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

合集下载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4核
编辑版ppt
11
碘染 Cyst
拟染色体
糖原泡
编辑版ppt
12
Life cycle
四核包囊
外界, 成熟包囊
经口感染人体 在小肠下段脱囊,逸出 4 核滋养体
滋养体
肠腔,4 核
包囊
1核、2核、4核
在结肠腔内二分裂繁殖 水、营养物质的减少
滋养体
肠腔, 单核
肠外阿米巴病
肝脏、肺、脑、心包等
随血流
滋养体
a. 结肠炎 b. 阿米巴痢疾
B. 肠外阿米巴病 (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
a. 肝脓肿 b. 肺脓肿 c. 脑脓肿
编辑版ppt
15
致病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与下列因素有关。
1、滋养体表面的凝集素可介导滋养体粘附于 宿主靶细胞上;
2、阿米巴穿孔素(amoeba pores)在宿主细胞形 成微孔损伤;
米巴痢疾( amoebic dysentery),亦可侵
入肠外其他组织器官,导致肠外阿米巴病
(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编辑版ppt
2
Morphology
滋养体 (Trophozoite) 包囊 (Cyst)
编辑版ppt
3
Trophozoite
外质 内质 细胞核
3、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
4、某些肠内细菌与阿米巴混合感染,可增强 阿米巴的侵袭力。
编辑版ppt
16
病理改变
滋养体侵入肠壁粘膜组织,引起结肠炎,或
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导致阿米巴痢疾, 即为肠内阿米巴病。
滋养体亦可扩散致肝脏、肺、脑等,引

溶组织内阿米巴23314

溶组织内阿米巴23314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铁苏木素染色
碘染色
滋养体
包囊

E.h
E.c
1.分布: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常见于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4岁以下 的儿童和40岁以上的成人。


织 内 阿 米 巴
感 染 率 地 区


2.流行因素:卫生条件、社会经济状况 3.流行环节: 传染源: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易感人群:新生儿、孕妇、营养不良患者、恶性
阿米巴肿是结肠对阿米巴刺激的增生反应,主要是 组织肉芽肿伴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肠外阿米巴病以无菌性、液化性坏死为主,周围以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滋养体多位于脓肿的边缘,以 肝脓肿最常见。
3、临床表现
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痢疾:腹泻(1天数次或数10次)、腹
痛、里急后重、粘液血便、果酱样大便、腥臭 味。 慢性患者表现为肠阿米巴肿。 肠阿米巴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肠穿孔和继发性 腹膜炎。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激素的病人、 同性恋者。
六、防治
控制传染源,查治患者、包囊携带者。治疗患 者首选药物:甲硝唑;治疗包囊携带者选用巴 龙霉素、喹碘方、安特酰胺。肠外阿米巴病亦 选用甲硝唑为主,肝脓肿配合外科穿刺引流。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杀灭包囊,保 护水源和食物。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又称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和其他组织内, 引起阿米巴病,本病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 和亚热带。据估计全世界约有5000万人感染, 每年有5-11万患者死于阿米巴病。
一、形态
1、滋养体: 形态变化大,大小为12-

医学寄生虫学-溶组织内阿米巴(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寄生虫学-溶组织内阿米巴(首都医科大学)

经水或食物
排出 未成熟包囊 或成熟包囊 大肠腔 包囊 包囊前期 外界 (1-4核)


1.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在同一
个宿主内完成;包囊—滋养体—包囊是生活 史基本发育过程。 2. 滋养体是致病阶段;包囊是传播阶段。
3.感染阶段:四核成熟包囊
4.感染方式:经口食入含成熟包囊(4核) 的水和食物等。
(2)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 以阿米巴肝脓肿(巧克力脓肿)最多见,
好发肝右叶,右上腹痛,发热寒战, 常
伴有 阿米巴病史。
肺脓肿:常继发于肝脓肿(穿破膈肌) 脑脓肿:(血行播散) 皮肤脓肿:(直肠病灶播散至会阴部)
四、 实验诊断
病原诊断:以查到阿米巴病原体为可靠依 据。常以查到滋养体者作为现症病人,而 只查到包囊者作为感染者。 1.粪便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滋养体, 碘液—包囊。 2.乙状结肠镜检:滋养体 3. 脓肿穿刺液涂片检查
五. 流行与防治
1.主要传染源: 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 2.传播途径:包囊污染水源、蔬菜, 蝇、蟑螂携带包囊。 3. 个人卫生:用餐习惯
4. 治疗用药:
• 肠阿米巴病首选甲硝唑 metronidazole (灭滴灵) • 带包囊者:巴龙霉素、喹碘方等 • 肠外阿米巴病用药:甲硝唑,氯喹, 大蒜素,白头翁等。
烧瓶状溃疡
口小底大、(可以融合)
(阿 示米 皮巴 反肝 应脓 )肿
3.临床表现
(1)肠内阿米巴病(阿米巴性结肠炎 amoebic colitis): 急性:发热、腹泻(果酱样脓血便)、奇臭无比、 严重肠穿孔和继发性腹膜炎 慢性:间歇腹泻、体重下降、贫血、肠阿米巴 肿(amoeboma), X线征象酷似肿瘤。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一、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及消化道非致病性阿米巴(entericnon-pathogenicamoebae)【要点解析】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肠道或其他脏器,引起肠内、外阿米巴病(intest inalamoebiasis,extraintestinalamoebiasis);溶组织内阿米巴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病率比寒带地区高。

1.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期是4核包囊,致病期为滋养体,其生活史过程如下图所示。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简单,感染期包囊经口摄入后,在肠内酶类的作用下包囊内虫体活动,脱囊而出;四核虫体经分裂后发育成8个子虫体,即摄食和以二分裂增殖。

在肠内下移过程中,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虫体可以变圆,分泌囊壁,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

2.要点(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过程勿需中间宿主。

(2)成熟的四核包囊即感染期,经口(不洁饮水、食物)摄入后获得感染。

(3)本虫可致肠道感染(肠阿米巴病),也可致肠道以外的感染(肠外阿米巴病)。

(4)临床实验室诊断多自患者粪便中查大滋养体,或自慢性感染者及带虫者的粪便中检查包囊。

(5)实验室检查中应注意与非致病性的阿米巴包囊鉴别。

【目的要求】1.掌握(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特点:活动的滋养体大小10~60μm不等,有定向运动的伪足(pseudopodium),胞质分透明的外质和富含颗粒的内质,可见吞噬的红细胞,是溶组织内阿米巴鉴别的特征之一,亦是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非致病性的迪斯帕阿米巴(E.dispar)的要点。

染色后有泡状核,核膜下有核周染粒和居中的核仁。

(2)包囊的形态特点:未成熟包囊往往可见糖原泡(glycogenvacuole)和棍棒状的拟染色体(chromatoidbody),糖原泡和拟染色体则随包囊成熟而消失;成熟的包囊含四个核,与滋养体的核相似,圆形,核膜下有排列整齐的核周染粒和小而居中的核仁。

溶组织内阿米巴弓形虫疟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弓形虫疟原虫
02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脑炎、心脏疾病等并发症。
诊断
03
通过血液检查、粪便检查或脑脊液检查等手段进行诊
断。
03 疟原虫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具 有细胞核和细胞,形态 多样,包括环状、杆状、 球状等。
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人 体内的红细胞内寄生和在 蚊虫体内的肝细胞内寄生 两个阶段。
并发症
严重感染可导致肠穿孔、腹膜 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
通过粪便检查发现包囊或滋养 体可确诊。
治疗
主要采用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治 疗。
02 弓形虫
生物学特性
分类
属于球虫目,真球虫科,弓形虫属。
形态
弓形虫为单细胞寄生虫,呈弓形或半月形。
生活史
弓形虫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包括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
感染途径
疟原虫种类有关。
疟疾发作
疟疾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寒战 、高热等症状,反复发作,周 期性发作是疟疾的典型表现。
其他症状
疟疾发作时还可能出现头痛、 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并发症
疟疾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 炎、心脏疾病等。
04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涂片或粪便培养检查溶组织内阿米 巴。
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 、鱼类和蔬菜,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感染源
疫苗接种
避免前往疫区或接触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动 物,如接触土壤、粪便等。
针对特定病原体,如疟原虫,可接种相应 的疫苗以预防感染。
控制策略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并控 制疫情。
健康教育

组织设计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组织设计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第壹节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Schaudinn,1903),即痢疾阿米巴,为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

据统计,于全球超过5亿的阿米巴感染者中,侵袭型的年发病率高达4千万例之上,至今每年死于阿米巴病的人数不少于4万,当前于医学上的重要性已被认为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人类对阿米巴病早有认识和记载。

古希腊希波克拉蒂对痢疾的潜于传染性和且发症-肝泻(hepaticflux)已有明确论述;我国古代医书《内经素问》《伤寒论》等也记有“下痢”,“赤痢”,“疫痢”等有关鉴别诊断的临床经验。

阿米巴痢疾的病原体则由俄罗斯医师лйщ于1975年首先发现,至1903年由德国著名微生物学家Schaudinn定名。

对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物学、种群毒力及其致病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已历经10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Diamond 开拓无共生物纯培养之后,才为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生物、生化及免疫学研究提供了高纯高的虫体材料,从而取得新的进展。

虽然仍留有不少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持续了大半个世纪有关种株和毒力的争论热点,已有初步结论,从生化构成、免疫原性以及基因分析确认了英国学者Brumpt早于1925年即已提出的善于致病和非致病品系属于不同种群的论断。

形态和生活史近代研究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应是壹个包含俩种于形态学难于区分而致病力显著不同的种群复合体,即存于着侵袭型和非侵袭型(或称致病和非致病型或弱致病型)俩个不同的种。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以此解释阿米巴感染的低发病率(<10%)现象,但只有通过70年代末期以来从生化、免疫以及遗传研究的不断探索,终于获得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确凿证据,且根据研究提供的信息的数据,Diamond和Clark(1993)确认这俩个种的存于,重新描述了沿用EntamoebahistolyticaSchaudinn,1903学名的侵袭型种的形态学,用以区分非致病种,EntamoebadisparBrumpt,1925。

第十四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概论通用课件

第十四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概论通用课件
生物信息学技术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溶组织内阿 米巴原虫的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 析,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新型药物与疫苗的研究
新型药物
研究开发针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 新型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 用。
新型疫苗
通过研制针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 新型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感 染。
对策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
季节性
流行高峰通常出现在雨季 和潮湿季节,这可能与湿 度和温度适宜阿米巴原虫 生长和传播有关。
人群聚集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 常常在人群密集的地区或 集体中发生,这可能与接 触传播有关。
流行因素与传播途径
水源污染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可污 染水源,如池塘、河流、 井水等,导致水源性爆发 。
食物污染
阿米巴原虫可污染食物, 特别是水果、蔬菜和饮用 水,通过消化道传播。
第十四节溶组织内阿 米巴原虫概论通用课

目录
•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概述 •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致病性 •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防治 •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流行病学研
究 •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研究展望
01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也称为痢 疾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 物,属于原生动物界。
04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防治
预防措施
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 便污染水源,推广无害 化卫生厕所。
饮食卫生
保证饮用水安全,避免 饮用生水,食物应煮熟 后食用。
个人卫生
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 痰等良好卫生习惯。
健康教育
普及溶组织内阿米巴原 虫防治知识,提高公众 的防病意识。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未成熟
成熟
二分裂增殖单核Βιβλιοθήκη 囊二核包囊四核包囊
二、生活史(Life Cycle)
四核包囊
脱囊
侵入血管
滋养体
滋养体
肝肺脑等组织(肠外)
包囊
随粪便排出(肠外)
从粪便排出的滋养体很快死亡,
不起传播作用,只有包囊在外界 抵抗力强,起传播作用。
生活史要点
•适宜宿主:人 •感染阶段:4核包囊 • 感染方式:经口 • 感染途径:食物、水 • 脱囊部位:回肠末端或结肠 • 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至肝、肺与脑等 •生活史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滋养体去向:①形成包囊,排出体外; ②侵入肠黏膜→ 血行播散 → 肠外寄生; •致病阶段:滋养体
用直肠镜观察到的 病变肠黏膜
肠壁病理组织切片 中的滋养体和包囊
结肠壁烧瓶样溃疡
(三)免疫诊断 ELISA法,IHA法等。有较大实用价值, 特别适用于急性患者。
(四)分子诊断
鉴定虫种 (五)影像诊断 用于肠外阿米巴病脓肿检查。
五、流行 ( Prevalence)
1. 分布
估计全球约有4.8亿人感染病原,三千到五千万人发生侵袭性
脓液呈果酱色;镜检可检到滋养体。
E. histolytica, hepatic abscess
溶组织内阿米巴肝脓肿病理标本
⑵阿米巴肺脓肿
肝脓肿
经横膈
肺(多见)
血流
肠壁阿米巴
肺(多见)
痰呈果酱色,亦可找到滋养体。
Chronic amebiasis
drainage of a lung abscess
三、致病 (Pathogenesis)
• 致病期:滋养体期 • 致病因子与影响因素

人体寄生虫学—溶组织内阿米巴

人体寄生虫学—溶组织内阿米巴

二、防治(一)治疗病人和带虫者1、两个基本目标:治愈肠内外的侵袭性病变清除肠腔中的包囊
2、治疗用药甲硝唑(或替硝唑)——目前治疗肠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可杀灭各期原虫二氯尼特——杀灭肠腔内包囊抗生素——杀灭肠腔内细菌,间接作用于阿米巴中药——鸦胆子仁、大蒜素、白头翁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
一、滋养体体形多变,内、外质分界明显,细胞核呈泡状,核膜内侧染色质颗粒排列整齐,核仁位于中央
(一)小滋养体寄生于结肠肠腔内,无致病能力,胞内常见吞噬的细菌。患者的软、稀粪便中常见
(二)大滋养体寄生于结肠肠壁及肠外组织,胞内常见吞噬的红细胞。为致病阶段,患者脓血便及脓肿组织中常见
入血流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寄生于结肠
回盲部脱囊
肺脓肿
肝脓肿
肺脓肿
脑脓肿
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诱因
宿主抵抗力下降肠腔内环境紊乱肠黏膜局部受损宿主的饮食因素低糖饮食高胆固醇饮食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
一、致病机制虫株毒力虫体侵袭力细菌的协同作用宿主的机体抵抗力
二、临床表现感染后起病常突然或隐匿,呈暴发性或迁延性,临床可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典型的病灶是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的黏膜正常或稍有充血水肿肠外阿米巴病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以肝脏为多见,肺、腹腔、心包、脑、生殖器官等均可形成脓肿
(一)肠阿米巴病急性或慢性,常有稀便,果酱样脓血便或黏液便,奇臭,常伴有局限性腹痛、不适、胃肠胀气、里急后重、厌食、恶心呕吐等急性型可突然发展成急性暴发型,此型是最严重和致命性的肠阿米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怎样一种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怎样一种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怎样一种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

按其生活史可分为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1)滋养体: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活动、摄食及增殖阶段,分为两型。

大滋养体:为组织致病型滋养体,直径为20~40μm,内、外质界限分明,运动活泼,常生出指状或舌状单一的伪足,作定向的阿米巴运动;内质中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虫体经铁苏木素染色后,球形的核被染成蓝黑色;核膜内缘有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染色质颗粒,核仁小而圆,多位于核中央。

大滋养体常见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和病灶中。

在新鲜粪便中有明显的活动力,但在室温下数小时即死亡。

由于大滋养体在体外极易死亡,且易被胃酸杀灭,故无传播作用。

小滋养体:为肠腔共栖性囊形滋养体,以细菌及肠内容物为营养。

虫体较小,直径为10~20μm。

内、外质分界不明显,伪足少见,运动缓慢,不吞噬红细胞,可变为包囊;在条件合适时,也可侵入肠壁,转变为大滋养体。

小滋养体常见于无症状带虫者或轻型患者。

(2)包囊:为溶组织内阿米巴不活动、不摄食阶段,球形,直径为5~20μm,囊壁透明。

经液碘染色的包囊呈淡棕色,包质内含1~4个核,其结构与滋养体相同。

其中,四核成熟包囊具有传染性,是其传播作用的唯一形态。

在1~2核的包囊中可见糖原泡和棒状的拟染色体,随着包囊的发育成熟而逐渐消失。

包囊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大便中能存活10日左右,在水中能存活5周,在常用消毒剂中能存活20~30分钟,一般消毒饮用水的氯浓度不能将其杀死。

但对热和干燥较敏感,加热50℃几分钟即被杀死,在干燥环境中存活亦不超过数分钟。

此外,在0.2%盐酸溶液、10%~20%的盐水、酱油及醋等调味品中,均不能长时间存活。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

食品卫生监管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 卫生监管,防止食品被病原体 污染。
疫苗接种
研发和推广溶组织内阿米巴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
染风险。
控制策略
及时诊断和治疗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和诊断体系,及时 发现并治疗感染病例,防止疾病扩散。
切断传播途径
对感染源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对接 触者进行追踪和观察,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个人卫生习惯
增强免疫力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 洁水源,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
等。
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 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就医
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 就医检查和治疗,避免
病情恶化。
04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流行病 学
流行病学特征
资源共享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可以共享防控资源,如疫苗、 药物、诊断试剂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共同研究
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各国科研机构和专家共同开展溶组 织内阿米巴感染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 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促进全球卫生安全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共同 应对这一挑战。
外界环境
包囊可在外界环境中短暂存活,对干 燥、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粪便 中可存活2周左右。
03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诊断与 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涂片或粪便培养 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 体,是诊断感染的常用方 法。
肠镜检查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
(二)
病理变化
1. 病变部位:

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易 累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偶累及回肠。 肠外阿米巴病:最常见肝,其次肺、 脑。腹腔、心包、生殖器官等也可见。

致病
(二)
病理变化
2.典型病变:

急性期: – 侵入粘膜下层,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 样溃疡,溃疡间的粘膜正常或稍有充 血水肿。与细菌引起的弥漫性炎性病 灶不同。
形态
Amebiasis
Entamoeba histolytica trophozoite Entamoeba histolytica
mature cyst
生活史
生活史
生活史
Cysts are passed in feces(1). Infection by Entamoeba histolytica occurs by ingestion of mature cysts in fecally contaminated food, water, or hands (2). Excystation occurs in the small intestine(3) trophozoites released migrate to the large intestine (4). Trophozoites multiply by binary fission and produce cysts (5) passed in the feces. Cysts (protected by their cell walls) can survive days to week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transmission. In many cases, trophozoites remain confined to the intestinal lumen (noninvasive infection) of individuals who are asymptomatic carriers, passing cysts in their stool. In some patients trophozoites invade the intestinal mucosa (intestinal disease), or, through the bloodstream, extraintestinal sites such as the liver, brain, and lungs (extraintestinal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机制
• 半胱氨酸蛋白酶
• 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 • 阿米巴穿孔素 *三种致病因子,通过接触—破坏—溶解 宿主组织,并抵抗补体的溶解和抗炎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致病的因素
• 虫株毒力
• 细菌的协同作用 • 宿主的免疫状态
*影响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的因素涉及
虫体的侵袭力、宿主的机能状态及宿主肠 道微环境。
实验诊断
• 病原学诊断
A. 粪便检查 a. 生理盐水涂片法
b. 包囊检查:碘液涂片法、硫酸锌浮聚法
B. 组织检查:乙状结肠镜检
C.培养法:从粪便标本分离培养虫体的诊断常规 都用有菌培养,但一般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 的检出率不高,故培养法似不宜用作常规检查。 • 免疫学诊断
防治原则
•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首选甲硝咪。
• 加强粪便管理或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 防止污染。 • 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 •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病理变化
• 肠:盲肠或阑尾/乙状结肠或升结肠;
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 虫体周围有溶解圈。 • 肝:最常见(肠外器官),多发于右叶; 脓液呈酱色,粘稠,有特殊的嗅味; 滋养体多在脓肿壁部,脓液中较少。
临床分型及其表现
• 肠阿米巴病
A. 阿米巴性肠炎 • 肠外阿米巴病 A. 阿米巴肝脓肿:最多见。 B. 阿米巴肺脓肿:多由肝 肺(直 接),少数可从肠壁 肺脏(血)。 C. 阿米巴脑脓肿/皮肤阿米巴病:少见 B. 阿米巴痢疾
黄色,可见核及核仁。未成熟的包囊含 1~2个核,成熟的含4个核。可用铁苏木 素染色。
生活史要点
• 四核包囊为感染期,经口造成人体感染。
• 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 包囊→滋养体→包囊。 • 当宿主肠壁受损或肠功能紊乱时,滋养体 侵入肠壁,并可随血流至肝、肺、脑等组 织。存在于肝脓肿的滋养体也可直接侵袭 至肺。

溶组织内阿米巴与阿米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与阿米巴病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等。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粪便检查,以监测治 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药物研发与治疗现状
01
02
03
药物研发进展
不断有新的抗阿米巴药物 被研发出来,为临床治疗 提供了更多选择。
耐药性问题
随着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 阿米巴病耐药性问题逐渐 凸显,需要关注和解决。
感谢您的观看
溶组织内阿米巴与阿米巴病
目录
• 溶组织内阿米巴概述 • 阿米巴病概述 • 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的分子机制 • 阿米巴病的预防与治疗 • 溶组织内阿米巴与阿米巴病的研究前景
01 溶组织内阿米巴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单细胞生 物,属于原生动物门、真球虫目 、内阿米巴科。
特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具有变形能力, 可在宿主细胞内寄生,并引起阿 米巴病。
疫苗效果评估
对已上市的疫苗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评估其保护效果和安全性,为后续 疫苗改进提供依据。
药物研究
新药开发
针对阿米巴病的药物治疗, 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药物, 以克服现有药物的耐药性 和副作用问题。
药物联合治疗
研究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 物剂量和副作用。
药物作用机制
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为新药设计和筛选提供理 论支持。
VS
细胞病变
溶组织内阿米巴在寄生过程中可诱导宿主 细胞发生病理变化,如细胞肿胀、溶解等 ,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04 阿米巴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策略
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阿米巴病的认识,注意个人 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感染风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展望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预防和治疗将有望取得突破性进 展。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出现,为防治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提供更 有效的方法。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也是推动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新药研发
药物种类
针对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新药研发主要集中在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改进现有药物。新药研发旨在发现具有更高疗效、 更低毒性和更少耐药性的药物。
药物研发进展
近年来,随着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抗溶组织内阿米巴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这些新药在体 外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抗阿米巴活性,但还需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特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具有变形能力, 可在宿主细胞内寄生,并通过包 囊传播。
生物学分类

内阿米巴科

阿米巴目

原生生物界

原生动物门

阿米巴纲
发现历史
01
02
03
1837年
法国科学家L.格罗贝尔在 粪便中首次发现溶组织内 阿米巴包囊。
1857年
德国科学家R.迪博施证明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人体肠 道寄生虫。
季节性分布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发病率在温 暖、湿润的季节较高,可能与气候 条件有利于包囊的生存和传播有关。
03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诊断与 治疗

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涂片或粪便培养来检测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肠镜检查
通过肠镜获取肠道组织样本,进 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阿米巴肠
炎。
血清学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腔型小滋养体
侵 入 组 织
随稀水样便排出 体外(死亡)
组织型大滋养体
二分裂增殖
组织型大滋养体
随脓血便排出 体外(死亡)
★2. 生活史要点 ⑴ 感染阶段 ——成熟的四核包囊 致病阶段——大滋养体 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传染源——带虫者 ⑶ 寄生部位——结肠、肝、肺与脑等肠外组织 ⑷ 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 包囊→滋养体→包囊
定向阿米巴运动
核 拟染色体 糖原泡 双核包囊 四核包囊(成熟包囊) 单核包囊
铁苏木素染色的包囊
碘液染色的包囊
拟染色体 核 糖原泡
滋养体( trophozoite)
原虫生活史中能运动、 摄食和繁殖的阶段。
包囊(cyst)
原虫生活史中不能运动 和摄食的阶段。
阿米巴痢疾肠壁上的烧瓶样溃疡
阿米巴痢疾
六 防治
1. 治疗
各型—首选甲硝唑(灭滴灵)★
穿刺及手术引流排脓
2. 预防 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 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大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
小滋养体
Phase contrast photomicrograph of cultured Entamoeba histolytica trophozoites.
四 实验诊断——病原学诊断
(1)粪便检查★
滋养体:生理盐水涂片法
包囊浓集法:硫酸锌漂浮法或甲醛乙醚
沉淀法
(2)病灶组织检查
肝脓肿穿刺液检查:坏死组织
活体组织检查:乙状结肠镜
五 流行
1. 分布
2. 流行环节 ★ ⑴ 传染源:持续排包囊的慢性患者和带虫者 ⑵ 传播途径:经口
⑶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旅游者、流动人, 免疫力低下、营养 阿 米 巴 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即痢疾阿米巴, 属于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 目、内阿米巴科。 寄生在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 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 呈全球性分布,多见于热带和亚 热带,发病率 4 千万人±/ 年,死亡 率 4 万人± /年,其危害性仅次于疟 疾和血吸虫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一 形态
1 滋养体( trophozoite)
组织内滋养体(大滋养体)
肠腔内滋养体(小滋养体)
2 包囊(cyst) 未成熟包囊: 单核包囊、双核包囊 成熟包囊: 四核包囊
二 生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四核包囊
经口感染
在小肠下段脱囊
肠腔型小滋养体
二 分 裂 增 殖
包囊
(结肠下段)
随粪便排 出体外 (发育)
叶足虫
这类原虫以细胞外质 形成宽大的伪足运动
细胞器为特征,可做
变形运动,通常称为
阿米巴(amoeba)。
生活史一般包括滋养
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寄生在人体内的阿米巴 虫 名 寄生部位 溶组织内阿米巴 肠腔 哈门氏阿米巴 肠腔 结肠内阿米巴 肠腔 布氏嗜碘阿米巴 肠腔 微小内蜒阿米巴 肠腔 脆双核阿米巴 肠腔 齿龈内阿米巴 口腔 棘阿米巴 ★ 眼角膜、脑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 脑 ★为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偶寄生人体
三 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1. 侵袭力——三种重要因子
•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 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 • 阿米巴穿孔素: 对宿主细胞形成孔状破坏 • 半胱氨酸蛋白酶: 溶解宿主组织 *三种致病因子,通过接触-破坏-溶解宿主 组织,并抵抗补体的溶解和抗炎作用。
2. 临床分型
⑴ 无症状感染者 90% ★⑵ 肠阿米巴病 病理: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临床表现: ★⑶ 肠外阿米巴病 ①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②阿米巴肺脓肿 ③阿米巴脑脓肿 ④皮肤阿米巴病: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