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名解及问答
病理08名解问答小抄
injury 组织和细胞遭到不能耐受的可引起细胞及其间质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是指由于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导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 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出发细胞内预存的.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 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 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并有腐败菌生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受压而萎缩或消失,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缺氧发生脂肪变性而呈黄色,致使肝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 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由血流阻断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 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渗织和嗜中性粒细胞及细菌共同形成假膜,abscess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形成充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包括纤维结缔组织、)发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 ,以致眼观可见。
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
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
此期约2~3个(或)心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表现阵发性胸骨后部位的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可放射至心前区域左上肢,持续数分钟,可因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而缓解消(MI)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完全缓解,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其面积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多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变。
病生名词解释重点+简答题重点
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4.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脑死亡: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③瞳孔扩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咽喉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5.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6.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7.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8.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9.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由心房组织释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房内压。
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10.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
11.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12.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13.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病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二章1.疾病:对应健康的一种异常生命状态。
2.亚健康: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3.疾病谱: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排序。
4.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致病因素5.疾病发生的条件: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或社会因素。
6.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7.危险因素:促进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9.身心疾病:各种社会、心理因素通过目前尚不明确的机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躯体疾病。
10.内分泌:体内一些特殊的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化学介质。
11.旁分泌:某些分泌的信息分子只对临近的靶细胞起作用。
12.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息分子起反应。
13.神经分泌:脊椎动物的下丘脑-脑垂体或尾部神经细胞可通过神经血管单元、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部位分泌神经激素,并通过脑脊液和/或血液循环至全身发挥作用。
14.内在分泌:相关分子在细胞内产生后,无需向细胞外分泌而直接在细胞内起作用。
15.完全康复:致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成恢复正常。
16.不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1.脱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补充体液及相关电解质来纠正和治疗。
2.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9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3.肾小管酸中毒:一种以肾小管排酸障碍为主的疾病。
4.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病原生物学名解及问答
1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2热原质:又称致热源。
是大多革兰阴性菌或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3病原灭活:病毒受理化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4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病原体。
5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
6肥达实验:用已知的肠热症(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其他三种引起肠热症沙门菌的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试管定量凝集实验,以测定病人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协助肠热症与副肠热症的诊断的方法。
7消毒:指杀灭病原生物繁殖体(不包括等休眠状态)的技术措施与方法。
8灭菌:指杀灭一切生物(包括生物的繁殖形态及休眠形态)的技术措施与方法。
¥9无菌操作: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进入人体或污染物品和局部环境的操作技术。
10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
11衣原体: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2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13质粒: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为不依赖于染色体而独立复制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分子。
14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将其基因整合于宿主染色体中,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15干扰素:是病毒或者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者动物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16结核菌素实验:是应用结合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合分枝杆菌是否存在Ⅳ型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
(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生物意义:可有助于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
病生学名词解释
1. pathophysiology: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 血清钠浓度>150 mmol /L ,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ECF和ICF均减少,也称高渗性脱水。
3. hyperkalemia:高钾血症, 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
4. hypoxia: 缺氧,当组织供氧不足或者用氧障碍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5. stress: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6.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数。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各种疾病引起肾单位慢性、进行性破坏,导致残存肾单位不足以维持内环境稳定,肾脏泌尿和内分泌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内环境紊乱及内分泌异常的综和征。
8.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9.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症称为心力衰竭。
10. 肝性脑病: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1. 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伤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 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伴有细胞内外液量的减少3.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一种常见病例过程4.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5.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有哪些?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④淋巴回流受阻6.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有哪些影响?1.渴感不明显2。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亚健康: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的程度。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指全脑(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多层次、多系统研究各个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整合各组学数据来定量描述和预测它们的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的科学。
程序性死亡:泛指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细胞遵循一定的遗传程序主动的“自杀”过程。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其特征是细胞出现皱缩,胞膜出芽,形成凋亡小体,蛋白裂解,染色体凝聚,DNA特征性裂解,并最终被相邻的吞噬细胞所吞噬。
细胞坏死(necrosis):指严重的损伤因素如缺氧、高热、强酸、强碱等引起的细胞死亡,主要变现为细胞和细胞器肿胀,随后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引起炎症反应。
凋亡小体: 细胞凋亡时,质膜和内质网迅速内陷、包裹,将细胞分隔成大小不等的不连续的泡状小体。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正常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脱水热:指机体严重脱水后,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机体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一、水电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答案]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aquaporins(AQP)[答案]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hypovolemic hyponatremia[答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答案]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答案]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edema[答案]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答案]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液体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聚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
低钾血症和缺钾[答案]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缺钾是指细胞内钾和机体总钾量的缺失.异位钙化[答案] 在高钙或高磷血症时,体内多处可形成钙化,如血管壁、关节周围、软骨、肾、鼓膜钙化等,这些钙化灶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损害。
二、酸碱1.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答案] 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病生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1.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2.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3.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包括大脑和脑干的全脑死亡,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6.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7急性肾功能不全(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 ARI)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过程。
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
8急性肾前性肾衰竭(acute prerenal failure)是指由肾灌流量急剧降低所致的急性肾衰,肾脏无器质性病变,一旦肾灌流量恢复,肾功能也可恢复。
9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RI)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地破坏肾单位,以致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因而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称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10.尿毒症(uremia)是急性和慢性肾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物的大量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12.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肝性脑病是继发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严重慢性实质性肝病的一种神经精神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出现肝性昏迷。
病生考试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2.疾病(disease)[答案]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3.脑死亡(brain death)[答案]是指包括大脑和脑干的全脑死亡,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答案]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答案]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6.水肿(edema)[答案]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7急性肾功能不全(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 ARI)[答案]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过程。
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
8急性肾前性肾衰竭(acute prerenal failure)[答案] 是指由肾灌流量急剧降低所致的急性肾衰,肾脏无器质性病变,一旦肾灌流量恢复,肾功能也可恢复。
9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RI)[答案]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地破坏肾单位,以致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因而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称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10.尿毒症(uremia)[答案] 尿毒症是急性和慢性肾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物的大量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病生复习资料080512名解、问答
病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3.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4.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死亡,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5.脱水热:脱水热是指由于脱水导致机体散热障碍而引起的体温升高。
6.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
7.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的状态。
8.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9.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指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被称为水中毒。
10水肿: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1.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或mEq /L)。
12.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是指血清K+ 浓度大于5.5mmol/L。
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㈠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㈡简答题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 1μm杆菌:长 2~3μm 宽 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①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②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③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④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 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病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问答题)
病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问答题)一、名词解释萎缩(atrophy):正常发育的器官和组织,因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而导致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器官的萎缩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代替的过程称化生。
常见的化生有:上皮细胞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坏疽(gangrene):是指大块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根据形态不同,坏疽可分为三种: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所组成,并伴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观,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为肉芽组织。
心力衰竭细胞:肺泡腔处有水肿液及出血,急性肺淤血时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中有较多漏出的水肿液和不等量红细胞、巨噬细胞,随着病变的进展,一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槟榔肝(nutmeg-liver):在慢性肝淤血时,肉眼见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切面上可见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槟榔的切面,称“槟榔肝”。
血栓(Embolism)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胞沿着浓度梯度向炎症组织的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
肿瘤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称为肿瘤异型性。
病生-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估又称其为诱发病状态。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场生命活动的过程。
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疾病的转归:大多数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
有康复与死亡两种形式。
康复:1)完全康复: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2)不完全康复: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容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估又可称低渗性脱水。
高容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明显增多,估又可称水中毒。
低容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余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称为水肿。
脱水热:严重的低容性高钠血症患者,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易出现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病生名词解释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性水肿,全新衰竭特别是右心衰竭的时候,根据水肿液的分布的不同可表现为皮下水肿,腹水,胸水等可称为心性水肿。
心脏肌源性扩张:心肌拉长不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
向心性心肌肥大:是指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压力负荷作用下,收缩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导致心肌肌节并联性增生,心肌纤维增粗,室壁增厚。
离心性心肌肥大:指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容量负荷作用下,舒张器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导致心肌肌节串联性增生,心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扩大。
心肌重构:心力衰竭时适应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及遗传表型方面所表现的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
死腔样通气:包括解剖死腔通气和肺泡死腔通气。
总的死腔通常称为生理死腔,解剖死腔指停留于器官,支气管中不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
肺泡死腔指气体虽可进入肺泡但不能参与气体交换的部分,一般出现在(1)进入肺泡的气量超过对应的毛细血管血流动脉变化所需的量,超过的部分即是;(2)在只有通气而无血流的肺泡中。
静脉血掺杂:通过短路的静脉血液未经动脉化而直接掺入动脉血中,称为静脉血掺杂。
肺性脑病: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轻度升高可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进一步升高则刺激作用丧失,而出现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为正常的二倍时,病人经常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称为二氧化碳麻醉或肺性脑病。
等压点:呼气时,气道内压是正压,压力由小气道至中央气道逐渐下降,在呼出的气道必然有一部分气道内压与胸内呀相等,该处称为等压点。
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至于在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
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限制性通气不足)呼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通气不足。
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道阻塞或者狭隘引起的气道阻力异常升高所致的通气不足。
[汇总]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病毒的干扰现象(interference):两种病毒同时或短时间内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干扰素;也可能是病毒的吸附受到干扰或改变了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
可分为:异种、同种、同型或自身干扰。
意义:终止感染,阻止、中断发病(非特异免疫)2、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併发症。
3、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急性/隐性感染后,病毒没有彻底从体内清除,而是长期存在于体内,疾病呈慢性进行性或反复迁延,病程长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机体持续或间歇性排出病毒。
如慢性乙型肝炎。
4、、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毒在原发感染后,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与机体保持相对平衡,病毒不增殖,机体无症状。
当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病毒重新活化、增殖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例 HSV-1引起的口唇疱疹。
5、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病毒感染后在体内缓慢繁殖,潜伏期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出现症状后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例如: HIV感染所致的AIDS, 朊粒感染。
6、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病毒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
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7、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如经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等。
8、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从亲代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途径:胎盘、产道、母婴哺乳。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二、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脑死亡(brain death)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名词解释病生
名词解释病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调节紊乱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3.药物靶标(drug target)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5.病因(etiology agents)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10.发病学(pathogenesis)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13.死亡(death)14.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判断脑死亡的指标包括: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路神经反射(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消失;无自主呼吸;脑电波及诱发电位消失;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15.昏迷16.脱水(dehydration)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17.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即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容量<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18.“三凹”体征19.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即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20.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而引起体液容量减少,血清钠及血浆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时,可引起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21.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即低血钠性体液容量过多:当给处在ADH分泌过多或肾排水功能低下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并伴有包括低血钠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即出现水中毒水肿(edema):正常血钠性组织间液容量过多: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22.低钠血症(hyponatremia)23.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24.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25.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26.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符合、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定性被破坏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紊乱或酸碱失衡27.固定酸(fixed acid)指体内除H2CO3以外的酸性物质,他们不能直接转变成气体由肺呼出,而只能经肾随尿排出体外,故又称为非挥发性酸2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血浆中程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为33-46mmHg,平均40 mmHg。
PaCO2>46 mmHg,说明肺泡通气不足,造成CO2潴留,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PaCO2<33mmHg,说明肺泡通气过度,有过多的CO2排出体外,可见于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
29.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 SB)值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PaCO2为40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8℃)所测得的血浆HCO3ˉ含量。
30.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 AB)是指在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ˉ含量。
正常人AB=SB,正常值为22-27 mmol/L,平均值24 mmol/L.如果AB>SB,说明PaCO2>40 mmHg,体内又CO2潴留,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如果AB<SB,说明PaCO2<40 mmHg,说明通气过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31.缓冲碱(buffer base,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缓冲碱的总和。
通常以氧饱和度的全血在标准条件下来测定,正常值为45-52 mmol/L,平均值为48 mmol/L. BB<45 mmHg32.碱剩余(base excess, BE),见于代谢性酸中毒;BB>52 mmol/L,见于代谢性碱中毒。
33.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AG=UA-UC.34.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是指血浆中HCO3ˉ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35.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是指血浆中乳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36.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是指血中酮体含量增多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37.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ompensated metabolic acidosis)通过各种代偿作用,血浆NaHCO3含量有所回升,H2CO3含量代偿性降低。
致使NaHCO3/H2CO3的比值及pH值又得以维持正常,称此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38.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decompensated metabolic acidosis)3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40.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是指血浆中HCO3ˉ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41.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42.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mixed acid-base disorders)是指同一患者同时并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过程。
43.水肿(edema)正常血钠性组织间液容量过多: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44.积水(hydrops)体腔内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积水。
45.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46.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47.“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48.心性水肿(cardial edema)左心衰竭主要引起心源性肺水肿。
右心衰竭主要引起全身性水肿,习惯上也称心性水肿。
右心衰竭时由于中立因素的作用,其水肿的典型表现为下垂部位的皮下水肿。
在立、坐位时,以内踝和胫前部为重,卧床日久则以骶尾部最显著。
49.肾性水肿(renal edema)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身为肾性水肿。
分为以大量蛋白尿所致低蛋白血证为原因的肾病性水肿和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所致的肾炎性水肿。
50.肺水肿(pulmonary edema)肺间质中又过量的液体积聚和(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51.间质性肺水肿(intestitial pulmonary edema)52.肺泡水肿(alveolar edema)53.高压力性肺水肿(high-pressure pulmonary edema)54.高通透性肺水肿(high permeability pulmonary edema)。
55.脑水肿(cerebral edema)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重量增加,称为脑水肿。
56.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cerebral edema)57.细胞毒性脑水肿(cytotoxic cerebral edema)58.渗压性脑水肿(osmotic cerebral edema)59.间质性脑水肿(interstitial cerebral edema)60.缺氧(hypoxia)是指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61.低氧血症(hypoxemia)6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为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故又称血氧张力。
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的功能状态,正常值为100 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2正常约为40 mmHg.63.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是指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氧分压150 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 mmHg,温度为38℃,所能结合的氧的最大毫升数,正常为20ml/dl。
64.氧含量(oxygen content, CO2)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氧毫升数,主要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
65.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是指血液中已经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血液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66.动–静脉氧差(A-V dO2)正常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约为14ml/dl。
动-静脉氧含量差约为5ml/dl。
67.P50 是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可以反映Hb 与O2的亲和力。
正常值为26-27 mmHg. P50大表示Hb与O2的亲和力低、反之。
68.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乏氧性缺氧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又称低张性缺氧69.大气性缺氧(atmospheric hypoxia)吸入氧分压多低70.紫绀(cyanosis)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71.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此时动脉血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72.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emia)73.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最常见于亚硝酸盐中毒,如食入大量含亚硝酸盐的腌菜,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证,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L时,皮肤和粘膜可呈咖啡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74.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75.缺血性缺氧:在循环性缺氧中,因动脉血灌流不足引起的缺氧称为缺血性缺氧。