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一章 原始社会音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始乐器都是自20世纪以来经过科学考古发
掘证明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是原始人用 来抒发感情或者传递信息、联络信号的器物, 是能够说明原始社会音乐处于某种发展水平 与阶段的重要例证。
h
5
原始乐舞
• 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
的艺术形式,先秦时期称之为“乐”。
• 《乐记·乐本篇》载:“比音而乐之,及干、
• 《箫韶》:舜时乐舞。又名《九韶》、《九歌》、
《九辩》,是富于变化的“多段体”作品。这部乐舞 以“排箫”作为主奏乐器,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 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h
9
上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 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
陶盆,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图像,距
今约五千余年.
h
3
• 这些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三大经济文化区,其
器物类型特征均有各自独特的面貌所形成的 差异,渗透了不同地域部族所具有的经济面 貌特点和文化审美意识,至新石器时代后期 则在一定程度上互相靠近。
h
4
• 原始社会音乐由原始乐舞和原始器两大部
分组成
• 原始乐舞主要依据于文献记载中的有关传说,
其中有相当程度的可信性。
• 约为新石器时代
晚期或夏代遗物。
h
20
鼓
• 原始社会的打击乐器,在原始先民心目中
具有突出地位。《礼记·明堂位》也有“土鼓、 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的记述。
h
21
陶寺墓鼍鼓
• 用空心或实
心树干挖空 后刮去树皮 制成。高 101厘米, 鼓体呈立桶 形,有纹饰 图案。原用 鳄鱼皮为鼓 面。
h
22
戚、羽、旄,谓之乐。”
h
6
原始乐舞作品
• 黄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 《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 《伊耆氏之乐》:“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
•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宾,虞
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 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 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皋陶谟》)
h
12
原始乐器
• 我国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原始乐器,有骨
笛、骨哨、陶埙、陶角、陶钟、陶铃、陶响 器、鼍鼓、土鼓、石磬等种类。
龙山文化遗址 陶响器
• 蚌形陶响器,直径
9厘米,1985年 山东省胶南市 西寺村出土。
h
23
作,草木归其泽。”
h
7
• 《云门》:《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昔者,
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 《朱襄氏之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 士达作为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h
8
• 《咸池》:尧时乐舞。“咸池”是天上西官星名,古
人认为此星主管五谷,若此星明亮,则庄稼丰茂, 反之则有灾变。这种对天文的崇拜体现了原始时期 的人们祈求丰年的文化心态。
原始社会音乐
(9000余年前~公元前2070年)
h
1
概述
• 原始社会是人类早期生存的社会形态,包
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阶段。
• 原始社会的音乐是以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
的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作为研究对象。
h
2
• 大约五、六千年前,我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存在着三支大的部落集团:炎黄集团、东夷 集团、苗蛮集团,三大部落集团经过长期激 烈的战争,最后统一于炎黄部落的华夏集团, 建立了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
• 形制有椭圆形、圆形、棒形、鱼形、动物
形等多种,后固定为平底卵形。
• 原始社会陶埙以一音孔和二音孔者居多。
一音孔陶埙可以吹出小三度音程两个乐音, 二音孔陶埙可吹奏出三个乐音,三音孔陶 埙可以发出4或5个乐音。
h
18
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
• 只有一吹孔,无音孔,距今6000年以上。
h
19
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
h
13
贾湖骨笛
h
14
浙江余姚河姆渡骨哨
h
15
石磬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打制而成,距今
约4000多年。
h
16
陶钟
• 陕西长安县龙山
文化遗址陶钟, 为新石器时代遗 物。是目前所知 年代最早的钟形 乐器。
h
17
陶埙
• 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原始
吹奏乐器,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有出 土。
h
10
原始社会音乐家
• 古文献中提及原始社会具有音乐专长的人
物有黄帝时期的伶伦、尧时的质、舜时的 延和夔等等,其中以夔的资料最为丰富。
h
11
•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
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 “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尧典》)
掘证明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是原始人用 来抒发感情或者传递信息、联络信号的器物, 是能够说明原始社会音乐处于某种发展水平 与阶段的重要例证。
h
5
原始乐舞
• 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
的艺术形式,先秦时期称之为“乐”。
• 《乐记·乐本篇》载:“比音而乐之,及干、
• 《箫韶》:舜时乐舞。又名《九韶》、《九歌》、
《九辩》,是富于变化的“多段体”作品。这部乐舞 以“排箫”作为主奏乐器,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 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h
9
上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 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
陶盆,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图像,距
今约五千余年.
h
3
• 这些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三大经济文化区,其
器物类型特征均有各自独特的面貌所形成的 差异,渗透了不同地域部族所具有的经济面 貌特点和文化审美意识,至新石器时代后期 则在一定程度上互相靠近。
h
4
• 原始社会音乐由原始乐舞和原始器两大部
分组成
• 原始乐舞主要依据于文献记载中的有关传说,
其中有相当程度的可信性。
• 约为新石器时代
晚期或夏代遗物。
h
20
鼓
• 原始社会的打击乐器,在原始先民心目中
具有突出地位。《礼记·明堂位》也有“土鼓、 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的记述。
h
21
陶寺墓鼍鼓
• 用空心或实
心树干挖空 后刮去树皮 制成。高 101厘米, 鼓体呈立桶 形,有纹饰 图案。原用 鳄鱼皮为鼓 面。
h
22
戚、羽、旄,谓之乐。”
h
6
原始乐舞作品
• 黄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 《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 《伊耆氏之乐》:“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
•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宾,虞
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 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 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皋陶谟》)
h
12
原始乐器
• 我国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原始乐器,有骨
笛、骨哨、陶埙、陶角、陶钟、陶铃、陶响 器、鼍鼓、土鼓、石磬等种类。
龙山文化遗址 陶响器
• 蚌形陶响器,直径
9厘米,1985年 山东省胶南市 西寺村出土。
h
23
作,草木归其泽。”
h
7
• 《云门》:《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昔者,
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 《朱襄氏之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 士达作为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h
8
• 《咸池》:尧时乐舞。“咸池”是天上西官星名,古
人认为此星主管五谷,若此星明亮,则庄稼丰茂, 反之则有灾变。这种对天文的崇拜体现了原始时期 的人们祈求丰年的文化心态。
原始社会音乐
(9000余年前~公元前2070年)
h
1
概述
• 原始社会是人类早期生存的社会形态,包
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阶段。
• 原始社会的音乐是以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
的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作为研究对象。
h
2
• 大约五、六千年前,我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存在着三支大的部落集团:炎黄集团、东夷 集团、苗蛮集团,三大部落集团经过长期激 烈的战争,最后统一于炎黄部落的华夏集团, 建立了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
• 形制有椭圆形、圆形、棒形、鱼形、动物
形等多种,后固定为平底卵形。
• 原始社会陶埙以一音孔和二音孔者居多。
一音孔陶埙可以吹出小三度音程两个乐音, 二音孔陶埙可吹奏出三个乐音,三音孔陶 埙可以发出4或5个乐音。
h
18
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
• 只有一吹孔,无音孔,距今6000年以上。
h
19
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
h
13
贾湖骨笛
h
14
浙江余姚河姆渡骨哨
h
15
石磬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打制而成,距今
约4000多年。
h
16
陶钟
• 陕西长安县龙山
文化遗址陶钟, 为新石器时代遗 物。是目前所知 年代最早的钟形 乐器。
h
17
陶埙
• 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原始
吹奏乐器,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有出 土。
h
10
原始社会音乐家
• 古文献中提及原始社会具有音乐专长的人
物有黄帝时期的伶伦、尧时的质、舜时的 延和夔等等,其中以夔的资料最为丰富。
h
11
•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
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 “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