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的含义及计算步骤
生产企业免抵退流程及分析
生产企业免抵退流程及分析一、“免、抵、退”的概念“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也就是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从会计角度来讲,是指出口货物的销项税额等于零。
即:销项税额-进项税额<0,也就意味着本环节要退还相应出口产品包含的进项税额。
“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二、对计算方法和公式的理解财税[2002]7号文,关于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是将“免抵退”制度按照实践可操作性转化的,使用起来方便,但是难以理解。
为了理解该计算公式,以下把这些公式进行分解分析。
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理解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所谓“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就是指按照免抵退税制度进行计算时,“不得免征”和“不得抵扣”的两部分进项税额。
不得免征的原因是:免税购进的原材料本身是不含进项税额的,所以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就不应该退还这部分原本不存在的税额,因此在计算时予以剔除。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二)对“免抵退税额”的理解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免抵退税的计算主要分为七个基本计算步骤
免抵退税的计算主要分为七个基本计算步骤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也日趋频繁。
针对跨国贸易所涉及的税收问题,许多国家提供了免抵退税的政策,以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出口收入。
免抵退税是指在出口过程中,将原材料、能源、设备等相关消费税全额或部分退还给纳税人,以减轻负担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进行免抵退税计算时,主要需要完成以下七个基本计算步骤,以准确地确定退税金额。
第一步:确定免抵退税政策首先,需要确定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免抵退税政策。
不同国家对免抵退税政策的规定可能存在差异,了解并掌握相关政策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第二步:确定出口商品分类确定出口商品的分类非常关键,因为不同商品可能适用不同的退税率。
通常,国家会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的海关编码,这个编码通常由海关统一管理,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
第三步:确定免抵退税率根据确定的出口商品分类,查找相应的退税率。
退税率是根据每个商品的特定税率确定的,可以在政府网站、财政部门或相关业务咨询机构获得这些信息。
确定了退税率后,可以按照税率应用到下一步的计算。
第四步:计算免抵退税金额根据出口商品的实际情况,计算免抵退税金额。
在计算时,需要准确核算出口商品的成本、税费以及出口额等关键数据,并根据具体的政策要求进行计算。
通常,退税金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退税金额= 出口量 ×免抵退税率。
第五步:填写退税申请表在完成退税计算后,需要填写退税申请表。
申请表的具体格式和要求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请确保按照要求填写完整准确的信息。
第六步:提交退税申请将填写完整的退税申请表提交给相关税务部门,通常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或海关。
提交申请时,需要同时提供证明材料,如出口合同、发票、报关单等,以便税务部门进行审核。
第七步:等待审核并领取退税税务部门将审核提交的退税申请以确保准确和合规。
一旦审核通过,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领取退税。
领取退税的方式可能有多种选择,如银行转账、电子支付等。
免、抵、退”的含义及计算步骤
免、抵、退”的含义及计算步骤一、“免、抵、退”的含义及计算步骤“免、抵、退”法中的“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免、抵、退”的计算分两种情况:(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2)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业务,“免、抵、退”办法计算步骤为七步。
本文仅探讨第一种情况,其各步骤的公式如下:第一步:剔税,实际上相当于进项税转出。
即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第二步:抵税,即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第三步:算尺度,即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退税率第四步:确定应退税额若第二步中的当期应纳税额为正值,则本期没有应退税额,即退税额为0;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值,则比较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选择较小者作为应退税额。
第五步:确定免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二、“免、抵、退”的计算及账务处理【例1】甲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2010年2月相关经营业务如下:本月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3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51万元已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额为5万元。
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取得117万元存入银行,内销货物成本为60万元,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400Zi-元,出口货物成本为240万元。
请对以上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免抵退”原理分析及简易操作计算
"免抵退"简易操作计算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原理分析〗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应纳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外销进项税额中,由于我国的增值税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存在着不一致,中间的差额部分不予退税,我们称为“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所以要在上边的公式中剔出该部分数额,公式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数学运算后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算出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0,不涉及退税的问题;<0,需要进一步计算。
这个得出的负数不一定是全部应退的税额,如果全部内销的情况下,当期的进项大于销项也会出现应纳税额为负的情况,所以,我们还要计算税法最多允许退多少,即: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的退税率,算完比较,哪个小按哪个退,出口退税额就出来了。
其实过程很简单,以上我们没考虑有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有这种情况只是在上边的基础上作一个修正。
具体我们来看一下:出口“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计算分两种情况: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第一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退税率)第二步抵税: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第一步计算的数额)-上期留抵税额第三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的退税率第四步比较:确定应退税额(第二步与第三步相比,谁小按谁退):注意:第二步大于第三步的情况下,当期应纳税额与确定的应退税额的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
什么是“免抵退”政策?“免抵税”如何计算?
一、什么是“免抵退”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的应纳增值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还。
根据上述政策,我们可以知道“免抵退”三个字其实包含了三重意思。
“免”——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应予退还的所耗用外购货物和劳务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退”——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应抵减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时,对未抵减完的进项税额予以退税。
这个“免抵退”政策,适用于我们的生产型出口企业。
虽然出口环节是免税的,但出口的货物劳务所耗用的购进环节的材料等是负担了国内环节的增值税的。
因此,为了保持我国货物劳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国家政策规定了把国内环节所负担的增值税退还给出口企业。
二、“免抵退”如何计算生产型出口企业可以将出口业务的增值税区分为内销业务和外销业务分别计算,对内销业务计算应交的增值税,对外销业务计算应退的增值税(内销应交,外销应退)。
但在实务中并不是采取内销征税、外销退税的操作方式,而是将外销业务应退的增值税和内销业务应交的增值税相抵,如果外销应退的增值税没有被内销应交的增值税抵完,则对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税,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免抵退”的方法(外销应退抵减内销应交,剩余退税)。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图:通俗来说,当期应退税额就等于期末留抵税额和免抵退税额中较小者。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好理解吧,免抵退=免抵+退)费了半天劲,我们到底为啥要计算当期免抵税额呢?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备忘免抵退税3计算方法181001
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4)月末,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算出的“免抵税额”:借:应缴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5)次月,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或者:把(3)(4)合并: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4、例题:甲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0年2月相关经营业务如下:上月末留抵税额5万元,本月购进原材料一批,已认证并抵扣的进项税额51万元。
本月内销收入117万(不含税收入100万,销项税17万)。
本月外销货物收入折合人民币400万。
出口货物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内销货物成本60万,外销货物成本240万)请对以上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1)出口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 400 * (17%-13%) = 16(2)应纳税额 = 17 - (51-16)-5 = -23(3)免抵退税额 = 400 * 13% = 52(4)应退税额 = 23(5)免抵税额 = 52-23 =29出口时的账务处理:(1)借:应收账款 400贷:主营业务收入400借:主营业务成本 240贷:库存商品 240(2)内销时:借:银行存款117贷:主营业务收入 - 内销100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借:主营业务成本 60贷:库存商品60(3)计算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借:主营业务成本16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 16(4)计算当期应退税额时: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23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29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52(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23贷: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23。
免抵退的通俗理解
免抵退的通俗理解
免抵退是指中国增值税法规定的一种税收优惠制度,它允许企业由于销售额超过了一定比例而免销税,同时还可以退还部分销售额中的增值税。
通俗来说,免抵退是指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创造了收入,但
是由于销售额超过了一定的门槛,免销税;同时,企业可以从销售额
中退返部分增值税,相当于将免销税的损失弥补回来。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销售了100件货物,每件货物的价格为100元,销售额为10000元,那么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1700元,但是企业可以申请免销税,因为销售额超过了一定比例。
企业还可以从销售额中退返700元,相当于免销税的损失,这样企业来说就可以享受免
抵退的税收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免抵退的退返比例和销售额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企业需要遵守相关规定。
免抵退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鼓励出口,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其中,免抵退(即出口货物退(免)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政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抵退的法律规定,包括其适用范围、操作流程、政策依据等内容。
一、免抵退的定义免抵退,是指企业出口货物或劳务,按照国家规定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同时抵扣其进口环节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政策。
该政策旨在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二、免抵退的适用范围1. 出口企业:指依法取得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生产企业等。
2. 出口货物:指企业出口的货物,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
3. 出口劳务:指企业出口的劳务,如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
三、免抵退的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出口货物可以退还或免征增值税。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出口应税消费品可以退还或免征消费税。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该条例规定,出口货物可以免征关税。
4. 《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该办法详细规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具体操作流程。
四、免抵退的操作流程1. 备案登记:企业需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备案登记。
2. 申报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后,需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出口,并提供相关单证。
3. 审核审批: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出口申报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免抵退税资格。
4. 计算退税: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出口货物的数量、价格、税率等因素,计算应退税款。
5. 退还税款:税务机关将计算出的应退税款退还给企业。
五、免抵退的税率免抵退的税率分为增值税税率和消费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根据出口货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13%至16%之间;消费税税率根据出口应税消费品的税目而定,一般在5%至30%之间。
六、免抵退的优惠政策1. 全额退税:对于出口货物,企业可以全额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
免抵退讲解文档
免抵退基础知识总结 一、 概念:① “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 “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 “退”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二:公式①、 当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人民币金额*(17%—退税率)→+转厂销售金额/当月总收入*进项税额→转厂销售,货物并未出口,而是转给国内其他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所以转厂销售商品所耗用原材料的进所以此部分税额应该转出②免抵退税额=出口销售金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③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即为定义中的“抵”。
A、若┃当月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月以免抵退税额为限退税,两者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B、若┃当月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月以┃当月应纳税额┃为限退税,两者差额为当月出口递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即公式3当期免抵税额;C、当月应纳税额为正数,当月无税退。
三、例题:1、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内购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内销120万,销项税额20.4万,出口20万,退税率为15%,计算免抵退税额。
当月应纳税额=20.4—17+20*0.02=3.8万免抵退税额=20*0.15万=3万(出口递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内购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内销140万,销项税额23.8万,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月应纳税额=23.8—17=6.8万3、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内购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内销20万,销项税额3.4万,出口120万,退税率为15%,计算免抵退税额当月应纳税额=3.4—17+120*0.02=—11.2万免、抵、退税额=120*0.15=18万当月应退税额=┃-11.2┃,免抵税额=18-11.2=6.8万=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4、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内购材料200万,进项税额34万,免税进口材料100万。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免抵退税是指对应税率的货物和应税劳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和程序进行结算后,可以获得退还增值税的一种方式。
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通过这个政策,企业可以免除抵扣进项税额的限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首先是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金额=出口销售额×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
其中,出口销售额是指企业出口销售的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金额,免税性质货物是指国家规定的可以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货物,标准税率是指国家规定的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例如,企业在一年内出口销售了100万元的货物,这些货物的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为13%。
因此,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免抵退税金额为100万元×13%=13万元。
这个金额就是该企业可以获得的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接下来是免抵退税申请的流程和要求。
企业在申请免抵退税时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首先,企业需要在每月的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申报应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销售金额和免税性质货物的标准税率。
然后,企业需要在每年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将年度免抵退税金额进行汇总,并进行审计审查。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税务部门进行审查和核准后,企业才能获得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免抵退税申请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出口货物的资格,即要有出口货物的合法合规的资格,包括注册登记、贸易许可证等。
其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关于免抵退税的规定进行申报,如在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等。
再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免抵退税金额进行审计,确保申请的金额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最后,企业需要配合税务部门的审查和核准,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如财务报表、销售合同、运输单据等。
总结起来,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出口货物增值税的“免抵退”计算方法是增值税一章的难点,很多同学不理解教材中复杂的公式,我们可以先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大家明白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了这些原理就可以更轻松的记忆并应用这种退税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抵退税计算1.“免抵退”含义 原理:出口货物零税率:免销项税并退进项税如企业同时存在内销外销情况,则按下列方法计税:外销:销项免征 进项退税内销:应纳税额=销项-进项-留抵>0 时纳税可能存在内销需纳税,外销又需要退税的情况,为简化征管手续,可以用退税抵减应纳税,不足抵的部分在实际退还纳税人。
“免抵税”办法:“免”税,是指免征出口销售的销项税,“抵”税,是外销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退”税,是指外销应退进项税超过内销应纳税部分2.计算公式推导 “剔、抵、比、退” 四步骤 由于退税率≤征税率,所以外销负担的进项税不一定全退。
1.征退之差=外销额ⅹ(征税率-退税率)外销应退税额=外销进项-征退之差内销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内销进项-留抵内外销综合考虑(外销应退抵减内销应纳)2.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全部进项-征退之差)-留抵如应纳税额>0,则交税全部应退税额均已免抵免抵=理论退税额留抵=0应纳税额<0,由于内销进项大于销项或退税额大于内销纳税额形成 内销进项大于销项,则留抵。
退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则退税。
应退税但不一定全退(退税或留抵)应纳税额为负数时才有退税可能性3.退税限额=外销额ⅹ退税率4.比较应纳税额绝对数和退税限额,退较小者如应纳税额绝对数>退税限额 应退税额=退税限额免抵=0 留抵=应纳绝对数-退税限额应纳税额绝对数≤退税限额 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绝对数免抵=退税限额-应纳绝对数留抵=03.教材公式 “免、抵、退”的计算: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离岸价格×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2、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3、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的退税率4、比较确定应退税额,确定免抵税额4.修正公式如有免税料件情况(国内购进免税料件或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要在外销额中剔除其组价。
“免抵退”原理两阶段理解
“免抵退”原理两阶段理解“免抵退”原理两阶段理解教材对免抵退写得很让人头疼。
最方便的办法是记住五步“剔、抵、限、比、挤”,能接套数据,但是问题在于直接套很容易忘记,且对变化的题目不好把握。
希望通过对公式中原理的分解,理解后更好记住公式。
一、最关键的公先说最重的两个公式的原理。
(不考虑上期留底和免税进项,FOB暂时不考虑汇率)1、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对内销项-(总进项数-不得抵扣数2、判断公式:应纳税额=(对内销项-对内进项)-(FOB*征税率-不得抵扣数)二、第一公式(计算公式)的理解我们觉得免抵退弄得很复杂,给了企业很多优惠,我们算算正常纳税与免抵退的差别,才能更好理解公式。
没有优惠情况下企业的应纳增值税=销项总额-进项总额=(外销销项+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由于有出口税收优惠,外销销项不用纳税,这就是免的含义,免是实打实的免,那么免后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内销销项-进项总额,以此来与税局结算税款;但是优惠力度没这么大,税局对进项总额里还剔除了一块不让你抵,即“剔”税部分(“剔”税的推导见第二个公式的理解),那么公式变为应纳税额=内销销项-(进项总额-“剔”税)。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公式,算出的数就是你实实在在应该交的税(正数为欠税局,负数为税局欠你),不用考虑接下来的抵退,则正常按此数纳税。
三、第二公式(判断公式)的理解正常情况下,免除外销销项后的应纳税额=(对内销项-对内进项)-对外进项,相当于你内销要交税;外销销项免除后,外销的进项可以去抵扣你内销的应纳税额,这就是免抵退中抵的含义。
其实这公式变形后=对内销项-总进项数,很容易算出这数,但是税局要区分你内销外销情况,就需要用最开始的公式即:应纳税额=(对内销项-对内进项)-对外进项,问题在于如何将总进项数在内销进项和外销进项中分摊。
对于一般企业,很难区分进项中的货物哪些用于外销了,哪些用于内销了,即使你能核算清楚,税务也不认可。
“免、抵、退”方法解析
“免、抵、退”方法解析
生产性企业出口适用“免、抵、退”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简单从字面理解,将其认为分解为免、抵、退三个步骤。
第一步“免”:增值税一般计算方法简单可以理解为“应纳税额=销项—进项”,可得出口企业公式①“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外销销项-进项”。
前面说外销出口货物的销项是免税的,公式①可演变成公式②“应纳税额=国内销项-进项”。
公式②大家会看到一个明显的不对应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销项仅仅是国内销项,二我们的进项是生产内销产品及外销产品共同的进项。
如能实现零税率出口,道理上应将外销产品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予以退税。
但目前国家考虑税负平衡和对进出口的宏观调控,并未全部实行出口零税率,因此目前生产企业不能对应要求将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予以退税。
而只能按照规定,根据退税率进行抵扣。
公式③“内销应纳增值税=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这是内销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第二步“抵、退”就是先用外销进项抵减内销应纳增值税,也就达到了退税的目的。
公式④计算出来的金额如果大于零,说明内销应纳增值税抵减应退外销进项后还余额,即为本期的应纳税额。
如果小于零说明内销应纳增值税抵减应退外销进项后仍有余额,此时是否退税,又要分两种情况:1、内销的销项本身就小于内销进项造成的小于零。
2、内销的销项减内销的进项大于零,再减外销的进项后小于零。
第一种情况如果全部退税势必将内销留抵税额一并退给了企业。
所以就规定了一个退税限额来消除这种情况,这个限额就是外销金额乘以退税率来确定。
然后比较内销应纳税额小于零时的金额与退税限额两者之间的绝对值,哪个小退税金额就是哪个。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
一、免抵退税简介
免抵退税是一种特殊的税收减免形式,用于改善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减轻企业的税负。
免抵退税是在报税之前,即发生税负之前,被免除
的一部分税负。
免抵退税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费用,改善供给侧结构性,加
强创新,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第(七)项规定,免抵退税的计算
公式为:
税前所得额X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所得额X免税比例=免抵退税额
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第(八)项规定,税前所得额是扣
除成本和费用后剩余的一部分收入,是税负计算的基础。
税前所得额=销
售收入-(原材料+就业费用+劳务费用+其他成本和费用)。
3、根据税法免税的规定,税率采用当年政府规定的税率,并可以根
据不同行业的税负情况来计算。
4、免税比例是政府对企业所得税负抵减和免除的一部分,根据不同
行业和企业性质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抵减和免除比例。
三、免抵退税的影响
1、可以降低企业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可以企业投资,改善供给侧结构性。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简单理解就是
免:对于外销的销项税额予以免除;
抵:外销的进项税额抵扣当期应纳税额;
退:抵扣下来还有还有剩余,予以退还
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
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举例:生产企业2023年6月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内
销6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为16万元,适用征税率17%,退税率13%,
计算应纳税款、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
额=外销收入×(征税率-退税率)=100×(17%-13%)=4万元。
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收入×征税率-(当期
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17%-(16-4)=-1.8万元。
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100×13%=13万元。
第四步:取当期“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较小者作当期应退税额,则免抵
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由于留抵税额1.8万元<免抵退税额13万元,因此当期应退税额=1.8万元,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3-1.8=11.2万元。
因此,该生产企业2023年6月应交增值税0元,应退增值税1.8万元,免抵税额11.2万元
概括一句,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因为是负数),和退税上限,哪个小退哪个。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一、税收免除的概念
税收免除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由于其中一种特殊情形,纳税人未实际
取得收入但依然有缴税义务的,可以从税款中免除部分或全部税款的制度。
因此,税收免除并不是纳税人不用缴税,而是以法律的形式让纳税人减少
缴税。
二、抵退税计算的方式
1.按照准予抵退的税收免除种类,抵退税计算应按以下规定来发放抵
退税:
(1)按照本法第七条规定,实施对于免税项目的税收免除,应当按
照实际可以抵减的税款计算;
(2)按照本法第八条规定,实施税率减免,应当按照准予减免的税
率及准予减免税款金额计算抵退税;
(3)按照本法第十条规定实施免税,应当按照实际免税税款金额计
算抵退税;
(4)按照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实施准予减收的税收免除,按照准予减
收的税款金额计算抵退税;
2.在抵退税终止计算的前提下,若纳税人仍有税款未被抵退,应当按
以下规定来调整:
(1)所抵退的税款超过了实际应缴税款的,应当由税务机关收回所
抵退的税款;
(2)所抵退的税款低于实际应缴税款的。
增值税“免抵退”一看就明白
增值税“免抵退”一看就明白在企业的税务处理中,增值税的“免抵退”政策是一个较为复杂但又十分重要的概念。
对于很多人来说,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但别担心,接下来咱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好好讲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啥是增值税“免抵退”。
简单来说,“免”就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呢,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则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那为啥要有“免抵退”这个政策呢?这主要是为了鼓励我国企业出口,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想象一下,如果出口企业既要缴纳国内的增值税,又要在国外面临各种税收,那成本得多高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哪还有优势可言?所以,这个政策就是给企业减负,让它们能更轻松地“走出去”。
接下来,咱们详细说一说“免抵退”的计算过程。
这可能有点绕,但咱们一步步来。
第一步,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这个数额等于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再乘以(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为啥要算这个呢?这是因为有些出口货物虽然免税,但对应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得从进项税额中转出来。
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这等于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如果算出来是正数,那企业就得交税;要是负数,就接着往下算。
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
它等于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乘以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四步,比较“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和“免抵退税额”。
如果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小于等于免抵退税额,那当期应退税额就等于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免抵税额就等于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
要是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大于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就等于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 0。
免抵退的含义
免抵退的含义,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攀™、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ºˆ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出口货物的出口销售额,即俗称出口货物的离岸价。
免、抵、退税是将退税和征税结合一起计算的,需要通过应纳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等分项目的计算,才能计算出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如果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上述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及后面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用计算。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免、抵、退”的含义及计算步骤
“免、抵、退”法中的“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免、抵、退”的计算分两种情况:(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
(2)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业务,“免、抵、退”办法计算步骤为七步。
本文仅探讨第一种情况,其各步骤的公式如下:
第一步:剔税,实际上相当于进项税转出。
即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第二步:抵税,即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第三步:算尺度,即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退税率第四步:确定应退税额
若第二步中的当期应纳税额为正值,则本期没有应退税额,即退税额为0;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值,则比较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选择较小者作为应退税额。
第五步:确定免抵税额
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二、“免、抵、退”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例1】甲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2010年2月相关经营业务如下:本月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3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51万元已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额为5万元。
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取得117万元存入银行,内销货物成本为60万元,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400Zi-元,出口货物成本为240万元。
请对以上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1)出口退税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3%)=16(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100×17%-(51-16)-5=-23(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400×13%=52(万元)
比较|-23|与552的大小,选择较低者即|-23|=23,
因此,企业当期应退税额=23(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52-23=29(万元)
(2)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购进原材料并认证抵扣时:
借:原材料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银行存款351
出口时:
借:应收账款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40
贷:库存商品240
内销时:
借:银行存款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借:主营业务成本60
贷:库存商品60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1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免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9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2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23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3
[例2]假设例1中,上月末留抵税款4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
则(1)出口退税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3%)=16(万元)当期应纳税额=100×17%-(51-16)一40=-58(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400×13%=52(万元)
比较|-58|与52的大小,选择较低者即52,
因此,企业当期应退税额=52(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2-52=0(万元)留下期抵扣税额=58-52=6(万元)
(2)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购进原材料并认证抵扣时:
借:原材料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银行存款351
出口时:
借:应收账款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40
贷:库存商品240
内销时:
借:银行存款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借:主营业务成本60
贷:库存商品60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1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5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2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52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52
【例3】假设例1中,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收款351万元存入银行,内销货物成本为18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
则
(1)出口退税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3%)=16(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300×17%-(51-16)-5=11(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400×13%=52(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为11,为正值,因此,企业当期应退税额=0(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2-0=52(万元)
(2)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购进原材料并认证抵扣时
借:原材料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银行存款351
出口时:
借:应收账款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40
贷:库存商品240
内销时:
借:银行存款351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借:主营业务成本180
贷:库存商品180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1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免内销产品应纳税额)5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2
期末转出应纳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1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