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原文、知识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
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
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
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
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 5)师生交流。
教学 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 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第一课时
1. 会认“屠、苏”等 2 个字,会写“旧、符”等 2 个字。
教学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 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
伸( 分钟
)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 日”,迁移学习,让学生
师生读)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
2. 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内容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4.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 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 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 意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 (课件出示 10):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原文、知识及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原文、知识及练习题

【原文】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知識點】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注釋: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

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

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斷魂:神情淒迷,煩悶不樂。

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

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賞析: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

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

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

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

“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

但是用來寫雨,卻是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

這種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傾盆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

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麵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遊春逛景的人。

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裏,“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

“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9古诗三首学生预学案设计学内容预习字词1.认真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符()苻()号⎭⎬⎫洒()酒()家⎭⎬⎫导()异()地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元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清明》中描写天气和人们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

资料搜集1.搜集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的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阅读质疑1.例:“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的一人是谁?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清明》是唐代⽂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中所见,⾊彩清淡,⼼境凄冷,历来⼴为传诵。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清明》原⽂、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帮助到您。

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清明》原⽂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纷纷飘洒,路上羁旅⾏⼈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不答遥指杏花⼭村。

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清明》知识点 注释: 清明:⼆⼗四节⽓之⼀,在阳历四⽉五⽇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体分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如此节⽇,路上⾏⼈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多⽤“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诗⼈。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赏析: 这⼀天正是清明节,诗⼈杜牧在路上⾏⾛,遇上了下⾬。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候容易发⽣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

远在梁代,就有⼈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节,往往有“疾风甚⾬”。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还有个专名叫作“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全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全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三(下)全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古诗的韵味。

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脚是“zhī”,朗读时韵脚要重读;还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如朗读《三衢道中》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欢快些,读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背诵古诗要讲究方法,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记忆的效果。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

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

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

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

转过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树闪入眼帘,看那满树花苞,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

一阵“嘎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游过水边的嫩苇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

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

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声声黄鹂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第2课燕子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1)朗读指导: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象画面,什么样的燕子在怎样的春日里飞行、停歇。

朗读时要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景,读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2)背诵时要先反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2.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王维,诗中描写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六、根据节日填空。
节日
过节时间节日习俗Biblioteka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祭祀祖先,喝腊八粥
三、填写合适的词语。
(欢乐)的节日 (阴冷)的天气 (灿烂)的阳光
四、默写古诗。

五、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王安石,诗中描写的是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诗中写了燃放爆竹 、饮屠苏酒、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仪式,红日高照,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2、《清明》的作者是唐代杜牧,诗中描写的是清明节,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参考答案:
课文9 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破旧 符号 贪欲 灵魂 借口 酒家
如何 牧童 兄弟 孤独 奇异 佳节
二、比一比,再组词。
旧(陈旧) 欲(欲望) 屠(屠苏) 倍(倍数) 异(奇异)
旦(元旦) 浴(沐浴) 层(层次) 陪(陪伴) 导(开导)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

[2]“元日”指的是农历(______)月初(_______)。

[3]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屠苏( )A.一种酒。

B.地名。

(2)新桃( )A.果树。

指条技、B.桃符,春联的前身。

[4]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提示词语:热闹喜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选一选,打上“√”。

①畅饮屠苏( ) ②夜晚赏月( ) ③开门迎日( )④更换桃符( )2. 完成下列练习。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__。

乱入池中看不见,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一群_____________的采莲少女形象。

3. 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___),《除夜雪》描写(____)。

A.除夕B.春节[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__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___)的景象。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______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ūyútóng tóng duàn hún wáng wéihējiǔmùtónɡxiōng dìjiājié二、比一比,再组词。

独()异()符()换()浊()导()附()唤()三、.写出反义词。

深—________ 明—________ 异—________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千门万户瞳瞳..日瞳瞳:________________2.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________________3.每逢佳节倍.思亲倍:________________4.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五、填空。

1.《元日》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祥和景象。

2.《清明》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悲伤情绪。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了____代诗人________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六、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到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迷,失魂落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清明》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清明》课件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下
清明
古诗三首
——走进清明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 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 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 明节扫墓。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 村。
诗意: 清明时节,细雨不停地下着,路上的行
人心情有些茫然惆怅。想找人问问哪儿有 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想象当时的情节 ,写出行人的话 和牧童的动作。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是 “远”的意思,在这里给人一种若隐 若现的感觉。“遥”点明了空间距离的远。诗人问 的是酒家,而牧童却用行动回答了杏花村,不但很 有情趣,而且极富画面感。杏花村是美的,在诗人 看来,杏花村就是自己的理想或者希望,是一个可 以借酒消愁的地方。这样结尾,不但回答了诗人的 问题,引出了美好的杏花村,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极 为开阔的想象空间。
行人:“牧童,这附近可有酒家?”牧童没有说话,用手指向 远方,好像说:“就在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两句与清明 无关,能否去 掉?为什么?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能。因为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想借酒来摆脱自己“欲断魂” 的心境,是整首诗情感的转折。
思考并交流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字妙在何处?

杜牧清明 练习题

杜牧清明 练习题

杜牧清明练习题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这个时候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光。

而在古诗中,也有一首描绘清明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杜牧的《清明》。

本文将就杜牧的《清明》进行解读,带领读者欣赏这首千古名篇。

杜牧的《清明》从人们感受到四季更迭的时令气候入手,以清明时节的景色为主线,展现了节令与人情相交织的美感。

诗中更隐含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伤感的内心。

首先,诗的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以雨水和行人欲断魂来描绘清明时节的萧瑟与人们的忧伤之情。

雨水纷纷而下,给人一种阴沉寂寞的感觉,与清明时节的意境相符。

行人欲断魂又把人们的心情准确地刻画出来,他们不仅为离别和故去的亲人而伤感,还被阴雨的萧瑟气氛所感染。

接着,诗中的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更是展现出人们踏青的愿望。

人们想找个地方避雨,也想寻求一片美景,于是问到酒家何处,却得到了牧童指向杏花村。

这表明人们在清明时节,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找些许安慰和怀念的空间。

而接下来的诗句“复行车,雨又斜。

十里长亭花草鲜。

”展示了在清明时节的行人在往返的途中所见到的景物。

他们乘坐着车子,却又被斜雨所阻,十里长亭处的花草依然鲜艳欢欣,以此来对比行人内心的萧瑟。

紧接着,“车下问红楼,可得绝艳多少春。

”这两句则是表明了诗中行人的内心情感。

他们凭借远离寻常的经验,询问红楼的楼中佳人有多美,几多幸福。

这里红楼的意象象征着欢愉和美丽,以此与行人内心萧瑟的情感形成对比。

最后的两句诗“杨柳堂前拾翠翘,轻舟已过万重山。

”展现出行人赏花踏青的情景。

杨柳堂前的翠翘指的是青山绿水间的美景,而轻舟已过万重山则突出了踏青的舒适和愉悦。

整首诗的结尾很完美地展现了节令与人情的和谐与景色的美丽。

通过解读杜牧的《清明》,我们深深感受到清明时节的萧瑟与忧伤,以及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清明时节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雨水和行人的欲断魂、借酒家和牧童的对话、车下问红楼等情节,将人情融入到了古老的节令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12张PPT)

全班齐读最后两句。 提问,诗人去干什么了呢?本来诗人去喝 酒了。诗人是直接说我要去喝酒吗?不是,是 通过了一个场景。问路。跟谁问路呢?牧童。 牧童是怎么回答的呢?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里 的画面:清明时节,路上下起了春雨,又大又 细,这连绵的春雨这阴森的天空让人们不禁想 起了故去的亲人,难免伤感了起来。在这雨里 做点什么呢?真想去畅饮美酒呀!问问路边的 小牧童哪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酒吧,哦,远处杏花的深处有一 个酒家!
咱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古人们通过视察自然得出了 节气,咱们班同学有谁能说说自己知道哪些节气呢?
·


第一句,男生朗读。 比较几个形容雨的词:纷纭之雨、 淅淅沥沥、如倾如注有什么不同,分 别形容怎样的雨?纷纭之雨是描写春 雨大而细密。
第二句,女生朗读。 提问:为什么行人会这么伤感呢?因为要 祭奠先人,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接着问,除了 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引导想象,诗人 看到的景象,这一天应该是什么样的?初春, 还有些寒冷,下着大雨,天气应该是阴森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天气里人们的心情不由得有些 阴郁了。诗人给大家描画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阴阴森沉、伤感。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堂小结
《元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写了宋代居民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
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 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结构图示
炮竹别旧年——爆竹
元 日
举杯迎新年——屠苏酒 喜庆、欢乐
对联寄心愿——桃符
清明
杜牧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 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 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
朗读指导
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断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王安石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 说可以祛除瘟疫。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桃符: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绘有神像的桃 木板,意在祈福灭祸。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清明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古人不但“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且“每逢思亲 必吟诗”,古人高兴时写诗,不高兴时更要写诗,只要 是逢年过节都少不了作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他们在不同节日作的诗。
贴对联,表达一 种美好的心愿。
新桃换旧符
课文解读
1.《元日》这首诗中,用的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找出本诗的诗眼)?
“暖”字是本诗的诗眼,用的最精炼传神。暖字 既指诗中新年到来,“春风送暖”,也寄托了作者 渴望除旧革新,将新政改革带来的温暖送入千家万 户的美好愿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清明》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清明》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清明》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所见所感。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以清明节的特有景象——细雨纷纷开篇,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一种凄清、湿润的氛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雨的描写更增添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进一步描绘了行人在清明节这天的心情。

"欲断魂"形象地表现出行人因思念亲人而心痛欲碎的状态,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

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通过询问酒家的位置,引出了牧童的回应。

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解答了诗人的疑问,也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酒家在这里象征着暂时的慰藉和解脱,而杏花村则暗示着生机和希望,与前两句的凄凉气氛形成对比。

整首诗以清明节为线索,通过对雨、行人、酒家和牧童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成功地传达了清明节特有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使这首诗成为了描绘清明节情景的经典之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古诗三首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指名读诗词,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品读释疑 带着问题,听录音回顾古诗。
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串珠问题: 《清明》这首诗写的什么节日?你还知道这个节日的什么习俗?
《清明》这首诗写的什么
清明
节日?你还知道这个节日 的什么习俗?(串珠问题1)
清明节。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 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本课小结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 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课堂小结
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 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写得自如之极。景象 十分清新,意境优美、兴味隐跃。
《清明》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清明节是哪一天吗?有 什么习俗呢?
《清明》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 为“老杜”。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 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 称“小李杜”。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 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 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hún
欲断魂 魂
结构:左右
音序:H 部首:鬼 组词:灵魂 神魂颠倒 造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书写指导:云字窄小,鬼字 上窄下宽、下边撇从日字上 横处起笔、竖弯钩在下横处、 稍宽大、厶不能丢。
jiè
借问 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26张PPT)
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 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 的小村庄。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自由练习朗读,读出古诗节奏。
1.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感 2.用自己的话说古诗大意。

诗 情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选自丰子恺《清明》
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 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XXX,穿得 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 景。
——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 1. 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2. 尝试背诵《清明》全诗。
指点书写
欲魂借
酒何牧
指点书写
欲 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 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 明》《山行》等。

清明同学们会去做些什么? 祭祖 踏青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读古诗,把字
初 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
读 古
清明
hún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jiǔ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抓诗眼,悟诗情。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1)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情景交融:“雨纷纭”写的是当时细雨朦 胧的样子。清明节是与亲友游玩踏青或扫墓的
日子,可是诗人却孤身独行,触景伤怀,复杂 的情感可想而知。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用“欲断魂”形容雨中行路人复杂的心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俏皮的一 指,抹去诗人心中 的阴云,使全诗的 气氛豁然开朗。

小学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

①纷纷:②借问:(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2.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与理解。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诗句补充完整。

[2]《望天门山》中“楚江”即,作者是代诗人____,被誉为“____”。

[3]写出后两句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写一句你最喜欢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之:故人:烟花:尽:。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作业(有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作业(有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作业(有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xīn jiù fú hào duàn hún jiè shū hē jiǔhé shí mù tónɡ xiōng dì dú zì jiā jié二、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兄(xiōnɡ xōnɡ) 魂(hún húi) 屠(fú tú) 倍(bèi pèi)苏(shū sū) 异(yì yí) 欲(yù yǜ) 维(wéi wěi)三、比一比,再组词。

酒( ) 异( ) 佳( ) 符( ) 换( )洒( ) 导( ) 住( ) 附( ) 唤( )四、给下面诗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1. 每逢佳节倍.思亲。

() A.加倍 B. 一倍2. 春风送暖入屠苏..。

( ) A.地名 B.美酒3. 千门万户曈曈..日。

( )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傍晚的太阳4. 总把新桃.换旧符 ( ) A.桃花 B.桃符五、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1. 《元日》一诗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2.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山东省。

()4. 本课所选入的三首古诗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首都(dōu dū)作坊(zuòzuō)一乘(shèng chéng)
四、辨字组词。
) 异(

兄(

佳(
) 导(

兑(

挂(


五、读句子,在正确的汉字上打“√”。
1.每当春节来临我国有张 (帖 贴)春联、燃放(爆 暴)竹的习俗。
2.清明是我国的传(通 统)节日,有踏青、扫(墓 暮)的习俗
3.桃符是用桃木制成, 上面绘有神(像 相),据说可以求福 (辟 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姓名:班级:考号:
一、小小书法家: 把下列词语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欧洲 智慧 社会
二、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诗句中对应的词语
1.爆竹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jiùf
三、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累积(lěi li)鲜艳(xiān xiǎn)前爪(zhǎo zhuǎ)
八、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到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 屠苏酒。
3.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迷, 失魂落魄。
七、我是小裁判: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点明了诗人的家乡在现在的山东省。
B.“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独”“异”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祸。
4.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富福)秋游(裳 赏)菊、佩插茱 萸等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原文、知识及练习题
【原文】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知识点】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
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
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

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

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

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

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

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

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

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

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

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
别擅场的地方。

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请你用“严”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后再填空。

__________的后果
__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__的批评
__________的考验
二、填空
唐朝诗人
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杜牧《清明》诗,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但有人认为原诗啰嗦,完全可以在保持意思不变的条件下改成五绝: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你认为原诗好还是改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