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学生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类型3.能够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简单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入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②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③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目标:①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②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因为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四、教学策略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5、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五、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变异的现象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必修一中细胞的癌变一节;介绍了引起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改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学生已学过的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基因重组概念、时期及意义的理解..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七、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阶段;播放视频四条腿的公鸡;那么通过这么一个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那导入之后呢;将进行新知探索的阶段;我主要是通过两个探索活动来进行;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基因重组..对于知识点的处理;我主要是通过模型构建、类比推理、图片展示、小组讨论来完成..探索活动一基因突变:第一是案例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首先在ppt上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的红细胞图片;及相关资料;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80到第81页的内容;引领各小组合作利用课前发放得写有氨基酸名称和密码子的纸片;结合前一章刚学习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逆推来模型构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最先完成的小组优先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根据展示结果评选出优秀小组..第二是展示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抄错的英文句子;让学生找一找有哪些错误的类型..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接下来我会提出设问:基因突变为何产生有何特点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1页到82页;通过课件展示案例;无脑儿唇裂学结合必修一中所学的细胞癌变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展开互动的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们进行抢答;根据小组内学生的回答情况;从而得出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并评选出优秀小组..同时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具体原因;并由课文叙述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有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两种;作为人工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为下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使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系统点拨和补充;使他们更加准确、牢固地掌握本知识点..在基因突变特点的探讨学习过程中;已充分渗透了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得出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探究活动二:基因重组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多幅图片: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多幅图片:图片1:“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图片2:美国一对夫妇和3个孩子的照片图片3:我们一家三口妻子、女儿和我的照片学生观察;讨论亲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不同的原因;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直接找出基因重组的概念..其次指导学生回顾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基因重组”是指基因的重新组合;哪些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呢2.非等位基因为什么要重新组合呢3.非同源染色体在什么时期重新组合4.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是怎样变化的从而让学生总结出基因重组的类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基因重组可以为变异提供极其丰富的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活动三、课堂总结注重知识联系;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3分1多媒体展示表格;让学生从7个方面来对比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反馈训练注意典型性;由基础到提高的层次性八、板书设计一、基因突变1:概念改变..2:原因多媒体展示3:特点4:意义二、基因重组1:概念:2:类型1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交叉互换:减I四分体时期..3:意义..谢谢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参考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特 点?
A.不可逆性 B.随机性 C.不定向性 D.普遍性
2、下列哪项不是基因重组的类 型?
A.自由组合型 B.交换型 C.隐性纯合子型 D.点突变型
3、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 频率是?
A.非常高 B.很低 C.随机变化 D.固定不变
4、下列哪项不是基因重组的意 义?
3、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知识体系。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的归 纳总结,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4、指导学生理论实际,学以致用。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 知识的力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理解自然状态下基因突 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并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 稿
01 一、教材分析
目录
02 二、教法分析
03 三、学法指导
04 四、教学过程
05 参考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变异》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 在结构上,是在第一节《D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它 又是后面学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 达》四章的基础。故本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资料,让学生进入情境,理解自然状态下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让学 生自主探索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通过讨论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基因突变、基 因重组的关系,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2.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说教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因突变的实例、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还有基因重组3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即基因结构的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基因结构的不稳定性阐述生物的变异,是学生认识生物由“不变”到“变”的转折点,同时本节内容为学习后面杂交育种、基因工程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的基础上,他们已经学习了DNA 的分子结构、复制以及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对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有一定的认知,在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在心理学的角度上,高一学生的认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①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原因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种类,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形成进化与适应观。
②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③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四、说重难点基于以上我的教学目标和我对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难点为基因突变的概念及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我将采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
用问题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用多媒体将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从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俗语引出遗产和变异现象,介绍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讲解基因突变的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入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2、教材地位和作用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③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具准备1.基因突变实例图片。
2.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流程图(即课本P81完整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制作教具。
2.学生根据课本P80“本节聚焦”预习课文,思考相应问题。
[情境创设]学生:阅读课本P80“问题探讨”,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1)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2)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了类似的错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能对生物体产生什么影响?(这种变化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师生互动]教师:我们知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果D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意味着什么?学生:意味着基因发生了改变。
教师:对,我们称这种变化叫基因突变。
学生:阅读课本P80“基因突变的实例”,回答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
蛋白质正常异常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m R N A G A A G U AC T T C A TD N AG A A G T A−mR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相应氨基酸改(D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相应蛋白质改变相应性状改变)变−→教师:这种变化是否遗传?怎样遗传?学生:能够遗传。
2023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
2023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是苏教版必修2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教材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及原因,并且讲述了基因重组和DNA重组技术。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遗传物质基础、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以它们为基础加以深化,同时,又是学习第五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属于理论型,对于新鲜的事物,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加以分析总结,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在重点处引导、难点处点拨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和原因;能够总结基因重组及意义。
2.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综合分析及小组讨论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体会生物学的奇妙之处,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基因重组。
让学生去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DNA重组技术会比较抽象,所以教学难点为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基因重组。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讲授、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俗语,设疑导入。
我会提出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询问学生,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在学生激烈的探讨中引出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通过俗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程中,同时结合问题将学生带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中,为新课展开环节奠定了基础。
2.新课教学本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基因突变。
我会先简单介绍美国医生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小故事,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正常人的圆饼状红细胞和病人的镰刀型红细胞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我会展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并提出疑问:病人的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和基因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从而引出基因突变的定义。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朱福均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从而概括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是对前面各章基因学习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概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能力目标:有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基因突变不只是改变生物的性状,还会给人类带来疾病,建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将利用学生阅读归纳法辅助以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
学法:学法上面奉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教材“问题探讨”的例子在PPT上展示,提出以下问题: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类似的错误导致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生物体有没有影响?通过以上问题引出新课。
2.讲授新课:基因突变的实例分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图5-1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展示图5-2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总结以下问题:问题一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利用教材材料,1927年美国遗传学家繆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和和科学家用X射线和r射线照射玉米和大麦实验的发现得出:1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2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引起基因突变的外因:3生物因素:病毒引起基因突变的内因:生物自身DNA复制的错误基因突变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归纳出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2不定向性,3低频性。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作者:井丽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年第10期一、说教材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后面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
课程内容:(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探究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演绎教材;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出疑问,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创造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整容手术使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提出问题:这种双眼皮能遗传?引入本章教学内容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授新课](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实例教师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进而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
首先,教师介绍一些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背景资料,提供图片资料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病理症状以及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形红细胞的图片等。
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该病的发病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引入新课教学。
其次,教师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层层递进。
(1)找出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顺序的区别。
(2)分别写出对应的正常氨基酸和异常氨基酸的密码子。
(3)由此可推测相应的DNA分子的碱基片段发生了什么变化。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遗传规律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后面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实例,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
接着阐述了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使学生对基因突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教材引入基因重组的概念,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解释了基因重组的发生机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遗传规律和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这为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本质、特点和意义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3)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异同。
2、能力目标(1)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
(2)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③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②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新.doc(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教材分析】《基因突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是很抽象,结合本节内容特点,可以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适当拓展,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恰当的材料,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一节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本节为第一课时,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应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原因和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又确定出了相应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介,而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
【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高,对生物课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必修1中《细胞的癌变》一节,介绍了引起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改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
为了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1)教法:教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提供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 (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 (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成为了生物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解析,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基因突变1. 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属于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在结构上发生了任何一种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倒位、重复等,在全基因组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2. 分类基因突变可以按照突变的发生位置、突变的类型、突变的遗传方式以及突变的影响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在这样的基“丰富”分类体系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小片段插入和缺失、倒位和重复。
而从其影响的角度来看,基因突变主要分为默默突变、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等不同类型。
3. 影响基因突变会影响蛋白质的形成,从而影响表型特征的表达。
一些基因突变甚至会引发一些遗传性疾病,因此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基因重组1. 定义基因重组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细胞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之间发生的基因交换。
2. 表现形式基因重组有两种典型表现形式:一种是同源染色体重组,即两条染色体上的同源区域互相交换;另一种是非同源染色体重组,即染色体之间的非同源区域互相交换。
3. 作用基因重组通过基因交换为后代带来更多的遗传变异,从而促进了适应性进化的进程。
总体来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十分简明易懂,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标准与影响。
同时,此课件的介绍也启示我们,在学习和探索生物科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有新的视角和思路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思考,才能真正了解生物这一庞大而神秘的世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比赛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1.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
2.旁栏设置的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基因重组。
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为例,阐述了基因重组对于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教材还把重组DNA技术作为小字内容,安排在基因重组的正文之后,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生物技术。
4.本节内容可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因重组的内容需要本章第二节中的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有关内容作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实质。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DNA。
3、理解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提到遗传,人们不会忘记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他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拉开了20世纪人类解开遗传之谜的序幕。
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对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标志着遗传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遗传学阶段。
在此后的20年中,分子遗传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包括:遗传密码的破译,真核生物基因非连续结构的发现,原核生物基因调控机制的阐明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以人类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为目的的基因工程应运而生。
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控制和改造生物的新时代。
三、重点难点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遗传与基因工程细胞质遗传象前面所提到的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都是指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的遗传。
一、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许多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核基因)控制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细胞核遗传(简称核遗传)。
以后人们还发现了,二、细胞质遗传:真核生物的还有一些性状是通过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这种遗传方式就叫做细胞质遗传(简称质遗传)。
那么,细胞质遗传具有什么特点呢?三、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一)典型实例——紫茉莉质体的遗传:1909年德国植物学家兼遗传学家——科伦斯发现。
(二)简要介绍实验材料——紫茉莉。
(挂图显示)紫茉莉的枝条一般是绿色的,因为它含有叶绿素的正常叶绿体。
但这种植物存在着多种变异类型,如花斑植株,它的枝叶呈现出白绿相间的花斑状,有时在它的植株上还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枝条——绿色的、白色的、花斑状的。
为什么?科伦斯通过镜检发现:是由于紫茉莉的叶肉细胞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质体。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要点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3. 生物变异和育种复习过程一、基因突变【知识点讲解】1.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大小2.(1)从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分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2)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分析:由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
【例题讲解】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B【解析】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C选项属于替换,D选项属于增添,C、D正确。
【方法点拨】基因突变类问题的解题方法(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有一个碱基存在差异,则该碱基所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就为替换的碱基。
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知识点讲解】1.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2.(1)一看亲子代基因型①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二看细胞分裂方式①如果是有丝分裂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三看细胞分裂图①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图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是苏教版必修2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教材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及原因,并且讲述了基因重组和DNA重组技术。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遗传物质基础、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以它们为基础加以深化,同时,又是学习第五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属于理论型,对于新鲜的事物,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加以分析总结,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在重点处引导、难点处点拨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和原因;能够总结基因重组及意义。
2.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综合分析及小组讨论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体会生物学的奇妙之处,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基因重组。
让学生去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DNA重组技术会比较抽象,所以教学难点为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基因重组。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讲授、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俗语,设疑导入。
我会提出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询问学生,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在学生激烈的探讨中引出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通过俗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程中,同时结合问题将学生带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中,为新课展开环节奠定了基础。
2.新课教学本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基因突变。
我会先简单介绍美国医生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小故事,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正常人的圆饼状红细胞和病人的镰刀型红细胞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我会展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并提出疑问:病人的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和基因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从而引出基因突变的定义。
接下来我会将基因突变与癌细胞建立联系,让学生去讨论并交流,得出基因突变的原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基因突变的特征,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上“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突变频率”的表格以及“果蝇眼色遗传的不确定性”示意图,让同学们去发现问题,总结特征,我再进行补充,从而让学生明白基因突变的特征有发生频率低、方向不确定,随机性;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________。
第二部分:基因重组。
在这一部分,结合前面学过的遗传规律,我会展现“鸡冠形态遗传示意图”,让两个小组代表以竞争的形式到黑板上来写出各表现的基因型,让他们明白生物除了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也能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第三部分: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知识较难,在以后的选修部分也会重点讲解,我会给同学们播放一个关于重组DNA技术一般过程的生物学视频,然后让同学们前后4人为一组,交流重组DNA技术的步骤,并找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我再进行补充讲解,以突破难点。
最后我会给同学们展现科学前沿的重组DNA技术应用实例: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体会到生物学的奇妙之处。
意图:在以上部分,我多次结合多媒体教学、采取提问、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3.课堂小结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会请同学们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4.布置作业对于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一样的需求。
我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是做一些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的练习题目,选做作业是查阅与基因连锁相关的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我本着直观、简洁的要求,板书如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及编排:《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 章第1节的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依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目标分析:依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确立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法与学法的分析:1.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2.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基础,以多媒体的运用为手段,以层层深入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体现出生物新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分析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
教学中,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怎样全面理解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呢?是不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P80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
然后,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例如,射线(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时,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难点。
为了理解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利还是有害)?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原来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为自然环境提供了选择的材料。
基因重组尽管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性状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所以说,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
5、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
在教学结束时,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列表总结,其中的总结内容可由学生讨论回答。
附:板书设计(一)、基因突变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NA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rnR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氨基酸改变蛋白质改变性状改变2、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本质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2)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低频性:④有害性:⑤不定向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二)、基因重组1、概念:2、类型:3、意义:五.评价分析:课堂教学,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有权参与“知识的生长过程”。
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
因些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