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 : 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 体力的总和。
劳动力 成为商 品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劳动力或劳动适龄人口:
年龄处于适合参加劳动的阶段,作为 生产者统计的人口。 人口学一般以16岁-64岁期间的人口 为劳动适龄人口。中国一般规定男子16 岁-60岁期间、女子16岁-55岁期间的人 口为劳动适龄人口。
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 本家
A 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B 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C 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D 永远放弃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E 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答案:B、C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有两个特点: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再生产) 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延续)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必须的费用。 (满足复杂劳动的需求)
布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这个商品,具有决定意义的 是它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 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有一个重要特 点,即劳动力的价值 D
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 — 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
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 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 — G阶段上,这里商品 的价值是已定的,也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价值增殖。 最后,价值增殖必然是发生在G — W阶段的商品上。 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 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 比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 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这 便揭穿了剩余价值的秘密。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作业一、试述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关系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性质、对象、结构与水平、具体方式。
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二、论述题试述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5.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三、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途径。
答:(1)资本的总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一W—G’。
这一公式既适应于商业资本也适用于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因而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相矛盾。
其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等价交换。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无论是G一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会变化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但是资本总公式表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价值增殖从哪里产生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价值增殖产生的途径:①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
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中一方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
②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离开流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价值增殖产生的条件:①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这个价值规律的要求又必须满足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
②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及价值增殖的能力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解决办法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解决办法
资本总公式是一种收益和机会成本之间的衡量方法,它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矛盾。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矛盾,可能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在资本总公式中,投资者通常会因为“错误的评估”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举个例子,
一些投资者可能不会考虑市场走势,只考虑自己的投资决定,因此有可能使投资耗费太多资金,最终影响公司收益。
其次,资本总公式对长期投资有限制。
通过资本总公式,投资者可以快速制定投资决策,
但是由于资本总公式只关注当前时期的投资成果,因此很少会考虑到长期投资的价值。
最后,资本总公式在测量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也存在矛盾。
资本总公式只要求投资者在短期
内实现盈利,而忽略了投资者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风险的评估和处理。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首先应该加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其能够正确评估市场
走势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减少因不正确的投资决策而带来的损失。
其次,应考虑长期发展规划,对长期价值的分析和判断要比短期价值更加重要。
最后,投资者应加强投资决策的督导,以保证投资意图符合长期发展水平,减小投资风险。
总之,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需要投资者认清风险,重视长期投资规划,加强投资督导,以此等方式来确保投资盈利和减少投资风险。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2019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2019简答题1.试述⽣产与分配的关系⽣产决定分配。
第⼀,被分配的产品只是⽣产的成果,因⽽⽣产的发展⽔平决定了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第⼆,⽣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
分配对⽣产具有反作⽤。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动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劳动效率,也有利于商品的价值实现。
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则对⽣产要素起到负⾯的激励作⽤,引导资源误配置。
2.试述⽣产与消费的关系⽣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第⼀,⽣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且决定消费的⽅式和消费的性质。
第⼆,⽣产最终是为了消费,企业的竞争⼒取决于其能否⽣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满⾜⼈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对⽣产也具有反作⽤。
第⼀,消费使产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保证了⽣产过程的连续性;第⼆,消费为⽣产提供了⽬的和动⼒;第三,消费本⾝是劳动⼒在⽣产的过程,它为再⽣产准备了要素条件;第四,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消费会带动⽣产规模的扩⼤。
3.简要回答政治经济学和西⽅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主要分歧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经济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要不要研究资源配置,⽽是在于:(1)要不要研究⽣产⽅式;(2)要不要研究和⽣产⽅式相适应的⽣产关系;(3)要不要区分抽象的⼀般的资源配置和⼀定历史条件决定的特定⽣产⽅式的资源配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此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产⼒”科学技术可以影响⽣产⼒中的三个实体性因素,尤其在科学技术⾰命条件下,它成为⽣产⼒⽔平提⾼的重要源泉。
⾸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了劳动者素质。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进⽣产⼯具的质量和效能。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对象质量的提⾼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
5.提⾼劳动⽣产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先,对于⼀个企业来说,率先提⾼劳动⽣产率意味着企业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提⾼企业的竞争⼒,在同类产品中获得竞争优势。
其次,对于社会来说,劳动⽣产率的提⾼不仅可以更好地满⾜社会的消费需求,⽽且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最后,对于劳动者来说,单位时间内⽣产了更多的使⽤价值,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劳动者的报酬会相应提⾼,有利于提⾼劳动者的实际⼯资⽔平;劳动者会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以满⾜个⼈全⾯发展的要求。
2009级经济学院二专业《政治经济学》试题 (1) -参考答案
四川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经济学》试卷A卷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2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2、考试组织形式:闭卷答题。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经济规律: 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在:○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制定经济规律;○3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以为卓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2.通货膨胀: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的纸币限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若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随之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
3.资本积累:○1资本家把榨取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资本的规模扩大。
○2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迫使资本必须进行积累以扩大规模,因此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这表明,工人的无酬劳动是资本积累的真正源泉。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工人阶级过去无酬劳动的所有权,成为现今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占有活的无酬劳动的唯一条件。
○3资本积累的量除决定于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与收入的比例外,还取决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扩大、预付总资本的规模。
○4资本积累会促进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又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发生质变,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重要影响。
4.资本有机构成:○1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不变资本同可变资本的百分比来表示。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1)
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3、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交换顺畅利于生产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6)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
消费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
4、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它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1)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利益关系的限制。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唯物辩证法;(2)科学抽象法;(3)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4)其它方法。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之中,两者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预
付
资
本
价
劳动
值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资本总公式:G-W-G′(G'=G+m)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存在着矛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只能使价值形式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转换,而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
但是,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
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值;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所以,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①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适用能创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前提条件,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
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再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
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关系,及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夺失去生产资料的工人的剩余劳动。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2015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政经之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制作2015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政经之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导读】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的总公式 G—W—G′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增殖,从形式上看,是和价值规律的要求相矛盾的。
这是因为,G—W(即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和 W —G′(出售产品)两个阶段都是流通过程,按照价值规律,流通过程只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发生价值增殖,但是从公式上看,资本却发生了而且必然发生价值增殖,这就是个矛盾。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价值增殖是如何发生的。
价值增殖,即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是,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
所以,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这句话的含义是: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又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资本要发生价值增殖,资本家必须在 G—W 阶段购买到这样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创造比这种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
马政经之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导读】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1.资本流通公式及其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本身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其流通形式是:商品(W)—货币(G)—商品(W)。
而最初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的流通形式是:货币(G)—商品(W)—更多的货币(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要了解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首先弄清楚什么叫资本总公式。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而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
而在W—G—W 循环中,开始是一种商品,结果是另一种商品,后者退出流通转入消费,这一循环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是使用价值。
相反,G—W—G循环是从货币出发,又返回成货币,这一循环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也就是说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将货币出卖换回货币的过程,交换的目的就是再次获得货币。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货币购买者仅仅是为了获取等量的货币,而没有实现价值增值,这个运动就毫无意义。
因此,资本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这个过程完整形式是G—W—G’其中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G。
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这个公式中前后货币是不同的量,预付一定的货币经过一个流通的过程收获更多的货币。
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值了。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论》提到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意思是形式上资本总公式和商品经济的规律是对立的,因为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在商品流通中,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在交换中价值只发生形式的变换,并不发生价值量的改变,不会出现价值的增值。
例如我从甲手中购买商品再把商品卖给乙,先买后卖,这对简单商品流通在次序上是颠倒了,但对甲和乙来说,不论是简单商品流通还是货币流通,都是以单纯的买者和卖者出现。
同时,资本家也是以单纯的货币所有者和商品所有者相对立的。
可见,买和卖单纯的次序颠倒,并没有越出简单商品流通领域,不能说明价值为什么增值。
但实际上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确实增值了,这种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什么是总公式的矛盾
由 干 等 价交 换
,
,
简单商 品 流 通不 会 带来剩 余
,
价值
,
而资 本 流 通 从形式 上 来看
,
不 过 是 把简单商 品流通 的 先 卖后 买 的 次序
颠倒 为先 买 后
卖 看
。
仅 仅 把 次 序颠 倒
( 2 )
并 没 有越 出简单 商 品 流 通 领域
因 而 是 互 利的
。 。
不会 产生剩 余 价 值 在流 通 过 程 中
也 不 能产 生剩 余
流 通 或商 品交 换 不创 造价 值
, ,
其次
离开 流 通 过 程 也不 会 形成剩 余价 值
。
流通过 程不 产 生 剩余价 值
但 是 剩 余价 值 的 形 成 又 不能 离 开 流 通 过 程 在流 通 以 外
, ,
、
。
这 是 因为 流 通 是
。
商 品所有者 的 全 部相 互 关 系 的 总 和 在流通领域 以 外 值
”
。
特权 阶 级 必 须无 偿 地 占有 生 产 者 的 一
在这种 情 况 下
,
高价 出售 实 际 上 只 是 生 产 者 把 无 偿夺 去 的货币 骗 回一 部 斗 而 已
。
这 决不 是 发 财
,
致 富 或创造 剩余 价值 的方 法
( 4 ) 用 欺诈 手 段 也 不 能 产 生 剩余价 值
因 为 一方 所得
,
( 2
) 低价购 买
。
作 为 买 者得到 的便宜
同样 也会在 作 为卖 者 时 吃 亏 而抵 销
,
也不 能 产
生 剩佘价值
( 3 )
黑龙江农村信用社指导: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商品的流通形式是W-G-W,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
(1)两种流通形式在形式上的区别:①买和卖的顺序不同;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③流通的媒介不同。
(2)两种流通形式在内容和目的上的区别: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流通的目的是取得特定的使用价值以满足商品生产者的需要;资本流通的内容是流通终点的货币大于起点的货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货币更多的价值,即价值增殖。
(3)两种流通形式在运动限度上的区别:商品的运动是有限的,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
G-W-G’这个公式,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共同特点,因此称为资本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增加价值,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实现了价值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流通中的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同样,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因为商品所有者只有在流通领域才会发生关系,价值才有可能发生增殖。
根据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一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是指资本的流通公式,即货币(G)-商品(W)-更多的货币(G')。
资本流通公式的目的不同于商品流通公式(W-G-W)的目的。
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以取得某种使用价值为目的;而在资本流通中,资本家以取得资本增殖,即获得更多的货币为目的。
资本的流通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即在运动中自行增殖,体现了各种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即获取剩余价值,所以,通常把它称做资本的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特性,它不仅适用于商业资本,而且适用于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
为贵卖而去买,即G—W—G’,似乎只是商人资本所特有的运动形式。
实际上,如果从流通领域来看,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也是这样。
最后,在生息资本的场合,G—w—G’简化为没有以W为中介的价值增殖运动,即G—G’。
因此,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流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从以上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资本在运动中会带来剩余价值。
那么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呢?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
按照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按等价进行。
在流通过程中,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在交换过程,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价值量不能增加。
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一1、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 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2) 它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3) 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生产力主要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生产工具两项要素构成。
(2) 生产力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紧密的联系: 第一,人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也就愈高; 第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愈发展,生产工具也就愈先进。
(3) 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就能大大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3、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原因有二:(1) 导致经济规律产生,发挥作用,发生变化的条件是客观的。
(2) 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5、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取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6、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二1、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怎样?(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 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的物质承担者,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4)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
2、试述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二者是统一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处于统一体中,缺少就不成其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资本论--思考题及答案
1.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各自独立两种劳动。
具体劳动是特定具体形式的劳动,创造不同质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是同质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是长期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货币产生经历了简单、扩大、一般和货币价值形式发展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指某种商品价值是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扩大的价值形式指某种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一系列商品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扩大价值形式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反映价值性质,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只是由简单的相对价值表现的总和。
一般的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价值通过一种商品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形式上看一般价值形式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的颠倒,但处于一般价值形式的商品已发生本质变化,它是作为社会价值的代表存在,但时间和地点不固定。
货币形式: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白银上,商品的价值是通过金、银来表现。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由金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金银作为货币这种特殊商品,是价值的直接体现物,具有双重使用价值,一方面是自然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社会职能决定的使用价值。
前两阶段属于买卖同一的直接交换;后两阶段属于以特殊商品为媒介的买卖分开交换。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分析了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源泉,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2)揭示了剩余价值源泉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为阐明剩余价值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3)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再生产等理论,为其经济理论创造了前提条件。
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_资本总公式的矛盾_卫兴华
2006年第6期学报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0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摘要:《资本论》绕了个论述生动的大弯子提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按照《资本论》的这一逻辑顺序和内容进行讲解的。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资本总公式0和/总公式的矛盾0提出一些需要斟酌的问题。
关键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图分类号:F014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00(2006)06-0086-04提出这个问题,可能遭致同行们的异议。
因为把/资本总公式的矛盾0作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切入点,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百余年来的传统观念与方法。
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0提出/问题0,主张将其淡出政治经济学教材,会被有的学者认为有损剩余价值理论。
然而笔者认为,不从/总公式的矛盾0切入,不但不会削弱反而有利于消除疑点、更简明地阐述和把握剩余价值理论。
对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既要坚持与继承,又要发展与创新。
坚持与继承,不是照搬照套,搞/句句是真理0。
我们常讲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什么立场?科学的立场,人民大众利益的立场、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立场。
什么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支柱的具有真理性的基本观点。
什么方法?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至于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某一具体原理或对某一原理的具体表述,则可能存在需要后人完善和修改的地方。
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就顺理成章地会发展为剩余价值理论。
既然劳动价值论已经阐明,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言而喻,资本家所获取的作为价值增殖的剩余价值,自然也是来源于劳动。
政治经济学从劳动价值论进入剩余价值论,需要有个过渡性论述,需要讲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历史前提。
简单商品生产是个体劳动创造价值,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集体劳动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分析之一。
该公式的全称为M-C-M',即货币(Money)-商品(Commodity)-货币的循环过程。
这个公式内含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种矛盾,本文将对这一矛盾进行深入论述。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体现在资本总公式的内在冲突上。
M-C-M'的循环过程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商品(C)来转化货币(M),然后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获得更多的货币(M')。
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资本家通过生产和销售的环节来获取利润。
然而,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资本家必须生产和销售更多的商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就导致了一个矛盾,即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与满足人们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其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体现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市场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的交换价值,从而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生产者的私有化和竞争的存在,生产者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导致了一种矛盾,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生产者倾向于提高商品的价格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消费者则希望购买价格更低质量更高的商品。
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经常出现,从而导致市场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此外,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可以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扩张过程中得到体现。
根据资本总公式,资本家通过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过程来获取利润。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市场的饱和程度不断增加,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导致商品的相对过剩。
这就给资本家带来了利润的压力,他们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压榨劳动力、拉动需求等手段来维持利润率。
这种扩张与利润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常陷入危机和萧条。
最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与资本积累的过程密切相关。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驱动力,它通过投资和扩大生产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在于价值规律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在资本总公式G—W—G’(G+△G)中,货币在资本流通中发生了增殖,这是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价值额被投入流通,目的是为了从流通中取出一个更大的价值额。
具体来说,这个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其价值进行,但在资本总公式中,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增殖,即从一个价值额变为了一个更大的价值额,这违反了价值规律。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体现在流通与生产的矛盾上。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家购买商品(W)是为了出售更大的价值(G’),而这种增殖只能通过生产过程来实现。
但在资本总公式中,生产过程被抽象掉了,这导致了流通与生产的矛盾。
3. 此外,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上。
资本家购买商品(W)不是为了使用商品,而是为了从流通中获取更大的价值(G’)。
这意味着,资本家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感兴趣,只关心商品的价值。
总的来说,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局限性的体现。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寻找答案,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