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阅读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苏轼宋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宋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宋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宋词两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一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篇二
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8.请将乙词中划线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9.甲乙两词分别是苏轼豪放和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试析两词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4分)
8.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杏树上已经长出了小小的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轻捷地掠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2分)
9.甲词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思想。

(2分)乙词通过对残红褪尽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惋惜、身世浮沉的悲叹和无可奈何。

(“情”的内涵是丰富的,答到惜春迟暮之情,感怀身世之情,思乡之情,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都可给分)(2分)。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绝(注)陈与义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①,随蜂趁蝶学夭邪②。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③一树花。

其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④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

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

①双髻(jì)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②夭(妖)邪:袅娜多姿。

③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④了:了结,度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B.第一首诗中用一“作”字将东风拟人化,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点缀清明节。

C.第二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D.第二首诗中,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拘谨端坐,突出作者的谦虚。

(2)两首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强化训练16 古代诗歌阅读 4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强化训练16 古代诗歌阅读 4 Word版含解析

考点强化训练十六古代诗歌阅读——内容及情感(时间:4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考点题)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答案:惆怅、伤感。

解析:古代诗歌一般借助景物来抒情。

第三句中“惆怅”一词已经明确诗人的感情。

“柳深青”“柳絮飞”所展现的又是暮春之景,可看出作者的感情基调应是惆怅。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答案: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解析:可结合诗题中的“梨花”加以分析和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答:答案:“过”,动词,穿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

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意思对即可)(2)(考点题)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答案:尾联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的景象,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意境,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 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修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二、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古诗词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苏轼南来三见岁云徂①,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②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③。

【注】①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冬到杭州任通判,至作此诗,已度过三个除夕。

岁云徂,谓年岁辞去。

徂,往。

②青春:春季。

③古俗,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

《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离开朝廷南来已三年,恐怕自己终身奔走于宦途而不能践偿其政治抱负。

B.因桃符一年一换,诗人自比“桃符”,寄托了自己在新的一年仕途晋升的愿望。

C.颈联对仗工整,诗人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来反衬出自己的衰病老迈。

D.本诗抒发了除夜感慨,“桃符”“烟花”“屠苏”等意象照应节令,节日氛围浓厚。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寄托了自己在新的一年仕途晋升的愿望”曲解文意。

由“退归”可知,本句暗指诗人要抛却不如意的仕途,含有退隐之意。

故选B。

15.末句“不辞最后饮屠苏”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饮屠苏酒的顺序是自少至老,诗人说“最后饮”,表明了他年事已高。

②诗人“辞”掉的是富贵荣华,表明他不再以仕途不畅为意。

③“不辞最后饮”又表明他不以岁月流逝为意,以豁达乐观待之,表现了诗人豪放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蕴的能力。

诗人一扫前面的郁闷,表示要用“穷”和“愁”换取长久的健康,要屠苏酒来迎新年。

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是一种习俗,饮用的顺序是自少至老,诗人说“最后饮”,表明了他年事已高。

“烟花”二句,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反衬自己的衰病老迈。

“拟学旧桃符”暗指诗人要抛却不如意的仕途,诗人“辞”掉的是富贵荣华,表明他不再以仕途不畅为意。

2020届江苏省高三最新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及参考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最新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及参考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最新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及参考答案古诗词鉴赏苏州期初调研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湖上即事陈起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9.请赏析颔联与颈联的表达效果。

(6分)10.请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形象。

(5分)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9.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呈现出早春特有的湖上风光;作者寓情于景,在对湖光山色的描摹中表达自己醉心山水的愉悦之情。

(6分)10热爱自然、随性自由、任情洒脱的诗人形象。

穿青鞋、携短杖,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自由;“吟莫尽”,”酩酊”“乐浮生”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

(5分)南京市六校联合体期初测试三、古诗词鉴赏(11分)天香贺铸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①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②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③、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蛩:蟋蟀。

②骎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③东君:司春之神。

9.词的上片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

(5分)10.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9.运用视听结合,“横林”“山沉”“黄昏”等是视觉,“蛩鸣”“砧杵声”等为听觉,渲染了宁静幽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与孤寂。

10.①对时光易逝年华已老的感伤;②对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忧愁;③对漂泊羁旅的愁苦、思乡念亲却归家不得的惆怅;④对万物萧条的悲秋之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8月测试三、古诗词鉴赏(11分)剑门关①陆游剑门天设险,北向控函秦②。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

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苏轼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②初下瓦跳珠。

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五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注)①作于词人被贬黄州期间。

有小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两首。

”②雪床:指霰粒。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脚”三句描绘了雨后微雪的情景,由雨景写到雪景,层次清晰,逼真传神。

B.“翠袖”二句回忆与徐君猷筵间欢闹情景,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

C.“但令”句与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寄托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D.其五用词准确自然,形象突出,对比强烈,情思深婉,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两首词的结尾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中可见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B2.(1)其一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将雨雪拟人化,写出了苏轼略带诙谐的形象,也表现了词人不以贬谪为意的洒脱形象。

(2)其五尾联抓住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写出了词人的忧思,表达了词人对百姓生活的担忧,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错,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与“呵手镊霜须”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忧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其一尾联写“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冰颗胡乱地粘在胡须上,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

此句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也表现了其五尾联写词人在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诗词阅读及答案】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阅读答案及解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阅读答案及解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阅读答案及解析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苏轼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痰痰跑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闷,孤灯何事牛栓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这首诗的首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恳请详细分析。

(5分后)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6分)参考答案1.【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参考答案】:首联及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工整例如碎米通常飞舞地上,河水凝固成冰,仿佛有人哭泣般冷涩流动阻塞,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绘了大雪纷飞、天气炎热、冰天雪地的景象。

(修辞学2分后,译者诗句2分后,归纳1分后,共5分后)2.【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参考答案】:孤苦无依和敬佩喜悦之情。

天气寒冷,诗人靠近朋友,飘泊无依,魏人黄师就是在深夜送去豆腐酒,使寂寞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

抒发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救的敬佩、喜悦之情。

(总写下思想感情2分后,分析4分后,共6分后)全诗: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痰痰跑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闷,孤灯何事牛栓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豆腐徐似酒,扬州云液却例如豆腐。

欲?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苦不堪言而令饱暖,外木船应当已厌歌怒。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致于使冶城潮水上涨。

C.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衰的状况。

D.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解析1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解析1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5.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六) 古代诗歌阅读(分值:63分时间:7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北宋]欧阳修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D.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

,不是直接抒发情感。

2.【提分攻略20】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本诗通过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景物的描写侧重于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而《望海潮》既展现西湖的自然景色,更侧重于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

②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而《望海潮》则是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

,更侧重于表现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属于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

本诗根据诗句“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可见重在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由“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可见此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省试湘灵鼓瑟①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传说中的河神名。

3.【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②,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③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④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③航:小船。

④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

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语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4)

(语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4)

(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北宋)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①(北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

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深九重”的“君门”又可望不可及。

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

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歌鉴赏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试题内容:(二)古诗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5分)9、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

(6分)试题答案: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诗人的情感,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

【参考答案】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5分,每点1分)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重点是炼字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关键词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

【拓展内容】《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全词翻译赏析其古诗全文如下: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前言」《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

第二首诗抒发除夜感慨,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被迫离开朝廷南来已整整三年,怕终身奔走于道途,而不能践偿其政治抱负。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间:90分钟分值:140分)1.(2016·晋城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2)题.(11分)寄校书七兄李冶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①,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②,莫忘几行书。

【注】①芸(yún)阁(gé)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②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1)首联“蹉跎岁月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诗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兼带些迟暮之感,直逼颔联“寂寞”二字,开启后文相思之意。

★(2)有人赞本诗颈联“盖五言之佳境也",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想象(或回忆,或虚写)七兄行程。

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下句写陆程,“使车”惟“寒星”相伴,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辛苦等意;整句诗以景写情,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2.(2016·九江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11分)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阅读答案及解析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苏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5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参考答案】: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

(修辞2分,翻译诗句2分,概括1分,共5分)
2.【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参考答案】:孤苦无依和感激喜悦之情。

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

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

(总写思想感情2分,分析4分,共6分)
全诗: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従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