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测量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测量数学教案7篇

中班测量数学教案7篇

中班测量数学教案7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提高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和可衡量性,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中班测量数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测量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2、通过摆放衣服的分层操作活动,了解图形的面积不受其摆放形式及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初步感知面积守恒的意义。

3、在相互交流中,能细致的观察、比较、测量,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操作结束后能主动将材料收拾整齐。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学会给物体排队,认识数字1~62、物质准备:量具(衣服、裤子、帽子等);操作卡片;白板;勾线笔;3、动画《仙度瑞拉》片段活动过程:一、动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1、观看动画《仙度瑞拉》片段,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二、出示衣服和布料1、第一次测量探索(1)幼儿猜测,黑板上摆放验证,探索一块布料可以做几件衣服(2)明确测量方法:在测量时,我们要将衣服平铺在布料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有重叠也不要留空隙,我们要让衣服一一对齐,千万不能超出布料。

这样我们就知道这块布料最多能做几件衣服。

2、第二次测量探索(1)幼儿分组操作探索,一块布料可以做几条裤子或几顶帽子(2组提供裤子,2组提供帽子)(2)小结:师:同样大小的一块布料,能做几条裤子?几顶帽子?为什么同样大小的布料做出了不同数量的物品呢?因为帽子、裤子、衣服的大小不同,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同,但是布料的大小是一样的。

3、第三次测量探索(1)怎样才能最好的利用布料,在上面既能做出衣服,也能做出帽子、裤子,且不浪费。

(2)幼儿操作三、交流评价师:谁来说一说你用这块布料做出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和几顶帽子?今天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能干,你们一点都没有浪费小裁缝的布料,帮助他们做了这么多的衣服、裤子和帽子,它们对小朋友表示感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THANKS

04
活动反思
亮点反思
01
02
03
活动组织流畅
整个活动流程紧凑,环节 之间过渡自然,确保了活 动的连贯性和趣味性。
实践操作丰富
活动中包含了大量的实践 操作环节,如测量、比较 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 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互动性强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 之间的互动频繁,有效激 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不足反思
部分内容难度较大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部分 测量方法和概念可能稍显 复杂,导致部分幼儿在理 解上存在困难。
时间安排稍紧
由于活动内容丰富,时间 安排相对紧张,部分环节 可能未能充分展开。
部分材料准备不足
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材 料数量不够充足,影响了 幼儿的充分体验。
改进措施
调整难度
充分准备材料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活动中,幼儿将与其他小朋友 合作进行测量,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02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测量工具
为幼儿准备直尺、卷尺、木棒、绳子等测量工 具,确保工具的长度和大小适合幼儿使用。
教学用具
准备教学PPT、教学视频、教学挂图等,帮助 幼儿更好地理解测量概念。
实验材料
准备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积木、小球、 纸片等,供幼儿进行测量实验。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1 3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测量。
活动内容
2
教师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小棍等)和几个不
同大小、形状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这些物
品。
活动方法

幼儿园数学测量活动《量水》教案

幼儿园数学测量活动《量水》教案

幼儿园数学测量活动《量水》教案教案名称:量水年龄段:幼儿园中班课时长度:40分钟一、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容器并能够确定容器中的水量。

2. 能够利用不同的容器比较出容积的大小。

3. 能够理解“空的、满的、半满”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1. 不同大小的容器,如杯子、碗、玻璃瓶等。

2. 一桶水。

3. 计量杯或者带有体积刻度的容器。

4. 漏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和幼儿们互相问候,然后教师打开话题,如何测量水的容量和量,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2. 复习铺垫(5分钟)让每个幼儿手中拿着容器,教师放一些米或者豆子进去,让他们把米或者豆子倒出来,并提示他们倒出多少。

3. 实验环节(25分钟)1)让幼儿们按照顺序,依次往容器里倒水,直到满为止,然后提示孩子们水已经满了,并教他们量出水的容量。

2)让幼儿不断把倒满的容器中的水倒入更大的容器中,并且尝试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

3)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些空的和满的容器,并且问他们容器内的状态是什么,例如是空的、半满的、满的等等,让他们在心中测量这些容器的容量。

4. 结束环节(5分钟)教师让幼儿们回答课堂中学到的内容,并且提示他们下一次上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四、教学扩展1. 让幼儿们在回家后进行自己的实验。

给每个孩子一些小容器和同样数量的水,让他们试着倒出相等数量的水到另一个容器中,或者通过用标记勺测量出相等的水量。

2. 利用游戏来加深幼儿们对物体容积和体积的理解,例如在室外用塑料桶把玩具球充气,并探索扭曲、挤压和拉伸物体时其形状和容积的变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

2.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参与度及合作状态。

六、板书设计1. 注意实验安全,以避免幼儿们受伤。

教师需在活动开始前审查所有材料,确保他们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2. 需要准备足够的容器,让每个幼儿都有一个,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

3.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实验过程向幼儿解释相关的数学概念,让他们理解原理,而不是只是执行实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测量9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测量9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测量9篇测量 1(一)教学目的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具弹簧秤、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一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

二、新课引入教师:请大家看课本图8(学生回答)这两个图说明了力有大小。

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

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

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

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三、力的单位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

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

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四、弹簧秤教师: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教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

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观察弹簧秤(l)弹簧秤上刻度数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学生观察、回答:弹簧秤上的刻度数值用牛顿作单位)(2)弹簧秤上最大刻度的数值是多少?(学生回答:最大刻度数值是5牛顿)教师:弹簧秤上最大刻度数值就是这个弹簧秤的量程。

弹簧秤受到的力最大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秤就会损坏。

我们今天所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就是5牛顿。

(3)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多少?(学生回答:0.2牛顿)教师:不同的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该根据刻度数值和格的数目去计算。

(4)零刻度的调整教师:看看你所用的弹簧秤,当不受拉力时,指针是不是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对准,请你调整好。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结果反馈
教师展示幼儿的测量数据,并引导幼 儿了解自己手的大小与年龄、身高等 因素的关系。
结束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学会了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 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作业布置
请家长在家中寻找一件物品,与幼儿一起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测 量结果。
CHAPTER 04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
01
组织幼儿在数学区角活动中,利 用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进行实物 测量,加深对测量概念的理解。
02
提供多种材料,如积木、绳子、 纸条等,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测 量工具,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
家庭活动
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进行家庭 测量活动,如测量家具、门窗的长度 、宽度和高度,增进亲子互动。
操作指导:教师指导幼儿分别测量积木的三个维度,强调测量时要确保直尺与积木表面垂直 。
过程
• 结果反馈:教师展示幼儿的测量数据,并引导幼 儿理解不同形状的积木如何影响其表面积和体积 。
过程
活动三
测量自己的手
任务布置
请幼儿用铅笔和直尺测量自己手的长 度和宽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操作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摆放直尺,确保从 手的边缘开始测量。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训练幼儿对长度、高度等空间 概念的感知。
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测量日常生活用品的长度 、宽度等。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共同完成 测量任务。
培养幼儿尊重测量结果,养成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HAPTER 02
活动准备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

中班数学测量教案【篇一: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数物结合(10以内)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

2、能从多个物品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乐意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重点:能从多个物品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活动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感知数字10的意义。

活动准备:1、教师材料:教具“数、物拼板” 、“数字与筹码”。

2、幼儿材料:操作卡“数物拼板”。

活动过程:1. 导入。

①师幼互相问候②走线,听节奏走步。

要求幼儿两只脚始终在线上走,走时按教师喊或拍的节奏边走边数步数,然后跟着音乐做和老师相应的动作。

2.教师指导操作。

①学习按物取数。

教师出示教具“数物拼板”,任意拿起一张物卡,请幼儿先数一数并说出数量,师幼共同点数,检查是否正确,每数完一张物卡,请一名幼儿取出相应的数卡,与物卡一起拼接完整。

②学习按数取物。

请幼儿将“数字与筹码”中的数字卡片任意选出几个,根据数字将相应数量的筹码摆放在数字卡片右方。

3.游戏“掷骰子”4.自由游戏操作。

幼儿进行操作卡“数物拼板”,进行数物对应,将其拼凑完整。

5.交流小结,收拾、整理材料。

⑤教师请个别幼儿在控制板上来操作数字13(巩固数物结合)⑥幼儿操作学具“串珠、数字拼板”。

教师可以说出数字11-15中的任意数字,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串珠、数字拼板”在控制板上拼摆。

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教师可用拍手、跺脚或响板等方式出示数字,让幼儿用“串珠、数字拼板”表示。

3、游戏活动“找数字”①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我问你,12、12在哪里?” 幼儿边拍手边答:“曹老师,告诉你12、12在这里。

”然后迅速举起数字卡片“12”。

②教师拿走11-15中任意一组串珠、数字拼板,要求幼儿说出哪一组不见了。

③请说出“13”不见了的幼儿将串珠、数字拼板放回相应的位置上。

游戏可反复进行。

4、分组活动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物品想和数字卡片交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测量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测量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长度单位——米的概念;2.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读数方法;3.通过实验感受长度的比较,学会简单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1.数学单位——米;2.测量长度的方法和用具;3.实验: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并测量长度;4.协作学习及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引出“长度”的概念,如:这条鱼竿有多长?这支笔和这把尺寸长短如何?Step 2 学习米的概念教师出示一个米尺,让学生观察,解释一米有多长,让学生熟悉并记忆一米的概念。

Step 3 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和用具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长度的用具:卷尺、尺子、米尺等,让学生体验使用这些工具测量对象的长度。

Step 4 实验: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并测量长度教师给学生几个物体(如铅笔、书、桌子),让学生观察物体的长度大小,并测量出它们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总结每个物体的长度。

Step 5 课堂讨论、分享及总结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让学生互相交流领悟,增强协作学习及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2.理解数学单位——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读数方法;2.不同测量用具使用方法的掌握。

教学拓展:1.将长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深入理解;2. 介绍一些非常大或非常小的长度,如人的毫米、毛发的厘米等。

评估与反思:1.教师在班级中观察学生的测量长度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2.通过学生录制自己专注测量的视频等方式记录,挖掘改进教学方法的空间。

教学资源:1.物体;2.米尺;3.尺子;4.卷尺。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

03
通过测量活动,教育幼儿在做事时要有耐心和细心,不轻易放
弃和马虎对待。
PART 02
教学内容Βιβλιοθήκη 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测量
了解长度、距离、周长等基本概 念,知道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物
体的长度。
重量测量 了解重量、质量等基本概念,知道 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时间测量
了解时间、时刻、时段等基本概念 ,知道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
认识测量工具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够使用尺子 、绳子、纸片等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
让幼儿认识尺子、绳子、纸片等测量 工具,知道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和比较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培养幼儿细致观 察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能够自己动手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思维发展水平
评价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思维活跃程 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的表现。
对测量概念的理解
评价幼儿是否能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如长度、重量、时间等,是否能正 确应用测量单位。
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逻辑 是否严密,是否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 的观点和思路。
评价结果反馈
2023 WORK SUMMARY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 量》(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PART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使幼儿明白测 量是用来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粗细 等的方法,初步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 。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ppt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ppt

评价标准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教案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 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
态度等方面。
教学内容科学性
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准确、科学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
律。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流畅性
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各个环节是否衔接自然。
掌握常见的测量单位
通过实物测量和比较,使幼儿了解常 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
让幼儿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独立完成 简单的测量任务。
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够准确判断物体的长度、高度 等。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 与情况,是否能够积极
思考、回答问题。
动手实践能力
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 的表现,是否能正确使 用测量工具,完成测量
任务。
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是否能够提出新的思路
和方法。
学习成果展示
检查学生完成学习后的 成果展示,如测量报告
、作品等。
教师自我评价
教授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的 换算方法。
工具介绍
介绍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 法。
实践操作
测量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如 测量桌子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

动手制作
引导幼儿使用测量工具制作简单的 测量工具模型,如简易直尺。
解决问题
设置与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幼 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通用11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通用11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篇1活动目标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

从鱼头开始量……)(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

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

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

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

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精选)ppt

02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测量工具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 尺、天平、量杯等,确保幼儿能 够接触到不同的测量工具,增加
活动趣味性。
测量对象
准备各种可测量的对象,如纸条、 绳子、积木、水果等,让幼儿在实 际操作中感受测量的实际应用。
辅助材料
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记录表、笔 、橡皮等,让幼儿在测量过程中记 录结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表 达能力。
和体重。
结束环节
总结回顾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引导幼儿思 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测量,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对生活的影响。
延伸拓展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与测量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例 如,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寻找需要测量的物品,并尝试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 量。
不足之处
测量工具不够精确
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影响了学生 的学习效果。
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需要加强指导 和纠正。
改进措施
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更换 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使用更精确的直 尺或量角器等。
VS
加强学生操作规范的指导
经验准备
认识测量单位
了解测量工具的特性
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测量单 位,如厘米、米、千克等,为活动做 好知识储备。
让幼儿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特性和使 用方法,如卷尺可以测量长距离,天 平可以测量重量等。
掌握测量方法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使 用直尺时要将起点对准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要认清单位等。
03
活动过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和秤等。

3.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记录结果。

4.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2.能使用尺子、秤等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3.能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1.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1.测量工具:尺子、秤等。

2.测量对象:班里的小朋友、教室里的物品。

3.绘图纸、铅笔和颜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小小测量员》。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测量的经验,如量体重、量身高等。

3.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言。

第二步:测量班里的小朋友(15分钟)1.老师发放尺子和秤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自己测量班里的小朋友身高体重等。

2.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绘图纸上,并画出小朋友的侧影图。

第三步:测量教室里的物品(1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如书桌椅子等。

2.让学生利用尺子和其他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尺寸,如长、宽、高等。

3.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绘图纸上,并画出物品的侧影图。

第四步:比较测量结果(10分钟)1.老师让学生将测量结果拿出来,比较身高体重、物品长宽高等。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身高体重、物品大小等的大小关系,并用颜色笔在图纸上进行标注。

第五步:总结归纳(5分钟)1.老师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介绍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测量知识。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学生能否正确使用尺子、秤等测量工具并记录测量结果。

3.学生能否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

4.学生是否能够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资料1.《小小测量员》教材。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汇总九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汇总九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汇总九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1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活动准备: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__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4)幼儿__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5)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活动反思:《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幼儿通过多次的__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2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等物体,知道测量的正确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2、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活动准备: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

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中班教案《测量》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测量的结果,初步学习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对测量活动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测量》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测量的结果。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1、两个高矮不同的布娃娃,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

2、十本大小相同的书。

3、小猫、小狗、小猴子头像各一个。

4、1×12的正方形表格。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

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朋友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3)两个不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长短。

2、初步建立将物体长度数量化的经验。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标注三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

问:小狗到小猫家远,还是小狗到小猴子家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点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4、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

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朋友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3)两个不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长短。

2、初步建立将物体长度数量化的经验。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标注三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

问:小狗到小猫家远,还是小狗到小猴子家远?为什么?(2)小结:我们可以点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中班测量教案

中班测量教案

中班测量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幼儿对尺寸、长度、重量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
1. 准备不同尺寸的颜色卡片,如红色卡片、蓝色卡片等。

2. 提前准备好一组不同长度的物品,如绳子、铅笔等。

3. 准备一组不同重量的物品,如果汁瓶、橡皮擦等。

4. 准备一张大纸板作为测量标尺。

教学步骤:
1. 导入:老师拿出一张大纸板作为测量标尺,介绍标尺的作用和用法,并鼓励幼儿用手指比划一下标尺的长度。

2. 活动一:测量颜色卡片的尺寸
- 老师展示一张红色卡片,询问幼儿这张卡片有多长,并引导幼儿用标尺测量。

- 老师再展示一张蓝色卡片,问幼儿这张卡片比红色卡片长还是短,并鼓励幼儿测量验证。

3. 活动二:测量物品的长度
- 老师拿出一根绳子,让幼儿把绳子拉直,问幼儿绳子有多长,并引导幼儿用标尺测量。

- 老师再拿出一支铅笔,让幼儿比较绳子和铅笔的长度,并发现绳子比铅笔长,再次进行测量验证。

4. 活动三:测量物品的重量
- 老师拿出一个果汁瓶,问幼儿这个果汁瓶有多重,并引导
幼儿用手轻轻握住一下感受一下重量。

- 老师再拿出一个橡皮擦,让幼儿比较果汁瓶和橡皮擦的重量,并发现果汁瓶比橡皮擦重,再次进行测量验证。

5. 小结: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尺寸、长度和重量的概念,并与幼儿分享测量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活动:
1. 在室外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的尺寸、长度和重量,并进行测量。

2. 制作简易的天平,让幼儿使用各种物品进行比较和测量。

3. 制作不同长度的标尺,让幼儿自主进行测量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测量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如长度、重量、体积等。

2.掌握测量的方法,如使用尺子、秤等测量工具。

3.培养细心观察和精确测量的能力。

4.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流程
1.测量长度
(1)导入:教师将一张班级墙上的海报连同尺子拿出,问同学们海报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2)示范:教师用尺子对海报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告诉同学们。

(3)练习:教师给孩子们发放尺子,让他们自己测量课桌的长度,然
后分享测量结果,并相互比较,看谁最接近标准数值。

2.测量重量
(1)导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物品的重锤,并问同学们这个东西有多重。

(2)示范:教师用秤对重锤进行测量,并向同学们展示重锤的重量。

(3)练习:教师让孩子们自带一个小物品,如铅笔,然后依次用秤称量每个人的铅笔,让孩子们比较他们的铅笔重量。

3.测量体积
(1)导入:教师让同学们猜一下一个装有葡萄的盆和一个装有棉花的盒子哪个更重。

(2)示范:教师用两个容器盛放葡萄和棉花,然后用秤称量各自的重量,并告知同学们答案。

(3)练习: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想一个有意思的容器,用来装葡萄或其他小物品,并用秤称量各自的重量。

4.总结与分享
(1)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小任务,以测试他们对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下面是一些问题的例子:
1)用尺子测量你自己身高;
2)将一些重的宝石放在一起,并称量它们的总重量;
3)将一些容器里装满水,并称量它们在不同纬度上的重量。

(3)孩子们将自己的任务结果分享给同学们,并与他们一起讨论他们所做的工作。

三、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学会了测量基础知识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的
观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他们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
动中,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工作结果。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在活动
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评价。

可以评价的方面包括:
1.孩子们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孩子们如何参与小组活动,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所做的工作;
3.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非常具体和实践的,而且很容易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

幼儿通过此次活动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并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技能。

但是,教师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探索测量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如何使用测量工具以及如何分辨不同的测量单位等,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指导。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从中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