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宏观经济治理的内容与任务
宏观经济调控定
主宏 要观 手调 段控
的
计划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宏
基础
观
相互联系 调
最主 相互补充 控
要的
手
段
体
系
优点:及时、灵活。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手段
一、宏观调控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宏 观调控目标的要求而制定的组织、调节、控制经 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宏观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 的,并同市场运行变量有内在联系的经济范畴, 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 展的重要工具。
二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市场调节缺陷: 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有效,解决不了总量问题。 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无法自动消除垄断。 不能完全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
市场运行 弥补市 国家宏观
机制
场不足
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
调
控
货币政策
政
策
体
产业政策
系
收入分配政策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 定的宏观经济任务和战略目标而调整财政收 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 施。
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主要来 源:税收
该政策的运用,就 是通过调整税收比 例,使一部分人或 该政企策业的集运体用的,收就入是在 通过社增会加各或阶减层少之政间府进 支出行,再以分适配应,社以会协消调 费支各出种和经投济资关支系出。的 变动,从而调节社会 总供给。
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国家在宏观层面引导和管理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只有通过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 提升相关部门宏观调控的能力:相关部门在宏观经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提升相关部门宏观调控的能力是构建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关键,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数据监测和分析,完善宏观调控决策机制,提高相关部门引导和管理经济的水平。
2. 完善宏观调控工具和手段: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有多种多样的调控工具和手段,如货币、财政、产业等,以应对经济中的不同情况和问题。
完善这些调控工具和手段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经济的回旋余地和应对能力。
3.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监管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地遏制金融风险的蔓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4. 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通过改革措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韧性。
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创新驱动等措施,都将为宏观经济治理提供更多支持和空间。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在国际层面开展合作与协调。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多边机制,加强国际间宏观的协调和合作,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性经济风险和挑战。
6. 强化宏观经济管控: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控机制,包括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防范经济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7. 保障民生和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也需要关注民生和可持续发展。
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就业增长,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8. 加强宏观经济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确保宏观经济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和反复。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引言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等目标,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可持续发展,并对经济运行进行预测和控制,以引导经济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本文将详细介绍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经济稳定维护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
经济稳定是指使经济运行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包括稳定的物价水平、稳定的就业状况、稳定的金融体系等。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通过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出现。
2. 实现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通过推动投资、促进消费、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率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消除贫困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创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就业权益。
4. 控制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货膨胀是指持续性的货币供应过大,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调整利率、控制价格等手段,稳定物价水平,保持通货膨胀的合理水平,维护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5. 维护金融稳定维护金融稳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不出现严重风险,金融市场秩序良好的状态。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加强风险防控、完善金融体系等方式,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与管理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与管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与管理在现代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对于经济的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实现社会发展目标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调控与管理的目标、主要工具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宏观经济政策指的是国家对整个经济的总体调控和管理。
它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调整经济运行的总体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促进就业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等多项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与管理的目标1. 维持经济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
通过控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的积累,确保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2.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调整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3. 保持价格稳定:稳定物价水平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任务之一。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物价水平和市场供需关系,维护物价的稳定。
4. 促进就业:宏观经济政策还要解决失业问题,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促进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5. 改善收入分配: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求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富差距。
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与管理的主要工具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收入,对经济产生影响。
其中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是主要手段,包括减税、增加公共支出、调整政府债务等。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包括调整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
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对特定产业进行支持和引导的政策。
通过优惠政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4.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对外汇市场的调控和管理。
宏观经济的综合调控方案概述
宏观经济的综合调控方案概述1. 引言宏观经济的综合调控是指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手段,对整个经济系统进行管理和调整,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综合调控成为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概述宏观经济的综合调控方案,并阐述其原则和具体措施。
2. 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则在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方案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调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则:2.1 均衡稳定原则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原则是实现经济均衡和稳定。
经济均衡意味着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而经济稳定则意味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调控措施应该旨在促进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2.2 法律合规原则宏观经济调控需要依法进行,确保政府的调控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在实施调控时应注重法治原则,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不得违法干预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2.3 灵活适应原则宏观经济调控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及时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政府应通过及时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灵活调整政策和措施,以适应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需求。
3. 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措施为实现宏观经济的综合调控,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3.1 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在实施财政政策调控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来遏制通货膨胀。
3.2 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在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也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3.3 产业政策调控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引导和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3.4 市场监管调控市场监管是指政府对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进行监管和管理。
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旨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政府需要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和实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就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战略性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需要采取一些调控措施。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过程。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过程。
制度创新是指政府通过改革制度来促进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则是指政府通过开放经济、吸纳国外资金和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则宏观经济调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适度性原则:政府调控的力度和幅度要适度,不能过度或不够。
2.灵活性原则:政府调控的措施要具有灵活性,以适应经济运行的变化。
3.稳定性原则:政府的调控措施要保持稳定,不应频繁变动。
4.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的调控措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四、宏观经济调控的策略宏观经济调控的策略主要包括:1.防范风险。
政府要及时预警,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局部风险演化成全局性风险。
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采取稳健货币政策。
政府应合理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的货币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4.推进制度创新。
政府要改革体制机制,提高效率,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五、结语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和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
政府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变化的新情况,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和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祉。
政治经济学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课件
第一节 国家的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方式和目标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节的政策和一、政府的职能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政府的职能
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解决不了总量问题
贷条件和货币供给量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利率、公开市场业 务、再贴现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
收入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 产业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调节产业结构采取的政策。
案例
1929年-1933年美国出现了大萧条。其主要表现是:一是产量 和物价大幅度下降。1929年中期,美国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设业, 都在大幅度减少。从1929年到1934年,美国GDP是呈下降趋势的, 从1929年的3147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亿美元,5年期间下降 了24%。而消费价格指数在萧条期间也一直呈下降趋势,1933年的 GPI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二是股市爆跌。在1929年9月到 1932年6月期间,股市爆跌85%。股市崩溃只是大萧条的一个重要 表现。随后,证券市场终于走向下跌。经过9月份逐步下跌和10月 初局部上升之后,到10月末,证券市场陷入了混乱。10月24日,即 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那天,证券交易额达1300万股,证券市场一 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记录。三是畸高的失业率。大萧 条带来大量失业。1929-1933年,GNP下降近于30%,失业率从3 %升至25%。从1931年-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8%, 其范围从1937年底的14.3%到1933年高达24%之间。现在国际上 通常将12%的失业率作为临界线,因而大萧条时期持续10年之久接 近20%的失业率确实称得上奇高的失业率
题目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一)
题目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引言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高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维护汇率稳定等。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探讨。
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措施,如加大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等,来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2.就业率:实现高就业率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政府会采取措施,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创业和扶持小微企业等,来促进就业的增加,减少失业率。
3.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控制物价上涨幅度,维护物价稳定。
4.汇率稳定:保持国家货币汇率的稳定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政府可以维护国家货币的稳定,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
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根据经济形势,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或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胀。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来调控经济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或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
3.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与外贸有关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扩大对外开放。
4.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而采取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结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高就业率、低通货膨胀和汇率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治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经济治理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政策1. 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的有力手段之一,在中国经济治理中,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平稳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减税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政府将财政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并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和个人所得税等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扶持企业发展。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中国经济治理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的适度增长,维护货币供应量的稳定。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4.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治理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例如,通过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完善产权保护等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经营环境。
二、产业调整升级1.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所实施的政策。
在中国经济治理中,通过实施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创新、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等政策,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
2.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是一个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通过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3. 产能过剩调整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行业布局等,有效化解了产能过剩问题,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主体、以政府为服务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监管体系、信息公开制度、社会参与机制、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机制等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首先,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其次,要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监管职责分工,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健全市场秩序和市场竞争机制,确保市场秩序有序、市场竞争公平、市场监管有效。
再次,要加强信息公开制度,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构建完善的经济社会信息公开体系,加强信息公开管理,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要加强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机制,完善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机制,提高政策协调效率,建立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确保政策协调的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
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一、社会总供求平衡管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总供求平衡只是相对的,对总供求平衡应把握以下几点:A. 平衡是一种基本趋势或大致均衡;B. 平衡是动态平衡,表现为一种均衡状态,包括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C. 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D. 是实物平衡与价值平衡的统一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总供求平衡的宏观调节包括:1、短期平衡与需求管理短期供求的平衡调节,着力点为需求管理。
需求的过度和不旺是导致短期供求失衡的主因,短期内的需求管理通常借助于财政与信贷收支政策的适当调整。
一般而言,当需求不足时,要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以采取双松政策。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则要适当收紧财政和货币政策。
2、长期平衡与供给管理从长期看问题,需把着力点放在供给与需求的结合上,采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融合与互补,以寻求社会总供求的长期平衡。
一般而言,当总供给过剩时,采取措施抑制总供给,当总供给不足时,采取措施刺激总供给。
3、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社会总供给失衡,必然伴随结构失衡。
结构调整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其一,供给结构的调整,包括流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其二,需求结构疏导,通过对需求流量的合理引导和分流,缓解需求过度集中于某些商品而给市场供应造成的压力。
二、消费管理消费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购买消费资料和消费性服务的货币支付,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调整消费结构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提高消费水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保持在合理的规模和水平之内,防止消费膨胀和消费萎缩,从而使消费水平提高与生产发展相互促进、互相实现,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实现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规模是影响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变量,合理的消费规模取决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对保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调整消费结构是指对不同消费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关系的动态调整。
由于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复杂多样,因此消费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结构,消费结构变化遵循生存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的顺序发展总体变化。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任务及手段
(1)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三、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第二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践证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已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3、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是: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的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常。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
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教学基本要求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体现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学期期末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
四、教学总时数:72学时五、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高鸿业2、《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
布莱恩.斯诺登等:3、《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刘俊民,南开大学出版社4、《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宏观经济学》,Olover Blanchard,清华大学出版社6、《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斯蒂格利茨7、《经济学小品和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斯蒂格利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学的特点(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以及与GDP有关的其他宏观经济学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宏观经济管理是指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引导和调控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它的目标是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以及促进外部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论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应该有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稳定需求和供给两个侧面的因素,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速度。
例如,中国曾在改革开放早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等,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过高或过低的通货膨胀率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高通胀会侵蚀人民的购买力,增加社会不公平性,同时也会使经济活动的可预测性降低。
反之,通缩则可能导致消费者推迟消费和企业减少投资,从而拖累经济增长。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和适度调整利率等手段,保持物价的稳定。
例如,欧洲央行通过采取合理的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速度,维护了欧元区的物价稳定。
三、实现充分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充分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
充分就业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促进社会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劳动市场、提供技能培训和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来促进充分就业。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还应该关注改善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例如,瑞典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提供免费的教育和医疗、保护劳工权益等,以实现更平等的收入分配。
四、促进外部平衡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外部平衡。
外部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保持在可持续水平,不出现过高的赤字或过高的盈余。
过高的赤字可能导致国际投资短缺和外汇储备的下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
宏经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则是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 是无国际收支盈余。因为国际收支赤字 或盈余,都会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利 的影响。
上述四种经济目标是互相联系的,往往 是存在矛盾的。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 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 目标进行协调。
当经济繁荣时,由于收入增加,税收也 会自动增加,从而就抑制了消费与投资 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 起的通货膨胀。
各种转移支付,包括失业补助与其他福 利支出,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
当经济萧条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 他补助的人数增加。这类转移支付会自 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 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
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LM陡峭(k大、h 小),移动IS曲线, 政策效果小(Y3Y4)
2、LM平缓(k小、h 大),移动IS曲线, 政策效果大(Y1Y2)
从图上可以看出,
Y1Y2>Y3Y4,而IS移 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r
IS4
LM
IS3
IS2
IS1
O
Y1 Y2 Y3 Y4
当经济繁荣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 他补助的人数减少。这类转移支付会自 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 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 膨胀。
这种自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 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 这种自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 有限的。它只能减轻和缓和经济波动, 不可能消除波动。
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
的影响
1、IS陡峭(红线,d小,β小),移动IS曲线,政策
第一章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课件
1. 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来规范政府、企业和 劳动者的行为
2. 规范商品市场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运行 的秩序
3. 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
第一章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健康发展 :
经济运行中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生产、积累 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资 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协调, 国民经济中各地区、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结 构都比较合理,宏观经济效益与经济微观经济效益之 间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宏观经济管理与生产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由分散的孤立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变
为集中的相互联系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 的过程。生产社会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社 会分工日益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章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生产社会化的特点
• 生产过程由过去分散的孤立的过程变为由许多人既相互
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进行的 社会化的生产过程
第一章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侧重点:调节和管理社会总供给 主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供给效益,加快经
济发展,扩大未来供给能力,以实现总供求的平衡。
宏观需求调节的最终目的:通过调节需求流量来引导国
民经济生产或供给。调节需求不过是调节供给的一种间 接形式。
供给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
第一章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宏观经济:一个国家社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或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经济 变量。
经济管理分类:宏观经济管理
微观经济管理
第一章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
政府及其管理机构 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
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实现预 期的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整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平衡等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通过促进投资、创造就业和增加产出,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政策措施包括提供财政支持、鼓励投资、改善商业环境和提高劳动力水平等。
2. 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政府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等措施来维护价格稳定,确保物价不过快上涨或下降。
3. 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政府通过实施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和提供培训等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减少失业率,并提高就业水平。
4. 国际平衡:宏观经济政策也关注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贸易逆差过大导致资金外流和国际债务增加。
政府通过调整汇率、贸易政策和资本流动监管等措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内容通常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方面。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和政府支出
来影响经济;结构性改革包括改善商业环境、提高生产力、促进创新等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宏观经济治理的内容与任务一、宏观经济治理的内容(一)宏观经济治理是对社会再生产整体运行进程的治理社会经济运行进程事实上确实是社会再生产的运动进程。
从那个意义上说经济治理也确实是对社会再生产整体运行进程的治理。
1.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社会再生产进程是生产、分派、互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
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分派和互换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彼此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上,消费是由生产、分派、互换所决定的,反过来,消费又对生产、分派、互换产生重要的作用。
生产、分派、互换的对象、规模、结构和方式决定着消费的对象、规模、结构和方式,并制造出消费的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表现为它能使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被再生产出来,消费对分派的作用表现为分派得以最终实现,消费对互换的作用表现为使互换最终完成,并增进互换的扩大。
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又制造诞生产的动力。
在生产和分派的关系上,一方面,生产决定分派,表现为生产为分派提供了对象即用于分派的产品,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了分派的方式;另一方面,分派也决定着生产,生产资料的分派决定着生产结构,产品的分派也反作用于生产。
在生产与互换的关系上,一方面.不管是生产进程内的互换,仍是产品的互换都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的性质和分工进展的深度、广度决定了互换的性质、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互换又反作用于生产,互换的进展,市场的扩大,能够增进生产的进一步进展。
2.宏观经济治理与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社会再生产要顺利通过生产、分派、互换、消费四个环节,并周而复始,不断运动,必需具有必然的条件。
那个条件是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必需彼此和谐。
在社会再生产进程中存在的这些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各类比例关系.专门是一些关系到社会再生产整体运行的重大比例关系,若是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剂,显然是要付出诸如经济猛烈波动、资源极大浪费等繁重代价的。
因此,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经济治理。
宏观经济治理的任务主若是调剂和操纵涉及到社会再生产整体运行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各类比例关系,使它们彼此和谐。
例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比例,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要素供给的比例各地域间的比例等。
这些比例关系和谐好了,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就能够够彼此衔接,整个国民经济也就能够按比例顺利地进展。
3.宏观经济治理的具体内容。
宏观经济治理确实是要在国民经济全局范围内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资源总供给的增加相适应,使现有的资源取得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实现最正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能力慢慢扩大和增强,令人民群众日趋增加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取得更好地知足。
其具体内容要紧包括: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总量平稳和结构平街;经济增加速度和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升级;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总额和国际收支的平稳;国民收入的分派和再分派;生产布局和地域协作,等等。
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宏观经济治理的任务还包括:培育和完善包括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保护产权,标准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调剂分派,增进效率与公平;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治国土,爱惜环境和保护生态平稳,等等。
宏观经济治理的内容,除包括经济进展的内容,还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事业进展的内容,因为经济不可能离开科技和社会事业而孤立进展,因此,科技和社会事业进展也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宏观经济治理是对经济、科技和社会和谐进展的治理社会经济运行进程是经济、科技与社会事业之间彼此依存、彼此增进、三位一体地和谐运行的进程。
从那个意义上说,宏观经济治理必需对经济、科技与社会事业进展统筹计划,和谐安排。
为此,咱们应付经济、科技与社会事业进展及其彼此关系有一个总括的熟悉。
1.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进展的彼此关系。
今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进展,愈来愈明显地、直接地表现为一种现实的、庞大的生产力,关系着生产建设进展的深度和广度,成为经济进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
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展和冲破。
2l世纪是高科技进展的世纪,高新技术的不断冲破,必将把整个经济社会进展推动到一个新的时期。
从另一方面来讲,科技的进展也以必然的经济和社会进展为基础。
进展科技要靠长期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
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撑,教育事业的进展及人材的培育,科技事业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展必需面向经济建设,考虑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进展的目标;另一方面,科技进展的方向、日标、重点和规模和速度都必需同经济实力和社会进展状况相适应。
2. 社会事业进展与经济进展的彼此关系。
从广义上说,社会是指由必然生产关系所规定的人们在必然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
社会进展那么是指经济进展、政治进展、科技与教育进展,和人自身的进展等方面的综合。
从狭义而言,社会进展那么是指非经济的进展,包括与经济进展有间接联系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互换、分派和消费活动的进展,如劳动力就业,人口数量增加和人口质量提高,社会保障建设,城市住宅和公用事业进展,环境爱惜,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还包括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的进展,人类精神生活的丰硕,人自身的全面进展,和政治制度的进步等。
那个地址所讲的社会进展是指狭义的社会进展。
在必然意义上能够说,科技进展也是社会进展的一部份。
但咱们通常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份来研究。
一样说来,社会活动是起源于经济活动的。
经济活动是各项社会活动的源泉,社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派生物。
可是,社会活动也存在着自身独特的进展现律,老是对经济活动产生必然的阻碍。
由于社会进展与经济进展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国的社会事业进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需同其经济进展状况相适应,既要考虑不超过经济进展水平提供的可能,也不能轻忽了社会事业的掉队会对经济进展造成的不良阻碍。
二、宏观经济治理的大体任务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统一治理,是从全社会一起利益和国家久远利益动身,依照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的打算、组织、指挥、和谐、监督和操纵。
宏观经济治理的任务包括;制定经济社会进展战略和打算,保护产权制度和对国有资产进行治理,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剂和操纵,标准市场运行秩序,调整社会分派和完善社会保障,提供公共物品,爱惜环境,保护生态平稳,增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有序、健康进展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等等。
在宏观经济治理的这些任务中、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调控,即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在量上和结构上的大体平稳,并在此基础上尽力增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有序和健康地进展是宏观经济治理最大体的任务。
因此,在宏观经济运行的诸多矛盾中,如社会进展与经济进展的矛盾、工业与农业的矛盾、积存与消费的矛盾、经济进展与资源环境爱惜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等等,有一对大体的和要紧的矛盾,即经济总量平稳与不平稳的矛盾,它贯穿于宏观经济领域所有的矛盾当中。
这一矛盾不管是在传统的打算经济体制下,仍是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都是存在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它有时还会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
宏观经济治理只有牢牢抓住了这一大体的、要紧的矛盾,才能把整个国民经济链条带动起来。
因此,正确处置宏观经济总量的平稳问题,尽力实现宏观经济的大体平稳,而且在此基础上增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有序和健康发展,便成了宏观经济治理的两项最大体的任务。
(一)维持经济总量的大体平稳总量问题是宏观经济运行最大体的问题,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所指的经济总量平稳,主若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稳。
由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这两个经济总量是宏观经济各类比例关系的综合反映,而且它们的平稳状况直接阻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因此,总量平稳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首要任务。
维持经济总量的大体平稳,足指维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大体平稳,避免和幸免显现“需求不足、生产多余、市场疲软”或“需求膨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两种不正常现象,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前提条什,也是维持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有序进行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维持总量平稳方面,宏观经济治理的大体作用是“反经济周期”,即尽可能减弱和幸免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震荡。
一样来讲,当经济显现过热的征兆时,政府应及时干与总需求,使投资和消费不要过旺;当经济显现滑坡时,政府应设法刺激总需求,增加投资和消费,以此来保护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大体平稳。
维持宏观经济问题的平稳,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尽力维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稳。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稳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进展的前提,是理论与实际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若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稳,市场价钱就会偏离价值规律运行的轨道,就不能正确指示社会资源的稀缺状况和程度,不能正确反映供求关系的转变,从而致使市场机制失灵和经济运行的不正常。
例如,过去由于在进展经济上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作怪,曾多次显现社会需求膨胀,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致使物价上就,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结果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造成严峻阻碍。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的进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等缘故,我国经济生活中随着买方市场不断扩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发生了新的转变,需求不足的矛盾开始突出。
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失衡情形下,会造成市场疲软,生产滑坡,资源闲置,资金周转缓慢.也会妨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1997年以来,我国前后来取了一系列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拉动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稳,维持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可见,维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稳,乃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首要任务。
2.维持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国民经济总量的平稳与国民经济各类结构的平稳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平稳的彼此联系、彼此制约的两个方面。
总量平稳是结构平稳的前提,总量一旦失衡,必然引发结构的紊乱;结构平稳又是总量平稳的基础。
结构一旦失衡,也必然表现为总量平稳的破坏。
结构平稳的实质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需求结构相适应。
尽管需求结构是随着生产力的进展而转变的,但在必然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社会需求结构是大体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