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进一步了解“家”的内涵。
2.通过回忆吃年夜饭、探究了解其它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人们对“家”寄托的情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从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文字“家”师: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文化,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今天我们就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师: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带给我们的是温暖,是温馨,是快乐。
孩子们,说到家,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家人、温暖、开心、团圆......二、传统节日中的“家”1.师生谈话:和学生聊聊春节的习俗,以此引出年夜饭。
师:同学们,你们在过春节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呢?预设1: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我们的年夜饭会从晚上一直吃到新年的钟声敲响,这时候我们就给长辈们拜年,他们也会祝福我们,还会给我压岁钱呢!预设2:我家每年过春节贴的春联和“福”字,都是我和爸爸一起写的,爸爸还告诉我贴在门外的“福”要正着贴,家里的“福”就要倒着贴,表示福到了。
师:刚刚同学们回忆了自己家过年时的情景,虽然春节留给每个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春节里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可都是春节里最美好的回忆了。
在春节里最能体现团圆的一个习俗,你知道是什么吗?2.了解年夜饭:师:对了,就是吃年夜饭。
在中国吃年夜饭的习俗由来已久,到现在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每个地方吃年夜饭的习俗各有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家人是怎么吃年夜饭的。
生观看视频。
师:刚刚视频里的这一家人是北方人,他们吃年夜饭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饺子,饺子里还会放一个硬币,谁吃到硬币就预示着这一年会行好运。
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另外饺子的形状和元宝相似,所以也有招财进宝之意。
请同学们也回想一下:除夕夜你们吃年夜饭时通常都有哪些人,都聊些什么,吃些什么,心情是怎样的?预设1:我们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年夜饭的,有时候姑姑一家也会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我们会互相敬酒,互相祝福,非常开心,非常热闹。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第12课
家庭的记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家的概念;
技能目标:让学生知道家庭成员的组成和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和家庭成员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家庭成员的组成和关系;
三、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充满爱的地方。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家庭的记忆》。
二、家庭的称呼抢答赛:
师:课件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
生:仔细观察后积极走上讲台补充;
师:大家补充的非常好,说明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庭。
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家吃年夜饭时的情景?
生:积极举手上台分享;
师总结: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的家都很温暖,并且充满了爱。
师:谁愿意站起来说说那些产痛节日还与“家”有关?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很了解!
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师:课件出示古诗《秋思》,请大家阅读后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生:仔细观察后,积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分组举手发言;
师:不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并且很多语言文字与“家”也有关。
师:家的概念早已融进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更加爱我们的家,努力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作业布置:做一个自己家的家史小调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对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够深入,对家庭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和经历各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
3.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家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家庭经历,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3.准备好典型家庭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定义、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家庭经历,让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分析典型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关爱家庭成员,提高家庭幸福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庭成员。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家庭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12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 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成员和角色,进一步了解家庭的重要性;2.掌握家庭常见的礼仪和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3.培养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介绍家庭成员和家庭角色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义务。
2. 家庭礼仪和家庭规矩介绍常见的家庭礼仪和规矩,如尊重长者、讲究卫生、不浪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礼仪和规矩的意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通过绘本、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2.引导学生遵守家庭规矩和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讨论交流3.绘本阅读4.故事讲解5.观察实践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在他们看来,家庭成员有谁?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是什么?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工合作。
2. 讲解家庭礼仪和规矩老师介绍家庭常见的礼仪和规矩,例如:尊重长者、劳动爱卫、整洁卫生、文明用语、不浪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礼仪和规矩的意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绘本阅读教师准备一些描写家庭日常生活的绘本,让学生通过绘本了解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4. 故事讲解老师让学生听一些家庭情感故事,例如:《野猪嘟嘟》、《明明家的小妹妹》等,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
5. 观察实践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家中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制定自我改进计划。
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3.知道与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家庭的关系,从语言文字中了解中国人对“家”的重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关系示意图》、《家庭大事记》以及《我和父母比童年》三部分的填空。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课前体验(播放家庭合照影集,介绍家庭成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无私的爱,也知道了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也要用我们的方式去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热爱。
那大家是否知道,除了爸爸妈妈和自己,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这些家庭成员应该怎么称呼?这些年来家里有发生什么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家庭关系,以至于很多传统节日、语言文字都离不开“家”?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疑惑。
二、新授课。
1.家庭称呼抢答赛师:同学们,你知道家庭里成员除了爸爸妈妈以及你自己外,还有谁吗?(学生自由回答,如爷爷奶奶、姑姑姑父、舅舅舅妈、表哥表姐等)师:那大家知道这些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吗?课前老师有布置大家要提前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有谁能来说一说?(学生举手,教师选择3位左右学生进行回答)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不但知道了要如何称呼这些家庭成员,还知道了如何称呼他们,真是太棒了!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几位同学的回答中,即使是相同关系的家庭成员,我们在称呼上却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你们的家乡是怎么称呼的呢?(教师对原因进行解答,学生可自由回答各地对家庭成员的不同称呼,活跃课堂气氛)【活动:抢答竞赛】将班级同学分为4小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星多的小组获胜,可进行适当奖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此外,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存在差异,对于家庭的教育功能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形成对家庭的认识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相处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家庭价值观。
3.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庭,树立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2.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3.家庭价值观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家庭的关系和功能。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培养家庭价值观。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2.案例素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案例3.小组讨论话题:家庭中的美好回忆、家庭中的困难与解决办法等4.板书设计: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温馨的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美好回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从而培养家庭价值观。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庭。
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12、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本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家庭生活、家庭亲情等方面,旨在通过讲述12个不同家庭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并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与亲情意识,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家庭的生活情况和家庭成员的关系;2.体会家庭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性;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4.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我的家庭》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家庭在每个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第二课《长辈的记忆》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了解长辈的经历与家庭故事,体会家庭中的亲情和传承。
同时,鼓励学生尊重长辈,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体现家庭的温馨和和谐。
第三课《困难家庭的故事》以家庭条件困难的小朋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困难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希望学生更加关心弱势群体,展现爱心与温暖。
第四课《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单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孤独,增强学生对单亲家庭和单亲孩子的关注和理解。
第五课《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为例,引导学生了解他们在城市的打工生活中所经历的困难,深入理解家庭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课《有宠物的家庭》以有宠物的家庭为例,让学生认识家庭与动物的关系,了解人类与自然的交流,增强学生的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第七课《搬迁故事》以从农村搬迁至城市的家庭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家庭在搬迁后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体验到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与帮助。
第八课《祖孙相处》以祖辈和孙辈之间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长辈相处,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第九课《外公外婆的故事》以外婆外公经历的故事为例,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庭并珍惜每一段时间,认识爱与家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家庭的形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组成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家庭的理解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形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组成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和组成。
2.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生活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组成。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家庭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的图片和案例。
2.准备家庭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形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组成等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庭角色扮演,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责任。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如何关心家人?5.拓展(5分钟)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展示家庭爱的力量。
12、家庭的记忆(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12、家庭的记忆(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主题和目的1. 活动主题家庭的记忆2. 目的通过组织这项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家庭意识和归属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语言交流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照片或家庭录像带•常见的家庭用品和家庭照片•家谱或家庭成员介绍2. 活动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与学生互动,向学生们提问:“你们有家庭照片吗?家庭是什么?家庭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旨在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次活动主题上来。
2.出示一些常见的家庭用品和家庭照片,通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用途和意义,让他们了解家庭的概念,认识常见家庭用品。
(2)挖掘家庭记忆1.教师介绍“家庭记忆”的概念,然后播放一些家庭录像和照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一些家庭趣事,让学生们认识家庭的意义和家庭记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的影响。
2.让学生们带上自己家庭的照片和录像,通过看照片和听录像,让学生们挖掘自己家庭的记忆,发现家庭成员、家庭生活、家庭历史等,比较家庭差异与相同之处,并开展小组讨论。
(3)家庭成员介绍1.让家长配合,为学生做家庭成员的介绍,介绍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爱好等,并介绍他们向学生传授的一些知识、技能和经验。
2.引导学生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介绍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工作内容、工作的重要性等。
(4)总结回顾1.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总结,回顾今天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家庭记忆,都必须好好珍惜和维护。
2.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挖掘到的家庭记忆,写成日记、文章或演讲稿等,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和责任,增强责任感。
三、活动要求1. 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尊重家庭成员,不得公开泄露家庭隐私和秘密。
2.学生们应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活动更有趣、更有效。
12家庭的记忆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是《12家庭的记忆》第1篇,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家庭是什么,家庭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家庭的概念和构成,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同;3.建立健康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家庭的构成和成员之间的关系;2.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家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构成,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从而保持健康的家庭观念。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在氛围浓厚的课堂中掌握知识,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音乐、游戏、亲子互动等多元化的学习场景中感受家庭之爱。
教学内容分析1.家庭的概念和构成: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庭,家庭由哪些人构成,以及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
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章《12家庭的记忆》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同。
3.建立健康的家庭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包括音乐、游戏、亲子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明确保持健康的家庭观念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家庭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一些与家庭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在学生看完之后,教师问学生什么是家庭?家庭由哪些人构成?每个成员在家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阅读文章教师让学生阅读《12家庭的记忆》的第1篇。
阅读理解1.家庭是由哪些人构成的?每个人在家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2.你认为家庭成员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课堂讨论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理解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关系,以及最重要的是什么?教材分析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了解到家庭的概念和构成,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加深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讨论一个主题,主题包括:1.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2.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3.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学会珍惜家庭,尊重家庭成员,以及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有基本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了解不全面,对家庭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家庭环境也各有差异,这使得他们在家庭沟通和相处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情感。
3.提高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家庭的重要性。
3.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的故事,提高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设计家庭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问题。
2.准备家庭活动方案。
3.准备讨论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的故事,提高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家庭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庭,维护家庭和谐。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道关于家庭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完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家庭记忆,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插图和案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他们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责任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和天然学校。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家庭责任感,学会关心家人,为家庭的幸福和谐做出贡献。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提高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提高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家庭经历,分享家庭幸福,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过程的展示和讲解。
3.准备时间:40分钟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提问:你们对家庭有什么样的记忆和感受?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题目:家庭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家人?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经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关爱?如何为家庭的幸福和谐做出贡献?学生可以结合课件中的案例进行思考和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12《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家庭大事记录表、我和父母比童年表格。
学生准备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XXX家是依靠的翅膀。
借助它的力度。
你可以飞翔到蓝天。
家是停泊的港湾。
早晨出发即一个弧度。
XXX将晚的XXX回到终点。
出发点与归宿。
都是一个同一个点上。
XXX家是一个去处。
一个人永远的留恋。
终身恋着雪霜暴雨的地方。
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来面的地方。
XXX靠火蒸煮饭菜靠心与手糊口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糊口,你们有何感触感染?生:喜欢。
我感触感染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
俄国著名作家XXX说:“幸福的家庭是类似的。
”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设计意图:经由进程朗读诗歌,让学生感触感染自己的家庭。
】XXX、家庭称呼抢答养(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XXX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XXX2:空白二:叔叔、婶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家庭的记忆展开,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但对于家庭的记忆和历史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学生可能对家庭的传统习俗和家庭规则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价值观。
3.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道德和家庭行为规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庭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2.教学基本内容:(1)介绍家庭的历史和传统,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传统习俗和家庭规则,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3)通过事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家庭成员关系图、家庭角色扮演卡片、亲情故事分享模板等。
3.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家庭生活片段、亲情广告等,用于课堂播放。
7.突出家庭责任与关爱,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8.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个人多方面发展的影响。
9.分析家庭问题与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面对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增强家庭功能和和谐。
10.讲解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解决办法:
1.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从而加深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问。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3.榜样与示范: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成为我的榜样,影响了我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
例题二:
12、家庭的记忆(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教案:家庭的记忆年级:三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3. 家庭的传统和习俗4. 家庭的记忆和故事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家庭的特点和传统。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看法和感受。
二、家庭的重要性1. 讲解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
2. 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
3. 讲解家庭的传统和习俗,如节日庆祝、家庭聚会等。
三、家庭的记忆和故事1. 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的美好时光和重要事件,如生日庆祝、旅行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和传统,如家族传说、家训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记忆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
四、观察和表达1. 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庭的特点和变化,如家庭成员的变化、家庭环境的变化等。
2. 鼓励学生用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观察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家庭,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家庭的记忆和故事传承下去,让家庭成为更加温馨和谐的地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2. 检查学生完成的观察和表达作业,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主题活动,如家庭聚会、家庭旅行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家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记录家庭的美好时光和重要事件,制作家庭相册或家庭日记,让家庭的记忆得以保存和传承。
3.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的变化和需要,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为家庭的和谐和发展做出贡献。
重点关注的细节:家庭的记忆和故事补充和说明:家庭的记忆和故事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家庭成员的共同经历、情感和价值观念。
12家庭的记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12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三课时。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探究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与责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良好品质,强化家庭观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现家庭记忆中的美好传统和价值观。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课本,强调家庭记忆对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实用性强,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家庭记忆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庭记忆的认识和理解。
- 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进行一个小测试,检查学生对家庭记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2. 作业评价:
- 批改:对学生撰写的家庭记忆短文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观点阐述。
- 点评:针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点评意见,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会了如何从具体实例中提炼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升了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学会了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家庭记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增强了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3.知道与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家庭的关系,从语言文字中了解中国人对“家”的重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关系示意图》、《家庭大事记》以及《我和父母比童年》三部分的填空。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课前体验(播放家庭合照影集,介绍家庭成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无私的爱,也知道了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也要用我们的方式去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热爱。
那大家是否知道,除了爸爸妈妈和自己,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这些家庭成员应该怎么称呼?这些年来家里有发生什么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家庭关系,以至于很多传统节日、语言文字都离不开“家”?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疑惑。
二、新授课。
1.家庭称呼抢答赛师:同学们,你知道家庭里成员除了爸爸妈妈以及你自己外,还有谁吗?(学生自由回答,如爷爷奶奶、姑姑姑父、舅舅舅妈、表哥表姐等)师:那大家知道这些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吗?课前老师有布置大家要提前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有谁能来说一说?(学生举手,教师选择3位左右学生进行回答)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不但知道了要如何称呼这些家庭成员,还知道了如何称呼他们,真是太棒了!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几位同学的回答中,即使是相同关系的家庭成员,我们在称呼上却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你们的家乡是怎么称呼的呢?(教师对原因进行解答,学生可自由回答各地对家庭成员的不同称呼,活跃课堂气氛)【活动:抢答竞赛】将班级同学分为4小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星多的小组获胜,可进行适当奖励。
师:刚才的抢答真激烈!发现同学们知道的比老师想象中的要棒多了。
除了刚才那些,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看看你的同学吗?(同桌之间互相提问,用时2分钟)2.“家史”小调查师:课前老师有让同学们回家的时候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大事记》,同学们是否有及时完成呢?生:有!师:真棒!那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呢?生:(自由回答,如问父母、长辈等)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记得以后也要多与父母长辈们交流哦,这样你会知道更多的“家庭大事”。
接下来,有没有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下,你们家的“大事记”呢?(学生举手回答)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通过这些事情的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再回想下我们自己童年,更爸爸妈妈的童年是不是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和父母比童年》。
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师:父母童年玩的游戏你会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学会了也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吧!3.传统节日中的“家”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重视“家庭团圆”。
这些不但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
比如过春节的时候吃“年夜饭”,每当春节来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说一说】(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吃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2)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3)说说你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4)阅读课文《阅读角》中的“回‘老家’”过春节,说说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你知道的填到课本中的表格里。
(学生填写完成后,举手表示,教师从中选出若干名说说自己的填写内容)师:同学们知道好多节日啊!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家庭关系的和睦,很多节日都与“家”有关,比如清明节,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又比如中秋节,家人团圆的重要节日等等。
其实,除了传统节日,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处处体现着“家”的元素。
4.语言文字中的“家”(教师展示PPT,内容为课本“猜一猜”中的谜语)师:请大家看屏幕,来猜一猜这些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生:(举手回答)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这些字谜,我们就能看出“家”在我们中国文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了文字,还有好多的词语也与“家”有关,比如课本中说到的“阖家欢乐”,意思就是祝贺全家人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多美好的祝福啊!你还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吗?生:(自由回答)师:家庭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和睦关系这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和谐,中国有好多谚语都是告诫人们要尽力使家庭和谐、幸福,比如课本中的“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你知道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子孝”就能使“双亲乐”,“家和”就能“万事兴”呢?(学生自由讨论)师:子女对父母长辈孝顺,家庭关系健康和谐,自然就能使家庭成员们快乐、幸福。
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父母长辈,热爱我们的家,尽自己的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家。
三、总结延伸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重要。
我们不仅知道了怎么称呼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通过我们自己的调查,知道了家里的“大事”,真是太棒了!然后我们还知道,无论是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还是语言文字中,“家”无处不在,并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们作为家庭里的一份子,要尽我们的努力,去营造一个快乐、幸福的家。
最后祝你们和父母永远幸福!【作业布置】1.阅读本课内容。
2.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小故事,制作一份简报。
【板书设计】家庭的记忆1.家庭称呼抢答赛2.“家史”下调查3.传统节日中的“家”4.语言文字中的“家”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案12. 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习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犹如一潭清水,平淡而温馨在高兴时,家与你共享快乐,是一方乐土;在伤心时,家给予你安慰,是一个倾听者;在受挫时,家给予你鼓励,是一个避风港湾,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家中总是充满关爱与幸福,令人魂牵梦绕家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也收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取家庭的记忆。
二、家庭称呼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2:空白二:叔叔、婶婶。
生3:空白三:姥姥、姥爷(外婆、外公)。
生4:空白四: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生5:空白五:姨妈、姨夫。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
生2: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夫妻关系。
师:你们知道妈妈和姥姥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母女关系。
生2:奶奶和姑姑、姥姥和姨妈、妹妹和妈妈也是母女关系。
师:你们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呢?哪些人又是这种关系呢?生1:兄妹关系,是我和哥哥的关系。
生2:姐弟关系,是妈妈和舅舅的关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生1:兄妹关系,是我和哥哥的关系。
生2:姐弟关系,是妈妈和舅舅的关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生1:相同。
生2:不相同。
姥姥姥爷在我们家称作外公外婆。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设计意图:通过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和称呼。
】三、“家史”小调查出示同学课前准备好的“家庭大事记录表”。
师: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呢?生:询问爷爷奶奶,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师:那么,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生:能!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呢?生1:在2009年,我出生了。
生2:在2000年,我家住进了新房子。
出示教材第80页“我和父母比童年”的内容。
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和父母玩的玩具和游戏都不一样。
生2:父母小时候读的书,我从来都没有读过。
师:同学们发现了父母和自己童年的许多不同,同学们可以向父母学一个他们小时候常常玩的游戏,在课余时间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一玩!【设计意图:通过“家史”小调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庭。
】四、传统节日中的“家”师:“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晚餐。
这一年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团聚,共进晚餐。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同学们,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开心。
生2:全家人都相聚在一起,感觉很幸福。
师:那么,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呢?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生1:年夜饭会包饺子吃,因为“子”为“子时”,交与“铰”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生2:吃饺子,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
生3:吃鱼,因为“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生4: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师: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师:那么,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生1:因为他们思念家乡。
生2:因为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