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康复锻炼

合集下载

盆底功能障碍及康复治疗PPT课件

盆底功能障碍及康复治疗PPT课件

家庭功能康复器
盆底肌肌力检查方法:
操作者左手放在病人腹部(监测病人收缩阴道时腹部不用力),右 手中、食指进入阴道后穹窿, 退后约1.5cm处,5点 和7点处,微微用力 下压,嘱患者收缩 阴道肌肉。
盆底肌肉训练(kegel)
1
2
3
1948年由 Arnold Kegel 首次提出
有意识地对以肛 提肌为主的盆底肌 肉进行自主性收缩, 以加强控尿能力及 盆底肌肉力量
------------------肛提肌
--------------臀大肌
女性会阴和尿生殖膈(内面观)
-------------耻骨阴道肌-1 -----------耻骨直肠肌-2 --------------耻骨尾骨肌-3 ------------髂骨尾骨肌-4 -------------坐骨尾骨肌-5
盆底康复适应症:
1、产后42天妇女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计划第二次妊娠的经产妇、多胎多产后 3、各种尿失禁,尿潴留,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 4、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非急性期 6、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耻骨联合分离、子宫复旧
不良、产后缺乳、乳胀等) 7、人流术后、分娩后及手术后疼痛、慢性便秘、肠粘连、
压力性尿失禁产生机制 压力传导理论
盆底尿道括约肌松 弛
盆底肌肉松弛时,当膀 胱颈和近段尿道低于盆 底时,腹压增加时,压 力只传到膀胱,膀胱压 力迅速增加,而尿道压 力没有相应增加,膀胱 压大于尿道压
腹压增高
膀胱 颈及近 端尿道 下移
压力性尿失禁分度
轻度:尿失禁发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至少每周发作2次; 中度:发生在快步行走等日常活动时; 重度:在站立位时即发生尿失禁。

产后盆底肌修复的方法

产后盆底肌修复的方法

产后盆底肌修复的方法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妇产科手术已变得相对安全和常见。

然而,许多妇女在分娩过程中会受到盆底肌损伤的影响。

分娩时盆底肌的过度拉伸和破裂可能导致许多问题,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盆腔器官脱垂。

因此,产后盆底肌修复变得非常重要。

1女性盆底的作用女性盆底是指位于骨盆内的一组肌肉和结缔组织,主要由骨盆底肌群组成。

它在女性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首先,女性盆底起着支撑作用。

它支撑着子宫、膀胱和直肠等重要的器官。

盆底肌群像一个网状结构,可以将这些器官牢牢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避免下垂或脱垂的发生。

这对于维持女性身体结构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其次,女性盆底还参与了排尿和排便的控制。

盆底肌群通过协调收缩和松弛的力量,帮助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出。

当盆底肌群失去弹性和力量时,女性可能会面临尿失禁和便秘等问题。

因此,保持盆底肌肉的健康状态对于维持排泄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另外,女性盆底对于性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和力量与性爱的愉悦和性高潮密切相关。

一组健康的盆底肌肉可以提供更强的肌肉收缩力量,增强性器官的敏感度,并改善性生活的质量。

而松弛或虚弱的盆底肌肉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或性满足感下降。

除此之外,女性盆底还有助于支撑孕育。

在怀孕期间,子宫会逐渐增大,对盆底施加压力。

盆底肌群的健康和稳定性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防止子宫下垂。

此外,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的弹性和协调性可以帮助孕妇更顺利地生产,降低产后恢复的难度。

2产后为什么要进行盆底肌修复首先,盆底肌修复有助于预防各种盆底问题的发生。

盆底肌是位于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它主要起到支撑和固定盆腔器官的作用。

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这些肌肉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拉伸,导致肌肉松弛、虚弱甚至损伤。

如果不及时进行盆底肌修复,容易引发盆腔器官下垂、尿失禁等问题。

而通过盆底肌修复,可以有效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支撑力,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其次,盆底肌修复有助于改善性功能。

盆底功能12周康复方案

盆底功能12周康复方案
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功能12周康复方案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肌肉
计划
康复
书中
改善
女性
健康
方案
康复
功能 方案
内容
功能
提供
失禁
自己
锻炼
分娩
研究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盆底功能12周康复方案》是一本盆底功能康复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女性更好地理解盆底肌肉 的功能,并在分娩后快速恢复。本书将概括介绍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盆底肌肉是指位于骨盆底部的一组肌肉群,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泌尿系统以及整体身体健康都 至关重要。然而,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常常会受到损伤,导致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 等问题。因此,《盆底功能12周康复方案》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易于操作的盆底功能康复 方案。 书中详细介绍了一种为期12周的盆底功能康复计划。该计划包括了一系列针对盆底肌肉的锻炼和 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评估自己的康复进展。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技巧和建议,如在日常生活 中如何避免对盆底肌肉造成额外的负担,以及如何与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来制定适合自己的 康复计划。
目录分析
书中的数据统计显示,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例如, 一项研究显示,参加为期12周的盆底肌肉锻炼课程的妇女中,90%的人尿失禁症状得到改善。这 些数据说明了盆底功能康复方案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通过分析本书的目录,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内容全面,涵盖了盆底功能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评估方法,再到具 体的锻炼计划和技巧,以及相关疾病的介绍和专业指导,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 书中提供的盆底功能康复方案具有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12周的训练计划和每周的动作要领切实 可行,适用于不同程度和情况的女性读者。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统计资料,进一步证实了盆 底功能康复方案的有效性。 本书的目录也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盆底康复——产后女性的必修课

盆底康复——产后女性的必修课

盆底康复——产后女性的必修课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新生儿的出生无疑是令所有人都非常兴奋的事情,见证宝宝的茁壮成长也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但是,对于宝宝的妈妈来说,分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有过分娩经历的女性朋友,在说起分娩时都会谈之色变。

的确,分娩是女性朋友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但要经历分娩过程中超过十级的疼痛感,更会在分娩之后出现一些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就是——盆底功能障碍。

每个母亲在分娩之前都是美丽的少女,而在分娩之后,由于盆地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来说,盆底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盆底康复能够有效修复盆底功能,也是每个产后女性的必修课。

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盆底康复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想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群是女性朋友身上非常重要的肌肉群,它就像一个连接器一样,对肠道、膀胱、子宫等盆骨内的器官起到支撑作用。

在女性朋友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时,由于双腿会分开,接触车座的部位一般就是盆底肌群。

那么,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呢?对于分娩之后的女性朋友来说,盆地功能障碍就是由于分娩导致盆地结构出现损伤或者缺损,盆底对肠道、膀胱、子宫等盆内器官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娩之后的女性群体中,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非常高,已经处于30%以上。

也就是说,在我国平均每10个分娩之后的女性中,就有3-4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

根据盆底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盆底功能障碍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分别为性功能障碍、括约功能障碍和支持功能障碍。

其中,性功能障碍是指患者的性功能有所损伤,包括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高潮障碍、性生活疼痛以及性欲减退等等;括约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便秘、粪失禁、尿潴留、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跃、压力性尿失禁等等;支持功能障碍主要包括阴道后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等等,而子宫脱垂根据脱垂程度不同也分为子宫2型脱垂和子宫3型脱垂。

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

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

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粪失禁(FI)和性功能障碍(SD)等盆低损伤与缺陷。

妊娠和分娩是PFD的首要原因,盆底肌力在产后6-8周下降最明显,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15%-40%,粪失禁发生率为1%-5%。

因此,产后早期盆底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后盆底康复(PFR)指在系统理论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以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治疗和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等。

一、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产后6周左右应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和常规检查,以明确盆底功能障碍的类型。

常规检查包括会阴检查和一般妇科检查,主要检查会阴有无伤口,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硬结、触痛或压痛),会阴体弹性,阴道口能否闭合,最大屏气向下用力时会阴平面下移度及同坐骨结节平面的关系,会阴骶神经分布区域的痛温觉,子宫位置及复旧情况等。

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包括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压。

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

阴道收缩压则表示阴道浅深肌层的综合肌力水平。

直肠检查可用于评价休息状态及自主收缩状态下肛门括约肌有无受损。

此外还应对产妇进行系统的病史询问,尤其注意了解是否存在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糖尿病等PFD高危因素。

二、产后盆底肌康复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症所有中晚期妊娠产后妇女均适宜进行盆底肌肉康复。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更应尽早开始盆底肌肉康复:(1)产后6-8周出现盆底肌力减弱,如无法对抗阻力、收缩持续时间≤3s(检测盆底肌力评级≤3级)或阴道收缩压≤30cmH2O者;(2)产后出现尿失禁或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3)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POP-Q系统评分1期或以上,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4)会阴伤口疤痕疼痛;(5)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6)产后排便异常;(7)产后尿潴留。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引言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在女性生育过程中,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组织的损伤或失衡导致的功能障碍。

随着人们对女性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女性生育年龄逐渐推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盆底功能障碍会给产妇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包括尿失禁、肛门排便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对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方法与影响,并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和临床价值。

通过对盆底康复护理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和康复方法的研究,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强对盆底康复护理的认识和重视,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达到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产后盆底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产妇往往会出现尿失禁、盆底下垂等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通过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提高盆底的支撑能力,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2.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及时干预容易导致慢性盆底问题的发生。

盆底康复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及时调整产后生活方式、锻炼盆底肌肉,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3. 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身心疾病。

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

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

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15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收入本试验中,以双模拟法为基准分为2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凯格尔训练)结合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n=75),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n=75),对150例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状况、尿失禁生活质量调查表(I-QOL)评分、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调查量表(ICIQ-SF)评分及1h漏尿量进行分析。

结果:在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33%)比对照组(86.67%)高,差异明显(P<0.05);在I-QOL评分、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

结论: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在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中效果明显,不仅可使患者盆底肌功能改善,同时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护理干预;盆底肌康复训练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通常出现在产妇分娩后,而子宫脱垂、尿失禁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盆底肌功能障碍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了生活状态[1]。

经调查研究发现,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期间,结合盆底肌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盆底肌肌张力及早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2]。

基于此,本文针对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本文所选1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前来本院治疗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双模拟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中,患者年龄段:22岁至40岁(29.28±3.51)岁;其中,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有39例和36例;观察组(75例)中,患者年龄段:23岁至40岁(29.35±3.47)岁;其中,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有42例和3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作用介绍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作用介绍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作用介绍妊娠分娩对每个家庭、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伴随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的落实,临床产科诊疗中分娩女性人数逐渐增加,而妊娠分娩导致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病例数也呈现一定增加趋势。

现阶段约有60%的女性,妊娠分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以慢性腹部疼痛、子宫脱垂、二便功能异常、盆腔脏器移位等病变常见,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康复质量,会对女性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产后抑郁发生率逐年升高,除却与精神压力、经济压力等相关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严重盆底功能紊乱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而积极开展针对性治疗,改善盆底功能紊乱情况即为重要,也是每位育龄期女性须关注的健康问题。

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是目前盆底功能紊乱康复治疗的常用方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训练的规律性等均会影响康复效果,现就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且收效较为理想的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方式进行介绍,并分析于产后早期开展的价值,为妊娠分娩女性盆底功能恢复提供参考。

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解剖学中,盆底肌是位于盆腔底部的发挥承托、支撑女性子宫、膀胱、直肠等脏器组织的肌肉,盆底肌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承托盆腔脏器组织、控制排便与排尿功能、维持阴道紧缩度等。

妊娠过程中,伴随胎儿的逐渐发育与增大,会逐渐牵拉压迫盆底肌,分娩过程也会对盆底肌产生较为剧烈的拉扯,均会对盆底肌的弹性造成影响,影响盆底肌正常生理功能,继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目前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部分医者研究认为,妊娠过程中子宫体积的增大会逐渐压迫盆腔脏器组织,加之分娩过程中会阴、提肛肌等的损害,均会损害正常神经功能,累及盆底肌肉导致疾病的发生。

2 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方法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前,需要了解目前较为常用的训练方式,以确保训练治疗的顺利开展,由医护人员结合具体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目前常用的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方法如下: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前,需要排空膀胱,保持舒适卧位或坐位,以体位舒适为宜,有意识进行肛门、会阴的收缩,维持5~8s,缓慢放松5~8s,收缩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重复训练,单次训练时间约5~10min,每日开展3~5次训练。

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住院1年分娩的初产妇以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分为六组,每个肌力组患者按治療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

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锻炼加电刺激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锻炼组,电刺激组,生物反馈组。

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 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

结果: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组三种方法都有显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方法的应用中应体现规范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医疗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标签: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产妇在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健治疗成为产后功能性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并在产后45 d检测具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的产妇210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8岁。

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按会阴肌力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这六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再从肌力正常产妇中随机抽样取试验所需要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

所有分组按实验测定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学分析,产妇在年龄、体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

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 患者大量饮水,从而有利于产生尿液及时冲洗尿 道,预防感染。 3.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治疗和护理操作的整个过程。 护理人员应保持较好的服务态度,及时了解患者及 家属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 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增 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心理护 理有利于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接受治 疗,提高治疗效果。 3.3 术后护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是常 见的女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盆腔内器官 的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膀胱颈下移导致的尿失 禁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日常 生活[1]。目前对其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传统的治 疗方法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 等[2]。本实验通过对40例进行盆底重建手术的盆底 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 下。
出现阴道壁膨出或阴道穹窿脱垂。结论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术
后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 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5-0578-02
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5.042
术后应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出现并发症 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护理。其中,侵蚀和感染是最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直肠损伤、便秘和会 阴部疼痛。护士可通过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情况,及 时进行会阴的护理,必要时可与手术医师进行沟 通、治疗。此外,术后还应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 量,是否出现血尿等情况,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进 行抗感染治疗。 3.5 术后康复指导和锻炼

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方法

医学研究 >>180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方法王华蓉泸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盆底缺损、盆底支撑组织松弛,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盆地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等,在缺少有效支撑力的情况下,骨盆内的脏器会存在位移的可能性,从而引发其他疾病和功能异常。

盆底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群体,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目前已经超过了10%,且预计在30年后将达到20%以上。

为帮助广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本文着重介绍了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希望能为患者朋友带来一定的参考。

一、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生理性损失所引发的,如妊娠和分娩等,故多数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均有过生产经验。

妊娠和分娩行为本身就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损失,且妊娠阶段女性患者还会面临着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并进一步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

科学的产后恢复指导和措施可以确保在产后42d左右改善妊娠和分娩所引发的生理变化,若产后恢复不合理或者不及时,均有可能加大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和可能性。

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妊娠初期患者的临床发病率高达25%,而随着妊娠周期的持续增加,发病率会进一步提升,最高可以达到36%。

很多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认为怀孕和生产之后需要静养休息,不愿意参与盆腔康复训练,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不佳。

正是因为产后康复知识的严重匮乏,才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发病率长期高居不下,而改善这一现状也是我国医疗单位后续将关注的工作重心。

二、康复治疗方法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盆底肌肉训练。

顾名思义,盆底肌肉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盆底肌肉组织的整体强度,一般使用肌力训练器开展训练活动,主要锻炼位置为耻骨和尾骨两处的肌肉。

这种康复方式的针对性较强,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

经过研究表明,合理的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管着盆底肌肉的张力状况,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女性在生育后出现的盆底脏器功能障碍问题,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等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的增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对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的评价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为改善女性盆底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其在促进盆底功能康复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方法的分析,评价其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为产后妇女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

通过对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最终旨在总结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是指针对产后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受到的盆底肌肉及韧带的损伤进行的康复护理。

盆底肌肉及韧带的损伤可能导致女性出现尿失禁、排便困难、性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帮助女性预防和缓解盆底功能障碍。

通过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加强盆底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性,提高盆底的支撑功能,减少盆底器官脱垂的风险,降低尿失禁和其他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会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给她们带来身心困扰。

通过康复护理,可以帮助女性重新建立对盆底的控制能力,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及时进行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盆底康复治疗规范与方法

盆底康复治疗规范与方法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可能包括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下腹坠胀、尿 频、尿急、尿失禁、便秘、粪失禁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依据
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医生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 解症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程度,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 、尿流动力学检查、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水平。
增强身体感知能力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感 知自己的身体,了解盆底肌肉的状 态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 身体健康。
促进全身健康
盆底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症 状,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 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整体机 能的提升。
03
盆底康复治疗方法
介绍
药物治疗原理及应用场景
药物治疗原理复治疗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毅力。
家属要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 及时反馈患者的康复情况,共 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生物反馈治疗
利用生物反馈仪器监测盆底肌肉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 的盆底肌肉收缩运动。通过反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正确 的盆底肌肉收缩模式,改善盆底功能。
磁刺激治疗
利用磁场作用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产生治疗效果。磁刺 激治疗具有无痛、非侵入性等优点,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 患者。
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操作过程
手术治疗适应症
通过药物作用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缓解症状。主要包括使用激素类药物、镇静 剂、抗抑郁药等,以调节神经肌肉功能,增加盆底肌肉张力和弹性。
应用场景
适用于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如产后盆底肌肉松弛、轻度尿失禁等。药物治 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禁忌症。

盆底康复治疗期间要注意哪些

盆底康复治疗期间要注意哪些

盆底康复治疗期间要注意哪些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筋膜和多层肌肉组成,象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底器官,盆腔脏器靠盆底韧带、肌肉、筋膜及其大量神经维持各自的正常位置。

有调查显示,成年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2%-40%,而女性一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可逆性疾病,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治愈。

那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什么?女性盆底组织在维持盆腔脏器正常功能、生理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盆底组织损伤,下消化道、生殖道、下尿路等盆腔脏器及有关器官生理功能与状态将出现病理改变,发生功能障碍并伴随一系列症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A1]持结构损伤、缺陷薄弱、衰老等多种原因而引发盆底组织病理变化,导致盆腔脏器位置异常与有关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粪失禁、性功能障碍。

压力性尿失禁([A2]即是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溢出,例如大笑、咳嗽、喷嚏、体位改变等。

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先天发育、盆底组织退化、创伤等原因,导致盆底支持功能减弱,引起阴道、子宫与相邻脏器下降移位。

盆腔器官脱垂主要分为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以及子宫脱垂。

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首选是非手术治疗,而中重度的有症状的患者以及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还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主要有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悬吊带术中两种,术后可能有排尿障碍,表现为排尿费劲、尿潴留、逼尿肌不稳定、膀胱穿孔等并发症。

针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阴道前壁修补术有尿潴留、膀胱损伤以及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阴道后壁修补术等中盆腔缺陷重建术手术风险大,年龄大体质弱不适用;骶骨阴道固定术术后有肠道泌尿系统损伤、压力性尿失禁、网片侵蚀等。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尿失禁症状。

产后尿失禁是指产后妇女在咳嗽、打喷嚏、跑步等活动时出现尿液泄漏的现象。

这一症状往往源于盆底肌肉的损伤和松弛,盆底肌康
复治疗通过锻炼和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度和灵活性,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减
少尿失禁的发生。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通过锻炼和
加强盆底肌肉的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对于产后妇女来说,积极参与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和护士也应该在
产后护理中加强对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宣传和指导,提高产后妇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对盆底器官脱垂分度影响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对盆底器官脱垂分度影响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对盆底器官脱垂分度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盆底器官脱垂已成为困扰许多女性的常见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她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原理、治疗效果以及对盆底器官脱垂分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原理生物反馈电刺激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生理信号的检测和反馈,帮助患者控制和改善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方面,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盆底肌的肌电信号,并通过电刺激手段来引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从而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和松弛能力,改善盆底肌的功能状态。

盆底肌锻炼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动作来强化盆底肌群,提高其张力和协调性,从而改善盆底功能状态。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将生物反馈技术和盆底肌锻炼相结合,通过生物反馈仪器监测盆底肌的肌电信号,同时给予患者盆底肌电刺激,引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从而起到双重强化盆底肌功能的效果。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准确地感知到盆底肌收缩和松弛的情况,让患者更容易掌握盆底肌锻炼的技巧,提高锻炼的效果。

电刺激可以提高盆底肌的收缩力度和协调性,加速康复进程。

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实践中,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已经被广泛应用。

患者通过一定周期的治疗,盆底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盆底器官脱垂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盆底器官脱垂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生物反馈技术,患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感知到盆底肌的收缩情况,从而提高盆底肌的张力和协调性,减轻盆底器官的下垂状态。

盆底肌的加强锻炼可以提高盆底肌的支撑作用,有效预防和减轻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和发展。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发表时间:2017-02-09T10:31:36.240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作者:刘菊梅[导读] 盆底肌为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盆底肌存在于尿道、阴道及直肠开口的周围。

(彭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四川彭州 61193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产后40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400例,其中200例为阴道分娩组,200例为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采取相同的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图变化、及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

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74.00%高于剖宫产组64.5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几率15.00%低于剖产产组23.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5.00%低于剖宫产组14.0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23.00%、Ⅳ级几率52.50%分别高于剖宫产组15.00%、4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低于剖宫产组[13.15±1.27 vs 14.28±1.30]ms,速度值低于剖宫产组[16.61±1.54 vs17.93±1.51]ms,峰值低于剖宫产组[18.32±1.14 vs 19.47±1.10]ms,功值低于剖宫产组[78.53±5.62 vs 84.97±5.61]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高于剖宫产组[17.53±1.25 vs 16.42±1.28]ms,速度值高于剖宫产组[20.28±1.30 vs 19.03±1.26]ms,峰值高于剖宫产组[21.57±1.20 vs 20.51±1.16]ms,功值高于剖宫产组[94.23±4.41 vs 91.36±4.56]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及阴道后壁膨出几率同剖宫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几率2.50%低于剖宫产组7.00%,尿失禁几率1.50%低于剖宫产组5.00%,阴道前壁膨出几率0.50%低于剖宫产组3.50%,阴道后壁膨出率1.00%低于剖宫产组4.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康复锻炼现状

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康复锻炼现状

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康复锻炼现状发表时间:2016-08-24T13:52:41.68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黎月媚[导读] 综述了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康复锻炼现状。

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梧州 543001 【摘要】综述了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康复锻炼现状,包括盆底肌肌力检测方法及肌力分级、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要点、产后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技术、健康教育几个方面。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功能障碍;产妇【中图分类号】R714.6;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11-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等【1】。

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2】。

妊娠期子宫和胎儿对盆底肌的长期压迫,分娩时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产钳助产以及会阴侧切等导致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产后PFD的发病基础【3-4】。

因此,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下面就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护理综述如下。

1 盆底肌肌力检测方法及肌力分级 1.1 手法检测及分级(根据ANNAES认证的测试标准)Ⅰ类肌纤维:用口令叫病人收缩阴道,以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来分级。

1C级:手指感觉不到肌肉收缩动作,但不能区分完全无收缩力还是病人不懂收缩。

1级: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蠕动),但不能持续。

2级:能明显感觉到肌肉收缩,但仅能持续2秒,并能完成2次。

3级: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持续时间可达3秒,能完成3次。

4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抵抗手指的压力,持续时间可达4秒,能完成4次。

5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手指的压力达5秒或以上,能完成5次以上。

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对女性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盆底肌是支撑
女性子宫、膀胱和肛门的肌肉组织,在女性生育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产后,部分女性由于盆底肌过度拉伸或损伤,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出现尿失禁、
便失禁等问题,对其进行康复锻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康复锻炼的方法,以提高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其康复锻炼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以了解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预防策略及康
复锻炼方法等。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一定数量的产后女性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并了解她们在产后的生活情况和盆底肌康复锻炼的情况,以了解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恢复
的情况。

3.实验法:招募一定数量的产后女性,采用盆底肌运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并对其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以比较不同康复锻炼方法的效果。

四、研究意义
该研究可以为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和康复锻炼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医生提供治疗指导,使产后女性能够更好地恢复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
本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康复锻炼
怀孕分娩对于女性的身体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无论选择剖宫产或
是顺产对于女性身体的影响甚至打击都比较大,很多女性在产后都会感觉遗留一
些并发症,例如40%的已婚已育女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这对于
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构成严重影响。

女性朋友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出现漏尿情况,时常有不明原因的腰背部、小腹部、腰骶部酸痛,或者具有反反复复的阴道炎或
尿道炎,感觉性生活质量下降,这些都可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导致的。

那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性?又该如何进行康复锻炼?以
下就对此作一介绍。

1、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什么?
女性盆底是由肌肉和筋膜所组成,其中盆底肌就好比于一张吊床,将女性尿道、直肠、膀胱、子宫以及阴道等重要脏器紧紧的拖住,与此同时盆底肌也参与
着女性控制排尿、排便等过程,在维持女性阴道紧缩度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则是指由于女性妊娠、分娩导致盆底结构出现缺陷或者急慢性
损伤,进而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变得十分薄弱,最终诱发一系列的盆底功能异常。

具体可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肠道动力障碍等。

其中盆腔
脏器脱垂主要是指女性的子宫发生脱垂,同时阴道前壁和后壁发生脱垂。

产后盆
底功能障碍可引起女性尿失禁,例如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

受到
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女性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例如性欲障碍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肠道动力障碍,则主要体现为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甚至大便失禁。

2、哪些症状提示可能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朋友在产后出现打喷嚏时漏尿或咳嗽时漏尿,这可能与产后盆底功能障
碍有关,感觉性生活质量下降,同时阴道松弛甚至漏气,这也很有可能是产后盆
底功能障碍所导致的。

反反复复的出现尿道炎以及阴道炎,时常感觉阴道口有类
似于肉坨一样的东西掉出来,这些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建议尽早入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

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带来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功能障碍,即支持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以及括约功能障碍。

其中支持功能障碍主要体现为子宫脱垂、直肠脱垂以及膀胱脱垂。

性功能障碍体现为性欲减退、阴道痉挛或松弛、性交疼痛以及性高潮障碍。

括约功能障碍则体现为尿失禁、便秘、尿潴留、大便失禁等。

4、产后为何要进行康复锻炼?
所谓盆底肌,是指位于女性骨盆底部的一系列肌肉群,好比一张弹力网能够紧紧兜住女性的膀胱、尿道以及子宫等重要脏器,进而确保脏器位置正常以及相应功能的发挥。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盆底肌的健康状况与生活幸福密切相关,如若发生盆底肌异常,例如盆底肌松弛则无法发挥其原有功能,使得器官位置发生异常并引起功能障碍。

女性无论选择剖宫产或选择自然分娩,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盆底肌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损伤,这是由于在妊娠的过程中子宫体积逐渐增大,同时胎儿胎盘重量持续增加,那么在重力的影响下女性的盆底肌会受到一定损伤。

其次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非常容易引起盆底肌急性损伤,随着盆底肌的不断松弛可引起下尿路功能减弱甚至紊乱,进而使女性产生尿频、排尿困难、尿急等症状。

还有些女性在产后有胃肠功能异常的表现,例如大便失禁以及长时间的便秘。

还有些女性在产后有压迫、坠胀感,尤其是盆腔和腰骶部的异常感觉比较强烈。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产后盆底肌松弛也会对性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建议广大女性朋友们在产后要进行盆底肌康复锻炼,从而逐步改善盆底肌功能,预防各类并发症。

5、产后康复锻炼的方法有哪些?
女性朋友在产后通过进行产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提升盆底肌功能,对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重要帮助。

大部分的康复锻炼方法能够在家庭中自行完成,比如凯格尔运动、提肛运动法、盆底操锻炼等。

①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是预防和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锻炼时
方法也比较简单,与提肛运动比较类似,然而锻炼的位置方面略有不同,要求在
小便时进行有意识的憋尿动作,可以维持大概十秒钟左右,反复练习十次作为一组,每天可练习三组。

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收缩强度以及延长坚持时间,这
样能够逐渐提升锻炼效果,改善盆底肌功能,对于预防或缓解产后的尿失禁、性
功能障碍有重要帮助。

在凯格尔运动过程中,也可借助阴道哑铃运动锻炼,在操
作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将准备的阴道哑铃放置于阴道内,从而帮助女性朋友更好地
进行锻炼,凭借自我感受正确用力,有利于提升锻炼效果。

产后恶露排净或产后
42天之内通过医生检查评估无异常情况,便可开始借助阴道哑铃完成凯格尔运动。

②提肛法
提肛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和简单有效的产后盆底肌康复锻炼方法,具体的锻
炼方法如下:在锻炼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进行反复的自主收缩,重点是收
缩提肛肌,通过反复训练能够提升产后控尿能力,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有重要帮助。

通过进行反复锻炼能够不断增强盆底肌力量,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完成,有意识地缩紧肛门以及阴道的动作,在锻炼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确保每次的收
紧时间能够达到3秒以上,之后逐渐放松,反复练习每次约15~30分钟,或每
次反复练习150~200遍。

产后通常经过四至六周左右的提肛锻炼,产妇的盆底
肌都会有明显的提升,坚持锻炼3个月盆底肌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③盆底操
通过进行盆底操锻炼有也有利于恢复盆底肌功能,锻炼时要有意识地对阴道
进行收缩,许多初学者在控制阴道收缩的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完成,在练习初期可
以选择排尿时尝试收缩盆底,这样通过收缩运动来中止尿流,缓慢放松后尿液可
继续排出,通过反复练习能够逐步掌握肌群正确收缩方法。

在进行收缩盆底肌训
练时要注意避免同时收缩其他部位的肌肉,例如大腿部肌肉、背部肌肉或者腹部
肌肉等。

在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自身情况逐步提升训练强度以及
延长训练时间,在初期训练时可以收缩尿道以及肛门,并坚持5~10秒,中间可间歇5~10秒,之后逐步延长收缩的坚持时间。

产后进行盆底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在盆底收缩的过程中可维持正常呼吸,若锻炼时感觉明显的腰部酸痛可暂停训练,并寻找正确的盆底肌位置,从而确保锻炼的正确性和效果。

坚持进行产后盆底康复锻炼是提升盆底肌力量、预防产后尿失禁、便秘等疾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女性朋友在产后要坚持完成康复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