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DR及CT诊断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一、简介骨转移瘤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内生长形成的瘤。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骨转移瘤在X线上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骨膜反应等改变。
具体表现为骨质疏松、骨骺增宽、骨皮质膨胀、骨不连续性破坏、骨小梁破坏等。
2·CT检查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转移瘤的病灶及周围组织的改变。
CT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等。
在骨质破坏区域可见骨小梁破坏和骨皮质侵蚀。
另外,CT还能评估病变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检查MRI能提供更多关于骨转移瘤的信息,包括病变的范围、侵犯到的骨骼结构、骨髓病变等。
骨转移瘤在MR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增强后可呈高信号。
4·PET-CT检查PET-CT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来检测骨转移瘤,能全身性地评估骨骼及其他部位的转移情况。
正常骨转移瘤表现为高代谢区域。
5·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全身骨骼的异常代谢活动。
骨转移瘤在骨扫描上表现为局部或广泛性的异常放射性同化。
三、骨转移瘤的分类根据骨转移瘤的原发肿瘤类型和骨转移的方式,可将骨转移瘤分为两类:溶骨型骨转移瘤和骨硬化型骨转移瘤。
溶骨型骨转移瘤表现为骨质破坏,而骨硬化型骨转移瘤表现为骨质增生。
四、骨转移瘤的分布骨转移瘤可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骨骼部位,但常见的部位包括脊柱、股骨、骨盆、肋骨等。
具体的分布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X线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X线影像图像2·CT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CT影像图像3·MRI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MRI影像图像4·PET-CT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PET-CT影像图像5·骨扫描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骨扫描影像图像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恶性肿瘤:指恶性生长,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骨肿瘤的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
介绍
骨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骨骼中,可能是恶性的或良性的。
及早发现和诊断骨肿瘤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流程。
临床表现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位置和病程。
常见的症状包
括疼痛、肿块、骨折、活动障碍等。
如果患者有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射线
–CT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MRI)
2.生物化学检查
–血液检查:测定骨肿瘤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钙等
–骨髓穿刺:获取骨髓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
3.活检检查
–穿刺活检:通过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手术活检:直接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诊断流程
1.临床症状观察: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初步判断是否疑似骨肿瘤
2.影像学检查:进行X射线、CT或MRI等检查确认病变的位置、大小
和范围
3.生物化学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和有需要时的骨髓穿刺
4.活检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如骨折、骨结核、骨髓瘤等。
细致的临床
表现和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结论
骨肿瘤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医生患者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才能达到准确诊断。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和康复具有关键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骨肿瘤的诊断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

环绕 的不规则骨质缺损区内充填高于同侧肌 肉的软 组织密度影 , 密度不均 ,T值 为 5 9 U 图 3 。 C 0~ 8H ( ) 4例为混合型 , 表现为不规则囊样破坏区 , 内多有 其 不规 则 骨性 间隔 或 小 斑 片状 骨 化影 , 内可 见 斑 点 其 状、 絮状钙质样高密度影 ( 4 。3例呈骨化型 , 图 ) 病 变形 成 致密 骨化 影 为 主 , 部 骨 皮 质 呈梭 形 向 内外 局 增厚 、 硬化 , 清楚 , 内侧粗糙 ( 5 。C 边缘 其 图 ) T表现 为致 密 性骨 硬化 , 部 骨皮 质 增 厚 , 局 骨髓 腔变 窄 ,T C 值 40~ 0 U 图 6 。 0 1 0H ( ) 0 3 讨 论
维普资讯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 0 7年 8月 第 3 O卷 第 4期
B o ra, .0 7 V 13 , o4 MUJu lA 2 0 , o.0 N . n
・
2 61 ・
长 骨 骨 化性 纤 维 瘤 的 X线 及 C T诊 断
郑春长 高西杰 姜金凯 燕 军 聊城市第二人 民医院影像科 2 20 56 1
p r r d i l 1 ain s w t o g b n s i ig f r ma w ih Wf o f e y p t o o d s r ey, l 1 a in s, T w s ef me n al 6 p t t i l n e o sf n i o h c l c n r d b a l g a u g r o al 6 p t t C a o e h o y b 8 i m h y n f e p r r e n 8 p t n s Re u t I 6 c e ,ln o e o s yn b e o d i ai t. s l fm e s n 1 a s o gb n s i i gf mma W ig o e y X-a 1c s s s f i a d a n s b r y i 1 a e ,mi ig o e n 5 c - s d n s a n s d i a d
长骨骨端(及干骺端)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1、多见于10-20岁青少年,通常发展缓慢,局部 症状较轻,以轻微疼痛为主;好发于股骨、胫骨 和肱骨的骨端/或骨骺。 2、软骨母细胞瘤的位置常为偏心性,有硬化边, 并常显示散在的钙化。 3、影像表现: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可 呈单房或多房性溶骨破坏,边界清,轻中度膨胀, 周边可见硬化边,内可见斑点状或半环状钙化影。 MRI无特异性征象,T1WI多呈等、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可见 不均强化,而瘤周水肿区不强化。
4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多见于青少年偏心生长分 叶状并呈分房样突入软组织时多无包壳破坏区内 有斑点状及斑片状钙化 5 血管瘤:典型的栅栏状骨质改变,MRI呈血管 瘤灯泡征特性和慢进慢出的强化表现 6 内生软骨瘤:好发于手足短管骨,但以手部发 病率为高,多位于干骺或骨干内,呈轻度膨胀, 易骨折,特征性表现为囊内有瘤软骨的钙化 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改变, 纤维组织易钙化及骨化,多有硬化边
诊断要点: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骨质破坏区 在长管状骨上,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具有以下表现: (1) 一般骨质破 坏区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呈偏心性膨胀性生 长,其长轴与所在骨长轴一致; (2) 骨质破坏区大多 呈卵圆形、多房形或地图样,且可见粗细不一的 骨性间隔致使骨质破坏区呈分房样改变,骨性间 隔的宽度较巨细胞瘤宽而少; (3) 骨质破坏区边缘 锐利且可见硬化征象,尤以髓腔面显著,并逐渐移 行为正常骨组织。 扁平状骨上,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骨质破坏区多 呈不规则圆形或地图状,破坏区常临近关节,边缘 常有硬化,且以近关节面处为显著,钙化少见。
影像学特点: X 线平片:在干骺段或骨端椭圆形偏心型骨质破坏缺损, 病灶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可向骨干或骨端方向发展, 形态呈不规则样,不少作者认为蜂窝单方面或囊套囊样对 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病灶可见骨梁,粗细悬殊, 其实通过CT横断扫描发现,多房样改变并不存在,假像的 形成是因为病灶内多个骨嵴在平片前后左右重叠而成。 病变周围可见增生硬化,以近髓腔侧显著,病变于骨干 交界处常见骨膜反应。罕见病理性骨折。关于病灶内影 像特点要注意钙化灶的观察,以往的观点认为该肿瘤钙化 少见,是与其他软骨类肿瘤相鉴别的要点,但是近来不少 学者发现,该病灶内同样存在钙化特点。文献报道软骨 粘液纤纤维瘤平片的钙化发现率仅为1. 5 %~3 % ,这可 能与该肿瘤从幼稚粘液样间胚叶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软骨, 再由软骨发生钙化,要有相当长一段发展过程,并且该肿 瘤的钙化为散在点状。
骨转移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为一种起源于成熟的骨髓结 缔组织的良性肿瘤,无成骨倾向。病变较大累 及骨髓腔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若病变较小局限 性于皮质,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好发于膝关节(股骨 远端、胫骨近端)及胫骨远端。
❖早期一般无症状,多在外伤或骨折后检查时偶 尔发现。
❖CT:好发于长骨距离骺板3-4cm处,呈圆形、 卵圆
❖CT:因避免了骨性重叠,CT能更精确显示骨病 变范围及特点。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化性纤维瘤:是较为常见的颌骨良性肿瘤, 边界清楚。组织学上,肿瘤由富含细胞的纤维 组织和表现多样的矿化组织构成。
❖常见于青年人,多发单发性,可发生于上、下 颌骨,但以下颌骨较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影像学表现:类圆形或分叶状,不均匀高密度 ,含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 界,周边可有蛋壳样钙化;MRI信号混杂。
❖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数年至数十年不等 。就诊年龄为3-60岁,其中11-30岁占70% 。男女性比例约为3:2。成年后进展更缓慢或 基本稳定。
影像学表现
❖X线:四肢躯干骨以股骨、胫骨、肋骨及肱骨 发病多见。颅面骨以下颌骨、颞骨及枕骨好发 。长骨病变多始于骨骺或骨干并逐渐向远端扩 展。在干骺愈合前常为骺板所限,较少累及骨 骺。四肢躯干骨的病变可侵及骨髓腔,也可以 发生于骨皮质内。X线表现可分为以下四种病 变,常数中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
骨吸收、骨质软化、骨质硬化。
谢谢
影像学表现
❖ 成骨型:成骨型转移者较少见,多由于生长较缓慢的 肿瘤引起。转移瘤的成骨不是肿瘤细胞成骨,而是肿 瘤细胞引起宿主细胞反应性成骨,或者是肿瘤间质通 过化生而成骨。成骨型转移常为多发,表现为松质骨 内斑点状、结节状、片状或面团状高密度影,密度均 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而逐渐移行至正常骨结构中 ,骨皮质多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一般多无软组织 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颅底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颅底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a33f82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2.png)
[颅底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概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目前病因不明,是由于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大量增殖的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骨组织,最终形成编织状骨为特征,可单一或多个骨骼发生,如果合并骨骼系统以外的内分泌症状,如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等内分泌紊乱则称为Albright综合征。
男性略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11~20岁为发病高峰。
本病可发生囊变、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及恶变。
【病理】肉眼所见:一般病变骨呈膨胀性改变,正常髓腔结构消失,呈灰色或灰红色,由于病变组织内部纤维组织和骨组织比例不同,质地不同。
镜下所见:纤维组织内有许多成纤维细胞构成的漩涡并夹杂着软骨、骨样组织和新生骨。
纤维组织细胞长,核染色深,有较多致密的胶原纤维,血管较少。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分为单骨型、多骨型、Albright综合征,以单骨型多见;颅底以下颌骨、颞骨、枕骨为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依发病部位及病变范围不同而异。
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导致颅底结构变形及其孔道变窄而出现相应症状,可表现为无痛性骨性隆起,颅神经受压,累及眼眶、视神经管、鼻窦等出现突眼、视力下降、鼻塞等。
一般多骨型发病较早,多见于10岁前;Albright综合征常在3岁前发病,内分泌症状主要为性早熟,表现为月经来潮过早,乳房、阴毛过早;男性表现为外生殖器发育超常,性欲亢进,垂体功能亢进、皮肤色素沉着。
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多正常,碱性磷酸酶在多骨型及Albright综合征可有升高。
本病可发生囊变、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及恶变,囊变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常引起受累颅底骨异常膨大变形。
本病常恶变为骨肉瘤、软骨肉瘤、成骨肉瘤、纤维肉瘤、巨细胞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目前认为恶变多与外伤或放射治疗有关。
【影像学表现】CT:外板和板障的骨质膨胀、增厚和囊状改变,外板变薄膨出。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课件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11
良性软骨钙化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12
恶性软骨钙化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13
恶性肿瘤骨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14
6、破坏类型:
• 骨破坏不仅是肿瘤细胞直接作用,也有肿瘤增大压迫及正常破骨 细胞破骨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后果。破坏类型可反映肿瘤生长速度 和方式,表现有地图状、虫蚀状和渗透状几种类型。 地图状为均匀一致破坏,边清楚,是慢性生长良性病变典型表现; 虫蚀状呈小的多发不规则葡萄状; 渗透状为不清楚细的斑点影。 后二者是生长迅速具侵袭浸润性生长特点的恶性征象。骨髓炎也 可出现此征,要注意区别。
51
• 瘤巢周围的反应性骨硬化及骨膜改 变,因所在部位而异。
• 在长骨,表现为骨内外膜增生所形 成的骨皮质梭形增厚。
• 在幼儿,骨膜增生可呈葱皮样。
• 在扁骨,瘤巢周围的骨硬化常呈环 状。
• CT检查较平片显示更清楚。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52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应力性骨折(疲劳骨折)
• 多有较长期的劳损史、有特定的好发部位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61
骨肉瘤鉴别诊断
骨髓炎
骨肉瘤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寒战 痛、热、静脉怒张
骨质
骨破坏、新生骨 骨破坏模糊、瘤骨
骨膜反应 趋向修复
继续破坏
模糊→光滑
光滑→模糊
软组织 无瘤骨
瘤骨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62
• 股骨肉瘤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63
股骨肉瘤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x线ctMr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骨肿瘤的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骨肿瘤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且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准确的骨肿瘤诊断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骨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首先,骨肿瘤的诊断需要一系列的评估工具。
其中最常用的是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X射线可以提供骨骼的整体结构,并显示任何可疑的异常。
然而,X射线只能提供二维图像,对于复杂的骨肿瘤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因此,MRI和CT常常与X射线配合使用,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MRI可以检测软组织肿块和血管情况,而CT则可以提供更清晰的骨骼图像。
除了影像学检查,还可以通过活检来确定骨肿瘤的性质。
活检是指通过取样并鉴定病理学特征来确定肿瘤类型的过程。
常用的活检方法包括穿刺活检、骨髓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
穿刺活检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使用针头在病灶中取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骨髓活检则是通过在骨髓中取样,可以确定骨髓内的恶性病变。
手术切除活检是一种侵入性的方法,适用于较大的肿瘤。
通过手术切除整个肿瘤,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在进行活检之前,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诊断技术来指导活检过程。
其中包括针刺活检导航、骨髓穿刺导航和超声引导活检等。
这些技术使用实时图像导航,可以减少操作风险,并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除了上述传统的骨肿瘤诊断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DNA来确定特定基因的突变情况。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与特定类型的骨肿瘤相关联,因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和预后。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通过分析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来识别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并用于诊断和预后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骨肿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特征。
此外,骨肿瘤的诊断也需要与其他类似病症进行区分,如骨骼良性肿瘤、骨结核和骨转移等。
颅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和CT征像分析

c s f e s os ct nrud ndlr hdw; gsso e l s ne s f ao n oua ao 7i e hw d① bn as ②l i on ayd f io ; x as nd su. a od i i o i s ma oem s; e o bu dr e n i ③epni et e sn i tn o r tn  ̄it n e omac aee r e s ds b t nw s nvnso rh s dg S —l eos ctndni . o cu i ; n ra pr r n eo s t rdo ne ir u o a ee pt o te r t l S i s f ao es yC n l- o el f f ct d t i i u s f e a o k i i i t
so —ry a d C st e mo ai f s h ie i i g o i o s i i gf r mao k l.C au b e t t f a i g o i , h l in X a n T i h d l t o t oc n d a n ss fo s yn b o fs u 1 T i v a l o i n d a n s w i y f c i f i s l si l s e
rc . eh d —r y a d C aa o a e fo s yn b mao k l c ni d p t oo ial r n y e e r s e t ey Re ay M to sX a n T d t f c s so s i ig f r 8 f io fs ul o fr me ah l gc l wee a a z d rto p ci l . - y l v
骨化性纤 维瘤 ( si igf rma 是一种 临床 较少见 的 osy b fn io ) 良性骨肿瘤 , 发病率约 占良性 骨肿瘤 的 4 3 % , 累及全 身 .8 可 各骨 ,5 8 %累及面骨 , 以颌骨 常见 ,2 累及颅盖骨 J 1% 。我院 19 94至 2 1 0 0年收治 8例颅 骨骨化性 纤维瘤 患者 , 现就其 x 线和 C T表 现做 回顾性 分析 , 报告如下 。
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附146例报告)

3. 1 各种原发肿瘤骨转移瘤的发生率:本组病例以肺癌与 乳腺癌多见.与文献报道相近H’3] 。骨转移瘤发生部位以脊 柱多见.其次为肋骨和骨盆,这与脊柱的静脉系统可连通四 肢血管及胸腔、腹腔、盆腔的静脉丛有关。肺癌转移至脊柱、 肋骨多见。鼻咽癌转移至头颅;前列腺癌主要转移至骨盆。 3.2骨质破坏的影像表现:①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 和混合性骨质破坏。甲状腺癌、肾癌、肺癌和乳腺癌等骨转
骨转移瘤是指 原发于骨或肌肉骨骼系统以 外其他脏器 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及骨组织而形成的继发 性骨肿 瘤。X线 检查方便 直观和视 野开阔… .CT检查 能通 过合理应用窗口 技术在显示肿瘤骨质改变和 软组织异常方 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对大多数骨转移瘤做出诊 断。我院1995 年8月至200 9年9月共收治经临床病理证实 的骨转移瘤146例。现对其X线 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移多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 多数表现为成骨性破坏;Scut el l al r i 等…报道溶骨性改变占 52% ,其次 为成 骨性、 混合性 。本组 溶骨 性破坏 占84. 9% ,其 次为混合性和成骨性。②脊椎转移多发生于胸椎、腰椎。其 次为颈椎和骶椎。常见多个椎 体发病∞] 。X线和CT表现为 椎体成骨性破坏、溶骨性破坏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为 主,单个或多个椎 体的跳跃式转移。常累及椎弓根 。椎I' 日J盘一 般不受累。溶骨性表现为骨质 疏松或类圆形或斑片状骨质 破坏,多见于肺癌、乳腺癌和肝癌等。③骨盆也是骨转移瘤 常见部位,溶骨性破坏一般于髋臼附近呈虫蚀状、斑片状或 穿凿 状, 可融 合成 大片状 骨质 缺损 、边 缘不清 、无 骨质 硬化 。 长管状骨的单发转移瘤诊断常较困难.常见征象为大范围溶 骨性破坏,骨皮质断裂、消失,软组织肿块较小且无骨膜反 应,常有病理性骨折。 3.3鉴别诊断:脊柱、肋骨、骨盆转移瘤要与多发性骨髓瘤 鉴别 。转 移瘤 为骨 小梁稀 疏、 消失 、中 断。边 缘不 规则 的斑 片 状骨破坏和缺损,而骨髓瘤为小圆形骨缺损。椎弓溶解破坏 多为转移瘤.且多累及附件。骨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变形为扁 平而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多为楔 形。四肢管状骨或扁状骨的 转移 瘤,须 与骨囊 肿及骨 巨细胞 瘤鉴别 。 3.4检古方法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 等选择恰当的榆查方法,若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并软组织肿 块时需选择相心部位的X线检查;对已明确原发瘤的患者应 优先 选择ECT检奁; 若临床 怀疑骨 转移 瘤。I f | i ECT诊断不 明 确时需做X线、CT、MR检查;若MR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 时。 需选 择X线或 ECT检 查明确 诊断 。40岁 以上人 群出 现 以下情况应注意:①不明原因的骨痛;②骨质破坏或伴有增 生、 局部 疼痛 者; ③扁 骨发 生溶 骨性 破坏 ;④ 溶骨 性破 坏无 或 较小软组织肿块。出现上述症状后应给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明确疼痛原冈,充分发挥各种影像技术的优势,减少骨转移 瘤的 误、 漏诊 。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录
• 骨瘤概述 •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 骨瘤的鉴别诊断 • 骨瘤的治疗与预后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骨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由成熟 的骨组织形成。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颅骨骨瘤、 长骨骨瘤和扁骨骨瘤等。
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 有关。
VS
详细描述
典型骨瘤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的骨质密度增高影,通常位于长骨干骺 端,呈单发或多发性。病灶边缘清晰,无 周围浸润,骨膜反应较少见。CT和MRI 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灶的形态、大小和范 围,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例二:不典型骨瘤影像鉴别诊断
总结词
不典型骨瘤影像需与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 良、骨巨细胞瘤等相鉴别。
药物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过程中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预后与康复
预后情况
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的性质、分期、治疗方式等。一般来说,良性骨瘤 的预后较好,恶性骨瘤的预后较差。治疗后需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流行病学
骨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多见于成年人,男性略多于女 性。
临床表现与病程
临床表现
多数骨瘤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能 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病程
骨瘤的生长速度缓慢,病程较长,但 恶变的可能性较小。
02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骨质密度增高影
01
骨瘤在X线平片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骨质密度增高影,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内生软骨瘤、脊柱转移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骨囊肿肱骨或股骨近端,近生长板伴硬化缘的中央型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而距骨一侧低密度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典型征象:骨片陷落征。
软骨肉瘤(常规型)成人(>30岁)+骨盆和长骨+髓腔内膨胀性破坏性病变+肿瘤基质内爆米花/环形/逗号状钙化+可皮质增生,内膜扇贝状改变+可有软组织肿块。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11-30Y+脊柱(棘突、椎弓和横突)和长管骨(干骺端)+骨局限性膨胀性低密度区+骨皮质变薄甚至断裂+周围清楚的薄壳状钙化+肿瘤内斑点状或大片状钙化或骨化+一般无骨膜反应。
软骨母细胞瘤青少年10-20Y,四肢长管骨骨骺区,肱骨、股骨上端和胫骨近端好发,长骨骨骺端圆形、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不同程度硬化,其内常见斑点状、片状钙化。
非骨化性纤维瘤股骨远端后部近皮质病变(部位),伴扇形边缘及硬化边缘(形态)。
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1~5cm 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内生软骨瘤爆米花样、环状、点状钙化灶+分叶状生长+伴发骨皮质内膜面扇贝样边缘;短状骨可无钙化。
骨巨细胞瘤20-40Y,生长板闭合后的,发生于骨关节端的缺少硬化边的溶骨性病灶,+皂泡征,+偏心性=最可能是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内分隔成因=瘤壁骨嵴+残留骨+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骨样骨瘤夜间加重的疼痛+服水杨酸(阿司匹林)缓解+低密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脊柱骨髓瘤多椎体病变+弥漫性融骨性破坏+骨质疏松+附近早期不受累,晚期受累+椎体一般无后凸+软组织肿块少+实验室检查。
脊柱转移瘤原发病史+多椎体病变+浸润性改变+附件受累+软组织肿块+椎体后凸+相邻椎间隙、椎间盘一般无破坏。
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 1 0 ・ 49
骨 与 软组 织 恶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胞瘤 的 C T与 MR 诊 断 I
吴珊珊 叶 泳松 钟 治平 刘 波 刘新 霞
广东省 中医院影像科( 广州 502 ) 华南师范大学( 110 ; 广州 50 3 ) 16 1
2 11 部位 ..
1 例原发 于骨 , 中股骨 远端 4例 , 1 其 股
骨干 1 , 例 胫骨近端 2例 , 肱骨下段 2 , 骨 1 , 例 髂 例 脊
柱 1 。5 发 生 于 软 组 织 , 中 大腿 3例 , 部 1 , 例 例 其 臀 例 上 臂 1 , 多 数 发 生 于 下 肢 肌 肉丰 厚 区 域 的 深 部 肌 例 大
于骨者主要 C 表现为骨质膨胀性 , 心性 、 骨性 骨质破 坏 , 围合 并较 大范 围的软组 织肿块 , T 偏 溶 周 骨膜 反应 少见 ; MP d表现 为 T 呈等或低信号 ,2 呈不均匀高信 号。原发 于软组织者 C 及 MP 1 T WI T d表现为非特异性肿块 , 边界 清
软 组 织 或 骨 的 恶 性 肿 瘤 , 一 种 主 要 由纤 维 母 细 胞 及 是
生 于体 部 者 选 用 体 线 圈 , 生 于 四肢 者 选 用 表 面 线 圈 。 发 常 规轴 位 、 状 位 、 状 位 扫 描 。 以 膝 关 节 为 例 , 位 矢 冠 轴
扫描 : 厚 5mr, 间 距 5m f 扫 描 矩 阵 3 0×2 6 层 f层 l r, l 2 5, F V:8cl 8e 矢 状 位 扫 描 : 厚 4I , 间 距 0— O l n ×l m; ' 层 层 啪 1I , 描 矩 阵 26×26 F V: 8e 扫 啪 5 5 , O l m×l m; 状 位 扫 8e 冠 描 : 厚 4I , 间距 0 , 描 矩阵 52×24 F V: 层 层 啪 —1I 扫 啪 1 8 ,O 3 m×3 ro S 8e 8 et E—T WI U T / E=30—50 1 s r I 序歹 : R T 0 0/ 0m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引言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FCD)是一种良性骨病变,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以纤维组织代替骨组织为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二、临床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多数无临床症状,常为偶然发现。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或肿胀,但通常不需要治疗,症状可自行缓解。
三、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在X线上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锐利,周围骨皮质完整。
病变常位于长骨干骨质,多见于下肢的近节段。
在多发的情况下,病变常呈对称分布。
2.CT表现
CT能够更清楚地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大小和形态。
病变呈低密度,边缘锐利,内部显示纤维组织密度。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3.MRI表现
MRI对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病变在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与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相比,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信号强度稍低且无明显的强化。
四、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包括骨囊肿、骨巨细胞瘤、骨成纤维细胞瘤等。
综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五、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详见附件。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诊断(附21例报告)

的 x线 资料 2 例 。结 果 :病 变位 于 胫骨 者 1 1 6例 ,股 骨 5例 。病 变起 自骨干 皮质 者 1 8例 ,中心者 3例 。结 论 :X线 对 长骨骨 化
X —ry D a n s f s yn ir ma o eL I o e ( 1Cae p r) a ig oi o i igF b o f h ol B n 2 ssRe o t s Os f t g
r y mae i so 1 p t n so e a v n a h lgc lp o e a tr f a e t p rt e a d p t oo ia r v d ̄ i i s f r ma o e ln n r e rs e t ey a ay e l a 2 i i f n b o f gb e wee r t p c v l n l z d. Re u t : st ft — y i h t o o o i sl s i o e u mo : t i 6, f mu r i a1 b e r 5. Or i ftmo : T e c r x o i p y i i 8 a d t e c n e fd a h s n 3 c s i n o g u r h o t fd a h ss n 1 n e t ro p y i i a t e h i s  ̄. Co cu i n: T e da n i I n l so h go s d i s dfe e t a n ssc n b d or cl t — r y ma i sai n n mo to si n b o ft e ln n . i rn a d g o i a e ma e c re t wi X i i l y h a n e tt s i s fo s f o g f rma o o g b e i h o Ke r s L n n Os i i g F b o R d o r p y y wo d : o g b e o s yn ir ma f a ga h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DR及CT诊断
骨化性纤维瘤又称为纤维骨瘤,该肿瘤好发于颌骨和颅骨,但近年来长骨发病也时有报道。
本文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有CR和CT资料的骨化性纤维瘤18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之间的关系。
标签:DR,CT,骨化性纤维瘤,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6例,女12例。
年龄9岁1 例,11~20岁13例,34、38、48、53岁各1例。
病程2个月~3年,平均 1.5年。
发病部位胫骨14例,股骨4例。
1.2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痛性或无痛性肿块,逐渐肿大隆起,因局部肿胀和疼痛就诊者14例,因病理骨折而就诊者4例,骨折中1例关节腔有大量积液。
1.2方法本组18例均进行了DR检查,其中15例进行了CT检查。
DR检查采用PHILIPS DR设备,正侧位摄片,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CT 检查采用PHILIPS全身螺旋CT扫描仪,横断面扫描。
层厚3mm,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观察、诊断。
18倒术后全部进行了病理检查。
2结果
2.1 發病部位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变多发生于骨干或近干骺端一侧皮质骨内,发生于腓骨者有两例位于骨干中心,均不累及骨骺,以长轴方向扩展为主。
本组病例发生于胫骨者14例、占总例数的77% ,其中位于胫骨中段及上段者12例、中下段交界处1例、下段1例。
位于股骨者4例、其中股骨粗隆间2例、下段2例。
胫骨的病变除1例位于骨干中心外、其余均起自骨干前侧骨皮质,此表现可能为该瘤的典型表现之一。
股骨病变起自骨皮质者2例、中心者2例。
各骨左右两侧的发病率差别不大。
2.2 病变的生长方式及形态:本组14例的病变发生于骨干的一侧皮质内,沿患骨长轴发展,其长度多为宽度的一倍或一倍以上,并稍向一侧呈偏心性膨胀。
病变长度自3cm~16cm,平均7.8cm。
4例病灶位于骨干中心,可见骨皮质呈对称性受累。
本组13例呈囊状改变,偏心性、不规则单囊或多囊状生长,轮廓清晰锐利,可见粗细不等的硬化边缘,骨皮质膨胀变薄,膨出部分甚至形似气泡样,一般无骨膜反应。
CT表现为清晰硬化边环绕的不规则骨质缺损区内充填高于同侧肌肉的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CT值为52~100HU。
囊形病灶为边界清楚锐利的低密度区,囊壁有一完整的硬化边缘,突向骨表面的囊壁菲薄,而突向骨髓腔的囊壁硬化增厚。
囊性病灶内多有骨嵴或骨性间隔,这种间隔粗细不等、疏密不均、可间杂以硬化索条,但无钙化或死骨。
骨皮质多
膨胀变薄,有的病灶虽呈膨胀性生长,但局部骨皮质较厚并有显著的骨质硬化。
2例为混合型,表现为不规则囊样破坏区,其内多有不规则骨性间隔或小斑片状骨化影,其内可见斑点状、絮状钙质样高密度影。
类似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3例呈骨化型,病变形成致密骨化影为主,局部骨皮质呈梭形向内外增厚、硬化,边缘清楚,其内侧粗糙。
CT表现为致密性骨硬化,局部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CT值400~1000HU。
3讨论
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颌骨,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报道发生于长骨,而且绝大多数位于胫骨。
据统计,发生于长管状骨的骨化性纤维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7%,占良性骨肿瘤的1.2%,长骨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见,最常发生在胫骨,其次为腓骨、股骨等;发生在胫骨者病变多在胫骨骨干前侧骨皮质,可见隆起,易于触及肿块,常可见到胫骨呈前弓畸形;此瘤生长缓慢,病情长短不一,最长可达数年,一般无症状,也可出现局部轻微疼痛。
Goergen 认为本病在组织学上与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一样,命名为长骨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骨皮质的成骨性良性肿瘤。
本病较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最容易误诊为单骨性纤维异常增殖症及非骨化性纤维瘤,发生在短管状骨如掌骨者,也难以与内生软骨瘤鉴别。
本组有6例术前诊断为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化性纤维瘤病变始于骨皮质内,囊性破坏或多中心破坏,偏心性向外膨胀,周边硬化。
纤维异常增殖症其病变在骨髓腔,密度深浅不一,中心性膨胀,边界不清,大部分病变青春期后生长缓慢或基本稳定,个别病例成年后仍继续生长。
组织学上两者显然不同,骨化性纤维瘤于纤维组织间见有大量纤细的条状新生骨,骨小梁周围有较多活跃的骨母细胞覆盖。
而纤维异常增殖症的骨小梁仅成熟到编织骨阶段,见不到板状骨,未成熟的骨小梁周围是纤维组织,无骨母细胞覆盖。
总之,x线平片发现长管状骨干骺端囊状膨胀性病变或致密性骨硬化,且境界清楚,应想到骨化性纤维瘤的可能性,可应用CT作进一步检查,根据病变形态和CT表现可对大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参考文献:
[1]王玉凯.骨肿瘤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1-135. [2]郭建刚,赵然,侯桂英.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J]中医正骨,1995,7(4):5.
[3]吴恩惠,张景荣,曹来宾.放射学[M].第1版.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