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结构 创新招术之三十四 波澜跌宕法素材
考场作文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
![考场作文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https://img.taocdn.com/s3/m/4cf8ba55804d2b160b4ec0df.png)
例 1 父与子 林 经 理 以 前 老 是夸 儿 子老 实 、懂 事 、乖巧。这个学期儿子上彻 中了, 司的业务也越 来遗忙 ,不知怎么回 事,儿 子竟然不听话 了 才三个月 , 他就被老师 “ 请” 了三回:第一次跟
同 学打 架 , 第 二次 晚 自 习旷课 ,第 三 次拒 绝 值 日。每 次 教 育 儿 子 ,儿 子 又 表现得 很听话 : “ .下 次我 不会 爸
只这构思中的突然一转 ,一个平常 的故事一下子给人不平常的感觉。不仅 如此,人物的个性从文字里一下子跳到 我们的面前,人物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许
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
作者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 、 复杂
性,巧借电文之误会在一篇百十来字的 文章里掀起三个波澜,真可谓匠心独
运:
多,文章的主旨 也由此别开生面 , 给人 以强烈的 精神震撼。 铡 2 请看 20 年江苏一考生的满 06 分作文的结尾 :
你说 ,体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 忍 了三天 三夜 ,念 叨 了一个礼拜 ,我还 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问耕
作 了半个世 纪的手 凉 了 我 问 自己,上
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我们学生的作 文尺幅之间一波三折,达到 “ 尺水波澜 意悠长”的境界呢? 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 澜”是个 比喻 性的说 法 ,是指 波 事件的曲折变化。掀起波澜,就是使结
构曲折 ,情节引 人 ? “ 波澜开 阖 ,如 在
掌: “ 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屡教不改! ” 文章就此写下去一般思路是 “ 顺理
哪找 你?唯 有借着这 些冥 币 ,让 它们 为
1 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 ( 、 顺 笔) ;巴布不幸身亡。 ( 逆笔 ) ——第
一
( 李觉出身传评语 》。 《 ) 袁枚 、 姜夔的这 两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
记叙文创新构思技法:波澜跌宕摇曳多姿
![记叙文创新构思技法:波澜跌宕摇曳多姿](https://img.taocdn.com/s3/m/f513a11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d.png)
记叙文创新构思技法:波澜跌宕摇曳多姿波澜跌宕摇曳多姿【技法点拨】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就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
平铺直叙,没有变化的文章是使人不忍卒读的。
也正因此,古今中外的作家们无不刻意构思,精心安排,力图使文章峰回路转,波澜迭起,往往在有几百字甚至百十字的短小篇幅里达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奇效果。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
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的章回体小说和现代的电视连续剧,在回与回之间和集与集之间巧妙地利用情节的张驰起伏的变化,从而扣住读者和观众的心弦,使之欲罢不能。
一、有张有弛,大起大落。
所谓“张”,就是用快速流动的笔法,描述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弛”就是用平缓的笔调描述轻松的内容。
一张一弛,使文章跌宕起伏,产生和谐的节奏感。
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有这样一篇超级小小说,题目叫《三封电报》。
在仅仅一百五十字的篇幅中竟先后掀起了三次大的艺术波澜:巴布和其妻弟一起去非洲打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巴布猎狮身死”。
这犹如平缓行驶的小船骤然遭到逆浪的冲击,读者的心随同伊莉薇娜的心一起震惊。
(此为一折)悲痛的伊莉薇娜要求弟弟把丈夫的尸体运回家,读者的心也会紧张地等待着一睹巴布或鲜血淋漓,或残缺不全的尸体,不料弟弟却运来了一具庞大的狮尸!震惊尚未平息的读者,心里再次掀起波澜。
(此二折也)无奈,伊莉薇娜只好再次去电告诉弟弟寄错了尸体。
谁知弟弟立即回电:“在狮腹内。
”至此,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波澜。
(此三折也)至此,小说也收到了意犹未尽、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透过三折,我们仿佛看到了巴布被凶猛的非洲狮残害的血淋淋的场面,仿佛看到了伊莉薇娜初接电报时的无比震惊和悲痛,仿佛看到了“弟弟”为姐夫报仇时那一场惊心动魄的除害情景。
7.兴波技法: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
![7.兴波技法: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https://img.taocdn.com/s3/m/443b835aad02de80d4d8407e.png)
七.兴波技法: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考点解析作战之兵法讲究出其不意,作文之写法亦讲究出乎意外。
确实,平淡无奇是写文章的大忌,擅长作文者,抑或文学创作者,一定善于“兴波作浪”。
技法点睛技法一:悬念法。
指在文章开头或文章中,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急切地想往下读的兴趣,直至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
技法二:波折法。
指在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不是直线往后,而是增加一点波折,使情节回环推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技法三:逆转法。
指情节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技法四:误会法。
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形成戏剧性的情节。
技法五:抑扬法。
指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抑”或“扬”便是蓄势。
升格示例◆初作展示往事悠悠我和他是一对好朋友。
那次我陪他一起打篮球,之后他陪我一起打乒乓球。
或许我天生不是打篮球的料,笨拙的动作令他笑得前俯后仰。
一直很讨厌别人嘲笑我,我用力将手中的篮球向他砸去,然后头也不回,满腹怒气地走了。
突然,耳边传来他凄惨的叫声,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知道,他一定出事了。
我回头一看,他却变了脸色,很轻松地朝我笑了笑:‚没什么事啊,你不生气了?‛他还装伤骗我,我大步离开了。
我坐在房里生闷气时,门被敲响了。
我打开门,却看到他默默地站着,‚你来干什么?‛我的怒气还未消。
他只是低着头,很小声地,断断续续地说:‚对——对不起,我不该嘲笑你,还有——我不该骗你的。
‛‚哼,说‘对不起’管什么用,我不会再理你了,你走开。
‛我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的火气,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只记得他最后转身离去的黯然神伤。
后来知道他的手是真的断了。
他忍着疼痛,忍受着我的无理取闹,居然,为了我的错来向我道歉。
我回忆起自己对待他的态度,感到太对不起他了。
每当想到这件事,我都感到无比惭愧,它为我今后的人生指引方向。
◆提升意见这篇习作情节过于简单,渲染严重不足,很好的构思没有取得应有的表达效果。
开合起伏巧布局 行文跌宕兴波澜
![开合起伏巧布局 行文跌宕兴波澜](https://img.taocdn.com/s3/m/2f47f1d8360cba1aa811da41.png)
物 描 写 .渲 染 与 本 文 事件 性 质 和人 物 行 为意 义 相 一 致 的情感气氛 . 让 读 者 深 受 感 染 。这 种 描 写 和 渲 染 , 有 交
代事因 、 为事件 出入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的作 用; 能提 示事件 的矛盾焦点 , 引入关注 ; 还可 勾勒 出人物的性格
文 有起 伏 , 有高有低 , 有紧有慢 , 像 波 浪 一般 富 于 变 化 。 这 样 的 文章 不 论 长 短 , 都 能使 读 者 读 起 来 历 久 不 倦 . 收 到 强 烈 的艺 术 效 果 。或 悬 念 迭 起 , 或 结 尾 出 入意 料 , 或 制造误会 , 或尺水兴波 , 或 抑 扬 交错 , 或逆笔生辉 , 或 巧 设伏笔 。 文 章 活泼 多变 , 引人 人 胜 。那 么 , 怎样 使 文 章 波 澜 起伏 呢 ?建 议 大 家 构思 时 尝 试 以 下方 法 :
譬 I - 大 语 文 论 坛 ・ 教 学 一 线
漫无边际 , 离题 万 里 , 合 要 自 然巧 妙 , 合乎逻辑 ; 其三 , 开
合之 自如 。
开 含起伏巧布局 行丈趺宕 兴波澜
画杜 波
“ 文似 看 山 不 喜平 ” . 说 的是 文 章 要 写得 有波 澜 . 行
特征 . 显 现 人 物 之 间 的 矛盾 冲 突 。 制造出强 烈的悬念 。 就 像 古 代 的章 回 小 说 “ 卖关子” 和 现代相声 演员“ 抖 包 袱” . 激 起 读 者 急 切地 想 往 下 读 的 兴趣 。 2 . 节 外生 枝 引误 会 : 利 用时 间 、 地点 、 人为因素, 故 意
开与 合 在 调 节 文 章 和 文 学 作 品 结 构 、 布局 、 情 节 等
高考记叙文波澜
![高考记叙文波澜](https://img.taocdn.com/s3/m/108a631069eae009581becdb.png)
情节突转法
•
牛耶?鼠耶?
• 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 奋地欣赏着礼品。
•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 拿起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 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 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得有
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
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
了全身。我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
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
•
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
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
•
一肚子的气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
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
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设置悬念法
• 设置悬念法
• ①开头暗示法:开头设置悬念,即将人物的表情、语言、动 作以及事件的矛盾,逐一暗示,为后面展开情节、留下空间, 引起读者丰富联想的余韵。这是形成波澜的源头和风力。
• ②倒叙法(倒置法):倒叙就是组织安排材料时将"结果"提 前。读者不知"前因",又急于知道"前因",关切的心情陡增, 这无疑会产生"悬念"。读者的悬念由产生到消失心理状态会 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形成"波澜"。
满分作文技法必读: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满分作文技法必读: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https://img.taocdn.com/s3/m/098fad65700abb68a882fb22.png)
作文技法必读: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方法很多,如“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张弛法”、“虚实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方法很多,如“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张弛法”、“虚实法”、“翻转法”、“因果法”、“照应法”、“断续法”等。
(一)、悬念法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对“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一节一定不会忘怀,就是因为作者叙事时设下了一个个悬念:周瑜有意刁难、陷害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一向精明的诸葛亮这一回似乎很糊涂,竟然当众立下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并莫明其妙地向鲁肃借用船只、军士、布幔草束……一连串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峰回路转,变化莫测,不能不叫人产生悬念和期待。
假若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竹筒倒豆子”的方法,一下子就兜底翻出,说孔明早就定下巧计,如何如何去向曹操借箭,尽管周瑜一再刁难,他仍稳如泰山等等,这们读来就索然无味了。
(二)、误会法“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误会法”是通过偶然反映必然的一种构思方法。
《醉人的春夜》写陈静自行车出了毛病,恰遇一个小伙子路过,不但不相助,还似乎有点幸灾乐祸。
小伙子告诉她修车地点,陈静以为他是个流氓,在玩手段诱她上当。
修好车子,小伙子要5元钱,陈静以为是“敲诈”。
其实小伙子没有反常动作,也不要修车费,这一连串的误会,就把简单的情节叙述得摇曳生姿,使文章顿生波澜。
(三)、翻转法所谓“翻转”,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使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对菲利普朝思暮想、渴盼兄弟荣归故乡的心情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情节突然翻转:他在游船上遇到潦倒落魄的于勒时像逃避瘟神似的摆脱了于勒。
写作文要有波澜怎么让文章变的曲折
![写作文要有波澜怎么让文章变的曲折](https://img.taocdn.com/s3/m/80d71be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1.png)
写作文要有波澜怎么让文章变的曲折使文章形成波澜,常见的技巧有:悬念法;抑扬法;意外法;巧合法;误会法;张弛法……1、悬念法悬念是叙事时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
悬念法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步。
先“设悬”,引起读者寻根问底的兴趣;后“解悬”,解释事情原委和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得以满足。
他以《羚羊木雕》举例:开头写妈妈问“我”羚羊木雕到哪儿去了?“我”说收起来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放在哪儿了,并要“我”拿出来让她看看,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又怀疑“我”是不是拿出去卖了。
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只得说出:送给好朋友万芳了。
“我”为什么要把爸爸从非洲带回的这么名贵的工艺品送给好朋友万芳呢?万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就是悬念。
悬念法可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感染力。
2、抑扬法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事物,故意从相反处落笔,造成其表面特征与内在本质的互相背离,然后表现其内在本质。
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
他以《伤仲永》举例:欲抑先扬,先扬其年幼时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后抑其长大以后“泯然众人矣”,表现“受之天”者“不受之人”,而“卒之为众人”的悲剧人生。
运用抑扬法,可以形成波澜,使读者在抑扬转化之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
运用抑扬法要注意掌握好抑扬转化的火候和分寸。
先写的是不重要的、非本质的方面,是为后写其本质的方面做铺垫,不可喧宾夺主,不可本末倒置。
3、意外法叙事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让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突然揭晓出乎意料的结局,使读者心头一震,印象格外深刻,把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他以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举例:妻子为了给丈夫买圣诞礼物,把自己唯一值钱的长头发剪下来卖掉了,知道丈夫有一只心爱的怀表,为他买了只金表链。
出人意料的是,当妻子送给丈夫表链时,丈夫的表却不见了。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三十四波澜跌宕法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三十四波澜跌宕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91f02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3.png)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三十四波澜跌宕法第一篇: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三十四波澜跌宕法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三十四波澜跌宕法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
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
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
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
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
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
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
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例文1我叫诚信,我有六个兄长,他们分别是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
我每天都要忍受他们的百般凌辱。
我的母亲叫虚荣,她经常骂我没出息,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位兄长春风得意。
18岁那年我决定离家出走,骑着一头叫“希望”的小毛驴,去寻找一个叫“幸福”的地方。
跌宕起伏作文素材
![跌宕起伏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3db3091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6.png)
跌宕起伏作文素材俺们村儿有个小伙子,叫铁蛋,人挺精神,就是命途多舛。
铁蛋小时候家里穷,但他脑子活,学习好,村里人都说他将来有出息。
这不,高中毕业后,铁蛋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全村人都为他骄傲。
可谁知,铁蛋刚上大学没俩月,家里就出了大事儿,他爹在工地上摔伤了腿,家里一下没了顶梁柱。
铁蛋想辍学回家帮忙,可他爹死活不同意,说啥也得让他把书念完。
铁蛋只好边上学边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大学四年,铁蛋没少受苦,但他硬是凭着一股子倔劲儿,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攒了点儿小钱。
毕业后,铁蛋没急着找工作,而是回到村里,用自己攒的钱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搞起了大棚蔬菜。
起初,村里人都觉得铁蛋这是胡闹,好好的大学生不当,非得回来种地。
可铁蛋不这么想,他说现在城里人讲究吃绿色蔬菜,咱村里的地好、水好,种出来的菜肯定受欢迎。
果不其然,铁蛋的大棚蔬菜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就在大家都觉得铁蛋这回算是熬出头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把大棚全给淹了,铁蛋几年的心血眼看就要付之东流。
村里人都觉得这下铁蛋肯定得趴下,可他偏不,硬是带着村里的小伙子们没日没夜地排水、修棚,不到一个月,大棚又重新立了起来。
铁蛋这事儿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说他是条汉子,能屈能伸。
铁蛋却笑着说:“这算啥,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的嘛,只要咱不放弃,总有翻盘的一天。
”铁蛋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像过山车,有起有落,关键是要看咱怎么面对。
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写作指导第四节文体规范 第3讲记叙文文体规范 三 波澜跌宕法
![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九写作指导第四节文体规范 第3讲记叙文文体规范 三 波澜跌宕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fae34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6.png)
【参考答案】 示例: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胳膊肘支起了身子,
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外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 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也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 否能让他挪到窗口那张病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 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足,巧合得真实,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模板
方法要领
抑扬 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将生活素材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起,通过 交错式 前后材料的反差,突出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鲜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故意 展开情节时,故意延缓情节的发展过程,使高潮的出现产生更为强大的吸 延宕式 引力,也勾起读者关注情节结局的急切心情,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 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满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 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 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高考作文专家辅导之记叙写作行文波澜起伏
![高考作文专家辅导之记叙写作行文波澜起伏](https://img.taocdn.com/s3/m/8da24e0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c.png)
高考作文专家辅导之记叙写作行文波澜起伏高考作文是每个高中生必须面对的考试之一,也是最能展现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水平的考试之一。
在我的高中时代,我有幸跟随一位作文专家学习,从他的辅导中,我收益良多,不仅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受益终身。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从他那里学到的关于记叙写作的技巧。
首先,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明确而简单。
整篇作文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不要偏离主题。
中心思想可以从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来,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来体现。
例如,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生命可贵的作文,围绕着一个朋友因患重病而意识到人生的真谛这一主题展开。
在写作过程中,我要求自己时刻把握这个中心思想,保持一贯的主题性。
其次,例证和事实在记叙文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善于寻找身边的故事和事件,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也利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在上面提到的那篇有关生命的作文中,我引用了朋友患病时的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他的感受和体验,让读者更加能够深入体会到文章的主题。
第三,流畅的语言表达也是记叙文必不可少的元素。
语言要生动、优美,不要出现重复、啰嗦和繁琐的表述。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学习优秀的表述方式和词汇用法。
第四,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也是记叙文的亮点。
我们可以从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事物,或者从不同的方面去切入同一个主题。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作文时,我们可以选择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验入手,也可以选择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第五,合理的篇章结构也是一个好的记叙文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构思篇章结构时,我们要有合理的起承转合,尤其要注意过渡段落的运用,使得文章篇章结构紧凑有序,流畅自然。
最后,感性表达也是一个好的记叙文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反应,用具体、生动、感性的表述方式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上面提到的有关生命的作文中,我在结尾部分强调了对生命的珍视,通过感性的语言表达,让文章更加贴近人心,感染人心。
(新)高考语文冲刺密档作文训练叙述的波澜素材
![(新)高考语文冲刺密档作文训练叙述的波澜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f6f97fe0fad6195f302ba60e.png)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叙述的波澜叙文的一般要求是把事件交代清楚,或把人物的写明白。
如果再一步要求,就要考叙述的技巧。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要吸引者,需要有波,有起伏,有弛,是成功的叙文必要的条件。
1.把握叙文的波的制方法。
2.学叙事的技巧,力求叙生。
运用波方法,事或写人。
要求:可以合理想像,字数不少于 600 字。
波置要力求自然、恰当,使用何种方法,根据材料内容而定,不要生搬硬套,揉造作。
例文 1湖北考生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像一匹任任怨的;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
都哥是来的。
因哥像一个只要有吃就像牲畜一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力。
地划身,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珍珠,起又沉入无的麦浪。
哥真是来的?在无的黑夜里我着依然的群星,也它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
哎!想起娘,想起我一她哥是不是来的,她就抹泪的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子,想起⋯⋯我想哥不是的吧!群星无,只有无的思索化在无的黑暗里。
然而,于有一天,一汽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全村都愕然了,母薄的身躯像一不起揉捏的白一斜依在上,中着几根枯黄的任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一切地脱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上着水珠,是泪?是汗?我站在田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哥,傻笑着看着我,:“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你牲了不少。
”娘,娘我牲了不少,是的,娘牲了自己的生儿子,了我个来的娃,了我今天能坐在敞的教室里,娘把哥成了家里的一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我端来一碗香的米,却哥塞了一个硬梆梆的,我娘:“ 不公平!”娘只笑笑:“你上学要养。
”原来,我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是我跟娘,娘什么要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世上有一种比母更大的西。
它像一股叮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我前的力量,我多想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也不必了,因娘是的,是娘个最最善良的人事物的知。
高考语文冲刺密档作文训练叙述的波澜素材
![高考语文冲刺密档作文训练叙述的波澜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18a2a3c83968011ca200918b.png)
记述文的一般要求是把事件交代清楚,或把人物的经历写理解。
假如再进一步要求,就要考虑表达的技巧。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要吸引读者,需要有波涛,有起伏,有张弛,这是成功的记述文必需的条件。
1.掌握记述文的波涛的创制方法。
2.学习叙事的技巧,力争记述生动。
运用波涛方法,记事或写人。
要求:能够合理想像,字数许多于600 字。
波涛设置要力争自然、适合,使用何种方法,应依据资料内容而定,不要生搬硬套,装腔作势。
例文 1湖北考生哥,乌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强健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不辞辛苦的马;哥,默不作声,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
都说哥是捡来的。
由于哥像一个只需有饭吃就像牲口同样拼死干活的家中独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旁,传来哥喘息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旧闪耀的群星,或许它们知道哥是否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
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否是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疼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考虑化在无边的黑私下。
但是,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全村都惊诧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同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管全部地摆脱亲生父亲母亲暖和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乌黑的脸上转动着颗颗水珠,是泪?仍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许多。
”娘,娘为我牺牲了许多,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日能坐在宽阔的教室里,娘把哥变为了家里的一头牲口。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馥馥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正!”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巧设波澜法作文
![巧设波澜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2562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3.png)
巧设波澜法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生活中的巧设波澜》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而生活,就像一部未完成的剧本,我们既是编剧,也是主角,如何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就需要我们巧妙地设置一些“波澜”。
波澜起伏跌生姿
![波澜起伏跌生姿](https://img.taocdn.com/s3/m/9e71defc01f69e3142329406.png)
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轻松点拨】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确实,文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才能深深地吸引人。
一、悬念法。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
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
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
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
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到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遇的厄运。
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
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练习】《驿路梨花》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主人是谁。
一会儿瑶族老人来送米,以为他是主人,老人说从一个赶马人口里得知主人是哈尼小姑娘梨花,见到小姑娘时,她们又说不是。
最后才揭示主人是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通过设置悬念,使文章曲折生动,又深化了中心。
二、逆转法。
指故事情节不是循着常规顺次发展.而是陡然遇到情理中的“意外”转到另一方面去了。
【练习】两位病人住在一房里,只有透过窗才可看见外面的世界。
近窗病人每天编织窗外多姿的景观,使病友摆脱寂寞。
病友突生嫉妒,对近窗病人见死不救;待争得近窗铺位,见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窗》文末陡起波澜出现逆转:见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使小说有了强烈的震憾力,点明主旨。
三、巧合法。
(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
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三十四波澜跌宕法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
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
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
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
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
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
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
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例文1我叫诚信,我有六个兄长,他们分别是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
我每天都要忍受他们的百般凌辱。
我的母亲叫虚荣,她经常骂我没出息,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位兄长春风得意。
18岁那年我决定离家出走,骑着一头叫“希望”的小毛驴,去寻找一个叫“幸福”的地方。
这一天我来到了一个叫“虚假”的城市,这里的人脸上堆满了笑容,涉世未深的我以为找到了幸福,就满心欢喜地住进了一家旅店。
老板对我非常热情,安排我住进最好的房间,但是当我说出我一无所有之后,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晦起来。
老板脸上的笑容了不见了,他恶狠狠地把我踢出房间,临走的时候我听见他说他叫“虚伪”。
走在街上每个人都用厌恶的眼神看着我,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姑娘收留了我,她说她叫“同情”。
可惜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于是我告别了她,独自踏上征途。
这一天我来到一个叫“欺骗”的城市,这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骗子。
我举步维艰,骗子们想拖我下水和他们一起行骗,被我严词拒绝了。
于是他们就叫了一伙叫“强盗”的人来打我,还抢走了我的小毛驴。
就在我昏迷的时候,一个姑娘救了我,我醒来的时候她说她是同情的妹妹叫“可怜”。
可惜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可怜。
于是我告别了她,独自踏上征途。
我遍体是伤,又失去了希望。
终于有一天我倒在路边,一个叫“运气”的人刚好路过,把我救了起来,并把我送到一座破庙里。
庙里坐着一位老人,他苍白的须发告诉了我他的年龄,我告诉他我想放弃追求我的幸福,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只让我带他一起回家。
到了家中,他取出一把叫做“公平”的秤,要我的6个兄长站上去,然后要我站到另外一边。
奇迹发生了,秤居然缓缓地向我这边倾斜过来,就在兄长们纷纷惊讶于我的体重为何长得如此之快时,我却突然明白了什么,感激地看着这位老人,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笑了笑。
临走的时候他说他叫“命运”。
稍做调整后,我骑着一头叫“理想”的小毛驴再度出发了,但不是为了寻找幸福,而是为了传播幸福。
简评:这简直是一篇精彩的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受尽欺凌的“我”离家去寻找幸福,在“虚假”、“欺骗”等城市拒绝行骗而遭痛打,历经磨难也不要“可怜”和“同情”妹妹的收留,最终“命运”老人让“我”领受到“诚信”的分量。
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富有教育意义。
例文2陕西考生月亮有黑暗来证明它的明亮;花儿有绿叶来证明它的美丽;溪水有卵石来证明它的清澈;高山有在它脚上生长的小树来证明它的雄伟气魄!可谁能来证明诚信呢?在快乐岛将要沉陷的那一刻,所有的树木被滚烫的岩浆侵蚀。
“健康”、“美貌”、“金钱”……都纷纷逃离生存已久的快乐岛。
只有“诚信”掉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它挣扎着,呼喊着,它向每一位朋友呼救,可是……“健康”驾驶着具有强壮身躯的木船来到“诚信”的身边。
“救救我吧!‘健康’!”“不行,你太瘦弱,把你带到我的船上会没有面子……”说着“健康”扬帆而去,将“诚信”一人丢下。
这时,“金钱”坐着它那堂皇的游轮来了。
那金色的桅杆上镶嵌着颗颗钻石,白色的帆布由丝丝银线织成……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美丽。
“诚信”用同样请求的语气说:“求求你!‘金钱’,让我上船吧!载我一程好吗?我们是多么好的朋友呀!”“不行,‘诚信’,你看起来太贫困了,上了我的船会格格不入,会把它抹黑的……”就这样“金钱”也走了,坐着它那条无与伦比的游轮。
海面上驶来了一艘简单的木船,这是“才学”。
“诚信”说:“救救我吧!‘才学’,你是那么的学识渊博,通情达理……”“喔!我亲爱的‘诚信’,就是我的学识渊博,才需要书来充实自己,你看看我这里有这么多的书籍,再也没地方了,否则会翻船的,再见!”它也走了。
“诚信”还漂浮在海面上,没有一人来救它。
“快上来!‘诚信’,我带你离开这儿。
”一位划桨的老人将“诚信”拉上船,他们在海上呆了几天。
终于,到达了安全的海岸,“诚信”得救了。
可它忘了问恩人的名字,当它打听到这位老人的名字时,原来恩人叫时间。
谁能证明诚信呢?时间!它能证明诚信的价值。
简评:谁能来证明诚信?作者开篇就提出了这发人深思的问题。
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接着将“诚信”置于危难之中,可怜的“诚信”在海上久久漂浮,而无人相救。
他的命运令人担忧,生也?死也?直到一位老人出现,才现生机,短短的篇幅,写得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例文3河南考生题记:有时往往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远远地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
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
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时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
”“关你什么事儿?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
”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大洗,猛灌。
她只是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
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
”她又呆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
”她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
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的时候阻止过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感情的亲疏对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的根本原来如此重要。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对不起。
”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
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
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至此,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简评:文章对“房东大娘”的认识真是一波三折,波澜迭起。
一个矛盾未解决,又出现一个新的矛盾。
全文通过“大洗,猛灌”、生病吃药,开窗防‘非典’三件事,一步步展示了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最后“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例文4湖北考生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
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他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
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他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
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着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前一天的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
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
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
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
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
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
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
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
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
他为我吹了18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
月是路的魂。
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简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短短的八百字就将父子在生活中的矛盾写得曲折跌宕,从爱父亲写到厌父亲,又从厌父亲写到爱父亲,心灵的起伏也在事件的发展中得到转变。
虽未点明话题,但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