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5 引经据典法

合集下载

作文文体创新招术之五 标新立异法

作文文体创新招术之五 标新立异法

作文文体创新招术之五标新立异法作文文体创新招术之五标新立异法话题作文的创新,立意新颖、材料鲜活是根本;而文体的创新虽是外在的,却又是最直观、最能展示考生个性的。

人靠衣装树靠皮,商品不能没有包装,精明的商家无不精心打造其商品的外在形象,新的思想内容也要靠新的艺术形式去承载。

最近五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深得人心的最大亮点是“文体自选”。

“文体自选”的写作要求,摒弃了对文体的硬性规定,为广大考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使他们能够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活跃进自己的思维方式,显露自己的文化底蕴,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

在文体这个领域,广大考生完全挣脱了手脚的束缚,如鱼得水,如鸟出笼,创作出花样翻新的文体,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所以对中学生来说,作文创新就是指作文超过或突破常规写法、常规文体,“非一般化”,“非旧我”(超载旧我),也就是“领异标新二月花”,也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努力追求与众不同。

特别在“文体”上,敢于突破文艺文和实用文,不写大路货的文体,根据作文题目剑走偏锋,突破定式思维,想别人之未想,用别人之未用文体。

面对作文题目,你第一次想到所用的文体,也许别人也想到了,而且就用这个文体在写作文。

此时,你要勇敢抛弃这个文体不用,去另寻文体,另创文体。

例如,这个题目一看写议论文容易,你要另辟蹊径,不要去写议论文,因为大家都写的是议论文,你再去写议论文就和别人雷同了,作为阅卷老师,看多了同一文体作文,可能厌倦了,就会挑剔,如果看到不同的文体,特别是新创的文体,就能吸引他的注意,就有可能得上高分。

如2003年满分作文《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页设计)》,巧用“主页设计”这一前卫形式,以“时事挖掘”作为引子,以“相关衔接”加以扩展,以“专家评论”深入发掘,以“即时评说”眼观现实,最后“压轴发表”自己的观点,环环相扣,独具一格,体现了该生大胆尝试,锐意创新的精神。

例文1(六)网络式江苏考生笔者是一个“邪人”,为了一探众位翩翩君子的心灵深处,我在网上公告栏贴出“贞操观念辩谈”的启事。

高考作文指导-十种常用的引用方法

高考作文指导-十种常用的引用方法

高考作文指导:十种常用的引用方法引用诗句写散文是明亮和引人注目的。

比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文章《无题》引用了著名的诗句“春蚕织到死”,既符合描写,又有助于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让人联想丰富。

引用文中的诗句可以锦上添花。

比如,文章《往事依依》引用了《千家诗》中歌颂祖国风光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千花总春”,“春城处处飞”,“绿树暗夏日长”,“五月石榴花明”,秋色“绿女耐寒,月中斗霜”再比如春播可以引诗“春播一粟,秋收一万粒”,萤虫可以引诗“小扇掷萤”,莲花可以引诗“碧绿万顷,红莲异花映日”,枫叶可以引诗“霜叶红二月花”,鸭子可以引诗“春江水暖鸭先知”。

文末引用诗句,一举两得,既能概括全文,又能深化主题。

比如《驿路梨花》的结尾,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诗句“驿道上梨花处处开”是点睛之笔,在结构上照顾主题,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全国各地发扬光大。

二、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让文章看起来新颖有趣。

比如文章《蜘蛛》引用的诗谜“诸葛亮在南阳,稳坐军帐,排八卦阵,独捕飞将”,就有一箭三雕的效果。

诗谜不仅有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而且生动地概括了蛛网虫的生态特征,与下文紧密相连,引出下文。

再比如关于蝴蝶的谜语:“它们长得很帅,爱跳舞,爱跳,春天花开了就来了”;关于老鼠的谜语:“两个小胡子,尖尖的嘴巴和牙齿,一个贼头贼脑,晚上干坏事”;还有关于羊的谜语:“年轻,有胡子,喜欢吃草,喜欢叫妈妈”。

这些谜语与动物的特性密切相关,生动形象。

三、引用成语。

语言简洁隽永,引语贴切,能使文笔准确生动。

比如文章《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引用成语“流水不烂,户户不坏”来说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

这些成语在毛泽东的作品中似乎很得心应手,但它们恰到好处,不仅给人一种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感觉,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再比如敬业,可以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诚实守信,可以用成语“宁死不屈”,“人无信,不知所措”,缺乏内容,“言而无话,不远矣”。

[高考作文范文素材]高考作文范文选材创新招术之抚今追昔法

[高考作文范文素材]高考作文范文选材创新招术之抚今追昔法

[高考作文范文素材]高考作文范文选材创新招术之抚今追昔法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

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

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

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

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

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

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

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

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

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

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

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

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高考作文材料取舍与创新之我见

高考作文材料取舍与创新之我见

高考作文材料的取舍与创新之我见古人云:“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蜜蜂能在众多的花粉中酿出蜜来,那我们就可以在众多的材料中选出选出好的材料写出佳作来。

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必须要像蜜蜂那样善于博采,收集一定数量的材料并且精挑细选,写出华美篇章。

怎样精挑细选呢?一、引经据典引经据典就是向古人索取素材,选取与文章相关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诗文佳句等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写文章也要不断的从外界获取知识,否则会成为一潭死水。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岁月可以吹干易水,却吹不尽我们对荆轲的思念。

为报燕太子之恩,他义无返顾的踏上了行刺秦王的不归路。

价值之花在易水边悄然绽放,也在荆轲那赤诚的心中绽放。

“青山有幸埋忠辜,白铁无辜铸逆臣。

”时间可冲淡中原的色彩却冲不淡我们对岳飞的记忆。

想当年,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让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到脊背上,他是要把这几个字刺进自己心中,价值之花在那爱国的沃土上尽情开放。

——《让人生的价值之花盛开》本文旁征博引,大量运用典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显了“青少年价值观”这一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选材要新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飞速发展,所以我们选材应当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让读者觉得新鲜。

谁愿意吃冷菜剩饭?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扩大我们的阅读范围,关心时事,关注热点问题,多看看“焦点访谈”“大家看法”“今日说法”之类的节目。

如:爱是什么颜色?2008年5月12日,震撼撕裂大地,黑云笼罩,死神降临,将世界变成废墟,但我们决不放弃!看,爱在闪光,在发亮。

看着爱的色彩,就有生的希望!你说,爱是绿色的。

看绿色!武警战士在行动!你说,爱是白色的,看白色!白衣天使在行动!——《爱的颜色》本文结合时代内容,选取了大家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5月12日地震,紧扣材料中的“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来构思,通过自己眼中不同人的特征——颜色以及他们在地震中的不同表现诠释了“爱的颜色”。

作文立意创新“五法”

作文立意创新“五法”

作文立意创新“五法”元代戴师初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正语也,停之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可见,文章的立意只有突破第一二个思考层面进入第三个思考层面才能寻求最佳的立意,那么如何实现文章立意的新突破呢?1、纵向开掘法当我们面对生活或命题后,应抓住它,沿着它自身的内涵,一层层地深入探究并融入自己的个性思想,反复思考开掘,寻找出深层的本质的东西来,或得到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

例如在引导学生以“爱”为话题进行写作时,有的同学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深圳打工的姐姐生病了,老板和同事悉心地照顾她,春节前姐姐痊愈了,带着打工挣的钱回到了家,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温馨的春节”。

这件事自然能体现“社会是个爱的大家庭”“生活处处充满爱”这样的立意,但若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文章的深度和新意还远远不够,若能进一步深入挖掘,结合中央提出的“三农”政策,挖掘出“党的政策如阳光温暖农民朋友的心”这一立意,表现党和中央对农民朋友的关爱,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有了深度也有了新意。

再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闲暇时扭起了大秧歌,以此来表现“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自然可以,但若进一步挖掘“幸福的生活使农民思想上发生重大变化”这一立意,表现他们的文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较前者就“更上一层楼”了。

可见,只要深入探究,许多看似平淡的事,司空见惯的感受也能写出佳作,写出深意。

2、横向拓展法当我们运用纵向开掘法到一定深度无法再深化时,就不妨联系生活实际作类比联想,这样往往受到启迪,发现新意。

例如,有的同学看到“父亲为一棵小树整枝而误伤小树”联想到生活中“好心的父母因爱而误伤孩子”,有的同学由“爬山时只顾爬到山顶,而没有欣赏路上的风景”联想到“人生就是一道风景,但愿我们都能好好珍惜每一处景致”,写出了成功的佳作。

许多名家成功地运用类比联想创作出了许多佳作,象杨朔由蜜蜂地辛勤酿蜜联系到农民地无私奉献,由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劳动人民,于是有了《荔枝蜜》;周敦颐由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联想到洁身自好的君子,于是有了《爱莲说》。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五 引经据典法.doc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五  引经据典法.doc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五引经据典法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

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

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

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许多考生引用了下面这些言论:“失信不立。

”(《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

”(大仲马“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富兰克林“诚实重于珍宝。

”(南斯拉夫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谚语“以德治国。

”(江泽民“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报纸等。

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一、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

这里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

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

所说的“准确无误”,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

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二、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

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

“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

三、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

引用既有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

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

例文1河北考生人生如河,一路颠簸,风起云涌,险象环生。

艄公说得好,“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的确,人生常有不如意,得失相随,成败难定。

引用名言法——引经据典显文采

引用名言法——引经据典显文采

引用名言法——引经据典显文采作者:徐增才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2年第06期徐老师:我在作文中,经常感到素材空洞,议论没有力度,写出的文章干巴巴,我该怎么办?请老师指点。

谢谢!学生:李若兰你提的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

针对作文素材空洞、无话可写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多多引用,引用素材、引用名言、引用经典。

引经据典是作文选材制胜的法宝,也是文章语言优美、议论深刻的杀手锏。

引经据典,即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

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

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

古今中外,无数文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珍贵文献。

诗词名句等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如何在作文中巧妙运用这些“精华材料”呢?笔者提供以下几招:招数一:引经据典亮题目。

“题好一半文”。

题目是作文的眼睛。

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因此,标题需创新,引经据典便可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

用诗词入题,可以出现许多好的题目。

如《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独上高楼》(化用晏殊词)《风雨任平生》(化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等。

再如:“诚信”话题的作文,以《众里寻它千百度》为题,“思念”话题的作文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标题,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

招数二:引经据典炫开头。

梁启超曰:“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这世界需要你,责任;这世界需要每个人勇敢地承担你的责任。

这世界需要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担起自己的责任。

——2011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开头这篇文章,引用名人名言开头,一开始就为文章蓄满了势,既引起下文,又奠定了抒情基调。

高考语文作文选材创新十二法(31页)

高考语文作文选材创新十二法(31页)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十二法高考作文选材创新十二法(一)1.与时俱进法“与时俱进法”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大路货而言。

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面对社会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借助作文话题写出来。

那么怎样在作文中做到“与时俱进”呢?一、注意扩大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

平时应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好途径。

二、引入时代的活水,向生活学习语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

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

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未被词典所记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

作文时适当引入以为点缀,也可使文章更富于时代信息、生活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注重观念更新。

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活生生的现实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例文二姨下岗了二姨下岗的时候,我刚刚上初中。

那时候似乎也不叫“下岗”,二姨所在的百货商店,几乎没什么生意,自然发不出工资,自然也无所谓去不去上班,二姨就只好不再每天早早去店里了。

二姨还有好多店里面的姐妹,她们都不舍得就这样离开,所以时不时地约着一起去店里看看,掸一掸货架上的灰尘,擦一擦脏兮兮的玻璃。

其余的时候,她们只好坐在家里,每天听邻居锁门上班。

现在让我想起来,二姨是个温柔得有些怯懦的人,她一定很伤心,却束手无策。

高考作文十大说理技能

高考作文十大说理技能

十大说理技能一、以史为鉴以史为鉴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二、引经据典引经据典是用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引经据典,反映事物的本质,增强说服力。

注意引用恰当,有针对性。

例:《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李宁牌体育用品的广告词说得好:“一切皆有可能。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古训一点都不夸张。

美国的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罪魁祸首居然是一枚螺丝钉,请问一枚螺丝钉对一艘航天飞机来说算不算个蚁穴?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狂妄的阿基米德,并不是真的狂妄,更不是在胡言乱语,按照杠杆的原理,他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三、层层推进层层推进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步步推进地议论事理的方法。

特点是环环相扣、论证周密、说理充分。

例:有一篇写“常识”的文章,题为“知之,行之,思之”,一看便知是层层推进式。

例:《自嘲》:自嘲,是豁达的心境,快乐会永远伴你自嘲,是对人的肯定,更是高远的境界自嘲,是可爱的羽鸽,温柔地化解矛盾自嘲,是高尚的品质,或许是一种艺术四、推因论果推因论果是从因果关系上进行分析说理的方法。

旨在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必然的联系,从而说明论点的成立。

可由因溯果,也可以因证果。

例:《品味时尚》:引领时尚,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时尚之所以为时代所崇尚,就是因为其蕴涵着鲜活的生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要做到创新,就需要注入符合时代脉搏的新鲜血液。

五、辩证说理辩证说理即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不是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是一种思想方法。

注意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即全面的看问题。

例:《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来决定自己。

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似不可统一的矛盾的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膀与右臂,缺一不可。

高考作文中引经据典的段落_优美段落素材

高考作文中引经据典的段落_优美段落素材

高考作文中引经据典的段落高考中引经据典的句段1、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

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假若当初周厉王能听从良言,不钳民口,又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流于彘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赵太后不能听从触龙的劝谏,让长安君“质于齐”,又怎能得到齐国的援助,使国家摆脱困境呢?要想使国家兴旺安定,当权者就要善纳人言。

假若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场呢?如果当初康熙不能采纳周培公的进谏,又怎能取得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辉煌业绩呢?能虚心纳谏,则国家兴旺;不能虚心纳谏,则国家衰亡。

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假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陈景润身居斗室,痴心硬干,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又哪里会有数学领域陈氏定理的发现!如果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攻读,挑灯夜战,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流传。

3、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宋末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4、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引用与引证提升文章的权威性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引用与引证提升文章的权威性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引用与引证提升文章的权威性引言: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引用与引证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权威性,凸显作者的论述立场和观点。

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研究成果等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之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然而,引用与引证的使用需要谨慎,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与原则。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引用与引证以提升高考作文的权威性。

一、引用名人言论引用名人言论是提升高考作文权威性的常见手法之一,可以借助名人的威望和专业知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时,可以引用邓小平的名言:“珍爱生命,远离污染”,以此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引证权威研究成果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可以引用权威研究机构或专家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写就业问题时,可以引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就业数据,以及知名经济学家的观点,以此来支持自己的论述,并使文章更加具有权威性。

三、引证法律法规和历史事件在涉及法律、政策或历史事件的讨论中,可以引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历史事件,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

例如,在写法律问题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法律条文,说明自己观点的合法性。

同理,在写历史事件时,可以引用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引证权威媒体报道引用权威媒体的报道是提升文章权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权威媒体的报道经过专业编辑和记者的审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例如,在写新闻报道时,可以引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知名媒体的报道,以加强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五、注意引用与引证的规范在运用引用与引证时,还需注意遵循一定的规范。

首先,要注明引用来源,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信息。

其次,要确保所引用的内容与自己的论述相关,并在文章中有明确的引用标识,如引号或斜体。

最后,应当避免过度引用,以免降低文章的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结论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引用与引证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权威性,加强观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正确引用名人言论、权威研究成果、法律法规、历史事件和权威媒体报道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高考作文如何巧巧妙引用高三作文独创个性化作文技法

高考作文如何巧巧妙引用高三作文独创个性化作文技法
点评:上述文段开篇即引用舒婷《双桅船》中的名句“你在我 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该句本意为在爱情方面的彼此 守望相依,在此作者“出乎其外”,巧妙地阐发新意,即经典 名著对人一生的滋养。如此引用,妙合无痕,贴切自然,同时 使文章开篇即充满浓郁的抒情氛围,文采蕴藉深致,语气温馨 亲切,迥异于一般议论文的说理与说教。
(选自优秀作文《博览群书,涵养格局》)
引用诗文名句四个“金标准”:
一是善于剪辑,有所取舍。 二是要有眼光。 三是直击主题,切记迂绕。 四是“述而且作”,不能一味罗列、堆砌诗文名句,而是应解 说其内涵,引用后顺势阐发,扣合主题。
2. 引用典籍名句——厚重深邃
示例: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今天的时代,是亘古未有的新
第一步:引用开篇,入情入境 第二步:引用立骨,精辟深刻 第三步:引用叙例,以简驭繁 第四步:引用小结,扣合主题 第五步:引用过渡,流转自如 第六步:引用结尾,曲终奏雅
第一步:引用开篇,入情入境
示例: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一本好书,一本
大书,确实能守望人的一生,使人激扬前行,为奋斗赋能。 (选自优秀作文《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大书伴终生》)
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使“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严大国之威;南宋名将虞允 文,在金人欲饮马长江、蹂躏江南时,书生从军,奋起御侮,建立不世之功,使国家转 危为安;抗日救亡时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未名湖畔、 清华园里的莘莘学子,勇赴国难,成为赳赳勇士、国之干城。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今天,世殊时异,处于和平时期的新青年,从军报 国,依然是最崇高壮丽的人生选择。你看,卫国戍边的英雄们,“清澈的爱,只为中 国”;清华、北大学生,“组团”从军,“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他们用行动诠 释了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 (选自优秀作文《青春赴戎机》)

高考语文作文立意创新招术60招

高考语文作文立意创新招术60招

高考语文作文立意创新招术 60 招下边是目 (目 后是招 之一,招 之二⋯⋯以此 推下去)·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六十·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九·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八·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七·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六·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五·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四·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三·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二·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一·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五十·高考作文 言 新招 之四十九·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八·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七·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六·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五·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四·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三·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二·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一·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四十·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三十九·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三十八·高考作文文体 新招 之三十七·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三十六·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三十五·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三十四·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三十三·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三十二·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三十一·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三十·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二十九·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二十八·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二十七·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二十六·高考作文 构 新招 之二十五·高考作文 材 新招数之二十四·高考作文 材 新招数之二十三·高考作文 材 新招 之二十二·高考作文 材 新之招 二十一 多面表达法正 反 法流行色彩法文言移植法风趣 法名句生 法曲折委婉法句式参差法排比造 法妙 珠法法 声 色法 新立异法旧瓶新酒法移植 新法故事新 法新 告法 歌散文法小 科幻法 感漫笔法 演 广播法影 法日 信法童 寓言法照 合法 序多 法波 跌荡法欲擒故 法点面 合法抑 生 法 念解疑法 豹尾法冰糖葫芦法偶合妙 法 互 法 剪接法原理浸透法画龙点睛法正 照法以少 多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二十感情人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十九移形位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十八文料交融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十七引据典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十六偷梁换柱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十五空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十四今追昔法·高考作文材新招之十三与俱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十二反琵琶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十一出奇制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十旁敲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九点睛明旨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数之八借象意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七剥笋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六由虚入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五避就虚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四小大作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三大小作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二多角立体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一高屋建瓴法高考作文立意新招之一高屋建瓴法所“高屋建瓴法” ,就是指作文要“大气” ,有高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

引用名言法――引经据典显文采三篇

引用名言法――引经据典显文采三篇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好坏。

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像磁铁一般具有魔力,吸引读者的眼球,激起阅读兴趣。

语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书本,二是社会生活。

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别人说过的话,写过的好词句,看过的有趣故事,听过的人文轶事,发表的有关言论适当地“搬”到自己的作文里,为我所用,这种方法叫引用。

它是作文开头常用的一种方法。

引用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也叫“明引”),就是将他人的原话一字不落地引用到作文里,所引用的语句一般加引号,如:“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一种是间接引用(又叫“暗引”),就是在引用原话时,不照录原句,而是对原句有所改动,所引用的语句一般不加引号。

如,我爱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这里,“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是间接引用。

这句话出自高尔基语,原话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引用运用得好,可以增添文采,丰富作文内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引起读者感情共鸣。

常见开头引用的方式有:1、诗词韵律【例如】林清玄《秋天的心》: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

而贾岛的“秋风”句,是真真切切地给人们描绘出一幅秋撒长安的美丽画卷,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抒情环境。

两句诗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描写“秋天的心”,为下文做了铺垫。

2、成语、俗语【例如】《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是个成语,意思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这里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因为是“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人们去观赏。

高分作文素材之引经据典

高分作文素材之引经据典

高分作文素材之引经据典高分作文素材之引经据典李春贵语文高分作文素材之引经据典2015-03-19网络高考语文高分作文素材之引经据典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文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文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文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文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文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文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文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高考作文如何引经据典

高考作文如何引经据典

高考作文如何引经据典高考作文,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如何巧妙地引经据典往往能成为提升作文品质的关键。

引经据典不仅能展现考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还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

首先,我们要明确引经据典的目的。

引经据典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经典的事例、名言警句等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能够在关键之处为我们的论述增添光彩,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经典素材呢?这需要我们平时有广泛的阅读积累。

我们可以从古代文学经典,如《论语》《孟子》《庄子》等中汲取智慧;也可以从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名人演讲中寻找灵感。

在选择时,要紧扣作文的主题和立意。

比如,如果作文主题是关于坚持和毅力,我们可以引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是探讨人生的价值,那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选好了经典素材,接下来就是如何巧妙地引入。

在引入时,要注意自然流畅,避免生硬牵强。

可以在文章开头,通过引用一句经典名言来引出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在论述过程中,适时地插入相关的事例或语句,增强论证的力度;还可以在结尾处,用一句经典的话语来总结升华,使文章余味无穷。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开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就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我们需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样的开头,不仅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还通过引用屈原的名言,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在论述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失去希望,要坚信只要存在,就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能迎来光明。

”这里通过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有力地支持了“在困境中要保持希望”的观点。

在结尾时,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和勇气,勇往直前,去迎接人生的风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高考作文创新写作招式及思路

高考作文创新写作招式及思路

高考作文创新写作招式及思路招式一新编历史故事新编历史故事,应该源自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但直到20世纪末周星驰的无厘头话语《大话西游》问世后,这种形式才开始盛行。

如果借用郭沫若的历史剧写作观,那就是“失事求似”,即在历史人物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可能和人物自身性格发展的逻辑前提下,允许作家对历史及人物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虚构。

思路(一):采取当下常见的“戏说”形式。

即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发现历史人物的可能性,把现代生活细节大胆地引入历史故事,重新演绎原作的故事。

仔细清点你素材袋中的历史名人,在尽量遵循他们生活的历史场景和自身性格下,你不妨给他们编故事,选地点,定时间。

思路(二):采用“嵌入式”的形式。

即在原作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嵌入”一段想象性、细节性的文字。

这段文字既要紧扣话题,又不至于影响原作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不能改变原作的结局。

在我们从小接触的历史书和电视、电影画面中,存在着许多非常时刻,试着截取任何一段,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写写看会不会带给你惊喜?比如翼王、项羽、孙权等人的事件。

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便是按照这种思路新编历史故事的典范。

思路(三):采用“旧酒装新瓶”的形式。

选一篇名家名文,然后把人名、时间、地点等显示现代气息的东西用古代的对应物来“替换”;或者找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典故或成语故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把原作中的人物放到新的环境里,让人物按照自己固有的性格逻辑应对新事物新问题;或者试着把自己的“现代意思”强加给他或与他进行对话,在新与旧的矛盾碰撞中凸现话题,你的文章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

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阿Q新传》就成功地运用了“旧酒装新瓶”的形式,把阿Q放到了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让阿Q的凑热闹、歪脑筋、红眼病等性格缺点在新的环境中进一步暴露,与原作中阿Q的性格保持了一致。

思路(四):把神话人物、历史人物、现实人物、小说人物、时事人物等等集合到一起,来个时空对话或嫁接。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五移花接木法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五移花接木法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五移花接木法“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桃树与李树的嫁接,产生了新品种“桃李”,国光苹果与元帅苹果嫁接,产生了新品种“富士”、“红富士”……,把自己读过的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考卷,往往给人抄袭之嫌;但这不等于说不能用别人文章中的材料,如果对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这种写作迁移的方式,我们就叫它“移花接木法”;它在旧故事里融入了新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不是抄袭,而是一种创新;移花接木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借鉴畅销书引发写作灵感;紧扣时代的脉搏,是高考命题的特点;2001年余秋雨的散文集千年一叹问世,有位考生就用了这个题目 ,给人耳日一新之感;北京一位考生曾借用白岩松的书名痛并快乐着也得了高分;二、借助四大名着来展开故事;它可以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为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也可以直接借用名着中原有的故事;三、借助学过的课本进行独创;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谏父亲三思疏就仿照了高中语文中的谏太宗十思书;2001年有考生写了六国新论、新皇帝新装等都是这样;四、借助中国及世界名着中的人物,移花接木;如2001年有考生写了天堂通行证就借助了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和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把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的着名人物放在一起写;五、借助其它文体的形式进行文体的嫁接和杂交;如日记、手记或书信,本属应用文体,用日记、手记或书信形式写小说就有了新意;还可用招标书、诊断书、征稿启示、会议纪要、试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写作文;例文1湖南考生生命与永恒拔河,谁也不知道,绳子的那一头,究竟拽着什么;另寄幸于集中全力的一瞬,永恒或许也会探过头来;一流浪的诗魂那一只骄傲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我们的“谪仙”,却早已不见踪影;美仑美奂的皇家庭院,潜得下一代帝王包举海内,吞并八荒的雄心,却容不下那一个不羁的灵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魂的屐迹遍布五湖四海,换回的却是一代代人津津乐道的诗篇;“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余下的七分化作诗篇,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那一个灵魂,选择了流浪,选择了远离宫廷的纷争和世俗的纷扰,一路流浪一路捡拾山的雄浑,捡拾江河的奔腾,捡拾风的耳语,集成册,谱上那一份特有的奔腾,留给后人一遍遍地重温又一遍遍地心潮澎湃;二雁落塞北塞北的风雪,一季又一季,吹白了征夫的发,吹湿了怨妇的眼;直到有一天:长安来的路上,远远地出现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南来的少女;少女携着一枝橄榄绿,走入匈奴人的营帐;从此,征夫欢呼雀跃 ,怨妇破涕为笑;无数个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少女以其温柔和美丽,点染了那一方天空;汉朝唯一的一缕异香怎么就落到了一群蛮子手里只有雁群明白,少女用她一生换取了汉王朝半世的太平;只有雁群明白,那一缕缕青丝是如何熬成白发,幽幽的胡笳中,蕴含着多少乡思,最终又怎样化成那一片青冢;三半生的重量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头到白发,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换了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可汗惧怕了:怎么还有这样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找到永恒的答案;简评:此文巧妙将大家熟知的三个故事移植到文中,再加上合理的想像,便有了新鲜感;李白的选择,留下一段不事权贵的千古佳话;昭君的选择,赢得了汉王朝半世的太平;苏武的选择,展示了中华民族坚贞的气节;这些永恒的选择是他们用生命和灵魂选择的结果;例文2河南考生人生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美丑、善恶、悲欢、离合、生死、爱恨的选择,或许会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炼狱般的折磨,甚至滴下淋漓的血点,但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心灵之机,作出正确的抉择,就会觉得此生无怨无悔;一亲情至重在外打工的丈夫突然接到妻子的电报,三岁的儿子在连续数日的高烧后被确诊为白血病;妻子让丈夫尽快回来,好好陪陪孩子丈夫转身就向火车站跑去;也是心里过于急切,稍不留神,他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当场撞倒在地,双腿粉碎性骨折,血流了一片;肇事司机跳下汽车要把他送到医院去;可他竟强忍着疼痛,拖着断腿冲着司机说道:“还是请你把我送到火车站吧,我的儿子比我要紧”在生命的垂危时刻,他的选择是:回家照看自己的儿子;二法重如山检察长坐在沙发上,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人也仿佛苍老了许多;四十年前,战场上,弹火横飞;随着一声枪响,他倒下了;可在他身上还压了一个人;他一看是班长,原来是班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替他挡住了子弹……班长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帮我照顾好我的儿子——云……”夜,就这样过去了,天也渐渐泛出了白光;他终于作出决定,猛地把手里的烟摁灭在烟灰缸里,然后展开了桌上的判决书,只见上面写道:云,现年……因犯贪污罪被判处……他提起了笔,在下面写道“同意”,然后又在“检察长”一栏中签下自己的名字……在情与法的矛盾中,检察长的选择是:维护法的尊严;三血沃中华1941年秋,日军重重包围的狼牙山顶峰,屹立着五位优秀中华好男儿;班长马宝玉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天地惊动,气壮山河;在生命和民族大义之间,壮士的选择是:为中华民族献出生命和热血;骨肉亲情、法律尊严、民族大义——这是心灵之机的要端,是我们每次进行心灵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处,把握这些要端,就能使我们的心灵选择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向未来,走向永恒;简评:本文没有采用传统议论文“承、转”之法,而是巧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选取了三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揭示了心灵选择的要端:骨肉亲情、法律尊严、民族大义;叙事简洁,真切感人,层次清楚,显示了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和丰富的素材积累;例文3广东考生各位好又到了“甲三儿开讲”时间了;今儿个甲三儿要给各位讲几个故事,您听好喽第一个故事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啥您听过了哎莫急,咱今儿讲的重点不一样话说这白骨精得知唐僧去西天取经要经过自己那山,可乐了就变成了一个老头去骗唐僧;可他骗不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给猴子认出来了不是于是悟空就一棒打死了那“老头”,可白骨精却溜掉了;这下唐僧可饶不了悟空,要念咒;悟空当然急啦“师傅,那位老人家真是妖精变的我是您徒弟,我不会骗您的呀”“什么妖精悟空莫狡辩”就这样,唐僧相信了一个素未谋面的“老头”;哎,先打住,甲三儿再讲第二个故事;王选,您知道不对就是那个代表中国细菌战受害者打官司的律师;在她打官司的过程中好多人帮她哩住咱隔壁的刘大爷就资助了五十块钱我今儿要说的是帮她的人当中啊,有一个日本的女大学生叫直子;她自从知道了王选打官司这事儿以后,一直在帮助王选做翻译、找律师啥的,一分钱都没收过还倒贴钱帮忙人家是日本人,和日本国亲不亲和大和民族亲不亲但人家却相信你中国人说的话,相信咱中国人是对的这在日本多难得哟人家不因为和你感情淡就不相信你所说的事实,也不因为和她日本人亲就承认他们篡改了的历史课本不容易啊再来说说第三个故事,这个故事和现在纽约最有名的希尔顿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有关;纽约在哪儿张大爷,纽约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就像上海是咱中国的经济中心一样懂了是不再说回去;那希尔顿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本来就只是一个小旅馆的服务员,一天呢,旅馆没房间了,他就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让给了一对老夫妇;可谁知道这对老夫妇竟然是亿万富翁他们觉得这年轻人有能力,又善良,于是买下了一幢酒店交给他管理,而没有交给自己的儿子这故事挺传奇的是吧您说,这老夫妇是有儿子的人,却把巨大财产——洒店,交给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年轻人,只因为他们相信他的能力在自己的儿子之上今儿个甲三儿的三个故事就说完了;您来说说,那唐僧和孙悟空亲不亲直子姑娘和日本亲不亲那老夫妇和自己的儿子亲不亲都亲得很哪可他们都相信了和自己不那么亲的人;唐僧信错了,直子姑娘和老夫妇却信对了人儿所以啊,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认知的正误深浅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关键在于人的目的和意图;您捉摸出这理儿没您又是咋看的今儿个甲三儿就只说这么多了;下个礼拜,“甲三儿开讲”再见吧简评:这篇作文语言轻松、幽默,采用说书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三个有关感情和认知关系的故事;把别人的故事巧妙移用到自己的上下文里,作别样的解释或用途,这不能算“抄袭”,反而恰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体现;例文4题论:征服一群人,只需一把手枪;而征服一颗心,却需要一颗更伟大的心;一他死得轰轰烈烈他本是名不见经传,他只是当时法西斯分子捉拿的小兵;他躲在小镇,日落而出,日出才息,日复一日的到镇前小卖部买些必需品;一日,他发现他所带的钱不够,少5马克;他用询问的跟光看卖主,这位卖主熟识了他的沉默,也认知了他的正直,点点头,答应可以欠着;就是那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法西斯分子围剿中,他困难地逃了出去;而一个他曾经的战友叛变,十足信心地说:“他会回来的,因为他欠店主5马克钱;”他确实回来了,夹着仅有的5马克摸黑来到小店,他被捕了,继而被害了;临死仍不忘他说过的话:“我会还你的;”他为他金子做的诚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得到了良心的安息,他赢得了世人的景仰,他死之日,小镇在哭人们牢记了这位志士,牢记了诚信的价值;二他成了富翁他从没想过金钱,却时刻打造诚信,用金子;他因不经意的一次允诺,竭尽家产,流离失所;却又因诚信的坚守,而又东山再起,信誉布天下;当他坦白地承认自己实力有限,不足以担以重任,当他拿出公司账目,以事实雄辩地证明,公司并没有如此财力时,他设想到他会赢,他会在这高手如云,竞争如潮中胜出;他以诚信赢得了今日的辉煌,他以诚信换取了百万信任的目光;他就是东山再起的孙正义;三感悟用金子做的诚信,你信不信诚信二字貌似简单,却得之甚难;诚信二字看似平凡,却无法估价;诚信是金子做的,举之甚重,得之更难;而一旦拥有,便会受益终生,生命为之放彩;后记:要拥有一颗更伟大的心,首先诚信为本;诚信是金子做的,有了它,你便拥有了世界上宝贵的财富;简评:本文巧妙地移用两个故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诚信是金,它来自于伟大的心,从而热烈地歌颂了诚信品格;两个故事颇具典型性;一个是西方,发生于几十年前;一个是东方,出现于当代;这说明过去、现在,西方、东方,诚信都是金子打制的,对诚信的肯定具有广泛的涵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5 引经据典法作文天地03-29 1551: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5 引经据典法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

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

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

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许多考生引用了下面这些言论:“失信不立。

”(《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

”(大仲马)“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富兰克林)“诚实重于珍宝。

”(南斯拉夫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谚语)“以德治国。

”(江泽民)“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报纸)等。

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一、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

这里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

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

所说的“准确无误”,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

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二、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

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

“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

三、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

引用既有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

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

例文1人生如河,一路颠簸,风起云涌,险象环生。

艄公说得好,“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的确,人生常有不如意,得失相随,成败难定。

我们为了理想一路打拼,要想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

比如健康,比如美貌,比如诚信,比如机敏……在这诸多条件中,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得舍弃,它天经地义地成为我们每一代人必须承袭的品格,它应超越所有的流行极品,而独享至尊地位。

它是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生意场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诚信的品格千古传诵,诚,乃人性的最善;信,是人应恪守的品格。

战国时的曾子,因为顽童的戏言而杀猪,为的就是“诚信”二字,这样就告诫子孙,为人者,“诚信”为先。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无功而返,第三次立等孔明睡醒,其心可鉴,此一“诚”字;旷世奇才,卧龙出山,助刘备重整河山,三分天下,一生忠心耿耿,死而后已,此一“信”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一切财富,都源于诚信。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笃信“诚信是无形的资产”,在其创业初期,曾因自己的疏忽,延误了客户的档期,但他并没有逃避,而是逐户登门致歉。

他不但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而今的李嘉诚被商界誉为“一代儒商”。

诚信,对于个人是笔无价的财富,对于国家民族更为重要。

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总书记江泽民提出了新的治国方针——以德治国。

这一决策,不但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

将诚信融入自身,可使人格熠熠生辉。

将诚信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其乐融融。

将诚信融入民族,可使国家实现复兴。

诚信无价。

诚信需要呵护,诚信需要提倡,诚信需要光大。

简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观点解明,思路清晰、流畅。

特别在选材上,典型精当,分析传神。

广征博引,无论是曾子杀猪,还是刘备三顾茅庐,抑或一代儒商李嘉诚的事例,都紧紧扣住了“诚信”的内涵,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与分析。

例文2当蝶羽化而飞时,那款款的舞姿告诉我;她选择做茧化蛹,破茧成蝶的举动使生命无悔。

当荆棘鸟找到那根最长最尖的刺时,那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宣告:选择扑向那最长的刺,用鲜血去浇开荆棘花,用生命歌唱世界的美丽。

她的选择,饱含着她对世界的热爱。

有人说:“当一个人面临选择时,你便可以看见他所有的高贵与卑俗。

”选择,在迈开脚步的同时也铸就人格。

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

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

”清者自清,洁身自好地奔波。

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身处乱世中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他可以选择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

总是难忘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博大胸襟,总是忆起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忧国忧民,总是感动于马丁•路德的那个人人平等的梦……如此忧乐的选择,政治家的忧喜虽没有诗人的洒脱无羁,但却是如此的坦荡广博,折射着他们的真诚与关爱,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选择,心灵总会在现实中受到拘束,人总无力于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

但,如果放开这些约束,让心灵在更广的时空中飞翔、选择,心灵的选择,会让我们更感慨它的博大。

就像池田大作问汤因比:“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出生的时间与地点,你会选择什么?”“我会选择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在那里看欧洲文明亚洲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交融、沟通与发展。

”如此的心灵选择,汤因比无愧于历史的广博,哲学的睿智。

心灵的选择,无论有无时空界限,无论是诗人、政治家还是哲人,只要有博爱,关注生命,尊重世界,心系人民的忧乐、社会的方向,选择,总会让生命演绎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

以丰富的社会为历史知识,广涉中外,思接千载,引用了孔子、老子、李白、王安石、范仲淹、文天祥、马丁•路德、池田大作等人的事例,视通万里,思考深邃,说明“身处乱世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可以选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

例文3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须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

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中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都是相同的话,而他却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妾畏他,客也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

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

”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被迷失双眼。

这时唯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沌的未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

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宗教的迷雾,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把人类引入正轨。

理性在认识事物中固然不可缺少,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入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要有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

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简评:这是一篇充满辩证色彩的议论文。

文中大量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论据来论证,有力地支持了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真切、可感。

有中学课本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伶官传序》中的名句,还有外国的科学家布鲁诺、爱因斯坦,哲学家康德。

丰富的材料,显示丰富的课外知识。

相关连接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5 引经据典法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

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

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

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许多考生引用了下面这些言论:“失信不立。

”(《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

”(大仲马)“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富兰克林)“诚实重于珍宝。

”(南斯拉夫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谚语)“以德治国。

”(江泽民)“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报纸)等。

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一、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

这里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

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

所说的“准确无误”,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

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二、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

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

“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

三、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

引用既有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

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

人生如河,一路颠簸,风起云涌,险象环生。

艄公说得好,“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的确,人生常有不如意,得失相随,成败难定。

我们为了理想一路打拼,要想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

比如健康,比如美貌,比如诚信,比如机敏……在这诸多条件中,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得舍弃,它天经地义地成为我们每一代人必须承袭的品格,它应超越所有的流行极品,而独享至尊地位。

它是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生意场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