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一、现代文阅读1.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1.1 定义主旨和要点1.2 判断主旨和要点2. 文章的结构、特点和风格2.1 了解文章结构2.2 掌握文章特点和风格3. 修辞手法3.1 定义修辞手法3.2 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效果4. 语言运用4.1 语气4.2 措辞二、古诗词鉴赏1. 诗歌审美1.1 诗歌语言1.2 诗歌情感2. 诗歌阅读与鉴赏2.1 诗歌的体裁和结构2.2 诗歌的形象和意境3. 诗歌背景知识3.1 了解诗人及其时代背景3.2 分析诗歌与历史环境的关系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文言文解题方法1.2 文言文基础语法点2. 古代文化、历史及经典2.1 古代文化2.2 历史2.3 经典3.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3.1 阅读古典文学作品3.2 观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感情以及与时代的关系四、写作1. 文章结构1.1 文章的框架结构1.2 文章的句子结构2. 写作技巧和方法2.1 利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语言、气势和生动性2.2 运用丰富的形象语言吸引读者3. 文学作品的创作3.1 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的方法3.2 提高定位、深度和广度五、口语表达1. 口语表达技巧1.1 发音技巧1.2 清晰流畅的表达2. 口语应用能力2.1 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口语表达2.2 小组讨论及演讲技巧以上就是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备考九年级语文考试时可以通过细致的分析、熟练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汇总一、语文基本概念1.1 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人类通过语言交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工具性的符号系统。

1.2 语文的特点语文是符号系统,具有表达能力、信息传递能力等特点。

1.3 语文的作用语文是交流、表达和理解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它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获取知识、传承文化的必要工具。

二、语文知识点2.1 词语1.词的基本概念2.词的分类3.词性4.词义5.词语运用2.2 语法1.句子的基本概念2.句子的分类3.句子成分4.句子的特点5.句子的语法关系2.3 阅读1.阅读目的和方法2.阅读理解3.阅读技巧4.阅读素材2.4 写作1.写作基本方法2.文章类型和结构3.写作技巧4.作文评分标准三、语文学习策略3.1 学习方法1.认识自我2.积极思考3.有针对性地学习4.注意词汇积累5.善于阅读3.2 学习技巧1.检索技巧2.审读技巧3.听力技巧4.记忆技巧5.思维技巧四、典型文章分析4.1 古文1.古文的特点和体裁2.古诗词的鉴赏3.古文阅读与分析4.2 现代文1.现代文的特点和体裁2.现代文阅读与分析3.文章的主题、结构、用词和表达技巧五、拓展知识5.1 修辞1.修辞的基本概念2.修辞手法3.修辞在文章中的应用5.2 传统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概览2.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3.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5.3 文学1.文学的基本概念2.文学成就与发展3.文学对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以上是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汇总,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贮蓄(zhù xù):“贮”容易误读为“chǔ”。

- 粗犷(guǎng):不能读成“kuàng”。

- 莅临(lì lín):“莅”字较难读准确。

- 确凿(záo):注意与“zuò”区分。

2. 易错字形。

- “诀别”的“诀”,不要写成“决”。

诀别是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有永别之意,“诀”有诀窍、口诀等与话语相关的含义,在这里表示分别时的话语等内涵。

- “云霄”的“霄”,与“宵”区分。

“霄”指天空,如九霄云外;“宵”指夜晚,如元宵。

- “分歧”的“歧”,不要写成“岐”。

“歧”有岔道、不一致的意思。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1. 重点词语解释。

- 朗润:明朗润泽。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

- 静谧:安静。

如“静谧的夜晚”。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 词语辨析。

- “安静”“宁静”“寂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和喧哗,常形容环境或人的状态,如“教室里很安静”。

- “宁静”更强调平静、安静,常用来形容环境,有平和、静谧的感觉,如“宁静的夜晚”。

- “寂静”表示没有声音,程度比“安静”和“宁静”更深,如“寂静的山谷”。

三、古诗词背诵与理解。

-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明月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四、文言文知识。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全)
知识点一:古代文学
- 《诗经》:介绍《诗经》的内容、作者和意义等。

- 《楚辞》:介绍《楚辞》的特点、作者和代表作等。

- 《古文观止》:介绍《古文观止》的作用、内容和影响等。

- 古代文言文阅读:介绍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等。

知识点二:现代文学
- 鲁迅的代表作: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 郭沫若的代表作: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智取
威虎山》、《新长征路上的摇篮曲》等。

- 当代作家:介绍一些当代作家,如余华、莫言等,以及他们
的代表作品。

知识点三:古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古代诗词的分类,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 古代诗人的代表作:介绍一些古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知识点四:现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的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介绍现代诗词的特点,如
抒情、写景等,以及一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现代诗人的代表作:介绍一些现代诗人,如北岛、顾城等,
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知识点五:文学常识
- 文学流派:介绍一些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构成元素:介绍构成文学作品的要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等。

- 修辞手法:介绍一些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及
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确凿(záo):不能误读为“zuò”。

- 菜畦(qí):“畦”字容易读错。

- 倜傥(tì tǎng):注意两个字的声调。

- 蝉蜕(tuì):不要读成“shuì”。

- 攒(cuán):如“攒成小球”,还有一个读音“zǎn”(积攒)。

2. 易错字形。

- “渊薮”的“薮”,笔画较多,要注意书写顺序。

- “尴尬”这两个字的字形比较特殊,左边部分容易写错。

- “粼粼”的“粼”,右边部分的笔画要写准确。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1. 重点词语解释。

-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2. 词语辨析。

- “奥秘”与“秘密”:- “奥秘”侧重于指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内部隐藏的道理等,如“大自然的奥秘”;“秘密”侧重于指不公开的、隐蔽的事情,多与人事有关,如“保守秘密”。

- “鉴赏”与“欣赏”:- “鉴赏”有鉴别、欣赏的意思,一般用于对艺术品、文物等的品鉴,如“鉴赏名画”;“欣赏”侧重于领略玩赏,使用范围更广,可以是对景色、艺术作品等的感受,如“欣赏风景”。

三、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2. 文体知识。

四、古诗词背诵与理解。

-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理解:-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中的名句,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雄伟壮阔。

-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精选5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精选5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精选5篇)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篇1单元字词汇总1.邓稼先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

(铤而走险)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文。

(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重点掌握课本后的字词表,包括易错字的读音(如“确凿(záo)”不能读成“zuò”)和字形(如“云霄”的“霄”不能写成“宵”)。

- 多音字(如“行”有“xíng”和“háng”等读音)、形近字(如“辩”“辨”“辫”)的辨析。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掌握课本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如“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 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如“神机妙算”是褒义词。

- 近义词的辨析(如“寂静”和“安静”的区别)。

3. 语法知识。

-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例如“美丽”是形容词,“跑”是动词。

-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如“(聪明的)小明[在教室里]做〈完〉了(语文)作业”。

-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等)及修改方法。

(二)文言文知识。

1. 重点实词虚词。

- 实词如“之”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辍耕之垄上”中“之”是“到、往”的意思;“何陋之有”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 虚词像“而”表示并列(“博学而笃志”)、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关系。

2. 文言文句式。

- 判断句(“……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 文言文翻译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 删(删去无实义的词,如句首的发语词等)。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如“虽”换成“虽然”)。

- 调(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概括文章内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及其作用(如外貌描写可以刻画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导言
本文总结了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的知识点,以便学生在研究过
程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知识点总结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 古代汉语的书写形式和表达方式
- 使用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 注意文言文的句读和字音
2. 课文导读
- 阅读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和文章
- 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类比和象征言语来表达意思
- 排比:用同一结构的短语或句子进行修饰和强调
-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产生艺术效果
-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其特点
4. 记叙文阅读
- 审读记叙文的内容和结构
- 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和寓意
-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5. 说明文阅读
- 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 学会从说明文中获取和整理信息
结论
本文简要总结了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的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特点、课文导读、修辞手法、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等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语文知识。

注意:本文总结的知识点基于人教版教材,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套知识点大全(七至九年级)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套知识点大全(七至九年级)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 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 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 但是,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
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三、文学常识
《生命 生命》的作者是台湾 (地名 ) 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
文。
第 4 课 紫藤萝瀑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pù布 迸.bè ng溅 忍俊不禁.j ī n 盘虬.qi ú卧龙 伶.仃.l í ng d ī n绽g.zh àn放 穗.su ì 伫.zh ù立 仙露琼.浆 qi ó ng沉浸.j ìn 2.解词。 (1)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2)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二、重点句子
理诗。
第 2 课 走一步 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 ò泣 纳罕.hǎ n 峭.qi ào壁 目眩.xu à n
颤.ch àn抖
闷.mēn热 屡.l ǚ次。
《在山的那边》属于哲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 è诫.)
瘦骨 (l í n x ú嶙.n峋.)
小心 (y ì y翼ì.翼.) (s ǒ ng耸).立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 “山 ”指的是困难、挫折, “海 ”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 ì 拟.nǐ作

(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第四部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人教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语文基础知识1. 词的构成与分类词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可以从词的构成和分类两个方面来认识它。

词的构成由词根、词缀和语素三个部分组成。

按构成方式可分为简单词、复合词;按词性分类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8类。

2. 语法基本概念语法是研究语言的规则和结构的学科,其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

如,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有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短语是句子中的成分,由词或词组组成,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

3. 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中用以美化和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段。

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常常被运用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二、阅读基础训练1. 理解文本意义理解文本意义是阅读的基础,需要读者通过理解词、句、段落,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及文中细节。

2. 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显现了作者的思路和观点,读者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常见的文章结构包括顺序、因果、对比、转折、问题解决等。

3. 掌握词汇运用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读者应该较为熟练地掌握常用词汇的意思和用法,遇到生词时需要联想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

三、写作基础训练1. 写作流程写作流程包括准备、构思、写作、修改四个步骤,其中构思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构思时需要针对写作目的和受众设定明确的主题和要点,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充分准备和积累素材。

2. 描写技巧描写是写作中为读者呈现场景、人物特征、情感状态等形象内容的一种方式。

其中包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描写等技巧。

3. 叙述文的写作叙述文是一种依照时间序列、事件发展顺序叙述事物经过的文体,结构通常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在写作叙述文时应注意事件的连贯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内容跳跃和语言过于简单。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课堂笔记)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作品- 以抒发情感、揭示人生哲理为主题- 运用修辞手法、意境创设等手段2. 唐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唐诗的特点:格律工整、意境深远、表达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3. 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宋词的特点:自由闲适、婉约缠绵、描写细致- 代表作品:《浪淘沙·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寄卢超然》等4. 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元曲的特点:结构独特、音乐艺术性强、涉及多种题材- 代表作品:《西华山》、《汉宫秋》、《牡丹亭》等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特点- 新诗、小说、散文等多元发展- 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2. 新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新诗的特点:自由节奏、独特形象、意境深远- 代表作品:《登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静静的顿河》等3. 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说的特点:情节丰富、人物生动、细腻描写- 代表作品:《红楼梦》、《骆驼祥子》、《围城》等4. 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散文的特点:语言简洁、抒发感情、皆可自由发挥- 代表作品:《热爱生命》、《活着》、《大染坊》等三、写作技巧1. 论述文的写作技巧- 清晰明确的论点和论据- 逻辑严密的结构和段落衔接- 准确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精彩有趣的情节设置- 多样化的叙述手法和修辞方法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清晰准确的事物概括和解释- 具体明了的事例和实证分析- 逻辑严密的论述和引用四、修辞手法1. 比喻手法2. 拟人手法3. 夸张手法4. 排比手法5. 对偶手法6. 修辞问答7. 抓谐音8. 反复说同一样东西不同的地方9. 选择有思想性的材料来比较两个事物以上是九年级语文课堂研究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文学常识大全

人教版初中文学常识大全

人教版初中文学常识大全一、古代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口头传承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2.《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记录了周代的社会生活。

3.《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的文化瑰宝,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主题,有着浓厚的个人色彩和强烈的抒发情感的倾向。

4.《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古代史书的鼻祖,由司马迁撰写,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自黄帝到西汉文帝时期的历史。

6.《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悲剧。

7.《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及他们在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妖魔鬼怪。

8.《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宋江等108位好汉起义讨伐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民间英雄的抗争。

二、现代文学常识1.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变革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新文学,对于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的中国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强调了人民利益和民族精神。

4.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问题和农民阶级的命运,被誉为"农民作家之父"。

5.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和学者,代表作有《围城》,他的作品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6.梁实秋: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以纯美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7.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他的作品以平实、真挚、自然的写作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喜爱,代表作有《背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修辞: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人教版)==============================1. 语文的定义语文是指以汉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来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学艺术欣赏的学科。

2. 语文学科的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义、句法等;- 阅读理解与鉴赏: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等;- 写作:包括作文、写景、写人、写事等;- 口语表达:包括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言规范:包括语法、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等。

4. 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水平;-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语法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5. 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 多样化教学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研究、实践等;-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语文学科的研究技巧- 多读多写: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提高语文水平;- 多听多说:通过听力和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多思多问:注重思考和提问,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多看多想: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对生活和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想象。

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一、语文基础知识1. 词语1.1 词的分类实词: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单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不能独立作为一个单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1.2 词性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

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代词:代替名词。

数词:表示数目。

介词:表示位置、方向、时间等。

连词:连接词语或句子。

感叹词:表示感叹。

1.3 词义词义:词的含义。

词义分类:义项、义近、义远、义通、义借、义比等。

1.4 词形词形:指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形态变化。

词形变化:例如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等。

2. 句子2.1 句子成分主语:句子中进行动作或是被描述的人或物。

谓语:主语所进行的动作或所处的状态。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是被描述的对象。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补语:对主语或宾语进行补充说明的词语。

2.2 句子结构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并列组成的句子。

复合句:包括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主从复合句:包括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从句充当主句的某个成分。

3. 修辞手法3.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说明。

例如:“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3.2 拟人用人的思想、行为、情感来形容非人事物,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空中的太阳毫不畏惧地向我们微笑着。

”3.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突出其特点和效果。

例如:“我一口气跑了十公里。

”3.4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这样做有错吗?”3.5 排比用相同的结构、相同的语法,列举三个或更多的事物,以增强语气和表现力。

例如:“我走过山和海,穿过风和雨,一路上只为了见你。

”3.6 对仗对句子或段落内的语言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音韵和节奏效果。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归纳2024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归纳2024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归纳2024
一、民族文学
1.民族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四大民间故事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3.民间故事中的道德教育与人生哲理
4.民族叙事诗的形式与特点
5.纪实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6.中国现代纪实性文学的兴起和代表人物
二、文学常识
1.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和文化内涵
3.现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和代表人物
4.作家的创作方法和主题思想
5.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手法
6.常见文体的定义和特点
三、选修阅读
1.文学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特点和代表作品
3.欧洲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4.读懂心理类型小说和哲理小说
5.外国经典戏剧作品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6.历史与现代性的文学经典解读和阐释
四、写作与表达
1.写作的基本要素和阶段
2.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写作的风格与格律
4.原创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写作
5.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6.演讲、辩论和写作的技能与训练方法
五、语言知识
1.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规律
2.常见汉字的构成和演变
3.词语的使用技巧和特点
4.常用词语的分类和运用
5.语法的基本概念和使用规则
6.修辞语言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以上是九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的归纳,此篇文档供学习参考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一) 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 嫩.nân宛.wǎn转应和.hâ撑.chēng伞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niàng) 酝酿鸟(cháo) 巢披(suō)蓑戴(lì) 笠抖(sǒu)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卖弄:炫耀。

(2)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 着.zhuï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宽敞.chǎng 贮.zhù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晴朗无云。

(3) 设若.. 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13课山中访友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âi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2.解释下列词语。

(1)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2)玄奥:玄秘深奥。

(3)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重。

(4)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第14课秋天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木声丁.丁zhēng 鳊.biān鱼乌桕.jiù寥.liáo阔枯涸.hã 清洌.liâ 梦寐.mâi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 寥阔:高远空旷。

(3)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4) 梦寐:睡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秋天》“渔夫晨归图”一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二)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ã石澹.dàn竦.sǒng 峙.zhì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次.北固山下次:停泊。

(2) 客路.. 青山外客路:旅途。

(3)最爱湖东行不足.. 不足:不够。

(4) 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出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称谓)。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朝大诗人。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

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

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第16课化石吟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hái骨猛犸.mǎ葱茏.lïng 雕.diāo刻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2)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2.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第17课看云识天气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luán轻盈.yíng 绫.líng纱粼.lín波绸.chïu幕弥.mí漫2.解释下列词语。

(1)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2)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弥漫:充满,布满。

(4)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12 3.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体裁),是朱泳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3.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第18课绿色蝈蝈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篝.gōu火狩.shîu猎喧嚣.xiāo xīsū暗哑..yīn yǎ静谧.mì螽.zhōng斯莴苣..wōjù颚.â喙.huì2.解释下列词语。

(1)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静谧:安静。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2.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绿色蝈蝈》一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椭.tuǒ圆着.zhuï陆铁锹.qiāo 月壤.rǎng 海域.yù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

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月亮上的足迹》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作者是朱长超。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三) 山市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míng 飞甍.mãng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连亘.gân窗扉.fēi 倏.shū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 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

(2) 相顾惊疑顾:看。

(3) 始悟为山市悟:明白。

(4)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的样子。

(5) 惟危楼一座危:高。

(6) 或凭或立凭:靠着。

(7) 逾时:过了一会儿。

(8) 倏忽:突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年恒不一见。

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点拨:重点理解“数”“恒”等词的意思。

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忽然看见对面山头上有一座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入云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是惊讶。

点拨:重点理解“青冥”“相顾”等词语。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要)用亿和万来计算。

点拨:重点理解“若”“历历”等词语,翻译时要适当调整词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