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哲学》PPT课件
克尔凯郭尔浅析
克尔凯郭尔浅析思想领域的困境根据古希腊传统,存在两种解释世界的方式,一种是机械论,强调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一种是目的论,以事物的目的说明世界。
目的论的前提是,将世界设想为一个受最高目的支配的有机整体,这最高目的可以是内在于世界本身的,也可以是神从外部加之于世界的。
笛卡尔的二元论,一方面是有广延性的物质世界,一方面是无广延性的能思维的精神世界。
在近代人看来,这个宇宙为同一基本元素的规律所约束,所有存在者变得完全与价值无涉,价值世界与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
决定论的世界观使人陷入人与世界相疏离的生存困境,而人类本性是决不甘于被世界推离,人要以主体的能动性对世界的创造和改变融入世界。
但是,任何对于世界的改变活动,都必然预设世界的可改变性,即预设世界不是决定论性的,这也就预设了主体的能动性,从而与科学预设的决定论相矛盾。
那么从逻辑上讲,可以将主体的行动视为第一性的存在而走向意志论,也可以将主观的东西完全归结为物质的派生物而走向唯物论;还可以将截然对立的东西以历史主义统一起来。
人生道路第一阶段人的生活沉溺于感性的肉欲的享乐生活,被感觉、冲动、情感所支配,今朝有酒今朝醉,年少青狂用激情填充无聊。
这种生活既不追求确定的信念,又不遵循固定的和普遍的原则和规范,只专注于此时之享受,然而此时此刻是转瞬即逝的,到头来必然会因不能长久满足或暂时满足后空虚和厌倦而使人痛苦,痛苦又使人失望,而失望促使人去追求另一种较高的生活方式。
人生道路第二阶段人的生活能倾听理性的呼声,克制自己暂时的情欲,自觉地遵守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
但这一阶段的个人容易受到第一阶段生活方式的引诱而忘却或者背弃道德义务。
伦理阶段只是以一般方法去解决个人问题,当个人所欲与社会义务发生冲突时,就无法为自己找到行为规则,因自己不能满足道德的要求而出现有罪感,而有罪感超出了伦理所属的理性范围,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
人生道路第三阶段个人不再追求享乐,从而摆脱了物质东西的束缚,也不再崇尚理性,从而摆脱了道德义务的制约。
哲学讲座ppt课件
02
CHAPTER
哲学的主要流派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理性在认识 世界中的主导作用,认为通过 理性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得真理 。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 来源于内在的理性,而不能依 赖于感官经验。
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柏拉 图、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
经验主义
01
经验主义主张人类的认识只能来源于感官经验,认 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总结词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 ,认为思考是存在的前提,强调理性和 怀疑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VS
详细描述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 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他认为, 思考是存在的前提,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认 识世界。同时,他也强调怀疑在认识世界 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过严格的怀疑和 审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真理。
和法治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05
CHAPTER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
人生观
通过哲学思考,帮助个人建立正确的 人生观,明确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提 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价值观
哲学能够引导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理解事物的价值所在,做出符合道 德和伦理的决策。
社会问题的哲学思考
社会正义
尼采:超人哲学
总结词
尼采提出超人哲学的理念,认为人类应该超 越自身的限制,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
详细描述
尼采是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超人哲学的理 念。他认为,人类应该超越自身的限制,追 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这种超越不仅仅是个 人层面的,更是人类整体层面的。通过超越 自身的限制,人类可以实现更高的成就和发 展。
在和意义,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
第七章 存在主义
焦虑把自己同其他人区别开来
我是自由的,不同于受人摆布的物, 我是自由的,不同于受人摆布的物,我可 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抉择, 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抉择,并自行负 责。 我是被无缘无故的“ 到这个世界上, 我是被无缘无故的“抛”到这个世界上, 我不能选择父母,老师和出生年代。 我不能选择父母,老师和出生年代。 大部分时间我活的像别人一样, 大部分时间我活的像别人一样,没有做我 独自能做的事, 独自能做的事,因而被标准化和非个人化 了。
权力意志
尼采所谓的权力意志是一个存在论概念。看待和 尼采所谓的权力意志是一个存在论概念。 描述宇宙的一般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 描述宇宙的一般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而非某 种本质现象,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的世界。 种本质现象,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的世界。 生命就是权力意志, 生命就是权力意志,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自相残 动物的残忍出于天性,而人在创造残忍。 杀,动物的残忍出于天性,而人在创造残忍。 人类认知当中也存在权力意志。 人类认知当中也存在权力意志。我们用概念去把 握世界,或者把世界本身变成概念。 握世界,或者把世界本身变成概念。 权力意志否认绝对真理。 权力意志否认绝对真理。我们明明知道概念名称 不等于具体事物,但仍然要使用, 不等于具体事物,但仍然要使用,就是因为离开 这些概念我们无法生活。 这些概念我们无法生活。
第七章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第七章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恐惧与颤栗
恐惧与颤栗他的父亲曾诅咒上帝,他的兄弟姐妹6人中有5人都没有活过33岁(耶稣受难的年纪)。
他是大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我的悲哀是我的豪华城堡,它像鹰的巢穴一般坐落于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
没有任何人能借着风暴夺取它。
我把它当成向现实发动攻击的阵地,并从中得到我的战利品,但我却没有长期驻守在那里。
我把自己的战利品带回家。
这件战利品是一幅画,我把它织进了一张挂毯并悬挂在城堡里。
然后我像个早已死去的人一样活着。
”“我所体验过的一切,是我沉浸在忘却的洗礼中,直到回忆永恒。
一切短暂的、偶然的东西被忘却、被抹掉。
我坐着,像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沉思着,并用柔和的声音解释那些画,声音近乎耳语。
我身旁坐着个孩子,聆听着,虽然在我讲述之前他便想起了一切。
”----(摘自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出生于哥本哈根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通常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者。
他在家中的七个孩子里年纪最小,在他二十一岁时母亲和其他五个子女先后死去。
而他自己也只活了四十二岁。
在他的早期作品《讽刺的概念》(On the concept of irony)中,他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了颇为精彩的批评,而在随后的作品中他对国家教会也进行了持续的批评,原因是他发现它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不可调和。
作为对于斯宾诺莎、黑格尔和马克思作品中的种类或整体概念的反驳,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再一次将本体论上的重要性赋予了笛卡尔主义的个体,因为对于这几位哲学家来说,个体几乎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概念。
为了反驳这种概念,克尔凯郭尔说道:“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典型的堕落方式。
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许不是享乐、纵欲或淫荡,但却是一种对于人类个体的毫无收敛的泛神论式的轻蔑。
”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克尔凯郭尔却不是一位笛卡尔主义者。
他的作品大概能够用其名言警句来进行很好的总结,如“激情做出的结论是唯一可靠的结论”和“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不是沉思而是激情”。
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整个思想演进的历史一直就被一些错误的概念所占据着。
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1813-1855)
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1813-1855)克尔凯郭尔(Sø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索伦·阿拜·克尔凯郭尔(Sø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又译为:基尔凯郭尔、克尔恺郭尔、克尔凯廓尔,按丹麦语当译为祁克果),是19世纪上半期的丹麦哲学家和神学家,在哲学和宗教上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和反潮流个性,是欧洲哲学近现代转型的重要人物。
他的生活状况导致了其精神状态与西方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相悖,受德国哲学非理性主义潮流的影响,反黑格尔主义的理论倾向成为克氏哲学的根本方向。
直至本世纪存在主义在欧洲出现和盛行之际,克尔凯郭尔才被视为存在主义的先驱在西方哲学界获得较高地位。
一、克尔凯郭尔的生平活动克尔凯郭尔1830年进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在此同时还阅读了大量哲学和文学著作,甚至对戏剧、音乐也有浓厚兴趣。
1841年他在完成硕士论文《论讽刺概念》后曾去柏林听谢林的反黑格尔的课。
他不仅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体系,也认为谢林思维混乱,其形而上学软弱无力。
1842年5月他回到哥本哈根,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丹麦。
从这时起到1846年完成了其最主要哲学著作,其中有《非此即彼》(1842)、《恐惧与顫栗》(1843)、《恐惧的概念》(1844)、《人生道路上的各阶段》(1845)、《(哲学片断)一书最后的非科学性附言》(1846)。
晚年他几乎将全部精力转向宗教领域,写了大量宗教论著。
但正像在哲学上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一样,他在宗教上也反对对宗教神学作理性论证的潮流,与当时丹麦官方教会存在着矛盾,甚至还发生过激烈冲突。
在他逝世前,他一方面把死亡当做个人与上帝交往的良机,另一方面又拒绝收回他对教会腐败的谴责。
在克尔凯郭尔在世及死后的几十年内,他的哲学只流传于丹麦少数崇拜者圈子里。
1877年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G.M.C. Brandes,1842—1927)对他作过高度的评价。
克尔凯郭尔论人生道路的三阶段
克尔凯郭尔论人生道路的三阶段克尔凯郭尔认为,人在通向上帝的道路上可能经历三个认识自己的存在的阶段,也是人的存在的三个层次、境界,是人的三种不同生活方式。
对这三个阶段的论述,构成了克尔凯郭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阶段为审美阶段。
其特点是人的生活为感觉、冲动和情感所支配,个人沉溺于感性的享乐生活,甚至是粗野的肉欲,其中充满了各种混乱、腐化堕落、道德败坏、厚颜无耻的行径,但有时也被诗人涂上浪漫王国的色彩。
作为肉欲的人格化的莫扎特歌剧《唐·璜》里的人物唐·璜可说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典型。
这种生活是偶然的、暂时的,此时此刻的此种享乐就是一切。
它既不追求确定的信念,又不遵循固定的和普遍的原则和规范。
这种生活到头来必然会因不能长久满足或满足后的空虚和厌倦而使人痛苦。
痛苦使人失望,而失望促使人去追求另一种较高的生活方式,即伦理的生活。
于是就由第一阶段而跳跃到了第二阶段,即伦理阶段。
第二阶段为伦理阶段。
其特点是人的生活为理性所支配,能倾听理性的呼声,克制自己暂时的情欲,将个人所欲与社会义务结合起来,遵守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和义务,赞美善良、正直和仁爱等美德,趋善避恶、崇尚理想,甚至愿意为了实现某种崇高的理想而作出自我牺牲。
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典型。
个人在伦理阶段所选择的不是具体的善或恶,而是选择善恶,不超出善恶之外。
伦理阶段的生活仍存在矛盾。
这主要是道德义务与个人对道德义务的履行之间经常脱节。
因为个人总不能摆脱世俗的感性的生活,容易受到第一阶段的生活方式的引诱而忘却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是一般的,个人的行为是特殊的。
用一般的方法往往不能解决个人的问题,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伦理的人会因自己不能满足道德律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有罪。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种有罪感是个人的存在的最具体的表现。
而有罪感超出了伦理阶段所属的理性范围。
为了解决有罪的问题,不能依靠伦理,而只有依靠忏悔。
于是就由第二种生活方式转向了第三种生活方式,即宗教。
克尔凯郭尔 焦虑的概念 中文
克尔凯郭尔焦虑的概念中文克尔凯郭尔:焦虑的概念一、引言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和神学家,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他对焦虑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阐释。
焦虑作为一种存在主义的基本情感,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深入研究克尔凯郭尔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焦虑对人类存在的深远影响。
二、克尔凯郭尔对焦虑的理解1. 焦虑的本质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情感。
它并非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和威胁,而是源自内心的矛盾和选择。
焦虑是对人的自由和责任的应答,是对无限选择的反映。
它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既包含不确定和恐惧,也蕴含了可能性和自由。
2. 焦虑的来源克尔凯郭尔观察到,焦虑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困扰,更深层次的,它伴随着生命的存在,是人必然要面对的心理状态。
焦虑来自于人内心的选择、责任和无尽的选择可能性,是对生活和自我存在的质疑。
3. 焦虑的作用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并非一种阻止行动的消极情感,恰恰相反,焦虑可以激发人们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它促使人们审视自己的存在,寻求真理和意义。
焦虑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成为超越自我的契机。
三、焦虑的现实意义1. 对个体的影响克尔凯郭尔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焦虑的现实意义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未来的不确定性时,焦虑似乎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了解焦虑的本质和来源,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内心的挣扎,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2. 对社会的启示焦虑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状态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了解克尔凯郭尔的焦虑观,可以帮助我们审视社会对个体的压力和期待,调整对自由和责任的理解,从而构建更加开放、宽容和健康的社会环境。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克尔凯郭尔对焦虑的理解深刻而全面。
焦虑并非一种应避免的消极情感,而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焦虑,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内心的力量和勇气,审视自己的存在,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和智慧。
(外国哲学专业优秀论文)来自旷野的锐利尖叫——克尔凯郭尔个体性的存在哲学
《克尔凯郭尔哲学中“无”的三重意蕴》范文
《克尔凯郭尔哲学中“无”的三重意蕴》篇一一、引言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是十九世纪丹麦的一位哲学家,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而著称。
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中,“无”的概念是一个重要而核心的主题。
它涵盖了人们面对的存在之境况、选择和生命态度,体现为人生之思考和道德体验。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克尔凯郭尔哲学中“无”的三重意蕴。
二、第一重意蕴:存在之境况的“无”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中,面临着无数的境况和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迷失在繁杂的世俗之中。
这种境况的“无”,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所感受到的迷茫和无助。
这种迷茫并非是简单的无知或缺乏信息,而是人们在面对选择时所感受到的内心空虚和无力感。
三、第二重意蕴:选择的“无”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中,选择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然而,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往往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选择的“无”,指的是人们在面对选择时所感受到的自由和责任的重压。
人们在选择时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往往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同时,人们也需要在各种可能性之间做出抉择,而这种抉择的难度也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四、第三重意蕴:生命态度的“无”克尔凯郭尔认为,生命态度是人们面对生命的态度和看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陷入一种无意义的生命状态中,无法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生命态度的“无”,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生命时所感受到的虚无和失落感。
人们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往往会陷入一种迷茫和无助的状态中,无法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五、结论综上所述,克尔凯郭尔哲学中的“无”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概念。
它涵盖了人们面对的存在之境况、选择和生命态度,体现为人生之思考和道德体验。
这种“无”并不仅仅是一种负面或消极的体验,反而成为一种人生体验的重要方面,让人更好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正视人生中的挑战和困境,积极探索和实践自我价值的意义所在,以此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和人生价值所在。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人物简介
克尔凯郭尔认为基督教是一种生活方
式,而非一套教条
克尔凯郭尔认为基督教
是一个伦理的宗教,而
非道德的宗教
• 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和生活方式,
• 人的道德
而非知识和理论
过理性来证明,只能通过信仰来体
责任和社会的公正
• 信仰是对上帝的依赖和信任,生
会需要个人主义和伦理
责任的平衡,实现社会
和谐
•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使人们陷入
• 社会需要重视信仰和道德教育,
• 社会需要尊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了物质和功利的追求,忽视了信仰
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活力
和道德的价值
• 社会需要加强宗教和文化建设,
• 社会需要强调个人的道德和伦理
• 现代社会的世俗化使人们失去了
为宗教和文化
是相互影响的
克尔凯郭尔认
为宗教和文化
需要适应时代
的发展
01
02
03
• 宗教是文化的灵魂,指导着
• 宗教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文
• 宗教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化也影响着宗教的形态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 文化是宗教的外在表现,反
• 宗教和文化的融合可以促进
• 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
映着宗教的精神和价值
克尔凯郭尔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选择
•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
•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责任,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
克尔凯郭尔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伦理的哲学
•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道德和伦理要求,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讲 克尔凯郭尔
自我是作为一个实践必须终身去完成的任务,是一个 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必须经历“畏”这一精神状 态。 “畏是对所怕之物的欲求,是一种有好感的反感。” 这是自由的原始状态,“自由的可能性。” “人是有限与无限、永恒与暂时、自由与必然的综 合。”——《致死的疾病》 畏还使我们产生了自我意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生存境界论(生存三阶段)
克尔凯郭尔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05.05~1855.11.11
生平著作
1813年5月5日,克尔凯郭尔(祁克果)出生 于丹麦哥本哈根 。 6月3日在亨利· 凯斯特教堂 受洗。 1821年 入波嘉迪斯学校。 1830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神学院,后转学文 学和哲学 1837年,克尔凯郭尔遇到了雷吉娜· 奥尔森,
3,信仰是一种冒险和探索, “痛苦”成为宗 教阶段的突出特征。
帕斯卡尔的“赌博论” 亚伯拉罕的孤独和沉默 悬隔了伦理,个体超越普遍性 《奥利斯的伊芙琴尼亚伯拉罕》 信仰骑士VS悲剧英雄
阿伽门农有主观言说的自由,客观上也处于必然言说 的境地,因为伦理范畴本身就要求着言说。 亚伯拉罕的行为不是美学的,不符合伦理学标准,而 是信仰的,其目的是隐蔽的。 如何区分绝对的虔诚者和极端的自我在中心主义者?
基督教时期: 《文学评论》(1846)、 《不同精神的训导书》和《爱之作》(1847) 《基督教论辩》(1848) 《致死的疾病》(1849) 《基督教训练》(1850) 1855年10月2日昏倒在街上,被送往弗里德烈 医院。11月11日晚九时逝世。
一、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
全部著作只围绕着一个中心: 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基督徒的生存意 义是什么。
(一)审美境界(感性境界) 指人停留在感性的水平上,由感觉、冲动和情 感所支配,不受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的约束。 审美的生活是空虚的,不懂人生真正的意义所 在。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所提倡的存在主义,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人生问题。
他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可以说是利用最简单的、感性的、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实际的、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苦闷与荒谬。
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
个人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由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倒真正人生。
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
对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的独特的主观体验。
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
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
正是这种情绪驱使人采取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
克尔凯郭尔又有单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发行动的观点,这种选择被形容为一种跨跃(leap)。
必须有结束这一思考历程的决心,而且这决心必须由激情来产生。
形成一个人的自我的这种激情,被他指为个体的内求性(inwardness)或主体性(subjectivity)。
最重要的激情如爱情和信仰,并不只是偶然发生的,它们是必须被培育和养成的。
克尔凯郭尔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与传统哲学对立起来,特别是把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判当作自己哲学的根本方向。
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把逻辑必然性当作实在的统一性的最高原则以及理性和实在的统一性的保证,并由此而陷入了“客观主义”。
世界无非是客观精神的必然显露,一切具体的、特殊的存在是这个普遍存在的实例,是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阶段中某一成分。
这样,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失去了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从而也将使自己忘却了对发生的事件责任,取消了个人从伦理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用思想整体来牺牲个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学,是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一种蔑视。
第四章 存在主义
三、孤独的个人
1. “存在” 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却是 一个只能适用于个人的概念。 “存在” 意 味着一个人自己的生活过程,包括自我参与、 自由选择以及自我负责三个环节。 (1)自我参与就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 生活,这表现为积极地、 主动地参与人生的 全过程,而不随波逐流地附从于他人的生活 方式。克尔凯郭尔承认,并非每一个人都在 自我参与生活。他有一个比喻:生活好比是 驾驶马车,有的人在打瞌睡,任马拉他,有的 则驾驭着马任意驰骋,只是后一种人才是存 在着的人,前一种人并不存在,他们的生活与 动物并没有什么差别。
从理论根源上分析, 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有着渊源关系, 属于广义的现象学运动。现 象学所主张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要 求人们把最熟悉、最本真、最接近的东西 当作哲学研究对象, 海德格尔把胡塞尔所说 的“ 现象”从“ 先验自我”领域转到了 “人的存在”的领域, 这是现象学发展的必 然结果。存在主义者大多是由研究胡塞尔 的著作开始的, 独立地得出了与海德格尔相 似的结论, 也有人直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 可以说, 现象学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哲学, 而不仅仅是一种一般性的社会思潮。研究 和学习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 必须注重其现 象学的基础部分。
(3)个人的责任感来自自我参与和自 由选择。只有一个存在的个人才会为自己 选择和参与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群体意 识为推诿责任提供了借口,一个随波逐流的 人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会把责任 推卸给群体。克尔凯郭尔强调自我实现,所 要实现的正是个人责任感。
2、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体验世界, 拥有相对于每个个人的主观真理。 克尔凯郭尔说,真理都是主观的,因为,真正重要 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存在的个人,这个问题不可 能被思想、 理性所解决。科学和哲学的道理不能 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不是真理。这一问题要靠自由 选择,最终靠信仰解决。克尔凯郭尔对真理有一个 著名的定义: 真理是客观的不确定性对最为激情的内在性 的适应过程的依附……是客观依附于激情的适应 过程,这是存在的个人可以获得的最高真理。
克尔凯郭尔论反讽:苏格拉底或浪漫派
克尔凯郭尔论反讽:苏格拉底或浪漫派◎孙倩雯内容提要 克尔凯郭尔的反讽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一种哲学上的自我辩证法。
他的整体思想可以说是寓于反讽中的境界辩证法。
本文围绕《论反讽概念》展开,辨析苏格拉底反讽与浪漫派反讽,并借助克尔凯郭尔的反讽理论进一步探讨他与德国浪漫派和唯心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解释克尔凯郭尔为何自称是“基督教世界的苏格拉底”。
关键词 克尔凯郭尔 反讽 苏格拉底 浪漫派 唯心哲学〔中图分类号〕I01;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8)12-0080-09一、反讽概念的限定克尔凯郭尔的《论反讽概念》与德国浪漫派密切相关。
19时期早期,欧洲陆续出现一些有关反讽的文论,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德国浪漫派的反讽理论。
①在此之前,反讽仅是一种古希腊论辩术或修辞学,并没有确定的概念定义。
②德国早期浪漫派则一开始就在其纲领性文本《雅典娜神殿·断片集》(Athen umFragment)中明确提出,反讽是浪漫诗的创作原则。
③克尔凯郭尔在这个背景下探讨反讽与德国浪漫派、唯心哲学的渊源关系,并对两者进行批判。
依据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家保罗·德·曼(PauldeMann)的概括,反讽主要有三重含义:其一,反讽作为一种艺术技巧或文学修辞;其二,反讽可以描述为一种自我辩证法的环节;其三,反讽作为黑格尔和克尔凯郭尔所尝试的一种历史辩证法,与之相对称,反讽可以吸纳进自我辩证法,并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
④克尔凯郭尔的反讽属于后两者,即是辩证法层面的反讽。
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克尔凯郭尔美学意义上的反讽概念。
二、《论反讽概念》中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形象遍及克尔凯郭尔的各个著作。
这位将一生的著作都献给基督教的丹麦哲学家,竟称一位希腊异教徒是与自己在精神上最为契合的同伴。
无疑,在西方传统中苏格拉底影响十分深远。
哈曼、歌德、荷尔德林、阿佩尔特、盖瑟都写过形象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16ZDA194)①谈论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反讽,如ThirlwallC.,“OntheironyofSophocles”,inThePhilologicalMuseum,vol.II,1833.②参见ThompsonJ.A.K.,Irony:AnHistoryIntroduction,London,1926.书中只涉及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文学家、演说家和历史学家;美国解构主义文论家PauldeMan甚至认为,在克尔凯郭尔之前谈反讽概念是可笑的。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01-3克尔凯廓尔
最重要的主观体验有如下几种: (a)“厌 烦”——它可分为有对象的厌烦和无对 象的厌烦。无对象的厌烦是最真实的厌 烦,因为它是厌烦本身,是一种不可名 状的厌烦。它体现了“存在”的某种真 实处境;
(b)“忧虑”——它是厌烦的深化。人在厌 烦中逐渐体会到人生的虚无,从而产生 恐惧感,并陷入忧虑;
(c)“绝望”——人总企图通过寻求欢乐 以掩盖忧虑,但因不可得而陷于绝望。 它使人意识到向外寻求欢乐的生活的不 真实,并转而向内探求自我的真实存在 以返回主观性;在自我的主观性中寻求 与上帝的交往和同在。
一、人类存在及其特征
1.存在的三个基本特征:
(1)“个体性”。任何活生生的个人的存在 都是个体的存在。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 无可替代的。他不受任何普遍的人性的 规定的束缚。“一般的人”只是理性的 抽象,不是现实的存在。现实的人都是 各自行动,独立创造着的具体的个人。 对个人来说,最本己的、最真实的存在 是他的心理体验。
(3)“有限性”:人存在于变化的时间 中,但它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这 种时间的有限性潜在于人的存在的不确 定性中。最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是现实 的有限性,即死亡。
死亡是最本己的东西。它使人真正 体验到个人的不能由他人所代替的个体 性。它使每一个人的生存各具特点。它 迫使每一个人在死亡面前做出选择,并 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他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从事哲学、神学 及文学等研究和创作的。硕士毕业后没有谋求 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过活。
其主要著作有:《非此即彼》
(1842)、《恐惧与颤栗》(1843)、 《恐惧的概念》(1844)、《人生道路 上的各阶段》(1845)、《<哲学片段> 一书最后的非科学性附言》(1846)。
他对传统宗教的反叛为卡尔·巴特等 新正统派神学家所称道,他在心理学方 面的创新思想受到弗洛伊德的赞许。他 还被作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者而在西方哲 学界享有盛名。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 者也承认他们受到克尔凯郭尔的启迪。
悖谬之心情哲学解读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非此即彼》
2、悖谬之心情哲学的背景 《非此即彼》写于19世纪中叶的丹麦哥本哈根, 正值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时期。此时,欧洲哲学界开始人的主观性问题,认为人 的主观性是理性和道德的基础。而克尔凯郭尔则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主观性 是充满悖谬的,并由此提出了他的悖谬之心情哲学。
3、悖谬在《非此即彼》中的表现在《非此即彼》中,克尔凯郭尔将悖谬的 表现分为两个方面: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方面,他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常常 是相互矛盾的,如理智上相信某种观念,但情感上却无法接受等。客观性方面, 他主张历史和社会现实中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如奇迹、超自然现象等,这 些现象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相矛盾,因此表现出一种悖谬。
二、编写大纲
1、引言
1、介绍克尔凯郭尔及其思想背 景
2、阐述本次演示的主题及目的
2、悖谬之心情哲学的背景
1、说明《非此即彼》的创作背 景
2、介绍悖谬和心情哲学的概念 及内涵
3、悖谬在《非此即彼》中的表 现
1、描述主观性的悖谬表现
2、分析客观性的悖谬表现
4、心情哲学在《非此即彼》中 的体现
悖谬之心情哲学——解读克尔 凯郭尔的代表作《非此即彼》
目录
01 一、确定主题
03 三、展开论述
02 二、编写大纲 04 参考内容
悖谬之心情哲学:解读克尔凯郭 尔的代表作《非此即彼》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的代表作 《非此即彼》(Either/Or)中所展现的悖谬之心情哲学。首先,我们将确定主 题并概述克尔凯郭尔的主要观点。随后,我们将通过编写大纲的方式,深入探讨 《非此即彼》中的关键概念,包括悖谬、心情哲学等。接着,我们将展开论述, 解读这些概念在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内涵和作用。最后,我们将总结全文,强调 文章的核心思想和重点观点。
《克尔凯郭尔哲学》PPT课件
也许,我们会投身于人群之中,来为生命找到某种意 义。
克尔凯郭尔反对把人归结为类或者人群,因为这种归 类的结果,使得个人淹没在类或者人群中,丧失了人 自身。
"人群在概念上是非本真的状态,因为事实是,它使个 体完全不知悔过和不负责任,或者至少通过把个体降 低为零星的碎片来弱化他的责任感。“
二、存在论
克尔凯郭尔写道:“如果黑格尔写完了他的全部逻 辑,并且说这仅仅是一种思想实验,那么,他无疑 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但现在,他只是一个滑稽演 员。 ”
使黑格尔显得滑稽的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试图在 他的思想体系中捕获全部实在,但是,在这一过程 中,却丢失了最重要的要素即存在。
存在,意味着一个奋斗着、考虑不同可能性、做出 选择、做出决定的个体。
王国维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 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境也。”
在人群中只会弱化我们的自我,从而毁坏பைடு நூலகம்们的本性。
克尔凯郭尔认为,真正的解决是把我们与上帝联系 起来,而不是与人群联系起来。
把我们的方向转向上帝,常常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其以“生命历程的三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
第一阶段:审美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根据我的本能冲动和情感行事。
停留在感性的生活水平上,受感觉、冲动和感情的 支配,全部活动的动机就是享乐。
克尔凯郭尔的三境界体现了人生的三种不同选择。 人过那种生活,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人是自由的,自由主要体现在他的选择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阶段,不知道任何普遍道德标准,没有明确的 宗教信仰,主要动机就是想要享受最丰富多样的感 官快乐。
这时人停留在生活的感性的表面,人生若匆匆而过 的旅行家,饱食终日,享受一切,无限地追求自己 的欲望。
我的生活除了自己的趣味以外再不受其他原则的限 制。
这个阶段,此时此刻就是一切。
但此时此刻都是真的,意味着没有东西是真的,都 是虚无。
在人群中只会弱化我们的自我,从而毁坏我们的本性。
克尔凯郭尔认为,真正的解决是把我们与上帝联系 起来,而不是与人群联系起来。
把我们的方向转向上帝,常常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其以“生命历程的三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
第一阶段:审美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根据我的本能冲动和情感行事。
停留在感性的生活水平上,受感觉、冲动和感情的 支配,全部活动的动机就是享乐。
我们的思想应该处理我们自己的个处境以及我们必 须做出的重大决定。
黑格尔让人生活在幻影之中,用逻辑代替真实的存 在,用实在的概念代替实在本身,从而从类的角度 说明人,忽略了真实的个体的人的存在。
他把关注的焦点从具体个人转移到普遍概念。他要 求个体去思想而不是去存在一一去思考绝对思想而 不是做决定。
克尔凯郭尔哲学
一、生平与著作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 日),丹麦哲学家!
克尔凯郭尔的父亲出生贫寒,后白手兴家成为城中 暴发户,并与富豪之女结婚,挤身哥本哈根的上流 社会。
后来其妻去世,克尔凯郭尔之父另娶家中女佣为妻, 并在老年得幼子索伦·基尔克果。
克尔凯郭尔自少生活富裕,有先天生理缺陷(驼背跛 足),体弱多病。
第三阶段:宗教阶段。
一旦我发现在美学阶段和伦理阶段的存在时不充分的, 在上帝那里实现自我的愿望就变得清晰起来。
但任何活生生的存在都只能是人的个体存在, 单个人的存在。
即使在我们获得知识的时候,我们仍然处于不 得不做决定的困境。
生活(每一个人的生活)与这种一般的或普遍 的问题形成鲜明对照,它对我们提出要求,在 这些重大时刻,抽象思想没有帮助。
克尔凯郭尔从《圣经》中关于亚伯拉罕的故事 看到了典型的人类境况 ,
二、存在论
克尔凯郭尔写道:“如果黑格尔写完了他的全部逻 辑,并且说这仅仅是一种思想实验,那么,他无疑 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但现在,他只是一个滑稽演 员。 ”
使黑格尔显得滑稽的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试图在 他的思想体系中捕获全部实在,但是,在这一过程 中,却丢失了最重要的要素即存在。
存在,意味着一个奋斗着、考虑不同可能性、做出 选择、做出决定的个体。
他本打算就此搁笔,隐退到乡村里当一个牧师了此一 生。结果却出乎他自己的预料多活了9 年,而且又重 新拿起了笔,
原因是他同报刊发生冲突,进行了一场论战,即所谓 “《海盗报》事件”,这对他的晚年生活起了相当大 的影响。
克尔凯郭尔一生没有谋求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生活。
作品:《人生道路上的各个阶段》、《非此则彼》、 《不同精神的启发性谈话》。
是否服从上帝的意志? 什么知识能够帮助亚伯拉罕做出决定?
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刻是个人的,在这里我们意识到我 们自己是一个主体,
理性思想模糊甚至否定这种主观因素,因为它只考虑 我们的客观特性一一那些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特性。 但是,主观性是构成我们独一无二存在的东西。
因此,理性的、数学的和科学的思想不能提供关于我 们的个体自我的全部真理。
并且像苏格拉底那样认为知善就是行善,道德的恶 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意志薄弱的结果。
但现实中,人们容易陷入比到的知识不充分或意志力 不足更深层次的问题,我可能会做比单纯的道德错误 更严重的事情。
最终,我将意识到我实际上没有能力满足道德律的要 求,甚至还故意违反道德律,于是,我意识到自己的 过和罪。
我接受道德责任对我的生活所施加的限制。
例如,在对待性的态度上,二者就不同。
在任何地它视为一 种理性表达。
这个阶段的人必须在非此即彼中做出选择,特别是 在善恶间做出选择。
作为一个伦理的人,在道德问题上,我持有坚定地 立场,可以像苏格拉底,为了原则牺牲自己。
智力的培养并不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更为重要 的是人格的发展和成熟。
也许,我们会投身于人群之中,来为生命找到某种意 义。
克尔凯郭尔反对把人归结为类或者人群,因为这种归 类的结果,使得个人淹没在类或者人群中,丧失了人 自身。
"人群在概念上是非本真的状态,因为事实是,它使个 体完全不知悔过和不负责任,或者至少通过把个体降 低为零星的碎片来弱化他的责任感。“
还因自己的身世异于常人, 种种因素造成基尔克果忧 郁的性格。
他从小就染上了忧郁症,以为自己有原罪,自己死了 之后会下地狱,因此他整个的生活都是悲观的。
由于父亲的原因,他以为上帝将给他们家庭以惩罚, 他断定上帝一定会让他死在父亲前头,死在 34 岁之 前——那是耶稣的有生之年。
因此他把出版于 1846 年的《〈哲学片断〉一书的最后 的非学术性附言》当作自己“最后的”著作而倾注了 全部心血。
克尔凯郭尔对理性知识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他厌 恶古希腊思想中对理性的强调,指责这种精神充斥 了后来的哲学和基督教神学。
古希腊人高度重视敬重数学,这一点对古希腊思想 哲学影响很大。
他不反对数学和科学的恰当运用,但是他拒绝承认 科学所特有的思想类型可以成功应用于理解人类本 性。
数学和科学中没有人类个体的位置,它的价值仅仅 是针对一般和共相的。
在这一阶段,我有意识地选择做一个感性的人。在生 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正生活在感性的“洞穴”中, 在这一阶段的生命不能达到真实的存在。
这种焦虑和虚无会导致人思考人生的选择,从而进入 下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伦理阶段。
审美阶段的人没有普遍的标准,只有他们自己的趣味, 伦理的人则认识并接受理性所制定的行为准则。作为 一个伦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