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与年龄密不可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及影响因素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秦利萍朱述英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5期摘要:盆底功能障碍(PFD)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就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文献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梳理,提高社会对PFD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影响因素盆底功能障碍(PFD)是当前在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盆底肌肉活动阻碍性疾病。
这些盆底肌肉控制着女性机体的直肠、膀胱、女性生殖器官及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盆底组织在女性的一生中会由于各种原因遭受创伤,导致患者盆底神经或肌肉受损,而导致以上脏器功能失调,如排便障碍、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PFD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会对女性参加各种生活或者社会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社交癌”。
1.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盆底功能障碍已经发展成为威胁女性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与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以及抑郁症一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国际流行病学研究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40%。
Hunskaar等[1]发现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尿失禁发病率分别为44%,41%,4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情况不断加重,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也越来越多,经过统计后发现盆底功能障碍在我国女性间的发生率可以的达到超过10%[2]。
据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在我国,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30%,大约有将近3 成的孕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发生小便失禁,生产后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产妇会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而有七分之一的产妇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
吴晓燕[3]等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未来的20年,我国的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发病率会翻上一倍。
1.2; 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虽然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地具体发病机制到现在还没有进行详细研究的报道,大多数的研究倾向于腹腔压力抗衡和盆底支持系统之间的失调相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肌是预防该类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这一道防线损伤后,致使患者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你知晓多少
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你知晓多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脏器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为40%,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女性盆底大体解剖结构女性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以封闭骨盆出口,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
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互相协同,维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脏器在盆腔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肛提肌是盆底器官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与盆底的其他肌群、盆底筋膜、韧带及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彼此相互作用和支持,承托并维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在正常位置。
肛提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时,将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肛提肌收缩功能发生障碍时,将会出现大小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反之将会出现排尿、排便困难。
1.危害2.1尿失禁尿失禁的主要类型有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
多项研究结果证明,年龄、产娩、饮酒、妇科疾病史、慢性盆腔痛、盆腔手术史及月经状态史中国成年女性压力尿失禁患病的影响因素。
压力性尿失禁又称张力性尿失禁,指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外口漏出,是常见的尿失禁类型。
其临床特点是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负重等负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常不伴尿意,80%患者可合并有盆腔脏器脱垂。
检查时嘱患者不解小便,取膀胱截石位,观察咳嗽是有无尿液自尿道口溢出,若有尿液溢出,检查者用示、中指两指深入阴道,分别轻压阴道前壁尿道两侧,再嘱患者咳嗽,若尿液不再溢出,提示患者有压力性尿失禁。
2.2膀胱感觉及储尿功能异常膀胱感觉异常包括膀胱感觉过敏、降低或缺失。
膀胱感觉过敏可导致日间小便次数增多、夜尿增多、尿急、膀胱过度活动症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又可称为逼尿肌无意识收缩,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伴有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
正确认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正确认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作者:李香娟来源:《健康人生》2018年第11期一、认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什么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损伤及衰老等原因导致盆底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最终发生盆腔脏器位置异常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系列疾患,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公共问题。
2.主要的临床表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粪失禁、慢性盆腔疼痛及反复阴道炎等。
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多种症状合并在一起,虽然不像恶性肿瘤危及女性的生命,但切切实实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品质,因而医学上又称之为“社交癌”,是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3.发病现状据国内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在成年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30%,孕期妇女将近1/3有尿失禁,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50%,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的女性每增加10岁患此疾病的风险增加约40~50%,80岁以上女性患该疾病的概率高达70%。
至2050年我国患该类疾病的人数将增长2倍,是老年女性的高发病、多发病,但由于该疾患是个比较隐晦的话题,社会认知率低,就诊率低。
目前也缺乏完整的防控体系。
4.哪些因素会导致遗传因素: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尤其是结缔组织的先天性发育缺陷。
(2)妊娠和分娩损伤:妊娠和分娩是导致盆底损伤的主要原因,且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3)衰老、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分泌迅速减少,胶原蛋白丢失,纤维稀疏,盆底的支持组织薄弱,张力减低,将加重先前已有妊娠分娩因素造成的损伤。
(4)腹压增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重体力劳动、肥胖等。
(5)医源性因素:阴道穹隆脱垂是子宫切除术后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其中分娩及妊娠损伤及衰老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二、盆底大揭秘1.盆底位于何处?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有盆地,那里往往有丰富的河流、美丽的花草以及茂盛的树木。
盆底功能障碍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称为盆底缺陷(Pelvic Floor De-Feets)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Relaxati- on of Pelvic Supports),为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40%,发病人数随年的增加而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一、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分类1、压力性尿失禁(SUI):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状态。
我国北京、广州等地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1%~57.5%,绝经后的女性高达50%,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2、盆腔器官脱垂(POP):盆腔器官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等。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据统计子宫脱垂绝大多数发生在已婚已产的妇女,但亦偶见于未婚者。
发生脱垂的年龄以40~60岁最多。
在我国农村,是与产妇保健、产科质量关系密切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子宫脱垂在大中城市亦屡见不鲜。
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方式,传统的许多采用保守治疗的盆底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采用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有的手术方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泌尿生殖膈成形术: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尿道折叠术等2、耻骨后尿道固定悬吊术:包括固定尿道旁组织于耻骨联合的MMK术(Marshall-Marchetti- Krantz术)和固定尿道旁组织于Cooper韧带的Burch术。
3、针刺悬吊术:包括Peregra、Stamey、Gittes和Raz等术式。
4、尿道下段悬吊术:包括筋膜悬吊术(Albridge Studdiford术和Millia Read 术 )和复合医用材料吊带术。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吊带的材质有了很大改进,使尿失禁手术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微创手术相继出现,如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经阴道尿道悬吊术(IVS)、经耻骨上无张力悬吊带术(SPARC)、经闭孔尿道悬吊术(TOT)、逆向经闭孔尿道悬吊术(TVT-O)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知道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知道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国外研究发现,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患病率为20%~40%。
此病发病初期基本上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很多患者病情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所引发的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与分娩、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必然的联系,另外绝经、肥胖、及呼吸系统也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需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确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改善病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分析】※多数病因自然分娩、妊娠、便秘及盆腔手术史,以及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量明显下降等,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此外,长期增加腹压,如咳嗽、便秘、举重、肥胖等也会使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引起功能障碍;也有手术损伤如子宫切除术等,破坏盆底解剖结构造成盆底功能失调。
※少数病因机体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盆底组织薄弱、遗传因素造成盆底组织先天性发育不善均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盆腔器官脱落:轻者无症状,重者可有膀胱直肠膨出、子宫脱离、阴道脱落等症状,如跳绳、甚至过猛咳嗽时感觉到阴道口有东西脱落出来,并伴有脱出物溃疡、出血并腰酸、下坠等感觉;※尿失禁:在打喷嚏、咳嗽、抱小孩、大哭大笑后出现漏尿;或者尿频、尿急、憋不住尿等等,最开始尿失禁的患者在怀孕期间,可以通过相关的盆底肌肉锻炼,起到有效控制,若不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的患者尿失禁症状会逐渐加重;※慢性盆腔疼痛:慢性盆底疼痛、产后盆腔痛、腰腹坠胀酸痛、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排便障碍:大便失禁或便秘,不自主的肛门排气是此类疾病的先兆表现;※性功能障碍:目前占发病率的38%左右,患者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影响正常的性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自主康复训练在盆底康复疗法中,方法正确加每天坚持,可加强肛提肌肌肉力量和紧张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控尿能力及盆底器官脱垂程度。
生娃后,你的盆底肌还好吗
生娃后,你的盆底肌还好吗作者:余运西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9年第01期前几天,我听到几个姐妹在微信群里闲聊,有一个人说:“生完孩子后,除了可怕的‘游泳圈’,更可怕的可能是,你打个喷嚏就漏尿了!”妊娠会造成盆底肌损伤女性朋友们的这些难言之隐总结起来就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这类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妊娠、分娩、子宫切除手术)、衰老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1%~57%,65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那么,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哪里呢?怀孕就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妊娠期,随着子宫的增大,盆底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盆底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重塑过程,来维持盆底结构的整体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孕妇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导致逐渐松弛。
所以,妊娠本身已经造成对盆底肌的损伤。
关于盆底康复的错误观念选择生二胎的妈妈更要注意盆底疾病风险。
相关统计显示,二胎妈妈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三倍。
这是因为二胎妈妈年龄普遍偏大,妊娠并发症凸显,分娩次数增加,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巨婴的概率增加,对盆底肌的损伤自然加重了。
有一个错误观念,就是很多妈妈想着生完二孩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殊不知,如果一胎后不及时做盆底康复,二胎中出现脱垂的概率就更大了。
那么,如何对症采取措施?建议有症状的患者和产后42天的产妇先接受评估及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给予不同治疗。
有临床症状的,可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辅助器具和手术治疗;无临床症状的,盆底肌力为1、2、3级(或评分低于60分),需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力为4、5级(或评分高于80分)则需要进行凯格尔训练。
恢复盆底肌的最佳时期是产后42天至产后三个月,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属于妇科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组织慢性损伤,进而引发盆腔脏器或是生理功能异常,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排泄障碍等,最主要的就是尿失禁(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
据临床报告显示,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尿失禁患病率在8.5%-58.0%之间,国内患病比例则在18.5%-57.7%之间,而在盆腔脏器脱垂的研究中,有学者显示,子宫脱垂的患病率在25.5-25.9%之间,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成年女性常见的病症,一定程度影响着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针此病症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流行病学;盆腔脏器脱垂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与健康都有了新的要求。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然没有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但是会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并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卫生问题。
在国外很多国家中FPFD的治疗费用已经远远高于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治疗费用,此项病症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2]。
一、流行现状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自身控制而自行流出,临床将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充溢性尿失禁(OUI),一般情况女性的尿失禁主要以SUI和MUI为主,有学者研究表示,我国的尿失禁患病率在30.2%左右,而国外患病率则在50%以上,严重困扰着成年妇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很多妇女都将受到尿失禁的困扰,与目前调查结果显示的高患病率比较,低就诊率应该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多数女性并未对此类疾病有所重视。
早在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对盆腔脏器脱垂有了明确的定义,其是指女性引道节段的前缘或是子宫颈达到(超出)处女膜缘以上1厘米[3],也就是临床中所说的子宫脱垂和引道前后壁脱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危害着50%已育女性(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危害着50%已育女性(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中国现有4000万尿失禁患者据了解,中国目前尿失禁患者各个年龄段总计超过6000万,其中轻中度女性患者约占2/3,达到4000万。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FPFD)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定义,通常表现为尿失禁、肛门失禁、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等。
不仅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在产后妇女中也至少1/3存在。
常在咳嗽、大笑、提重物等腹内压增高时尿失禁或突感有“肿物”掉出体外,妨碍生活,严重者不敢外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发病因素较多:年龄、肥胖、妊娠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绝经、雌激素缺乏、盆腔手术和神经损害、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由怀孕和分娩后盆底松弛又未能得到很好的康复训练导致的。
”杨艳说,“女性的盆底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它就像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
”
据悉,女性妊娠期间,整个子宫的重量随妊娠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也逐渐变垂直,到怀孕晚期子宫几乎变成一个垂直的脏器,从而使更大的力量直接压向盆底的支撑组织。
随着子宫的增大,脊柱的向前弯曲,盆腔逐渐承受到向前下方的巨大压力,导致盆底肌纤维受到巨大的损伤。
妊娠分娩的同时会损伤盆底肌肉神经,尤其是分娩时会阴撕裂伤、会阴侧切对肌纤维及神经均具有一定程度。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分析目的通过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盆底功能筛查,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盆底功能筛查仪对本县在职女干部职工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
结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以50~54岁年龄段最多,25~30岁年龄段最少。
结论应采取措施,并对筛查出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妇女加强宣教,以达到让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妇女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目的。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影响与对策;康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1]。
是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主要原因是与妊娠相关的特殊生理状态以及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常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1%,有预测30年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将增加1倍[2]。
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5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而成为社会问题。
有文献报道,我国女性群体中有1/3发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但就诊意识不到1/3,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3]。
因此我国政府将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列入妇幼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院根据《广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由县妇联牵头本院负责实施,对全县育龄女干部职工实施盆底功能筛查,现将筛查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本院在全县进行盆底功能筛查的2 540例在职女干部职工。
年龄25~54岁。
其中,年龄25~30岁336例,年龄31~40岁435例,年龄41~50岁946例,年龄51~54岁823例。
1.2 方法采用盆底功能筛查仪对女干部职工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
2 结果2.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阳性率排序本次盆底功能疾病筛查共2 540例,其中阴道松弛阳性率最高(60.59%),其次为压力性尿失禁(12.44%)。
盆底功能障碍青睐中老年女性
867936527@q q.c o m生活实例今年64岁的刘姨妈来自湖北监利县,有六年的子宫脱垂病史,开始犯病时脱出物如鸽子蛋大小,休息后可缓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年前,症状明显加重,脱出物如“鹅蛋”大小。
半年前整个子宫全部脱出,且伴有排尿困难及尿频,连走路都很困难,还会出血,给日常生活带了极大不便。
刘姨妈非常痛苦,几乎杜绝了一切外出活动。
她说,“这个病症经常导致我遭遇难堪,有时候咳嗽几声,就有尿液流出,在人多的地方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为此,刘姨妈也曾前往当地医院尝试用“子宫托”治疗,但不到2个月便脱落。
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在家人的陪伴下,刘姨妈来到荆州第一人民医院寻求诊治。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呈Ⅲ度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盆腔脏器脱垂Ⅳ度),需行手术治疗。
完善各项检查后,在科主任陈克明、副主任何文容医师的主持下,妇产科团队对刘姨妈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最终决定,为其实施盆底重建术(非网片非补片)+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骶主韧带悬吊术。
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小便自解通畅,不适完全消失,恢复迅速,如今,已康复出院。
出院时刘姨妈动容地说:“多亏了荆州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我才得以重生,再也不用担心它掉下了,终于可以出去串串门了。
”盆底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指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女性性功能障碍等。
女性的盆底就像一套可以自我调节的吊床,依靠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的张力,进入中老年后,吊床的张力由于妊娠、分娩和雌激素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松弛和塌陷,盆底的肌肉和韧带的支持作用逐渐减弱,导致盆腔器官的脱垂以及各种类型的尿失禁。
那么什么是盆底肌?盆底肌顾名思义是骨盆底的肌肉(见下图)。
是由一群肌肉和肌膜韧带组成,封闭骨盆的出口,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承托盆腔器官。
分深层肌肉和浅层肌肉。
深层肌肉受影响会导致子宫脱垂等问题,浅层肌肉受影响会出现漏尿等现象,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吸烟
有
无
体质量指数
正常
超重或肥胖
153
65
88
57
190
32
78
25
112
119
267
62
48
103
34
4. 041
0. 044
9. 743
0. 002
2. 3
影响 PF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量指数( 超重或肥胖) 是影响女性 PFD 发生的独立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ꎬ患者年龄 > 50
0. 275
0. 720
3 讨论
因素
年龄( 岁)
> 50
≤50
居住地
农村
城镇
分娩次数( 次)
1
≥2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剖宫产
收入水平( 元)
> 600
①
总例数( n = 247)
PFD 组( n = 110)
非 PFD 组( n = 137)
71
176
42
68
29
108
83
164
35
75
48
89
138
109
41
69
97
40
128
119
72
38
56
81
94
45
49
作者简介:冯立雪(1972 ~ ) 女ꎬ河南新乡人ꎬ本科ꎬ主管护师ꎮ
χ2 值
8. 623
P值
0. 003
0. 283
0. 595
27. 821
0. 000
14. 763
盆底的趋势
盆底的趋势盆底的趋势是指盆腔底部的运动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可能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功能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以下将对盆底的趋势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盆底功能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到。
盆底肌肉是支撑膀胱、直肠和子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功能包括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维持性功能、支撑脏器等。
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缺乏锻炼,许多人的盆底肌肉处于松弛和虚弱状态。
这导致尿失禁、腹股沟疝等盆底障碍问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其次,盆底的趋势还与孕产妇、老年妇女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状况有关。
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会受到较大的挤压和拉伸,容易出现功能损伤。
一项研究显示,大约70%的孕产妇在分娩后会出现盆底肌肉的松弛和功能障碍。
老年妇女由于年龄增长和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容易松弛和萎缩,容易导致尿失禁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现代生活方式也对盆底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久坐不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的坐姿等因素都会增加盆底肌肉的负荷和压力,导致盆底肌肉的疲劳和功能障碍。
尤其是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人们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屏幕上,导致盆底肌肉得不到适当休息和锻炼,进一步加重了盆底功能的问题。
然而,随着人们对盆底健康的关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逐渐兴起。
通过针灸、理疗、运动康复等多种手段,可以改善盆底肌肉的状态和功能。
适当锻炼盆底肌肉可以增强其力量和耐力,改善控制尿液和粪便的能力,减少盆底障碍问题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孕产妇和老年妇女等特定人群,及早的康复治疗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此外,对于盆底功能的康复还需要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相结合。
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有利于盆底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合理的水分摄入和膳食纤维的补充可以改善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痔疮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久坐、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等,也有助于改善盆底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综上所述,盆底的趋势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年龄、生理状况等密切相关。
晋城博润 伤害女性盆底的“无形之手”
1.妊娠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随着产次的增加而升高,虽然妊娠和分娩对盆底造成损害的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提出,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被压迫、拉伸或撕裂,加重对盆底的损害。
除对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外,分娩后筋膜和结缔组织的重塑也可能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之一。
2.年龄
女性年龄的增长、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引起肌肉数量减少和张力减退,从而引起盆底结构变化,导致尿失禁或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尿失禁高发年龄为50-59岁;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改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
3.肥胖
肥胖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是非肥胖女性的3倍,减重可以改善尿失禁症状,降低尿失禁发生率。
4.其他因素
腹内压增加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患者也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有家族史女性的发病风险高于其他女性。
老年女性盆底
老年女性警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国内外的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清楚地显示出尿失禁在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全世界有近千万人遭受着这一疾病的困扰,平均每5位妇女中就有一个尿失禁患者。
尿失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被认为是难以启齿的隐私,超过70%的病人没有寻求医治。
资料显示女性尿失禁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15-24岁为38.7%;25-34岁为37.3%;35-44岁为54.4%;45-54岁为69.5%;55-64岁为82.6%,65岁以上为73%。
60岁以上的妇女中,尿失禁的发生率比男性高两倍。
老年妇女的尿失禁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或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同时存在的混合性尿失禁。
女性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认识现状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尿失禁病人很多,另一方面真正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却不多见。
造成这种结果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 大多数人不去就医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社会健康知识的宣传不够,许多病人认为尿失禁是正常的,还有的人认为尿失禁不严重不需要治疗,许多老年妇女常不能理解尿失禁对身心健康是有明显影响的疾病,并且错误的认为尿失禁是老年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尿失禁是一种羞于启齿的疾病,不愿让医生和周围的人知道,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而不去就医。
3. 担心看病花了很多钱却没有解决问题。
4. 病人往往认为尿失禁是不能通过治疗而获得改善的。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导致的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膀胱失控,也可能伴有肠道失控。
如:排尿困难、尿频、膀胱或阴道感觉沉重、坠胀、疼痛,还可以出现反复泌尿系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加、性交不适等症状。
正常情况下,盆底结缔组织像韧带一样将阴道和子宫固定在骨盆中。
盆底组织松弛,使得阴道顶端向阴道口移位,甚至脱出到阴道口外。
膀胱和直肠也因此受到影响,导致后续症状。
常见的导致盆底组织松弛的因素有:衰老,绝经和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多次分娩,妇科手术史,长期便秘,咳嗽及负重,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护理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护理方法发布时间:2021-04-13T09:51:08.72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2期作者:李在芹[导读] 怎样护理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索讨论。
大竹县石桥铺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州 635111现如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女性人群中愈发愈多,已经成为女性中一种常见的疾病,那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呢?所谓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为女性的盆底支持组织,因为受到创伤等原因导致阴道壁、子宫等等的疾病,这种疾病不是一种疾病,可以说是一组疾病,因为这样的疾病不是单单的某个地方受到创伤或者受损,而是很多的地方。
所以说,这样的疾病在护理方面有很大的难处,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怎样护理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索讨论。
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形成及原因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只针对女性而言,是关于女性妇科问题的疾病,那么这样的疾病,它的形成因素有哪些呢?只有弄清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问题。
2.要知道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就要从女性的生殖系统说起,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是骨盆支撑,骨盆其中包含女性的子宫,阴道,以及其他的组织等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就是盆底的支持组织由于受到创伤或者盆底有缺陷而产生的妇科疾病,从而使盆底的肌肉松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女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损伤。
3.除此之外,盆腔炎方面的疾病也会造成盆底功能出现障碍,或者是过度劳累、便秘等容易引起腹压增高而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但最主要的还是生产时对骨产道和软产道造成的损伤引起的这方面的疾病。
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评价及症状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造成最严重的症状就是尿失禁,其中包括打喷嚏、大笑、咳嗽尿液不自主地漏出,或者是失去排尿自控能力。
其他还有子宫脱垂、肛门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到女性的生活,有些甚至不能生活自理,她们大多数都是为尿失禁而烦恼,不能自主地进行排尿对她们而言是及其不便的。
妇科门诊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调查探究实践
妇科门诊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调查探究实践发布时间:2022-09-14T08:04:32.92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邹广玲[导读] 调查妇科门诊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分析影响因素。
邹广玲大庆油田总院萨北院区黑龙江大庆 163113摘要:目的调查妇科门诊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本院妇科门诊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2036名女性参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分析致病因素。
结果患者以身体剧烈运动漏尿、便秘和盆腔坠胀症状为主。
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包括年龄、BIM指数、月经状况、首次分娩方式、糖尿病、子宫切除状况、分娩次数、首胎胎儿体重等,差异明显(P<0.05)。
结论影响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因素较多,临床应引起充分警惕,提前针对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老年妇女群体中相对常见,和这一年龄段女性体内缺乏雌激素、卵巢功能降低、引发盆底韧带松弛等原因相关,该病会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因此需要结合致病因素做针对性预防和治疗[1]。
本研究将分析该病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妇科门诊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2036名女性参与调查,年龄45-70岁,年龄均值(61.23±4.31)岁。
所有问卷均回收,鉴定有效。
1.2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
问卷内容包含患者症状、年龄、BIM指数、月经状况、首次分娩方式、基础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子宫切除状况、分娩次数、首胎胎儿体重等[2]。
问卷分为线上和纸质版两类,内容完全一致,填好后第一时间回收至妇科门诊,由调查人员判断问卷是否有效。
1.3 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与年龄密不可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与年龄密不可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是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女性性功能障碍(FSD)。
POP包括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小肠膨出等。
尿失禁包括击破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一级混合性尿失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国内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普通女性人群中,尿失禁患病率高达18%~40%,盆腔脏器脱垂患病率10%~18%,其发病原因多与妊娠、经阴道分娩、肥胖、绝经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关。
部分患者与先天遗传有关。
据统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中,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病率70岁以上高于60岁左右,而60岁以上则高于50岁左右人群。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除了年龄因素外,子宫脱垂也常见于年轻女性,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妊娠和分娩,尤其是经阴道的分娩,如果在产后没有获得良好的盆底功能的恢复,则会在之后发生盆腔脏器脱垂。
有人提出,既然经阴道分娩容易发生盆腔脏器脱垂,那是否选择剖宫产就可以避免怀孕妊娠对盆底的损伤呢?事实上,在女性怀孕的
这10个月的时间内,子宫是逐渐从50克缓慢增重到几公斤的一个过程,子宫、胎儿包括羊水的重力压迫到盆底,会对盆底造成慢性的损伤,所以无论是自然的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都避免不了这种对盆底的损伤。
而产后积极地康复训练,可以让盆底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或接近正常状态,这能有效预防子宫脱垂或者其他脏器脱垂的发生率。
除了以上原因外,造成盆腔脏器脱垂的病因还包含许多其他因素,例如教师,搬运工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和便秘患者等。
教师因为工作需要需要长期站立,所以长期用腹压,并呈站立位,对盆底就会造成慢性损伤。
搬运工搬运东西时要加腹压,腹压进而压向盆底,也会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