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答: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答: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答: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答: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答: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答: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答: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答: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答: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答: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具体差异?答: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1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B.人类的心理发展C.民族心理发展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2.哈洛(Harlow)的恒河猴隔离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决定作用B.环境的决定作用C.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通常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说明了。

A.遗传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遗传的影响C.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4.鸟类印刻现象说明。

A.个体发展存在阶段性B.个体发展存在多样性C.早期经验决定个体发展D.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1-3岁B.3-5岁C.1-5岁D.4-5岁6.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守恒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去自我中心”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强调语言和交往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9.重视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10.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

A.本我的发展B.自我的发展C.人际关系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是儿童。

A.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B.道德情感的发展C.道德意志的发展D.道德行为的发展二、填空题1.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是岁,儿童音乐学习的关键期是岁前。

2.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和两种方式逐渐适应环境,与环境不断取得平衡,并逐渐习得新的图式,从而使心理不断得到发展。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其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防止,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单项选择题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B、师资力量制约C、仪器设备制约D、课程复杂性制约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单项选择题A、思维B、逻辑记忆C、形象思维D、有意注意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单项选择题A、心理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生理自我4、在价值辨析时,教师对学生说“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这属于()单项选择题A、选择阶段B、赞赏阶段C、行动阶段D、思考阶段5、心理的发展可以因发展的速度、完成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是指心理发展的()A、连续性B、定向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6、4—5岁是以下哪种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单项选择题A、书面语言B、口头语言C、形状知觉D、人际交往7、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获得物体守恒概念是在()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高级机能()单项选择题A、感觉B、有意注意C、机械记忆D、形象思维9、在中学阶段,个体需要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这是指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单项选择题A、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B、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D、自我整合对绝望感阶段10、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单项选择题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评价D、自我监控11、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是()单项选择题A、2岁B、4岁C、4—5岁D、5—6岁1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如果勤奋感的培养受到挫折,儿童容易形成()单项选择题A、羞耻感B、内疚感C、挫折感D、自卑感13、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木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就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拥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道就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黄翼b孙国华c陆志伟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跟踪研究c纵向研究d横贯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心理发展与教育》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心理发展》d《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b集中观察c重点观察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明确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掌控比较严苛,所赢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低,数据比较可信,结论经得住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一、1.《一个婴儿的传略》2.19世纪后半期3.普莱尔4.霍尔5.《教育心理学》二、1.d2.ad3.cd4.a5.bd三、1.√2.×3.×4.×5.√四、略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身心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早年及种族就是什么。

200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200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lO.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13.智商 (IQ) 等于 ( ) 。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习题答案解析

40.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 岁~25 岁属于( C )A.童年期B. 少年期C. 青年期D. 成年期4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B )A.身心变化B. 心理变化C. 心理增长D.机体变化42.我国心理学家将11、12 岁-14 、15 岁的年龄时期,称作(B)A.童年期B. 少年期C. 青年期D. 学生期43.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B)A.2 岁B.4 岁C.4-5 岁D.2-3 岁44.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A.2 岁B.4 岁C.4-5 岁D.2-3 岁45.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A.2 岁B.4 岁C.4-5 岁D.2-3 岁46.第一个提出发展关键期概念的人是(C)A.美国杜威B. 美国桑代克C. 奥地利劳伦兹D. 瑞士皮亚杰47.少年期是指11、12 岁-14 、15 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A)的特点A.半成熟、半幼稚B. 半幼稚C. 半成熟D. 一般幼稚、一般成熟4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C)的儿童能做到这个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 守恒性D. 可验证性50.皮亚杰认为11-15 岁的儿童进入到哪个阶段(D)A.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A.布鲁纳B. 维果斯基C.桑代克D.劳伦兹5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 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A.自主性B. 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5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2-18 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时(C)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54.(A)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自信、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A.民主型B. 放纵型C.专制型D.权威型55.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和评价是(B)A.自我意识B. 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控56.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C)A.1 岁B.2 岁C.3 岁D.4 岁5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B)A.场依存型B. 场独立型C.冲动型D.发散型5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强倾向于仔细思考再做出决定,且错误较少,请问他的认知方式是(D)A.场依存型B. 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59.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完成(C)的教学评估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B.70%-80%C.80%-90%D.85%-95%60.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的智力的总体水平是(C)A.女优于男B. 男优于女C.大致相等D.有种族差异61.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D)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 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 岁的时期62.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B )A.3~6、7 岁B.6 、7~11、12 岁C. 11 、12 ~14、15 岁D. 14 、15 ~17 、18 岁63.维果斯基强调( C )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2.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3.1877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7.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8.富勒和布朗认为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阶段二、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C)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A.学生B.教师C.教师和学生D.校长2..在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A)A.桑代克B. 赫尔巴特C.杜威D.乌申斯基3..(C)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维果斯基B. 马卡连柯C.乌申斯基D.卡普捷列夫4.(D)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乌申斯基B.加涅C.赫尔巴特D.桑代克5. 1924年,(D)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房宗岳B.潘菽C.邵瑞珍D.廖世承6.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7.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C)A.教师、学生、学校B.教、学、环境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学生、领导8.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9.(C)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15)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 。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16)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可逆性 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 (17)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 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 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 属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 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2)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 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 ) A、同化B、顺应C、平衡D、去中心化 (3)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 。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4)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 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 ) 。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 (5)主体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 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 ) 。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有着“20世纪心理学家中的第一人”称号的是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2、小学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对自己学过的材料的默读能顺利进行。

3、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中除了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还有一种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4、人际关系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三种心理成分。

5、小学生在班集体中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特点。

6、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中的学习三个原则分别是(准备)律、练习律和结果律7、学习需要的主观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8、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比格斯把学习策略分为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略。

10、理解性的内容在(短期集中)复习当中很难迅速提高。

1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1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3、(抑制)是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着的消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认1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

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客观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

16、学习“dog ”的意思是“狗”,这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二、选择题1、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D )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2、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 D )的心理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A 、青春期 B 、成熟 C 、老年期 D 、死亡3、小学低年级儿童( B )已相当成熟,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还处于正在发展阶段,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给定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习题答案

40.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岁~25岁属于(C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4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B )A.身心变化B.心理变化C.心理增长D.机体变化42.我国心理学家将11、12岁-14、15岁的年龄时期,称作(B)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学生期43.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B)A.2岁B.4岁C.4-5岁D.2-3岁44.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A.2岁B.4岁C.4-5岁D.2-3岁45.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A.2岁B.4岁C.4-5岁D.2-3岁46.第一个提出发展关键期概念的人是(C)A.美国杜威B.美国桑代克C.奥地利劳伦兹D.瑞士皮亚杰47.少年期是指11、12岁-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A)的特点A.半成熟、半幼稚B.半幼稚C.半成熟D.一般幼稚、一般成熟4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C)的儿童能做到这个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50.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进入到哪个阶段(D)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A.布鲁纳B.维果斯基C.桑代克D.劳伦兹5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5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时(C)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54.(A)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自信、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A.民主型B.放纵型C.专制型D.权威型55.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和评价是(B)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控56.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C)A.1岁B.2岁C.3岁D.4岁5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B)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发散型5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强倾向于仔细思考再做出决定,且错误较少,请问他的认知方式是(D)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59.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完成(C)的教学评估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B.70%-80%C.80%-90%D.85%-95%60.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的智力的总体水平是(C)A.女优于男B.男优于女C.大致相等D.有种族差异61.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D)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62.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年龄阶段一般是指(B )A.3~6、7 岁B.6、7~11、12 岁C. 11、12 ~14、15 岁D. 14、15 ~17、18 岁63.维果斯基强调(C )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分章练习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分章练习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单选题1. 为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情况,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C。

自然实验法D。

实验室实验法2.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学者是()A。

廖世承B。

黄翼C。

陈鹤琴D。

肖孝嵘3. 世界上一个心理学验室创建于( )A.希腊B.英国C。

美国D。

德国4。

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等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A。

自然实验法 B.心理测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5. 为了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采用( )A.横断研究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聚合式交叉设计D.三个均可6. 一种观点认为,()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A.桑代克B.普莱尔C。

何林沃斯D。

霍尔7.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A。

观察法B。

测验法 C.教育心理实验法D。

实验室实验法8。

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A.聚合交叉设计B.单因素实验设计C.多因素实验设计D.跨文化研究设计9.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A.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10. 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A.验证性实验B。

探索性实验 C.自然性实验D。

实验室实验11。

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这是遵循了()A.发展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12。

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遵循的是()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发展性原则13. 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测试题二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测试题二

【比邻学堂】发展心理学测试题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本章习题精练】一、判断题1.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超我服从于快乐原则。

2.口唇期的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

3.李博士对于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青少年在跟父母脱离而做斗争时逐渐形成独立的自我认知,这种理论研究和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最相近。

4.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观察强化和替代强化。

5.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结构为成熟、同化、顺应和平衡。

6.在皮亚杰看来,平衡既是心理发展的因素,又是心理发展的结构。

7.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父母的工作环境是中介系统的影响因素。

8.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

二、填空题1.小葫芦用纸杯喝水的时候总是咬得纸杯口一圈一圈的牙印,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论,他是__________期没有发育好。

2.一种刺激的加入或增强导致了特定行为出现概率提高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

3.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__________期的情感冲突通过被压抑的性冲动和认同同性父母未得到充分解决,残余的冲突遗留在潜意识中会扭曲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

5.儿童发展的相互作用论强调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交互影响,认为__________通过动作对__________的__________才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这是发展观点的重大改变。

6.老王的单位在儿童节这天给有未成年子女的员工放假,让父母可以陪孩子欢度节日,这一做法带来的影响属于生态系统理论中的__________系统。

三、单项选择题1.必须积极解决生命危机和冲突,个体的人格品质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这是谁的主要理论观点?A.弗洛伊德B.华生C.班杜拉D.埃里克森2.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被称为A.同化B.顺应C.平衡D.适应3.尘尘不小心踩到了一朵小花,她伤心地对妈妈说:“呜呜……小花一定感觉很疼,我来给她揉揉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习题一、选择题1.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这句话体现了思想。

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

循序渐进2.“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朱熹这句话体现了思想。

A。

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循序渐进3.在发展心理学史上,首先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在年龄上扩展到青少年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B。

埃里克森C.詹姆斯D.霍尔4.在发展心理学史上,首先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在年龄上扩展到人生全程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詹姆斯D.霍尔5.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强调教育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儿童发展“内化说"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A。

维果茨基B.布隆斯基C。

鲁宾斯坦D.聂恰耶夫6.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房东岳B.廖世承C。

陈鹤琴D.朱智贤7.解放后,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房东岳B.潘菽C.陈鹤琴D.朱智贤8.下列不属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任务的是.A.描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心理状态B.解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机制和规律C.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D.对有心理疾病的儿童进行干预与治疗9.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通过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以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

实验法C.访谈法D.测验法10.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一线教师 B.教育管理人员C.教育专家 D.专职研究人员11.下列不属于教育行动研究特点的是.A.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B.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C.对申报的课题进行研究D。

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研究12.“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说明教学的目的是。

A。

教会学生学习B。

教会学生研究C.发展学生智力 D.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四、问答题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和教学有何意义?2.教师如何参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习题附答案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桑代克B •斯金纳C •华生D •布鲁纳2. 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 •赫尔巴特B •桑代克C •华生D •卡普捷列夫3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B •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 •教与学的规律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 19世纪20年代以前B - 19世纪80年代C - 20世纪20年代以前D - 20世纪80年代5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 1903年B - 1913 年C- 1924年D- 1934年6 -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 •《教育实用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教育心理大纲》D •《教育心理统计》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 19世纪20年代以前B - 19世纪80年代C - 20世纪20年代以前D - 20世纪80年代以后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 -学生B -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9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 1879年C- 1789年10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 . 20世纪20年代以前B •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C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D . 20世纪80年代以后11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 •陶行知B •杨贤江C •廖世承D •潘菽1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测验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调查法13 _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D。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B.人类的心理发展
C.民族心理发展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
2.哈洛(Harlow)的恒河猴隔离实验说明了C。

A.遗传的决定作用B.环境的决定作用
C.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通常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说明了A。

A.遗传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遗传的影响
C.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4.鸟类印刻现象说明D。

A.个体发展存在阶段性B.个体发展存在多样性
C.早期经验决定个体发展D.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
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C。

A.1-3岁B.3-5岁
C.1-5岁D.4-5岁
6.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守恒的阶段是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去自我中心”的阶段是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强调语言和交往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B。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9.重视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C。

A.皮亚杰B.弗洛伊德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0.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B。

A.本我的发展B.自我的发展
C.人际关系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是儿童A。

A.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B.道德情感的发展
C.道德意志的发展D.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填空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是5岁,儿童音乐学习的关键期是6岁前。

2.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逐渐适应环境,与环境不断取得平衡,并逐渐习得新的图式,从而使心理不断得到发展。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其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4.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和相对功利主义定向两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
1.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图式: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皮亚杰指出,凡能在行为中可以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图式
3.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4.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5.自我同一性:是指主体我与客体我、现实我与理想我等方面的统一状态。

6.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人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个性社会性发展。

四、问答题
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答:有遗传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2.简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的意义
答: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4.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和教学观。

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借助于语言进行交流,使得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

在教学观上,维果茨基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

(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

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教育
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5.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埃里克森认为,个性是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其发展经历几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如果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如果发展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要解决八对矛盾。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强调自我在发展中的成熟和作用,并且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人格发展很有价值;同时从毕生发展的角度诠释人格发展的模型对人格发展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比较与评价科尔伯格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及其同事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1)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2)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3)儿童的公正观念。

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和考察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并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也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

并提出了自己的“三阶段六水平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道德观念发展阶段,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联。

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本章开头的材料分析:(1)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2)为什么Itard对Victor的教育并不成功。

答:(1)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发展可能性,环境使遗传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等)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

(2)早期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进行教育效果就比较差。

2.7岁的姐姐琪琪带着5岁的弟弟冬冬一起去买冰淇淋吃,她给弟弟买了一块筒状的冰淇淋,给自己买了一块棒状的冰淇淋。

弟弟盯着姐姐的冰淇淋似乎想说什么,姐姐见状对弟弟说:“我的虽然长一些但也细一些,你的短一些但也粗一些,我们两个的冰淇淋是一样多的”。

请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姐姐和弟弟的心理特征。

姐姐具有守恒和去自我中心;弟弟不具有守恒,存在自我中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