顶端分裂成串状孢子,孢子丝有直线形、螺旋状、弯曲式或轮生等;酵母有卵圆型或丝状,但卵圆形细胞大于细菌,直径约5~7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