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感悟

----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到群众路线的问题时,语重心长地引用了一句古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语出唐太宗“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此言的画龙点睛之处在于,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具有改变乾坤,创造历史的无穷力量。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我们的一切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是由人民谱写的,个别人物能够加快或者减慢历史发展的速度,但是不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西楚霸王项羽固然有万夫不挡之勇,但其逆天而行,阻碍了历史前进的潮流,最终还是在人民群众的四面楚歌声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民族英雄林则徐纵使大义凛然虎门硝烟,但个人的力量如螳臂当车,仍没有力挽狂澜挽救清政府于危难之中。民族之魂,铁骨铮铮的鲁迅先生目睹国民的软弱姓后毅然弃笔从戎。他写诗,写书,写散文,但却不能书写气象非凡的历史长卷,他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却不能阻挡中华民族近代的悲惨命运。所以说,英雄人物固然是民族的脊梁,但他们只能是历史的当事者、发起者或策划者,不可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纵观世界历史,法国大革命、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等群众运动无不印证着一句话--历史是靠人民来演绎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国家陷入经济低迷时期。但中国在此时却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惊叹。是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天才智慧的金融精英们,是运筹帷幄的商业大鳄。但美国《时代》杂志却给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中国工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农民工。他们认为中国能迅速走出金融危机,其最大的功臣就是农民工。在我国,农民工占了人口的几亿。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众力量。他们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只能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换取生活的资本。于是,他们只能做地盘工人,保姆,维修工和各种临时

工。正是因为他们,我国的城市建设才得以快速发展。此外,农民工打工所赚的钱,大部分被用在了农村里,这拉动了农村消费,推动了农村建设的发展。可以说,农民工凭着廉价的劳动了,默默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农民工在支撑着中国的经济,中国才得以在金融危机中昂首向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来,在于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因而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从生产的结果看,人类无论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首先都要有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如果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不能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司法、科学、艺术等其它任何社会活动,当然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与动物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可以直接取自自然不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是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都是生产的结果。从生产的过程看,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没有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其他物质设施,便没有社会的精神活动。其次,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最终的源泉。科学文化知识本身是劳动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再次,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的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虽然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然而按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表现的进步作用,是应当归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的,他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成果,也应该包括在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当中。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在社会发展的量变时期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物社会的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在社会发展的质变时期即社会革命时期以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革新,整个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由人民群众发动的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

显着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建立融洽和谐的群众关系。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能在犯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后还能得到人民支持?……这一个个“问号”的根本就在于:党始终不懈地树立群众观点。一是依靠人民群众。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变革,最终也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因此,毛泽东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坚信,“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而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甚至连帝王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所以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现实的惨痛教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清正廉洁大潮冲击下相继落水没顶的一批贪官污吏,他们的蜕化变质和违法犯罪,多半都是从脱离人民开始的,直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遭遇“覆舟”的灭顶之灾!唐太宗“载舟覆舟”之说的糟粕,在于他把一个帝王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为天经地义的绝对统治与被统治的“舟”与“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统治者与群众的关系,他只是把自身与其朝臣的关系视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鱼水关系。他曾不加掩饰地对其下属说;“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可悲的是,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嗣后继位的大唐君主终究还是脱离了人民,直至一艘凌驾于“水”面近三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国之“舟”,在“载舟”的农民起义怒潮中终究未能逃脱“覆舟”的厄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