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保专用周实验

合集下载

继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继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化,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继保实验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设备操作、故障分析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1)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操作方法;(2)熟悉电力系统常见故障及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3)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分析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 实训内容(1)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学习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动作特性;(2)继电保护设备操作:熟悉继电保护装置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3)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掌握故障处理方法;(4)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学习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方法,进行实际整定计算;(5)实训报告撰写: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

三、实训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1)学习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2)学习电力系统常见故障及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3)学习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方法。

2. 第二阶段: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练习;(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第三阶段:故障分析(1)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掌握故障处理方法;(2)针对实际故障,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3)总结故障分析经验,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设备操作方法、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方面(1)掌握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2)提高了故障分析能力,能够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图 0-1 变压器分压示意图
二.使用方法
本实验装置测量表即(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电秒表和相位仪) ,测量前必须接 上 220V 交流电源,交流电压、电流表不必外接电源。 1.相位仪测量相位方法 (1)在 EPL-12 相位仪的测量单元的电压输入端口端接入电压信号,在电流输入端 口端接入电流信号。 (2)显示屏显示的数据即为引入的电压信号与引入的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值。 (3)在进行相位测量时,电压信号与电流输入信号不要接错了位置,且电压信号是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a.选 EPL-05 中的 DY-28C 型低压继电器(额定电压为 30V) ,确定动作值并进行 初步整定。本实验整定值为 24V 及 48V 两种工作状态。 注意:可以拆下玻璃罩子自行调整电压整定值。 b.根据整定值需求确定继电器接线方式。 注意: 1)低压继电器线圈可采用串联或并联接法,如图 1-3 所示。其中并联接法电压动作 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 串联接法电压动作值则为并联接法的 2 倍。 2)串并联接线时需注意线圈的极性,应按照要求接线,否则得不到预期的动作电压 值。
三.原理说明
DL-20C 系列电流继电器和 DY-20C 系列电压继电器为电磁式继电器。由电磁系统、 整定装置、接触点系统组成。当线圈导通时,衔铁克服游丝的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使动 合触点闭合。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可改变游丝的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的动作值。改 变线圈的串联并联,可获得不同的额定值。 DL-20C 系列电流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并联时的额定值。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 机,变压器及输电线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 DY-20C 系列电压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串联时的额定值。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 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压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 装置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年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2. 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三、预习题1.过流继电器线圈采用_串联_接法时,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低压继电器线圈采用__并联 _接法时,电压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

(串联,并联)2. 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答:1.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小电压称为返回电压;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返回电压与动作电压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2.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动作电流;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称为返回电流;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四、实验内容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五、实验仪器设备六、问题与思考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答:由于摩擦力矩和剩余力矩的存在,使得返回量小于动作量。

根据返回力矩的定义,返回系数恒小于1.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答:返回系数是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数不被切除。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整定的,一般能保护相邻线路。

在下一条相邻线路或其他线路短路时,电流继电器将启动,但当外部故障切除后,母线上的电动机自启动,有比较大的启动电流,此时要求电流继电器必须可靠返回,否则会出现误跳闸。

所以过电流保护在整定计算时必须考虑返回系数和自起动系数,以保证在上述情况下,保护能在大的启动电流情况下可靠返回。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运用继电保护系统,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实验内容
1. 综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功能。

2. 搭建、设置、测试继电保护实验仪器,分别熟练操作和应用它们。

3. 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种类、接线及作用原理,以及各种保护动作的原理。

4. 熟练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及保护试验的实施方法,并且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5. 熟练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与检查,并能够找出系统中存在的负荷覆盖不足、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

三、实验结果
1. 实验中熟练掌握了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及保护试验的实施方法,完成了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的任务。

2. 熟悉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与检查,了解了电力系统中存在的负荷覆盖不足、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四、结论
本次实验对继电保护的理论基础、原理及其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保护原理,以及对继电保护的维护与检查等工作的熟练运用。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2、继电器技术数据:电流继电器见表1-4
3、动作时间:过电流继电器在1.2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5秒;在3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03秒。低电压继电器在0.5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5秒。
4、接点断开容量:在电压不大于250伏,电流不大于2安时的直流有感负荷电路(时间常数不大于53103秒)中断开容量为40瓦;在交流电路中为200伏安。5、重量:约为0.5公斤。七、实验报告
5、总电源或实验台控制屏上的电源应由实验指导教师来控制,其他人员只能经指导教师允许后方可操作,不得自行合闸。
第三章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与考核内容(必做部分)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掌握动作电流值及其相关参数的整定方法。掌握实验用相关设备。二、预习与思考
每次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由2~3人组成,实验进行中的接线、负载、电压或电流调节、记录数据等工作每人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协调,使记录的数据准确可靠。2)选择组件和仪表
实验前先熟悉该次实验所用的组件,记录继电器铭牌数据和选择合适的仪表量程,然后依次排列组件和仪表,便于测取数据。3)按图接线
2)检查无误后开启"电源总开关","停止"按钮指示灯亮,表示实验装置的进线已接通电源,但还不能输出电压。此时在电源输出端进行实验电路接线操作是安全的。
3)按下"启动"按钮,"启动"按钮指示灯亮,只要调节自耦调压器的手柄,在输出口u、v、w处可得到0~450v的线电压输出,并可由控制屏上方的三只交流电压表指示。当屏上的"电压指示切换"开关拨向"三相电网输入电压"时,三只电压表指示三相电网进线的线电压值;当"指示切换"开关拨向"三相调压输出电压"时,三表指示三相调压输出之值。

电力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熟悉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和结构。

3.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实验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利用继电器等元件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判断和动作的一种自动保护装置。

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故障时出现的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等)的变化,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实现对故障的切除或报警,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继电保护实验装置2. 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表3. 调压器、开关、导线等4. 实验记录表格四、实验内容1.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结构(1)实验目的: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和结构。

(2)实验步骤:1. 观察继电保护实验装置的组成,包括继电器、接触器、开关、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表等。

2. 分析各元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3.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实验电路。

2. 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1)实验目的: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

(2)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值、返回值等参数。

2. 通过调节调压器,使电流、电压、频率等电气量达到设定值。

3. 观察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接入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表等测量元件。

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故障情况(如短路、过载等)。

3. 观察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结构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继电器、接触器、开关、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表等。

各元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如下:- 继电器:实现电气量的检测和动作。

- 接触器: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

- 开关:实现电路的控制。

- 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表:测量电气量。

继保实验报告

继保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路距离保护I段数字仿真实验一、实验记录与分析(1)保护范围内A相接地故障(a)记录B1处距离保护的三相测量电压(Vs)、电流(Is)变化波形(关注故障瞬间及断路器断开瞬间的);由电压电流波形分析A相接地故障的特征;断路器是否断开故障线路?由实验结果图分析可得,A相接地故障时测量电流增大为短路电流,测量电压为保护安装处的残余电压,故障相电压减小,非故障相的相电压和相电流几乎不变。

故障切除后电流为0,电压恢复为电源电压,断路器成功断开故障线路。

(b)各个接地距离、相间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的变化插入显示测量阻抗变化和整定特性圆的两张XYPlot;从XYPlot分析说明接地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的变化特点,相间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的变化特点:接地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相间距离保护测量阻抗A相接地时,故障A相测量电压减小,测量电流增大,故在A相接地距离保护测量阻抗减小,并落入了动作区内,接地距离保护动作;由于故障环路不包括B、C相,由图可看出B、C相接地距离保护测量阻抗阻抗值较大,不在动作区内。

相间距离保护中Rab、Rca 减小了,但仍然远离动作区,Rbc不受A相接地故障的影响,相间距离保护测量阻抗值较大,落在特性圆外,相间距离保护不动作。

(2)正向保护范围外A相接地故障插入显示测量阻抗变化和整定特性圆的两张XYPlot;从XYPlot分析说明接地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的变化特点,相间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的变化特点:接地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相间距离保护测量阻抗当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外时,接地距离保护中A相测量阻抗在动作特性圆外,靠近特性圆边界处;B、C相测量阻抗仍然很大,远离动作区。

相间距离保护测量阻抗值较大,落在动作特性圆外。

接地距离保护和相间距离保护都不动作。

(3)保护范围内BC相短路故障(a)记录B1处距离保护的三相测量电压(Vs)、电流(Is)变化波形(关注故障瞬间及断路器断开瞬间的);由电压电流波形分析BC相短路故障的特征;断路器是否断开故障线路?由实验结果图分析可得,发生BC相间短路故障时,B相C相测量电流增大为短路电流,测量电压幅值近似变为原来的2/3,故障相电压降低,非故障相的相电压和相电流几乎不变。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功能和动作特性,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测试方法,提高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1、继电保护测试仪2、模拟电力系统实验台3、各种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流继电器、差动继电器、距离继电器等4、示波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三、实验原理1、过流保护过流保护是根据线路或设备中的电流超过预定值时动作的保护原理。

当电流超过整定值时,过流继电器启动,经过一定的延时后,发出跳闸信号,切断故障线路或设备。

2、差动保护差动保护是基于被保护设备两端电流的差值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

正常运行时,两端电流差值很小;当发生内部故障时,差值会显著增大,超过整定值时,差动继电器动作。

3、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是根据测量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阻抗来确定保护动作的。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比值,计算出阻抗值,与整定值比较,判断是否动作。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过流保护实验(1)按照实验接线图将过流继电器、模拟负载和电源连接好。

(2)设置过流继电器的整定值,例如 12 倍额定电流。

(3)逐渐增加负载电流,观察过流继电器的动作情况,记录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

2、差动保护实验(1)将差动继电器与模拟变压器的两侧绕组连接。

(2)在变压器正常运行和内部故障情况下,测量两侧电流,观察差动继电器的动作情况。

3、距离保护实验(1)在模拟电力系统实验台上设置不同的故障点和故障类型。

(2)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向距离保护装置施加电压和电流信号。

(3)观察距离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记录动作距离和动作时间。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过流保护实验数据|负载电流(A)|动作电流(A)|动作时间(s)|||||| 10 |未动作||| 12 | 125 | 05 || 15 | 152 | 03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过流继电器在电流超过整定值时能够可靠动作,动作时间符合设定的延时要求。

继保实验指导

继保实验指导

图1-1 电流继电特性接线图实验一 电磁型电流、电压继电器特性校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DL 型电流继电器和DY 型电压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

2.掌握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

二.预习与思考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2.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3.实验结果如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你能正确地进行调整吗? 4.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三.实验内容1. 整定点的动作值、返回值及返回系数测试实验接线图1-1、图1-2分别为过流继电器及低压继电器的实验接线。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a .选择EPL-04组件的DL-21C 过流继电器,确定动作值并进行整定。

本实验整定值为1.8A 及5.4A 两种工作状态。

b .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c .按图1-1接线,调压器、220V 直流电源采用EPL-18单相交流电源、直流电源,降压变压器T1或T2 。

并把调压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

d .检查无误后,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顺时针调节自耦 调压器,增大输出电流,并观察光示牌的动作情况。

当光示牌由灭变亮时,说明继电器动作,观察交流电流表并读取电流值。

记入表1-2,用起动电流dj I 表示(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

e .继电器动作后,反向调节调压器降低输出电流,当光示牌由亮变灭时,说明继电器返回。

记录此时的电流值称为返回电流 ,用fj I 表示(能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值),记入表1-2,并计算返回系数: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是返回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用K f 表示。

图1-2 电压继电特性接线图fjdj f I I K =过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在0.8-0.9之间。

当小于0.8或大于0.9时,应进行调整,调整方式见附。

f .改变继电器线圈接线方式,重复以上步骤。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a .选EPL-05中的DY-28C 型低压继电器,确定动作值并进行初步整定。

继电保护实验指导书

继电保护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的构造,规范。

2.掌握继电器基本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实验:1.实验内容:(1)观察继电器的构造,熟悉其动作原理,了解整定方法。

(2)测量继电器的起动电流,返回电流,返回系数的意义。

2.实验接线:3.实验步骤:(1)观察继电器构造及铭牌上规范,线圈连接情况及整定把手与整定电流之间关系。

(2)将两个线圈顺向串联,整定把手置于刻度最小、最中、最大三个位置时,分别读取继电器起动电流值(常开接点刚好闭合时最小电流为起动电流)和返回电流( 接点闭合后逐渐减小电流,使接点刚好打开时电流即为返回电流)。

(3)计算返回系数:=Kre/IreIop(4)将继电器两个线圈并联,重复上述(2)步骤,并与其比较。

(5)记录实验读数并计算返回系数。

4.注意事项:(1)起动电流测量值与整定值误差不应大于±5%,如不符合要求时,可先将整定把手放在最大刻度位置,当测量值小于刻度值时,将Z形舌片起始位置向远离电磁铁的磁极位置调节,反之则反,然后再将把手放在最小位置,调节弹簧拉力,使在最小时亦满足,此时应注意接点接触的可靠性。

(2)返回系数应在0.85~0.95之间。

调整静接点片弹力及舌片弹力及舌片终置位置,限位螺杆的位置改变返回系数。

(3)在1.05倍起动电流使接点闭合时,接点不应抖动。

三、电磁型电压继电器实验:1.实验内容:(1)观察继电器的构造及线圈特点,理解其动作原理整定方法。

(2)测量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返回电压,求出返回系数,理解低电压继电器上述数据的不同点。

2.实验接线:3.实验步骤:(1)观察继电器构造及铬牌上规范,线圈连接情况及整定把手与整定电压之间关系。

(2)观察继电器线圈并用万能表测量线圈直流电阻。

(3)根据试验电源电压,选用试验设备及继电器整定电压范围,将继电器线圈串联或并联,分别在最小、中间、最大三个位置,读取动作电压与返回电压。

继保特性实验报告(3篇)

继保特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和步骤。

3.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性能。

二、实验原理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保护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部分的电路,保护电力设备不受损坏,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实验通过测试继电保护装置的特性,验证其在不同工况下的保护性能。

三、实验设备1. 继电保护装置:包括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2. 电力系统模拟装置:模拟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3. 测试仪器:包括示波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继电保护装置与电力系统模拟装置连接,确保接线正确无误。

2. 测试电流继电器:a. 设置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分别为0.5倍、1倍、1.5倍、2倍、2.5倍、3倍、3.5倍、4倍、4.5倍、5倍系统额定电流。

b. 分别在上述整定值下,模拟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观察电流继电器是否正确动作。

3. 测试电压继电器:a. 设置电压继电器的整定值,分别为0.5倍、1倍、1.5倍、2倍、2.5倍、3倍、3.5倍、4倍、4.5倍、5倍系统额定电压。

b. 分别在上述整定值下,模拟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观察电压继电器是否正确动作。

4. 测试时间继电器:a. 设置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时间,分别为0.1秒、0.2秒、0.3秒、0.4秒、0.5秒、0.6秒、0.7秒、0.8秒、0.9秒、1秒。

b. 分别在上述整定时间下,模拟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观察时间继电器是否正确动作。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继电保护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保护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流继电器测试结果:在0.5倍至5倍系统额定电流范围内,电流继电器均能正确动作,保护性能良好。

2. 电压继电器测试结果:在0.5倍至5倍系统额定电压范围内,电压继电器均能正确动作,保护性能良好。

3. 时间继电器测试结果:在0.1秒至1秒范围内,时间继电器均能正确动作,保护性能良好。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实验报告实验一 DL-31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规电流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设置电流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

3、学习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并测试DL-31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实验方法: (1)、按照实验指导接好连线; (2)、打开测试仪,在PC 机上运行“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 (3)、设置测试仪的控制参数,本实验是动态改变I a 的幅值,以“I a 幅值”为控制量,步长 设置为0.05A ,整定值为3A ,起始值设置为0A 。

(4)、重复手动测试继电器动作值及返回值,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四、思考题 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与电流的整定值有关,也就是舌片的上方的止位螺钉的位置有关系,动作电流也与舌片的Z 字型的舌片的Z 的角度有关。

还与铁芯上的线圈的粗细,匝数、游丝的松紧程度有关。

2、返回系数的大小主要是继电器断开的时间长断,返回系数是指返回电流re I 与动作电流OP I 的比值称为返回系数re K ,即: 。

OPrere I IK实验二 DY-36型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规电压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设置电压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

3、测试DY-36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 实验方法: (1)、按照实验指导接好连线; (2)、打开测试仪,在PC 机上运行“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 (3)、设置测试仪的控制参数,本实验是动态改变U a 的幅值,以“U a 幅值”为控制量,步长设置为0.5v ,整定值为50v ,起始值设置为40v 。

4)、重复手动测试继电器动作值及返回值,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四、思考题1、电磁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与电压的整定值有关,和相关磁路的磁阻有关(具体包括铁芯材料的磁导率、铁芯的尺寸、空气气隙的长度),也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继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继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继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本次继保实验实训是我在电气工程专业中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到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首先,在实验前,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了解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和理论分析,我对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保护原理和对主要保护进行了典型仿真实验。

我们通过搭建实验电路,使用继电保护设备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实验,我了解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调试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一个实验都需要组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配合。

通过团队讨论和实验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实验效率。

这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工程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另外,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例如,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由于电路连接不当,导致继电保护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通过仔细排查,我们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并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我明白了细心和耐心的重要性,这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展示。

我们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总结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展示,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也了解到了其他团队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

实验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加深了我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

同时,我也学到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对我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我也会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电气工程师。

继电保护的八个实验

继电保护的八个实验

实验一6-10KV 线路过流保护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过流保护的电路原理,深入认识继电器保护自动装置的二次原理接线图和展开接线图。

2.进行实际接线操作,掌握过流保护的整定调试和动作试验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1.为什么要选定主要继电器的动作值,并且进行整定?2.过电流保护中哪一种继电器属于测量元件?三.原理说明电力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设备称为二次设备,二次设备经导线或控制电缆以一定的方式与其他电气设备相连接的电路称为二次回接线。

二次电路图中的原理接线图和展开接线图是广泛应用的两种二次接线图。

它是以两种不同的型式表示同一套继电保护电路。

1.原理接线图图1-1 6~10KV线路的过电流保护原理接线图原理接线图用来表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所有的电器都以整体的形式绘在一张图上,相互联系的流回路、电压电路和直流回路都综合在一起,为了表明这种回路对一次回路的作用,将一次回路的有关部分也画在原理接线图里,这样就能对这个回路有一个明确的整体概念。

图1-1表示6~10KV线路的过电流保护原理接线图,这也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电路。

图1-2 线路过电流保护展开图从图1-1中可以看出,整套保护装置由五只继电器组成,电流继电器KA2.KA1的线圈接于A、C两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回路中,即两相两继电器式接线。

当发生三相短路或任意两相短路时,流过继电器的电流超过整定值,其常开触点闭合,接通了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回路,直流电源电压加在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上,使其起动,经过一定时限后其延时触点闭合,接通信号继电器KS和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KM的线圈回路、二继电器同时起动,信号继电器KS触点闭合,发出6~10KV过流保护动作信号并自保持,中间继电器KM起动后把断路器的辅助触点和跳闸线圈YR二者串联接到直流电源中,跳闸线圈YR 通电,跳闸电铁磁励磁,脱扣机构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路,断路器QF跳闸后,辅助触点分开,切断跳闸回路。

继保实验指导书

继保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实验指导书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掌握动作电流值、动作电压值及其相关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2、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3、实验结果如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你能正确地进行调整吗?4、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三、原理说明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电压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L—20c、DY—20c系列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见图1一1。

上述继电器是瞬时动作的电磁式继电器,当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整定值时,衔铁克服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且保持在动作状态。

过电流(压)继电器:当电流(压)升高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低电压继电器:当电压降低至整定电压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继电器的铭牌刻度值是按电流继电器两线圈串联,电压继电器两线圈并联时标注的指示值等于整定值;若上述二继电器两线圈分别作并联和串联时,则整定值为指示值的2倍。

转动刻度盘上指针,以改变游丝的作用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动作值。

图1-1电流(电压)继电器内部接线图图1-2电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12348765DL-21CDY-21C、26C12348765DL-23C DY-23C、28C12348765DL-22C DY-22C 12348765DL-24CDY-24C、29C12348765DL-25C DY-25C图1-3过电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四、实验设备五、验步骤和要求1、绝缘测试单个继电器在新安装投入使用前或经过解体检修后,必须进行绝缘测试,对于额定电压为100伏及以上者,应用1000伏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对于额定电压为100 伏以下者,则应用500伏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

继保实验报告

继保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电磁型电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继电器基本分类方法及其结构。

2)熟悉几种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

3)学会调整、测量电磁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

4)测量继电器的基本特性。

2.实验容1)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电流继电器动作、返回电流值测试实验。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值测试实验原理图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接线,将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为1A ,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0V ,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放在中间位置。

(2)查线路无误后,先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对应指示灯亮),再合上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3)慢慢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读数缓慢升高,记下继电器刚动作(动作信号灯XD1亮)时的最小电流值,即为动作值。

(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节调压器使电流值平滑下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指示灯XD1灭)的最大电流值,即为返回值。

(5)重复步骤(2)至(4),测三组数据。

(6)实验完成后,使调压器输出为0V ,断开所有电源开关。

-(7)分别计算动作值和返回值的平均值即为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值和返回电流值。

(8)计算整定值的误差、变差及返回系数。

误差=[动作最小值-整定值 ]/整定值变差=[动作最大值-动作最小值]/动作平均值 100%返回系数=返回平均值/动作平均值表1 电流继电器动作值、返回值测试实验数据记录表2)电流继电器动作时间测试实验电流继电器动作时间测试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图2 电流继电器动作时间测试实验电路原理图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接线,将电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接在多功能表的“输出2”和“公共线”,将开关BK的一条支路接在多功能表的“输入1”和“公共线”,使调压器输出为0V,将电流继电器动作值整定为1.2A,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置于其中间位置。

(2)检查线路无误后,先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再合上单相电源开关。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二:方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整流型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原理接线图,了解其动作特性;2. 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ϕf Z pu =特性,求取最大灵敏角;3. 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r pu I f Z =特性,求取最小精工电流;4. 研究方向阻抗继电器记忆回路和引入第三相电压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整流型阻抗继电器的阻抗整定值的整定和调整前述可知,当方向阻抗继电器处在临界动作状态时,推证的整定阻抗表达式如式4-3所示,显然,阻抗继电器的整定与LZ-21中的电抗变压器DKB 的模拟阻抗Z I 、电压变换器YB 的变比n YB 、电压互感器变比n PT 和电流互感器n CT 有关。

例如,若要求整定阻抗为Zset =15Ω,当n PT =100,n CT =20,Z I =2Ω(即DKB 原方匝数为20匝时),则1015=yb n ,即YB n 1=0.67。

也就是说电压变换器YB 副方线圈匝数是原方匝数的67%,这时插头应插入60、5、2三个位置,如图4-10所示。

(1,检查电抗变压器DKB 原方匝数应为16(2)计算电压变换器YB 的变比6.15=yb n ,YB 副方线圈对应的匝数为原方匝数的32%。

(3)在参考图4-10阻抗继电器面板上选择20匝、10匝,2匝插孔插入螺钉。

表4-3 DKB 最小整定阻抗范围与原方线圈对应接线(4)改变DKB原方匝数为20匝(Z I=2Ω)重复步骤(1)、(2),在阻抗继电器面板上选择40匝、0匝,0匝插孔插入螺钉。

(5)上述步骤完成后,保持整定值不变,继续做下一个实验。

2.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特性Z pu=f(ϕ)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熟悉LZ-21方向阻抗继电器和ZNB-Ⅱ智能电秒表的操作接线及实验原理。

认真阅读LZ-21方向阻抗继电器原理接线图4-2和实验原理接线图(图4-11)(2)按实验原理图接线,具体接线方法可参阅LG-11功率方向继电器实验中所介绍的内容。

继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继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掌握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继保实验实训。

本次实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我深刻理解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对继电保护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验操作本次实训共分为以下几个实验环节:(1)保护装置的安装与接线: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安装和接线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熟悉了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2)保护装置的调试:通过对保护装置进行调试,验证了装置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掌握了调试方法。

(3)保护装置的试验:我们对保护装置进行了模拟试验,检验了装置在各种工况下的保护性能。

(4)保护装置的维护与保养:学习了保护装置的维护保养方法,了解了保护装置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调试、试验和维护保养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四、实训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训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是实际操作的基础,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继电保护技术。

2. 注重细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山东大学继电保护方向设计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继电保护方向设计实验报告

一、第一轮自主设计1.1 过电流保护设计方案的实际接线图信号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1.2 实验原理1.2.1 电流继电器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选型为 DL-23C,有一对动合触点和一对动断触点,常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过负荷和短路的继电保护线路中,可作为启动元件。

动作时间要求:过电流继电器在 1.1 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手 0.12s;在 2 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04s。

1.2.2 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作为辅助元件,用于各种保护及自动装置中,使被控元件达到所需要的延时,在保护装置中用以实现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选择性配合。

时间继电器的型号选为 DS-32,延时范围为 0.5~5s,是一电磁铁带动一钟表延时机构,具有 1 对终止触点、1 对滑动触点、2 对常开触点、2 对常闭触点。

动作电压为 DC 110 V,直流继电器动作电压不小于额定值的 75%,返回电压(释放电压)不小于额定值的 5%。

1.2.3 信号继电器信号继电器作为铺助元件,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的继电保护线路中,作为动作指示信号用。

DX-4A 系列继电器是电磁型脱钩掉牌显示继电器,同时输出机械保持和瞬动触点,具有手动或电动复归及两次掉牌功能,即第一次动作后显示一条红色带,第二次动作后显示两条红色带。

信号继电器的选型为 DX-4A/475,具有 1 对常开触点、2 对常开带掉牌触点。

动作电压为 DC 110 V,直流继电器动作电压不小于额定值的 70%,复归电压不大于额定值的 70%。

1.2.4 电压继电器电磁型低电压继电器的选型为 DY-28C,有一对动合触点、一对动断触点,常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降低(低压闭锁) 的继电保护线路中,作为启动元件。

动作时间要求:过电压继电器在1.1 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 0.12s;在 2 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 0.045。

低电压继电器在 0.5 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5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装置综合训练学生姓名: 学号:系 部: 自动化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2019年9月实验一、直流屏一、系统原理图及工作原理1.系统原理图2.接线图3.工作原理:直流屏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部分、整流部分、直流馈电部分、监控部分组成。

其中交流配电部分主要由交流配电单元组成。

整流部分由充电模块和隔离二极管组成。

直流馈电部分由降压硅链、绝缘检测、合闸分路和控制分路组成,监控部分由监控模块和配电监控组成。

系统交流输入正常时,两路交流输入经交流切换控制电路选择其中一路输入,并通过交流配电单元给各个充电模块供电。

充电模块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220V或110V的直流,经隔离二极管隔离后并联输出,一方面给电池充电,另一方面通过合闸分路和控制分路给负载提供正常的直流电源。

交流输入停电或异常时,充电模块停止工作,由电池通过合闸分路和控制分路给负载供电。

交流输入恢复正常以后,充电模块对电池充电。

监控部分采用集散方式对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

充电柜、馈电柜的运行参数和充电模块运行参数分别由配电监控电路和充电模块内部的监控电路采集处理,然后通过串行通讯口把处理后的信息上报给监控模块,由监控模块统一处理后,显示在液晶屏上。

二、各元器件功能及其作用1.电流表:检测控制回路输出电流的大小。

2.控母电压表:检测输出控制母线电压的大小。

3.电池电压表:检测蓄电池电压的大小。

4.转换开关:控制线路的转换、电压表、电流表的换相测量控制。

5.整流模块: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进行输出。

6.监控器:用于显示监控模块的处理参数。

7.交流进线开关:控制交流电的输入。

8.充电开关:控制充电模块给蓄电池充电。

9.指示灯:显示各个元件的开关、运行状态。

10.控制馈出开关:控制控制回路的直流输出。

11.交流馈出开关:控制交流电的输出。

12.避雷器:防止过电压入侵。

13.绝缘检测单元:接受主监控发出的告警上下限,检测并发出母线对地电压值、对地电阻值信息。

14.漏电流传感器:用于直流及交流供电系统的母线及各支路绝缘情况的实时监测。

15.电池巡检单元:对电源系统蓄电池进行实时、完善的在线检测与管理。

16.降压硅链:检测母线电压,并与设定值比较,当母线电压高于(低于)设定值的上限(下限)时,控制器发出信号,驱动执行继电器。

三、直流屏平面布置图KM:直流控制开关KC:交流控制开关实验二、备自投一、备自投的方式有几种?绘制每种自投方式的系统主接线图并阐述工作原理共有6中工作方式。

自投方式1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进线1运行,进线2备用,即1DL,3DL在合位,当进线1因电源故障或其他原因被断开后,进线2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并且只允许动作一次。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设计了方式1自投的充电过程。

只有在充电完成后才允许自投。

方式1充电完成后在主屏的备投充电标志区显示1标志。

自投方式2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进线2运行,进线1备用,即2DL.3DL 在合位,1DL在分位;当进线2因电原故障或其它原因被断开后,进线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且只允许动作一次。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设计了方式2自投的充电过程,只有在充电完成后才允许自投。

方式2充电完成后在主屏的备投充电标志区显示2标志。

自投方式3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两段母线分列运行,每条进线各带一段母线,3当进线1电源因故障或其它原因被1断开后,分段开关自动投入,且只允许动作一次。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设计了方式3自投的充电过程,只有在充电完成后才允许自投。

方式3充电完成后在主屏的备投充电标志区显示标志,如果此时方式4也充电完成则显示标志。

自投方式4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两段母线分列运行,每条进线各带一段母线,当进线2电源因故障或其它原因被断开后,分段开关自动投入,且只允许动作一次。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设计了方式4自投的充电过程,只有在充电完或后才允许自投。

方式4充电完成后在主屏的备投充电标志区显示4标志,如果此时方式3也充电完成则显示1标志。

自投方式5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进线1运行,进线2备用。

当进线1因电源故障或其它原因被断开后,进线2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且只允许动作一次。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设计了方式5自投的充电过程,只有在充电完成后才允许自投。

方式5充电完成后在主屏的备投充电标志区显示5标志。

自投方式6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进线2运行,进线1备用。

当进线2因电源故障或其它原因被断开后,进线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且只允许动作-一次。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设计了方式6自投的充电过程,只有在充电完成后才允许自投。

方式6充电完成后在主屏的备投充电标志区显示6标志。

二、阐述备自投保护实验屏各部分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1.电压互感器:测量进线端电压。

2.隔离开关:在投退进线段时起隔离电源的作用。

3.电流互感器: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

4.1#进线断路器:通断1#进线。

5.2#进线断路器:通断2#进线。

6.联络断路器:通断1#母线与2#母线的联系。

7.PT柜:检测母线电压和实现保护功能。

三、每种自投方式的主接线图方式1,2系统主接线图(1) 方式3,4系统主接线图方式1,2系统主接线图(2)方式5,6主接线图三、无功功率补偿一、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电容器在原理上相当于产生容性无功电流的发电机。

其无功补偿的原理是把具有容性负荷的装置与感性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当容性负荷释放能量时,感性负荷吸收能量;而感性负荷释放能量时,容性负荷却在吸收能量,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互相交换。

这样,感性负荷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中得到补偿,电网中的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负荷降低,从而输出有功能力增加。

在输出一定有功功率的情况下,供电系统的损耗降低。

二、电容柜原理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1. 电容柜原理图2.接线图3.工作原理用电设备除电阻性负载外,大部分用电设备均属感性用电负载(如日光灯、变压器、马达等用电设备)这些感应负载,使供电电源电压相位发生改变(即电流滞后于电压),因此电压波动大,无功功率增大,浪费大量电能。

当功率因数过低时,以致供电电源输出电流过大而出现超负载现象。

电容补偿柜内的电脑电容控制系统可解决以上弊端,它可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设置。

电容组数的投入,进行电流补偿,从而减低大量无功电流,使线路电能损耗降到最低程度,提供一个高素质的电力源。

三、电容柜元器件及其作用1.熔断器:对短路电流和过载提供保护2.热继电器:当电容电流过大时控制接触器断开电容,达到保护电容的目的。

3.交流接触器:控制电器的自动切换进行补偿,限制涌流。

4.转换开关:电容补偿手动/自动之间以及工业/试验电容之间的互相切换。

5.电流互感器:用于三相电流的取样6.交流电流表:用于测量三相电流的大小7.信号灯:用于显示当前电容投切路投入状态。

8.功率因素表:对功率因素进行测量。

9.无功补偿控制器:补偿无功功率,提高电能质量,降低损耗,同时提供配电运行数据。

四、常规继电保护实训屏一、各种继电器型号、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1、根据分类方法不同,常用的继电器有下列几类(1)按动作原理分有:电磁型、感应型、电动型、晶体管型继电器。

(2)按测量的参量分有:电流型、电压型、功率型、阻抗型等电量继电器,以及温度型、压力型等非电量缎电器。

(3)按功能分有: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等。

常见几种继电器简介(1)电流继电器DL-33结构:由缠绕铁芯的线圈、安装于铁片上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组成的“触点部分”共同组合而成(电流继电器线圈匝数少而导线粗)。

工作原理:电流继电器是用于电气设备或电动机过电流和欠电流的种保护电器器件。

将电流维电器线圈串接在主电路中,感测主电路的工作电流,电流继电器的过电流参数整定值一般为被保护线路额定电流的1.1~4倍。

当被保护线路中电流正常时,衔铁不动作,被保护线路中的电流高于额定值,达到过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时,衔铁吸合,触点机构动作,常开和常闭触点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达到保护的作用。

(2)电压型继电器:低电压继电器DY-32和过电压继电器DY-34C 结构:由缠绕铁芯的线圈、安装于铁片上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组成的“触点部分”共同组合而成(电流继电器线圈匝数多而导线细)。

工作原理:低电压继电器-一般做低电压启动元件,当电压下降到一定数值时低电压继电器动作,起动保护电路。

过电压继电器:当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某一值时,继电器动作。

(3)电磁型时间继电器DX-34C结构: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构成。

工作原理:当线圈通电时,铁芯吸引使得衔铁和托板下移,瞬间动作触点接通或断开。

活塞杆和杠杆由于受阻尼作用影响缓慢下降,一定时间后,活塞杆下降到一定的位置,便通过杠杆推动延时动作触点发生动作,处于断开状态,而动合触点闭合。

继电器的延时时间便是线圈通电到延时触点完成动作的时间。

当线圈断电时,继电器依靠 弹簧的恢复作用复原。

(4)电磁型中间继电器DZY-201结构: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弹片等构成。

工作原理:线圈装在”U”形导磁体上,导磁体上面有一个活动的衔铁,导磁体两侧装有两排触点弹片。

在非动作状态下触点弹片将衔铁向上托起,使衔铁与导磁体之间保持一定间隙。

当气隙间的电磁力矩超过反作用力矩时,衔铁被吸向导磁体,同时衔铁压动触点弹片,使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完成继电器工作。

当电磁力矩减小到一定值时,由于触点弹片的反作用力矩,而使触点与衔铁返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次工作。

(5)信号继电器DX-31/31B结构: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工作原理: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2、各类继电器的使用方法(1)先了解继电器选用的必要条件1)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提供的最大电流。

2)被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3)被控电路需要几组、什么形式的触点。

选用继电器时,一般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

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是不稳定的。

(2)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使用条件后,可查找相关资料,找出需要的继电器的型号和规格号。

若手头已有继电器,可依据资料核对是否可以利用。

最后考虑尺寸是否合适。

(3)注意器具的容积。

若是用于一般用电器,除考虑机箱容积外,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电路板安装布局。

对于小型电器,如玩具、遥控装置则应选用超小型继电器产品。

二、可以完成的实验举例三段式距离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