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第六章整理

合集下载

(整理)第六章 发热

(整理)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 发热复习提要一、概念1.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过热 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出现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者调节障碍引起机体被动性的体温升高时,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这种现象称之为过热。

3.体温升高4. 体温升高不超过38℃ 低热体温升高38~39℃ 中等热体温升高39~40℃ 高热体温升高>41℃ 过高热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与激活物致热原 引起恒温机体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

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能够激活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并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细菌及其毒素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病毒和其它微生物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螺旋体或真菌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硅酸盐结晶和尿酸结晶抗原抗体复合物体温升高(>0.5℃)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类固醇睾丸酮淋巴因子内生致热原(EP)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类:有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脾巨噬细胞等。

肿瘤细胞:骨髓单核细胞性肿瘤细胞、白血病菌细胞、霍奇金淋巴肉瘤细胞、肾细胞癌细胞。

其它细胞:郎汉氏细胞、表皮角化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是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

加热70℃2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

各种蛋白水解酶均能破坏其致热性。

EP表现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其致热性在某些种系动物中呈现有交叉反应。

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白细胞介素-6(IL-6)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下丘脑终板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内生致热原的直接作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通过中枢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整理)第六章对映异构1

(整理)第六章对映异构1

第六章 对映异构一、 基本内容本章从不对称物质具有旋光性的现象出发,解释了有机化学中不对称性分子产生旋光性原因。

从立体化学的角度对分子的构型进行了阐述。

介绍了各种表示构型的方法。

主要有费歇尔投影式、纽曼投影式、楔型式及锯架式。

介绍了手性的概念及如何用对称元素来判断分子有无手性及如何表示手性碳原子的方法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及内消旋体等概念。

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强调了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二、 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所学的各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多做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基本内容及有关立体化学知识的理解。

包括R/S 命名法、各种表示构型的方法及相互间的转换、对称元素及其操作、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及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及内消旋体等概念。

难点主要体现在对立体化学的理解上。

如表示构型的方法及相互间的转换和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三、精选题及其解6-1 某化合物溶于乙醇,所得溶液为100 mL 溶液中含该化合物14克。

(1)取部分该溶液放在5 cm 长的盛液管中,在20 o C 用钠光作光源测得其旋光度为+2.1o ,试计算该物质的比旋光度。

(2)把同样的溶液放在10 cm 长的盛液管中,预测其旋光度。

(3)如果把10 mL 上述溶液稀释到20 mL,然后放在5 cm 长的盛液管中, 预测其旋光度。

解 比旋光度是旋光物质特有的物理常数,用下式表示:t 为测定时的温度(一般为室温,15-30 o C );λ为测定时的波长(一般采用波长为589.3 nm 的钠光,用符号D表示),在此测定条件下得出的比旋光度用[α]D 表示亦可。

(1)将旋光度α=+2.1o 带入上式,得(2)旋光度为α=+2.1o *2=+4.1o(3)旋光度为α=+2.1o /2=+1.05o1 c ( g / mL )l (10 cm)=t[ ]λαα= + 15ol (10 cm ) c ( g / mL )100 / 14+ 2.1o=c ( 14g / 100 mL )+ 2.1 o=ααD [ ]20=l (10 cm) c ( g / mL )6-2 将一葡萄糖的水溶液放在10 cm 长的盛液管中,在20 0C 测得其旋光度为+3.20,求这个溶液的浓度。

(整理)第六章 发 热

(整理)第六章  发 热

第六章发热一、多选题A型题1.有关发热概念的概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答案]D[题解]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是一种重要的A.临床症候群B.病理过程C.独立疾病D.综合征E.体征[答案]B[题解]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病理过程。

3.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A.脊髓B.中脑C.脑桥D.延髓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E[题解]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功能,被认为是体温调节的次级中枢所在。

4.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A.0.1℃B.0.2℃D.0.8℃E.1.0℃[答案]C[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

5.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A.酷热时中暑B.妇女月经前期C.剧烈运动D.中毒性休克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A[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A.甲状腺功能亢进B.先天性汗腺缺陷C.夏季高温中暑D.妇女月经前期E.流行性脑膜炎[答案]E[题解]流行性脑膜炎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7.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引起产热增加C.激活单核细胞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E.激活中性粒细胞[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文学理论第六章整理

文学理论第六章整理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P113: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决定的。

但是,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首先,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视情况举例)其次,精神生产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视情况举例)(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在物质生产中,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人们想要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必须通过实践对外部世界进行物质性的改造。

因此,物质生产是在物质领域实际地改造对象世界和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生产;/而精神生产则根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如对知识、真理、道德、信仰和审美的需要,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它只通过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念性的体验或思索,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观念世界。

一句话,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

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任何生产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

物质生产的手段是工具,而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工具和符号都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

工具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物质生产的能力;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必须借助于工具。

在精神生产中,人们凭借的工具是符号。

符号是标示事物的代码,例如文字、语言等。

文字、语言作为建构观念世界的工具,既是人思索世界的手段,又是构造科学著作、塑造文学形象的材料。

总之,精神生产以符号为手段,因而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即必然性的制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程度的限制,不太自由。

(整理)第六章控制测量11

(整理)第六章控制测量11

第六章控制测量单选题1、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坐标和(C)。

A.已知坐标B.方位角C.高程D.未知点坐标2、国家控制网,是按(A)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A.一至四等B.一至四级C.一至二等D.一至二级3、导线点属于(B)。

A.高程控制点B.平面控制点C.坐标控制点D.水准控制点4、下列属于平面控制点的是(C)。

A.水准点B.三角高程点C.三角点D.以上答案都不对5、导线的布置形式有(C)。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D.钢尺量距导线、GPS导线、三角网导线6、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一般不超过(C)。

A.±20″nB.±30″nC.±60″nD.±80″n7、直接供地形图使用的控制点是(D)。

A.水准点B.三角点C.导线点D.图根点8、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A)。

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D.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坐标计算9、对于小地区的平面控制测量,可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定向用的坐标方位角可用(D )代替。

A.真方位角B.象限角C.水平角D.磁方位角10、导线测量的外业不包括(C)。

A.测量角度B.选择点位C.坐标计算D.量边11、附合导线的转折角,一般用(A)法进行观测。

A.测回法B. 红黑面法C. 三角高程法D. 二次仪器高法12、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值是(B)。

A.1/1000B.1/2000C.1/3000D.1/500013、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C )。

A.坐标增量闭合差B.导线全长闭合差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角度闭合差14、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C )。

A.K=M/DB.)//(1D D K ∆=C.)//(1D f D K ∑= D.)//(1∑=D f K D 15、导线全长闭合差D f 的计算公式是( C )。

(整理)第六章多元函数积分1

(整理)第六章多元函数积分1

第六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一.重积分例1:将⎰⎰=Dd y x f I σ),(用两种积分次序表为二次积分。

(1)D :由曲线1,21,0,8222====+y y x y y x 所围; (2)⎩⎨⎧≤≤-≤≤axy x ax ax D 2220:2例2:交换二次积分⎰⎰xdy y x f dxsin 020),(π的顺序。

例3:计算二次积分⎰⎰xxdy yxdx 2sin21π⎰⎰+2422sinxdy yxdx π例4:计算二次积分+⎰⎰--yxR y dx e dy e 0222⎰⎰---22222y R x RR ydx edy e例5:计算二重积分⎰⎰=Dydxdy I ,其中D 是由直线2,0,2==-=y y x 以及曲线22y y x --=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答案:24π-)例6:计算二重积分⎰⎰-=Ddxdy x y I 2,其中D 是由直线2,1,1=-==y x x 和x 轴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答案:352+π) 例7:设)(t f 在),0[+∞上连续,且 +=1)(t f ⎰⎰≤+⎪⎭⎫ ⎝⎛+22242221t y x dxdy y x f 求)(t f (答案:24)(t e t f π=)例8:设闭区域D :.0,22≥≤+x y y x ),(y x f 为D 上的连续函数,且 ---=221),(y x y x f ()⎰⎰Ddudv v u f ,8π求),(y x f (答案:---=221),(y x y x f ⎪⎭⎫ ⎝⎛-32234ππ) 例9:计算二重积分⎰⎰+=Ddxdy y x I 22,其中D 由圆轴及直线x x y x y x ==+,222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答案:2910) 例10:设D 是xoy 平面上以)1,1(),1,1(),1,1(---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1D 是D 在第一象限部分,则⎰⎰+Ddxdy y x xy )sin cos (等于)(A ⎰⎰1sin cos 2D ydxdy x )(B ⎰⎰12D xydxdy)(C ⎰⎰+1)sin cos (4D dxdy y x xy 0)(D例11:计算⎰⎰++++++=Ddxdy y x x x y y I 22211ln 1)( 其中}01{22≥≤+=y y x y x D ,),(。

(整理)第六章细胞因子

(整理)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按其产生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等。

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三、细胞因子作用方式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所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的方式发挥作用。

若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自分泌,如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T淋巴细胞本身生长。

若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旁分泌,如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

少数细胞因子如TNF-α、IL-1在体液中浓度很高时也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方式。

图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作用A. 自分泌;B. 旁分泌;C. 内分泌四、细胞因子作用特点细胞因子通常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和协同性。

①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干扰素可上调有核细胞表达MHC Ⅰ类分子,也可激活巨噬细胞。

②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IL-2和IL-4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③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如IL-4可抑制IFN- 刺激Th细胞向Thl细胞分化的功能。

(整理)第六章扁形动物复习题

(整理)第六章扁形动物复习题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两侧对称2. 皮肌囊3. 原肾型排泄系统4. 焰细胞5. 雷蚴6. 雌雄同体7. 雌雄异体8. 幼体生殖9. 自然感染二、填空题1. 扁形动物与纽形动物都是对称胚层,出现了而尚未出现的动物。

2. 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包括和,前者如,后者如。

3. 扁形动物的体壁是由和构成,它们分别起源于层和,后者又分3层,即、和。

4. 涡虫消化道包括、和。

5. 根据其复杂程度不同,扁形动物的咽可分为、和。

6. 原肾行排泄器官主要由和组成,前者起源于,后者则由和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和。

7. 扁形动物可分为3个纲,即、和。

8. 涡虫对食物是反应,对光线是,夜间活动白昼活动。

9. 只有生活的涡虫耳突具、和等器官。

10. 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有、、和,它们同属于纲。

11.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12. 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13. 吸虫生活的幼虫期有、、、和5阶段,如。

14. 日本血吸虫是通过而感染人体,其成虫寄生于,有阶段感染中间寄主,与典型的吸虫相比,其生活史缺少和阶段,消灭其中间宿主是消灭血吸虫最重要的措施。

15. 吸虫按其寄主生活方式可分为和,,前者成虫进行呼吸,后者成虫进行呼吸,它们营自由生活的幼虫都是进行呼吸。

16. 绦虫的成虫寄生于,其生活史包括、、和等几个阶段。

17. 人为猪带绦虫的宿主,是因误食了猪带绦虫的,它的成虫以附着于宿主的吸取营养。

18. 纽形动物门与扁形动物门最典型的区别是,纽形动物门具有、和,且它们都为雌雄体。

19. 疾病黑热病昏睡病痢疾疟疾华枝睾吸虫病大肚子病寄生虫纲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1. 华枝睾吸虫可进行卵胎生。

()2.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具体腔膜。

()3. 涡虫的体壁具体腔膜。

()4. 扁形动物门多具有后肾型的排泄系统。

()5. 原肾型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

()6. 涡虫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7. 涡虫为雌雄同体动物,故它可进行自体受精繁殖后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纺织品一般整理第一节绪论整理目的:1.纺织品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形态稳定。

定幅、防缩、防皱、热定形整理。

2. 纺织品外观改善。

如白度、光泽、起绒和除绒。

增白、轧光、电光、轧纹、磨毛、剪毛、缩呢整理等3. 纺织品手感改善,如柔软、滑爽、丰满、硬挺、轻薄、厚实等触摸感觉。

柔软、硬挺、增重整理。

4. 纺织品耐用性增加。

防蛀、防霉整理。

5.纺织品特殊性能获得。

阻燃、抗菌、防污、拒水、拒油、防紫外线、抗静电整理等。

整理:除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纺织品加工过程。

整理工序:一般在染色、印花工序后进行---后整理。

整理分类暂时性整理---仅短时间保持整理效果,在水洗后或使用时,整理效果很快降低或消失。

半耐久性整理---一定时间有效,能耐温和、数次洗涤,多次洗涤后整理效果消失。

耐久性整理---长时间有效,耐多次洗涤。

整理方法1.物理机械方法--- 利用水分、热量、压力、拉力等物理、机械作用力达到整理目的。

2.化学方法--- 在纺织品上施加化学物质,与纤维之间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力,达到整理目的。

3.物理机械和化学联合方法--- 两种方法结合。

如树脂整理和轧纹整理结合,耐久性轧纹。

第二节棉型织物的一般整理棉织物优点:柔软、舒适、吸湿、透气。

棉织物印染后:幅宽变窄不匀,手感粗糙,外观欠佳。

棉织物整理定形整理外观整理手感整理树脂整理定形整理:消除纤维或织物中存在的内应力,使织物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减少棉织物在后续加工或服用过程中的变形现象。

包括定(拉)幅整理、机械预缩整理、丝光工艺和树脂整理。

一、拉幅整理原因:练漂、印染加工,经向张力大且持续,纬向张力小,受力不匀。

造成织物经向伸长而纬向收缩、幅宽达不到规定,布边不齐、纬纱歪斜。

拉幅目的整齐均一、形态稳定的幅宽,纠正纬向。

拉幅整理原理:棉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水能使棉纤维内部、纤维之间、纱线之间润湿,摩擦阻力减少,分子和纤维可调整性增加,保持调整状态下烘干,氢键、分子之间力重建,达到定形目的。

定幅整理工艺:拉幅机。

棉织物:热风布铗拉幅机。

给湿----预烘至回潮率10~15%----整纬----热风扩幅浸轧液中加整理剂---浆料、或柔软剂、增白剂、树脂等:联合整理二、光泽和轧纹整理织物光泽:织物表面光滑、无绒毛,纤维、纱线平行、平伏,织物表面定向反射光线能力强,反射光强,织物光泽就强。

否则,暗淡。

机械轧光整理原理:湿热压下,织物纱线被压扁、压平,绒毛压伏,织物表面平滑、光洁,对光漫反射减弱,定向反射增加,从而使光泽增强。

轧光整理机轧光机---三辊或五辊、七辊排列。

工艺:给湿-----拉幅烘干---- 热轧、压----冷却落布叠层轧光使数层织物叠在一起,通过同一轧点,织物相互碾压,有波纹效应,纹路清晰,光泽、柔软。

摩擦轧光轧光时,摩擦辊筒(上辊)转动速度较快,使织物受到摩擦轧压作用,获得强烈光泽。

手感硬、薄。

电光整理硬辊筒表面刻有平行细斜纹,使织物表面轧压出相互平行的线纹,规则定向反射光线多,象丝绸的光泽。

轧纹整理轧纹整理机:一个可加热硬辊筒和一个软辊筒组成。

硬辊筒表面刻有阳纹图案,软辊筒表面有相应的阴纹图案。

在对织物轧压时,同速运转,在织物上轧出凹凸花纹。

三、预(防)缩整理棉织物在织造、染整加工后,会有潜在收缩性,在织物松弛状态落水、洗涤时,发生收缩变形,称为缩水。

缩水导致服装收缩、变形走样。

棉织物出厂控制缩水率(~1%)。

棉织物缩水原因内应力松弛湿加工中,伸长、扭曲状态在水挥发中被暂时固定下来,织物再润湿时,自由状态,释放应力,纤维回复至自然状态。

造成缩水现象。

达~2%的缩水率。

异向溶胀异向溶胀,纱线调整位置,使织缩增加,但自然干燥过程纱线位置不能复原,缩水率达~8%。

防缩原理学整理 ---树脂或交联剂对织物处理,降低亲水性,抑制溶机械预缩---机械推挤,使织物经向织缩增加,织物长度缩短,潜在收缩减少。

即预留补偿。

机械预缩工艺:磨毛整理由砂粒锋利的尖角和刀刃,磨削织物的经纬纱后,拉出割断纤维产生绒毛。

磨毛机---砂带式:无接缝循环砂带。

---砂辊式:单辊,多辊之分。

第三节毛织物整理毛织物是指羊毛纤维织物、羊毛混纺织物和其他毛型织物。

毛织物整理目的:发挥毛纤维固有特点,增进织物身骨、手感、弹性、光泽;赋予毛织物特殊性能,防毡缩、防蛀、阻燃等。

毛织物精纺毛织物---紧密、细支。

粗纺毛织物---粗支、稀松。

精纺毛织物要求:呢面光洁平整、织纹清晰、光泽自然、手感丰满,滑、挺、爽风格,弹性。

一些品种略具短齐绒毛。

整理工艺:烧毛、煮呢、洗呢、剪毛、蒸呢、电压粗纺毛织物要求:紧密厚实、弹性、柔顺滑糯、绒毛、光泽、保暖性强。

整理工艺:缩呢、洗呢、起毛、剪毛、蒸呢等。

一、毛织物湿整理指水、热、设备中进行整理。

包括坯布准备、烧毛、煮呢、洗呢、缩呢、烘呢。

1、坯布准备编号、生坯检验、修补、擦油污渍。

2、烧毛轻薄精纺毛织物。

气体烧毛机,毛织物自行熄火,不需灭火装置。

双面、单面烧毛。

3、煮呢煮呢---毛织物以平幅状态在一定的张力和压力下于热水中处理的加工过程。

目的:定形作用。

尺寸稳定,避免变形和皱折,使呢面平整,外观挺刮,手感柔软、富有弹性。

原理:湿热、张力条件下,羊毛纤维分子间副键如氢键、离子键、二硫键等被拆散,分子、纤维等调整,在新位置又经长时间湿热处理,重新建立大量上述副键,保持状态冷却,获得定形效果。

煮呢机:单槽煮呢机,双槽煮呢机,蒸煮联合机。

煮呢工艺温度:白坯煮呢:80~95℃,染后复煮:70-85℃。

时间:正常:1h左右。

温度低、时间长;温度高,时间短。

pH值:白坯煮呢:pH6.5-7.5, 色坯煮呢:pH5.5-6.5。

张力和压力:大---平挺、滑爽、光泽,用于薄型平纹织物。

冷却方式:对织物风格影响。

突然冷却、逐步冷却、自然冷却煮呢工序先煮后洗:平整挺括、进一步定形。

煮-洗-煮先洗后煮:油污多织物染后煮呢:复煮,色牢度高织物用。

4、洗呢洗呢:毛织物在洗涤液中洗除杂质的加工过程。

目的:除去和毛油、抗静电剂、浆料等物质,还有沾的油污、灰尘。

洗呢原理:利用洗涤剂对毛织物的润湿和渗透,加以机械挤压、揉搓,使呢干净。

同时,防止羊毛损伤、呢毡化,漂清等。

洗呢设备:绳状洗呢机,平幅洗呢机,连续洗呢机。

洗呢工艺洗涤剂---肥皂、雷米邦A、净洗剂LS、净洗剂209等温度--- ~40℃左右。

时间---30~60min(粗纺织物),45~90min.(精纺织物)pH值---7~9浴比---1:5~10(精纺织物),1:5~6(粗纺织物)滚筒压力,清水洗5~6次。

5、缩呢缩呢:在一定的湿、热、机械力作用下,使毛织物产生缩绒毡合的加工过程。

目的:使毛织物收缩,质地紧密厚实,强力提高,弹性、保暖性增加。

织物表面产生绒毛,遮盖织物组织,改进织物外观,并获得丰满、柔软的手感。

粗纺毛织物工序,少数精纺毛织物轻缩呢。

原理:羊毛会毡缩---在水中无定向外力作用下,纤维相互缠结,集合体变密实,绒毛突出,织物尺寸减小,织纹模糊,强力增加。

毡缩机理定向摩擦效应。

顺鳞片摩擦系数小,逆鳞片摩擦系数大,加之羊毛弹性、卷曲等,纤维咬合,造成毡缩现象。

缩呢设备: 滚筒式缩呢机,复式缩呢机,洗缩联合机。

缩呢剂作用:使纤维润湿溶胀,鳞片张开,润滑纤维促进纤维移动,咬合,产生缩绒效果。

酸性缩呢剂---硫酸或醋酸。

手感、光泽差些中性缩呢剂----合成洗涤剂。

纤维损伤小,手感硬碱性缩呢剂---- 肥皂或合成洗涤剂,碳酸钠。

手感软,光泽好。

缩率:粗纺织物,经---10~30%,纬---15~35%。

精纺织物,经---3~5%,纬---5~10%。

6、脱水及烘呢定幅烘呢定幅多层热风针板拉幅烘干机:精纺---75~80℃,粗纺---80-90℃二、毛织物的干整理起毛、刷毛、剪毛、电压、蒸呢等。

1、起毛利用钢针或刺果从织物表面拉出一层绒毛。

钢丝起毛机,刺果起毛机,起毛、剪毛联合机。

3、蒸呢蒸呢:毛织物在张力、压力条件下用蒸汽处理一段时间的加工过程。

目的:永久定形。

尺寸稳定,平整,光洁,柔软、弹性。

蒸呢机:单滚筒蒸呢机双滚筒蒸呢机罐蒸机4、电压电压:含一定水分的毛织物,通过电热板受压一定时间,使呢面平整,身骨挺实,手感润滑,光泽悦目。

电压机:压力温度时间恒压冷却5、防蛀整理蛀虫:衣蛾、皮蠹虫等。

防蛀剂:熏蒸剂---对二氯苯、萘、樟脑。

触杀剂---氯苯乙烷(DDT)食杀剂---除虫菊酯。

和染料同浴使用。

1~3%,30~40℃,5~10min.6、防缩整理毛织物在洗涤时缩水原因:1)松弛收缩2)毡缩---主要原因降解法氧化剂使鳞片层部分蛋白质分子降解,形成大量亲水性基团,在水中溶胀软化鳞片,纤维定向摩擦效应减小,毡缩性降低。

氧化剂:NaClO,二氯异氰尿酸钠,KMnO4,KSO5。

树脂(加法)法整理少量树脂施加于织物,通过点焊接形式或在纤维间交联,将纤维粘结起来,不容易相互滑移;或把鳞片遮蔽,防止咬合,定向摩擦效应降低,从而防毡缩。

树脂:聚氨酯、聚丙烯酸酯。

降解-树脂联合处理:氯化---- 酸洗---- 脱氯----水洗----树脂----柔软处理效果:手感硬,柔软处理,达到机可洗水平。

第四节蚕丝织物整理丝织物:光泽悦目、手感柔软滑爽;易缩水、起皱、湿弹性低、悬垂性差。

丝织物进行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

丝织物机械整理:烘干---定幅--- 机械预缩--- 蒸绸---机械柔软----轧光柔软整理机丝织物化学整理:1、手感整理柔软整理和硬挺整理。

与棉织物相似。

2、增重整理锡盐整理:~30%增重,效果好,高级厚织物单宁整理:植物煎汁丹宁,可固着生丝丝胶,有色,不艳。

树脂整理:甲基丙烯酰胺等接枝整理。

丝素溶液增重:保健性、舒适性最佳。

锡盐增重方法1)SnCl4溶液处理织物,SnCl4在纤维内部水解:SnCl4 + 4H2O-----Sn(OH)4 + 4HCl2) Na2HPO4溶液处理,水洗:Sn(OH)4 + Na2HPO4-----Sn(OH)2HPO4 + 2NaOH3)Na2SiO3溶液处理:Sn(OH)2HPO4 + 3NaSiO3---(SiO2)3SnO2 + Na3PO4 + 3NaOH树脂整理---防皱整理防皱剂:2D树脂,聚氨酯,有机硅树脂、多羧酸等。

干交联工艺:与棉相似,120℃低温快速烘。

湿态交联工艺:干、湿都有防皱性。

气相交联工艺:干弹性高等。

真丝其他整理:防泛黄、防霉、盐缩、砂洗、丝鸣、丝胶固着、特种功能整理。

第五节合成纤维热定形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不同,纤维结构受水影响小,但受热影响大,织物通过热处理可获得定形效果。

也有些吸湿较大的合成纤维辅以湿度,进行热定形。

干热定形---涤纶湿热定形---腈纶、锦纶目的---提高尺寸的热稳定性,消除已有折痕,防止使用时产生新折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