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低温下的物理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5-4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T<TC , 物质为超导态; T>TC , 为普通金属态
临界温度TC:超导体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温度。
迄今已知,超导体的电阻率远小于10-25Ω·cm。 而00C普通导体的电阻率为1.6×10-6 Ω·cm。
临界磁场HC(T) 磁场超过HC(T)时,即使T<TC·,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室温下绝缘的电阻率108Ω·m ~1018 Ω·m. 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叫超导体。
一、超导现象(Superconductivity)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 到-268.98°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 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
5-8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
金属球沿不同路径在正常态与超导态之间转换
A 正常态金属球 B超导态金属球
C增大磁场至超导态
D升高温度至超导态
A 正常态金属球
B增大磁场至正常态 C降低温度至超导态
D超导态金属球 5-9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实验表明,不管是先降温后加磁场,还是先加磁场后
导电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卡茂林由于他的这一发现 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这种低温下的零电阻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开始把处
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之为“超导体”。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在一定的
低温下突然消失,被称作零电阻效应。导体没有了电阻,电流流经
超导体时就不发生热损耗,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流大的电
※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 以往低温多在固体或液体系统中 实现,这些系统都包含着有较强 的相互作用的大量粒子。20世纪 80年代,借助于激光技术获得了 中性气体分子的极低温(例如, 10–10K)状态,这种获得低温的 方法就叫激光冷却。
5-3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室温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10-8Ω·m ~10-6 Ω·m.
5-7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1986年4月发现钡一镧氧化物制成的陶瓷材料具有35K的转变温度, 1986年12月23日日本宣布研制出37.5K的超导材料; 1986年12月25号美国贝尔实验室获得40K的超导材料; 1986年12月26号中国科学院获得48.6K的超导材料; 1987年2月16号休斯顿大学美籍华人朱经武获得98K的超导材料; 1987年2月14号中国物理学家赵忠贤获得110K的超导材料;
超导态
相平
衡曲 线
HC(T) HC(0)
普通金属态
超导态 0
汞电阻随温度变化
普通金属态
T
TC
5-5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所谓“电阻消失”,只是说电阻小于仪表的最小可测电阻。
正常导体组成的回路有电阻
电能的损耗(热).
如果回路没有电阻
没有电能的损耗。
电流可以持续地存在下去 零电阻效应是超导态的两个基本性质之一。
※焦-汤效应:气体通过小孔有节制地从高压向低压流动的过程 称为节流过程。在节流过程中气体温度随压强变 化的现象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节流膨胀温度下 降,产生制冷效应。
5-2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绝热去磁制冷效应:借助磁场使某些顺磁盐中的电子自旋磁 矩排列有序,等温磁化减少熵,再进行 绝热去磁,使顺磁盐的温度降低。
在无外加磁场情况下,临界电流在超导体表面所产生 的磁场恰好等于临界磁场。
5-11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BCS理论是用量子力学来描述超导体系统状态的理论。
低温下的物理效应
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热运动往往掩盖量子效应,大多数量子效应都要在低温条 件下观察,所以获取低温的效应是低温下量子效应的关键。
制冷过程都是是系统有序度增加熵减少的过程——熵排出机。
※绝热膨胀制冷效应:在绝热膨胀过程中,与外界无热交换,。 但对外做功,只得靠减小气体内能来补偿。 内能减少,分子无规则运动动能减少,即 温 度下降。
降温,使金属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时,磁场力线将全
部排挤出超导体外,超导体内恒有磁感应强度B=0。这
种现象称为迈斯纳Hale Waihona Puke Baidu应。
完全抗磁性的反映
超导悬浮
?超导体内部磁场变为零时,由于电流沿超导体表面流过,
这表面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外磁场抵偿的结果。
5-10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临界电流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1913年翁内斯发现,当在超导线中的电流 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超导线转变为正常态, 1914年他又用实验表明,超导态也可以被 外加磁场破坏,相应的电流称为临界电流 Ic, 相应的磁场称为临界磁场Hc。 左图为Nb3Sn的磁场,电流与温度的关系。
5-6
物理效应及其应用
第五讲低温下的量子效应
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叫超导体,超导体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温度 叫超导临界温度。至今已发现有28种元素、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 是超导体。超导体进入超导状态时,不仅其内的电阻为零,而 体内的磁场也为零,表现出完全的抗磁性。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的超导体只能在低温液氦区(4K左右)工作, 这就需要许多低温设备和技术,费用很高且不方便,因而限制了 超导体的应用。6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在探索把超导临界温度提 高到液氮温区(77K)以上的办法,这就是高温超导研究。1986年 高温超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科学家相继发现了许多高温 超导物质。现在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已达到130K左右,使超导 体已走出了液氦的阴影,为人类挖掘超导电性所隐藏的宝藏开辟 了广阔的前景。
1987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获得215K的超导材料.
1987年3月9号,日本宣布获得175K的超导材料;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 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 兴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对单晶锡球 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 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 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