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养殖
棘皮动物养殖
1973年,黄海所形成了一套可行 的育苗技术规范
七八十年代,俄罗斯、韩国 相继开展了海参育苗研究
时至今日,海参育苗技术仍有许多 挑战:耳状幼体烂胃和稚参解体滑板
现象严重,海参种质资源复杂
二、亲参采捕与蓄养
1.亲参采捕
采捕时机
棘皮动物养殖
全身都是刺的海胆
全身武装着硬刺
“海胆酱”行销中外
海中珍品---海参
营养价值高
具有防癌功效
第 一 章
刺 参 养 殖
第一节 刺参的生物学
一、形态特征
❖ 呈圆筒状,分背、腹两面 ❖ 背、腹分步带和间步带区 ❖ 口周围环生有20个分枝状
触手,靠触手的收集将食物送入口内。 ❖ 肛门位于体后端,偏背面
藻类和细菌类:87%
四、生活习10 分钟可运动1米。
4.生长:
5.排脏:受强烈刺激或遇不良环境,即可将其内脏 器官全部从肛门排出体外 再生:排脏后25-33天可再生出消化道和呼吸树
四、生活习性
6.夏眠:失重率约在30~50% 年 龄 一龄 二龄 2~3龄 临界水温 24.1 ℃ 22.9 ℃ 21.8 ℃
4.步管系统 触手
水管环 五辐步管 管足或刺
5.生殖系统 树枝状细管
三、地理分布
1.分布于北太平洋浅海 2.我国主要产于:
大连、北戴河、 秦皇岛、长岛、 烟台、威海及青岛海区
四、生活习性
1.生活方式:昼伏夜出。 2.食性: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
原生动物等 摄食方式:触手摄食,且无选择性 食物吸收率:有机质:15%; 碎屑、
五、幼参发育、培育
饵料:单胞藻和鼠尾藻磨碎液等 投喂量:单胞藻类的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1万细胞/ mL,中耳幼体:1.5万细胞/mL,大耳幼体:2万细胞/ mL。若投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0~ 20ppm (鲜重),海带发酵液每天投喂量l0~14ppm, 管理:不倒池,每天换水1/3-1/2,培育水温:20-25度,每 隔1h用翻水板翻动池水1次。
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小结
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是指利用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源充足,环境僻静、冬暖夏凉的(最高水温不宜超过28℃)、交通便捷、管理方便的地点进行仿生态棘胸蛙健康养殖,获得高品质棘胸蛙的一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养殖场选址一般选择在引水方便、水量足、水质优良,周围森林茂密、自然环境幽静、地势相对平坦的山谷依山傍水的场地建场。
棘胸蛙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殖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长期的捕捉和自然环境的改变,野生的棘胸蛙已极为罕见。
所以人工养殖成为棘胸蛙的主要来源。
现在有许多农户通过养殖棘胸蛙来发展生产,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倒致产量品质上不去,收益较低甚至亏本,严重影响了棘胸蛙养殖产业的发展。
因此,普及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对提高棘胸蛙的产量,促进农民增效增收,推动棘胸蛙养殖产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要点1.养殖池建设:养殖池可分为室内养殖池和露天养殖池。
室内养殖池要求通风、凉爽;露天养殖池设遮荫凉棚,可增设诱虫设施。
另按棘胸蛙不同的生长阶段、使用功能养殖池还可分为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种蛙池、孵化池五种。
养殖池以方形和渠形池为宜。
方形池以砖砌、水泥抺面,池底向一侧倾斜,池上方安装进水管,最低处开排水孔,进出水口均需要加防护网防逃。
沟渠形池以水泥抺面,沟底向出水一侧略微倾斜,外围设防逃围墙并设防逃网。
1.1蝌蚪池的面积一般4-10m 2,池高1.2m。
孵化阶段水深保持10-25cm,水陆比以3∶1为宜,饲养阶段水深保持10-40cm,变态阶段水深保持5-10cm。
池四周各设一食台。
1.2幼蛙池的面积一般6-○修建文2021-1--5612m2,池高1.2m。
水深保持10-20cm,水陆比以2∶1为宜,设置石穴和水生植物让蛙躲藏。
1.3成蛙池,幼蛙生长2个月后,会出现种内竞争,导致生长不平衡,因此需要建成蛙池来把强弱分开饲养。
成蛙池和幼蛙池基本一样。
1.4种蛙池面积比其他养殖池略大,使种蛙有足够的活动面积。
海胆的生物特性与养殖
(1 ) 海上筏式养殖
• 目前, 大连等地区采用海上筏式养殖,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
• 优点:设施投资小, 养殖成本低, 工作量小。 • 缺点:环境条件不易控制, 育成率低。
(2) 陆上工厂化养殖
• 始于1996年, 大连湾海珍品养殖场进行虾夷马粪海胆室内全 人工养殖, 效果非常好。
• 此外, 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也利用陆上养鲍设施进行 虾夷马粪海胆的养殖。其饲养方法是采用玻璃钢水槽, 网箱 底距水槽底间距约10cm , 以分隔残饵和粪便, 常温海水饲 育, 每个水槽24h的给水量为其体积的3倍, 并进行饵料投喂。 养殖规模已超过5000 m2, 商品海胆产量超过15kg /m2, 13cm的海胆苗养殖18个月即达商品规格。
3. 过氧化物酶:催化蛋白铰 链作用而硬化卵膜
2. 外形特征
• 海胆又名海刺猬、海肚脐、刺海螺、刺球,辽宁大连人称 刺锅子。外形大多是呈球形、心形或扁薄形,就像一个个 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有“海中刺客”之称,渔民也常 把它称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
• 其身体由一个球形或盘形的胆壳所包围,生物学家称为硬 壳。中空的石灰质壳由3000块小骨板形成。海胆一般都是 较深色的,如有绿色、橄榄色、棕色、紫色及黑色。
• 生殖腺中所含有二十碳烯酸占总脂肪酸的30%以上,可预防心血管病。 • 海胆的外壳、海胆刺、海胆卵黄等,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耳炎
等。 • 海胆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 海胆含有海胆毒素,其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对动物的红细胞有溶解作用,
并能引起心脏的激活和使肌肉对外直接性刺激不起反应。
1. 简 介
• 海胆(Sea urchin)是棘皮动物门“海胆纲”
棘胸蛙人工驯化养殖方法
棘胸蛙人工驯化养殖方法作者:赵芳来源:《科学种养》2011年第04期棘胸蛙,又名棘蛙、石蛙、石鸡等,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加上人们大量捕捉,野生棘胸蛙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因此,积极发展棘胸蛙人工驯化养殖,是一项利国利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水产养殖业。
现将其人工驯化养殖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建造养殖池1. 选址根据野生棘胸蛙喜欢在山区溪流下或其附近岩石上生活栖息的特性,大型养殖池要建在具备常年有泉水流出,周围树木茂密,无山崩和土块塌落,无环境污染,自然条件优美等条件的山区内。
一般至少应建在山区有泉水的地方。
池内要用无缝卵石、块石砌成假山,要求水源充足,保水力强,陆地上要有遮阴设施。
在平川地区建养蛙池,池顶要搭架,栽种葡萄和藤蔓类瓜豆,旁边用竹木、石头、砖块等垒起1米左右高的围墙。
2. 养殖池的大小上述各类养殖池的面积大小,均应视饲养数量而定,不过不宜太大,以1亩见方为宜。
为了让棘胸蛙安全度夏,水下均要打洞,洞不要太大太深,以便于管理。
在池的进出水口处要设置拦网,以防蝌蚪逃逸。
池内的水陆比以1∶1.2~1.5为宜。
蛙池储水深度:山区为15~25厘米,平川为35~50厘米。
在平川稻田建池打地洞,能加快棘胸蛙生长和增膘。
天热时棘胸蛙进地洞避暑,天凉时进入水流的地方取暖,可使其如同生活在野外一样舒适。
池内陆地上要设喂料台,地面必须夯实整平,防止喂入的活饵料如蚯蚓、蛆虫等钻地逃脱,造成浪费。
此外,还要建1个小池,专门用于繁殖幼蛙,池子结构与上述大池相同,形状以田塘式为佳。
二、选种繁殖1. 选种棘胸蛙一般从春末夏初开始交配产卵。
新养殖户以引种繁殖为好,若无条件引种,则只能从山中捕获。
捕获一般可在夜间进行,选择自然生长密度高的优胜区,顺溪涧逆流而上,并带强光灯具。
要领是:一手执灯(手电筒),用强光刺激其眼睛,使之发生短暂呆滞,另一手握半拳状,由头部进攻,在其尚未反应过来时迅速捕住。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丰富。
而刺参是我国北方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适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的北部沿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野生海参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适宜生活在水质澄清,潮流畅通、饵料丰富的海区,在暂时风浪较大、水质浑浊的海区亦能生存。
对水温的要求,在-3℃和34℃都能生存,最适温度12℃--18℃,超过20℃时则进入夏眠状态,低于5℃则停止生长。
对盐度的要求在18--33之间,对底质而言,较硬的泥沙底质适于刺参的生长,在有岩石、礁石、水草、海藻丰富的地区更佳。
(一)养殖环境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有大量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
底质对海参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底质为泥质或烂泥底质的,可进行如下改造: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如下改造方法:(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长度不限,宽0。
5--1。
0米,条与条间距2。
0--3。
0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0。
5--1。
0米透石一堆,每堆高0。
5米左右;三是采用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投放石块。
(2)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作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和栖息,大小重量以便于搬运为宜。
有空的参礁,孔径10厘米左右,便于刺参的栖息与采捕。
(3)其它材料: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杈、树桩、筐篓等,不但有利于刺参的栖息,而且木质腐蚀后可作为刺参的饵料。
(二)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的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方法有二:①底质稀软,投物易淤陷,不利于刺参的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瓦片、树枝、竹制品、人工礁等物吊于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
②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面所提及的材料即可。
二、刺参的养殖过程(一)参苗的运输方法(参苗的运输可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1、湿法:把参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气泵充气;或将参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气后将袋口扎紧,进行运输。
棘胸蛙养殖管理
棘胸蛙养殖管理棘胸蛙养殖管理( 1 )调节水温与水质。
在盛夏季节采取降温措施,池上搭棚遮阴,池中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
夏季要每天加换新水,最好采用微流水养殖。
这样不仅可以降温,同时也可以保持水质清新。
幼蛙虽然可过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不如蝌蚪高,但也不能忽视水质的影响。
幼蛙养殖密度大,排泄物多.残饵和粪便极易污染水质。
当发现水质变坏时,应及时注入新水,或用药物消毒。
幼蛙池水深以15 一20cm 为宜。
( 2 )坚持“四定”投喂。
幼蛙体小,觅食能力较成蛙差。
初期投喂小规格的鲜活饵料,待吃食习惯后,再在饵料中掺入少量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进行巡食。
饵料要求新鲜,不霉变。
如有条件,最好养殖全程都投喂活饵料。
幼蛙日伏夜出,因此白天不宜投喂,以免造成饵料浪费。
只要每天黄昏时分投喂1 次便可,而且投喂量不宜太多,以当天刚食完为度,日食量是体重的3 %左右。
饵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台上。
幼蛙活动范围小,食台宜设在离穴居不远的近水处。
( 3 )适时调整,分级饲养。
棘胸蛙幼蛙阶段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别较大,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会出现规格不一的现象。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分级饲养,就会造成大吃小的残食情况,严重影响幼蛙的成活率。
必须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是每2 个月进行一次调整,按大、中、小三级分级饲养,直至养到体重50g 以上,再转入成蛙池。
( 4 )幼蛙驯食。
通常在变态15 天开始驯食。
驯食的方法有以活促动法、水带动法、食台振动法和直接投喂法等多种(可见牛蛙、美国青蛙幼蛙驯食方法)。
以活促动法效果较佳(拌虫或鱼驯食)。
棘胸蛙幼蛙的驯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与时间。
与驯食美国青蛙相比,棘胸蛙幼蛙驯食难度大,时间长,要30 一40 天才见成效。
当驯食取得成功后,不宜立即转池,应在原池原地投喂一段时间,强化幼蛙的记忆,巩固驯食效果后,再转池分养。
( 5 )幼蛙越冬。
棘胸蛙和其他蛙类一样,是变温动物,用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冬季。
贝类、棘皮动物及特种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
贝类、棘皮动物及特种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贝类、棘皮动物及特种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贝类、棘皮动物及特种水产动物的养殖技术与模式愈发受到关注。
棘胸蛙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棘胸蛙在市场当中被成为石蛙、石鸡等,南方称其为山蚂拐或梆梆鱼。
因为棘胸蛙其肉质非常鲜嫩可口,同时也具备良好的保健功能,广受人们喜爱,但因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所以被过度捕捉,目前野生的棘胸蛙已经比较少见,目前市面上的棘胸蛙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而来,也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
福建龙岩市是我国棘胸蛙的人工养殖区域之一,当地很多养殖户依靠养殖棘胸蛙步入小康生活,但在这些地区的养殖户中,有部分养殖人员没有系统学习棘胸蛙的养殖,所以导致其养殖场亏本,影响了当地其它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
所以,棘胸蛙生态养殖技术的普及,不仅有助于该产业的发展,也能有效提高棘胸蛙的生产,对地区养殖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养殖场选址和建设的选择1、选址棘胸蛙养殖的首要前提,就是需要有合适的生态场地,这样才能进行生态养殖。
在选址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条件。
选址场地要具备充足的水源,水源能够为养殖场提供足量的水;水源水质要求没有被污染且清澈;选址地域要比较清凉,尤其是在夏季环境中,水温不能高于28度;选址区域周边要比较安静,周围不能出现明显噪音源,选址周边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周围,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选址最好在山区且有常年的小溪河流等,确保水源充足且流动;同时,选址地区的地形需要有些场地高度落差,能够构建合理的内渠排灌,确保不用电力吸水进行灌溉等,选址地区不能在有山洪、干旱等区域。
2、养殖场建设棘胸蛙养殖场的建设需要依据棘胸蛙的生长,分别设置蝌蚪、幼蛙、成娃对应的养殖池,同时也需要建设种蛙繁育所用的种蛙池。
一般情况下,蝌蚪养殖池面积在4平米左右,养殖池底部需要用水泥铺好,在池子周边建立食台,食台周边为浅水区,水深一般在十厘米左右,其余部分为深水区,水深三十厘米。
同时,养殖池的进出水口要安装细密的防护网,以免蝌蚪出逃,蝌蚪池要设立遮阳棚,避免夏日阳光直射过久,池水超过养殖温度。
幼蛙养殖池面积在4平米左右,池子深1米,同时池内要有相对比较微弱的活水水流,一般水池内的水位保持在50厘米,内部构建一些幼蛙专用的躲避物体,例如石板、石块等等,池子顶部要用尼龙丝等覆盖好,并留下一个投食专用口即可;成蛙养殖池,成蛙一般是指成长两个月以上的幼蛙,棘胸蛙在生长过程中,因为自然淘汰的原因,会产生明显的强弱、大小之分,所以要将这些成蛙按照大小等标准分别放入不同的养殖池种进行养殖,成蛙池的构建和幼蛙池一样;种蛙养殖池与其它养殖池不同,其面积在7平米左右,为种蛙提供相应的繁殖空间,同时种蛙池种要有陆地,为种蛙产卵提供空间,其中种蛙池种水位基本在60厘米高,其它标准同成蛙养殖池一样。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 仿生态繁养棘胸蛙方法 - 种养技术
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仿生态繁养棘胸蛙方法-种养技术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脾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
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是消费者餐桌上的紧俏佳肴,同时具有清凉滋补、祛病强身的药用功效,市场上供不应求。
近年来,福建省华安县鑫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山区自然有利条件,进行仿生态棘胸蛙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仿生态繁养棘胸蛙方法。
一、地点选择与仿生态养殖场建造1.地点选择福建省华安县地处沿海的内陆地区,山多水多,雨季特征明显,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
仿生态棘胸蛙养殖场选择在代瓶村,该村海拔721米,山涧水、泉眼水资源丰富,常年水温在4~30℃,森林茂密,生态良好,空气清爽湿润;山坑、水坑、石洞、石穴较多,无工业、农业污染源,历来有天然棘胸蛙生存,适合人工规模养殖棘胸蛙。
选择水源丰富,地势相对平坦、安静,离村庄不远,有电力配套,交通较为方便的一处缓坡地,分级推平整理后,作为棘胸蛙养殖场。
2.养殖场仿生态建造养殖场占地总面积6.2亩,包括养殖水坑池、活动地,实际面积4亩。
因地势不很平坦,从上而下分布排列为:上方简易水源小坝头,预备的蓄水池,黄粉虫培育房,孵化池,管理房及管理人员宿舍;下方有两个养殖生产车间房。
养殖车间为水泥地板,设有许多宽大的条状畦和沟,上方微隆起部分为管理人员巡查道、蛙摄食台、蛙跳跃和运动场地,这部分宽为1.4米;沟部分为棘胸蛙游泳、躲藏、潜伏等区域,宽为1.2米。
养殖的畦沟长短不等,因地形而异,沟水深0.1~0.25米,两边都种植有石菖蒲草,株距25厘米,便于棘胸蛙在石菖蒲草中躲藏、潜伏,符合棘胸蛙昼伏夜出习性。
养殖沟池从东到西地平且略有高低,上向(东侧)装有若干个进水口的水龙头,并在附近放置产卵盒,满足性成熟的棘胸蛙交配产卵需要;下向(西侧)坑沟出水处的水平线部,埋有直径10厘米钢管材料的出水管出水口,并用目较密的片加固,以防幼蛙逃脱,可调控养殖坑沟水的流动。
棘皮动物的生殖特征及其适应性
棘皮动物的生殖特征与适应性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是海生非群居体腔动物,成年个体呈五辐射对称。
由于其外筱的皮膜上具有不同形状的棘刺或管瘤,因此称为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是一个古老而又特殊的类群,化石记录可追溯至五亿多年以前的古生代寒武纪(Brusca & Brusca, 2003),是接近脊索动物门的高等无脊椎动物。
棘皮动物的骨板由中胚层产生的内骨组成,不同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壳体外部由肉质皮膜包裹,内有内脏器官及复杂的水管系统,和毛颚动物及须腕动物一起归入真体腔后口动物。
其幼虫两侧对称而成体多五辐射对称;体壁中有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内骨骼向外突出成棘刺;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辅助摄食、运动和其他功能。
全世界现存棘皮动物有7,000余种,化石种类接近13,000种(Pawson, 2007),受普遍认可的有5个纲: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和海百合纲。
棘皮动物门是海洋生境特有的,几乎全营底栖生活,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热带海域到寒带海域,从潮间带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分布,棘皮动物的分布与环境之间有密切关系,如深度、盐度、温度及底质等。
当环境盐度变动时,棘皮动物体腔液中的离子会在8~24h内完成交换并达到平衡状态,不同的棘皮动物对离子调节方式的差异会引起耗氧率的明显变化。
棘皮动物生物量在底栖生物量中占绝对优势,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棘皮动物的研究价值来看,除仿刺参(Stichopus japonicas)和海胆外,多数海洋棘皮动物的经济价值较低,如海星基本无食用价值,但其体内却含有多种具抗菌、抗肿瘤、降压的活性物质。
因此以低值的海洋棘皮动物为原料,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和海洋功能食品具有理论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研究棘皮动物对于人类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棘皮动物的生殖特征棘皮动物多为雌雄异体,生殖细胞形成后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幼体在初发生时形状相同,以后则随着所属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海胆的生物特性与养殖
• 海胆(Sea urchin)是棘皮动物门“海胆纲”
(Echinoidea,意思是“像豪猪般的动物”),广泛
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从潮间带至数千米的深海底 都可发现其踪迹,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海洋生物之一。
分2亚纲,22目,现生种850多种,分隶于225个属。 全世界现存约有1000种海胆,化石700种以上。据科 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
裙带菜养殖生产中幼苗、废梢和海底砣缆所截流藻类, 生长迅速,
发育旺盛,所产胆黄粒大而美, 色正味纯。
• 作为海胆养殖新方式, 生态养殖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8. 养殖和育苗方面存在的问题
• (1) 因地制宜开发养殖种类和养殖生产方式
如: 大连地区开展的海胆与裙带菜的生态混养, 就是充分发挥海胆和 裙带菜的生态效应, 起到了互补作用。 • (2) 育苗生产技术不完善 由于海胆养殖兴起的时间较短, 与其他水产动物相比, 我国的海胆育
等。
• 海胆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 海胆含有海胆毒素,其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对动物的红细胞有溶解作用,
并能引起心脏的激活和使肌肉对外直接性刺激不起反应。
5. 主要种类
• 紫海胆 • 马粪海胆 • 光棘球海胆 • 细雕刻肋海胆 • 北方刻肋海胆
6. 生活习性
• 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 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
2. 外形特征
• 海胆又名海刺猬、海肚脐、刺海螺、刺球,辽宁大连人称 刺锅子。外形大多是呈球形、心形或扁薄形,就像一个个 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有“海中刺客”之称,渔民也常把 它称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 • 其身体由一个球形或盘形的胆壳所包围,生物学家称为硬
棘胸蛙养殖经验和思考
养殖设施与布局
棘胸蛙养殖需要搭建遮荫棚、饵料台、蓄水池等设施,要合理布局这些设施,以便于日常管理。饵料 台可设置在遮荫棚下,以便于饵料的管理和投放;蓄水池应设置在养殖场的低洼地带,以便于排水和 调节水位。
市场销售渠道与策略
销售渠道
棘胸蛙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活体销售、加工成美食销售和蛙油销售等。活体销售主要面向餐馆和养殖户,加工品 销售则面向更广泛的市场。
销售策略
为了更好地销售棘胸蛙及其加工品,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建立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质量和营销推广 等。
未来市场预测与展望
市场预测
随着人们对美食和保健的追求,以及野生棘胸蛙资源的逐渐减少,未来棘胸蛙的市场需 求仍将持续增长。
养殖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也要完善,以便于日常巡查和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管 理制度,及时记录养殖生产、管理等情况,以便于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02
养殖技术
繁殖技术
繁殖环境
选择安静、阴凉、水质优良的水源地,建立繁殖 池,繁殖池内应设置产卵床和攀爬物。
繁殖季节
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和夏季,此时水温适宜,有 利于亲蛙产卵和受精。
棘胸蛙养殖经验和思考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养殖环境 • 养殖技术 •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 养殖问题与对策 • 经验总结与思考
01
养殖环境
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环境安静、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 的地方。同时,要确保养殖场地四周有足够的遮荫物,以保 持养殖环境阴凉、湿润。
棘皮动物门(好)
03
棘皮动物门代表物种
海星
特征
海星属于棘皮动物门,具 有五个或更多的辐射状肢 体,体呈星形。
生活习性
海星主要生活在海底,通 过吸盘附着在岩石或其他 硬物上。
捕食方式
海星捕食贝类、甲壳动物 等,通过吸盘和管足吸附 并缠绕猎物,再用胃将其 消化。
海胆
特征
海胆是圆形的棘皮动物,体表长 满了棘刺,通常呈球形或心脏形。
适应性
棘皮动物具有很强的适应 能力,能在各种不同的环 境中生存和繁衍。
02
棘皮动物门分类
海星纲
01
02
03
海星纲是棘皮动物门中 的一个纲,包括各种海 星。
海星通常有五个臂,从 中心辐射出去,但臂的 数量和形状因种类而异。
海星以贝类、甲壳类和 其他棘皮动物为食,通 过胃囊消化食物。
04
海星具有再生能力,如 果一个臂被截断,它可 以在再生过程中长出新 的臂。
生活习性
海胆主要生活在海底,以海草、藻 类等为食。
繁殖方式
海胆通过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再附 着在海底发育成成虫。
蛇尾
特征
防御方式
蛇尾棘皮动物有长而细的腕足,体形 似蛇,故名蛇尾。
当受到威胁时,蛇尾会断掉部分腕足 以迷惑敌人,断肢还能再生。
生活习性
蛇尾主要生活在海底,以滤食海水中 的浮游生物为生。
棘皮动物门其他代表物种
棘皮动物门
• 棘皮动物门简介 • 棘皮动物门分类 • 棘皮动物门代表物种 • 棘皮动物门研究价值 • 棘皮动物门保护现状与建议
01
棘皮动物门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定义与特征定义棘皮动物门是一类具有棘皮或硬 壳的海洋动物,包括海星、海胆 、海参等。
棘皮动物繁殖
成熟期:性腺变粗,色浓,精巢呈乳黄色,卵巢呈 桔红色半透明状,卵粒清晰可见。精巢腔内充满精 子;卵母细胞直径达11O~13O微米,出现个别成 熟卵。
排放期(放出期):6月上旬开始,出现自然排精、 产卵现象,亲体越大,成熟越早,排放精(卵)子 越早。排放期过后,水温升高,刺参停止摄食,逐 渐处于夏眠状态,性腺迅速退化,呈休止期状态
参的雏形,并在体表形成一些外形似蜂窝 状的钙质骨片。在幼体腹面的后端、肛门 的下方,生出第一个管足,稚参由幼体期 的浮游生活,转变为营附着性生活。
棘皮动物繁殖
5:原肠胚期; 6:初耳幼虫期; 7:幼体侧面观; 8:后期大耳幼体 9:樽形动体 10:樽形幼体平切 11:樽形动体侧面观 12:五触手幼体侧面 观1 13:五触手幼体; 14:稚参
在环肌与纵肌之下,有一层薄膜为体腔膜。膜可延伸与肠相 连,称悬肠膜。其共3片,即左悬肠膜、右悬肠膜和背悬肠膜。 体腔内有体腔液,当身体收缩时,可做不定方向流动。
棘皮动物繁殖
消化系统
消化道是一条纵行管,在体腔内弯曲二次,口中 没有咀嚼器,刺参将海底的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吞入消 化道中,吸取其中所含的食料。食道周围有10片石灰 质骨片,5片位于步带区,另5片位于间步带区。这些 骨片都是白色,为5束强大纵肌的固着点,肠为圆筒 形,在体腔中做两次曲折,因此由横断面看,有3个 肠子切面,后端膨大成总排泄腔,其末端开口即肛门。
棘皮动物繁殖
(4)生殖习性 刺参排放精(卵)子,大多数在晚间8~12点,近 几年凌晨3点至4点,也出现排放精卵的现象。产卵排 精前,雌雄亲参活动频繁,不断地将头部抬起,左右 摇摆,出现这种现象,预示即将产卵排精。几乎都是 雄的先排精,排精持续半个多小时后,雌参才开始产 卵。
海胆人工养殖实用技术
共 12层。扇贝养殖笼直径为 33cm, 共 12~ 15层。 塑料筒养殖通水性较差, 有的海区容易发生淤
泥沉积, 导致海胆死亡, 养殖效果差。扇贝养殖笼通 水性好, 但可供海胆附着的面积较小, 投饵操作也不 方便, 若投饵口缝合不严容易发生海胆逃逸。塑料 箱的附着面积大, 易于投饵及管理, 使用期长, 成本 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器材。鲍养殖笼通水性 好, 养殖容量大, 易于操作管理, 只是成本较高, 有条 件的地方可采用。
成体的虾夷马粪海胆 (壳径大于 50mm ) 的日摄 食量因为藻类品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投喂海带时 摄食量最大, 大约为体重的 6% , 投喂石莼时摄食量 最低, 大约为体重的 1% 。在 7~ 10月, 成体海胆的 日摄食量下降非常明显, 但小海胆却没有这一现象。 成体海胆的摄食下降与性腺发育的生理因素有关。
作者简介: 蔡云婷 ( 1980-) , 女, 福建省厦门人, 硕士, 从事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研究
20 06年 增刊
蔡玉婷: 海胆人工养殖实用技术
219
当光照高于 6 000 lx 时, 海胆食量很小, 但到了夜晚 则会摄取更多的食物作为补偿, 所以 24h 内摄食量 并不会因为白天的光照强而改变。
2 海胆的苗种生产
在我国开发规模化海胆人工育苗与养殖只有十 几年的历史, 因此, 国内很少建 有专门的海胆 育苗 室。由于海胆浮游幼体阶段所使用的设备及其培育 方法与海参基本相同, 而匍匐变态之后稚海胆阶段 所使用的设施与培育方法则 与稚鲍有很多相 似之 处, 所以可利用现有的海参或贝类的育苗系统进行 苗种生产。海胆幼体的饵料培育包括浮游单胞藻和 底栖硅藻, 海胆浮游幼体阶段的饵料有牟氏角毛藻、 纤细角毛藻、角刺藻等。 2 1 种海胆的采捕
棘皮动物的生殖特征及其适应性
棘皮动物的生殖特征与适应性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是海生非群居体腔动物,成年个体呈五辐射对称。
由于其外筱的皮膜上具有不同形状的棘刺或管瘤,因此称为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是一个古老而又特殊的类群,化石记录可追溯至五亿多年以前的古生代寒武纪(Brusca & Brusca, 2003),是接近脊索动物门的高等无脊椎动物。
棘皮动物的骨板由中胚层产生的内骨组成,不同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壳体外部由肉质皮膜包裹,内有内脏器官及复杂的水管系统,和毛颚动物及须腕动物一起归入真体腔后口动物。
其幼虫两侧对称而成体多五辐射对称;体壁中有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内骨骼向外突出成棘刺;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辅助摄食、运动和其他功能。
全世界现存棘皮动物有7,000余种,化石种类接近13,000种(Pawson, 2007),受普遍认可的有5个纲: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和海百合纲。
棘皮动物门是海洋生境特有的,几乎全营底栖生活,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热带海域到寒带海域,从潮间带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分布,棘皮动物的分布与环境之间有密切关系,如深度、盐度、温度及底质等。
当环境盐度变动时,棘皮动物体腔液中的离子会在8~24h内完成交换并达到平衡状态,不同的棘皮动物对离子调节方式的差异会引起耗氧率的明显变化。
棘皮动物生物量在底栖生物量中占绝对优势,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棘皮动物的研究价值来看,除仿刺参(Stichopus japonicas)和海胆外,多数海洋棘皮动物的经济价值较低,如海星基本无食用价值,但其体内却含有多种具抗菌、抗肿瘤、降压的活性物质。
因此以低值的海洋棘皮动物为原料,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和海洋功能食品具有理论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研究棘皮动物对于人类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棘皮动物的生殖特征棘皮动物多为雌雄异体,生殖细胞形成后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幼体在初发生时形状相同,以后则随着所属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平原地区棘胸蛙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施:①养殖车间用水必须安全,无病虫害;②墨瑞鳕鱼苗在放养前要进行检疫,保障鱼苗不携带病虫害;③投喂的饵料要营养全面、质量合格;④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消毒,养殖工具要专池专用,用后消毒。
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聚维酮碘对养殖水体、鱼体进行消毒,预防细菌性疾病。
定期内服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饲用微生态制剂及保肝护胆类动保产品,预防消化性和营养性疾病。
平时巡检时注意观察鱼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墨瑞鳕因相互残杀而造成意外死亡或受伤时,要及时捞出,死鱼用1克/升次氯酸钠浸泡1小时后深埋。
四、结语封闭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模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弊端,更容易抵抗外界风险,可以持续不断地供应商品鱼,也能保证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养殖实践表明,墨瑞鳕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人工配合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并且在养殖水体中均匀分布,能有效利用空间,对氨氮和亚硝酸盐耐受度较高,是迄今为止淡水和半咸水封闭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中综合条件较优秀的品种。
墨瑞鳕工业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实现了商品鱼养殖密度100~150千克/米3,可大大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率。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俗称石蛙,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贵州、湖南、福建等长江以南地区。
棘胸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素有“山珍佳品”之美誉。
当前,棘胸蛙养殖仍以模拟山区溪涧自然生境开展人工养殖,但受山区洪水灾害、山区的生态保护及地理条件限制,棘胸蛙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
本项目在低纬度的平原地区(浙江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棘胸蛙养殖,该模式突破了原先棘胸蛙必须在山区建场养殖的条件限制,利用平原地区春季温度回升快、秋季降温慢的特点延长生长周期,使棘胸蛙由常规的3年养殖缩短为2年,并为棘胸蛙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可能。
一、养殖选址及设施构建棘胸蛙在低纬度的平原地区选址,可以选择地下水丰富或水库下游,常年水温不高于28℃的平原地区。
棘养殖可行性报告
棘养殖可行性报告
引言
近年来,棘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备受关注。
棘养殖是指在人工环境中培育棘类动物,如海参、海胆等。
本报告旨在评估棘养殖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经济
效益等方面的考量。
市场需求分析
棘类动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重要的食品资源,尤其在亚洲市场,其需求量巨大。
海参、海胆等棘类动物因其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对棘类动物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技术条件分析
棘养殖的成功与否与技术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养殖场地需要选择适宜的海域或人工池塘,保证水质清洁、温度适宜。
其次,需要掌握合适的养殖技术,包括种苗培育、饲料配制、
水质管理等。
最后,对疾病防控和养殖环境的监测也至关重要。
经济效益评估
从经济角度看,棘养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棘类动物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且价格
较高,可以带来较高的收益。
其次,棘类动物的养殖周期相对较短,投入产出比较高,有
利于快速回收成本。
再者,棘养殖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可行性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棘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面临技术条件和管理
风险等挑战。
因此,在开展棘养殖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幼参发育、培育
饵料:单胞藻和鼠尾藻磨碎液等 投喂量:单胞藻类的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1万细胞/ mL,中耳幼体:1.5万细胞/mL,大耳幼体:2万细胞/ mL。若投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0~ 20ppm (鲜重),海带发酵液每天投喂量l0~14ppm, 管理:不倒池,每天换水1/3-1/2,培育水温:20-25度,每 隔1h用翻水板翻动池水1次。
藻类和细菌类:87%
四、生活习性
3.运动:管足为其运动器官,在海底匍匐,行动缓慢,10 分钟可运动1米。
4.生长:
5.排脏:受强烈刺激或遇不良环境,即可将其内脏 器官全部从肛门排出体外 再生:排脏后25-33天可再生出消化道和呼吸树
四、生活习性
6.夏眠:失重率约在30~50% 年 龄 一龄 二龄 2~3龄 临界水温 24.1 ℃ 22.9 ℃ 21.8 ℃
六、稚参培育
1.饲料投喂 2mm前以底栖硅藻为主;2mm后可完
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每天4次,每 次20-30ppm
2.每天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2-3倍,并适时
清底
3.倒池(更换附着基):可麻醉后进行
六、稚参培育
海蔓藻的应用: 也称海韭菜,广泛生长在盐田和年久失 修的养殖池塘中,采收方便,饲喂效果 不亚于鼠尾藻。
四、生活习性
7.排异功能: 8.储存铁球: 9.自溶作用:
五、刺参的栖息条件
水温: 盐度: 溶解氧: 底质:
耐温8范.5呼~围1℃吸3:.5器0℃.5官~,3有皮0 水肤呼肺吸和占皮到肤39,~52% 广适最温 佳盐围范 温性1温:围 度82刺生.度50: :~继参℃物11359续时5自,~~适‰22升,潮30应.高皮℃ ℃间范,肤有带皮呼分至肤吸布呼占水。吸到深所602占~09米比0%处例越都大 最适盐度50:g以26下~:32靠‰岸浅水区
致病原因:机械损伤继发感染或有害细菌直接感 染
防治:海参抗化板素
第三节 刺参人工增养殖
刺参增殖的优点:
1.移动能力差、移动范围窄 2.对饵料的要求低 3.自然条件较易满足其对底质、环境的要求 4.价格昂贵
一、刺参增殖技术
1.放流海区的选择:底质、海况条件饵料 条件,水深以5-12米最适宜。
2.放流海区环境改造:投石、水泥预制件、 扇贝养殖笼等作海参礁;海底爆破筑礁; 建立海底人工藻场
五、幼参发育、培育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1-2天) 圆筒形。不摄食。
附着基处理及投放 多用透明聚乙烯波纹板、聚乙烯 网片等,用0.5%NaOH浸泡1-2天后 用水冲洗多遍。放入饵料池培养 10-20天,也可不培养藻类。
投放密度:80-100片/m3
五、幼参发育、培育
五触手幼虫 五个口触手,底栖 以底栖硅藻或鼠尾藻磨碎液 等为饵, 稚参: 身体逐渐拉长,近似成参, 管足逐渐形成
棘皮动物养殖
全身都是刺的海胆
全身武装着硬刺
“海胆酱”行销中外
海中珍品---海参
营养价值高
具有防癌功效
第 一 章
刺 参 养 殖
第一节 刺参的生物学
一、形态特征
❖ 呈圆筒状,分背、腹两面 ❖ 背、腹分步带和间步带区 ❖ 口周围环生有20个分枝状
触手,靠触手的收集将食物送入口内。 ❖ 肛门位于体后端,偏背面
二、内部构造
1.体壁和肌肉
2.消化系统:纵行管
3.呼吸系统:呼吸树和管足
1.出水管 2.幅步管 3.触手坛囊 4.石灰质 之食道骨 5.触手 6.内筛板 7.石管 8.血管 环 9.背血管 10.腹血管 11.生殖腺 12.下 降肠 13.连结血管 14.水肺 15.排泄腔 16. 肛门 17.幅肌 18.血管网 19.上升肠 20.直 肠 21.坛囊 22.纵肌 23.保利氏囊 24.食道
三、采卵
1.采卵准备 亲参密度增大到30头/米3
2.采卵方法
自然产卵法
人工刺激诱导法
升温诱导法 阴干流水刺激
四、早期胚胎发育
受精卵 四细胞期 囊胚期 原肠期
五、幼参发育、培育
耳状幼虫(7-8天):小耳幼体、中耳幼体和 大耳幼体 特征:身体扁平,幼体臂逐渐形成,2纵纤毛 环 培育密度:0.5个/ml
50~100g:水深5米以内海区
刺参是底10栖0~性15种0g:5~10米海区
水深:
类,多栖15息0~于20潮0g:10~15米海区 间带下岩20礁0g乱以石上:水深15米以上海区
和泥滩的结合部。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刺参苗种培育技术
一、发展现状
20世纪六十年代,山东海水养殖研究所 培育出一定量的稚、幼参
1938年,日本学者 首次培育出耳状幼体
4.步管系统 触手
水管环 五辐步管 管足或刺
5.生殖系统 树枝状细管
三、地理分布
1.分布于北太平洋浅海 2.我国主要产于:
大连、北戴河、 秦皇岛、长岛、 烟台、威海及青岛海区
四、生活习性
1.生活方式:昼伏夜出。 2.食性: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
原生动物等 摄食方式:触手摄食,且无选择性 食物吸收率:有机质:15%; 碎屑、
六、稚参培育
敌害:猛水蚤和海鞘,前者捕食稚参; 后者与稚参争夺生活空间和饵料,且两 者繁殖速度都极快。可用敌百虫等杀灭
六、稚参培育
育苗死亡高峰:化板症
流行情况:樽状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和幼体附 板后的稚参(5-20天)常发生。传染性极强
症状:幼体收缩不伸展,附着力下降,镜检发现, 患病幼体表皮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皮肤逐渐 溃烂直至解体。
海水温度15 ℃~17 ℃(水面下1米处或海区底层水温)
性腺成熟度
规格和数量:体重在200克以上,按1-2头/米3算
2.亲参蓄养
蓄养密度:20~30头/米3 饵料:一般不投喂或适量投喂。一个配合饲料配方:
活性海泥59%,杂蟹7.14%,滨螺7.14%,玉米淀粉2.38%, 大叶藻23.8%
光照:均匀偏弱 日常管理:傍晚应连续观察,发现有排卵迹象应及早准备
一、刺参增殖技术
3.放流苗种规格和放流方法: 经大棚保苗、暂养池培育至体长5cm以上的幼参,再向海
1977年,福冈水产试验场育出海参苗, 出苗量为2200~8600头/米3
1973年,黄海所形成了一套可行 的育苗技术规范
七八十年代,俄罗斯、韩国 相继开展了海参育苗研究
时至今日,海参育苗技术仍有许多 挑战:耳状幼体烂胃和稚参解体滑板
现象严重,海参种质资源复杂
二、亲参采捕与蓄养
1.亲参采捕
采捕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