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唐宋诗词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唐宋诗词鉴赏
【篇一:高中唐宋诗词鉴赏】
一淘网为您找到唐宋诗词鉴赏高中语文选修产品的详细资讯,实时报价,价格行情,唐宋诗词鉴赏高
中语文选修商品分类,论坛问答/求购等相关产品信息。
【篇二:高中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①。
谢公②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③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①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即曹娥江上游。
②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
③訇(音哄)然:形容大声。
我想根据传说梦游一趟天姥山,梦中我一夜就飞渡了月下的镜湖。
湖上是我月光下的身影,一直陪伴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住宿的地
方现在还在,溪流清澈,猿猴高歌。
穿上谢公游山时穿的那种木屐,我开始攀登直入云霄的山路。
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
中传来天鸡的啼鸣。
曲曲折折的路没有一定的方向,观赏这奇花异景,不觉已经天黑。
山泉的响声如熊在怒吼、龙在叫唤,幽静的树林也为之战栗,层层
山岩也为之震惊。
黑云沉沉快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烟雾。
突然闪
电迅雷,山峦都要崩裂,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的天空蔚蓝无际,日月共同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宫殿。
神仙们一
个接一个地下来了,他们用彩虹做衣,把清风当做马;老虎弹琴,鸾
鸟驾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如麻。
【梦游之美】
这首诗重点描写了李白的梦境:他早就听说天姥山被云雾遮绕,偶
尔才能看见,于是久思成梦,梦见自己到天姥山会神仙去了。
节选
的这一段,就是他看到众神时的情景。
外面是电闪雷鸣,里面却是
其乐融融的仙境,仙人们衣食住行都不同于常人,就连乐师都是禽兽。
读者也似乎和李白一同梦游了一番。
梦醒之后,李白感叹人生
短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写作指导】
生活中有种种现实的约束,但是作文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约束的。
李
白生在古代,对未知世界的想象还有点依赖《山海经》这样的古老
神话;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知道宇宙的概貌,拥有一些科技上的探索,如果再让你来写梦游仙境,你的神仙是怎样的一群人?
【智慧点拨】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本可以在家中怡情养性,可是他选择离别
东鲁,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的。
政
治上的挫折,让李白不愿意再摧眉折腰事权贵了,于是要去寻找自
己的快乐生活。
的确,某一个方面不成功,并不能彻底否定一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高中语文《琵琶行》鉴赏《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
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
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
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
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
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
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
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
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
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
受监督看管的。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
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
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
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
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
本内容。
左迁:指降职、贬官。
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
九江市西。
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
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
演奏家。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
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
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
流放的悲哀。
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
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
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
江头。
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
浦口。
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这里面主
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
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
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
忘归客不发。
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
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
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
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
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
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
接着琵琶声停表明
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 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
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
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
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
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
琶女的高超演技。
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 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
行板。
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
霓裳:即《霓裳羽
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
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
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
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
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这里有
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
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
魂动魄。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
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
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
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
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
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
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
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
昔日的红极一时。
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
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
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
就这样年
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
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
的官署。
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
高的歌伎。
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
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
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红绡:一种生丝织物。
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
云篦:指用金
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击节:打拍子。
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
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
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
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
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
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
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
商人。
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
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
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 夜深
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唧唧:叹
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
心之机。
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
孤独寂寞之感。
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
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
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
其
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
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
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
却无此等景致。
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
法说。
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
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
这就是他耳闻
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
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
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琵琶
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
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
这支曲子使得所有
听者无不唏嘘成声。
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
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
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
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
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
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
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
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
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
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
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
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
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
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
由于这
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三十年后唐
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高中语文《登高》鉴赏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
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
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
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
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
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
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
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
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
奇而变 (《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
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
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
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
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
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
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
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
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
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
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
溢于言外 (《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
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
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
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
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
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
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看了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