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德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德育的思考

[摘要]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现在的教育提出要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要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历史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历史课是除思想政治课外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一、德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现在中学生的基本现状:根据对部分学生抽查,接近31%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课堂不认真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课后不复习,考试应付了事,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说脏话,打架、旷课、吸烟、喝酒等一些不良的习惯。男生留长发、女同学染发,穿着不符合学生的身份,经常有学生佩带首饰,化装等等。

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现在的中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想法也越来越进步,叛逆心理也越来越早和越来越强,所以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要,.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不是很成熟又好于表现自己,思想比较活跃,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就不能仅仅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这个时候加以引导。现在的教育提出要全面进行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有德育教育或思想教育的内容。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二、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粱启超先生言:“中国古代,史外无学,举凡人类知识之记录,无不丛纳于史。历史教育实质上就是人生教育,尤其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学会如何做人的教育。这首先是因为历史是时空的载体,承载着已逝社会的知识,而历史教育正是为了认识、承袭和揭示这“人类知识之记录”,让不断传续着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历史的文明进程,利用历史知识为现实社会服务。

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指出:历史教育是政治智慧。教育。这主要因为讲历史必然要讲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事件。对历代治乱兴衰问题,作为当代人是怎么看的?作为今天的人,应该怎样结合对现实的分析与判断如何去进行分析?这样做,为的是观察国家的命运,从过去的历史体验中培养我们观察政治与社会的能力。

历史教育的最直接的、最显著的功能也就是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提倡民族精神,首先要讲历史,要讲爱国主义。过去有识之

士讲历史作为国家命根,视为国家文明的象征,毁掉历史就等于毁掉自己的文明。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毁人之才,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之教,必先去其史;灭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知道世界的历史,没有历史的比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国主义。

三、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德育

1、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小学老师写的日记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师跟孩子们说:“我们要穿校服,从周一到周三每天都穿,咱们一起,看谁违规,好吗?”孩子们看见老师与他们一起,都说好,结果等到有一周的周一下午,老师们都把校服换了下来,这位老师一进班里,孩子们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咱们不是一起穿校服吗?你怎么没穿?”老师一下子忘记了自己的承诺,编了个理由,结果第二天有的孩子们就换下了那身校服。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良好实施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自觉培养自制能力: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积极投身教育实践。要建构一种生活德育的新榜样观,使榜样源于且不脱离于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榜样,在生活中学习榜样,以真正做到“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2、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历史课比其他学科更有优越条件。特别是优秀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更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利用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爱国仁人志士们动人事迹教育学生。用其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感情,以树立高尚的思想情操;利用世界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科学家来实施德育。例如: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坚决退回德国波思大学给他的名誉学位证书,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有他自己的祖国,应维护自己的人格国格”。如此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立场,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激励和深刻的教育;吉鸿昌在就义前以地作纸,枯枝为笔,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的革命精神,会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紧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注重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素质修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