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多相流测试中的应用和进展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物体内部电容变化来获取物体内部的分布信息。
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监测、医学影像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成本低、无辐射、适用于多相流体等优点。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电容效应。
当物体中存在电介质时,电容值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上的电容值的变化,可以反推出物体内部的电容分布情况。
为了实现电容层析成像,需要在被测物体周围放置多个电极,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重构物体的电容分布图像。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优点之一是成本低。
相比于传统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等,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设备成本较低,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此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无需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因此,在医学影像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工业过程监测方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流体分布、浓度分布、气泡分布等的监测和控制。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可以通过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和控制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情况,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石油行业,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油井的监测和控制,实现油井的优化生产。
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肺部和胸腔的成像。
通过测量呼吸过程中胸腔内部的电容变化,可以获取肺部的分布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肺部疾病的诊断。
此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成像,通过测量心脏内部的电容变化来获取心脏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
在环境监测方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测量土壤中水分含量引起的电容变化,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分布情况,为农业灌溉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具有成本低、无辐射、适用于多相流体等优点。
在工业过程监测、医学影像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多相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中,并且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不呈现出单一的运动状态。
通常可以分为气-液、固-液、液-液和气-固-液等情况。
在许多工业和科学领域,多相流的运动及其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一、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研究的现状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目前国内外关注度高,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应用和推广。
可以确定的是,多相流的监测和测量技术模型的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许多科学家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性工作,如多相流的流体力学分析、数据采集及分析、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研究等。
当前,国内外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测试方法:传统的测试方法通常通过试验的物理实验室进行,例如研究人员使用实验室内的流动管道来模拟不同介质之间的传输和反应等。
这种方法的测试成本相对较低,测试准确度也高。
但是,受制于实验室能力和成本因素,其测试范围相对较窄。
2. 光学测试方法:光学测试技术意味着使用光学仪器,如激光测速仪、高速摄像机等来监测多相流动态变化过程。
由于光学测试具有在线、无损、非侵入性等特点,能够实时获取目标物质多个维度、高精度、大范围的数据,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相较于传统测试方法,光学测试设备的费用显然更高。
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计算方法可以为多相流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基础。
利用计算机模拟多相流,可以预测流量、压力分布、速度分布、液膜厚度和空气剪切层等多相流参数分布以及相互作用等数量性和质量性的信息。
但是,其可靠性和精度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不断优化。
二、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的应用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化工、核污染监测、环保工业、冶金矿业、水利水电工程等。
1. 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制造过程中,大量的多相流现象常常会发生,例如气液、固液和液液混合物,因此多相流性能测试技术可以用于流量和质量分析。
利用电容层析成像监测泥石流
利用电容层析成像监测泥石流摘要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一种特殊的多相流体,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泥石流的监测尤为重要。
电容层析成像(ECT)是目前广泛研究的一种两相流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能够呈现观测截面上的物质分布图像,是一种具有非侵入性和非破坏性的流体模拟成像技术。
本文利用ECT方法,模拟泥石流流动,实现可视化监测。
关键词泥石流;ECT;图像重建由于泥石流是复杂的多相流体,并且现今人们对其成因及作用机理并不十分了解,如果能够进行过程成像监测,那么将对其成因及机理研究起到巨大的作用。
而过程监测技术,尤其是ECT技术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可能将在泥石流检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ECT技术的测量原理是基于多相流体各分相介质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当各相组分浓度及分布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多相流混合体等价介电常数的变化,从而使其测量电容值随之发生变化,电容值的大小反映多相流介质相浓度的大小和分布状况。
因此,电容值的大小可以作为多相流浓度的变量。
采用多电极阵列式电容传感器,其各电极之间的相互组合可提供反映多相流体浓度分布的多个电容测量值,以此为投影数据采用合适的图像重建算法,即可重建被测区域内多相流介质分布状况的图像。
1 实验装置实验台整体结构包括:模拟泥石流坡路的管道、ECT测量系统以及物料循环利用的辅助设备(如图1所示)。
模拟泥石流的实验用油从坡度可调的管路流下,流量可调,在球状,柱状容器中注入酒精和湿沙用于模拟浆体流中的固体块状物质,ECT传感器对管道内浆体流进行实时可视化测量,可观察固体块状物位置,计算其运动速度。
图1实验系统示意图2 图像重建算法本文采用线性反投影算法(Linear Back Projection,简称LBP)作为图像重建算法[2]。
目前,ECT系统中使用的是基于全灵敏度信息为权值的滤波LBP法,该算法基于以下2点假设:1)假设电介质分布对电容灵敏度分布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2)假定被测电容的任何变化都是介电常数在整个管道截面上与灵敏度值成比例的变化所致。
电容层析成像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电容层析成像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电容层析成像( ECT )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无射线成像技术,最早起源于1952年,被用于研究流体和气体流动、污染控制、化学反应、燃烧等领域。
ECT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多个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推算出不同区域内介电常数( 视为密度 )分布情况,从而得到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ECT的信号获取系统由多个电容传感器、电压源、数据采集卡、控制器等组成,其读取速度通常为数千帧每秒,纵向和横向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2mm左右。
在数据处理方面,ECT通常采用反演算法,如基于有限元法( FEM )和有限差分法等,将时间序列数据转化为空间分布图像。
在ECT的应用研究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众多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传输和热传递ECT被广泛地应用于流体动力学、质量传输和热传递等领域。
通过测量介质内的密度分布和速度矢量,可以用于研究和优化化学反应、污染控制、能源转化、生物反应等过程。
以燃烧反应为例,通过ECT可以测量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结构等参数,掌握传热机制和物理过程,推动燃烧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2. 医学影像学EC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应用于脑血流量和脑功能研究、呼吸系统成像、胸部成像、肝脏成像、乳房成像等方面。
目前,EC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功能性成像、压力成像、电阻成像和电容成像四个方面。
其中,功能性成像主要用于探索脑部的活动和功能,如麻醉结果评估、认知功能研究等;压力成像技术可用于实时监测人体内部的压力变化,比如肺萎陷、肝静脉分流等病理变化;电阻成像常用于乳腺癌筛查等疾病;电容成像则广泛应用于胸部成像和肝脏成像等领域。
3. 视频监控和自动化领域ECT在视频监控和自动化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一些高温、高压、工艺复杂等环境不可见的过程,如工业流体管道的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泡结构,液体混合及其反应过程等,ECT可以提供非侵入式的可视化探测手段,用于研究管道内部流体的流动结构和物质传输规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电容层析成像的技术应用研究
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电容层析成像的技术应用研究胡叶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深圳市518055 )摘要:衣文中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便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是以医学CT 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发展 起来的一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因而对其实际的应用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便 针对不同结构的电容传感器进行比较,并结合传感器参数的优化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技术;电容传感器1引言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简称ECT ,该技术是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一 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最初是于20世纪末形成的,过程层 析成像技术正式形成后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 过程中有了极大的改善。
当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为 两相流或是多相流,其过程参数主要包含:维或:•:维分布状况的实 时检测技术。
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依据Radon 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N 维物体都可以通过无限多个N -1维投影进 行重建,此外,P T 技术本质上还能够实现系统对被测对象的某种 物理特性分布进行Radon 的变化以逆变化过程。
当前对于P T 技术 的研究往往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ECT 技术、电阻层成像技 术以及电磁层成像技术,这三部分技术的应用原理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使用过程中最终所测得的信号分别是电容信号、电阻信号以及感 应磁场信号,根据其信号的不同也可以进行场内介质介电常数、电 阻率分布等进行分析。
2 E C T 技术传感器系统及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分析2. 1 ECT 系统与其他PT 技术简要介绍分析如表1所示,P T 技术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ECT 、ERT 以及 EMT ,ECT 技术作为PT 技术的一部分,其基本的应用原理主要是 利用多项介质所具备的不同介电常数,由此通过电容传感器来得到 相应的介质分布图像。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改进方法评述
一
劳纯杰
陈坤
一
、
引 言
电容层 析成像技术 E TE etc l p c ac o gah ) 2 C (l r aCaai n e mo rp y是 0世纪 8 ci t T 0年代末 9 0年代初 由英 国曼彻斯特 大 学提出 的一种新 的计 算机层析成像技 术 ,它是通过测量物 体表面周 围电极之 间 的电容值来计 算物体 内部介
电容 传感器也可 以达到增加极板数 目的效果 ,提 高图像重建
维普资讯
电容层析成像 的图像 重建 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不 同介质
变化在 电容极板激励下 的 内电场的变化 问题 。通常采用有 限 元方法进行 电位分析和计 算。有限元法分析 问题必须将解域 分割 为有限个子域( 单元) ,由这 些单元 的集合来 代表整个解 域 。这一步骤在 图像 重建 过程 中 占有重 要地位 ,也 占到 了图 像重建过程 的 3 %的工作量 。好 的剖分能有效 的减轻敏感场 0 的软场效应为 图像重建算 法提 供更好的敏感场矩阵 ( 使矩 阵
精度 。
多层 电容传感
设 计 避 免 了单 层 电
列多 间隙造成 的分
容 过 大 的 误 差 从 而 较 好 的检 测 效 果 。
这 种改进 方法 的缺 电容阵列 的层 数受 向极板 宽度 的限制
常不 应 超 过 3 ) 层 ,
的敏感场矩 阵就越精 确,重建图像也越精确 。
电常数的空 间分布 。具有适用范 围广 、非侵入式 、安全性 能好、成本低等优 点,成为过程层 析成像领域 的一
个 重要研 究方 向。
一
个典型的 8电极 E T系统原理 图如 图 t 示。E T系统一般 由 3 C 所 C 个基 本部分组成: 电容传感器 、数据采
多相流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相流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研究的开题报告
本研究的题目是基于多相流电容层析成像的图像重建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多相流成像技术,以解决传统成像技术在测量多相流体系中存在的限制和缺陷。
目前在多相流测量中,成像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电容层析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
电容层析成像利用电极将测量区域分解为一系列小区域,随后测量每个区域中的电容值,以此来反映流体的物理性质。
但是,在多相流体系中,由于不同液滴、气泡、固体颗粒等存在于同一测量区域,成像结果往往非常复杂,难以被准确解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探究并优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使其适用于多相流测量。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通过改进电极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等方法,优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测量精度和信噪比,从而实现对多相流测量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成像。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多相流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数据分析等。
预计的成果包括多相流电容层析成像重建技术的设计、优化和验证,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成像效果和精度。
本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多相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于工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多相流成像技术,以优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多相流测量中的应用,从而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图像重建。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为多相流测量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层析成像原理及应用
层析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引言层析成像(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对物体进行多次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重建出物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层析成像的原理及其在医学诊断、材料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二、层析成像原理层析成像的原理基于射线投影的思想,通过对物体进行多个角度的射线投影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得到物体的三维结构。
具体来说,层析成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射线投影:在不同的角度上,通过物体的不同位置进行射线投影,得到一系列的投影图像。
2. 数据采集:将投影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计算机中。
3. 重建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重建算法恢复出物体的内部结构。
4. 图像显示:将重建后的数据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供观察和分析。
三、层析成像的应用1. 医学诊断层析成像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扫描可以提供人体内部器官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骨折、脑出血等。
同时,CT还可以辅助手术规划,提高手术成功率。
2. 工业检测层析成像在工业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金属材料的缺陷检测。
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层析成像扫描,可以检测出内部的裂纹、气孔等缺陷,帮助判断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层析成像还可以用于材料的密度分布分析、形状重建等方面,对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资源勘探层析成像在石油、矿产等资源勘探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地下岩石和矿石进行层析成像扫描,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识别石油、矿石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层析成像在资源勘探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勘探效率,还减少了勘探成本和环境影响。
4. 环境监测层析成像在环境监测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管理。
通过对地下水进行层析成像扫描,可以获得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流动方向等信息,帮助科学家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及其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
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及其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及其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电阻层析成像(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ERT 技术基于电阻检测原理,通过测量电阻来获得被测物体的内部图像。
在两相流检测方面,ERT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ERT技术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流体分布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测方面。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流体同时流动的情况,如气液、固液等。
传统的流体分布监测方法通常需要停机、拆解设备或使用较为复杂的传感器,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而ERT技术可以实时、无损地获取流体分布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流体分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ERT技术通过将电极安装在被测物体的表面,将被测物体视为一个电阻器,并通过施加电流和测量电压来推断出物体的电阻分布情况。
在两相流检测中,电极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对于获取准确的图像信息非常重要。
合理的电极布置可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和信号质量。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电阻分布信息转化为流体分布信息,实现对两相流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测。
ERT技术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涉及到多个关键环节,如电极布置、注入电流、测量电压和图像重建等。
在电极布置方面,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流动特征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注入电流的大小和频率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电阻范围和材料特性进行调整,以确保信号的稳定和清晰。
测量电压需要采用高精度的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采样策略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图像重建是通过数学算法将电阻分布信息转化为图像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ERT技术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ERT技术被应用于油水分离和流体管道堵塞检测等领域。
通过实时监测两相流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可以优化流体分离过程,并及时探测和解决管道堵塞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地研究和应用论文
第一章绪论1.1.2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PT技术中研究较早的一种,它是利用多相介质往往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通过阵列电极电容变化,反映管道中多相介质分布,从而构造出管道中二维或三维的各相介质的分布图像。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主要包括3个基本部分:(1)由阵列式电极电容敏感系统构成的传感器系统;(2)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3)用于图像重建与分析显示的成像计算机,如图卜l所示。
传感器系统通常由均匀安装在绝缘管道外壁的阵列电极构成,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任意一对电极间的电容值,获得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投影数据”并馈入成像计算机。
对于Ⅳ个极板的传感器,可以得到Ⅳ(Ⅳ一1)/2个独立测量值。
计算机对数据采集过程进行控制,并且根据图像重建算法即可获得敏感场介质分布的二维或三维图像。
图卜1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构成原理图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ECT技术在理论和应用领域取均得了很大的进展:1988年,UMIST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8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2】【31。
1991年,UMIST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12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4】。
该系统的电容数据采集单元采用电荷转移原理,用Transputer阵列式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计算机采用PC486,并在流体实验装置上对油/气两相流进行了成像实验,将ECT技术应用于监视管路中的油/气两相流。
1991年,美国能源部摩根城研究中心设计了16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f5】【61,用于研究流化床中的空隙率分布。
第二章电容层析成像正问题分析第二章电容层析成像正问题分析2.1EC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电磁场分析中存在正问题和逆问题的求解。
正问题是已知物场的分布和敏感场的初始及边界条件,求取电磁场的分布:逆问题则是根据电磁场的分布及边界条件等求取物场分布。
在ECT系统中,电容传感器将敏感空间内两相/多相流体的分布转换为各电极对之间的电容值,即正问题求解。
ECT技术发展至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传感器结构,以UMIST研制的12电极ECT系统【24]为例,该系统的传感器结构如图2一l所示。
基于 CDC 技术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究
基于 CDC 技术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究田海军;陈万喜;孙洪亮;徐晓亮【摘要】针对电容层析系统中的微小电容的检测问题,设计了一套以AD7746为核心芯片的微小电容在线检测装置,该装置是以八电极圆形管道为模型,通过电容数字转换技术( CDC )对微小电容进行检测。
与传统的AC电桥测量装置相比,电容检测电路得到简化;与充/放电原理电容检测相比,不存在电荷注入和零点漂移,提高了电容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同时利用有限元计算了灵敏度,使用线性反投影法( LBP)进行成像,该装置对实际的两相流在线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Aiming at the small capacitance detection , a AD7746 chip-cored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ystem was developed , which takes the eight-electrode round tube as a model , and applying CDC technology to detect small capacita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C bridge measurement device , the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is simple; and compared with charge/discharge capacitive sensing principle , no charge injection and zero drift can be found , this improves measurement stability and accuracy;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used can benefit the improvement on sensitivity; and the linear back projection can be applied in the image formation .This devic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on-line inspection of two-phase flow .【期刊名称】《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647-651,668)【关键词】微小电容;AD7746;CDC;电容传感器【作者】田海军;陈万喜;孙洪亮;徐晓亮【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878.1多相流广泛存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对于多相流的特征参数以及管道内的流型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3]。
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
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Summary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ECT赵 波 陈至坤(河北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学院,唐山 063009)摘 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响应快及易于安装等特点。
图像的重建算法与技术是电容成像在工业实际中得以应用的关键。
近年来在图像重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Tikhonov 正则法、Landweber 迭代法、同步跌代法、神经网络法、共轭梯度法及通用迭代法的图像重建质量较LBP 法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重建算法中图分类号: TP319 文献标识码: AAbstract : Electronic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 features non-invasive, rapid response, and easy to install.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and technology is critical for application of ECT in practical indust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image reconstruction has obtained great progress; the quality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by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Landweber iteration,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neural network, conjugate gradient and general iterative schemes have improved obviously comparing with by LBP.Keywords : ECT Image re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0 引言两相流参数(流型、浓度、速度、流量等)在线检测及控制在生产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Capacitive Imaging)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成像技术,它可以用于生物医学、机器人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局限性。
一、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利用电容传感阵列探测物体表面电容变化,通过计算机处理电容值变化,重建出物体表面的形态和电气特性。
电容传感阵列由铝箔电极构成,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位于物体上空,以固定的频率向物体表面施加电场。
当电场与物体表面相交时,产生电荷分布,形成电容变化。
传感器逐个扫描,采集每个像素的电容值数据,再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实现成像。
二、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场景1. 生物医学: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皮肤病变和深部组织结构成像,如乳腺癌检测、口腔癌检测等。
与传统的医学成像技术相比,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非侵入性、成本低等优点。
2. 机器人学: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机器人的感知和导航,如实现室内移动机器人的自主避障和抓取控制。
3. 工业自动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测,如检测传送带上的产品是否丢失或缺陷等。
三、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局限性1. 分辨率问题: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受限于电容传感阵列的大小和电场频率。
如果频率过高,电容值变化较小,信噪比降低;如果传感阵列太小,分辨率也会降低。
2. 对电介质敏感: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于电介质材料很敏感,电介质材料与空气的介电常数差距较大,会影响成像的准确性。
3. 成像速度较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需要逐个扫描电容传感阵列,采集数据后再进行图像处理,成像速度较慢,不适合快速应用场景。
总之,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特定场合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一些局限性。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技术,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
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电容层析成像(CAP)是一种基于电容原理的定量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它可以实现高精确度,快速,低成本地检测层状物体的厚度和结构。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CAP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算法发展,在工业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挑战,以及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的应用研究。
一、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电容原理的CAP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层状物体的厚度和结构,这是由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组成的电容构成的。
当层状物体放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时,将产生一定的电容,并可以通过检测电容变化来测量层状物体的厚度和结构。
由于CAP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快速,低成本地检测层状物体的厚度和结构,所以它在工业领域有着很多应用。
二、CAP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CAP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关于CAP技术的新方法,如改进型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多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多元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和混合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等。
此外,研究者还提出了一系列算法,以改进电容层析成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CAP技术的技术挑战电容层析成像是一种半定量的检测方式,它要求有效的结构认知和电容计算来精确测量层状物体的厚度,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样品的复杂性,结构和厚度的变化,这种CAP技术存在着技术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技术挑战,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电容层析成像算法。
四、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的应用研究基于电容层析成像这一技术,研究者提出了多种电容层析成像算法,这些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工业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技术挑战。
具体来说,研究者提出了改进型电容层析成像法,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的算法和双线性插值的算法来实现高精度的厚度测量,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层状物体的厚度和结构。
此外,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多电容层析成像算法,利用谱线拟合的算法来计算层状物体的厚度,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多层结构物体的厚度。
多相流流量的电容相关测试技术研究
第31卷第6期 1997年6月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 RNAL O F X I’AN J I A O TON G UN I V ER S IT Y V o l.31 №6 Jun.1997多相流流量的电容相关测试技术研究宋文卫 周芳德(西安交通大学,710049,西安)摘要 应用电容传感器和相关分析技术,对常温、常压下内径为62mm垂直上升管中的水气两相流、油气两相流、油水两相流以及油2气2水三相流流量进行测试研究.同时考虑物性和流型对流量测试的影响,利用漂移流动模型提出了对以上两相流及三相流流量计算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证实了电容相关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关键词 相关技术 多相流 流量测量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T K2符号表 J 折算流速,m s Q体积流量,m3 t时间U 流速,m s Α截面含气率Β体积含气率Υ含油率下标c 相关量 g 气相 l 液相 o 油cg 相关气相值gD 气相漂移速度TB T aylo r气泡在油田勘探、原油生产过程中,油、天然气、水混合流体的测量一直是最基本和重要的问题.传统测量方法不仅设备庞大、造价高,而且不能做到在线测量,给产量计算带来误差,影响准确性[1,2].同时,以传统方法构成的测量系统的检测部件往往直接和被测流体接触,对流体产生阻力,破坏流型,增加能量损失,检测元件易被腐蚀,且现场测量条件常常很恶劣.相关流量测量技术的突出优点表现在解决两相流体、三相流体以及困难流体(高腐蚀性、高粘度流体)的流动参数确定问题上.以相关技术为基础的测量系统,采用不同的传感器来获得流体流动信号,再配以其它测量手段,可构成各种流体流量测量系统,实现非接触式测量,有很强的适应性,适用于气液、气固、液固两相流系统以及油气水三组份混合物流动系统. 收到日期:1995208208. 宋文卫:女,1971年5月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1 测量原理电容测量的原理在于电容传感器2个极板之间的电容量是随着在极板间流动的两相或多相混合物的介电常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假设流体从上游某截面流动到下游某截面时横截面的图形不变,这就是“凝固”图形流动[3].实际上,这种“凝固”流动是不存在的,但只要上、下游传感器的间距足够小,流体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动波形变化相对较小,就可以近似地认为系统满足“凝固”图形流动假设.根据这种假设,流体由上游传感器检测到的流动噪声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将被下游传感器捕捉到,其波形和流经上游传感器时完全相似,只在时间上相差了1个延迟时间值.测试时用2台电容传感器作为上、下游流动噪声传感元件,并使其间距足够小,满足“凝固”流动图形假设.当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果不考虑流体内部的粘性阻力、管道内壁对流体的摩擦作用,则可以认为截面上各处的流体是以同一速度从上游流到下游的.电容传感器在空间发射一电场,流动流体各组分局部浓度的随机变化对传感器所形成的电场产生随机调制作用.电容传感器分别在上、下游检测到这些随机噪声信号,并转换为相应的电压值,经相关分析,得到互相关函数R x y(Σ).该图形波峰对应的时间位移Σ就是流体截面从上游传感器到下游传感器的流动时间[3,4].在时间域内,随机信号间的相关性用互相关函数表示.设随机信号为X(t),Y(t),其互相关函数定义为R x y(Σ)=E[x(t)y(t+Σ)]=li mT→01T∫Tx(t)y(t+Σ)d t(1) 当系统为线性系统,系统的输入X(t)和输出Y(t)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只相差1个延迟时间Σ值.对于离散随机信号,式(1)变为R x y(K∆)=1N∑N-1i=0x(i∆)y(i∆+K∆)(2)设上、下游传感器的间距为L,则流体流动的平均速度(相关速度)为U=L Σ(3)管道横截面面积为A,相关速度为U和管道内平均速度的校正因子为k,则体积流量Q=kUA(4)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相关测量系统包括以下3部分:流动噪声信号检测系统、相关分析系统和流动模型.由于具有不同含气率的截面通过上、下游传感器时,所引起的传感器输出会大幅度变化,由此算出的相关速度相差很大,因此单个测量结果对结果分析毫无意义,为找出相关速度和真实量之间的规律性,以下所说的相关流量均是一段时间内统计平均的结果.2.1 气水两相流流量的测量2.1.1 泡状、弹状流 由于液相的浮力,无论是分散在液段中的气泡,还是T aylo r气泡,其流动速度都比液相快,即两相之间存在相对速度.因此,选用漂移流动模型来研究气泡、气弹流.85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31卷泡状流中,气泡的上升速度用下式表示U TB =U l +U gD (5)图1 气水两相流流量和混合物总流量关系 对于垂直上升的泡状流和细泡、弹状流,在文献[4]中,Zuber 和H ench 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式.流型为弹状流时,N ick lin 在文献[5]中也提出了计算式.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泡状2弹状流时相关流量和真实流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可看到,纵轴截距和液相流量接近,因此相关速度主要和气相速度有关,可认为相关速度基本上反应的是气相速度,即 U TB =KU c(6)式中 K ——修正系数. 由气2水的试验数据得到K 的关系式K =J l J 0(7)式中 J 0为临界速度,其数值大小和电容传感器特性有关,J 0=L Σc ;Σc 为临界延迟时间.文献中大部分是测出截面含气率Α,再由Α算出两相流流量.本实验中,Α未知,由实验测出的是平均体积含气率Β.根据W allis [6]的漂移流动模型,截面含气率Α可按下式计算Α=ΒC 0+U g D J(8)式中 U g D ——气相漂移速度,可按流型不同,由文献[4,5]求得;C 0——系数,和压力比p p c (p 为工作压为,p c 为临界压力)及管径D 有关,C 0的具体计算参考文献[6].当测得体积平均含气率Β,由式(8)算出截面含气率Α,由式(6)算出气相速度,则气相的体积流量为 Q g =U TB ΑA(9)气液两相流的总体积流量 Q =Q g Β(10)图2 气水两相流相关测量流量和真实气体流量的关系 图3 气水两相流相关速度和气体速度的关系图2显示了相关流量和真实气体体积流量之间的关系,图3说明了按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相关气95第6期宋文卫等:多相流流量的电容相关测试技术研究体流速和真实气体速度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由模型算出的相关气体速度和真实气速符合良好.2.1.2 块状流 在充分发展的弹状流中,T aylo r 气泡稳定地向上运动,T aylo r 气泡和壁面之间是向下流动的液膜.当气相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界面摩擦力急剧加大,弹状流向块状流转变.此时,气弹分裂,大小不一的块状气体在液体中以杂乱状态流动,气块和管壁之间的液膜不再是向下流动,而是忽上忽下.对于块状流,由于其流动混乱,没有1个很好的模型.A r m and [7]通过对管内两相流流动的大量数据分析发现,在体积含气率Β<0189时,截面含气率与体积含气率近似线关系Α=0.833Β(11)图5 气水两相流块状流的相关流量和混合物总流量的关系因此,当Β<0189时,无论泡状流、弹状流、块状流,其气相为非连续相,它们的截面含气率和体积含气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类似性.所以,N ick lin没有区分弹状流,W allis 把气弹和气块当作气团处理.块状流时,按照上述方法处理,相关速度和气体速度有一定差距,其原因是对于1个固定的相关测量系统,其采样时间和相关分析时间是一定的,而块状流的流动混乱,气块数明显比弹状流多,从上次采样到下次采样,电极间经过的或者2次都是气块,或1次是气块,1次是含气的液相,或2次全是液相,而气块经过的概率更大.导致的结果是,在块状流时,相关速度的统计平均值有时比气相速度大,有时比气相速度小.但由上述方法算出的相关流量的大量统计平均结果和真实流量符合很好.如图4所示,对块状流进行重复试验,结果是相关气体速度在真实气速附近摆动,平均结果要偏大些.要减小块状流的的这种误差,只有降低相关分析时间,即提高测量系统的实时性.当气相流量足够大时,流动从块状流转变为环状流.由实验数据得出的流体相关速度随气体速度的增大而急剧减小.传感器得到的流动噪声信号波动幅值小,每个波峰或波谷可以视为液膜厚度的变化或气芯中有夹带的液滴通过.气量越大,液膜越薄,相关速度越小,最终,流动信号将近于1条直线.如图5,干扰信号大于流动噪声信号.此时,相关速度不能再视为气相速度,传感器输出不再反映流体流动信号.由上述得知,用电容相关技术测量流速对环状流流量测量效果不好.2.2 油水两相流流量的测量0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31卷理论上,相关测量可以测出油水两相流的平均流速.事实上,由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近乎是1条直线,油水的比重相差不大,而油的粘性系数大,两相间的速度滑动比较小,可以看作均相流.油水两相流在流动过程中,横截面上各相含量及空间分布在短距离内沿管道变化不大,因此,对于检测介电常数变化的电容传感器,油水两相流的流动噪声信号没有明显的峰值.由上述可知,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难于测量油水两相流的流速.2.3 油气两相流流量的测量仍用前面对气水两相流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油气两相流的气弹及气块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气体速度比真实速度大,其原因是气体和油的介电常数相差不大,截面上含油率的变化和含气率的变化同样会引起电容传感器输出的较大摆动.因此,对于油2气两相流不能用式(6)来计算气体平均速度,而要用下式U TB =K 0KU c(12)式中: K 0为修正系数,由实验确定,其大小和油、气的介电常数及含油量有关.根据实验结果,K 0可用下式计算 K 0=(Εg Ε0)Β0(13)式中 Ε0、Εg 分别与气体和油的介电常数有关;Β0为体积含油量,Β0=1-Β.如图(6)、(7),经修正的相关速度和气体真实速度有良好的符合关系.图6 油气两相流相关流量和气体流量的关系 图7 油气两相流相关速度和气体速度的关系2.4 油气水三相流流量的测量根据实验条件,认为油水两相均匀混合,并且两相间无相对运动,统一看作液相.仍然采用W allis 的漂移流动模型来分析油气水三相流.用式(8)来计算截面含气率,用式(6)计算气相速度,此时Β0=(1-Β)Υ,Υ为含油率.由试验结果计算出的相关气体速度和真实气速符合较好,由此可以把气水两相流、油气两相流、油气水三相流的计算公式统一成U TB =K 0KU c(14)式中: K =J l J 0,J l 是液相的折算速度,J 0为临界速度.这样当含油量为0%时,上式和式(6)相同;当含水量为0%时,上式和(12)式相同.16第6期宋文卫等:多相流流量的电容相关测试技术研究2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31卷3 结 论(1)相关测量技术不仅适用于气固两相流和气液固三相流,同样也适用于气水、油气两相流和油气水三相流;(2)电容传感器适合于作为相关分析传感器进行两相流及三相流的流量测量;(3)气水、油气两相流和油气水三相流的流量可用统一的计算公式表示.气水、油气两相流计算式是统一计算公式的特殊形式,从而消除了由于物性不同带来流量测量上的不同;(4)应用电容传感器的相关分析测量方法测量准确;(5)实验所用的测量系统及目前的实验条件难于测量环状流和油水两相流的流量.参考文献1 Chen X J,Chen L,Zhou F D.C rude o il natual gas w ater th ree2phase flowm eter.SPE18219,Houston, U SA,19882 Beck M S.R ecent developm ents and the future of cro ss2co rrelati on flowm eter.In:P roc of I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A dvances in F low M easurem ent T echnique.Coventry,England:U niversity of W ar w ick, 1981.241~2523 徐苓安.相关流量测量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4 Zuber N,H ench J.Steady state and transient vo id fracti on of bubbling system s and their operating li m it, part I:steady state operati on.R epo rt62GL100,General E lectric Co,U SA,19625 N ick lin D J.Tw o2phase flow in vertical tubes.Instr Chem Engrs,1962,40(5):616 W allis G B.O ne di m ensi onal tw o2phase flow.N ew Yo rk:M cgraw2H ill.19697 陈宣政.垂直上升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特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991(编辑 蒋慧姝) Three-Pha se Flow M ea surem en t by Usi ng Capac itance Sen sorand Cross-Correla tion Ana lysisS ong W enw ei Z hou F ang d e(X i’an J iao tong U niversity,710049,X i’an)Abstract T he experi m en t of w ater gas,w ater o il flow in vertical tube by u sing cap acitance sen so rs and cro ss2co rrelati on anaysis w as perfo r m ed.T he flu id p hysical p rop erties and flow p attern s that affect flow rate m easu rem en t w ere discu ssed as w ell.Tw o electrodes are p laced around a vertical tube to co llect the flu id signals.T he differen t p hysical p roperties and vo id fracti on of flow resu lt in differen t sen so rs ou tp u t.T h rough the cro ss2co rrelati on analysis be2 tw een up and dow n stream sen so rs,an equati on p redicting the flow rate is p ropo sed.T he fea2 sib ility and reliab ility of th is m easu ring m ethod are verified by experi m en tal resu lts. Keywords correla tion techn ique m u ltip hase f lo w f lo w m easu re m en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多相流测试中的应用和进展摘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过程成像技术之一,因其具有非侵入式的测量方式、成本低、安全性好、易于实现等优点,具有极好的工业应用前景,获得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原理和发展历史,总结了研究热点和现状,指出了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容层析成像;电容传感器;图像重建引言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是根据被测物质各相具有不同的相对介电常数,在流体流动管道的某一截面上,沿管道壁均匀地布置敏感阵列电极,任意两个电极板均可组成一个两端子电容,当各相组分分布或者浓度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混合流体等价相对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使测量电极对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
采用阵列式电容传感器,各电极之间相互组合的多个测量值便可反映出多相流体的浓度以及在管道截面上的相分布情况,以这些电容测量值作为投影数据,通过一定的图像重建算法,便可重建出被测物场的浓度分布图像。
典型的ECT系统由电容传感器阵列、数据采集系统、图像重构计算机三部分组成。
电容成像系统通过传感器阵列从不同方向获得管道内介质分布状况的投影信息;测量及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电容值,并进行滤波、变换、放大,将数据通过接口传给成像计算机;成像计算机通过重建算法重构管道横截面的相分布图像,同时向测量及数据采集系统传送控制信号[1, 2]。
目前,电容层析成像的研究多围绕这几部分展开,即电容测量电路研究、电容传感器研究及图像重建与数据处理研究。
该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UMIST)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3],主要用于工业管道内的多相流检测,可提供常规仪器无法探测的封闭管道及容器中多相介质的浓度、分布、运动状态等可视化信息,与其他测量技术或仪表相配合还可应用于多相流总质量流量、分相质量流量以及流速的实时检测。
比之其它技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非侵入式、安全性能好等优点[4-6],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多相流均能应用该技术,并且成本低廉,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为从根本上解决多相流的多参数可视化测量问题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是实现多相流参数在线检测的一种理想手段[7]。
因此,完善和发展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理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理论研究方面也不断推进,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8-13]。
研究热点1、电容传感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包括:传感器的电极长度、电极间间距、绝缘管道壁厚、管道绝缘层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电极张角、屏蔽层与电容极板间的间距等。
王化祥等[14]采用因素轮换法对二维阵列电容传感器进行了结构优化;颜华等[15]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典型流型重建图像质量综合评分最优为目标对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邵富群等[16]考虑了传感器参数间的交互作用;郭红星等[17]也在电极传感器的参数优化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表明,根据优化确定合理的传感器结构参数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图像重建的质量,因此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进行结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但无论是因素轮换法还是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都存在效率低的缺点,如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次数随水平数的平方数而增加,当水平数较大时会导致试验次数以平方次幂增加;此外,各个传感器参数间复杂的非线性交互关系也应该在参数设计时加以考虑。
因此,需要寻求快速有效的传感器参数新设计方法。
2、ETC图像重建算法图像重建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该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图像重建算法包括线性反投影算法、截断奇异值分解法、正则化方法及迭代类的Landweber迭代法、正则化迭代法等[18, 19]。
3、测量数据的后处理方面ETC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管道中的流体流动状况进行监测,将ECT系统反映出来的测量信息,二维或三维信息与被测量物体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管道中的流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应用ECT技术的最终目的。
因此,如果能够准确地对ECT系统的数据、图像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也是提高ECT系统应用价值的重要方面。
目前,ECT数据后处理方面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图像重建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直接数据分析方法[2]。
基于图像重建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测量数据采用一定的图像重建方法来辨别流型、参数检测及过程控制等。
由于该方法直观、可获得的信息量大,目前被广泛采用;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
直接数据分析方法不需要重建图像,直接根据所测得的电容值来进行流型辨别、参数检测及过程控制等。
该方法与图像重建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直接等优点,在过程检测、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目前,直接数据分析方法多基于神经网络法。
两种数据后处理方法各有优点,在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场合选取合适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ECT技术的出现标志着过程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它可以进行过程参数的二维/三维空间分布状况的在线实时测量,从而有望克服传统过程参数检测仪表只能检测到单点信息、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平均信息或者若干微观点上的数据的缺点。
同时ECT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对生产过程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为在线检测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
ECT 技术在过程参数检测和在线监控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有望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过程参数检测手段。
目前ECT技术还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的应用研究阶段,距离工业现场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要在工程中广泛应用,还有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ECT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微弱电容检测问题ECT对电容测量要求苛刻,是ECT技术实现实用化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之一。
ECT系统对微弱电容检测困难之处主要表现为:流体流动达到每秒数米甚至更高的速度,要求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采集速度和处理速度,这就对ECT系统的实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同电极间的静态电容和电容变化范围往往相差几个数量级,要求ECT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ECT存在的大量杂散电容往往比电极间电容大得多,必须加以抑制;ECT电容传感器电极静态电容及电容变化量很小,为确保ECT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相应检测电路的漂移必须低,否则漂移信号将淹没有用信号。
2、电容测量的软场特性问题ECT传感器的敏感场是软场,存在着正、负敏感区,电容测量受被测介质分布的影响,这一特性对ECT图像重建造成了很多困难,尚缺乏有效解决手段。
由于传感器结构和介质分布的复杂性,难以获得电容传感器敏感场分布的解析解。
目前获得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有限元法两种。
实验法工作量大,且因实验材料介电常数等电学参数误差和电容测量误差等因素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有限元方法可以借助于计算来获得电容软场分布,从而为实际的图像重建提供必须的先验信息。
3、自适应图像重建算法现有的图像算法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LBP法适用于成像速度快,但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Newton-Raphson算法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但成像速度较慢;Landweber算法虽然兼具质量和速度的优势,但需要一些电容测量值的先验信息为了使ECT系统具有智能性,需要一种自适应算法,该算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自适应地整定出与工作环境最适的算法,并可以不断优化算法的参数4、标定问题虽然ECT系统可以快速直观地反映流体的浓度等参数的动态信息,但是ETC系统在测量前必须进行标定,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目前尚缺乏基于ECT 的动态流体测量的有效且实用的标定理论和方法。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常常需要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标定方法进行研究。
发展展望1、智能化智能化是所有测量仪器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ECT系统大都采用单一的模态和测量方法,这使得其只能应用在特定的场合如果能将ECT ERT和EMT 等PT技术融合在一起,并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自动优化选取最适合的一种或几种模态,那么这种智能化系统将具有更广阔的用途这首先需要解决传感器的兼容性问题,其次要研究系统的数据融合技术,最后还要设计良好的智能算法。
2、大型化和微型化一般ECT传感器的直径在2.5~20 cm,但对于有些工业设备来说,其直径大于1 m。
当传感器的直径大于1 m时,其所产生的敏感场非常微弱,导致电容值很低,难以测量。
设计大型且性能优良的传感器是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
设计mm和μm级的传感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3、集成化和一体化目前ECT系统的3个组成单元均处于分立状态,如果能将这3个单元集成在一起,那将极大地提高系统使用的便捷性。
此外,集成化的ECT系统还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并降低成本。
如何将图像重建显示单元也集成进来,并使其具有实用性,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4、工程化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软件平台的数字仿真或硬件平台的实验仿真,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差距,很多实际工业过程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故将ECT 技术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更多的实际工业过程,是今后ECT系统研究和实现的一项重要工作。
结束语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处于发展中的一门新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实时性好、非侵入、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宽等优点,目前正逐渐成为过程层析成像技术中的主流之一。
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1]王化祥著.电学层析成像[M]:北京市:科学出版社,2013.[2]董向元,郭淑青.电容成像技术及其应用[M]:郑州市: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3]Huang SM, Plaskowski AB, Xie CG, et al. CAPACITANCE-BASED TOMOGRAPHICFLOW IMAGING-SYSTEM[J]. ELECTRONICS LETTERS. 1988(No.7): 418-419.[4]Zhang W, Wang C, Yang W, et al.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inparticulate process measurement – A review[J].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2014(No.1): 174-188.[5]Ye J, Wang H, Yang W.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ensorswith Different Diameter[J]. Sensors Journal, IEEE. 2014(No.99): 1.[6]Rautenbach C, Mudde RF, Yang X,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lectricalcapacitance tomography and time-resolved X-ray tomography[J]. 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2013: 34-44.[7]Xie CG, Huang SM, Lenn CP,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capacitance tomographicflow imaging systems using physical models[J]. IEE Proceedings. Part G: Circuits, Devices and Systems. 1994(No.5): 357-368.[8]赵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7.[9]谢代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10]邵晓寅.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气液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11]王雷.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制及其在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12]雷兢.多相流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13]陈德运.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14]王化祥,张立峰,朱学明.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阵列电极的优化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3(第3期):307-310.[15]颜华,邵富群,王师.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优化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0(第1-6期):139-142.[16]邵富群,高彦丽,章勇高等.考虑交互作用的ECT传感器的分析和优化[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第2期):103-106.[17]郭红星,余胜生,冯纪先等.多电极电容传感器的参数优化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第1-6期):637-641.[18]赵玉磊,郭宝龙,闫允一.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2(第8期):1909-1920.[19]彭珍瑞,祁文哲,吴刊选等.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近期研究进展[J].自动化仪表.2008(第9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