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路径与制度安排

合集下载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意义与路径选择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意义与路径选择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意义与路径选择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农村金融发展,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意义和路径选择。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意义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农民资金需求,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其次,农村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增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农村金融发展也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一是加强金融机构的布局建设,包括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扩大发展。

二是推动金融创新,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例如,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智能农业等。

三是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

一是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

二是加大对农村金融创新的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了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应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流动。

二是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和金融杠杆工具,为农村大宗交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便利融资渠道。

三是发展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加强乡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五、加强金融扶贫与农村金融创新推动农村金融发展,还需要加强金融扶贫和农村金融创新。

一是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注重发展农村中小微企业,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是推动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例如推行手机支付、区块链等,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新动能。

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方向与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方向与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方向与路径探索[摘要]基于乡村振兴这一背景之下,乡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同时对农村金融各项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振兴乡村,积极推进着农村地区总体经济发展,那么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优化方向及其路径尤为重要。

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乡村振兴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主要方向及其路径,可供业内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农村;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方向;路径前言: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背景之下,这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有着全面的推动作用,为其创新优化提供更多方向和路径。

因而,针对乡村振兴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主要方向及其路径开展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农村金融产品及其服务发展现状(一)欠缺有力的金融支持对于近几年国内农业经济总体发展而言,资金缺口属于一方面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村镇银行在县域范围覆盖率上仅达到68%左右,金融机构在本外币的农村贷款方面约28.2万亿元,所有贷款总额当中占比仅在12.14%左右。

作为扶持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信贷总体发展增速相对迟缓,正规农业的支持渠道还需拓展,这也致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相对较大。

此外,国内农业总体现代化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和金融支持我国农业的发展程度之间有正相关性存在,金融支持我国农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些东部地区,其农业总体现代化水平明显比中西部的一些地区水平要高。

(二)欠缺较强的创新力为能够充分满足于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及集约化的创新发展根本需求,我国就需提升对农村金融方面的服务水平。

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领域还欠缺较强的创新性,且资金来源呈现明显的单一性,此外,符合金融市场当前发展趋势方面的产品数量相对较少,金融服务单一化明显,且担保方面也备受限制。

据悉,农业机构及农户处于金融融资领域当中所面对的最大难题便是缺少与要求相符的担保机构、抵押物。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统 筹 发 展 , 现城 乡 经济 社 会共 同进步 和 繁 荣 , 融资 源 向农村 配 置 的 力度 明显 加 强 , 及 范 围 明显 加 实 金 涉 大 , 伐 明显加快 , 步 这对 缓解农 村金 融资源 紧缺起 了一 定的作 用 。但 正如 温家 宝总理 在 20 0 7年 1 1 月 9日
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 现实情况表 明, 一方面政府财政加大了对农村资金的投入 , 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市场的资金通过 邮政储蓄 、 国有商业银 行、 农村信用社等渠道加速从农村流出, 不断向城市集中, 向城市工商企业配置 。农村金融资源大量外流, 存贷差不断扩大 , 结果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 资金需求缺 口越来越大 。相当部分农户借款来之于
维普资讯
上 海 市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u a o ag a E oo i Ma ae n o ee or l f h nhi cn mc n gmet U g n S C
第 6卷第 1 2 0 期 0 8年 1 月
限度地满足 “ 三农 ” 贷款需求。 “ 少取” 就是要针对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实际情况 , 想方设法减少农村资 金的外流 , 要努力从政策上形成资金回流的机制 , 使其取之于农 、 用之于农。同时要让利于农民, 减轻农 民
负担 , 帮助农 民增 收致 富 。 “ 放活 ” 就是 要 深化农 村金 融改革 , 活农村 金融 市场 , 搞 鼓励 各 种金 融组 织包 括
笔者认为 , 根据 目前农村金融配置状况 , 要按照上述要求 , 使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 , 满足新农村建设
的需要 , 必须 推进 以下 四个方 面改革 以加 大金融 资源对 农村 的配置 :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方向和路径论文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方向和路径论文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方向和路径摘要: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提供了动因。

本文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动因出发,初步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方向,并就具体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对策方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动因方向路径1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动因在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紧密结合“三农”,进行有效合理和科学的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其经营目标和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1 金融创新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有关协议,金融市场正不断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抢占我国各类金融市场。

外资金融机构普遍运用金融创新产品,注重市场细分化和服务的差异化,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取得越来越主动的地位。

虽然对扎根农村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暂时还不明显,但农村作为我国最具有潜力的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延伸到农村的机率也越来越大。

农村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早作准备,从容应对。

就国内的金融业而言,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早已感受到“狼来了”的压力,积极重新组合金融要素,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

而国内股份制银行的崛起,邮政储蓄的改制重组以及民营银行的“诞生”,也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如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转变观念,墨守成规,躺在原有存、贷业务上高枕无忧,必然会在未来激烈的金融竞争中被淘汰。

1.2 金融创新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满足客户需求的客观要求客户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上帝”和“衣食父母”。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1.3 金融创新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以实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经济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必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客观上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革新或改造,以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路径与制度安排

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路径与制度安排
发 展 是 一个 历史 过 程 。 断其 发 展程 度 。 判 在不 同历史 信用 社 由于规模 小 . 能满 足农 村生产 和 农业 发展 的 不 时期有 不 同标 准 。从 目前发展 状况 看 。 基本参 照 系 需要 。 其 在资本 短缺 的情况下 。 、 、 建 、 工 农 中、 邮政 储蓄 5 有 4个方 面 :1 金融 网点 覆盖 面。 () 网点覆盖 面积反 映 家 国有 商业 银行 又在 县 以下 区域 吸收 存 款 . 生 “ 产 多
金 融发 展规模 。 险 、 券 、 保 证 担保 等金 融机构越 深入 乡 龙 吸水 。 一龙 下雨 ” 的现象 。 农村 信用 合作社 只能满 足 村。 布点 越 广 。 能满 足农 户 和农 村经 济 组织 的服 务 户均 5 0元 的贷 款 . 村 自发 产生 的 民间基 金会 被 取 越 0 农 需求 。( ) 融生态 状况 。金融 生态是 指金融 结构 、 2金 信 缔后 , 贷 款无 门的情 况 下 , 民的资 金 需求 只好 转 在 农 用 等整个 系统 的优化 状 态 。就 金融 结构而 言 , 主要是 向民间借 贷 。 利率使农 户 的债务越 滚越重 。 高 农 村信 用 合作 社 、 发 行 、 农 中国 邮政储 蓄银 行 等金 融 第 三 , 融产 品难 以满足 贷款 需求 。农 业包 含 的 金 机构 在业 务范 围上 的合理 分工 。就信 用而 言 。 主要 是 领域 非 常广泛 。 既有 种 植业 又有 养殖 业 。 还有 加 工业
融 生态 的“ 漠 区” 沙 。
基本 上得不 到农 业保 险服务 。 户在养 猪 、 羊 、 牛 农 养 养
第二 . 限的资金 严重外 流 。 有 农业作 为弱 势产业 , 等致 富过程 中, 为降低 风险 , 希望 向保 险公 司投 保 司开展养 殖保 险业务 。

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

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

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因此,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农村金融改革市场化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金融服务。

过去,农村金融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存贷业务,而如今,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电商、特色农业等新兴领域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工具等。

只有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入更多的竞争和创新,才能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市场化能够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传统模式下,金融资源往往倾向于流向大型企业和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获得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

通过市场化改革,可以依据市场机制,让资金更有效地流向那些有潜力、有需求的农村项目和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市场化有助于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引入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分散风险,同时市场机制能够促使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那么,农村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路径具体有哪些呢?一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

同时,要加强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竞争充分的农村金融市场。

二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

比如,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推出灵活的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线上支付、结算等服务;针对农村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房等抵押贷款业务。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相反,需要建立更加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管理、风险监测和处置,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合法权益。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存在问题与路径选择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存在问题与路径选择

对它 的赞扬要来得更 多 。张 红宇(0 5认为 以政策金 20) 融 、商业金融和农村信用社为主 体,其 他金融机构并 存的农村金融机 构组织体系虽然存在 ,但 由于受经济
发展程度 以及农户经营能力和道德认识水平 的影响和
本 的控制权,那么 ,工农差距 、 乡差距就 很难 缩小。 城 但这 并不 意味着 有 了农 村 金融 组织 பைடு நூலகம்能促 进 经济增 长 。制 约农村金融组织成长 的因素很多 ,有些 因素使 得 一些农村金融组织成为 了转移农村 资本和农 民财 富 的再 分配 工具 。显然 ,政府应该在农村金融组织发挥
第 l 4卷
必须通过其代理主体 的政府来实现其产权要求 。而政 府对农业银行行使产权对应 的相关权利时 ,又必须通 过农业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来实现 。因此 ,这种制度 安排注定 了农业银行 的共有金融产权结构 的 “ 双层次
的行政分解 ” 即纵 向和横 向分解 。 , 前者实 际上是 国家 在农业银行的派出性分设 , 农业银行按照部 、局、处 、
何种功 能上 做出合 适的制度选择 。而农村金融组织 的
制约 ,特别是追求资金效益 的企业化行 为,使 商业性 保险、证券 、担保、信托投资 、租赁等金融机 构在 农
村地区,特 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 的业务基本处 于空 白
生存和发展 又依赖 于一定的经济发展 、社会 资本和市
场化 的程度 。显然,我们须统筹考虑上述理论上 的逻
经过多年 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 目前 已具备 比较完
制度 上做 出安排并确立产权 ,使之对 人的经济活动形 成激励 , 能实现 经济增长I。在资本稀缺的世界里, 方 1 】
如 果农 民无法通过控制金融组织 的方式来 获取 农村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作者:侯海波周尚思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3年第10期摘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资金保障机制,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当前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性涉农融资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质量。

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存在“四多四少”的典型问题:“政策性服务多,市场性产品少”“样板性服务盆景多,成熟性产品风景少”“单一金融产品多,相互赋能少”“消费信贷多,生产性信贷少”,制约农村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对此,从加强再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完善结果导向的资金评价、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农村金融资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升级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融资担保农业保险乡村振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是撬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支点。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更多金融资源有效投入农业农村产业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国的应有保障机制。

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產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对农业科技装备和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加大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资源投入、优化和美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强化金融支持农业强国建设政策保障等相关措施。

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

农村金融服务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向当地农户、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提供包括存款、贷款、结算、保险、期货和证券等在内的金融活动。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融资主体包括政策性机构(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性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商业性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

刍议我国农村融资改革的现实路径与制度设计

刍议我国农村融资改革的现实路径与制度设计
【 关 键 词 】 农 村融资改革; 现实路径 ; 制度设计
【 中图分类号】 F 8 3 2 . 3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0 5 — 0 0 4 3 — 0 2
产 品, 真正满足农村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
历史改 革经 验和 国际经验均 证明 以商业化发 展为 目标 的 农村融资体 系并不能有效满足农村 融资需求 ,支持 “ 三农” 发 展 ,金融机 构追求高利润 的本 能会 使得其资金投放 远离农业 、 农村 、 农 民, 而我 国当前农村金 融机构商业化 目标 日渐强势 , 政 府对农 村金融 长期 以来 的强 制性制度 变迁并 没有有 效改善 农 村金融服务 短缺的现实 。如何 以服务“ 三农 ” 为根本 方向 , 解 决 农村 融资短 缺问题是 摆在我 国农村金 融改革 的重 大课题 和重

二、 我 国农 村 融资 改革创 新 的现 实路径 选 择
我 国农 村融 资改革创 新应遵循 适度推 进 、 合 理扩展 、 逐步 推广 的总体路径 , 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构建改革路 径。 在 时间路径 选择上 , 第一步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 社的商 业 化改 革 , 把农 村信用 社办 成产权 清 晰 、 管理 科学 、 约束 机制 强、 财务上可持续 发展 、 坚持商业性 原则 、 主要 为“ 三农 ” 服务 的 要难题 。 金 融机构 ; 第二 步要进一 步改革 完善农村政 策性金 融 , 农业发 我 国农 村 融资 改革 的 目标 与方 向 展银行 要定位于纠正农村金融 市场失灵 , 主要 满足农业 、 农村、 当前 , 我 国农 村融 资体 系存在 的 问题 很多 , 比如农村金 融 农 民对扶贫资金及公共产 品资金的需求 , 将农 村市场失灵 的金 第三步要重新构建完 机构相对不 足 、 分 布不均 , 农 村信用社整体风 险较高 、 管 理较不 融 需求 由政策性金融 机构 给予全部满足 ; 完善 、 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对简单落后等 。 在这些 问题 中, 表现最 善农村合作 金融体 系 , 政策支持 非正规金 融体系 , 政府 应引导 非 正规合 作金融 的健康发展 , 对其采取保 护和扶 为 突出 的是 融资不足 , 农 村资金 上抽严 重 , 真正用 于本地 区域 和规范 民间 、 经 济发展 的资金 占比很小 , 不利 于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 。因此 , 持政策 , 积 极推动农村合作金融立法 , 使 民间、 非正规合作金融 我 国农村融 资改革 的主要 目标就 是要解决农 村金 融服务 尤其 合 法化 , 保 障其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 要大力发展新 型农村合作 是 融资服务 不足的 问题 , 要完善农 村融 资供 给市场建设 , 实现 经济 , 鼓励 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 、 龙头公 司等合作 组织 , 放开农 农 村融 资 的市场 多层次 , 来 源 多渠道 , 区域 广覆 盖 , 对 象 多元 民在金融 、 保 险、 购销 、 加工等领 域 的合作 , 不断提 高农 民的合 化, 发展可持续 。 作能力 , 并借助新型农村合作经 济组织 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 人 在农 村融资改革方 向上 , 一是要 坚持 以服务 “ 三农” 为根本 资金 , 扩大农村融资渠道 。[ 1 1 方 向,要 明确农村 融资体 系 中各 金融 主体的核 心服务对 象是 在 空间路径选择上 , 要坚持 自上 而下 和 自下而上两种制 度 “ 三农 ” , 同时 , 应在改 革的制度政策制定 中 , 同样 突出“ 三农 ” 服 变迁模式有效结合的路径 。 方面 , 要 强化政府 主导 的 自上而下 的政策 推进 , 增强 改 务 的根本性 , 鼓励 农村 融资体 系要服务 于农村 经济 , 要 紧密跟 踪 农村 资金 需求变化趋 势 , 适应变 化 , 否则 , 将 舍本逐末 , 缘木 革 的统一性 , 提 高改革效率 。 从 国际经验来看 , 由于农业产业 和 求 鱼。二是要 以构造 有适度竞争 的农村金 融体系为方 向 , 对一 农村金融 的特殊性 , 通 过外 生的金融制 度和组织 安排 , 由政 府 般 商业 贷款 , 形成农村信用社 、 农业银行 、 村镇银行 相互竞争 的 主导 的 自上 而下 推动农业现代化 、 实现 国家 的发展 战略成 为普 局面; 对农户 贷款和小 额信贷 , 形 成农村 信用社 和农村 小额信 遍 做 法 。美 国政 府 2 0世 纪 二 三 十 年 代 推 动 了农 村 政 策 性 金 融 贷组织竞争 的局 面。只有竞争 , 才能形成一个 较为合理的资金 体 系的建立 , 直到现 在 , 美 国商业 金融 和政策性金 融在农业 信 价格和利率水平 , 引导社会 资金通过这些金融 机构投入到农业 贷市场 中共 同 占据了主导地位 , 日本 以强大 的农协合作金融 为 经济。三是要以互补合作为方 向, 在适 度竞 争的同时 , 要充分发 主体 ,以农业政策金融和民间农业金融为补充 的国家主导型农 挥政策性 金融 、 商业性 金融 、 合作 性金融 以及 民间金融 间 的互 业金融体系也是在政府干预下形 成的。嘲 从 我国情况看 , 六十年 补性 , 从政策 层面 、 制度 层面提 出促进 四者 间相 互合作 的支持 农村金融建设 的本质是从 国家层 面出发 的、 自上而下推 动的强 措施 , 鼓励不 同性质金融机构加 深合作 , 相互支持 , 允许不 同性 制性制 度变迁 , 农村 金融制 度的这种 顶层设计模 式 , 对 于快 速 质金融模式在农村金 融体系 中尝试 、 发展 、 完善和相互融合 , 通 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 过互补合作 , 推进共 同发展 , 完善金融 服务能力 , 创新金融服务 下一步 , 应 延续 以政府 主导的 自上 而下推进 模式 , 但这 种

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一、农村经济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推动,这将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及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政府需要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农田灌溉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

此外,还需要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提升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外界的连接与交流。

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给予农民更加灵活和可持续的融资渠道,以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此外,还可以推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建设,为农村创业者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

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注重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收益,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引进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

通过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

同时,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人才回到农村创业,推动人才在农村地区的流动与集聚。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的路径选择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的路径选择

信息优势 ,但 因在实现制度性绩效上面临困难而缺乏 持 续发展 的潜力 ,故应 选择 “ 给 领先 ”模 式发 展这 些 供

农村金融组织体 系创新的总体思路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 的发展呈现出较强 的地域 性和层 地区的农村金融。在稳定现有合作金融基本格局 的前 提 次性 ,各地经济 的发展极不平衡 ,使得农村金融 需求 也 下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 的作用 。 表现出较强 的地域性和层次性特征 。农村经济发 展的地
系必须多样化 。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 区 ,市场经济发展程度 高 ,私营 位 ,与简单 地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不 同,在其他条 件不
域差异 和多层次 的金融需求决定 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 经济和私营企业 在这些地 区经济发展 中往往具有支 配地
基于这种情况,借鉴美国经济学家休 ・ 帕特里 T・ 变时 , 融系统 向私营经济提供资金的能力同经济 增长 金
克 ( uhT・ a c )关 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 系模 是紧密联系的。合作金融组织虽然实现制度性绩效 在技 H g Pt k i r 式 的理论 ,可 以确定 中国农村 金融组织体 系重构的指 术上没有困难 ,但其经营管理上 的非合作性特征却不断 导思想 是:根据不同 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不同的 显现 ,可 以走 “ 需求 追 随”模 式 发展 道路 。在提 高合 金融需求 ,灵活采取 “ 供给领先 ” “ 、 需求 追随 ” 以及 作金融组织制度性绩效的同时,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 二者不同程度组合 的农村金 融发展模 式 ,形成 多样化 、 信用社进行 股份合作 制改 造 ,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多层次 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以满足农村经济发 展的需 [ 收稿 日期]20 一 l—2 05 2 O

吉林省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吉林省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21 3 0 0第 期 ( 第 11 ) 总 0期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r l a gc u Fi n e Cole e ou na Ch n h n na c l g of
N o 3, . 201 0 S m N O 01 a .1
吉林省 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 的对策研 究
的一 个 沉 重 包 袱 。 ( ) 二 当前 吉林省 的金 融体 系难 以满足 农村金 融
需 求
二 、 林省 完 善 现 代农 村 金 融 制度 改革 的 吉 路 径 选 择
农村 金 融 的发展 要迈 上一 个新 台 阶 ,必 须在 自
身体制和发展机制上有所突破。因此在探讨吉林省 农 村金 融制 度改 革 的路径 时 ,建议 政府 不仅要 出台 惠农政策 , 更重要 的是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机制的 设 计与建 立 , 本着 培养 市场 、 励 竞争 、 化环境 应 鼓 优

随着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 无论是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 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 , 还是农民 自主创业、 农村劳动 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 都需要相应规模 的
资金 投入 。
按照吉林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规划 , 从
20 0 8年 开始 未 来 5年 内 , 计 农村 各 项 资 金需 求 预
省一项 亟待解 决 的重要任务 。

保险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逐渐增多。
口转账 、汇 兑 、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
04 .%
( ) 一 当前农村金 融需求 日益 多样化 , 资金缺 口大 1 民粮食 生产需 要投入 资金 。20 年 全省粮 . 农 06 食 生产 达到 54亿斤 , 4 总需 资金 26 元 , 实 际投 0亿 而 人 资金 13 3 亿元 ,缺 口达 7 3亿元 。2 0 0 7年 ~ 2 1 00

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一、引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和潜力日益显现。

农村金融产品作为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重要工具,其创新和发展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路径,分析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农村金融产品能够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满足他们在生产、生活、创业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其次,创新金融产品能够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也有助于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推动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金融产品单一、缺乏针对性、金融服务质量不高、服务网点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民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1.增强产品针对性:针对农民在生产、生活、创业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农业保险、农村消费贷款、农村创业贷款等。

2.创新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线上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同时,加强线下服务网点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3.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通过市场机制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

同时,加强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4.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为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基础支持。

通过推广信用制度,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降低金融风险。

5.人才培养: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结论总的来说,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泛、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为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二、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金融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泛,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其次,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如贷款审批流程繁琐、贷款额度较低等。

此外,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还不够丰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等问题也制约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

三、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村金融需求分析乡村产业振兴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尤其是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针对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乡村产业的金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需要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需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针对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乡村产业的金融需求,提出以下对策: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针对农民和乡村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小额贷款、农业保险等。

3. 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主体。

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4. 加强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贷款风险。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试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途径创新

试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途径创新

农 村辐射 , 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农 村人权 。过去 的农 村金融没 有坚持以人 为本 , 了金融服 务的消 费权也是农村人 权 的 忽视 重要部分 , 其实尊 重老百姓 的金融 需求 , 尊重 了老 百姓 就是
的人权 。 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 曾说 :贷款 的权 利应 被视为一 “
信贷关 系时具有 相对信息优势 , 的发展可以消除大银行的 它
垄 断 , 升整个社 会 的资金使用 效率 , 提 是最适 应农村 现实生 产力水平 的一种 战略选择 。 加快建立政策性 和商业性 的农业
保险体系 , 提高对农村 、 农业 的风险保障能力。 三是在电子化
种人权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款能够在全球摆脱饥饿方 面起 到一种积极 的战略
性 的作用 ”他认 为借 贷亦 是人 权 的一部 分 , , 穷人也应 当拥 有 这个权利 。如果都从这一 角度 思考 问题 , 融业就会多一 份 金 责任感 , 就会 多一份亲 民爱 民的情感 , 么还 有什 么事办不 那 好呢?新农 村建 设的金融深化必须 打开思 维的通道 , 确立尊 重人权 、 乡平 等 ; 城 以农 为 本 , 农有 责 ; 融之 基 , 于农 扶 金 根
支农新功能 。 政策性 金融 、 业性金融及合作性金融( 商 即老机 构 ) 全力推进 服务 “ 要 三农 ” 的机制创 新 , 进一步调整 和优化 完善其 经营网点布局 。继续 深化中 国农 业银行 、 中国农业发
比因素的影响 , 我们 的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 也 明显高于这些 国 家。虽然农 民从 政治上翻 了身 , 但生存 和发展还 面临重重 困 难。赋予农 民公平 的待遇 、 完整的财产权 利和平等 的发展机 会 , 立城乡平等 的经济社 会新体 制 , 建 促进 城市 基础设 施 向

农村金融服务的困境与规范创新的政策选择

农村金融服务的困境与规范创新的政策选择
维普资讯

农 村 建 设 ・
农 村金 融服务 的困境 与规 范创新 的政 策选择
余呈 先, 徐厚 珍
( 仰恩 大学 社科部 ,福建 泉 州 32 1 604)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农 村金 融制度作 为农村 经济发展 中最为重要的资 本要 素配置制 度 , 无疑将成 为农村 经济 改革 中的一 个焦点 。 我国农村金 融服 务的整体 水平不高, 正规金 融效率低 , 而民间金融效 率相对较 高, 这种状况与农村经 济发展相 比相 对滞后。农村金融 改革 不是规 范与创新的 秩序之 争, 而应是规范与创新并举 , , 因此 文章提 出 了 相应 的规 范和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农村金 融市场 ; 融服务 ; 金 规范与创新
10 5 0多个 亿 的奖 金 ,而 农 村 的情 况 并 没 有 真 正全 面 得 业 生 产 已 由数 量 型 粗 放 式 增 长 逐 步 过 渡 到效 益 型 集 约
国 家 在 8 省 进行 试 点 后 , 曾在 贵州 作 了情 况 反 馈 报 个 道 , 的农 民在 改 革 后 的两 周 内就 获 得 了 实 惠 。 村 金 有 农 融 在 中国 人 民银行 施 行 再 贷 款政 策 后 ,我 国农 村 金 融 服务 并 没 有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 是让 人 觉 得 有 陷 于 “ 宗 倒 黄
曦定 律 ” 虞 。 之
发 展 , 业 资金 需 求 面 广 阔 。 农 而农 村信 贷结 构 的调 整 并 没 有 跟 上 农 业 经 济 结 构 优 化 的步 伐 ,新 增 贷 款 缺 乏 新
意 , 量 贷款 调 整 困难 。 存
( ) 二 农村 社 会 资金 “ 走 ” 、 反 哺 ” 抽 多 “ 少

吉林农信“三农”转型发展与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吉林农信“三农”转型发展与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吉林农信“三农”转型发展与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王亚清【摘要】随着“四化”同步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变化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应适时调整服务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极力满足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各项融资需求.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和市场资源巨大,农村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融合并进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吉林农信应紧抓农村改革政策机遇,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努力打造全方位、广覆盖、接地气、可持续的“土地金融”主办银行,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期刊名称】《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三农”转型;吉林农信;金融服务【作者】王亚清【作者单位】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5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雄厚,因此吉林农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资源禀赋。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准确把握“三农”发展新变化,主动适应农业新特点、农村新情况、农民新需求,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服务宗旨,成为吉林农信转型发展与创新服务的必然选择。

随着“四化”同步进程的快速发展,与传统三农金融市场相比,现行农业、农村、农民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新形势下的“新三农”和“大三农”。

(一)农民阶层出现新变化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民阶层出现分化和流动,一部分农民进城变为市民,一部分成为兼业农民,一部分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员,还有一部分成为涉农企业带头人。

(二)农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土地流转、生资购买、农机购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进一步扩大。

农村经济的农业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农村经济的农业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农村经济的农业创新发展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农业创新发展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金融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探讨农村经济的农业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一、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输入。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将科技创新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实现科技创新驱动。

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农民通过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合作种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农村金融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为农村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推出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解决农民的融资难题。

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应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农村企业创新发展农村企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提升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村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农村企业创新发展。

六、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农村的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农业观光等方式,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体系创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体系创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体系创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摘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是农村金融深化的必然选择。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对农村金融现状进行了简单而客观的描述,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的基本思路与现实路径。

关键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现实路径“三农”问题是一项规模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必须从全局、战略、宏观的高度予以通盘考虑。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从小富即康到全面小康的建设时期。

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则是重中之重。

一、我国农村金融现状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三位一体的金融组织体系。

这其中,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常态。

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勃然兴起,形成了一套脱离于国家法律系统之外的非正规的金融系统,与正规金融系统并驾齐驱,发挥着相当的影响力。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商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和趋势,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遭到不断减弱,由此导致当前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矛盾严重。

在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不断萎缩的条件下,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并逐步在满足农村地域内部融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县域和镇域范围内的萎缩从1997年开始,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资源重组体制改革,对农村大量的基层分支机构进行了裁撤和合并,逐步采取了大规模的收缩性战略,使其从县域范围内退出。

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它所特有的大企业偏好性,更愿意将信贷目标锁定在大企业或者所谓的“黄金客户”、“贵族客户”与“集团客户”上,在资源配置上,优质的人才、资金、技术装备等大量向城市聚集;管理机制上也重心上移,权力上推;业务对象着眼于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能力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路径与制度安排
摘要:本文从“金融促农业”角度出发,力图找到以金融支持促进吉林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

以金融网点覆盖面、金融生态状况、金融监管制度和金融产品种类为参照,分析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不足等突出矛盾,在贷款形式、抵押担保形式、金融产品创新、地方金融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创新路径;制度安排
一、判断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要素
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到何种程度,处于何种水平,应该把它放到金融坐标系中去衡量。

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判断其发展程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标准。

从目前发展状况看,其基本参照系有4个方面:(1)金融网点覆盖面。

网点覆盖面积反映金融发展规模。

保险、证券、担保等金融机构越深入乡村,布点越广,越能满足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服务需求。

(2)金融生态状况。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结构、信用等整个系统的优化状态。

就金融结构而言,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发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合理分工。

就信用而言,主要是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信用的改善。

(3)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监管制度反映金融成熟程度。

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应看农村金融监管框架是否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成本补偿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是否形成。

(4)金融产品种类。

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金融衍生产品越多。

金融产品的多与寡、丰盈与匮乏是金融发达形态的标志之一。

二、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

吉林省人均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产量均居
全国第一。

但由于农业积累率低,长期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农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水库设施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建成,年久失修,早不能灌、涝不能排。

农田基本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可农民无款可贷,被称为金融生态的“沙漠区”,
第二,有限的资金严重外流。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社会效益高,比较效益低,需要充足的资金供给。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停止对农村贷款后,唯一发放农业贷款的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不能满足农村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资本短缺的情况下,工、农、中、建、邮政储蓄5家国有商业银行又在县以下区域吸收存款,产生“多龙吸水,一龙下雨”的现象。

农村信用合作社只能满足户均500元的贷款。

农村自发产生的民间基金会被取缔后,在贷款无门的情况下,农民的资金需求只好转向民间借贷,高利率使农户的债务越滚越重。

第三,金融产品难以满足贷款需求。

农业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还有加工业等,对金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只有“五户联保”信用贷款一种形式,最高限为5000元。

以吉林市永吉县岔路河镇恒成号村为例,几年前是养猪村,由于市场上生猪价格下降,生产成本提高,养猪无利可图,昔日的养猪村变成了无猪村。

如果能得到贷款支持或保险担保,通过扩大养猪规模降低成本,农民完全可以把养猪事业做大。

其实,单个农民的贷款需求量并不高。

据调查,如果每个养殖户得到3-4万元贷款,当地养殖业就能够得到发展。

第四,农业保险业务基本空白。

银行是否贷款,主要考虑成本、收益与风险3个因素。

追求风险可控是银行的理性行为,在缺乏担保的前提下,银行很难贸然放贷。

目前,小到农户、大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上得不到农业保险服务。

农户在养猪、养羊、养牛等致富过程中,为降低风险,希望向保险公司投保,但目前吉林省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开展养殖保险业务。

三、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路径
第一,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金融活动是信用活动的高级形式,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农户与银行在借贷风险偏好上是逆向的,农户
往往在风险程度较高、收益较大时才采用信贷融资,而银行往往在项目风险较小、担保充足时放贷。

为此,需要构建信用共同体,发挥信用协会或信用合作社作用。

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

满足信用共同体成员金融需求的联合信用贷款。

在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体系,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提高贷款满足率。

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批发或转贷方式,间接参与小额信用贷款业务。

通过采取对信用高的借款人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和涉农企业提高信用意识。

第二,扩大贷款担保抵、质押品范围。

一是根据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特点。

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财产范围,尝试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助作为担保品: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也可以作为抵押担保品;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纳入贷款担保范围。

二是建立抵、质押品市场,提供交易债权平台,降低处置抵、质押品在不同专业市场上的交易成本。

只有成本和风险得到控制与规避,才能保证更多的担保方式和抵、质押品被广泛接受。

三是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各类信贷担保机构的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农村融资担保服务水平。

第三,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

农业生产规律具有季节性,资金需求也因季节变换表现出阶段性。

针对农业生产规律及资金需求特点,围绕订单农业的合理定价机制、信用履约机制和有效执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业订单贷款管理制度。

从实践中产生的“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强涉农金融机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以订单和保单等为标的资产,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

种养大户和有资质的农业生产企业通过投资“信贷+保险”和信托理财产品获得银行贷款,而金融机构又能有效防范和分散信贷风险。

第四,拓宽涉农小企业融资渠道。

小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抵御风险能力弱,靠“内源融资”无疑是可行办法。

从吉林省实际情况出发,一是扩大自有资本,壮大自身实力;二是增加新股东,实现资本扩张;三是鼓励有实力、经营稳健、信用好的涉农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和在银行间市场的销售渠道,发行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

提供增信和承销服务,破解涉农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完善地方性金融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
第一,实施扶持和保护政策。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改善吉林省地方金融制度,优化金融资源分配,优化阜外各类金融机构支农软环境。

对于支农成效显著、风险控制能力强、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有特色的涉农金融机构,政府要积极扶持和保护,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基层机构网点布局调整上创造条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立新型村镇分支机构。

第二,发挥地方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等中长期项目属于公共产品。

应从中央转移支付中支出。

作为地方财政,可以设立“公共产品”风险基金,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用于补偿涉农金融机构因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形成的信贷损失。

地方财政也可以对涉农企业与农户贷款实行贴息,或者建立保险补贴金制度,为提供涉农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参保企业与农户提供保费、经营费用和超赔补贴。

第三,完善金融服务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现有金融服务政策:一是分散农业贷款信用风险。

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状况,对中长期农业基础设施贷款采取按揭形式,开发农业综合贷款,防范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

二是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供成本低、流动性好的避险工具。

三是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建设和完善支付清算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逐步扩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辐射范围。

四是鼓励乡(镇)政府与金融机构配合,扩大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建立健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资信打分和信用积分制度,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