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小结教案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之后,国际形势出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特点,国际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共有四个目录,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共同推动了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别了,雅尔塔”讲述了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以及苏东剧变的影响。

“鼎足之势话西方”讲述了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洲加快一体化以及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主要是讲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重要的一极。

“风云际会看东方”讲述中国与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最后,教材小结全课,“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向着多极格局发展。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热点”较多,而且多个问题,学生已在时事政治中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放录像资料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加深对有关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建议1.教法:讲述法、启发引导法。

2.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要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中国和苏联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要学生运用讨论法学习有关问题,深刻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的实质,体会到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

2.强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1课美苏争锋[学习目标]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答案×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问题思考1.下列漫画旨在说明什么问题?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答案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打着援助西欧旗号行控制欧洲之实。

2.“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恐怖活动的威胁……而美国必须给予援助。

”这里的“援助”指什么?答案援助指杜鲁门主义。

易错提醒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

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
C.罗斯福新政
D.尼克松宣言
A. B.
C.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A. B.
C. D.
A.欧洲统一有
B.
C. D.主张建立欧洲联盟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材料三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的三种类型
——据世界银行1991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请回答:
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
材料四说明美国、日本、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政治格局将发生何种影响。

高考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1、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概念理解: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

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国实力的膨胀;苏联实力的提高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要求重点记忆、具体理解相关内容)A、美国的“冷战”措施: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①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实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政治上)②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实质: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便共同遏制苏联。

)(经济上)③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美、英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组织(军事政治集团)。

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

)(军事上)B、苏联应对“冷战”的措施:①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上)②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上)③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苏联领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①消极影响——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引发局部战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优质课教案_1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优质课教案_10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三节《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一板块:教学设计其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它的兴衰也告诉我们,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变化。

二、新兴力量的成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板书)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板书)表现: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对外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欧洲一体化(板书)(1)、过程:经济一体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政治一体化---欧洲联盟的成立;货币一体化--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2)、影响:这些举措,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板书)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自己挤身政治大国的良机。

注重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结合多媒体了解具体表现。

)4、走出低谷的俄罗斯(板书)(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重重困难结合教材和多媒体帮助学生具体了解。

(2)、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我归纳总结。

(3)、普京总统的举措总结: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国内政局得到稳定,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4、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发展(板书)第三世界的斗争;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板书)1、表现: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影响:(让学生读练习册材料)材料一:布什政府在2002年宣布朝鲜是“邪恶轴心国家”之一,拒绝与朝鲜和谈;但美国从2003年开始参与旨在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结合史实和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地位和表现运用幻灯片中的图片和数字,让学生直观地看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等的力量发展,理解它们是多个力量中心的原因。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案人民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案人民版必修1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历史时空坐标核心素养目标1.历史解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力量的崛起的史料,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2.唯物史观:认识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决定因素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体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决定作用。

[细致梳理·核心点]一、“别了,雅尔塔”1.背景(1)苏联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

(2)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死胡同。

(3)东欧剧变①原因:东欧国家政治和经济困难;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

②影响: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东欧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过程(1)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2)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轻巧点拨·关键点][易错提醒]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但这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这只能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2.“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二、鼎足之势话西方1.美国(1)目标: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2)表现①1998年美英空袭伊拉克。

②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

③21世纪又相继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2.西欧(1)欧盟成立①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

②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

(2)货币: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用。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两极世界的形成问答题:什么是“冷战〞政策?其目的如何?有何表现?并分析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含义: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目的: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影响:加速世界局势的紧张,促使冷战格局的出现,造成世界的紧张。

选择题:一、雅尔塔体系:〔1〕雅尔塔会议〔2〕影响:它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杜鲁门主义〔1947年〕: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它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三、经济——“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实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而苏联及东欧拒绝受援。

3、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①目的:为遏制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②概况:1949年,以美国为首12国,华盛顿《北大西洋公约》。

③评价: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其实质是美国控制西欧并与苏联争霸的工具。

四、军事——华沙条约组织:为对抗北约组织,1955年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标志欧洲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五、“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地点;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当时美苏对峙优势在美。

第2课:世界多极化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洲共同体1、目的: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2、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法德开始走向和解;3、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一体。

4、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二、战后日本是怎样迅速崛起而成为经济大国的?有什么影响?〔一〕措施:1、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2、美国的大力扶持;3、利用良好的时机:利用朝鲜战争“特需〞;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5、加强投资和重视教育;6、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二〕影响:1、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2、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1.形成:从雅尔塔体制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以美苏两极为基础的。

(2)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3)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动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

两极格局的动摇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1)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中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进一步改变了大国间力量的对比。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结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4.多极化趋势加强(1)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

(2)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例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20世纪90年代二明考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三抓关键:“向‘政治大国’迈进”,“海外派兵”等情况出现的原因,应考虑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美日同盟由美国主导排除B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是建立在自身经济高速发展和实力增强的基础之上的正确C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与开拓海外市场无关排除D项20世纪9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并不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主要原因排除答案 B解题技巧原因类历史选择题在解答原因类题型时,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把握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科技、历史、军事、地缘等),一般根本原因要从经济方面回答,二是确立维度(国际、国内方面)。

精品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小结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精品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小结教案 人民版必修1

【最新】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小结教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

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从总的情况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

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

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美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但守中有攻。

第二阶段,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

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多极化趋势二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教学案(学生用) 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多极化趋势二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教学案(学生用) 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多极化趋势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测试要求: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及表现;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重点难点:理解美欧盟成立的意义、日本战后强大的原因、不结盟运动的宗旨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梳理: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1.原因:根本原因: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丧失;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潮流的推动;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可能因素: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2.形成过程:1950年,“舒曼计划”: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实现联合的计划;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6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1957年,西欧6国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为;1973~1986经历三次扩大。

先后有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加入。

3.影响:1)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2)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3)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促进了世界政治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课堂演练】1、(2008广东单科,2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

”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2、(2008广东文基,35)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①对付苏联威胁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③抵消美国优势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3、(2008江苏单科,20)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阐讲】1、雅尔塔体系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形成:①欧洲的英法“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财富”,德国战败,欧洲普遍衰落;②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③苏联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④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正式确立,在此基础上形成战后世界两极格局。

特征:①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②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③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合作:①在二战前夕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苏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成功的合作,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②1945年10月美苏等50个国家共建联合国,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③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纽伦堡审判和对日本法西斯的东京审判,也是美苏合作的重要体现。

对日本的处理上虽然美国占上风,且对日审判不及对德审判彻底,但这不是问题的主流。

对抗:①1949年形成的“北约”和1955年形成的“华约”标志着两极对抗的格局形成;②社鲁门主义是对抗苏联的“冷战”政策总构想的全面出台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关于援助西欧的实施和应用,它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因此它根本上讲是控制西欧的政治计划。

争霸: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一套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主世界的基本战略。

从而在50年代后期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①第一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争霸优势在美国是其主要特点。

缓和方面的三点表现是苏联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对奥占领、苏联承认联邦德国和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方面突出的事例有“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

高中历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请思考: ⑴从图二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答:美苏“冷战”;美国打着“和平”的旗号,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⑵据图一、二,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原因:两国考点1——美国的“冷战”政策 ㈠起因 1、以 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形成 2、美苏 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 3、战后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㈡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 ㈢标志 1947年 的出台 问题探究1、观察下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㈣表现 1、政治:杜鲁门主义2、经济 ①马歇尔计划(目的: ) ②支持东欧反共势力,经济封锁3、军事:北约的成立(1949年) 考点2——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㈠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1、条件 ①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②苏联的援助 2、国家[思路]题目中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二战后初期”。

观察图片可知“治病”用的是美元,不难想像这是进行援助。

结合二战中有关的史实和图中“医生”的衣着形象,应是美国对外的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解答]⑴“医生”代指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

“病人”代指二战后的西欧。

⑵“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复兴欧洲计划)。

⑶“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考点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㈠政治 1、德国分裂(1949年) 2、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 ㈡军事 1、美国侵略越南(1961年热战) 2、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冷战) 3、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是什么关系? [解答]所谓雅尔塔体制,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小结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小结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小结九一、谁主沉浮——此刻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期发展历程两极格局的形成(1)基础:雅尔塔系统的确立确立了战后辈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原因: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缔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大产生矛盾二战后至 20 世②根根源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样纪 50 年代中期(3)影响:两大阵营伯仲之间,防备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样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混乱和不同样等的国际关系,阻挡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企业扩军备战,以致世界局势混乱不安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 世纪 50 年代(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2)影响:后期至 80 年代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牢固与发展末 90 年代初期②有利于控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吻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获取敬爱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0 世纪 80 年代(2)表现:末 90 年代初至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全力修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今②欧洲: 1993 年欧洲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1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场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大国博弈——冷战时期中、美、苏关系第一阶段(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

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觉害怕和不安20 世纪 50 年代(2) 中苏由友好到关系恶化。

建国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目标,签署《中苏友好缔盟互助合约》。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恶化。

原因是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第二阶段(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小结【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

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从总的情况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

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

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美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但守中有攻。

第二阶段,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

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由剧变到缓慢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趋势锐不可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

【知识点概述】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杜鲁门主义(1)铁幕演说: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冷战”的序幕。

(2)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遏制共产主义”,史称“杜鲁门主义”。

冷战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1)提出:1947年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影响: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华沙条约组织建立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约”。

(3)北约和华约的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事件)(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

(2)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为改变美苏核力量对比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

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

经过紧张对峙和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

它说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

5、“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2)美苏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理解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2)了解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了解苏联解体(5)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1)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国际关系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在恢复和发展经济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过程: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6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扩大:70年代英国等国加入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的外交政策。

(2)欧洲联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原因:冷战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过程:199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欧洲联合的特点: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出现统一货币;向政治一体化发展;逐渐扩及整个欧洲。

2.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①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进一步扫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②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大量订货的剌激④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适合国的经济发展战略⑤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3.不结盟运动兴起:(1)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概况: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的倡议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奉行的政策:非集团、不结盟政策(4)意义:第三世界兴起,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4.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陷入困境后,1991年“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展,苏联完全解体。

(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结束)5.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标志:苏联解体世界格局: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①美国成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④俄罗斯拥有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⑤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归纳整合】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美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1)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

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

(2)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

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的力量。

(3)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进出口贸易是美国的三倍多,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2)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从70年代起,日美经济竞争激烈,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

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影响的比较(1)性质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

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宗旨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

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

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1)时间接近。

都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性质相同。

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3)共同原因: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错误政策造成的矛盾积累;②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③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4.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地位;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欧洲的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方向。

(4)一些地区性的军事强国的扩张愿望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日益暴露,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这严重地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还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不断吸取教训,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